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规划设计报告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590768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3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规划设计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规划设计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规划设计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规划设计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规划设计报告书(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1前言1.1项目建设原由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必然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尤其是耕地。由于地形、气候、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坝区大多数耕地仍然是在低效的状态下运行,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县是省最大的坝区之一,河贯穿整个项目区,项目区内至团结水库地段河共有8条支流(魁龙河水系,集雨面积10.2 km2;两溪河水系,集雨面积18.5km2;水浸河水系,集雨面积1.8km2;响水河水系,集雨面积92.2km2;新街河水系,集雨面积34.3km2;满溪河水系,集雨面积159.1km2;干川河水系,集雨面积8.8km2

2、;干溪河水系,集雨面积8.1km2),在汛期期间所有洪水全部流入河,致使沿河两岸常年被洪水淹没,大量农田变成了荒滩、荒地,经过相关部门的综合治理,沿河两岸修建了部分防洪堤,水患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地政府无法再进行大规模的整治,许多农田仍然受到洪水的威胁,且大量的水毁地有待复垦;现有农田中普遍存在着田块分割细碎、田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的现象;由于多年未对现有耕地进行合理的深耕,仅靠使用大量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忽视了对耕地的保护和改造,土壤出现板结,耕作层变浅,耕地质量下降。通过对县土地的调查、论证、分析,大坝区域

3、内土地的整理、复垦不仅新增耕地潜力较大,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项目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经县国土资源局立项申报,省国土资源厅及有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实地考察会商,一致同意将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作为2006年度国家级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重点项目2006年1月18日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入库的通知。1.2 项目建设目的1.2.1 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通过对项目区土地整理,荒滩、荒地进行复垦,改造中、低产田,局部归并田块,减少田土坎,整治闲散地。实现新增耕地面积55.98公顷(839.70亩),新增耕地率为5.91%。1.2.2 在沿河两岸未修筑防

4、洪堤的地段新修防洪堤坝,以保障复垦新增耕地59.11公顷和原有耕地52.00公顷(1996年地区水电勘测设计设计院制作的淹没调查图调查数据0.52km3)的安全,增强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1.2.3 通过对项目区的土地进行总体布局和重新规划,对农田进行局部平整,调整并优化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使土地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1.2.4 完善项目区农田水利灌排和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有效改善项目区的灌排能力,有效改造中低产田,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2.5 营造防护林带等生物措施和工程设施,优化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田、水、路、林、村

5、的综合协调能力。1.3项目规划任务1.3.1 制定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目标、任务和方针。1.3.2 分析项目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项目区土地适宜性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培土源定量与定性分析等。1.3.3 合理安排项目区各类土地利用面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1.3.4 合理布置项目区农田水利、道路、林网等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工程。1.3.5 拟订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1.3.6 编制项目投资预算书。1.4项目规划依据1.4.1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

6、保持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 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9)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10)国土资发199939号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11) 国土资发199950号关于设立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通知(12)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文件)(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1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源部)(15)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省国土资源厅)(16)水利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1.4.2行业技术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4)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DJ33889编制说明(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8)土地开发整理验收技术规程(TD/T103-2000)(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10

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1.4.3地方有关文件、规划、计划(1)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县人民政府编制(2)县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3)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4)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5)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6)县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2002年社会经济指标和基础数据统计年报1.4.4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估意见(1)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省国土资源厅及县农、林、水、交通等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评估意见。1.5项目规划建设期限本项目规划建设工期为2年。2项目区概况2.1项目区位置与范围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区位于县县城东部的镇驻地,地理位置处于东经

9、1075140 1075440,北纬 271120 271500之间,东、南、北三面均抵低山坡脚,西抵县城及低山坡脚,项目区涉及镇的5个社区(村)。项目区规划面积1011.37公顷,建设规模面积为946.74公顷,未动工面积64.63公顷,其中:未动工面积为:居民地62.12公顷,林地1.80公顷,特殊用地(坟地)0.71公顷。2.2 地形地貌与地质项目区处在长江水系乌江流域的支流河中段盆地,属堆积地貌,南北长7km,东西宽4km。由于河流冲积的强盛堆积作用,形成冲积大坝,具有较厚冲积层的平地,土壤肥沃,为县内粮油主产区。海拔530-550m。2.3 气候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温和湿润气候,全年

10、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湿度较大。项目区内年平均气温16.5 oC,极端最高气温36.0 oC,极端最低气温-7.8 o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于10 oC的日数216天,大于10 oC的积温4370 oC;年日照时数1241小时,日照率为28%,年总辐射量86.7千卡/cm2;无霜期280天;全年降水量1100.0mm,本项目区气候条件较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2.4 水文项目区属水系流域,河从项目区域中间流过,平均年径流总量2.75亿m3,水位与农田高差0.54m,为农田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项目区上游有团结水库,库容量1780万m3可直接引灌项目区。2.5 土壤类

11、型项目区地势开阔平坦,水源条件好,热量资源丰富,沿河两岸土地均为河流冲积物,成土母质类型单一,多为潮泥,土壤肥沃,是耕地集中分布区,部分受人为耕作施肥较深,不断熟化演变发展成为潮油泥。坝地周围的丘陵山地,因成土母质和人为耕作影响的不同,所形成的土壤类型也各异,常成条带状相互交错分布:红色砂页岩母质发育成紫色粉砂土,开垦利用后则以血泥为主,经熟化可发育为浅血泥;石灰岩母质发育成石灰土,开垦耕作后为大土泥,熟化度高的为大眼泥;黄色粘土母质发育为铁铝质黄壤,垦耕后为黄泥;黄色页岩母质发育的黄壤耕地为豆面泥;而粉砂质页岩上又以灰漂黄壤、黄泡泥为主。2.6 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涉及县五个社区(村),总人口

12、26198人,耕地总面积1795.74公顷,人均耕地0.07公顷,人均纯年约收入1000元。项目区农业生产以种养业为主,总体生活水平属温饱型。农村劳动力主要以在家务农和外出打工两种就业方式为主。2.7 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项目区是县城城关周围的万亩大坝,与土地整理和复垦项目建设有关的水利、道路、电力、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配套。2.7.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河及其多条支流流经项目整理复垦区,项目区内现已有多处引水灌溉工程:团结水库的左、右干渠;康寨拦河坝干渠均能自流灌溉到项目区大部分农田。但田间沟渠布局不合理,不够规范,沟渠曲折多,常年淤泥,水流不畅,水流速度不快,到达目的地块的时

13、间长,年久失修,排灌系统急需进一步完善,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配套建设相应的水利设施,才能适应于现代化耕作。2.7.2 交通状况项目区内是镇政府驻地,有县级公路、乡村公路从项目区内通过,整个项目区道路相对于县内的其它乡镇,道路密度较大。但道路弯多路窄,耕作不便,更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农产品运输困难。对项目区进行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实现现代化农业耕作,就需要加大修建规范化田间道和生产道,使项目区内道路更完善、布局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经向有关部门查阅,项目区内有县农办近几年投资建设的机耕道14.24km,在规划设计时予以扣除。 2.7.3 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内的道路、沟渠两旁种植有零星的树木,居民生

14、活区有风景树和水果类经济林木,项目区周边山地已封山育林,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深入开展,项目区周围森林覆盖率将会不断提高。但大坝是集中连片的大坝,在实施土地整理和复垦过程中,在适宜地段种植防护林是非常必要的。2.7.4电力、通讯设施状况项目区内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在加上是“西电东送”的源头之一,有在建的国家大型水电工程构皮滩水电站,项目区用电有保证,同时,项目区还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移动通讯网络覆盖了项目区,通信状况良好。2.7.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项目区处在市科技文化较发达的地区,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意识不断加强,干部群众年年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

15、0%,项目区周边实施封山育林,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2.7.6 其他设施状况项目区内河两岸已完成整治河道5.7km,防洪堤9040m(其中20年一遇标准的4593m,5年一遇标准的4447m),防洪墙165m,管理站房屋1栋。因资金原因未能完成原设计防洪工程。为保障复垦新增耕地59.11公顷和原有耕地52.00公顷的安全,经2006年4月省第一测绘院现状图测量成果资料计算、统计,还需修建6163米防洪堤,其中包括五年一遇1827m,十年一遇3712m,小型防洪堤624m。待本项目建成时,河常年泛滥对耕地和人民生命、

16、财产安全构成水患的状况将得到彻底的根治。2.8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涉及镇5个社区(村),集中连片程度较高,所在图幅编号为。根据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统计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地类面积为:农用地1107.11公顷(16606.55亩),未利用地24.16公顷(362.45亩),建设用地未列入,共计项目区总面积1131.27公顷(16969.00亩)。2006年4月,受县国土资源局委托,省第一测绘院对县项目区进行了1:2000现状图测量,根据测量成果计算、统计,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地类面积为:农用地795.74公顷,建设用地62.63公顷,未利用地151.00公顷,共计项目区总面积10

17、11.37公顷(详见表一)。表一 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现状各地类面积现状各地类占建设规模面积比例(%)农用地耕地水田583.7861.66旱地35.483.75菜地11.761.24小计631.0266.65园地果园51.105.40小计51.105.40其它农用地农村道路21.762.30坑塘水面6.700.71经济作物3.520.37水利设施用地11.531.22田土坎70.117.40小计113.6212.00合 计795.7484.05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荒草地11.671.23沼 泽35.573.76其它土地滩 涂32.783.46

18、河流水面70.987.50小计151.0015.95合 计151.0015.95建设规模面积合计:946.74100.00不动工面积农用地林地1.80小计1.80建设用地居民点62.12坟地0.71小计62.83合 计:64.63项目区总面积合计:1011.37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与2006年4月测量统计规划面积误差(119.90公顷)的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地类面积统计时范围线含部分城镇建设预留地,区域面积自然增大;各类面积数据是在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统计,范围线不能很好落在实地,故误差较大。本规划设计工作底图及各地类面积采用2006年4月省第一测绘院测绘的1:2000现状图测量成果。

19、3项目分析3.1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3.1.1项目区位置处于河两岸,区域内河共有8条支流水系,总集雨面积大,耕地由于匮乏防洪堤保护,导致耕地常年受洪水威胁,多年以来,许多沿岸耕地变为水毁地和废弃地。具体水淹区分布见地区水电勘测设计设计院制作洪水区域调查图、复垦区见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规划图。3.1.2 项目区内的水资源充足,但水利设施除几条主干渠外,田间各级渠道不健全,设施老化,渗水、漏水严重,水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3.1.3 农贸市场外环附近的农田由于排水设施老损,大量的生活污水淤积田间,耕地质量下降,粮食产量低。具体区域分布见项目规划图。3.1.4 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项目区田

20、间劳作、生产运输仍主要靠人力,机械化能力低下。3.2土地适宜性分析项目区所在地势平坦,相对高差小,坡度小( 0-4),地理条件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温、水配合协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土壤主要由冲积物发育而成,土层深厚、肥沃。但由于长期靠大量使用化肥提高产量,忽视对土壤的保护和改良,造成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土地质量下降。因此对项目区土地水利设施进行完善后,应对土壤加以改良,可以将项目区改造成稳产农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粮食产量,有效缓解人地矛盾。3.3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本项目需要进行土地整理和复垦的面积为946.74公顷,其中耕地631.02公顷,园地51.10公顷,农村道

21、路21.76公顷,坑塘水面6.70公顷,经济作物3.52公顷,水利设施11.53公顷,田土坎70.11公顷,荒草地47.24公顷。滩涂32.78公顷,河流水面70.98公顷。通过实施土地的归并,平整等整治活动,可新增耕地11.38公顷;再经过对洪水造成的荒草地、滩涂的整理、复垦,又可新增耕地59.11公顷,两条途径共新增加耕地70.49公顷;但是由于田间道路的建设增加耕地占用面积9.44公顷,水利设施的建设增加耕地占用面积5.07公顷,项目区实际新增耕地面积55.98公顷。新增耕地率 = 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面积100% = 55.98公顷 946.74公顷100% = 5.91%经计算得

22、出新增耕地率为5.91%。规划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照表具体见表二、表三。表二 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土地利用规划后各地类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规划各地类面积规划各地类占建设规模面积比例(%)农用地耕地水田646.7368.31旱地30.203.19菜地10.071.06小计687.0072.56园地果园51.105.40小计51.105.40其它农用地农村道路31.203.30坑塘水面6.700.71经济作物3.520.37水利设施用地16.601.75田土坎58.736.20小计116.7512.33合 计854.8590.29未利用地未利用

23、土地荒草地00沼泽00其它土地滩涂20.912.21河流水面70.987.50小计91.899.71合 计91.899.71建设规模面积合计:946.74100.00不动工面积农用地林地1.80小计1.80建设用地居民点62.12坟地0.71小计62.83合 计:64.63项目区总面积合计:1011.37表三 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照表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规划前比例(%)规划后比例(%)净增减数 农用地耕地水田583.7861.66646.7368.31+62.95旱地35.483.7530.203.19-5.28菜地11.761.2410.071.0

24、6-1.69小计631.0266.65687.0072.56+55.98园地果园51.105.4051.105.400小计51.105.4051.105.400其它农用地农村道路21.762.3031.203.30+9.44坑塘水面6.700.716.700.710经济作物3.520.373.520.370水利设施用地11.531.2216.601.75+5.07田土坎70.117.4058.736.20-11.38小计113.6212.00116.7512.33+3.13合 计:795.7484.05854.8590.29+59.11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荒草地11.671.2300-11.67

25、沼泽35.573.7600-35.57其它土地滩涂32.783.4620.912.21-11.87河流水面70.987.5070.987.500小计151.0015.9591.899.71-59.11建设规模面积合计:946.74100.00946.74100.0003.4 灌溉水源分析3.4.1大气降水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年内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8月,约占全年的60%,可利用地表水主要是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以满足农作物灌溉需要,项目区集雨面积约为30km2,地表水利用系数按0.2计算,则每年可利用径流量为:3010000000.60.21.10 = 396.00(万m

26、)3.4.2 团结水库 该水库为中型水库,集雨面积410km2,总库容为1780万m,有效库容1125万m,水库的左(规格1.21.5m)、右干渠(规格1.21.5m),过水流量分别为1.0m/s、0.7m/s,能自流灌溉大部分耕地。3.4.3 河康寨拦河坝及引水渠河康寨拦河坝位于团结水库下游2公里处,主要拦截和提升灌溉水位,其引水渠道(规格1.21.5m)设计流量为0.5m/s,年径流总量1576.80m, 能自流灌溉大坝耕地。3.4.4 后坝水库经实地调查核实,该水库为病库,基本上无蓄水能力,故本规划设计不予考虑。3.5 水资源平衡分析3.5.1可供水量估算可供水量即可利用水量,是指所有水

27、利工程可提供的水量,包括地表水量和地下水量。(1)天然降雨量根据县气象局多年降雨量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8月,可利用地表水,主要是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地表水利用系数按0.2计算,每年可利用径流量为396.00万m。天然降雨可作为水渠不能覆盖的旱作物及部分水田灌溉用水的补充。(2)蓄水工程可供水量项目区主要水源供给为团结水库,项目区地势平坦,南高北低,团结水库的左右干渠的引水渠道能自流灌溉到田间。团结水库的有效库容1125万m3,复蓄系数1.6,可向项目区提供1800.00万m3的灌溉用水。(3)河康寨拦河坝引水工程康寨拦河坝引水工程其引水渠道过水流量约为0

28、.5m3/s,年径流总量1576.80m,按年利用率0.5计算,可为项目区提供788.40万m3的灌溉用水。3.5.2需水量分析需水量分农作物用水、人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林业生态用水等部分。项目区无工业,所有的居民地农户用水已有专用供水点及供水设施,本项目的水量平衡计算不考虑这部分的用水。此外,林业生态发展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且林业生态用地面积比例小,需水量极少,因此,本项目的水量平衡计算只考虑农作物的需水。(1)种植制度项目区整理后耕地主要是水田、菜地、旱地,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和各种蔬菜为主,本地区主要种植制度有:水田:一年一熟制:水稻冬间(泡冬或炕冬)一年二熟制:水稻油菜 水稻小麦旱地:

29、一年一熟制:玉米冬间 烤烟冬间一年二熟制:玉米油菜 玉米小麦 玉米洋芋 烤烟油菜 烤烟小麦菜地:一年三至四熟其它还有多种套作种植方式。(2)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分析成果 ,水田灌溉用水量为420m亩 (含蒸发量、输水损失),旱地灌溉定额为60m亩,菜地灌溉定额为200m亩。(3)农业灌溉需水量需水量采用需水量大的种植制度进行计算,这里以需水量最大值水田一年两季水稻油菜、玉米油菜和蔬菜种植模式根据相应规划面积计算全部需水量。计算方法:农业灌溉需水量 = 经土地整理复垦后的规划种植面积数相应农作物的灌溉定额/灌溉保证率项目区整理复垦后水田面积为646.73公顷(9700.95亩),

30、旱地面积为30.20公顷(453.00亩),菜地面积为10.07公顷(151.05亩)。设计灌溉保证率为90%,根据项目区规划种植面积计算如下:水田灌溉需水量:9700.95亩420m亩90% =452.71万m;旱地灌溉需水量:453.00亩60m亩90% =3.02万m;菜地灌溉需水量:151.05亩200m亩90% =3.57万m;项目片区共需用水量 =452.71万m+3.02万m+3.57万m=459.30万m。3.5.3水资源平衡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年内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8月,可利用地表水主要是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以满足农作物灌溉需要,项目区集雨面积约为

31、30km2,地表水利用系数按0.2计算,则每年可利用径流量为:3010000000.60.21.10 = 396.00(万m)项目区供水来源主要有水库供水和大气降水。水库供水有团结水库,该水库为中型水库,有效库容为1125万m,复蓄系数1.6。可为项目区提供1800.00万m。康寨拦河坝引水渠可为项目区提供788.40万m3的灌溉用水。项目区供、需水量见下表:项目区供需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m名 称可 供 水 量需水量盈余水量备 注供水量合计天然降雨量396.002980.00459.302520.70团结水库1800.00康寨拦河坝引水渠784.00经水量平衡分析,项目区有盈余水量2520.7

32、0万m,项目区灌溉用水得到充分保障。3.5.4灌排方式分析项目区水资源丰富,团结水库左、右干渠和康寨拦河坝引水渠控制整个项目区,主渠道供水量完全能满足项目区耕地灌溉的要求。但田间沟渠布局不合理,不够规范,沟渠曲折多,常年淤泥,水流不畅,水流速度不快,到达目的地块的时间长,年久失修,排灌系统急需进一步完善,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配套建设相应的水利设施,才能适应于现代化耕作。配套和完善项目区的排水设施,地表径流及灌溉富余水量可由灌溉沟渠排入排水沟,流进溪、沟、小河,最后汇入河排走。3.6项目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6.1 项目实施对本地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统一规划,归并丘块,平整土地,改良土壤,

33、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栽植防护林,有利于建设良性循环生态环境。现就项目实施对本地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土地平整对水土保护的影响。项目区由于地势平坦,耕地整理除小量取土场地表植被一时难以恢复如初,短期内水源涵养能力差外,一般不会造成水土流失。(2)土地复垦有规划的专用取土场(城镇建设已规划的山头,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阐述),故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破坏。(3)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一般无废水、污油排出,只有少量的弃土弃石,从而对环境产生有限的影响。但通过加强施工管理,项目的实施对本地区和周边环境都不会造成污染。(4)施工过程中对生物资源的影响。项目区无珍稀动植物

34、,项目的实施,对一般动植物生存环境无明显影响。此外,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历史古迹也无影响。3.6.2 对策措施根据以上分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该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作业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力争使本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或尽量避免。(1)水土保持措施区内水土流失防治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水土保持法“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的方针。坚持治理与开发整理并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相连原则。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达到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其防治措施:一是严格圈定取土范围,杜绝随意毁林取土。主体工程完工后,其弃土场、弃石

35、场、取料场,临时施工场地采取回填、整平、覆土程序进行场地清理和土地整理,能开田的开田,不能开田的覆土厚0.5m,表土植草种树保护。二是耕地平整,先剥移30cm以上耕作层表土,待田块整理平整后再回填表土做耕作层。田埂需夯实、加固,以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在适宜地段种植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农田生态保护林。(2)土地沙化、潜育化防治措施改良土壤,主要是客观、合理施用有机肥,提高地力,防止土壤沙化。区内主要以河与一些小河、溪沟为主要排水水道,其地势一般低于田面高程0.5m4m,能及时排除区内多余水量,不存在水田潜育化的可能。(3)加强施工管理尽量避免项目施工所产生的噪声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严格处理

36、好工程建设期的废气、废水、废油。施工中所产生的废气需控制其排放量及排放标准,减少大气污染。施工所产生的废水,采用沉淀清除法去除其悬浮颗粒及乳状油滴等悬浮物,经处理后排入河道。如有废油泄漏污染土壤,应铲去受污染的表层土,用新土回填。3.7项目培土源定量与定性分析土地复垦培土量:项目规划的复垦区域面积有59.11公顷,复垦土层厚度为60cm,其中包括素土垫层30cm,耕作层30cm,共需土方量354660m3。回填土壤肥力方面:通过在项目区实地调查,除零星城镇建设有取土得到有限的肥力土壤外,无其它肥力土壤来源,故项目区复垦区域的土壤肥力需工程完成后以种植绿肥和后期的耕作中逐渐实现。培土源选择:大坝

37、周边有大量黄土坡,土源丰富,按照交通方便,运输成本低,土质条件好的原则,对土地整理复垦所需的培土源进行多方筛选,确定的客土源地点是县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规划为城镇建设需要推平的化工厂至化肥厂一带的8个土山包。其客土为黄壤,PH值5.7,有机质4.56%,全N量0.106%,全P量0.128%,全K量0.041%。培土源供给量:经城建规划部门测算,客土源化工厂至化肥厂一带可提供回填土方量500000m3以上,完全能满足项目区354660 m3客土需求。4 规划方案4.1 规划目标4.1.1 通过土地整理复垦,把项目区内现有荒草地和大量水毁地开发整理复垦为耕地,局部归并田土坎,减少田土坎数量,从而

38、使项目区的新增耕地55.98公顷,新增耕地率5.91。4.1.2 通过道路配套工程的建设,合理配置农田水利灌溉、排水设施,重点新修部分防洪堤,增强项目区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尤其能减少洪水的威胁,有效保护耕地,改善项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今后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规模化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保证项目区内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4.1.3 合理布置生态防护林,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4.1.4 对城关中学外环附近大量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提高产出能力,从而保证项目区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4.1.5 合理解决土地权属关系,保障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稳定

39、。4.2规划原则4.2.1 确保项目区新增耕地率不低于3.00,实现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综合规划,切实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4.2.2 新修防洪堤,必须能够达到保护复垦的耕地和原有耕地的目的。4.2.3 尽量沿用原有农田水利设施,新修、改造水利灌排及配套水利设施,能够保障项目区耕地灌排,使项目区耕地成为高标准的高产、稳产示范区。4.2.4 项目区道路设计为田间路和生产道两级,田间路主要与现有路面结合布置,并与公路相连,生产道结合土地平整方向和方便田间耕作布设。4.3 规划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G1012200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4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面治理技术(BTT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引水工程(BT/16453.41996)、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L18-1991)、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JTT0211989)4.4 土地利用工程总体布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101110132000)、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进行规划,改善农田灌排和交通条件,建成“基础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的高标准产粮区。项

41、目区建设规模面积946.74公顷,其中:农用地795.74公顷;未用地151.00公顷。项目区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复垦区的土地为水毁地,分布于沿河两岸,如仅考虑回填客土,恢复地力的话,一旦河发洪水,复垦区的农田仍然会被冲毁,并且仍有大量耕地处于洪水的威胁之中,因此需新修防洪堤。二、土地平整,项目区总体地形平坦,但局部地方田块过小,田埂过多,布置凌乱,为达到规范化耕种和实现耕地的增加,必须对项目区进行局部土地平整。三、灌排水利基础设施和田间道路不完善、不配套,尤其城关中学外环一带,由于排水设施的缺乏,致使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流入田间,灌溉设施不完善,粮食产量偏低,需重新规划水利灌排设施。四、前几

42、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修建了一定数量的田间道,但项目区整体道路布局凌乱,一些原有道路已年久失修,有待重新规划,布置田间道、生产道,是为方便项目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民生产劳动强度。基于以上主要几点因素对当地农业生产限制,必须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复垦规划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从而增加有效耕地,使现有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减少河水患的威胁。4.4.1土地平整工程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部分农田较为规则,经过分析比较,本项目采用局部平整方案,以单个田块为一个土地平整单元进行土地平整。为了满足灌溉、排水要求,稻田及菜地平整度在2以下。平整地块结合灌溉工程的布局来进行,对局部破碎化的田块进行归并,为了避

43、免深挖深填,减少土石方量,地块的平整单元不宜过大,经过比较分析,平整单元大小在2000m2左右。项目区地势平坦,田块布置按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灌排调控,有利于水土保持,有利于防风,有利于经营管理的原则设计。条块规整,基本为长方形,原则上长边与短边垂直,长宽比以5:1为基准, 田块设计一般按100m20m的标准布设。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在满足项目区内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以田块为单位对项目区内的局部田坎、沟、坑塘等零星地块统一平整。重新规划田、水、路、林,平整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项目区地势平缓,且只对局部土地进行归并、平整,

44、土方量较小,因此采用人工平整。整理、复垦区客土回填平均回填深度60cm。该项目土地平整区总面积为178.14公顷(2672.10亩)(含田土坎,田土坎系数0.11),其中整理水田165.66公顷(2484.90亩);旱地10.79公顷(161.85亩);菜地1.69公顷(25.35亩)。土地平整区施工本着改良土壤的原则,表土层需剥离30cm,待土地平整后回填覆盖于表层,以保持原表土的肥力,做到当年施工,当年受益。复垦区的水毁地在防洪堤工程完成后,根据实际地形,平均回填客土0.60m(包括0.30m的底层素土,0.30m深的耕作层),客土源地点为离项目区最近比较近的化工厂至化肥厂一带的8个土山包

45、土壤,根据灌排与耕作运输的需要合理布置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复垦区由于为客土回填,因此考虑两到三年的培肥期,从而提高耕地质量,将其建设为较高标准的农田。耕作田块内部采用格田形式设计,保证排灌畅通,灌排调控方便,并满足水稻生长对格田的要求,格田高差控制在10cm以内,长度保持为100m左右,宽度在20m左右。田埂上顶宽0.30m,高0.20m,。1:0.25坡度。田埂规划总长118613m。4.4.2农田水利工程4.4.2.1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区已有团结水库左、右干渠和康寨拦河坝引水渠保存完整,是项目区耕地灌溉的主要水源工程,规划各型斗渠或农渠与之连接,并逐级发展,以保障灌溉水流达到田间地头。农田

46、水利灌排设施规划尽量沿用原有水利灌排设施,本次规划设计灌溉保证率=90%。项目区排水采用灌排相邻形式,灌排渠道可在田间道两侧平行布置,灌溉渠道渠底应高出田面,排水沟沟顶低于田面不小于0.1m。本项目充分利用天然降雨与团结水库引水、康寨拦河坝坝引水相结合,利用原有贯穿项目区灌溉斗渠以及新修斗渠引水进入项目区,在此上分出若干农渠直接进行田间灌溉,对项目区地形来说,引水都能自流灌溉到田间,渠道分为三类:斗渠、农渠、排水沟。其中:新建斗渠(规格0.4m0.6m,边墙浆砌块石宽0.25m),共10条,共计总长7507m;改造斗渠1条,长1339米,改造斗渠只作防渗处理。新建农渠(规格0.3m0.3m,边

47、墙浆砌块石宽0.20m),共57条,共计总长16809m;改造农渠2条,长1581米,改造农渠原则上不作变动,只作防渗处理。新建排水沟(规格1.2m1.5m,边缘浆砌块石宽0.30m),共2条,共计总长2679m;改造为浆砌石挡土墙,共4条,总长3779m。4.4.2.2防洪堤工程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规定,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水利部门已完成的防洪堤,本着保护现有耕地及复垦区耕地的目的,根据县水利局提供的相关资料,拟在河上游复垦区布置五年一遇、下游地段布置十年一遇两种规格的防洪堤,两溪口、康寨河、响水河与河的交汇河段布置小型防洪堤。其中:五年一遇非冲刷段总长1601m,冲刷段226m;

48、十年一遇非冲刷段3335m,冲刷段377m;小型防洪堤624m。M7.5浆砌石挡土墙,泥结石边坡夯实。4.4.2.3 进水闸、渡槽进水闸的布置在团结水库左、右干渠和康寨拦河坝引水渠与之相连接的斗渠和农渠分水口处,以便调节所在位置下游的用水需求。进水闸共规划19个,其中斗渠7个,农渠12个。渡槽布置的位置是在灌溉渠道与排水沟交叉处,共规划1座。4.4.3道路工程在遵循方便当地群众出行和耕作,便于农业机械化操作、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等原则的基础上,本项目区规划道路分两级:田间道和生产道。项目区道路的布局尽量采用原有道路,在原有道路上改造,减少投资和占用耕地,同时还要满足项目区交通运输的需要。规划设计要

49、求截弯取直,田间路的设置结合地形、村庄布局,其尽量靠近干支斗渠边上。生产道规划设计路面宽1.0m,尽量与农渠结合布置,生产道设计应满足项目区生产要求,按辐射道路两侧100m以内布置。本项目规划新建田间道19条,共计长17487m,规划的道路路面宽3.0m,两边M7.5浆砌石浆砌0.3m宽路肩, 路面采用泥结石20cm,10cm碎石垫层,30cm块石基础;改造田间道3条,共计2722m,规划路面宽3.0m,两边M7.5浆砌石浆砌0.3m宽路肩, 路面采用泥结石20cm,10cm碎石垫层。另沿防洪堤规划1条路面宽4m的田间道,长1271m,并在防洪堤另侧栽种柳树,为县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打下基础

50、。沿防洪堤田间道规划路面宽4.0m,单面M7.5浆砌石路肩0.3m,20cm厚泥结石路面,10cm碎石垫层,30cm块石基础,高出田面不小于20cm,。生产道规划上宽1.0m,边坡1:1,20cm泥结碎石路面,高出田面20cm。规划41条,总长18617m。4.4.4生态防护林工程 为了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的进程,本项目在保持原有林地不变同时,并沿防洪堤田间道种植行道树,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4.4.5农田水利灌排设施、防洪工程设施及道路工程设施设计图见项目区规划图和单体工程设计图。4.5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项目实施后,将净增加耕地面积55.98公顷(839.70亩),新增耕地率5.9

51、1。新增耕地来源于项目区土地复垦和土地平整工程,新增耕地是在项目区土地复垦和土地平整工程增加面积减去项目实施后增加渠道和道路占地面积后的面积。土地整理复垦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详见下表: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照表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规划前比例(%)规划后比例(%)净增减数 农用地耕地水田583.7861.66646.7368.31+62.95旱地35.483.7530.203.19-5.28菜地11.761.2410.071.06-1.69小计631.0266.65687.0072.56+55.98园地果园51.105.4051.105.400小计

52、51.105.4051.105.400其它农用地农村道路21.762.3031.203.30+9.44坑塘水面6.700.716.700.710经济作物3.520.373.520.370水利设施用地11.531.2216.601.75+5.07田土坎70.117.4058.736.20-11.38小计113.6212.00116.7512.33+3.13合 计:795.7484.05854.8590.29+59.11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荒草地11.671.2300-11.67沼泽35.573.7600-35.57其它土地滩涂32.783.4620.912.21-11.87河流水面70.987.5

53、070.987.500小计151.0015.9591.899.71-59.11建设规模面积合计:946.74100.00946.74100.0004.6土地权属调整土地整理复垦的实施必然涉及到土地权属的变化,牵涉到国家、集体和农户个人的利益。因此,必须在“尊重现实、照顾历史、有利生产、有利稳定”的原则下,搞好整理复垦后的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确保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利益。4.6.1权属调解的基本原则(1)、坚持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2)、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有利于生产,方便于生活。(4)、尽量保持村界的完整性。(5)、促进土地规模化、集

54、约化经营。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的权属管理工作应实行公告制度,广泛征求各有关权利人的意见,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不得造成相关权利人的利益损失,开发整理后农民新承包耕地应与原承包耕地在数量上相同并在质量上有所提高;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应在各相关权利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整理复垦中因田块归和道路、沟渠重新规划需要调整不同权属边界的,应在各相关权利人协商的基础上重新勘定地界。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各村之间的飞地、插花地及交界处的不规则区域,应在各方协商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完成后形成的沟、渠、林、路等线状地物重新划定,尽量减少飞地、插花地的数量;同一承包人有若干地块时,面积小者应尽量向面积大者集中调整

55、,以利于今后的农业机械化耕作和田间灌排水。4.6.2权属调解拟采用的措施本项目实施与完成过程中的土地权属调解,根据土地管理的有关政策与法规,拟采取如下措施。4.6.2.1成立权属调解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及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镇镇长以及项目区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组成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土地权属调解领导小组,负责权属调解领导工作。4.6.2.2土地整理前进行统一的确权登记土地整理实施前,确权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区的确切边界,项目区域内宗地的数量、类型、宗地权利人的姓名及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的情况;土地权属现状调查完成后,

56、县土国土资源局应对现有土地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现状结合项目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出土地权属调整方案。4.6.2.3权属调解的具体要求项目实施前,农田水利工程及道路工程所占农户土地由各村委会和镇人民政府共同与涉及到的土地使用者协商解决土地权属问题。田土块平整归并也同样要找相关土地权益人共同协商解决实施后的方案。所有的调解方案都应由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与当事人签订相关协议。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以各行政村为单位由各村委会自行调整,县国土资源局应根据项目区的整理复垦面积和新增耕地面积重新确定每个村的项目区总耕地面积,依据1995国土资发第184号通知要求进行权属变更登记并核发土地权属证书。涉及所有

57、权调整的,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据整理前的权属调整协议重新勘定地界,并登记造册,发放土地权属证书。涉及农民承包地调整的,由镇、村委会依据整理前与承包人签订的协议或合同重新调整并登记造册,必要的情况下应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书。4.7投资预算4.7.1预算依据(1) 项目预算编制执行2001年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编制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财200141号)。(2) 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00282号文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财建2005 169号文(试行稿)。(3)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

58、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财建2005 169号文(试行稿);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财建2005 169号文。4.7.2投资结构县土地整理工程由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及其它工程组成。预算总投资40082317.06元,全部由国家投资。具体费用构成见下表:项目投资预算表 单位:元序号费用名称预算金额各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1工程施工费35055388.3987.462设备购置费0.000.003其它费用4241000.8910.583-1前期工作费1892990.974.723-2工程监理费525830.831.313-3竣工验收费1051661.652.623-4业主管理费770517.441.924不可预见费785927.791.965拆迁补偿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