第二章场地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681660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9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章场地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二章场地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二章场地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场地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场地设计(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 场地设计(作图)第一节 场地设计简述根据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对场地设计知识的应试者提出如下要求:理解的地形地貌、气象、地质、交通情况、周围建筑及邻里露天空间特征,解决好建筑布置道路交通、停车、广场、竖向设计、管线及绿化布置,并符合法律法规。场地设计作图是场地设计表达的方式。场地设计过程一般先经历场地分析作图,随着设计深入到具体解决技术实施问题的场地竖向设计、场地管线综合设计作图等,在初设和施工图阶段将分别进行不同阶段、不同深度的场地建、构筑物,绿化,广场,停车场及道路布置定位、定线、定标高等。场地设计作图是将场地内各建筑物、广场、道路、停车场、绿化、管线及其他工程设施进行系统的场

2、地分析,确定场地布局定位和坚向高程的综合设计于作,还要做场地和道路的内外衔接工作。它是建筑设计的关键性先行环节,是决定建筑设计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虽然在建设立项前,项目建筑策划时,有过城市总体规划可行性宏观控制的场地选择和场地规划确认过程,但在建设项目进行建筑方案及建筑招标设计阶段,城市规划要做选定场地的决策,即要对场地进行合理方案的确定,上述确定确认过程是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并合理有序地组织场地内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最终目标是进行场地设计做图实践,从而在保证建筑群体空间、形式及功能完整、统一的同时,使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场地设计应执行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3、及规划部门当地要求和指标。根据建设项目的组成内容及其使用功能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综合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各项设施之间平面和空间关系,正确处理好建筑布局、交通组织、绿化布置、管线综合等问题,使该建设项目各项内容或设施有机地组成功能协调的统一整体,并与自然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做出合理、经济美观的场地总体布局设计方案。场地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设计对象的性质、规模、使用功能、场地自然条件、地理特征及城市规划要求等因素紧密相关,它密切联系着建筑、工程、景园及城市规划等学科,既是配置建筑物并完善其外部空间的艺术,又包括其间必不可少的道路交通、绿化配置等专业技术与竖向设计、管线综合等

4、工程手段。因此场地设计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辅导教材有限,我们学习场地设计的知识要联系场地设计实践。对没机会做设计前期、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者,借此机会,抓紧补课。除正确理解场地设计的概念,全面了解场地设计的基本知识外,可借助优秀工程图资料对照以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若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正需要进行场地分析的工程项目,取得实践机会,达到真正理解、解决和处理场地设计知识的目的,则一定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能通过场地设计学用结合的方式学到教材以外更广泛更多门学科知识。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补救措施。对于做过场地设计,有些经历的建筑师来说,只能是因经历多少不同,而熟悉知识范围多少有差别。第二节 场

5、地地理特征一、地形地貌(一)地形图。区域性地形图常用15000110000地形图,总图常用150011000地形图。图例中有地物符号、地形符号和标记符号三类。为取得地形地貌真实资料,现场踏勘必不可少。(二)地图方向与坐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位。纵向x轴南北坐标,横向Y轴东西坐标。世界各国均以地球经纬度绘地图。而城市地域一般用方格独立坐标网绘地图。场地地图多以城市地域坐标网控制,也可用相对独立坐标网地形图。(三)地形图高程与等高线。各国的地形图选用特定零点高程算起,称绝对高程或海拔。工程地图的假定水准点高程,称相对高程。我国地图等高线是以青岛平均海平面作零点高程,以米为单位计,以等高相同点连线

6、标注的绝对高程线于地图上。等高线应是一条封闭曲线。两等高线水平距离叫等高线间距,两等高线高差叫等高距。等高线间距随地形起伏,大而密。等高线向低方向凸出,形成山脊,反之形成山沟。二、气象(一)日照。是太阳辐射热能,它作为能源,益于地球与人类生存。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率有关,因地球纬度不同,而存在差异,故要制定不同地区的日照标准、间距、朝向、通风和防噪声等规定,它是进行建筑工程热工设计的重要依据(可查阅居住区规划住宅群体组合要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每户住宅至少有一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h。而托幼、老年人、残疾人建筑及医院、疗养建筑,半数的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3h。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

7、范对日照规定更详尽:如我国气候分区六类;大中小城市分标准;有效日照时间按太阳日出至日落方位角(高度角)运动中的8点至16点,长达7至9h要求。日照标准日若提前至大寒节气,日照时数增至3h规定等。详尽要求见国家住宅建筑日照标准表规定。1日照间距系数。DH为日照间距: D= (11)即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比值。2日照间距在不同方向的折减(见表12)。方位00150150300300450450600600折减系数1.0L0.9L0.8L0.90L0.95L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3日照百分率。指某一段时

8、间内,实际日照时数占太阳的可照时数的百分比,它与纬度、气候条件有关。(二)风象。由风向、风速、风频组成。1风向。风吹来的方向。某月、季、年、数年某一方向来风次数占同期观测风向发生总次数的百分比,即称该方位的风向频率。将各方位风向频率按比例绘制在方向坐标图上,形成封闭折线图形,即为风向(频率)玫瑰图。以风向分8、16、32个方位。又有夏、冬和全年不同风频图形表示。2,风速。以米秒为单位,以各方位的平均风速绘制在方向坐标图上,形成封闭折线,即为平均风速图。3污染系数。污染源的下风向受害程度。较大风向频率与该平均风速之比称为该风向的污染系数。4局地风。由于地形、地物错综复杂引起的风向、风速的改变,形

9、成局部地风、水陆风、山谷风、顺坡风、越山风、林源风、街巷风等。对此局部风效应与地区风向玫瑰图可能会完全不一样。(三)其他气象条件气温、降水量(含雨、雪、冰雹)、湿度、气压、雷击、云雾、静风等,从场地所处具体地域气象资料中查取备用。三、地质(一)地质。场地地面下一定深度内是由土、沙、岩石等组成,其不同特性以及地上或地下水的高度状况直接影响建筑地基承载力,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二)地震。地震震级(按释放能量的大小按分里氏十等级)、地震烈度(按建筑物等受影响破坏的程度分十二级)、基本烈度(某地区百年一遇最大烈度)、设计烈度(地区宏观基本烈度基础。小区域地质不一,而制定

10、增减标准)都直接影响场地设计。九度地震设计烈度地区不宜建设。八度以下地震区建设要注意高度、密度、防火、防爆、疏散等措施。(三)几种不良地质现象。冲沟、崩塌、滑坡、断层、岩溶、人工采空区等将直接影响工程建筑质量与安全。还影响工程速度与投资量。四、水文地下水质深度变化影响工程地基基础处理和施工方案。地表水体要注意流量、流速、水位变化,特别最高洪水水位、频率,要考虑加强防洪、排涝的设施与措施。场地排水径流、坡度也要顺畅。 第三节 场地设计总平面布局一、场地设计总平面要点1场地设计总平面应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当地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为依据。2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

11、点,使用要求注重节地、节能、节约水资源,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3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用地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脉、建筑环境,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指导思想,并力求新意、有特色。4场地总平面设计应崇尚自然,保持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5场地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人流、车流有序,并对建筑群体、竖向、道路、环境景观、管线设计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兼顾。6场地内建筑物布置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满足防火和卫生要求。居住建筑、学校教学用房、托儿所、幼儿园、医疗、科研实验室等需要安静的建筑环境,应避免噪声干扰。7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性质满足其室外场地及

12、环境设计的要求,应分区明确,做到集散人、车交通组织流线合理。(1)小学校、幼儿园和住宅之间应有便利安全的人行系统。学校、幼儿园大门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其人口和城市道路之间应有10m以上的缓冲距离,以便于临时停车及人员集散。(2)商业服务等项目宜集中布置,以便于形成规模,便于使用管理。(3)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应靠近其主要服务对象或位于负荷中心。锅炉房宜设在下风向。8,建筑物退后用地红线和退后道路红线的距离应按规划设计条件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要求执行。9规划总平面布局如需考虑远期发展时,必须考虑结合近期使用,以达到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10总平面设计应考虑采取安全及防灾(防洪、防海潮、防震、

13、防滑坡等)措施。11总平面建、构筑物定位应以测量地形图坐标定位。其中建筑物以轴线定位,有弧线的建筑物应标注圆心坐标及半径。道路、管线以中心线定位。如以相对尺寸定位时,建筑物以外墙面之间的距离尺寸标注。二、使用功能设计要求使用功能要求的满足是指在对建设项目的性质、项目规模及构成要求;建设场地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特点;建设单位要求等四条具体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平面功能分区布局。民用建筑往往以图解的方式分析建设项目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工业建筑以生产工艺流程要求构成平面功能分区布局(不加详述)。两类不同性质的建筑功能表达各具特色。从上述不同建筑项目的功能关系中可以看出其组成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与次序

14、。均应从场地环境质量要求角度去考虑。如闹与静,集中与分散,开放与封闭等,他存在于多种形式的建筑组合统一体中,应选择最适合使用的功能与场地总评面布局。居住区场地布局;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分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三类:1,居住区规模。容纳3万至5万人口,以城市干道围合,配建一整套教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小区规模。容纳1万至1。5万人口,以居住区级道路围合,配建一套能满足小区自身基本物质与文化生活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3,组团规模。容纳1000至3000人口,以小区级道路围合,配建有居民基本物质与文化生活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5、。居住区由若干小区组成,小区又由若干组团组成。居住区结构组成关系可按三级,也可按两级。4,住宅群体组合。有成组成团式、成街成坊式、整体式组合三类。5,居住区公建配置内容要与规划结构相吻合,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8类,居住区级公建服务半径8001000m;小区级公建服务半径400500m;组团级公建服务半径150200m;6,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20m;小区路面宽69m,组团路面宽35m;宅间路2。5m。小区干道至少有两个出入口,两方向外围路相联。路与干路交角不宜小于75度,以利于消防车通行。为方便残疾人通行,应设无障碍通道。小区尽端设12m12

16、m回车场。7,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如下表: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处入口高层5多层333212有出入口5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多层2221515围墙面向道路1515158,居住区绿化分级。依据规划结构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多级公共绿地,采用集中、分散,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绿化宜采用开放式,并尽量与小区老年及青少年活动场地相结合。综上所述,公建与居住区的使用内容和具体功能要求已经说明了公建与居住区场地布局的设计难度。在场地设计中,如何按照二者的功能要求,对其进行合理布局,是设计前期工作的关键。三、功能分区与交通

17、组织从场地自然条件中,因地制宜地寻找利用和改造土地的潜力;从场地环境条件中,化弊为利地处理和协调空间环境;从场地现有设施中,因势利导地组织和优化管网场地。尽管有了一个完美的使用功能的设想,仍会因场地环境的不同产生影响。为此有必要将性质相近的使用功能集中,重新调整总图的功能分区以适应场地。在重新调整总图的功能分区的同时,应注意经济合理地选定道路系统和确定地下管线定位,以达到合理的交通组织。(一)交通组织它是建设项目各组成功能部分之间有机联系的骨架。交通组织要清晰,符合使用规律,交通流线避免干扰和冲突,要符合交通运输方式自身的技术要求,如宽度、坡度、回转半径等。其有关道路知识在后面一节专述。1交通

18、流量的安排。将出入口设在交通流量大、靠近外部主要交通道路口部附近,使之线路短捷。大量人、车、货流运行的线路,应不影响其他区段的正常活动。入口避免设于高差大的地形路段。避免垂直交通不便。2车行系统。避免过境或外部车导入;注意不要与人行系统交叉重叠;在集中人流活动地,禁止车流行驶;非机动车宜有专线。3大量人流集散的地段和建筑。通过步行道或广场组织人流交通,如火车站、展览馆的人流活动有一定规律,可将入口和出口分开,人流按一定方向疏导。在商业、影剧院、文体场馆的集中时间长短不一,应考虑最大人流的出入口宽度、广场和停车场面积。交通干道车流要专线顺畅,以缩短人流出入的滞留时间。4场地交通组织是场地各种交通

19、设施综合设计的结果。机动车有火车、汽车、电车多种运输方式;城市或场地内有公共汽车、集装箱车、卡车、轿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在交通组织综合作业时,要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车流衔接,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应有不同的交通线路,并应按其不同的交通流量规律进行交通组织安排。5场地交通组织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合理功能分区流线确定下的各个项目或总项目,在安排它的车、货、人流的入口和出口时,定位要准确、清晰、安全、上下有序、洁污分道,以利总图的整体交通环节不受阻。(二)对外交通联系与出入口设置场地出入口对外交通要便捷,减少对城市主、次干道的干扰。应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或执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

20、计技术措施的规定。对车流量较大的基地,其道路出口与城市道路连接有要求:出口距城市道路交叉红线大于80m(通则70m);距次干道不小于70m 出口距人行道、地铁出人口大于30m(通则15m);距公交站台大于15m;距花园、学校、残疾人建筑大于20m。当场地路坡较大时,应设缓冲段,再衔接城市干路。另外对影剧院、会展、商业密集建筑基地,除执行地方规划条例和专项建筑设计规范外,还要求该场地至少一面临城市干道,且有足够的疏散人数确定宽度(约大于用地周长16);其场地要有2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出口通向城市;其主人口避免直对城市干道,且要有足够的集散场地、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等。四、建筑的组合安排它涉及建筑体形

21、、朝向、间距、布置方式、空间组合,以及与所在地段的地形、道路、管线的协调配合。(一)建筑的体形与用地的关系建筑功能决定建筑的基本体形,只有充分考虑场地条件,才能产生出与环境相融合的建筑群体。因地段地貌、河湖、绿化的状况、地下水位、承载力大小,而决定不同体形建筑的格局,如采用分散式或集中式等,不能一味地追求建筑造型和布局。(二)建筑朝向我国幅员辽阔,纬度、气候等差别大,对北纬450以北亚寒带、寒带,主要争取冬季大量日照,为争取日照效果,用东西朝向。北纬地带,要大量朝阳面,避免西北季风。南北向建筑冬暖夏凉,常被选用。建筑朝向夏季主导风向,避免冬季寒风,利用自然通风效应。场地复杂的地貌会给日照、通风

22、带来建筑设计上的难度,要根据实际条件,从全局角度出发,不能单纯追求朝向,要顾求整体。(三)建筑间距两建筑相邻外墙间距离,应考虑防火、日照、防噪、卫生、通风、视线等要求。防火有消防规范,日照有地域规定标准;其他参照有关规定。(四)布置方式建筑群体的布置方式可以选择集中式、分散式或集中分散结合式。无论选择何种形式,均取决定于场地的地貌及环境条件。(五)建筑群体的艺术处理建筑群的整体造型与格局可统一中有变化、主从分明。平面布局可规律严整,也可自由活泼;以表达建筑鲜明的性格。建筑群体空间应富于节奏、韵律和变化,以使之效果清新、个性突出;设计中应掌握好比例和尺度、色彩和材质,以及建筑风格的处理等问题。这

23、里不多赘述。(六)人的心理对场地设计的影响主要指常人对环境、空间产生的行为或心理活动,如开阔与狭窄,通透与私密。特别空注意避免建筑空间阴暗死角的产生。五、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一)绿化在总图中作用绿化对环境温度、湿度及气流起着调节的作用。还具有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功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滤尘杀菌;净化水土;隔离噪声。同时还能够美化环境,为游人提供休息、游览的活动场地的作用。总图中的绿化对于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二)绿化布置草地、花卉、灌木、乔木植物,为城市和建筑环境配置出多样化的公共绿地、专用绿地、街道绿地、防护绿地等环境。绿化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要有利于创造良好

24、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地发挥绿化效益的同时,不要影响地上交通和地上、下管线的铺设、运行和维修。绿化布置分为规则式(西洋式)、自然式(结合地貌空间)、混合式(中西合璧)、中国式(因山取势、人工造园)共四种。在有条件时可以扩增水景,它可以丰富绿化景观。树木与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间距如下表:名称最小间距(m)建筑物楼房外墙平房外墙至乔木中心至灌木中心5.02.01.5-挡土墙顶内和墙角外1.00.5高2.0米以上的围墙1.00.75道路路面边缘0.50.5人行道边缘0.50.5排水明沟边缘1.00.5给水管、排水管1.51.5煤气管1.21.2热力管(沟)1.51.5电缆(沟)1.01.0第四

25、节 道路及停车场(库)一,道路设计(一)道路布置1,道路分类其一,生活区道路:一般有主、次车行道之分和宅旁人行通道。其二,工业区道路:工厂一般车流量大,除车行主、次干道外,还增加了辅助道、车间引道和回车场。其三,城市型道路:路面宽,有上下道,每道上有快车、慢车、超车,甚至城市公交车道。另外还有自行车道、人行道。再者还有城市间高速公路等。2,道路布置原则道路布置在满足交通运输多种行车功能与原则的同时,还应满足人、车安全;道路选线尽量节省场地,应留有宽敞、良好的建筑条件、绿化环境和工程管线架设余地;道路布置要节约土地和投资。要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如遇山地路,纵坡不宜过大,经常绕环山丘、平行盘旋或树枝

26、尽端形式。平坦城市路网乃至居住小区道路布置的基本形式偏重于平面构图的视觉艺术效果。(二)道路的主要技术要求1,道路的平面设计道路转弯半径、依车型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如下表: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行使车辆类别最小转弯半径(m)小客车648t载重货车91015t载重货车121520t载重货车154060t载重货车18公共汽车21道路宽度。即行车部分的宽度,按行车通过量及种类确定。单车道3.5米;双车道6-7米。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单车道4米,双车道7米。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一般不小于21米。回车场。尽端道路不应小于12m*12m.道路边缘至相邻建、构筑物最小安全距离如表相邻建、构筑物名称最小距离(m)

27、建筑物外墙面当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无出入口时当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有出入口时,但出入口不通行汽车当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有汽车出入时5.02.05.02.56.08.0各类管道支架1.0围墙1.02,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坡大小按路面类型和行车、排水方便确定。道路横坡方向有单坡、双坡两种,但横坡坡向都应按将排水接至雨水暗沟或明沟。各不同路面道路的路拱坡度见表:路面面层类型路拱坡度()水泥混凝土路面1.0-2.0沥青混凝土路面1.0-2.0其他黑色路面及整齐块石路面1.5-2.5半整齐、不整齐块石路面2.0-3.0碎、砾石等粒料路面2.5-3.5各种当地材料加固式改善土路面3.0-4.03道路纵断面设计

28、道路纵断面也要有良好的行车和排雨水条件。纵断面的设计应与场地竖向布置和建筑标高相互配合,且道路变坡点相距在50m以上。道路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2,但纵向坡度也不宜过大。一般道路纵坡在5-11时,其坡度的坡长是有规定的,但不应超过表1-9规定。如遇特殊情况略超规定时,其纵坡长应更短,其路面要有防滑措施。 道路纵坡与限制长度 表19 道路纵坡()5-6677-88-99-10101l限制长度(m)80050030015010080 (三)道路路基和路面 1,路基应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根据现场水文条件设护坡填垫土方。 2路面的分类、分级有不同要求。刚性路面指现浇混凝土路面,还有预制块材路面。柔性路面

29、指沥青、黏性、塑性材料。 3路面结构构造。面层受行车、大气影响;基层接承面层荷载,并传给下层;垫层协助承载,并有稳定路面、排水、防水和防冻胀作用;路基为原土辗实层。 (四)人行道。一般不小于1m宽。纵坡同路面,横坡1-2。人行道距建筑物最小1.5m宽。二、停车场(库)设计 (一)机动车停车场(库)的设计 露天停车场分小客车场、城市公交车场及货车场三类。如遇场地紧张,建开敞多层停车构筑物,也称停车场。停车于地上或地下,凡在建筑内均称为车库。 1停车场停车数量指标(见表1-10) 公共建筑附近停车场车位指标 表1-10 类 别单位停车位数车 位 数旅 馆每间客房0.08-0.2办公楼每100m20

30、.25-0.4商业点每100m21.3-0.4体育馆每100座位1.0-2.5影剧院每100座位0.8-3.0展览馆每100m20.2医 院每100m20.2游览点每100m20.05-0.12火车站每100旅客2.0码 头每100旅客2.0饮食店每100m21.7住 宅高级住宅每户0.52,停车场用地面积计算根据车型具体尺寸确定。一般小型车公共停车场按每辆2530m2计,一般小型车库按每辆30-40 m2计。停车场(库)设计车型外廓尺寸和换算系数如下表: 项目类型各类车型外廓尺寸(m)车辆换算倍数总 长总 宽总 高微型汽车3.21.61.80.7小型汽车522.21中型汽车8.72.542大

31、型汽车122.542.5铰接车182.543.53停车场出入口的设计50辆以上的公共停车场为2个出口;500辆以上为3个出口;出口之间大于15m。地下停车库100辆以上为2个出口;多层汽车库小于100辆,可设一双车道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m。地下及多层车库出入口坡道宽度详见表I12。 坡道宽度尺寸 表1-12行 使 方 式坡道宽度计算一 般 宽 度 (m)小 轿 车载 重 车直线单行车宽+0.83.0-3.53.5-4.0直线双行2车宽+18557曲线单行车宽+1.0424550-55曲线双行2车宽十227894停车场出入口坡道纵坡的规定。纵坡坡度如表1-13规定。 坡道的纵向坡度

32、 表113 坡度车型直线坡道()曲线坡道()小轿车129公共汽车75载重车86停车库的条件受到建筑空间的限制,通往停车库的通道最大坡道纵坡度规定如表1-14。直线通道横坡度1-2,曲线通道横坡度保持超高采用5-6。地上或地下车库出入口的坡道15时,与平地面相接处应作12坡道坡度,此段一般长度为3m至6m。 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坡度 表1.14 车 辆 类 型通道直线坡度()通道曲线坡度()微型汽车1512小型汽车1512中型汽车1210大型汽车108铰接车86出入口处视线应避免遮挡,即自出入口后退2m的道路中线两侧各60度角范围内无障碍物。4,车辆停放设计参数如表1-15,停车场车辆纵、横向净距

33、及车与墙、柱之间的距离见表1-16和1-17。小客车停车场设计参数 表115 停车方式项目平行式斜 列 式垂直式300450600600前进停车前进停车前进停车前进停车后退停车前进停车后退停车垂直通道方向停车带宽(m)28425259596060平行通道方向停车带宽(m)70564O32322828通道宽(m)404O405045956O单位停车面积(m2)33.634.728.826.926.130.125.2 停车场车辆纵、横向净距 表116 车型项目微型车和小型车大、中型车和铰接车车间纵向净距2.04.0车背对停车时尾距1.01.0车间横向净距1.01.0车辆与围墙、护栏及其他构筑物间距

34、纵0.50.5横1.01.0 汽车与汽车、墙、柱之间的距离 表117 尺寸项目车长6或车宽1.8车长6-8或车宽2.2车长8.1-12或车宽12或车宽2.5汽车与汽车0.50.70.80.9汽车与墙0.50.50.50.5汽车与柱0.50.30.40.45,停车场通道最小曲率半径(如表1-18)车辆类型最小曲率半径(m)车辆类型最小曲率半径(m)微、小型汽车7.0大型汽车13小型汽车7.0铰接车13中型汽车10.5(二)自行车停车场(库)设计1,公共停车场停车指标见表1-19。建筑类别单位自行车停车指标(辆)旅馆每间客房0.06-0.08办公楼每100m20.4-2.0饮食店每100m23.6

35、商场每100m27.5体育馆每100座位20影剧院每100座位15展览馆每100m21.5医 院每100m21.5游乐场所每100m20.5-2.0火车站每1000旅客4.0码 头每100旅客2.0普通住宅每户1.02自行车停放方式及停车尺寸 单台自行车按2mx0.6m计。停放方式可为单向排列、双向错位、高低错位及对向悬排。车排列可垂直,也可斜放。自行车停车带宽度和通道宽度及自行车单位停车面积如表1-20及表1-21。 自行车停车带宽度和通道宽度(单位:m) 表120 停车方式停车带宽度车辆间距通道宽度单排停车双排停车一侧使用两侧使用垂直排列2.03.20.71.52.6斜排列6001.72.

36、70.51.52.64501.42.260.51.22.03000.11.60.51.22.0自行车单位停车面积 表1.21 停车方式单位停车面积(m2辆)备注单排一侧单排两侧双排一侧双排两侧垂直排列2.11.981.861.74斜排列6001.851.731.671.554501.841.71.651.513002.22.02.01.8自行车属非机动车。非机动车车行道纵坡一般在254范围。个别不得已情况不宜超过5,并有纵坡长度限制。遇山地或在建筑内推行自行车或搬提时,其坡道应按人行可能处置。自行车坡道净宽不小于0.8m。车行部分宽度:单行不小于0.4m,双行不小于0.6m。 在我国自行车是相

37、当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道路及居住区内,应将自行车道的坡度与坡长的关系作为车行道路设计的参考依据(见表1-22)。 自行车车行道坡度与坡长 表1-22 坡度推荐坡长(m)限制坡长(m)最大坡长(m)2200400-2.1150300-3120240-3.5100200-5%501002007-601209-3060(三)人行道纵坡限定人行道纵坡常与道路纵坡一致。当受地形限制,人行道纵坡超过8时,应视具体条件做粗糙路面或加不超过18步的踏步行道。 第五节 工 程 规 划建筑总平面布置进入施工图阶段,也是工程规划进入详细设计的阶段。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建筑定位,场地竖向设计,以及地上、下综合管网设计。

38、一、道路及建筑定位(一)地形图及坐标系统大地测量和城市测绘图均有地形及坐标网,以此标注平面位置。(二)道路与建筑定位道路标定平面,以道路中心线为坐标,经常通过交叉点、转折点、弯道圆心半径的坐标标注。建筑以其四角坐标数值进行定位。二、竖向设计(一)竖向布置的任务1选择建筑地坪标高和广场等的标高及其连接关系。2确定道路标高和坡度。3拟定场地排水系统。4计算土石方填、挖工程量。5必要工程设置及构筑坎、沟和护砌等。(二)设计地面形式选择1地面设计形式。是将自然地形改造成为满足使用功能的人工地形。其可分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三种。2设计地面连接形式。依自然地势、运输功能、场地和土石方大小而定。小于3的自

39、然坡,一般选择平坡式;大于5,一般拟定台阶式。场地内地块间可按连接方式选择平坡或台阶形式。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坡度小于3,也可用台阶式。(三)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1影响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有:其一,不被水淹,设计场地要高出洪水水位0.5m,利于雨水的顺利排除。其二,地下水位及地质条件影响。其三,场地内、外道路连接的可能性。其四,减少土石填、挖方量和基础工程量。 2建筑物之间详细竖向布置。建筑物之间详细竖向布置指建筑物室内、外地坪,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地坪标高的确定。应引导室外雨水顺利排除,避免室外雨水流入建筑内,以保证建筑物之间交通良好。场地建筑至道路坡度最好为1-3,一般允许0.5-6。场地建

40、筑地坪高,进车道略低,一般相差0.15m。场地建筑地坪高,人行道略低,一般相差045-06m,允许0309m。城市型道路有雨水口,一般雨水口最小纵坡03,比建筑室内地坪低025-030m。郊区型道路有边沟排雨水,竖向设计应加大坡度考虑。如坡大的山地应设排洪沟保护塌地。(四)场地排水有明沟、暗沟两种形式,城市多为暗沟。分散建筑一般用明沟,明沟坡度一般为3%0-5%0。如遇特殊困难的情况,可采用2%0。各类场地为方便排水,场地坡度宜在0.3-8范围。各类地面的排水坡度如表123。 地面种类排水坡度地面种类排水坡度黏土0.3%湿陷性黄土建筑物周围6m范围内20%6m以外5%砂土3%轻度冲刷细砂2%(

41、五)土石方工程量平衡1土石方工程量方格网计算。依据地形复杂程度和设计精度而定,一般为2040m间距的方格网。每个方格四角上分别填人自然标高、设汁标高、施工高程。分别标出每个方格挖、填方量。最后汇总挖、填方量。横断面计算。一般用于场地纵、横坡度变化有规律的地段。横断面计算是取垂直于地形等高线的方向的断面线走向,间距视地形情况而定。平坦地区可取40l00m,复杂地区取1030m的间距,在各间距段自然地形坡度线与设计地坪同一位置断面线上,标出断面挖、填土方量。以场地总宽分段汇总,最后叠加计出总量。另外还有不常用的查表法、计算图表法等,在此不详述。2土石方平衡除上述土石方挖填计算外,还应注意场地内的地

42、下建、构筑物及管沟的土石方量,同时包括不同类土壤挖出运至填垫区夯实后,前后两体积比值问题。各类土的松土系数如下:非黏性土壤1.5-2.5、黏性土壤35、岩石类填土1015,而大孔性土壤恰恰相反,在机械夯实后体积减小,故称之为压实系数,取值为10-20。三、管线设置及管网综合(一)主要工程管线特性及用途1给水管网水厂或高位水池(独立水源)有压力管线至用户。采用钢、铸铁、水泥管,多埋于地下。一般生活和消防用水可合用一管道,生活和生产用水一般应分开设置。2排水管由用户的污、废水经管道排人污水净化设施。一般进入化粪池净化后的污水排入市政下水网,在化粪池内发酵的粪便应定期(每隔半年至一年)掏出。公共餐饮

43、污水经室内隔油器排至室外隔油井,其污油定时掏出,污水全部进入市政管网。在大城市尤其是国外是将污水排人市政管线,经提升污水站至大污水处理场统一处置。最后经净化处理后的污水再排人河道。排水管一般用混凝土管,小型排水管用陶土管或砖砌沟。3雨水管一般应独立成系统,经管网排至河道。个别小城镇有雨、污水合流于一管的做法。4蒸汽、热水管均称热力管,热源经钢管保温管道系统埋入地下或做管沟,再由架空管线送至用户。5煤气、天然气管系城市能源,经调压站输送至用户,一般也埋入地下,也可架空敷设。6电力线路系指发电厂或变电所的电能输送到用户的线路。外网220kV、110kV和35kV;内网指建设场地内l0kV和4kV电

44、压。电力线要绝缘,通常采用架空和埋地两种敷线方式。电力线距建筑有严格的距离要求。7弱电线路一般指电话、广播、电视线路。可用多芯、光纤及铜轴等电缆。一般要远离电力网线。8其他管线应根据生产、生活需要而定防腐蚀要求。如氧气、乙炔、压缩空气、输油及化工管线等。注意安装的安全。(二)管线的敷设方式敷设方式有地下敷线、地上敷线和架空敷线三种。影响地上环境,施工简便特别是多管线埋设时,施工挖土量及占地面积大,且不便于检修。人流货运少时,根据地形可采取地上敷线方式,此方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快的优点,更适于山岩地段。但煤气及排水管还需采用地下埋设的方式。架空敷线方式不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适于工厂采用,管线多,

45、管径大、支架支承。(三)管线的布置原则1地下管线从建筑向道路路牙,由浅至深,依次为通信电缆、电力电缆、热力管沟、压缩空气、煤气、氧气、乙炔、给水、雨水,最后为污水管。2地下管线敷设。一般不设置在车行道地下。尽量设于建筑物和人行步道之间区域的地下。如遇特殊困难的情况,应采取加固措施后再将给水、排水管布置在车行道地下;但应注意敷设时给水和排水管要分隔开,更不能共用一个管沟。有腐蚀和有毒管不能与电力电缆靠近敷设。同类性质的管线,埋深相近时可共沟。互相干扰的管线不能共沟。煤气、易燃管道应布置在其他管道上面。给水在污水管上部。电力电缆应在热力、电信管线下面。地下管线可敷设于绿化下,但不宜于乔木下面。地下

46、管线重叠时,应将常检修和小管径的管线放上面。3地上管线要注意人行、车行安全。不应影响建筑的采光和通风。尽量保证绿化面积不受影响。4管线敷设矛盾时,按临时让永久,管小让管大,可弯让不可弯,新设计让原有,压力管让自流管,施工量小让施工量大的规律和原则处理。(四)管线综合设计管线设计本属多专业工种配合的复杂工作,因最终落实在总图上,故必须经过建筑师作管网综合设计,以解决彼此矛盾。因此建筑师应概括地了解各管线用途和各专业设计要求,方能统一妥善处理。 第六节 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及场地设计的指标控制一,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含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

47、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共9类。(一) 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如下表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表1-25指标级别用地指标(m2/人)指标级别用地指标(m2/人)I60.175.090.1105.0I I75.190106.1120.0(二)城市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四大类主要用地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各类用地指标见表1-26。城市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表1.26 类 别 名 称用地指标(m2/人)类 别 名 称用地指标(m2/人)居住用地18.028.0道路广场用地7.015.0工业用地10.0-25.0绿 地9.0(三)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居住、工业、道

48、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的总和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为60-75。各类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见表1-27。 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表127 类 别 名 称占建设用地比例(%)类 别 名 称占建设用地比例(%)居住用地2032道路广场用地815.0工业用地15-25绿 地815.0二、用地控制(一)用地面积规划划拨用地红线范围内用地。常以公顷(hm2)表示,有时用亩,1亩=666.6m2,1hm2=15亩=10000 m2=1 hm2。(二)用地性质用地性质一般由城市规划确定的,它标定了基地利用方式,限定了基地上的建筑物性质与功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明确规定了城市用地10大类,46中类,7

49、3小类的要求。城市建筑用地包括: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绿地及特殊用地9类(不包括水域)。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详查表1-25(三)红线有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之分。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分界线。建筑红线是指建筑用地相互间的用地分界线,或与道路红线共同的分界线。河流水体用地称蓝线,城市绿地称绿线。不允许超越道路红线规定的建筑突出物有: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基础、基地内地下管网。允许超越道路红线规定的建筑突出物有:2m以上窗扇、雨罩,并小于0.4m宽2.5m以上的遮阳,并小于3m宽;3.5m以上阳台、雨罩,并小于1m宽;5m以上

50、阳台、雨罩,并小于3m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明文规定:突出物要牢固,不得向道路泄雨水。(四)建筑范围控制线建筑范围控制线应比红线范围略小。基地上可建建筑的范围称建筑范围控制线,红线以内、建筑范围控制线地界以外的用地属土地所有者,只能作道路、绿化、停车场用。(五)停泊自车位数机动车、自行车停车指标请详查本章第七节列表1-10及表1-19的规定。三、容量控制为保证适度的土地利用强度及城市共用设施的正常运转,场地设计必须进行容量的相应控制。(一)容积率容积率系指建筑基地(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之和与基地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 (12)容积率为一无量纲常数,没有单位。容积率与其他指标相配合

51、,往往控制了基地的建筑形态;平均层数=(层) (1-3)一般容积率为1-2时为多层,410时为高层。(二)建筑面积密度建筑面积密度系指单位面积的建设用地上建成的建筑面积数量。单位:m2/hm2。建筑面积密度= (1-4)建筑面积密度在数值上与容积率相关,但二者却有不同的含义。后者更侧重于对建筑面积总量的宏观控制,前者则主要是对单位面积的建设用地上形成建筑面积数量的微观表达。(三)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系指单位面积的用地上平均居住的人数。人口密度通常又分为人口毛密度和人口净密度两项指标。1,人口毛密度指单位面积的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居住人口数量。单位:人/hm2。人口毛密度= (1-5)人口毛密度主要反

52、映的是居住区用地使用的经济性,即平均容纳了多少居民。有时也把人口毛密度简称为人口密度。2人口净密度 指单位面积的住宅用地上容纳的居住人口数量。 人口净密度(人/hm2)= (1-6)人口净密度则侧重于表达住宅用地的使用效果,并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居民的居住疏密程度。3人口毛密度与人口净密度存在下列关系: 人口毛密度=人口净密度x住宅用地占居住区用地的比例 (1-7)这清楚地表明了二者的密切相关性。四、密度控制(一)建筑密度建筑密度也称建筑覆盖率,指建设用地(建筑基地)内,所有建筑占基地面积之和,建筑基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单位:。 建筑密度()= x100 (1-8)建筑密度表达了基地内建筑直接占用土

53、地面积的比例。(二)建筑系数指基地内,被建筑物、构筑物占用的土地面积,占总用地的百分比。单位:%。 建筑系数(%)=x100 (19)式中 G-基地总用地面积;Z建筑物及构筑物占地面积;I-露天仓库、堆场、操作场占地面积。(三)(场地)利用系数指基地内,被以各种方式有效利用的土地总面积,占总用地面的百分比。单位:。 利用系数()= x 100 (1-10)式中 G、Z、I-同上式; T-铁路、道路、人行道占地面积; D-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占地面积。五、高度控制(一)平均层数指居住区建筑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基底面积的比值,单位:层。 平均层数(层)= (111)一般常用于居住区规划,此时又称为住宅平均层数。(二)极限高度极限高度即建筑物的最大高度,单位:m。以控制建筑物对空间高度的占用,并保护空中航线的安全及城市天际线控制等等,应遵照城市规划部门的具体规定。另外还有规划高度和消防高度的不同概念和规定。有时,也采用限定建筑的最高层数来控制,但各个含义均有不同解释。六、绿化控制(一)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系指基地内所有乔灌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覆盖土地面积(重叠部分不重复计)的总和,占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一般不包括屋顶绿化。 绿化覆盖率= xl00% (1l2)绿化覆盖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