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城市道路)设计毕业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630749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6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市政工程(城市道路)设计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市政工程(城市道路)设计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市政工程(城市道路)设计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资源描述:

《市政工程(城市道路)设计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城市道路)设计毕业设计(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I 摘摘 要要本设计为市政工程(城市道路)设计,慈溪杭州湾新区兴慈六路设计全过程。本区段内有一个“十”字交叉口。设计具体分为平面线型设计、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路基路面设计、照明排水设计。平面线采用“市政详规”所确定的规划线位,全线呈南北走向,道路沿线依次与起点、滨海三路、终点相交,跨越中心横江规划河道。路线的转点位于相交道路的交叉点,故全线不设平曲线。重点对横断面设计、竖曲线计算和交叉口设计作了详细计算。本设计从近期和远期交通量的需求出发,综合考虑了未来几年的人口增长和车辆交通量的变化,使“新区”能更好地融入上海、杭州、宁波2小时的交通,做到“以人为本” ,

2、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路全长1146.86米,设计速度 40Km/h,全路为三幅路,双向四车道。机动车道宽3.75m、路面厚度为870mm。关键词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沥青混凝土;红线宽度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IIAbstractAbstractThis design project (urban road) designs, Cixi Hangzhou Bay new zone Tsz extend the design process. This section has a ten intersection. Design specific cross section of d

3、ivided into flat pattern design, design, design of longitudinal section design, intersection design, pavement design, lighting and drainage. Planar lines using urban detailed plan established by the planning line, across the North-South, roads and a starting point, then along the coastal road, inter

4、secting the end point, across the River Center hengjiang planning. Line transfer point i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cross roads, therefore no horizontal curves for all. Cross section calculation of vertical curve design, focused on design and intersection are calculated in detail. This design from

5、the short and long term traffic demand, considering the population growth in the coming years and changes of vehicular traffic so that the new district can be better integrated into Shanghai, Hangzhou, Ningbo 2 hours of traffic, so that people-oriented, has been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

6、le development. This road is 1146.86 meters, design speed 40Km/h, wide road is three-channel, bi-directional four lanes. Motorway width 3.75m, 3.50m, pavement thickNess of 810mm. KeywordsKeywords Urban road; Intersection design;Asphalt Concrete;Red line width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I目目 录录摘摘 要要.IABSTRACTABSTRACT.I

7、I第章第章 道路概况道路概况.11.1 概述.11.2 设计依据.11.3 设计标准.11.4 自然条件.21.4.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21.4.2 工程地质.21.4.3 气象.2第章第章 道路设计道路设计.22.1 平面设计.22.2 纵断面设计.42.2.1 竖曲线设计.42.3 横断面设计.182.3.1 机动车车道数和宽度.192.3.2 非机动车车道宽度.202.3.3 人行道宽度及铺装.202.3.4 设施带及绿化带.222.3.5 路拱设计.232.3.6 方案比选.242.4 路基设计.262.4.1 工程地质概况.262.4.2 一般路基设计.262.4.3 特殊地段路

8、基设计.262.4.4 路基检测.272.4.5 路基施工沉降量及抛石挤淤泥深度 .272.4.6 路基土石方量.272.4.6 土石方调配.272.5 路面设计.292.5.1 路面结构层.292.5.2 轴载分析.302.5.3 路面结构设计.33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II2.5.4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332.5.5 确定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332.5.6 设计指标的确定 .332.5.7 路面结构层底拉应力验算 .352.6 交叉口设计.382.6.1 交叉口的形式.382.6.2 交叉口的平面设计.392.6.3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432.7 照明设计.472.7.1 照明

9、参数.472.7.2 路灯及照明管线布置.482.8 排水设计.492.8.1 排水系统的选择.492.8.2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502.8.3 管道选材及平面布置.51土石方量计算表.53结束语结束语.57致谢致谢.5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59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1第第 1 1 章章 道路概况道路概况1.11.1 概述概述慈溪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慈溪市北部沿海,距慈溪中心市区约 12 公里,地处建设中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东侧。作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桥头堡” , “新区”将融入上海、杭州、宁波 2 小时的交通圈,具有明显的区拉优势,这里将建设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工商名城、宁波市北部

10、的经济中心” ,一座“生态旅游城市” 。 兴慈六路位于慈溪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内,是规划中的一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路,规划道路红线宽 36m,建筑红线宽 50m。本设计路段范围为:起点:K1+491.820,坐标为(X-56360.588,Y-78012.684)终点:K2+638.680,坐标为(X-57472.353,Y-78294.231)1.21.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慈溪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规划及现状地形条件(2) 慈溪杭州湾新区兴慈六路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深圳市宝安规划设计院 2004.03(3) 城市道路设计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徐家钰编著)(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

11、GB 50220-95)(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6)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44-91)(7)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1-90)(8)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9) 公路沥青路面技术规范 (JTJ032-94)(1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11) 路基路面工程 (重庆大学出版社)1.31.3 设计标准设计标准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道级,按照国家规范及当地规划情况取计算行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2车速度 40Km/h ,20Km/h(交叉口) ,道路规划红线为 36.5m,建筑红线宽5

12、0m。1.41.4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1.4.11.4.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兴慈六路地处杭州湾冲积平原,属海滨冲积地质单元,地形较为平坦,鱼塘、沟渠密布,表层覆盖有 0.8-1.5 米厚的冲填土层,该层在鱼塘、沟渠密布处上覆有 0.2-0.5 米厚的淤泥,其它地段顶部有 0.3 米左右的植物层。地面标高一般在 2.0-2.8 米之间,地表水十分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稳定水位在地表以下 0.0-1.2 米之间。1.4.21.4.2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根据岩土工程报告,区域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布为:(1)冲填土:灰黄色,稍密状,高压缩性,粉粒含量很高,表层 0.2-0.4 米为耕植

13、土,富含植物根茎。该层全场分布,一般厚度 0.8-2.0 米。(2)粘质粉土:灰色,稍密状,饱和,中压缩性,以粉粒为主,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该层全场分布,一般层厚 0.4-5.3 米。表层冲填土具有高压缩性,力学强度较差,不适宜做路基的持力层,下卧的亚粘土承载能力相对较高,地基土承载力容许达 120kpa,可以作为路基基础的持力层。1.4.31.4.3 气象气象 本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温暖湿润,气候变幅小;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降雨分布不均,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年平均温度 15.5-17.0,最高月平均气温(7 月份)为 28.2,最低月平均气温(1 月份)为

14、3.9。年平均降水量(雨、雪、冰雹)1272.8 毫米。第第 2 2 章章 道路设计道路设计2.12.1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城市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称为道路平面。本路段的平面定线要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3受到道路网的布局、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和沿街已有建筑物位置等因素的约束。平面线形只能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动,定线的自由度要比公路小的多。定线是在道路规划路线起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它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为达此目的,选线必须由粗到细,又轮廓到具体,逐步深入,分阶段分步骤地加以分析比较,才能定出最合理

15、的路线来。对于城市道路或平原地区,由于城市交叉口多、地下管线多,则应首先考虑敷设以直线为主的线形。考虑本路段路线的选定主要取决于慈溪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干道网及红线规划,根据慈溪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规划要求以及当地的地形和地理条件,路线选定为南北走向,道路沿线依次与起点、滨海三路、终点相交,跨越中心横江规划河道。根据道路规划标高及原地面情况,整条道路,除在各交叉口和个别位置处设圆曲线外,全线不设平曲线。本路段全长 1146.86 米,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 36m。为了确保汽车行驶的通畅、安全、迅速、经济和舒适,必须合理地设置交叉口处圆曲线的半径。由于该路段地处开发区,两侧建筑物尚未完全开工,本路

16、段不设超高,以免与建筑物标高不协调而影响街景美观。表 2-1 平面交叉圆曲线最小半径主要公路(m)计算行车速度(Km/h)一般值极限值次要公路(m)100460380802802306015012060406050303030251520151215本路段与滨海三路交叉口处设计车速为 V=20Km/h,根据规范要求,取城市道路常用的横向力系数 =0.15,交叉口处车行道的平均横坡度,代0.015i横入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公式,转角圆曲线半径计算如下: =2127( + )=202127(0.15 + 0.015)= 19.089规范中的规定为推荐值,为使设计线形和顺,与滨海三路交叉口处圆曲线青

17、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4半径均取 25m,计算交叉口圆曲线各要素如下:表 2-2 交叉口圆曲线要素表滨海三路路口圆曲线半径 R / m偏角 切线长 tan2TR外距 sec12ER弧长 180LR西北转弯处25.00801056.3021.0457.67934.986东北转弯处25.00942539.3327.01111.80541.202西南转弯处25.0099493.7329.67813.8243.554东南转弯处25.00853420.6523.1399.06537.3382.22.2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称为纵断面。在设计本路段时,以车行道中心线的立面线形作为基本纵断

18、面。该路段地处平原地区的,设计的坡度时应尽量经济合理,填挖不能太大,应此坡度不能太大,如果不能满足排水要求,在纵断面图上做街沟设计。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大小、当地气候、海拔高度、沿线地形、地质、土壤、水文及排水情况,具体确定路线纵坡的大小、纵坡转折点位置的高程和竖曲线半径等。2.2.12.2.1 竖曲线设计竖曲线设计该路段由起点、滨海三路、终点及中心横江桥的桥面标高控制,结合慈溪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水利规划道路防洪最低竖向标高 3.36m,以满足路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5基最小填土高度、降低工程造价为原则,综合考虑行车条件、防洪标准、路面排水、管线敷设的要求,进行纵断面设

19、计。对于设计道路的纵断面拉坡有两种方法可以考虑:1、通过调整道路中线纵坡,满足道路排水要求,避免设置锯齿形街沟。2、参照沿街建筑物出入的地坪标高,尽量不改动各控制点标高,可能会出现缓坡,需要设置锯齿形街沟。第一种方法具有施工简便,雨水管设置方便等优点,但是试拉坡结果常显示,在满足最小坡长的前提下,道路设计标高与周围建筑物地坪标高及控制点标高偏离较大。第二种方法有利于车辆行驶,减少土方工程量,能较好的满足设计控制点,并与周围建筑物地坪标高相协调,但锯齿形街沟施工麻烦,路面改扩建困难,并且在街沟范围内对行车有一定影响。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纵断面拉坡更主要的是受沿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控制,该路段为开

20、发区的新建主干路,近期不需要改建、扩建,而且该路段以满足路基最小填土高度、降低工程造价为原则进行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采用第二种途径。注:(在市区主干道的纵断面设计图上,尚需注出相交道路的路名与交叉口的交点标高以及街坊与重要建筑物出入口标高等。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图的比例尺,在技术设计文件中,一般采用水平方向为 1:5001:1000,垂直方向1:1001:200)。各控制点规划标高及设计实际采用的标高见下表 23:表 2-3 各控制点规划标高及设计标高位置桩号规划标高设计标高起点K1+491.8204.24.2变坡点一K1+550.0003.623.79变坡点二K1+860.0005

21、.885.81滨海三路(变三)K1+902.0345.575.65边坡点四K2+60.0006.256.36横江桥中心K2+301.9506.256.25变坡点五K2+400.0006.196.25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6终点K2+638.6803.803.81表 2-4 最大纵坡度设计车速(Km/h)806050403020最大纵坡度推荐值(%)455.5678最大纵坡度限制值(%)6789注:设计纵坡度大于表 2-4 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 2-4 的规定限制坡长。设计纵坡度超过 5%,坡长超过表 2-4 规定值时,应设纵坡缓和段。结合表 2-4 确定各纵坡度,竖曲线具体设计计算如下:1、变坡

22、点 K1+550(1)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根据设计得知: %75. 1%,75. 0%,112121iiwii结合地形情况及纵坡度、道路排水等因素,考虑最小半径及满足竖曲线长度,取竖曲线半径 R1=4500m,则:m75.78111WRL竖曲线长度:m375.392/11 LT切线长:m17. 045002375.392/2211RTE竖曲线变坡点纵距:T1T1X1O1y1E1ZY1YZ1QZ1桩号:K1+510.625桩号:K1+589.375高程:3.79桩号:K1+550.000-1%0.75%R1=4500m高程:4.01高程:3.92 图 2-1 变坡点竖曲线图(2)求竖曲线起点和终

23、点桩号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7起点桩号:K1+550.000-= K1+550.000-39.375=K1+510.6251T终点桩号:K1+550.000+= K1+550.000+39.375=K1+589.3751T(3)求竖曲线范围内各桩号的设计标高竖曲线起点 切线标高:3.62+1% 39.375=4.01(m)竖距:h= =0212lR起点 K1+510.625 桩的设计标高为:4.01(m)竖曲线中点切线标高:3.62(m)竖距: m17. 045002375.392/2211RTEh中点 K1+550.000 桩的设计标高为:3.62+0.17=3.79(m)曲线终点切线标高:3

24、.62+0.75% 39.375=3.92(m)竖距:h= =0212lR终点 K1+589.375 桩的设计标高为:3.92(m).(4)计算 K1+491.82-K1+850.000 各桩号的设计标高,设中间桩距为20m,竖曲线内各桩号设计标高的计算公式为:设计标高=切线标高-竖距(h =) ,即212ixR22212iiixHHLiR右半部分:21112iiixHHLiR左半部分:其中:xi-曲线上任意点到曲线起点(左半曲线)或终点(右半曲线)的水平距离;Li-直线上点到相邻变坡点的距离。计算结果见下表。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8桩号纵坡度距切点距离L(m)竖曲线设计标高(m)地面高程设计高

25、程与原地面高差K1+491.820K1+500K1+510.625K1+520K1+540K1+560K1+580K1+589.375K1+600K1+620K1+640K1+660K1+680K1+700K1+720K1+740K1+760K1+780K1+800K1+820K1+840K1+860-1%-1%-1%-1%-1%0.75%0.75%0.75%0.75%0.75%0.75%0.75%0.75%0.75% 0.75%0.75%0.75%0.75%0.75%0.75%0.75%0.75%18.80510.62509.37529.37529.3759.375010.62530.625

26、50.62570.62590.625110.625130.625150.625170.625190.625210.625230.625250.625270.6254.24.114.013.933.823.803.853.924.004.154.304.454.604.754.905.055.205.355.505.655.805.952.7752.7492.7522.7552.7522.7462.7122.6902.5662.6852.8062.8562.7032.8542.8372.8162.7872.7092.7292.7092.7292.5601.4251.3611.3481.1751.

27、1331.0481.1041.1411.2881.4601.7341.7651.7941.8942.192.1962.3632.5342.7132.9413.073.392、变坡点 K1+860.000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9(1)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根据设计得知: %05. 1%,55. 0%,5 . 012221iiwii结合地形情况及纵坡度、道路排水等因素,考虑最小半径及满足竖曲线长度,取竖曲线半径 R2=5000m,则:m5 .52%05. 15000222WRL竖曲线长度:m25.26222LT切线长:m07. 05000225.26222222RTE竖曲线变坡点纵距:T2T2X2O2

28、y2E2ZY2YZ2QZ2桩号:K1+833.75高程:5.75桩号:K1+886.25高程:5.74桩号:K1+860.0000.5%-0.55%R2=5000m高程:5.81 图 2-2 変坡点竖曲线图(2)求竖曲线起点和终点桩号起点桩号:K1+860.000-= K1+860.000-26.25=K1+833.7502T终点桩号:K1+860.000+= K1+860.000+26.25=K1+886.2502T(3)求竖曲线范围内各桩号的设计标高竖曲线起点 切线标高:5.88-0.5% 26.25=5.75(m)竖距:h= =0222lR起点 K1+833.750 桩的设计标高为:5.

29、75(m) 竖曲线中点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10切线标高:5.88(m)竖距: m07. 05000225.26222222RTEh中点 K1+860.000 桩的设计标高为:5.88-0.07=5.81(m)曲线终点切线标高:5.88-0.55% 26.25=5.74(m)竖距:h= =0222lR终点 K1+886.250 桩的设计标高为:5.74(m).(4)计算 K1+833.75-K1+886.250 各桩号的设计标高,设中间桩距为20m,竖曲线内各桩号设计标高的计算公式为:设计标高=切线标高-竖距(h =) ,即212ixR22212iiixHHLiR右半部分:21112iiixHH

30、LiR左半部分:其中:xi-曲线上任意点到曲线起点(左半曲线)或终点(右半曲线)的水平距离;Li-直线上点到相邻变坡点的距离。竖曲线以外的部分按近似直线计算各桩号的设计高程。计算结果见下表。桩号纵坡度距切点距离L(m)竖曲线设计标高(m)地面高程设计高程与原地面高差K1+833.750.5%05.752.7203.03 K1+840.0000.5%6.255.782.7293.051 K1+860.000 26.255.812.560 3.25 K1+880.000-0.55%6.255.772.6363.134 K1+886.25-0.55%05.742.680 3.06 K1+900.00

31、0-0.55%13.755.662.780 2.88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113、变坡点 K2+902.034(1)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根据设计得知: %05. 1%,5 . 0%,55. 012321iiwii结合地形情况及纵坡度、道路排水等因素,考虑最小半径及满足最小竖曲线长度,取竖曲线半径 R3=6000m,则:m63%05. 16000322WRL竖曲线长度:m5 .31233LT切线长:m08. 0600025 .31223233RTE竖曲线变坡点纵距:T3T3X3O3y3E3ZY3YZ3QZ3桩号:K2+080.050桩号:K2+119.950高程:3.892桩号:K2+1000.

32、3%0.4%R3=5700m高程:3.917高程:3.937 图 2-3 変坡点竖曲线图(2)求竖曲线起点和终点桩号起点桩号:K1+902.034-= K1+902.034-31.5=K1+870.5343T终点桩号:K1+902.034+= K1+902.034+31.5=K1+933.5343T(3)求竖曲线范围内各桩号的设计标高竖曲线起点 切线标高:5.57+0.55% 31.5=5.74m)竖距:h= =0232lR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12起点 K1+870.534 桩的设计标高为:5.74(m) 竖曲线中点切线标高:5.57(m)竖距: m08. 0600025 .31223233R

33、TEh中点 K1+902.034 桩的设计标高为:5.57+0.08=5.65(m)竖曲线终点切线标高:5.57+0.5% 31.5=5.73(m)竖距:h= =0232lR终点 K1+933.534 桩的设计标高为:5.73(m)(4)计算 K1+870.534-K1+933.534 各桩号的设计标高,设中间桩距为20m,竖曲线内各桩号设计标高的计算公式为:设计标高=切线标高-竖距(h =) ,即212ixR22212iiixHHLiR右半部分:21112iiixHHLiR左半部分:其中:xi-曲线上任意点到曲线起点(左半曲线)或终点(右半曲线)的水平距离;Li-直线上点到相邻变坡点的距离。

34、计算结果见下表。桩号纵坡度距切点距离L(m)竖曲线设计标高(m)地面高程设计高程与原地面高差K1+870.534-0.55%05.742.600 3.14 K1+880.00-0.55%9.465.70 2.636 3.064 K1+900.00-0.55% 29.4635.65 2.800 2.85 K1+902.03431.55.56 2.806 2.754 K1+920.000.513.5345.67 2.663 3.007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13K1+933.5340.5%05.73 2.550 3.18 K1+940.000.5%6.4665.76 2.431 3.329 K1+9

35、60.000.5%26.4665.86 2.480 3.38 K1+980.000.5%46.4665.96 2.443 3.519 K2+000.00.0.5%66.4666.06 2.567 3.493 K2+20.000.5%86.4666.36 2.500 3.664、变坡点 K2+60.000(1)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根据设计得知: %5 . 0%,0%,5 . 012421iiwii结合地形情况及纵坡度、道路排水等因素,考虑最小半径及满足最先竖曲线长度,取竖曲线半径 R4=4000m,则:m60%5 . 04000444WRL竖曲线长度:m30244LT切线长:m11. 04000

36、230224244RTE竖曲线变坡点纵距:T4T4X4O4y4E4ZY4YZ4QZ4桩号:K2+870.534高程:5.74桩号:K2+933.534高程:5.73桩号:K2+902.034-0.55%0.5%R4=6000m高程:5.65 图 2-4 変坡点竖曲线图(2)求竖曲线起点和终点桩号起点桩号:K2+60.00-= K2+60.00-20=K2+30.004T终点桩号:K2+60.00+= K2+60.00+20=K2+90.004T(3)求竖曲线范围内各桩号的设计标高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14竖曲线起点 切线标高:6.25-0.5% 30=6.1(m)竖距:h= =0242lR起点

37、K2+30.00 桩的设计标高为:6.1(m) 竖曲线中点切线标高:6.25(m) m11. 04000230224244RTEh中点 K2+60.00 桩的设计标高为:6.25+0.11=6.36(m)竖曲线终点切线标高:6.25-0% 30=6.25(m)竖距:h= =0242lR终点 K2+90.00 桩的设计标高为:6.25(m).(4)计算 K2+280.000-K2+460.000 各桩号的设计标高,设中间桩距为20m,竖曲线内各桩号设计标高的计算公式为:设计标高=切线标高-竖距(h =) ,即212ixR22212iiixHHLiR右半部分:21112iiixHHLiR左半部分:

38、其中:xi-曲线上任意点到曲线起点(左半曲线)或终点(右半曲线)的水平距离;Li-直线上点到相邻变坡点的距离。竖曲线以外的部分按近似直线计算各桩号的设计高程。计算结果见下表。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15桩号纵坡度距切点距离L(m)竖曲线设计标高(m)地面高程设计高程与原地面高差K2+30.000.5%06.12.5353.563K2+40.000.5% 106.15 2.570 3.58 K2+60.00306.36 2.560 3.8 K2+80.000%106.25 2.558 3.692 K2+90.006.252.5403.71K2+100.000%10 6.25 2.4963.754 K

39、2+120.000%306.25 2.491 3.759 K2+140.000%506.25 2.434 3.816 K2+160.000%706.25 2.395 3.855 K2+180.000%906.25 2.327 3.923 K2+200.000%1106.25 2.478 3.772 K2+220.000%1306.252.6023.648K2+240.000%150 6.252.9583.292K2+260.000%1706.252.5243.726K2+280.000%1906.252.3423.908K2+300.000%2106.252.5003.75K2+320.000

40、%2306.252.4763.774K2+340.000%2506.252.6993.551K2+360.000%2706.252.5623.688K2+380.000%2906.252.4853.765K2+400.000%3106.252.4093.8415、变坡点 K2+400(1)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根据设计得知: %1%,1%,012521iiwii结合地形情况及纵坡度、道路排水等因素,考虑最小半径及满足最小竖曲线长度,取竖曲线半径 R5=4500m,则:m45%14500555WRL竖曲线长度:m5 .22255LT切线长: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16m06. 0450025 .222

41、25255RTE竖曲线变坡点纵距:T5T5X5O5y5E5ZY5YZ5QZ5桩号:K2+30.000高程:6.1桩号:K2+90.000高程:6.25桩号:K2+60.0000.5%0%R5=4000m高程:6.36 图 2-5 変坡点竖曲线图(2)求竖曲线起点和终点桩号起点桩号:K2+400.000-= K2+400.000-22.5=K2+377.5005T终点桩号:K2+400.000+= K2+400.000+22.5=K2+422.5005T(3)求竖曲线范围内各桩号的设计标高竖曲线起点 切线标高:6.19+0% 22.5=6.19(m)竖距: h= =0252lR起点 K2+377

42、.500 桩的设计标高为:6.19(m) 竖曲线中点切线标高:6.19(m)竖距: m06. 0450025 .22225255RTEH中点 K2+400.000 桩的设计标高为:6.19+0.06=6.25(m)竖曲线终点切线标高:6.19-1% 22.5=5.97(m)竖距:h= =0252lR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17终点 K2+422.500 桩的设计标高为:5.97(m).(4)计算 K2+377.500-K2+422.500 各桩号的设计标高,设中间桩距为20m,竖曲线内各桩号设计标高的计算公式为:设计标高=切线标高-竖距(h =) ,即212ixR22212iiixHHLiR右半部

43、分:21112iiixHHLiR左半部分:其中:xi-曲线上任意点到曲线起点(左半曲线)或终点(右半曲线)的水平距离;Li-直线上点到相邻变坡点的距离。计算结果见下表。桩号纵坡度距切点距离L(m)竖曲线设计标高(m)地面高程设计高程与原地面高差K2+377.5000%06.19 2.460 3.73 K2+380.000% 2.56.19 2.485 3.705 K2+400.0022.56.25 2.409 3.841 K2+420.00-1%2.55.99 2.478 3.512 K2+422.500-1%05.97 2.450 3.52 K2+440.00-1%17.55.80 2.13

44、4 3.666 K2+460.00-1%37.55.60 2.126 3.474 K2+480.00-1%57.55.40 2.154 3.246 K2+500.00-1%77.55.20 2.210 2.99 K2+520.00-1%97.55.002.2022.798K2+540.00-1%117.54.802.1542.646K2+560.00-1%137.54.602.1292.471K2+580.00-1%157.54.402.1382.262K2+600.00-1%177.54.202.0932.107K2+620.00-1%197.54.002.1221.878K2+638.38

45、-1%215.883.812.1721.638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18根据道路中线水准测量资料,按比例尺水平方向 1:1000,垂直方向1:100,按桩号K1+491.820、K1+500、K1+520、K1+540、K1+560、K1+580、K1+600、K1+620、K1+640、K1+660、K1+680、K1+700、K1+720、K1+740、K1+760、K1+780、K1+800、K1+820、K1+840、K1+860、K1+880、K1+902.034、K1+920、K1+940、K1+960、K1+980、K2+000、K2+020、K2+040、K2+060、K2+08

46、0、K2+100、K2+120、K2+140、K2+160、K2+180、K2+200、K2+220、K2+240、K2+260、K2+280、K2+300、K2+320、K2+340、K2+360、K2+380、K2+400、K2+420、K2+440、K2+460、K2+480、K2+500、K2+520、K2+540、K2+560、K2+580、K2+600、K2+620、K2+638.680。由测量队测设设计线原地面高程分别为2.775、2.749、2.755、2.687、2.752、2.746、2.712、2.690、2.566、2.685、2.806、2.856、2.703、2.8

47、54、2.837、2.816、2.787、2.709、2.729、2.560、2.636、2.806、2.663、2.431、2.480、2.443、2.567、2.500、2.570、2.560、2.558、2.496、2.491、2.434、2.395、2.327、2.478、2.602、2.958、2.524、2.342、2.508、2.476、2.699、2.562、2.485、2.409、2.478、2.134、2.126 、2.154、2.202、2.202、2.154、2.129、2.138、2.093、2.122、2.172,把各点高程连接起来即为原地面线。对应各桩号的设计点高

48、程分别为4.2、4.11、3.93、3.82、3.80、3.85、4.00、4.15、4.30、4.45、4.60、4.75、4.90、5.05、5.20、5.35、5.50、5.65、5.78、5.81、5.77、5.66、5.67、5.76、5.86、5.96、6.06、6.16、6.26、6.36、6.25、6.25、6.25、6.25、6.25、6.25、6.25、6.25、6.25、6.25、6.25、6.25、6.25、6.25、6.25、6.25、6.25、5.99、5.80、5.60、5.40、5.20、5.00、4.80、4.60、4.40、4.20、4.00、3.81,把各

49、点高程连接起来即为设计地面线。本路线全线共设 6 个坡段,最大坡度 1%,最小纵坡为 0.5%,最小竖曲线半径为 40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45m,最小坡长为 58.88m,平坡段共 340m,中心塘江桥不设置锯齿形偏沟排水。2.32.3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面,设计内容包括车行道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19(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设施带等。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依据是:道路性质、道路类别、道路规化红线以及交通组织方式,同时还要考虑道路红线范围以内的各种地下管线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情况。道路横断面图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行车道(机动车道

50、和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设施带等各部分的几何尺寸及其相互布置关系,包括路拱坡度及路拱曲线的确定。确定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时,需要根据道路规划功能上的性质和作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求,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范 ,合理安排各组成部分。本路段横断面规划与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交通、环境、公用设施管线敷设以及排水要求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地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及相互之间的位置与高度,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按道路类别、级别、设计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征、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和地形等因

51、素统一安排,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安全通畅。2.3.12.3.1 机动车车道数和宽度机动车车道数和宽度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统称为车行道。而机动车道则只供各种机动车辆行驶。在道路上提供每一纵列车辆安全行驶的地带,称为一个车道。它的宽度取决于车辆的车身宽度,以及车辆在横向的安全距离。机动车车行道由数条机动车道组成,其宽度应是车道条数和一条车道的乘积与两侧路缘带宽度之和。机动车道宽度、车道数和红线宽度见表 2-5、表 2-6。表 2-5 机动车道宽度车型及行驶状态计算行车速度(Km/h)车道宽度(m)403.75大型汽车或大、小型汽车混行403.50小型汽车专用线3.50公共汽车停靠站3.0

52、0 表 2-6 大、中城市机动车道车道数和红线宽度项目城市规模与人口(万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2020068684634大城市2004646462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条)中等城市-424220070100506040502035大城市2005060405038502030道路宽度(m)中等城市-406035401624由表中规定及根据我国对公路和大、中、小城市道路的形势车辆观测,该路段计算行车速度为 40Km/h,先拟定采用三幅路型式、双向四车道,单车道宽度由内向外依次取 3.75m、3.5m。由此机动车车行道宽度计算如下:5 .15)5 . 05 . 375. 3(

53、2)(22211mcpcWbnbnW2.3.22.3.2 非机动车车道宽度非机动车车道宽度非机动车道是专指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及兽力车等车辆行驶的道路部分。非机动车的一条车道宽,是根据车身宽度和车辆两侧横向安全净距来确定的。各种车辆具有不同的横向宽度和相应的平均速度。非机动车道一般都沿着道路路两侧对称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为了保证非机动车交通的安全及提高机动车车速,与机动车道之间以分隔带隔开。其宽度、路面、横坡等应恰当,以吸引非机动车行驶。目前,我国中小城市非机动车在城市运输中占着较大的比重。本路段非机动车道主要供自行车行驶(可能会有三轮车、板车等非机动车辆行驶,但数量很少) 。根据

54、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自行车车道条数,并考虑到为减少分隔带断口,保证机动车交通顺畅,允许少量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顺向行驶一段距离时,考虑每侧非机动车道宽度均试取 4.0m。表 2-7 非机动车车道宽度车辆种类自行车三轮车兽力车板车非机动车车道宽度(m)1.02.02.51.52.02.3.32.3.3 人行道宽度及铺装人行道宽度及铺装人行道宽度指在路侧带内铺设专门人行道步砖、专供行人步行交通的部分。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21人行道宽度应该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通畅。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城市用地不足,居住密度较大,城市道路上步行交通所占比重还比较大,因此,在人行道宽度设计中应予

55、以重视。如果人行道宽度不足,势必导致行人侵占车行道而影响汽车的行车安全和顺畅。人行道宽度的设计,不仅要满足近期行人交通的需要,而且还应适应远期发展的需要。人行道设计应体现出对人的尊重,既要考虑交通功能,也要考虑景观功能。人行步道的景观体现在色彩、质感与周围环境的配合。设计人行道宽度时,按计算车行道宽度的方法计算人行道宽度的方法,见式/bBbQ C式中 B 一侧行人通道宽度,m;b 一条人行通道所需宽度,m,与行人两手是否携带物品及携带方式有关,据实测,普通行人所需宽度为 0.60m,肩扛行包者需宽 0.75m,一侧手提行李包者需宽 0.85m,两侧手提行包者 1m,据此,本段路一条人行带宽取0

56、.75m; Q 高峰小时人流量(单侧、双向) ,人/h; 一条步行带的通行能力,人/h。bC人行道最小宽度见表 2-8。人行道上的点状设施主要以乔木、各类杆柱等为主,他们的占地近似宽度列于表 2-9。由规范规定及路面排水的要求,人行道横坡度宜采用单面坡,横坡度为1%2%,本段取 1.5%。表 2-8 人行道上设施宽度表项目宽度(m)项目宽度(m)灯柱0.81.0长凳1.5交通信号灯柱及箱0.91.2地铁楼梯或人行立交扶梯1.72.2火警箱0.81.0地铁通风格栅1.8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22消防装置0.80.9公交候车栏0.91.5交通标志0.60.8树木(单棵)0.61.2停车计时器0.6绿

57、化带1.52.0信箱1.01.1报亭1.22.0电话亭1.2行人护栏0.250.5废物箱0.9表 2-9 人行道最小宽度人行道最小宽度(m)项目大城市中、小城市各级道路32商业或文化中心区以及大型公共文化机构集中路段53由表中规定及规划要求,在考虑未来几年的人流增长情况下,人行道宽度设计拟定为 3 m,既满足人流通行要求,也满足停车及人行道绿化的要求。人行道铺装结构设计应符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及工业废渣的原则,并考虑施工最小厚度。人行道铺装面层采用 22.511.258 预制水泥混凝土彩色地砖,地砖间设置 1.5mm 宽的胀缝,基层材料应有适当强度,该路段(由上到下)采用 2cm 厚的

58、 1:3 水泥砂浆卧底、10cm 厚的 C10 水泥混凝土、5cm 厚的级配碎石。人行道外侧路边采用 820100 预制 C30 混凝土平缘石,内侧路边采用 1235100 预制 C30 混凝土路缘石。沿人行道内侧布置树池 100100,树池间距 6 米。为了有障碍人的行走,在树池外侧设置盲道,距离树池外侧 85cm处开始铺设 50cm 宽的 22.522.56 预制 C30 混凝土盲道面砖,在过路口设置停步石(252580) 。2.3.42.3.4 设施带及绿化带设施带及绿化带城市道路设施带是指路侧带中为行人护栏、照明杆柱、标志牌、信号灯等交通设施提供的安装、设置地带。根据我国部分城市调查资

59、料,大多数城市仅在主要交叉口处或繁华地带设置行人护栏,而且大多数护栏沿着路缘石或距路缘石 0.5m 以内地方安设,护栏多为钢管材料,如不设基座,0.25m 宽就足够了。因此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只设行人护栏的设施带为 0.25-0.5m,杆柱宽度值为 0.5-1.5m。护栏与路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23缘石的距离应满足行车侧向余宽的要求。该路段行人护栏的设施带宽度取0.3m,杆柱宽度取 1.0m。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与功能分为中间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车带(简称侧分带) 。本路段采用三幅路形式,设置机非分隔带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并且在其中放置一些道路设施如路灯、交通标志牌和信号灯

60、等,绿化种植低矮灌木或草坪。横断面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宽度相对取宽点,不仅有效地减少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在景观上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在交叉口渠化设计及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均可以利用该部分宽度设置展宽车道或停靠站,而不需改变非机动车道的走向,使道路更加顺畅、连续。考虑以上因素,计算行车速度为 40Km/h 时,为保证两侧设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时不影响行人与自行车,保证行人休闲。对应表 2-10 分车带最小宽度,两侧带宽度均取 3m,分隔带用 1235100 预制 C30 混凝土路缘石围砌。 表 2-10 分车带和路缘带最小宽度分车带类别中间带两侧带设计速度(Km/h)8060,504

61、08060,5040分隔带最小宽度(m)2.001.501.501.501.501.50机动车道0.500.500.250.500.500.25路缘带宽度(m)非机动车道-0.250.250.25机动车道1.000.750.500.750.750.50测向净宽(m)非机动车道-0.500.500.50机动车道0.500.250.250.250.250.25安全带宽度(m)非机动车道-0.250.250.25分车带最小宽度(m)3.002.502.002.250.252.002.3.52.3.5 路拱设计路拱设计为了迅速排除落在路面上的雨水,防止雨水渗入路基降低路基强度以及减少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

62、阻力,路面通常做成中间高并向两侧倾斜的拱形,称为路拱。由拱顶向两侧倾斜的坡度称为路拱坡度。道路横坡指路面、分车带、人行道、绿化带等的横向倾斜度,以百分率表示,一般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 1%2%的路拱设计坡度。该路段位于区,降水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24较多,因此需要路拱坡度稍大一些,但是由于车行道宽度较大,路拱横坡应选择平缓一些,否则路拱各点间高差太小,会影响行车和道路断面观瞻,而且该路段为主干路,车速较高,当路拱横坡度大于 2%和快速行车的情况下,司机操作方向盘有感觉,紧急制动有横滑的可能,不满足安全要求。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该路段路拱横坡均取 1.5%。又由于该路段红线宽度较大,为双向四车道,而

63、且设置两侧绿化带,同时为了便于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路拱型式采用直线型。B/2=8000 图 2-6 机动车车道路拱B=4000 图 2-7 非机动车车道路拱2.3.62.3.6 方案比选方案比选方案一:人行道 4.0m+非机动车道 4.0m+侧分隔带 2.5m+机动车道 15.5m+侧分隔带 2.5m+非机动车道 4.0m+人行道 4.0m,道路红线宽度为 36.5m。该方案采用三幅路、双向四车道,靠车行道绿化带宽,可保证两侧没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时不影响行人与自行车,适用于大城市生活性道路。人与非机动车行道树分隔,保证行人休闲,减少自行车与人群活动的干扰,而且预留绿化用地两侧各 7.0m 可提供较

64、好的步行环境。由于该路段处于将要建成的“生态旅游城市”中,其景观和两侧沿线绿化景观要体现城市的面貌,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因此两侧绿化带不能太窄。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25方案二:人行道 3.0m+非机动车道 3.5m+侧分隔带 3.0m+中央分隔带 2.0m+机动车道 16m+侧分隔带 3.0m+非机动车道 3.5m+人行道 3.0m,道路红线宽度为37m。该方案采用三幅路、双向四车道,由于该路段位于开发区,近期的交通量和人员较少,采用该方案可暂时满足通行量要求,而且可降低造价。该方案适用于机动车量不大,非机动车多,宽度大于 40m 的主干道。但是根据交通量预测分析,随着道路两侧工业区、居民区、商

65、业区的修建,交通量会增大,机动车会增多,为了保证机动车辆行驶安全,满足快速行车的需要,则需要在中央设置活动栅,或四幅路。方案三:人行道 3.0m+非机动车道 3.5m+侧分隔带 2.0m+机动车道 30.0m+中间分隔带 2.0m+侧分隔带 2.0m+非机动车道 3.5m+人行道 3.0m+土路肩 0.5m,道路红线宽度为 35m。该方案采用两幅路、双向六车道,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同高设置,适于交通性道路,双向六车道(含公交车专用道) ;人、自行车与机动车分离,绿化带可设港湾式公交站,适用于交通繁忙、沿线仍有部分建筑吸引人流的道路,中央分隔带较窄(2.0m)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较大,适用于城市区

66、域之间较大距离的交通转移;自行车的地位相对较低,行驶受到一些限制,流量也不会太大。另外,对人行道要求相对较低,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同高设计,造价较高。方案比较:方案一设置了侧分隔带,将机非车辆隔离,交通上较为安全,断面显得更为均衡,而且采用绿化带作为侧分隔带,靠近车行道的绿化带较宽,不仅可以保证两侧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时不影响行人与自行车,保证行人休闲,还能体现旅游城市的绿化风貌,从远期交通量的发展来看,随着两面侧区域的规划建设,也可以满足其交通量。方案二虽然造价相对方案一较高,但是有中央分隔带,作为该城市的一条次干路,是不能满足其发展要求的。方案三中机动车道数量大,能够满足车流量较高的要求,但是造价较高,而且该横断面适用于城市区域间较长距离的交通转移,该路段总长约两公里,为城市中心次干道,因此目前没必要设置六车道,而且由于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同高设置,宽度较窄,非机动车行驶受到一些限制,而且可能会造成不能满足人行道交通量的要求。因此,从交通量、造价及景观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用方案一作为设计方案。综上所述本段路横断面形式为: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采用直线型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26路拱,拱坡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