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升产业服务能力项目建 设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625266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7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升产业服务能力项目建 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升产业服务能力项目建 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升产业服务能力项目建 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升产业服务能力项目建 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升产业服务能力项目建 设方案(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升产业服务能力项目建 设 方 案一、项目现状(一)行业背景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关系到“居者有其屋”这一民生民计的重点行业。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3893万人,居全国各行业之首。但建筑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9,这个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这一宏大的战略目标,对建筑也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急迫的、大量的需求。同时我国加入WTO,建筑业将面临国际竞争的严峻考验,对施工企业资质、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建筑法”的颁布和建筑质量责任终身制政策的实施,使企业对质量更加

2、重视,加剧了对建筑技术人员的需求以及建筑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再培训的需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江西省有良好的行业产业及地域背景,建筑业是江西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主导产业。2010年江西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意见发展目标是: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2以上,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7.3左右,到2015年,建筑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支撑力最强的产业之一。目前,江西省省建筑企业多达3 295家,从业人员约247万。从行业现状而言,江西省建筑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约占8,在数量和整体水平上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亟需强化与提高;生产一线的操作

3、人员约占92,其技能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几年江西省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一直在人才招聘榜前10位,建筑类高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建筑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同时,随着我国发展的重点逐渐由东向西转移,江西省及对接赣鄂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步增大,对建筑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九江是赣北重镇,总人口约450万,现有房地产开发和施工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约12万,技术人员不足8000人,而依据现有施工企业资质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量约为16000人,缺口占总需求量的一半左右,现有技术人员中尚有一部分是由施工工人竞升而来的,未受过专业教育,远不能适应现代建筑施工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随

4、着九江市新城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八里湖开发的开展,亟需大量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重点建设和发展建筑技术专业群是江西省北部及对接赣鄂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筑业发展和区域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二)现有基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在1985年创办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6年成为我校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成为江西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该专业主要为建筑行业培养适应从事一线建筑工程的技术及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即能够将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在现场进行技术实施和现场管理的所谓“银领”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校建筑类专业群的公共专业平台。通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

5、设,可辐射带动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专业构建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20多年办学历程,该专业累计为国家培养了3000多名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在校生规模1200多人。1.教学改革稳健开展本专业在教学改革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构建活模块、多方向、双证合一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中,实行多模块教学,根据学生就业方向,设置建筑施工、建筑经济、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等模块,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突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主线构建“三阶段两能力”学用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式,在2007年的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已达到总学时数的50%

6、。2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本专业拥有一支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等方面结构较为合理、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精、敬业奉献、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75人(专职教师41人,聘任制教师34人) 具有硕士22人。其中副高以上30人(含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中级职称24人(含讲师、工程师),全国注册结构师、建筑师、监理师、造价师、建造师、职业技能考评员等20人,“双师”素质教师达70%以上,形成了具有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2006年以来,专业教师参与设计、管理的工程项目达百余项,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副编教材20余部,7部教材获部优教材特别奖和优秀

7、奖。3校内外实训基地稳定本专业现有测量实训室、建筑材料检验室及工程造价和招投标实训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总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固定资产600万元,基本可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实验实训需要。同时依托我校校办产业九江职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支持和服务。通过互惠互利的产学合作,建立起一批稳固、可靠的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与江西建工集团、广厦集团、十方建筑公司、星艺装饰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固关系。4.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明显在详细制订课程建设规划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课程建设,革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了一批优质课程。其中建筑结构为省级建设精品课程,

8、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为校级精品课程。5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开展,学生双证书获取率高依托学校1995年成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发挥学校“双证书”办学特色,开展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制图员、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电气安装工等技能培养和职业资格鉴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5%。(三)差距分析通过对学生、企业、行业的考察和调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有待深化,课程整合和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青年教师缺乏企业从业经验,师资队伍中缺乏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的教师。同时,在现有的基础上,应使校企合作达到深度融合,缩小企业先进技术与标准教学过程引入的时间差。结合建筑行业的特性

9、(季节性、建设周期长、安全要求高)需进一步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二、专业建设目标1提升专业对接产业发展能力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九江职业大学充分发挥地方及行业在专业设置工作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建立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在专业建设上,九江职业大学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专业建设理念,以对接产业行业为切入点,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根据九江市以及建筑行业发展需要,学校建立了建筑工程、机电工程、经济管理、学前教育五大专业群,专业数量达到了43个,并根据地方经济社

10、会和行业发展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方向。为提高专业服务区域行业发展的能力,学校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十二五”时期,九江职业大学将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为地方和行业培养更多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2.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根据

11、我校办学总体目标和本专业的现状,到2013年,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人,初次就业率保证98%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比例98%以上;建设一支70人左右专职教师,6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建成设备先进、齐全,能够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布局合理、与产业合作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突出区域特色,加强教学改革,把本专业建设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依托地域和行业优势,继续深入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丹麦VIA大学学校合作举办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开展多种

12、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高水平的师资、一流的实训设备、先进的课程体系和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努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化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利用中央资金重点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拉动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建设。通过项目建设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达到省内一流水平,成为面向江西省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高技能建筑人才培养基地和江西省北部及对接赣鄂皖的建筑技术服务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成我省同类专业中的有明显优势的品牌专业。3.总体建设思路充分发挥由行业、企业、毕业生、业内教育专家、专业教师五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利用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根据

13、面向建筑行业相关企业岗位,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建设与九江市建筑质量检测中心开展合作,实现深度融合,从企业引进常规建筑材料检测设备在我校实训楼建设建筑材料检测中心,通过整合企业设备、市场和我校雄厚师资队伍和广泛生源等优势,满足学生在中心内部完成实践教学和顶岗实训的同时,又面向社会直接承接材料检测任务;在提高企业效益、推进技术进步和完成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实现校企共建,前厂后校,产学结合的双赢模式,建设融教学、生产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校企双方参与建设的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学校现有实训基地为基础建立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结

14、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设满足工种实训、综合实训、管理实训要求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内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严格质量管理,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求新精神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建”的建设思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建设体现工学结合特色课程,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中引进建筑、测绘、路桥等企业专家参与,与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测量仪器使用与维修动画教程的研制与开发。与九江市规划设计院等测绘及规划行政管理单位联合,结合专业及课程特点投身新农村

15、建设,服务社会,保持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设施与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同步。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加大专业群产学结合力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增强技术研发能力,为江西经济建设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三、专业建设内容(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原有建设基础上,按照“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岗位育人”的改革思路,全面贯彻“岗位育人”职业教学思想,深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主动与产业发展适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建筑工程企业密切合作,拓宽订单培养渠道,使订单培养规模

16、化,制度化。适应各大中小建筑工程企业不同的用人周期,灵活采用多种订单方式;根据企业用人计划及企业对施工员、质安员、造价员、监理员、资料员等的素质、能力与知识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按时按质培养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在强化“学用结合”循序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过程中,继续积极探索并推进“三阶段两能力”(见备注)学用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1产学结合,强化学工交替的校内生产性实训(1)校企共建,实现前厂后校,探索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九江市建筑质量检测中心合作,建立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开展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使教师与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开展,切实受到锻炼。(2)

17、开展岗位教学,营造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内部建立工种实训场及综合实训场,依据建筑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开展建设。实训环境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团队,依据企业、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3)依托设备和技术优势,开展对外服务通过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鲁班软件的深层合作,由软件公司免费提供专业软件,校企合作共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九江职业大学产学研基地和鲁班工程造价和招投标实训室(BIM实践中心)。在教学

18、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为中小企业提供可研报告、标书、预算书及施工组织设计书等技术文件,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服务为一体,通过真题真做营造浓郁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适应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在满足工学结合教学需求的同时承担该专业软件区域内培训业务,为深化校企深度融合和提供社会服务找到校企共建的契合点。2深化“2+0.5+0.5”学习与就业相结合模式,强化校外顶岗实习针对建筑行业受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和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继续深化“2+0.5+0.5”学习与相结合就业模式,即4个学期在校内学习(中间阶段开展校内外生产性实训),0.5个学期根据学生自

19、选方向,在校内进行专业强化实训,0.5个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导师加强指导,安排专业教师分区域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尝试校企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3.继续实行“三阶段两能力”学用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1)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学用递进“三阶段”内容。第一阶段基础/工艺实践阶段,以学为主。以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材料工艺加工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如专业概论课与参观实习、实验、上机、论文写作、金工实习、测量实习、社会调查等。第二阶段技术/工序实践阶段,学用结合。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和单项工序过程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生产与管理实习、课程设计/

20、大作业等。第三阶段工程/项目实践阶段,应用与创新。以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和项目综合设计与组织能力、施工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如科技活动周、专题研究、前沿讲座与学术报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2)课内外相结合的“两能力”内容。第一,人文社会实践能力。以思想政治系列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为主体,以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与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服务、读书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为辅助。第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课内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主体,以课内外科技立项、各种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参加教师科研和开展科技服务等为辅助。4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深化双证书制度改革课

21、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课程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三个层次。把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根据职业资格认证(施工员、测量工、材料员、造价员等)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并融入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学生双证书获得率达到98。(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1建设目标根据工学结合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优质核心课程、课件和教材,骨干课程全部建成校级及以上优质核心课程,形成具备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功能的课程网络。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与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专

22、业现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实施课程建设“126工程”,即:1门达到国家级标准精品课程,2门达到省级标准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配套6个满足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精品课件,6部精品教材)。2建设思路课程建设与改革坚持“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兼顾后续发展为度”,“专业基础课程实施综合”、“专业课讲授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等原则,遵循为“实际、实用、实践”服务的目标,积极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课程设置建设,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引入教学过程,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如建筑工程测量精品课程建设小组以骨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与九江市路桥工程公司、九江市规划局

23、合作,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形成具有多元组成的课程组教师团队;共同开发该课程的能力模块,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同时与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飞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课件,构建网络课程平台,逐步形成立体化教材,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课程资源,形成能够共享、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3建设内容(1)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改革在行业、企业、毕业生、业内教育专家、专业教师五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针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开发该专业所需的核心能力,形成体现工学结合、岗位教学的完善的课程体系。结合现行规范、行业标准及能力模块实施课

24、程整合,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力度,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2)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以骨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与九江市路桥工程公司、九江市规划局、九江市建筑质量检测中心、九江监理工程公司等企业加强合作,吸纳企业技术专家,形成具有多元组成的课程组教师团队;既发挥专业教师团队在课程建设中作用,又充分注重企业技术专家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将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开发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合作编写整体内容分模块、模块内部设项目的“多项目、活模块”工学结合教材及课件、实训指导书。强调学生在

25、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实训场和企业中学习,教学方法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为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等方式,将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改革评价方式,实现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继续坚持“应知+应会”的考核方式,增加过程考核;校外评价以企业评价为主,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制定对应的核心课程的评价标准,并组织对学生的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尝试对考核合格者签发“工作经历证书”,学生在实训或顶岗实习时的表现评价记录在“工作经历证书”内。 程建设计划。课程建设现有基础及建设计划见表1:表1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专业课程名称主持人已有基础完成时间工作目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

26、筑结构邱耀2008年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省级精品课程2012完成课程建设,建成国家级优质核心课程,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唐业茂2009年校级精品课程201120122012完成课程建设,建成省级水平优质核心课程建筑力学肖燕 2009年校级精品课程完成课程建设,建成省级优质核心课程建筑施工技术高邦栋完成课程建设,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张伟喜20122012完成课程建设,建成校级精品课程钢结构基本理论与施工技术占美森完成课程建设,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建筑制图王华阳完成课程建设,建成校级优质核心课程课件建设计划。课件建设现有基础及建设计划见表2:表2 精品课件建设计划专业课件名称

27、主持人已有基础完成时间工作目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黄琳房屋建筑学教学课件2012完成课件建设,达到校级水平建筑材料王华阳建筑材料教学课件完成课件建设,达到校级水平建筑工程测量唐业茂2006年校级重点建设课件完成课件建设,达到校级水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张伟喜2006年校级重点建设课件完成课件建设,达到校级水平建筑设备工程左文凯房屋卫生设备教学课件2012完成课件建设,达到校级水平建筑施工技术高邦栋建筑施工技术教学课件完成课件建设,达到校级水平教材建设计划。教材建设计划见表3。表3 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配套教材建设计划表专业教材名称主副编完成时间工作目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基本理论

28、与施工技术邱耀占美森2011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并使用建筑力学肖燕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并使用建筑工程测量唐业茂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并使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识图案例集邱耀徐雪枫2012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并使用建筑制图王华阳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并使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张伟喜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并使用其他骨干课程的改革。其他骨干课程在试点课程改革的思路上加强探索,形成符合自身课程特色的改革方式。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继续实施整体课程“多项目、活模块”的教学模式;在建筑施工组织等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建筑设备工程课程中实施“情景仿真”教学模式,利用模型和仿真设备强化教学效果。(3)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

29、台加强优质课程网页、网络教学课件、网络虚拟实训、工程实践录像片、网络自测题库等建设,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专业骨干课程建设成为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4)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建成共享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含教材、实物、模型,配套参考书、录像的数字化教学包。利用中央财政支持资金,引进资源库软件平台和管理系统,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标准、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等要求,搭建资源库平台,完成网络课程区、能力训练区、专业资源区、行业动态区、技术交流区建设,形成能够共享、具

30、有辐射示范作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5)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保证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有序开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技能水平,积极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校内校外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完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等措施,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改进,使教学过程动态适应社会需求。2012年建立专业培养和课程标准、技能训练标准,应知、应会作业文件标准,完善质量保障监控体系。(三)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建设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加强引进”的原则,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重

31、点抓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到2013年末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成由3名专业带头人、10名专业骨干教师和13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2.建设内容(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是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的关键。通过自我造血、引进吸收,大力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和每个拟培养对象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在立足岗位的基础上,通过到丹麦、

32、新加坡考察培训具有更新教育理念和先进专业知识的带头人2人,引进企业专家带头人1名。通过到建筑业发达国家及国内中信集团、中建八局、中冶二十二局、中铁十八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知名企业下厂挂职顶岗锻炼和参与对外技术服务以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多种措施培养10名骨干教师。借江西省建设厅及行业协会之力,引进和培养几名在省内本行业较知名的技术权威和一批骨干教师,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和专业教学的发展。其中,专业带头人具备的条件为:硕士以上学位,副教授以上职称;在本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能够带动本专业的校企合作,开展纵横向技术服务;在相关教学岗位工作12年以上,掌握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律,能够指导青年

33、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具有3年以上的企业锻炼经历,能及时捕捉专业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能够引导专业发展方向,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专业骨干教师具备的条件为:硕士以上学位,讲师以上职称;在相关教学岗位工作6年以上,在教学工作中能够独挡一面,开展该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建设,是该课程领域的骨干;具有一年以上的企业锻炼经历,能及时掌握消化建筑业前沿技术。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具体情况见表4。表4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一览表专业培养类别姓名教师基本情况培养计划年度资金万元措 施建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邱耀副教授、硕士、高级工程师、考

34、评员、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院长201210国内外培训、研修肖燕副教授、书记201110国内外培训、研修专业培养类别姓名教师基本情况培养计划年度资金万元措 施建筑建筑工程技术骨干教师唐业茂副教授、高级考评员、教研室主任20133国内外培训、研修下厂顶岗实践吴训友副教授、高级考评员、副院长3国内外培训、研修下厂顶岗实践左文凯副教授3国内外培训、研修下厂顶岗实践高邦栋讲师、高级考评员3国内外培训、研修下厂顶岗实践王华阳讲师、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3国内外培训、研修下厂顶岗实践占美森讲师、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3国内外培训、研修下厂顶岗实践张伟喜讲师、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3国内

35、培训、研修下厂顶岗实践黄琳讲师、硕士3国内外培训、研修下厂顶岗实践专业带头人引进条件(至少符合以下两项条件):具有建筑专业教学、科研经验;有二级以上建筑企业从业经验10年,项目经理及以上职业资格,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所负责的工程有一项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在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骨干教师引进条件为:具有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企业从业经验10年以上;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经验;高级技术职称。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引进计划见表5。表5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年度引进计划专 业引进类别人数引进计划年度资金 (万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1201210骨干教师2201310(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1)建立

36、校外实训基地中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在专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中,选择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规模较大和代表性强的10家左右企业进一步密切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每家企业聘请相对稳定的23名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2)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中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用聘任或外聘两种形式,从行业、企业中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做兼职教师,担任校内生产性实习的指导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式管理,发挥他们实践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长处。企业技术专家的聘任条件为(至少符合以下两项条件):具有指导实践教学的经验;有二级以上建筑企业从业经验8年

37、以上,项目经理及以上职业资格;所负责的工程有一项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在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现有聘任制企业技术专家6人的基础上,2013年聘任企业技术专家达到13名。(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学历进修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理论水平,通过下厂锻炼使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实现“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见表6。表6 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年度人次培养措施资 金2012年度8进修学习,下厂锻炼,在校内实训场地强化培训,考取或评审相关资格证书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社会服务和横向合作项目8万元2013年度55万元小 计13人次13万元

38、(4)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1)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顶岗。院里有计划的派出教师到江西建工集团、广厦集团、九江建筑设计院等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顶岗学习,拜实践工作人员为师跟班见习,熟悉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和课题研究等,拓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二个月。通过下厂锻炼、企业培训以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2)加强校内实践技能培训。发挥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先进的优势,对所有专业教师,开展多种形

39、式的实践技能培训,安排教师在校内培养锻炼。3)全面开展产学合作。密切校企联系,与九江市规划设计院、信华集团、九江建筑材料检测中心、九江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站等合作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课件;聘任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5)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证,力争5-10人获得中高级工程师技术等级,5-10人考取国家注册类工程师,5-8人获取考评员资格。(四)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1.建设目标在专业现有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38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00万元基础上,达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面积1800平方米

40、,仪器设备总值900万余元,室外实训场5000平方米。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通过营造既像企业的车间又便于开展实训教学的生产实训环境,建设涵盖建筑主要领域、功能完善、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为一体,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加强生产性实训组织管理,扩大社会服务功能,生产性实训占实训85%。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2012年与35(新增20)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实训学生600人/月,接收就业学生数260人/年,合作企业对专业投入设备价值25万元

41、;2013年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到50家,与相关企业开展多方位合作,强化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校外实质性顶岗实习达到半年以上。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深化产学结合,形成自我造血、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办学效益,大幅提高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2.建设内容(1)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与企业共同开展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长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将市场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效益、技术的提高和学生真实环境中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实现校企双赢。引进现代建筑业现场管理经验,制定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实训教学指导材料,搭建实训基地教学指导和现场管理平台。参考行业文化背景,进行基地形象和环境

42、建设,营造既像企业车间又便于开展实训教学的实训氛围,使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接受锻炼,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助合作关系,实现深度融合,形成长效运行机制。项目完成后,确保生产性实训达到85%以上。(2)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建设建筑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形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结合专业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的培养需求设置实现不同功能和目的的分项实训场所和综合实训场所。借助营造真实职业岗位环境,增加体验性和阶段性岗位实训安排。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满足学生职业能力训练需要。强

43、化技术研发能力,构建区域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实训教学运行体制创新,增强社会服务功能。1)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做一体化专项实训场所与九江市建筑质量检测中心合作,由企业提供常规设备和普通工作人员,学校提供场地和技术人员,建设建筑材料检测中心,教师与学生在中心内部完成实践教学和实训任务,又面向社会直接承接材料检测任务,使教师与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切实受到锻炼。与上海鲁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软件,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人员,实现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建设集课程教学、真题真做培训和对外服务为一体的工程管理实训室。2)结合双证书制

44、度,建设工种实训场依托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与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相结合,配合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建设实现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各工种实训场,引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将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并积极拓展社会化培训和考核。3)配合课程改革,建设工程仿真模拟实训中心根据建筑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建筑行业实际,建设工程仿真模拟实训中心,实现情景教学的仿真功能、整体系统的展示功能和拆装操作的实践功能。4)强化能力提升,建设综合实训场在工种能力实训场建设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岗位教学特色的建筑技术综合实训场,实现学生由技能基础能力向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专业群主要项目建设见表7。表7 建

45、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一览表(大型设备清单见附表)名称现有基础及功能主要建设项目资金(万元)建成后项目功能属性建筑工程技术实训中心现有测量、建筑材料实训室、工程造价和招投标实训室等,建筑面积38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00万元。基本满足水准、角度测量、施工现场放样实训要求和常规材料的检测及专业软件的实训。实训场建筑技术综合1砖混结构施工综合实训1403001.满足工程综合实训,即砖混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等的施工和综合操作技能培训;2. 满足对学生的工种训练和考核认证工作;3.实现建筑给排水、消防、暖通空调和建筑供配电系统的仿真教学及安装调试训练;4为职业学校培训“双师型”教师,

46、提高整个区域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生产性实训达85%,满足对外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需要。新建2框剪结构施工综合实训3钢结构施工综合实训工种实训场1电梯实训场212建筑照明及电工实训场223建筑给排水实训场154消防控制系统实训场125楼宇设备控制系统实训场24沉浸式建筑工程仿真中心1供暖仿真演示室82通风空调仿真演示室123给排水仿真演示室324建筑电气演示室14(3)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选择理念与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好,与学生就业结合紧密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开展多方位建设。在合作过程中,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通过帮助企业构建各级

47、学习型组织等措施,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将企业教师纳入专业师资建设团队范畴;与企业共同开发培训教材、学习包等,为进一步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经验;建立完善的指导和管理制度,强化实习管理和质量监控,构建师生信息反馈机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校外基地的指导老师,尝试校企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通过建设,到2013年使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50家,保证每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参与一项以上的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实践锻炼,并使专业学生分散到多个地域的多家企业进行实习,实现真正的顶岗,提高专业

48、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五)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1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与资格鉴定工作利用建筑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下设的测量工实训场、电梯实训场、建筑照明及电工实训场、建筑给排水实训场、消防控制系统实训场、楼宇设备控制系统实训场及综合训练场加强对在校生和九江市周边大中型企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并辐射江西省相关行业;积极与劳动部门、行业、企业合作,参与制定相关职业标准,利用学校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优势,面向校内外实施建筑行业测量工、电气安装工、水暖工职业资格鉴定及专业软件学习的技术培训工作,促进社会人员持证就业。2利用设备和技术优势,积极承接对外咨询和技术服务通过校企合作建

49、立的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对外开展建筑材料检测服务。依托测量工种实训场的先进设备,借助专业教师的技术优势,在测量工种训练的基础上,与企业联合承接对外测量服务。利用专业教师的专业及技术优势,对外开展业务咨询,联合企业进行科技攻关,进行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的研究。3开展职业技术教师的培养工作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为周边设有建筑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双师型”教师,为提高整个区域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服务。4.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办学。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的联系,鼓励教师访问研究、进修学习,开展师资培养工作。5.积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承担应用型技术的推广和研发工作。6.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实现教师下企(厂)锻炼,

50、企业与学校互兼互聘技术人员与教师。(六)专业群及相关专业建设借助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工程技术重点建设专业,搭建建筑类专业建设平台,在实训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发挥资源优势,做到资源共享,带动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乡村建筑设计等相关专业共同协调发展,使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实力得到极大增强,专业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建成具有岗位教学功能的沉浸式建筑工程仿真中心和工程实训场,满足工程监理和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教学和生产性实训要求;建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完成2门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专业群建设项目如下:1.课程建设加强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促进专业群相关专业协调发展,课程建

51、设计划见表8。表8 专业群课程建设计划专业课程名称主持人已有基础完成时间工作目标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装饰设计尤莺燕2013完成课程建设和校内教材建设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周 墨2013完成课程建设和校内教材建设表9 精品课件建设计划专业课件名称主持人已有基础完成时间工作目标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周墨2012完成课件建设,达到校级水平三大构成陈玲琳完成课件建设,达到校级水平建筑装饰设计尤莺燕2013完成课件建设,达到校级水平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肖广达完成课件建设,达到校级水平2.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使乡村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具有1名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具体计划见表10

52、。表10 专业群教师培养计划一览表专 业培养类别姓名教师基本情况培养计划年度资金(万元)措 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引进副教授、硕士、国家注册建筑师或监理工程师或建造师201210国内外培训、研修骨干教师尤莺燕讲师、硕士在读20123国内培训、研修下厂顶岗实践江政俊副教授、3国内培训、研修下厂顶岗实践表11 专业群教师“双师”培养计划一览表培养类别2011年2012年专业方向人员专业方向人员双师型教师乡村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培训2人共2万元乡村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培训5人共5万元四、保障措施(一)政策支持。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确定了励志打造中部地区、长江沿岸的一流高职名校的奋斗

53、目标,确立了建筑工程学院以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为骨干,优化乡村建筑设计专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为加大特色品牌专业的建设力度,学校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教研教改立项、师资培训和引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各方面给予倾斜。1组织保障。为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保证建设方案的落实,成立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推进小组,全面负责专业规划和建设工作。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建设推进小组的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为促使全专业教职工同心同德,积极投身到专业建设,实现专业建设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推进小组组成如下:组 长:邱 耀 组 员:肖燕

54、 吴训友 唐业茂 王华阳 尤莺燕2资金保障。建设项目总投资63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投资315万元,行业企业投资40万元,学校自筹解决275万元,全部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和专业群相关建设。项目资金中专业能力开发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1万元,课程体系改革建设148万元(含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52万元、核心课程开发51万元、精品课程建设45万元),教学团队建设100万元,实训基地建设320万元(其中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300万元,校企合作基地建设20万元),国际合作41万元。具体资金投入预算见表11。表11 专业提升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预算表 单位:万元建设

55、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合计(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来源:)(万元)行业企业(来源:合作企业)(万元)其他(来源:学校自筹)(万元)总计(万元)6303154027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11038核心课程开发5130318精品课程建设45251.418.6教学资源库建设5225522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300150150示范性校企合作教学基地建设108.41.6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0100专业带头人培养3010218骨干教师培养30106.213.8教师引进201010教师培训(包括青年教师培养)201010国际合作4135153.管理保障本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原则,管理与运

56、行强调以制度为基础、引导及激励为保障、提供服务为促进、广泛的科技交流为平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从而实现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运行程序,针对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1)加强设备选型,确保功能、质量和价格,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保证教学实际需要。严格执行学校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包括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校内实训基地开放运行管理办法等。强化进度管理,各建设分项目落实到人,严格控制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2)通过制定制度实现专业建设管理与运行的有序化。制定了教学管理工作条例、技能大赛章程、教师指导

57、学生科研活动组织实施办法、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及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等,通过制度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可操作的平台,为各项活动的开展和运行的有序化提供保障。(3)加强对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引导与激励。学生是教育教学所有工作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宣传和引导,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理解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思路并广泛积极地参与,才能实现专业建设目标。为此制定学生提升技能的管理及奖励办法。通过加强宣讲专业建设总体思路和计划、将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实践活动以及学生获得成果的水平与教师任聘考核结合、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担任学生的班主任及学业指导等各种措施,引导和激励教师投身专业建设。(4)随时为学生和教

58、师提供服务对专业建设的高效运转起着推动的作用。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师,学校实现网上办公,如各种教学规章制度与文件(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大纲、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历等)可以全部网上检索,学生的学分核对和毕业资格可在网上随时查询,课程资源可通过网络共享等等。除此之外,专业建设的各项事宜可随时向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提出并得到解决。(5)提供面向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技能能力提升交流环境。教师的对外科技交流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开拓思路的重要措施。根据专业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推动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所的合作,定期选派教师作短期进修和访问,拓展教师知识领域和把握最新科技动态。通过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合作

59、,教师直接接触工程实践,开展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学生技能交流反映在参与技能竞赛和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研讨会等。每年从专业建设经费中提供一定额度的资金给参与技能竞赛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活动。(6)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同时利用督导组加强教学监督保证教学质量。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学校教学督导组、学院教学督导员不定期地进行课程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考试试卷及评卷质量、毕业论文质量督导检查,严把教育质量关。通过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表和网上学生评价系统,对每一门课程(包括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学生评价,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60、反馈课堂教学信息,保障教学质量。通过师生座谈交流、网上留言等多种形式,收集和解决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4思想保障在专业群范围内大力宣传,层层动员,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建设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经过反复研讨、充分论证,使全专业群教职员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鼓舞干劲,焕发凝聚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切实的思想保障。(二)加强项目管理1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项目建设办公室下设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组和专项资金管理组会同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单位,负责项目建设的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工作的实施,监察审计室负责监督。 工作职责:(一)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组:负责组织实验实训项目建设计

61、划的实施,承担实训设施和仪器设备经济技术论证,做好项目建设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及验收工作。主要是审核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单位申报的项目建设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参与项目建设仪器设备的经济技术论证,审核标书,做好项目建设仪器设备的招标和验收工作。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负责重点专业项目建设目标的具体实施。在仪器设备采购中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单位主要职责是,按照建设项目方案书和任务书的要求申报项目建设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组织项目建设仪器设备的经济技术论证,审核标书,参与项目建设仪器设备的招标和验收工作。(二)专项资金管理组:配合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组和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建设招标采购工作。主要是

62、组织上报采购计划,组织招标,审查合同,向项目建设办公室汇报招标情况,监督检查经济合同的履行,对招标采购结果进行备案。2招标采购项目的确定 招标范围:(一)具有竞争性的,总价值在5万元以上、单项价值2万元以上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采购;(二)因各种原因不能实施招标的,或在本文件规定招标金额以下的建设项目,专业资金管理组负责组织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组及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单位有关代表参加集体论证,将确定意见报项目建设办公室审批后组织采购。3招标采购方式及原则:仪器设备的招标以公开招标为主,邀请招标、询价采购等方式为辅。对某些特殊项目(指国际合作项目或上级主管部门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业务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实行国际招标采购。招标工作应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