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589181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504.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资源描述: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9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台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台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创建规划(20182025)二一九年三月I目目录录前前 言言.1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3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3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机遇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机遇.5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总则规划总则.11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11三、规划范围三、规划范围.12四、规划时限四、规划时限.12五、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五、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12第三章第三章 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强化生态空间管控.19一、优化国土开发战略格局一、优化国土开发战略格局.19二、严

2、格保护城市生态空间二、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空间.20第四章第四章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台山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台山.24一、强化资源能源管控一、强化资源能源管控.24二、完善环境准入退出机制二、完善环境准入退出机制.26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6四、培育发展现代产业四、培育发展现代产业.27第五章第五章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40一、全面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一、全面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40二、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二、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42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46四、强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四、强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49五、加强

3、环境风险管控五、加强环境风险管控.51第六章第六章 大力倡导生态生活大力倡导生态生活.54一、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54II二、加快绿色建筑的推广与示范二、加快绿色建筑的推广与示范.55三、加强绿色交通网络建设三、加强绿色交通网络建设.56四、拓宽绿色生活渠道四、拓宽绿色生活渠道.58第七章第七章 加快完善生态制度加快完善生态制度.59一、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一、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59二、建立生态有价评估制度二、建立生态有价评估制度.59三、创新发展生态文明管理制度三、创新发展生态文明管理制度.61四、完善生态绩效考核制度四、完善生态绩效考核制度.62五

4、、完善经济激励政策五、完善经济激励政策.63第八章第八章 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培育弘扬生态文化.64一、着力实施绿色细胞工程一、着力实施绿色细胞工程.64二、构建多层次的宣教体系二、构建多层次的宣教体系.64第九章第九章 重点工程重点工程.68第十章第十章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69一、组织领导一、组织领导.69二、制度保障二、制度保障.69三、资金投入三、资金投入.70四、科技保障四、科技保障.70附件附件 1 重点工程重点工程.71请各单位核实或补充重点工程的项目名称、内容、责任单位、年限与投资。请各单位核实或补充重点工程的项目名称、内容、责任单位、年限与投资。.711.生态空间优化工程.712.

5、生态经济建设工程.723.生态环境保护工程.744.生态生活提升工程.765.生态制度创新工程.786.生态文化培育工程.79附件附件 2 第一次征求意见稿相关单位反馈意见汇总及采纳情况表第一次征求意见稿相关单位反馈意见汇总及采纳情况表.80附件附件 3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相关单位、镇(街)反馈意见汇总及采纳情况表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相关单位、镇(街)反馈意见汇总及采纳情况表.841前前 言言党的“十八大”首次以专章形式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

6、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江门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台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要强化生态

7、文明建设,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结合广东将探索打造珠三角城市群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以及江门市的整体部署,加快台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步伐,根据环保部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2区管理规程(试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的通知(环生态20164 号)要求,及时组织编制台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2018-2025),为台山市构建安全的生态格局、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生活、完善的生态制度、繁荣的生态文化提供技术支撑与指导,从而为台山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8、县)奠定坚实的基础。3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一、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一)资源环境禀赋得天独厚(一)资源环境禀赋得天独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17 年台山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7.2%。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均达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台山市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 100%,区域地表水水质总体尚好,区内无黑臭水体与劣 V 类水体。台山市森林覆盖率达 48.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9.69 平方米。植被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2016 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1)达到 83.2%,生态环境状况为优。(二)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9、二)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严格落实三大战役年度考核任务,近两年来按时限完成江门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江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江门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年度考核任务;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查明确的整改任务,完成生态环境部组织的专项督查行动有关整改任务;区域环境质量逐渐好转;区域内未发生重大环境事件或违法案件。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实施潭江流域工业污染和禽畜养殖整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黄标车”限行管理,划定市区范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燃煤工业小锅炉淘汰和改造任务,实施国华台电机组脱硫脱硝改造。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8

10、4%,达到 2017 年单位 GDP 能耗下降 2.3%的4目标。全年审批环保建设项目 81 项,“三同时”建设项目环保投资7.77 亿元。2017 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 7.75 亿元。建立烟尘控制区 1 个,烟尘控制面积 21.3 平方公里。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去除率 93.8%;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 77.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100%。完成全市 60 台高污染燃料小锅炉的整治任务,淘汰黄标车 1162 辆。宜居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宜居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成功创建“广东省园林城市”和“广东省文明城市”。完成市区 62 个社区小公园、台城河一河两岸、石花山林相改造等

11、一批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南、北新区开发深入推进,主干路网进一步完善,新宁体育馆落成启用,金星湖公园、珠影星光城、石花北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力推进,中环广场、英皇广场等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加紧建设。以交通一体化、产城互动等方面为切入点,推动台开同城,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名镇名村完成三期建设,完成村庄“五改”整治 222 条,宜居村庄建设 242 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截至 2017 年底全市共建有污水处理厂 6 座,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92.7%。下豆坑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建成乡镇垃圾压缩转运站 21 座,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 100%

12、和 72%。(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群共识(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群共识台山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对环保工作进行调研,5部署工作任务,科学谋划经济与环保同步发展,充分发挥综合决策作用,各级、各部门落实本职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一岗双责”,努力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人大、政协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督、指导,不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畅通环保投诉渠道,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共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在全社会各领域逐步落实,绿水青

13、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形成。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机遇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机遇(一)国家层面生态文明建设部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指引(一)国家层面生态文明建设部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指引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意志,战略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十九大指出生态文明建设

14、对解决国家现在面临的矛盾问题,包括环境破坏、生态受损、经济发展的资源代价过高等问题,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和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6”方案的顶层设计落地,新修订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的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成熟完备,工作方向进6一步明确,为台山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念指引和制度保障。(二)绿色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主基调(二)绿色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主基调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突出了绿色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

15、过程中的重要性。随着各级政府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日益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将逐步向绿色化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有序开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国家绿色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明确有利于台山发挥生态本底优势,立足可持续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节约和更高效利用资源,加快建设美丽台山,实施绿色惠民。(三)区域共建注入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三)区域共建注入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2016 年 9 月,环保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珠江三角洲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合作协议,提出推动珠三角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群

16、,并率先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珠中江经济圈发展以及珠西江经济带建设等区域、流域合作战略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建设珠三角生态城市群、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战略目标,要求统筹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兼顾上下游地区发展需求,在生态环境联保联防联控、资源有偿利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台山市进一步7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四)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新优势(四)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新优势电能源基地建设突飞猛进。电能源基地建设突飞猛进。国华台电 6 和 7 号机组、市内各风电场投产发电,台山核电一期建设接近尾声,累计完成投资近 700亿元,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 531.

17、82 万千瓦。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台山市工业形成了以机械、铝材、电子电器、纺织、医药、建材、食品、五金、化工、制衣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出台台山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纲要(2014-2020 年)和五大行动方案,“珠西行动”全面推进;引进鸿特精密、海亮铜业等规模以上制造业项目;初步形成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等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旅游服务业亮点纷呈。旅游服务业亮点纷呈。打造全域旅游,建立台开恩旅游联盟,连续 7 年入选“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十强县”;那琴半岛地质海洋公园、颐和温泉城、川岛“潮人径”等一批新景点投入运营,启动全省首个国家农业公园规划建设。现

18、代农渔业稳步提升。现代农渔业稳步提升。2017 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18.30 亿元,比上年增长 4.4%。农业产业化组织达 300 多家;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台山鳗鱼”、“台山大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启动了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农业初步建立了优质水稻、海水养殖、淡水养殖、花生、甘蔗、蔬菜、禽畜、水果、花卉、林木等十大生产基地。(五)重大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五)重大平台建设成效显著8在台山市域北部,自 2012 年起,整合资源打造建成 138 平方公里的台山工业新城。近期可使用土地总面积约 5100 亩,并有发展备用地约 5000

19、 亩,中远期还有发展用地面积约 12300 亩,重点发展重卡和商用车产业、五金机械制造、清洁能源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等产业,着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高地”。此外,2017 年,在工业新城现有平台基础上,台山市大力拓展 450 平方公里的“7+1”产城融合现代新城,推动台城、水步、大江、三合、四九、冲篓、白沙与工业新城资源统筹、串连互通、民生共享,形成“一城多园”的发展新格局,打造产城融合的“万亩园区”。经过近几年努力,台山工业新城已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成为台山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17 年,台山工业新城认真贯彻落实江门市实施珠西战略部署,积极承接广佛莞深产业转移,大力开展招商工作

20、,全年工业新城共引进工业项目 21 个,总投资额超 52.2 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16 个,项目数量和质量较往年同期大幅提高。在台山市域南部,广海湾工业园区及 11 个镇(场)被纳入省级新区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范围。广海湾工业园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内难得的处女地。广海湾工业园区位于台山市东南部,珠江口西侧,东面紧靠珠海经济特区,南濒南海,毗邻港澳,规划总面积 52.86 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连片国有土地超3 万亩)、优良深水港优势(规划 5-15 万吨级泊位 45 个)、充裕的电能源优势(区内核电、火电、风电总装机容量超 2000 万千瓦),以及海域使用直通车政策等优势,是国

21、家重大平台、省级新区9大广海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和起步区,也是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 年)中产业定位的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和基地。园区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循环经济、精细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临港能源及物流等产业,力争打造成为珠三角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广东科技兴海产业发展示范区、辐射粤西、服务大西南的区域物流基地、大广海湾经济区生产服务中心,是江门和台山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引擎。当前,广海湾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势头良好。目前,园区内建有设计最大靠泊能力为 5 万吨级的台山电厂专用煤炭码头,鱼塘港已基本建成 2 个 5000 吨级泊位的码头,为广海湾港区的起步工程项目提供了较好的资源

22、优势及基础条件。台山核电站、国华台山电厂、安托山科技产业园项目、华电台山 LNG 项目、台山云资源中心、台山核电基地生产承包商营地等众多大项目纷纷落地广海湾工业园区。三、面临的挑战三、面临的挑战(一)加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增大(一)加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增大一方面,台山市经济内生动力不强,台山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目前经济总量不大,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均低于江门市、广东省平均水平,面临不进则退的严峻局面。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后续国家级重大项目支撑;公共财政预算收支缺口逐年扩大,可持续性发展受到制约。 另一方面,台山虽面积较大、土地较

23、多、海岸线较长,但在省10主体功能区定位中被划入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随着国家对耕地保护和海洋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工业新的增长点稀缺、节能减排硬约束加强、制造业周期性衰退的复杂情况下,台山将面临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 (二)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高端生态经济体系亟待建立(二)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高端生态经济体系亟待建立台山市相对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扭转,仍存在较大比例的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工业企业,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台山大部分产业还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研发经费支

24、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均较低,产业粗放型发展现状仍未根本改变,单位 GDP 的水耗、能耗指标、用地指标等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标要求有较大差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高端生态经济体系亟待建立。镇级经济偏弱,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差距较大。(三)体制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仍不匹配(三)体制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仍不匹配国家对生态文明机制体制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台山市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尚未形成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分散、统筹协调环境保护的难度较大,相关协调配合与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主

25、要依靠传统手段,对“互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船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应用才刚刚起步。环境治理主体单一,市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度不够,多元化投11融资机制尚不完善,难以有效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12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总则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内容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强化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发展方针,充分发挥台山资源、区位和文化优势,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路径,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

26、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把台山市建成珠西地区具有沿海特色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科学发展。生态优先、科学发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穿和深刻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绿色发展,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善于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探索出能充分发挥台山市本地自然生态优势的发展模式。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以人为本、民生为先

27、。把“以人为本”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13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家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远景与近期、整体与局部、城镇与乡村等关系,突出重点、示范引领、稳步推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整体提升。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发挥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资金引导的作用。坚持走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群众路线。着力强化企业生态意识和社

28、会责任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引导全民共建共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三、规划范围三、规划范围规划空间范围为台山市辖区,总面积 3286.3 平方公里。包括下辖 1 个街道、16 个镇、36 个居委、277 个村委。四、规划时限四、规划时限规划以 2017 年为基准年(2017 年没有数据的,则以 2016 年为基准),规划期为 8 年,分两期开展:近期(全面推进阶段):2018-2020 年;远期(巩固和优化提升阶段):2021-2025 年。14五、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五、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一)总体目标(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

29、,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大气、水合土壤环境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优美。坚持保护优先,强化国土空间保护,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格局。坚持绿色拉动,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的贯宣,生态文明文化体系全面完善,生态文化意识明显提高。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机制,生态文件建设的长效机制基本完善。把台山市建成珠西地区具有沿海特色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二)阶段目标(二)阶段目标近期(近期(2018 年年2020 年)年)达标阶段:达标阶段:针对制约台山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完成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

30、态文化、生态保障等生态城市的核心体系构建;着力解决台山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生态转型和布局优化的问题,针对尚未达标的指标进行集中攻坚。严控生态保护红线和耕地红线,确保受保护国土空间安全,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并达到考核要求,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有效推进,单位 GDP 能耗水耗持续下降,建立完善生态经济的保障机制和生态文化体系,生态文明意识大幅提高,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到 2020 年,争取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标准。远期(远期(2021 年年2025 年)年)巩固提升阶段巩固提升阶段:全面达到国家生15态县考核要求并不断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到 2025 年,生态产业体系、环境基础设施

31、和污染防治体系更趋完善,全面建成生态环境优良、生态安全稳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观念牢固、生态制度健全、生态人居和谐的生态台山、美丽台山。(三)指标体系(三)指标体系依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县、市指标(试行)、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评选工作的通知(环办生态函2018328 号),根据台山市经济社会、环境特征构建规划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六个方面,共设定规划指标 40 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 18 项,参考性指标 20 项,特色指标 2 项。经统计,18 个约束性指标中,目前 13 项已达标,5 项未达标(包括:

3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城镇污水处理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20个参考性指标中,8 项已达标,5 项未统计,7 项未达标。16表表 1 台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指标体系表台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规划指标体系表要求相关单位对应 2016 年统计值补充或核实 2017 年的值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单位生态文明指标值2016 年现状2017 年现状2020 年2025 年目前达标情况指标属性责任单位1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实施编制中编制中制定实施制定实施达标约束性环保局2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202020202

33、0达标约束性组织部3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编制中未开展编制编制未达标参考性统计局4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展未开展未开展开展开展未达标参考性审计局5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开展开展开展开展开展达标参考性组织部、监察局6河长制全面推行全面推行全面推行全面推行全面推行达标约束性水利局7湖长制建立未建立建立建立建立达标参考性水利局8固定源排污许可证核发开展开展开展开展开展达标约束性环保局生态制度(一)制度与保障机制完善9环境信息公开率%100100 100 100100达标参考性环保局生态环境(二)环境质量改善10环境空气质量(指标计算基准年为 2015 年)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幅度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幅度%省

34、级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省改善幅度9.6未出现重污染天气4.8未出现重污染天气达到省考核目标达到省考核目标达标约束性环保局1711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提高幅度劣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省级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省改善幅度-无劣类水体-无劣类水体达到省考核目标达到省考核目标达标约束性环保局12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1)55,且不降低83.2(2016)83.2(2016)83.283.2达标约束性环保局13森林覆盖率(丘陵区)%4048.7648.8049.0149.01达标参考性林业局(三)生态系统保护14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外来物种入侵执行不明显执行不

35、明显执行不明显执行不明显执行不明显达标参考性环保局15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100100100达标约束性环保局16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建立建立建立建立建立达标参考性环保局(四)环境风险防范17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未发生未发生未发生未发生未发生达标约束性环保局18生态保护红线开展划定开展划定开展划定划定划定达标约束性环保局19耕地红线遵守遵守遵守遵守遵守达标约束性农业农村局20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丘陵地区)%2223.523.524.324.3达标约束性环保局生态空间(五)空间格局优化21空间规划编制编制编制编制编制达标参考性环保局2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万元达到省级考核

36、要求,且在省内名列前茅0.382??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且在省内名列前茅未达标约束性发展改革局生态经济(六)资源节约利用2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万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且在省内名212.5(2015)179.97(2017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且在省内名列前茅未达标约束性发展改革局18元列前茅196.9(2016)水利局24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东部地区)万元/亩80未有效统计未有效统计8080参考性科工商务局统计局25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5957050????95959595未达标参考性农业农村局(七)产业循环发展2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

37、0100100100100达标参考性环保局27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95.3??100100未达标约束性水利局卫生健康局28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且在省内名列前茅92.7??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且在省内名列前茅未达标约束性水利局29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且在省内名列前茅100100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且在省内名列前茅达标约束性住房与城乡建设局3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88.2??9595未达标参考性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八)人居环境改善31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且在省内名列前茅50??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且在省内名列前茅未达标约束性住房与城乡建设

38、局环保局生态生活(九)生活方式32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东部地区)%50未统计??5050参考性住房与城乡建19设局33公众绿色出行率%5030.7436.585050未达标参考性交通运输局34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东部地区)%80未统计??8080参考性科工商务局绿色化35政府绿色采购比例%80未统计??8080参考性财政局36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100100100100100达标参考性宣传部37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80未统计??8080参考性环保局生态文化(十)观念意识普及38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8071.35??8080未达标参考性环保局生态生活人居环境

39、改善39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100100100100达标特色指标环保局生态环境环境质量改善40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100100100100达标特色指标环保局 20第三章第三章 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强化生态空间管控一、优化国土开发战略格局一、优化国土开发战略格局(一)完善城市主体功能布局(一)完善城市主体功能布局打造打造“两横两纵两横两纵”区域发展新格局。区域发展新格局。依托深茂铁路、中开高速、台开快速路构建以台开同城为牵引的“滨江经济带”;依托西部沿海高速构建以广海湾新城为牵引的“黄金海岸带”;依托新台高速打造大江-台城-广海湾产城拓展轴;依托高恩高速南延线(开平至台

40、山段)打造镇海湾海洋生态拓展轴。构建以两大经济带为引领,以中心城区、工业新城、广海湾新城“三核”为驱动,以特色城镇为支撑的“两横两纵”区域发展新格局。 实施实施“滨江面海滨江面海”战略。战略。北部“滨江带”以“交通一体、产城互动、旅游协同、环境共治、民生共享”为抓手,推动台开同城,与开平携手建设江门副中心。南部“沿海带”以广海湾新城规划建设为核心,带动镇海湾、川岛组团发展,打造彰显侨乡风情的美丽湾区新城。突出生态园林城市特色。突出生态园林城市特色。中心城区以建设“江门市域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侨乡文化和山水田园为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为“北进、南拓、东延、西优”,形成“

41、一带一轴联动三心、山水田园镶嵌城市”的空间结构,建设北部生产服务中心、南部行政文化中心、老城综合服务中心。构建以构建以“两区、一带两区、一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打造以都斛、斗山、端芬片区为主的粮食主产区,以广海、斗山为主的水产品主产区和沿海海水养殖农业带。构建以构建以“三带、三区三带、三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结合生态控制线规划,形成以“潭江公益一大江两城风貌带”“台城河一河两岸城21市景观风貌带”“都斛斗山端芬田园侨乡风貌带”、北峰山自然保护区、笠帽山生态保护区、沿海及海岛生态保护区等生态绿屏廊道。(二)健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二)健全国土空间

42、治理体系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土地利用、刚性支出比例增长机制等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保障各个功能区协调发展。实行分类考核的绩效评价办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保规划等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和空间“一张图”管理,形成统一规范、衔接高效的空间规划体系。划定并遵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空间分类管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满足生态环境安全底线要求,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二、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空间二、严格保护城市生态空

43、间(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上级部署推动台山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将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重要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保护需要和开发利用现状,将生态保护红线边界落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形成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和“一本账”。在勘界基础上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确保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准确、边界清晰。2018 年底前,完成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2020 年底前,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基本建立,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到 2025 年,生态保护红线布局逐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实施,

44、区域生态功22能显著提升,生态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基础调查和管理评估,规范自然保护区勘界等工作,落实自然保护区土地确权和用途管制。加强江门市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的硬件设施与科研水平建设。(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湿地资源保护(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湿地资源保护强化蓝色海岸带保护强化蓝色海岸带保护。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加大红树林等典型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遏制近海及海岸生态环境恶化和海洋生物资源衰退,构建蓝色生态屏障。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南部沿岸海域即海岛周边防护林建设,强化现有海洋保护区体系,不断提升海

45、岸带生态系统的景观和生态功能。严厉打击盗采海砂等破坏海洋资源的违法行为。 加强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管理保护。加强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管理保护。严格禁渔休渔措施,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控制近海养殖密度。对水深 20 米以下浅海域重要海洋生物繁育场的保护,逐步恢复受损、破碎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配合上级做好海洋与渔业资源环境的调查、监控,继续做好中央渔业资源保护和转产转业补助资金增殖放流活动。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加大区域水网湿地资源保护力度,强化现有湿地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开发占用自然湿地,加快湿地生态系统重建和恢复。推进广东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提高红树林的生态环境质量

46、,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特色鲜明、覆盖城乡的湿地公园建设,同步推进治污治水、环境整治、区域水网绿化美化。(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23构建森林生态屏障。构建森林生态屏障。依托都斛镇、赤溪镇、深井镇、端芬镇及海宴镇成片的森林自然保护区资源,构建以北峰山山脉、大隆洞山脉以及川岛观音山脉等自然山体生态屏障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打造结构优、功能强、碳汇高的地带性森林群落,不断提高区域森林生态效应。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保证其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方面的“绿肾”功能。构建生态廊道网络与生态隔离带。构建生态廊道网络与生态隔离带。在生态安全格局体系中

47、,生态控制点和生态廊道对城市格局发展和形成起着重要的限制和引导功能,形成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体系的骨架。加强潭江及镇海湾水系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大隆洞水库、塘田水库、台城河等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为全市水源保护、生态调节、抗灾防灾提供重要保证。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沿江、沿海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加快建设区域城乡绿道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构建城乡复合绿色空间,维护城区水系功能,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重点推进南北向国省道及高速公路,串联广海湾新城、银湖湾新城与周边乡村区域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结合道路两侧的土地利用、土壤、地形等条件,加强乡村级道路系统的绿化建设,形成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框架,乡村交通廊道纵横交错

48、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发挥生态廊道的纽带连接作用,将散布在城镇间、相对较为孤立的绿色斑块联系起来,增强区域生态空间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降低局部地域的景观破碎度,增加生物迁徙跳板,提高区域的生态安全水平。 在城区滨河、沿堤防区域建设防护隔离带,构建生态隔离带。从区域-城市-社区三个层次建立相互衔接、全贯通、广覆盖的绿道网络。构筑以潭江水系、沿海绿化带和北峰山山脉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持续推进生态公益林补植抚育、“海堤+红树林”工程,24抓好沿海沿江防护林、生态防火林的建设,构筑绿色屏障,打造生态廊道。大力造林绿化,发展经济林和生态林,到 2020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49.01%以上。按省市

49、建设绿道的规划目标要求,与珠三角绿道网相衔接,规划建设好本地区绿道。构建城市内部生态绿核。构建城市内部生态绿核。以城市公园、绿化广场、环城林带、林果苗木、花卉、农田、鱼塘等为主题功能的生态细胞工程,构建和优化台山的生态安全格局,积极进行复绿还林,维护城市绿地的绿岛和隔离作用,形成若干分布于城市内部的点状绿核,以生态绿核建设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25第四章第四章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台山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台山一、强化资源能源管控一、强化资源能源管控实施能源总量强度双控。实施能源总量强度双控。严格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实施新建项目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挂钩机制,耗煤建设项目

50、实行煤炭减量替代,逐步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燃用洁净煤、改用清洁能源、提高燃煤燃烧效率等措施削减重点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扩大天然气供应范围,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加快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集中供热。推广应用其他清洁能源,合理增加外来输入水电,加快开发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能源,提高光伏清洁能源的用电比例,积极推动集中连片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持续推进“双百节能工程”,推广工业节能技术装备、高效节能电器等节能环保产品,做好电机能效提升工作。到 2020 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且

51、下降幅度在省内名列前茅。积极发展清洁低碳能源。积极发展清洁低碳能源。稳定台山核电一期及国华台电运行,推动核电二、三期开工建设;加快推广天然气利用,积极在工业园区和集聚区开展热(冷)电联产,推动台山 LNG 项目落户、动工建设;积极开展海洋生物质能等海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示范应用,积极发展集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发电为一体的海岛独立电子系统应用试点,建设川岛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试验基地;大力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重点建设台山工业新城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探索新能源项目与旅游的互相促进作用,有条件推进光伏电站与渔业、农业等有机结合,建设广东省绿色能源产业基

52、地。26强化水资源管控。强化水资源管控。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科学制定年度用水计划,提出节水考核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推进河道外非农取水户在线监测设施安装,力争在线监测率达到 100%,开展农业取水计量设施安装,做好重点灌区取水计量管理。加快农业节水,对小型水利设施进行节水改造,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抓好工业节水,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到 2020 年,电力、纺织印染、造纸、化工、食品发酵、皮革等高耗水行业达到先进

53、定额标准。加强城镇节水,继续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对使用超过 50 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 2020 年,全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0以内。到 2020 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达到省级考核要求,且下降幅度在省内名列前茅。强化土地资源管控。强化土地资源管控。做好耕地保护工作,落实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建立集中连片、配套设施完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着力将台山市斗山镇和深井镇打造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镇。加快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

54、发,积极推进旧工矿用地改造。严格控制城镇工矿用地无序扩张,控制工业项目在非工业园内建设,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用地。立足以存量用地推动新一轮发展用地的需求,加大对全市闲置土地的盘活力度,暂停有存量土地的单位用地审批,对缺乏资金暂时停工的项目用地、闲置地组织复耕,同时利用土地税费等手段提高土地使用成本。建立工业用地指标与用地效27益挂钩制度。以土地资源节约为重点,坚持节约优先,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政策激励与执法监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逐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提高土地承载力和产出率。建立健全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和动态管理机制,对综合评价出的发展提升类、整治提

55、升类、落后改造类等各类企业在用地、用电、用能、排污、信贷等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措施。整合资源,强化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工作。鼓励企业进行土地“二次开发”,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厂房、设备资源实施“零增地”技改,引导低效工业用地主动关停退出,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到 2020 年,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提升至 80 万元/亩。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台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制定本市矿产勘查开发调控方向和政策。禁止开采砖瓦用粘土等矿产,适当控制陶瓷土、高岭土、玻璃硅质材料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矿种开发利用规模,适当增加优势矿产地热、矿泉水

56、的开发。加强对矿产资源日常监管,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开采、越界开采、以采代探行为,全面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二、完善环境准入退出机制二、完善环境准入退出机制严格执行江门市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及“统筹区域环境容量”、“实施差别化环保准入”和“潭江流域保护”等环境负面清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制度,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江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行动方案,加快依法依规淘汰一批低效、污染的企业、行业。28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

57、济,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构建制造业不同行业之间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产业链接循环化。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和领域积极构建能链接、能循环的产业链条,形成行业间、产业间、企业间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强化各类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强化各类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坚持整合优势资源、激活存量资产、严格环境准入的方针,实施工业转型发展、园区绿色发展、节能降耗提效等行动,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鼓励绿色清洁生产,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和低碳技术的推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

58、性新兴产业,逐步建立具备台山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目标。四、培育发展现代产业四、培育发展现代产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面创新实现加快发展,着力构建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培育发展新动力。突出重大平台建设。突出重大平台建设。优先发展好台山工业新城。按照统一规划、标准配套、提升服务、提高效益、分类考核、整体提升的原则,着力实施土地-规划-设施-服务-项目-招商-考核“七个一”行动方案,重点建设广东省重卡及商用车产业基地、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基地和精铜加工生产基地,成为江门市重型商用车产业集群、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产业集

59、群等产业集群的主力军。优化工业新城产业集聚区布局,推动产业增量沿台开快速路拓展。到 2020 年,形成功能定位明晰、土地利用高效、基础配套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发展大平台;产业集聚区总产值规模达到 120 亿元。29高起点谋划推进大广海湾台山片区发展。以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年)为指南,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台山片区建设。一是规划引领,在做好广海湾工业园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西区区域建设用海等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综合交通规划等重大规划编制。二是改革驱动,发挥好广海湾滨海新城投资开发公司和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重点融资平台的作用,探索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新的

60、开发模式,破解资金瓶颈。三是强化载体,在抓好填海工程同时加快白宵围 7000 亩土地收储,力争最终与填海区形成 3 万亩连片土地。四是交通优先,完成高恩高速南延线(开平至台山段)、江门大道南延西线、江门港广海湾港区广海湾作业区 5 万吨级码头工程、广海湾作业区防波堤工程和进港航道工程前期工作。以“合作双赢”为目的,加强与国华台电的联系沟通,推动区域能源联合开发利用(如热电冷联供)、合作开发 5 万吨级货运码头和台电预留地等。五是产业突破,落实“珠西战略”,高标准打造好现代滨海能源产业基地,争取国华台电重新进入百亿企业方阵;以“工”促“贸”,提升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和港口物流业,重点推动广海湾鱼塘港

61、物流区建设;积极对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动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创新载体建设。实施创新型企业提升计划,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支持机制,创新财政投入机制,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设立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到“十三五”期末市财政投入不少于 2 亿元,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 80 家以上,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36%以上。以工业新城创新发展为核心,加强产业园区内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力争到 2020 年工业新城科技创新能力达到珠西先30进水平。以富华重工、台山核电、鸿特精密技术、精诚达电路等一批重点企业创新工程项

62、目作为承载基地,鼓励企业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建立联合研究机构,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互联网+”、创业孵化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构建为科技和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平台。积极参与阿里巴巴江门产业带平台项目建设,打造我市的专业电子商务产业园。推动端芬、斗山、都斛等镇有条件的农业基地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提升创新驱动水平。提升创新驱动水平。依托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带重点发展项目,以台山工业新城、广海湾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提升台山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水平,重点引进和培育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精细化工、清洁能源、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和产业项目。加快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

63、提升创新服务水平,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和发展我市支柱产业的技术要素市场。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及时做好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项目中介、咨询服务等工作。专栏专栏 1:产业发展重点工程:产业发展重点工程一、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工程一、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工程江门产业转移台山园区(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重型商用车产业基地:以富华重工为龙头,重点发展重型商用车整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核心零部件制造;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发展高技术专用车、纯电动汽车等整车产品及核心零部件制造,电动汽车用电源关键材料研发、生产和应用;新材料新能源

64、及装备产业基地:依托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核电常规岛发电主设备、重要辅助设备及输配电装备;引进新材料、新能源(装备)产业,培育发展磁性材料、新光源材料、新型材料基础件、特殊零部件生产装备制造;新兴临海工业基地:规划建设广海湾工业园区海洋工程装备基地、海水淡化示范工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基地。31二、传统产业提升工程二、传统产业提升工程节能环保船舶建造和船上污染物存储设备改造项目;家具制造、纺织业等的提升改造。三、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重点工程三、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重点工程广海湾临港物流基地、深茂铁路台山站片区物流基地。四、农(渔)业现代化发展重点工程四、农(渔)业现代化发展重点工程台山中

65、国农业公园、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台山广海渔港和烽火角避风锚地。(一)着力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一)着力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重卡和商用车制造业。重点依托富华重工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引进重卡、客车、专用车等重大项目,发展重卡和商用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形成与整车生产能力相匹配的本土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探索引进纯电动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大力支持富华重工、鸿特精密、迪生力等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形成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合理高效的产业分工和协作机制。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

66、清洁能源生产主设备和重要辅助设备,加大对清洁能源研发应用的支持力度,以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LNG(液化天然气)发电等为支撑,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依托台山核电,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业,建设华南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等海水淡化新材料、铝镁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新一代生物医药材料及新型能源材料等项目。积极培育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大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针对我市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分类引导,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品牌亮、实力强、有特色、辐32射带动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重点扶持鞋业走“品牌”发展之路,传统家具业和硬木筷子业走“文化”发展之路,五金家电业走“智能化”发展之路。积极鼓励企业运用高新、绿色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产品、设备和工艺,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技术含量和档次,增强竞争力;推动一批传统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开展交流对接;集中资源抓好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