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31651637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议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议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议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浅议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议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大英县蓬莱中学 陈欣 13551764348 初中 语文 一、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整合,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使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和谐的统一。整合的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行的合作学习的模式。整合过的教学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学科 整合探索 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中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时代”使得知识与信息的更新更加快速,对于人们获取知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普

2、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曾在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说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用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的课,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试运用我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整合教学的实践,同大家研究和探讨。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

3、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仅要求老师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整合后,应能体现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上的具体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如,在

4、教学敬畏生命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应“敬畏生命”,需要让学生上网查看一些有关学生自杀的新闻材料,看后,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简洁的话输入自己的感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命,方便大家讨论。这两部分内容,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就无法更快、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式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时,应以一个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甚至多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任务可以是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的知

5、识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达到了整合的目的,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本课的学习目标的学习。(三)教学目标定为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要求,和其他课程整合一样: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敬畏生命一课中,我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首先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况,思考并讨论写作思路,再对文中的重点

6、语句进行点拨,讨论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其次,在多学科整合方面。借助互联网上生物学科中有关生命形成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生命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再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意识。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学到了语文课知识,也有了上网查寻语文方面的知识信息的意识。更有了网上也可获取其它知识信息的意识。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四)让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

7、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如,关于作者的情况,我先展示网上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快速阅读,并抓住主要信息点,再让学生把自己所掌握的作者的关键信息进行展示,讨论谁掌握的信息最重要;然后,教师点评。这种讨论正是协作式的学习。这样的协作学习不但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出应掌握的关键内容,又能了解、掌握更多的思想和知识。 (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新型的教学模式,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也一样。所以,我设计的信

8、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都是教师进行引导、点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如:秋魂的教学设计中,利用多媒体,将秋天的肃杀、凄凉及文中所描写、歌颂的“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均用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从视觉角度去体会作者笔下秋之美,再适当配以舒缓的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让学生朗读这篇散文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只需在欣赏和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理解文中的“秋魂”,再引导学生学会诠释自己心目中的“秋魂”,甚至是“春魂”、“夏魂”,乃至“冬魂”。又如:在声音的世界里的教学设计中,我也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进行“点拨创新”教学。这篇课

9、文各种音乐的不同体会和感悟,是刚跨入中学校门的初一学生难以领会、理解的。于是,我把重点放在欣赏上,将文中作者提到的各种音乐的片段放给学生听。然后再引导学生看作者听了这些音乐后的感受,联系作者的一些人生经历,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自己去领会作者对音乐的感悟,进而得出本文的主旨。二、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工具。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服务。这种整合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行的合作学习的模式。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再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有一定程

10、度的、甚至是相当的信息素养。否则,就不能很好的体现整合的教学目的。其次,课堂上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教师从旁予以帮助,指导。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秋魂、在声音的世界里这两个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都得到了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方式,必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改变观

11、念:由知识的重述者和经验的传递者,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刺激者和协作者;提供变换学习跑道的建议以及关于学习方向的重要指导和援助;提高认识,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使现代化教育手段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2001年4月) 2、“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立项报告(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1998年12月)3、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李克东4、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倪文锦 韩燕梅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新教师教育丛书 郑有才 张正茂 6、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 潘 飞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