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650893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416.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综合说明1.1基本情况陕西省能源开发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略阳县下坝小流域,由略阳县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站负责实施,该项目属水源水保工程。该小流域位于略阳县五龙洞镇下坝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0601305至10901925,北纬3302605至3303055。根据陕西省水利厅、财政厅陕水规计发2013227号文件精神,下坝小流域治理实施年限为2年,现状水平年为2012年,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项目区土地总面积40.7Km2,水土流域面积15.46 Km2,侵蚀模数1206.5t/km2a。通过长江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实施,该地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治理面积8.78Km2,治理程度达到了56.

2、8%。该区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及河流走向均为由北向南,山、河互相间隔,呈“川”字型分布,地貌上属于北部中山区。本流域森林覆盖率为40.2%,林草覆盖率为88.6%。主要树种为杉树、油松、板栗、核桃,分布在流域上游中高山区;灌木以青冈、马桑、五味子、葛藤为主,主要分布在山腰和沟道上游,是群众生活用柴的主要来源,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疏幼林大部分为较稀疏的油松、杉树和新植的板栗、核桃等为主,主要分布在沟道两侧的坡面和少量的山头上。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因受山体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年内气候分布差异大,多年平均气温13.2,极端高温37.7,极端低温11.2,无霜期236天,多年

3、平均日照时数为1553.8小时;降水不均,降雨变幅较大,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七、八、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6.6%,地理分布为东南部多,西北部少。小流域水系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八渡河一级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0.4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0.98秒立米,多年平均最枯水流量0.14秒立米,全河平均比降19.6。下坝小流域为略阳县五龙洞镇下坝村所辖,总人口1573人,农业人口1573人,农业劳动力509个,人均耕地2.35亩,人均基本农田0.94亩,人均有粮310公斤,人均纯收入2730元。1.2防治目标、措施布局及建设任务防治目标:经过2年治理,通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规划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提高

4、土地利用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水土资源的拦蓄、利用、设施配套,配置、村庄、院落绿化,点缀景观设施等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推广生态、有机农业的生产、高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使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有效控制。完善预防监督体系,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到2015年末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100%,年拦蓄径流 万m3,减少泥沙 万T,减沙效益达到70%以上,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85%以上。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5-25的坡耕地部分改建为高标准基本农田,部分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发展经济林果,使人均基本农田保持在 亩,人均经济林果面积达到 亩。生态建设目标:实施村落、院落美化、亮化,村路主干道、

5、联户路干线种植景观行道树和绿篱,发展樱桃、葡萄等庭院经济林园,实施生活污水处理、收集、利用设施配套,完善村居、民房的沼气、改厨改厕,集中发展规模化生态、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示范园,初步实现“人在画中走、车在林中行、清泉绕村流”的生态、休闲、安适的特色山区新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目标:化肥施用强度(折纯)低于350kg/hm2,减少5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并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固体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清理和处置,利用率达8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小流域出口水质达到地表水类水质标准以上,各项指标控制达到以下标准:总磷0.1mg/l,总氮0.5mg/l,生化需氧量3mg/l

6、,化学耗氧量15mg/l。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在“长治”工程已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提高基本农田质量,为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的实施奠定基础,路旁、院边种植樱桃、葡萄等特色时令经济林果,大力发展桑树为主的密植桑园和桑配黄花的地埂经济,结合五龙洞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日趋完善,发展生态“农家乐”园等第三产业收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40%以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任务和建设规模:紧紧围绕“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为主题,以保护与清洁水源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中心,把防污和治污作为流域建设的重点,全理布局建设任务,突出靓点。规划治理措施包括预防监督措

7、施,综合治理措施,生态修复措施,村落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农业示范园、管理措施六大类。主要建设内容为: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根据估算,工程总投资 万元,其中:工程措施 万元,封育治理 万元,村落工程 万元,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万元,生态示范园工程 万元,宣传、培训、管理 万元,独立费用 万元,基本预备费 万元。小流域工程建设期为2年(2013-2014年)。1.4效益分析项目区各项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产生总经济效益 万元/年,其中:坡改梯年增加 万元,庭院经济、四旁地经济林园年产值 万元,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年产值 万元,村落工程及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年节约投入 万元。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涵养水源,保持

8、水土,净化水源,减少面源污染,保证水源区水质,同时也减轻项目区的自然灾害,年可增加蓄水量 万m3,增加保土能力 万T,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产效益和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1.5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实施后,区内农业生产设施的完善,高效农业的实施,生态旅游的发展,农村环境的改善,绿色产品的开发,旅游产业的带动,以“农家乐”为代表的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将极大的促进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大大提高,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在农业经济增长和人居环境中的作用真正显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生活文明的统一协调发展。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管理,完全可以实

9、现打造陕南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少级示范样板的预期目标。2项目背景与编制依据2.1项目由来根据关于下达2013年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资金计划的通知(陕水规计发2013227号),本项目名称为略阳县下坝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2013年8月20日受略阳县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站委托,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承担了下坝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研报告编制任务,接到任务后,我中心于2013年8月组织力量进行现场勘测、搜集相关资料,着手编制,于10月完成报告编制工作。2.2项目区选择2.2.1项目区选择原由下坝小流域是“长治”工程项目区,该流域通过“长治”工程的实施,常规治理措施基本完成,基

10、本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对水土保持治理的成效、方法理解到位,认识深刻,治理积极性高;流域内交通便利,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较好,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同时下坝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人口居住集中,项目的社会影响面广,尤其是群众对区域内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的要求和愿望日益迫切,同时县政府在该区域的项目资金倾斜扶持力度较大,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该区域的项目建设;按照清洁型小流域要达到水量可调度、水质可控制、生态可监测的总体要求,规模化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使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实现山青、水秀、人富。加强非点源污染防治、确保水质清洁、增强水源涵养、维护人与自然和谐是当前亟待

11、解决的生态重点工程。2.2.2项目区位置及范围下坝小流域属于嘉陵江水系八渡河一级支流。东部和南部均与五龙洞镇斑竹院村接壤,西邻五龙洞镇中川村,北与五龙洞镇垭豁村相毗邻。该流域距略阳县县城38km,属五龙洞镇管辖。拟建下坝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范围自金池院河中部至下坝村与五龙洞村交界处,主沟道总长度4.8km,流域介于东径10601305至10901925,北纬3302605至3303055之间,总流域总面积40.7Km2。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下坝小流域,是略阳县的母亲河八渡河的一级支流,其径流、泥沙直接排入八渡河主河道,其水土流失、水质污染不仅直接威胁县城八万多人的饮水安全,也影响整个城市的景

12、观效果。开展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控制面源污染,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将其作为保障城区用水安全,保障生态安全,减轻洪旱灾害发生的根本性措施;对改善项目区当地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也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有了稳定的基础。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综合防治项目区水土流失,开展流域生态清洁型建设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2.4编制依据2.4.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201

13、0年12月25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改);(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98年6月10日)。2.4.2规范性文件(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国发200336号);(2)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环办200138号);(4)“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利部文件水总(2003)67号);(

14、5)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陕政发19996号);(6)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陕财办综200927号。2.4.3技术规范与标准(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4) 防洪标准(GB/T50201-94);(5)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6)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

15、标准(SL190-2007);(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9)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067号);(10)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87);(11)造林技术规程(GB15776-1995);(1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6000-99);(13)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1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144-93);(15)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SL342-2006);(1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2.5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2.5.1现状水平年现

16、状水平年是指项目涉及的相关背景资料调查统计年份,也就是基础年。本项目现状水平年为2012年。2.5.2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是指水土保持设施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目标并发挥整体效益的年份。按照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确定,本项目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概况3.1.1地质地貌地貌上属于北部中山区。该区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及河流走向均为由北向南,山、河互相间隔,呈“川”字型分布。我县2000米以上的高山大都集中在本区东北部,浑人坪高达2425米,最低白石沟689米,垂直高差达1736米,平均高程1302米,平均坡度35.7。流域内共有大小沟道15条,相互排列在主沟道两侧,总长为32.1km,

17、沟壑密度为0.79km/km2,主要沟道共有3条,小流域地面坡度组成见表3-1。表3-1 清洁小流域地面坡度组成表土地 总面积 (hm2)坡 度 组 成 35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4070732.6 18 834.3520.51037.85 25.5614.57 15.1850.63 20.9 3.1.2气象水文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因受山体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年内气候分布差异大,多年平均气温13.2,极端高温37.7,极端低温11.2,无霜期

18、236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53.8小时;降水不均,降雨变幅较大,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七、八、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6.6%,地理分布为东南部多,西北部少。小流域水系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八渡河一级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0.4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0.98秒立米,多年平均最枯水流量0.14秒立米,全河平均比降19.6。降水是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连阴雨、暴雨、干旱是略阳县三大灾害气候。暴雨、连阴雨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历时短、强度高,因而致使区域内水灾频频发生;干旱十年九发生,多出现在春季与初夏,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是制约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造成贫困人口多,脱贫难的重要因素。3.1.

19、3土壤植被当地土壤贫瘠,肥力较低,土壤含沙较多,因而生产水平低下,且垂直分布明显。流域内土壤主要以棕壤土和黄壤土为主,棕壤土大多数分布沟掌部分,黄壤土大多数分布在坡耕地上。流域内土层厚度一般在85cm30cm左右,活土层一般为15cm,PH介于6.47.5之间,有机质含量较低,因而活土层浅,物质的理化性能不良,土壤呈单粒状结构,造成土壤肥力较差。小流域土壤理化性状见表1-2表1-2 清洁小流域土壤理化性状表土壤类型平均土层厚度(cm)土壤容重(t/m3)土壤养分含量 PH值有机质 (%)全氮 (%)速效氮 (ppm)全钾 (%)速效钾 (%)全磷 (%)速效磷 (ppm)棕壤土80 1.3 1

20、0.0850-80 0.96 1500.14 50 6.47.2 黄棕土301.410.05502.55500.15256.57.5区内现有各类林地3605.5hm2,其中有林地1635hm2,灌木林1258hm2,疏幼林712.5hm2。有林地以杉树、油松、板栗、核桃为主,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中高山区;灌木以青冈、马桑、五味子、葛藤为主,主要分布在山腰和沟道上游,是群众生活用柴的主要来源,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疏幼林大部分为较稀疏的油松、杉树和新植的板栗、核桃等为主,主要分布在沟道两侧的坡面和少量的山头上。本流域森林覆盖率为40.2%,林草覆盖率为88.6%。3.2社会经

21、济情况3.2.1经济发展水平金池院生态清洁小流域涉五龙洞镇金池院村、下坝村两个行政村,2010年末区内共327户,1573人,农业人口1573人,农业劳动力总量586个,人口密度39人/ Km2,人口增长率3。区内65的人口都集中居住在主沟道沿线,通村水泥路已经铺设,交通便利。项目区平均每年外出打工的劳动力331人,实际在村务农劳动力178人。人均耕地2.35亩,人均基本农田0.94亩,人均有粮489公斤,人均纯收入2730元。3.2.2土地利用现状下坝小流域土地总面积为4070 hm2。耕地面积231.2hm2,占流域总面积的5.9%,其中,梯坪地98.7hm2,占耕地面积的42.7%;坡耕

22、地132.5hm2,占耕地面积的57.3%, 25以上的坡耕地54.3hm2,占坡耕地面积的23.5%。林地面积3605.5hm2,占总面积的88.6%,其中:有林地1635hm2,占林地面积 45.3%,灌木林1258hm2,占林地面积34.9%,疏林712.5hm2,占林地面积的19.8%。荒山荒坡196hm2,占总面积的4.8%。水域22.5hm2,占总面积的0.6%。居民工矿及交通用地14.8hm2,占总面积的0.4%。流域内耕地中的大部分都分布在各支沟的沟旁滩地及支毛沟的汇流处,梯地与坡耕地主要分布在农户周围,坡地一般分布在山坡,地面坡度540之间;用材林(有林地)1635hm2大部

23、分在中山上,村落、沟侧有零星分布,疏林712.5hm2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地上;撂荒造成的荒山荒坡分布与疏幼林基本相同。从流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均土地资源较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压力大。流域内农业人口密度39人/km2。基本农田占耕地总面积42.7;人均0.98亩;坡地面积大,占耕地总面积57.3,但土地肥力有限,产量不高。农村经济过分依赖土地资源,势必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用地比重大,坡耕地广为分布。流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9%,尤其是耕地中基本农田比例偏低,坡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7.3%。流域各支毛沟下游出口

24、两边的台阶地土地平整,住户密集,人多地少,坡耕地种植主要是农作物,植被覆盖率低、生产扰动大,广泛分布的坡耕地,不仅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而且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加大坡耕地治理力度,既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需要,也是该流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所在。林地面积虽大,但结构不合理。该流域现有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比例小,面积为1635km2,占林地总面积的45.3%,其余大部分为草灌、疏幼林地,对流域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发挥不大。林木结构单一,采育失调,林木生长量和蓄积量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高。荒山荒坡面积大,水土流失日益加重。该流域荒山荒坡占土地总面积的4.8%,大量荒山荒坡不仅水土流失严重

25、,也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经果面积少,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综上所述,目前这种土地结构形式,一方面制约了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不合理耕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耕地坡度组成见紫溪河小流域耕地坡度组成表3-3。表3-3 清洁小流域地面坡度组成表土地 总面积 (hm2)耕地耕 地 坡 度 组 成面积 (hm2)占土地面积 (%)35面积(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面积 (hm2)占比例 (%)40702315.6898.742.7 47.320.530.9 13.335.815.5 18.

26、58 3.2.3基础设施状况下坝小流域内各支沟以组为单位,新修的通村道路于之相连,交通较为便利。流域内的农网改造全部通电到户。近年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初步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问题。水利设施主要有:蓄水池(窖)25口,年供水量1800m3;堰渠3.2km,年供水量1.0万m3。以上设施仅能满足生活用水,无力满足灌溉需求。水利基础设施不健全是困扰当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难题。群众生活燃料主要来源于薪炭林,并购少量成品煤,部分农户己建成了沼气池。肥料以猪、牛粪等农家肥为主,另购少量化肥。饲料以自产玉米为主,兼农作物秸杆、茎叶、并购少量配合饲料。3.2.4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从土地利用现状可

27、以看出,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基础条件差,广种薄收问题比较突出。农业生产下坝小流域内现有耕地面积231.2hm2,其中基本农田98.7hm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大都种在河谷梯地和缓坡地上,粮食总产量55.06万kg,平均粮食单产176kg/亩,基本农田平均亩产325kg,农业人均产粮350kg,基本满足生活需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只占20%,经济作物主要是种植蔬菜、薯类等。(粮食生产现状见表3-2-6)表3-2-6 紫溪河小流域粮食生产现状表农业人口(人)播种总面积基本农田粮食产量基本农田粮食产量总计 (hm2)平均 (hm2/人)总计 (hm2

28、)平均 (hm2/人)总计 (t)播面单产 (kg/hm2)总计 (t)播面单产 (kg/hm2)4800780.90.16287.10.06159329602164.5 4420林业生产林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林木产品和经济林果,总产值184万元,流域内林业纯收入42万元。牧业生产牧业收入主要来源是猪和鸡鸭,另有少量牛羊。其中猪1800头、鸡鸭4300只,牛142头,羊670只。饲料来源主要是自产的粮食(玉米)及部分农作物桔杆、茎、叶,并购买少量成品饲料。各类家畜、家禽均在农户家中散养,无养殖专业户,投工及饲料用量较大,成本高,相应纯收入较低。渔业生产区内水面面积较小,水面未利用。流域内产业发展存

29、在的主要问题如下:流域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是农业收入,农业又以粮食种植为主,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平地少,坡地多,坡度大,耕地分布零散,不便于机器耕作,农业投入产出率低下。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农业以家庭经济模式为主,形成不了规模,也形成不了深加工,还停留在粗放形农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主要经济林园,如茶、桑、果等,零星分散,未形成规模,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不大。牧业生产方式落后,无养殖专业户,投工及饲料用量较大,成本高。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诸如以上各种因素,都不同程度导致了目前农村经济贫困的局面,而且发展缓慢。3.3开发建设状况流域内林业资源比较丰富,主要以农民

30、个户的形式发展木耳、香菇等食用菌项目,厂区属于当地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过近几年“长治”工程的治理,通村水泥路已经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3.4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3.4.1水土流失现状根据我县水土保持区划,金池院小流域属秦岭中山中度水土流失区。全流域的年土壤轻侵蚀量为3.62万t,土壤侵蚀模数为1206.5t/km2.a。依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规定,该流域为轻度流失区。侵蚀类型主要是以水蚀为主,其中面蚀广泛,部分地区有沟蚀,并伴有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大量的水土流失是由坡耕地和疏幼林地造成,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坡耕地和新栽种的经济林上,从轻度到剧烈侵蚀都有

31、,以中度和强度侵蚀为主等。通过调查,本流域共有水域流失面积1545.6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7.97。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316.8hm2,占水土流失面积20.5,主要分布在58的坡耕地和部分灌木林中;中度水土流失面积1120.6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2.5,主要分布在815的坡耕地、疏幼林和荒山荒坡中;强度水土流失面87.2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6,主要分布在1525坡耕地、疏幼林和荒山荒坡中;极强度流失面积为16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主要分布在2535的坡耕地中;剧烈流失面积为5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4,主要分布在35的坡耕地中。经过近几年有“长治”工程的治理,

32、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截止目前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km2。自然水土流失小流域沿河沿路,地形破碎,沟系切割壑深、密度大,流域内成土母质多为砂岩、页岩、砾岩的风化物,这些岩层经长期风化、溶蚀,形成的土壤土质疏松、保水率差,遇水即散,易蚀易冲,尤其以砂岩、页岩发育风化或半风化形成的红壤土,这类土壤结构松散,抗蚀力差,在高温多雨作用下,容易形成沙粒状,受水力冲刷,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陡坡地则易发生沟蚀、崩岗。水土流失主要在坡地、沟道两侧发生。随着降雨径流的产生与增大,坡面土壤逐渐被侵蚀,先由面蚀到沟蚀,由细沟变宽沟,由浅沟变深沟,在强降雨形成的径流冲刷坡脚时,深沟的发展即产生崩塌。流

33、域内全年降雨量时间分布极为不均,全年降雨量多集中在79月,由于降雨集中,强度大,冲刷力强,易蚀的土壤在强降水和沟道比降大的作用下,导致径流量变幅大,就形成了泥石流,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根据我县水土保持区划,金池院小流域属秦岭中山中度水土流失区。全流域的年土壤轻侵蚀量为3.62万t,土壤侵蚀模数为1206.5t/km2.a。依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规定,该流域为轻度流失区。侵蚀类型主要是以水蚀为主,其中面蚀广泛,部分地区有沟蚀,并伴有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大量的水土流失是由坡耕地和疏幼林地造成,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坡耕地和新栽种的经济林上,从轻度到剧烈侵蚀都有,以中度和强度侵蚀为

34、主等。通过调查,本流域共有水域流失面积1545.6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7.97。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316.8hm2,占水土流失面积20.5,主要分布在58的坡耕地和部分灌木林中;中度水土流失面积1120.6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2.5,主要分布在815的坡耕地、疏幼林和荒山荒坡中;强度水土流失面87.2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6,主要分布在1525坡耕地、疏幼林和荒山荒坡中;极强度流失面积为16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主要分布在2535的坡耕地中;剧烈流失面积为5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4,主要分布在35的坡耕地中。经过近几年有“长治”工程的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情况

35、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截止目前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km2。人为水土流失区内一直都是人多地少,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度兴起毁林开荒、毁林“致富”的飓风,由于森林植被严重破坏,山卯、坡顶原有的森林植被至今难以恢复,后期人工造林由于缺水、缺乏抚育管护,稀疏残次林、秃山荒岭随处可见,坡面排水不畅、覆盖度低、排洪沟渠拥堵,暴雨所致的滑坡、局部泥石流频发;落后的顺坡耕种习惯,在降雨径流发生时,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流域内干旱次数达8次、水灾5次,水旱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尤其是严重的沟蚀、崩岗区

36、及陡坡地开荒,一旦降雨形成地表径流,使坡耕地流蚀成沟,大量泥沙就随水流下泄,使下游农田受冲或被泥沙淹埋,给沿河两岸人民带来严重灾难。1998年7月,因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冲毁房屋2间,沟道内耕地大部分被毁,对当地村民造成毁灭性打击。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层减薄,肥力下降,石漠化日益严重;河道拥塞、河滨颓废。项目区坡陡土薄,由于水蚀不断,致使土层更加瘠薄,有的甚至流失殆尽,剩下光岩裸石,无法恢复植被。支沟和上游大量的泥沙、泥石流拥塞河道,抬高河床、破坏河滨植被、损坏护岸设施,减低设施防护能力、消弱河道自净功能、破坏河滨景观效应。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水源枯竭,人畜饮水困难;由于森林植被遭破坏,森林覆盖率

37、低,水源涵蓄能力差,春末盛夏时,溪河水源枯竭,河水干涸,造成农业灌溉用水及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3.4.2水土保持概况 水土保持管理机构略阳县水保监督站作为水土保持监督专职单位,目前在岗在编人员1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0人,中专以上学历的有3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3人。通过多年基本口粮田项目和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指导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和项目实施的专业队伍。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承担工程现场的技术指导工作。 水土流失治理现状流域所在地的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通过近十几年来的“长治”工程和基本口

38、粮田项目的治理,采取大力推进集生态修复、坡面治理、沟道治理为一体的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水土保持“三道防线”,即在中山、低山及人烟稀少地区,实行全面土壤禁,减少人为活动和干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山麓、坡脚等区域,兴建水平梯田、植树造林,人工种草相结合的坡面综合治理体系;在沟道以建设排洪沟、谷坊、拦沙坝为主要的沟道坝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2年底,现状保存有水平梯田98.7 hm2,乔木林1635 hm2,灌木林1258 hm2,封禁治理712.5hm2,谷坊等各类水保工程12座。现有措施年保土7.56万t,年保水57.52万m3。主要经验和问题。主

39、要经验方面,一是确立了广大群众作为治山治水的治理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二是以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草、路统一规划,采取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的治理方法;三是治理与开发并重,制定优惠政策,走“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路子,农民承包治理荒山已成为该区域治理的主要形式;四是通过建设水土保持“三道防线”,为保护略阳县城及周边农村饮用水源,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美化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问题方面,一是治理措施单一,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二是单位面积投资低,建设规模不大,标准不高,水土保持效益

40、不能充分发挥。4防治目标及任务4.1防治目标4.1.1定量目标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0.5hm2,其中人工修筑石坎梯地12.8hm2,建设经果林37.2hm2,风育治理108hm2,建设水土保持林82.5hm2。治理程度达到 %,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85%以上。生态环境改善目标修建生物沙堤2450m,溪沟整治2200m,实施林草措施70hm2,实施疏林补植32400株,栽植行道树500株,建设垃圾池5座,建设化粪池10座,建设污水处理工程2处,改造厕所3处,建设太阳能路灯32盏。减沙效益达到80%,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达到95%以上,水源涵养作用达到85%以上。农村经济发

41、展目标新修石坎梯地10hm2,在“长治”工程已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提高基本农田质量,为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的实施奠定基础,路旁、院边种植樱桃、核桃等特色时令经济林果,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日趋完善,发展生态农业,切实增加入,结合“长治“工程,人均纯收入稳步提高40%以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4.1.2定性目标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林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项目区基本农田可以满足粮食需要,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亩以上,人均粮食达到400kg以上;人民生活达到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治理前明显提高,达到 。4.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4.2.1调整方向水土流失基

42、本得到控制,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林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项目区基本农田可以满足粮食需要,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亩以上,人均粮食达到400kg以上;人民生活达到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治理前明显提高,达到 。4.2.2调整方法 在最大治理水土流失前提下,根据当地耕地人均0.16hm2的实际情况,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在充分考虑当地产业发展结构以生态高效农业、部分木耳香菇产业、生猪畜牧重点村建设来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在保证农业人均耕地0.16hm2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农民意愿,重点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加强地埂经济开发、路旁和庭院经果园建设来增加经济林面积,有条件的村组发展畜牧业同时

43、扩大人工优质牧草面积,提高农业用地产出率,使农民增加收入,使项目区内的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4.2.3调整结果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林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项目区基本农田可以满足粮食需要,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亩以上,人均粮食达到400kg以上;人民生活达到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治理前明显提高,达到 。4.3措施总体布局4.3.1防治措施体系根据不同地貌类型和水土流失特点提出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遵循以下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的原则;防治措施集中连片的原则;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丰育治理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

44、原则;坡面、沟边、沟道立体防护原则;基本农田、经济林果近村、近水、向阳原则;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草)原则;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4.3.1措施布设按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要求,流域上游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实行全面封禁,推广省柴灶,禁止人为开垦、盲目割灌和放牧等生产活动,减少人为活动和认为干扰,防止人为破坏。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发挥植被特别是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实现自然保水。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生态治理工程布局在生态治理用地上,即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山麓、坡脚等农区,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与水源保

45、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减少面源污染。同时在村落人类活动和聚集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及流域垃圾处理设施,栽植行道树,实施村落整治和改厕,改善人居环境。生态保护工程布局在生态保护用地上,在河道两侧及湖库周边是治理重点,通过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有效发挥灌木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维系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系统,控制侵蚀、改善水质、美化环境。4.4建设任务下坝小流域共规划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和四他措施四类治理措施。工程措施包括综合治理工程和村落整治工程。其中综合治理工程包括:人工修筑石坎梯地12.8hm2,堆筑生物砂堤1500m,溪沟整治1000m。村落整治工程包括:村庄道路2000m,安装太阳

46、能路灯35盏,栽植行道树500株,建造花坛,修建垃圾池5口,改厕3处,化粪池10口,农户房室粉刷及污水处理工程2处。林草措施主要包括:栽植嫁接核桃等经果林37.2 hm2,侧柏等水土保持林82.5hm2。封育治理措施主要包括:管护人员2名,网围栏2000m,封禁标牌2座,疏林补植6.77万株。其他措施主要为树立流域标志图一付。5防治措施设计5.1工程措施典型设计5.1.1坡改梯典型设计根据该流域的实际情况,山高坡陡,土方来源紧张,宜建石坎梯地。石坎坡改梯宜选在地面坡度在515,土层厚度大于60cm,土质较好,距村庄较近,靠近水源,交通方便,便于经营管理的地方。规划时以坡面自然沟道和道路为骨架,

47、适度规模,集中连片布设。根据工程建设规模,确定该小流域建设石坎梯地面积为10.0hm。坡改梯任务落实情况如下表:表5-1-2 工程措施单项设计图斑汇总表(石坎梯田)图斑编号行政村现状土 地类型坡度面积(hm2)田面平均 宽度(m)田面平均 高度(m)典型设计 图号7下坝村坡耕地140.971.832下坝村坡耕地124.171.8118下坝村坡耕地63.281.5119下坝村坡耕地82.781.5133下坝村坡耕地71.981.512.8(1)布设原则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因地制宜,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坡面水系、田林道路和梯田综合配套,优化布设。坡改梯的选址符合“土质较好、坡度相对较缓、距

48、村庄近、交通便利、位置低、邻近水源的15以下的坡耕地”的原则。梯地类型的选用根据坡耕地的立地条件确定,在取石料方便时实施石坎梯地,结合当地群众施工技术、劳动力情况、施工条件带来的施工难易程度、工程造价因素综合考虑,石坎梯地布设在15以下的缓坡地。地坎布设需顺山坡地形,水平等高,大弯就势,小弯取直,便于耕作,且坡度适当。埂坎材料就地取材,埂坎面积占耕地面积较少。田面宽度保证在7m左右,纵横坡度在5以下。断面设计见插图NO1。(2)设计标准及参数梯田防御暴雨标准按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设计,坡面径流量减少90%以上,水土流失量减少95%以上。坡改梯工程主要是针对临村、近路、近水、坡度较缓,集中连

49、片,易于改造的坡耕地进行治理。做到集中连片,山、水、林、田、路配套。梯田田坎沿等高线布置,田坎顺势,田面水平,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活土层不得小于0.4m。梯田的田坎高度按坡度大小以及项目区土壤条件而定,根据项目区多年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坡改梯田坎高度取1.5m(510)、1.8m(1015),田坎高出梯田面0.15m左右。梯田田面毛宽根据地面坡度以及田坎高度确定,在综合考虑方便农耕和节省工程量的情况下,田面宽度确定为78m之间。在梯田内侧设一条底宽0.4m,边坡1:1,深0.3m的背沟。梯田的边坡应有足够的稳定性。根据项目区多年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坡改梯田坎侧坡坡度一般在7080,即坡比为1:

50、0.21:0.3,该项目区设计田坎外侧坡比采用1:0.25(约76)。(3)石坎梯地断面设计下面以32号图斑作典型设计。措施:坡改石坎梯田图斑号:32,位于瓦房沟;地块面积:4.1hm;地面坡度:1015;地面高程:640900m;主要土壤类型及厚度:黄棕壤,厚约4060cm。梯田的断面要素根据项目区多年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田坎高度在1.5m以下,田坎侧坡为1:0.25的石坎梯田顶宽在0.350.45m之间,底宽在0.60.8m之间,综合确定该小流域的石坎梯田顶宽0.4m,底宽0.60.8m,侧坡比为1:0.4,石坎顶部高出田面0.15m,墙脚嵌入地面以下0.4m。根据流域实际情况,石坎梯地可将

51、地坎外侧做成等高直立的干砌石,梯田的断面要素如图所示:图中: 地面坡度(o) H 田坎高度(m) 田坎坡度(o) B 田面净宽(m)Bm田面毛宽(m) Bx 田面斜宽(m)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田面毛宽Bm = Hctg,m;田坎高度 H = B/(ctgctg ),m;田面斜宽Bx = H/sin,m;梯田土石方量的计算田面土方量计算,按田面内挖填方相等计算,其挖填方断面面积为S,石坎断面面积S1,每条石坎长度LS=(1/2)(H/2)(B/2)=(BH)/8 每1hm土方量,V=SL=1/8HB10000/B=1250H每1hm石方量,V1= S1L =1/2(B+B1)H10000/B根据

52、以上梯田土石方量计算公式,对典型图斑计算其土石方量,如下表: 32号图斑坡改石坎梯田土石方量计算表(1015)规格地面坡度田坎侧坡田坎高度田面毛宽每公顷土方工程量每公顷石方工程量单位()()(m)(m)(m)(m)地面坡度10751.58.511625105012751.57.06137595015851.86.721220880(4)施工要求梯田施工时,应按设计布置图实地放样后施工。施工时,严格按照放线、田坎清基、砌筑田坎、回填表土、整平田面的程序进行。修筑梯田应遵循田平、坎牢、土厚、配套的原则。应一次修成水平梯田,梯田田面、田坎应等高,不能修建成坡式梯田。梯田在定线时,遇局部地形复杂处,应

53、根据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处理。对于田坎的基础,应将基础范围内厚约0.3m表土挖掉,清除杂物,整平,夯实,形成反坡。在修平田面时,应清除梯田内石块、石砾,将表土放置梯田表面,其耕作层厚度应大于0.3m,在沟槽部应高出水平面0.1m左右,以防沉陷。田间管理:每年汛后和每次大暴雨后,如田坎坍塌、空洞等损毁现象,应及时进行补修。(5)维护管理维修养护需要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要对梯田区检查,发现田坎(天埂)有缺口、穿洞等损毁现象,及时进行修补。梯田田面的田埂,应随着埂后泥沙淤积情况,每年从田埂下方取土,加高田埂,保持埂后按原设计要求有足够的拦蓄容量。促进生土熟化需要梯田修平后,应在挖方部位多施

54、有机肥(单位面积施肥量较一般施肥高一倍左右),同时深耕30cm左右(如是畜力翻耕,可采用“套二犁”),促进生土熟化。新修水平梯田(与隔坡梯田的平台部分),第一年应选种能适应生土的作物,如豆类和马铃薯等。或种一季绿肥作物与豆科牧草。田坎利用根据田面宽度、田坎高度与坡度,分别选种经济价值高、对田面作物生长影响小的茶树进行栽植,发展田坎经济。根据所选树种、草种的植物生理特征,经过实验研究,确定在田坎上种植的方式(株距、位置),以及经营管理要求,力争田坎上植物优质、高产。田坎利用应与搞好田坎的维修养护、保证田坎安全相结合。585.1.2生物砂堤典型设计为了保护沟道两岸的农田,沿金池院河左右两岸,堆筑1

55、500米长的生物砂堤,采用机械堆筑,顶宽4.0m,高3.0m,内、外坡比均为1:0.5,机械压实,在迎水面栽植刺槐,株行距1m1m,成“品”字型栽植。5.1.3溪沟整治典型设计下坝小流域溪沟整治全长1.0km。根据本段溪沟实际情况,治理措施在不改变现状溪沟整体地形的前提下,对溪沟两侧洪水淹没范围进行绿化,溪沟淤塞段进行清淤,以美化村居环境、方便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在溪沟被淤积面影响行洪段进行清淤,使溪沟行洪能力达到10年一遇,共清理淤方3930m3。由于本流域为山区性溪流,洪水暴涨暴落,枯水季节溪流内水量较少,由于近年来建设的需要,在溪沟内开采砂砾料,水生植被遭到损坏,溪沟景观和净化功能受到破

56、坏。布置原则:本措施主要采用生态植物护岸,种植具有污染能力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并在沟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地带种植适水树水树种和草本植物,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本流域生态植物护岸主要栽植刺槐。经计算可采取生态护岸的溪沟长度为1000m。5.1.4村落整治工程(1)新修村庄道路及道路两边的美化亮化工程在下坝村户与户之间新修2.5m宽的硬化道路2000m。道路硬化产,底层先脯设砂砾石20cm,面层铺设5cm厚的C20混凝土,具体设计见图 。分户道路两旁每隔80m安装一盏太阳能路灯,共需安装35盏。分户道路两旁分别栽植行道树,行道树苗木选择常青桂花树,采用穴状整地,穴径50cm50cm,桂花每隔五米栽

57、一株,共栽植500株。在农户比较集中的地段,建造浆砌砖花坛,栽植观赏美化花卉。(2)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生活垃圾采取先分散后集中再倒运的处理方法。先分散是先用垃圾桶盛装农户的生活垃圾,然后将各垃圾桶倒入内统一清运。垃圾桶:下坝村居民点相对集中,3-5户之间配置一个垃圾桶,容量满足7天垃圾收集量。选型、形式与院落相协调,在略阳市场购买。垃圾桶设计:按照本流域民居点户数和人口数量,计算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0.6kg/人.日的标准,根据垃圾的密度0.2-0.5t/m3,人均垃圾生产量约为0.0012-0.003m3。垃圾桶容积=范围人口数人均日产垃圾量清除周期 =150.0027=0.21 m3下坝

58、小流域清洁示范户150户,根据以上生活垃圾计算标准,设计垃圾桶30个足够满足要求。垃圾桶垃圾倾倒由村民自己轮流负责。垃圾池根据人口数量产生生活垃圾确定每个垃圾桶倾倒垃圾量计算垃圾池容量。故此设计5口垃圾池。池底采用C20砼铺设,墙面用机砖砌筑,M10水泥砂浆抹面,具体设计及工程量见图NO4。(3)改厕全面推行节柴灶,结合群众意愿,有条件的可施行气化灶;对全部农户实施冲水式厕所,对边远农户配套沼气池,地上房屋建筑格式、结构结合当地习俗统一规划,采取群众自愿原则。(4)三格式化粪池化粪池容积根据使用人数、粪便发酵腐熟的时间以及沉卵灭菌的要求来决定。按照粪便发酵腐熟时间及病原体残废时间30天计算,其

59、中第一池沉淀20天,第二池沉淀10天,化粪池容积计算如下:化粪池容积(m3)=污物量/日天数1.1下坝流域化粪池按照30 m3和10 m3设计,化粪池底层用混凝土铺垫,墙面用机砖砌筑,然后用水泥砂浆抹面。具体设计见 。(5)污水处理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方式。处理措施详见表 。居民点相对集中的地点设计一个大型污水处理系统。分散的用户修建一个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见管网埋设示意图 。相对集中住户5户以上的院落生活污水采取集中处理,住户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污水收集管道后泄入排水管道进入沉淀池排放至生物降解塘(池)蓄积4080天,生物降解池淤泥内栽植莲藕起到降解作用,达标

60、后作为灌溉水或排入河沟。按照水力学明渠、管道无压流态计算典型排水管道的过流能力、合理流速、确定比较,沼气池、化粪池、生物降解稳定塘的容积,满足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要求。村庄中生活饮用水量不应低于4060L/人.天,生活污水量可按生活用水量的75%90%进行计算,生活污水量选用平均值42 L/人.天。污水经沉淀池过滤进入稳定塘。生物降解稳定塘选用普通好氧性稳定塘,塘内存在着细菌、原生物和藻类,由藻类的光合使用和风力搅动提供溶解氧,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其BOD5去除率达80%95%。污水处理系统降降解池、沉淀池、蓄水池三部分组成。三部分位置依次有一定的落差,能保证污水能自留沉淀和顺畅流入蓄水池。住户污水直接排入降解池里,然后经过生物降解后排入沉淀池沉淀,最后排入蓄水池储存起来以便居民养殖牲口家禽饮用或灌溉农作物。排水主管道按照室外给排水规范选用管径为300mm的砼管(最小管径),铺设比降2,排污支管选用110PVC排水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