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 全册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570312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1.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 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 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 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 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数学上册电子备课教案 全册(1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Jiao an( 至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科目: 数 学 班级: 四年 执教者: 课 程 表 周节一二三四五12345678教 学 进 度 表四年数学学科周时 间教学内容备注备 课 要 点一、学期教学计划1.课程标准总目标2.课本标准(具体目标或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3.单元课时比重及重难点分布4.所教班级概貌分析(学生学习品质、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形成)5.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6.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题二、单元教学计划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目标导航)3.教学重点、难点4.课时比例5.教学途径三、课时教学计划1.课题2.课型3.教学目标(目的要求)4.重点、难点、关键5.教具学具6.教学

2、方法(学习方法)7.教学过程8.板书设计9.教学反思四年数学学科学期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课本标准:具体目标或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1.认识并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能对数位顺序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3、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和数位,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分析自然数的一些规律,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会根据数级、数位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能够对一些大数进行改写,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正确迅速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2.能在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

4、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对角有较为深刻的感知和认识,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学会使用三角尺上的特殊角度,灵活选用工具,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得信息,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初步作出一些正确的决策,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5、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数感,树立环保意识。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单元课时比重及重难点分布大数的认识 12课时角的度量 6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 9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8课时统计 3课时数学广角 2课时教学重点分布在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教学难点分布在第一、三、五单元。 所教班级概貌分析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题通榆县明德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计划学科数学 四年班任课教

6、师 课题信息技术整合内容整合时间备注亿以内数的认识投影出示教材第2页的数据8.21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投影出示例38.22十进制计数法课件出示空的数位顺序表8.29用计算器计算课件出示教科书23页主题图9.5直线、射线和角课件出示直线、射线和角9.11角的度量课件演示量角器的构成及使用方法9.13角的分类课件演示各种角9.17画角课件出示画角的方法9.17口算乘法投影出示口算题9.19笔算乘法投影出示例题9.20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投影出示口算题、例题9.24积的变化规律投影出示填空题9.26垂直与平行课件演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0.8垂直与平行线的画法课件演示画法10.15平行四边

7、形和梯形课件出示定义 10.22第( 一 )单 元 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大数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会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2. 掌握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3. 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经历大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方法。2. 通过从实际生活的中认识大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8、的方法。难点:大数的改写课时比例亿以内数的认识 2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2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课时用万作单位的数 1课时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课时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1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 1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 1课时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认识大数,并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掌握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和数的大小比较,理解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值。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和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感。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课型新授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教师刘春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使学生进

9、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教学准备及手段计数器 电子白板 展台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认识很多数,这些数你会读吗?指名读出下面各数:7058 6500 4008 3274 其

10、实,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会遇到比这些数大的数, 展台出示第二页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这些数你会读吗?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可能有些学生会读,有些学生不会读)这些数都比万 大,比万大的数怎么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教师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

11、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亿级 万级 个级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1 3 8 1 9 0 0 0 表示8个十万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5.探究大数的读法,课件出示例2 (1)小组合作,讨论读法并试读,然后汇报。 (2)师生共同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去读,只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0,只读一个0. (3)白版出示下面的数,看谁读得又对又快:5

12、690000 24600 708000三、巩固新知1.“做一做”的1题数数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作业设置 1.自作数位顺序表 2.读出下面每组数; 34和34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24960000读作: 6407000读作:85000300读作:心得反思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月 日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教师刘春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

13、的数。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写较大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和类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难点:掌握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写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法:讲解法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及手段数位顺序表、投影仪、计数器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1、 创设情境 1. 读出下面个数,并说一说怎样读亿以内的数30000 4301200 40010520 2.写出下面个数,并说一说 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九 五十六 九百零三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回顾万以内数的写法2、

14、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投影出示例3,师启发:根据我们刚学过的亿以内数的读法,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亿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读法和写法会有什么联系?2. 学习整万数的写法(1) 师:下面我们就按照大家的猜想来写数,试一试。先看“六千八百五十万”这个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最高位上是几?其他数位上分别是几?学生自己试写集体订正(2) 总结整万数的写法(3) 写出例3中第二个整万的数:三千零八十万。(4) 比较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说 有“零”时怎么处理 学生可适当讨论4. 学习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写法1、 出示: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问:这个数 有几级?先写哪一级?怎么写?再写哪一级?怎么写?

15、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怎么办?学生先独立写、再组内交流 、集体订正2、 出示: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这个数有几级?怎么写?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集体订正4. 总结:谁能说一说亿以内数的写法? 学生小组内讨论3、 实践应用1. 先完成练习一的6题 要求学生先用计数器拨一拨,再写出这些数,然后再小组中交流检查。 2. 填空(1) 由2个千万、5个万、8个十组成的数是( )(2) 6720078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数中前一个“7”在( )位,表示( ),后一个“7”在( )位,表示()(3) 最大的六位数是(),最小的七位数是(),这两个数相差()(4) 用8、0、5、7、3五个数字组

16、成一个最小的五位数是()3.写出下面各数六万三千二百五十 七十三万八千 四十二万零三百 三千零八十万四千 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四、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写法数位顺序表三千零八十万 写作:30800000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写作:15693000亿以内数的写法:1.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 数位上是几就写几,如果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心得反思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型新授授课时间 月 日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教师刘春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过程,体验比较、类推

17、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难点:多个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情境法、小组合作教学准备及手段投影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1、 复习引入1. 投影出示下面的数,说一说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43500 6030045 876200 57432700 2.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说说是以如何比的601564 687678 9991010引导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1) 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较大。(2) 如果位数相同,就看左起第一位数,如果左起第一位数相同,就看左起第二

18、位数,依此类推。 3. 引入课题:那么,亿以内的数又怎样进行比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2、 探究新知:1. 师:想一想,你认为亿以内的数怎样进行比较呢?找学生发表意见。2. 验证猜想,尝试比较。(1) 师出示几组数字,43500435000,60300456030450,876200875800,学生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师板书结果,集体订正。(2) 思考一下:亿以内数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什么异同?使学生明确:方法相同,只是数位多3。3. 教学例4:(1) 投影出示例4,读出各数。(2) 从中任意选择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说方法。(3) 师提问:如果把这

19、六个省份的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该怎样做?(4) 小组讨论、汇报,找出最简便的方法,将六个数据按位数分成两组,将两组数分别比较,再将它们连起来。3、 巩固练习1.13页做一做。2. 投影出示习题(1)比较 (2)排列顺序4、 小结:学习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5、 作业设置小组内同伴说出两个或两个以上亿以内的数,第三人进行比较的游戏。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43500435000 6030045875800 720000485000454800166000012100001100000166000012100001100000720000485000454800心得反思课题用万作单位

20、的数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月 日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教师刘春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过程与方法:经历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体验数据记法的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难点:理解改写的方法和依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讲解学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学准备及手段投影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一、情境引入1.写出下列各数。(1)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2)我国的国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3)我国有七十八万所中小学。(4)某乡镇去年的

21、财政总收入旧六千零二十万。(5)2002年我国生产彩色电视机三千九百三十六万台。2. 观察这些数,写数时有什么感受? (麻烦)3. 师:像这样的大数有简便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2、 探究新知:1. 教师板书上面那五个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整万的数)2. 小组讨论:你能用简便的方法记下这些数吗?然后汇报,引导学生明确:这些整万的数分别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万”字写在对应的数的后面,师板书30万、960万、78万、6020万、3936万,并说明数的大小没有变化,用“=”连接。3. 讨论:把一个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怎样改写?4. 教学例5

22、:(1) 投影出示例5,你了解了哪些信息?(2) 读出这两个数,并将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集体订正。3、 巩固练习:1. 完成14页做一做。2. 将例4中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4、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你都学会了吗?5、 作业设置:把你在生活中发现的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板书设计用万作单位的数 300000=30万 9600000=960万 780000=78万 60200000=6020万 39360000=3936万 心得反思课题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月 日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教师刘春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

23、知道它们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 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和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难点:省略尾数时怎样进行舍和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讲解引导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及手段电子白板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 一、问题引入 :我们班有53名同学,有多少人去过长城呢?长城距今大约有2500年的历史,约1万里长。(为什么有的数据前加了“大约”,说明是不准的数据;有的

24、是准确的数据) 二、探究新知 : (1)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 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你能够或必须真实准确地统计出某个数据,如刚才统计的全班人数就是实实在在数出来的,非常准确,而有的时候你没办法或者没必要得到一个精确的数据, 如长城的长。因此,人们根据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把它们分为“准确数”和“近似数”两大类。(板书:准确数 近似数) 说一说白版出示的数据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2)教学运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理解“四舍五入”法。 A光明小学有1150名学生,红华小学有1920名学生。 教师:如果以“千”作单位,你认为光明小学和红华小学大约有几千学生?为什么

25、?(光明小学大约有1千名,红华小学大约有2千名。因为1105接近于1千,1920接近于2千)教师: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可以根据要求舍去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是4,3,2,1,0),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是5,6,7,8,9),舍去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前一位进1。 例如:11051000 ,尾数的最高位小于5,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 19202000 尾数的最高位满5,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向前一位进1。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3250 4608 7432 6501 3849 指名汇报,并说明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师:像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

26、叫“四舍五入”法。板 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例6 教师:如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又该怎么求呢? (3) 课件出示例6。 先指名读出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各是多少。在引导理解“大约是多少万千米”的意思,就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师生共同完成求近似数的过程,并且在白板上表示 1275610000 =1万 13890001390000 =139万 (4) 教师指出:第一步是求近似数,改变了数的大小使用的是约等号,而第二步只是改写成用“万”做单位,数大小没有改变,因此用等号。 (5) 讨论:怎样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近似数的方法步骤:先找到要省略的尾数,再找到尾

27、数的最高位,用“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去还是向前一位进“1”,最后写成约等于。 三、应用反馈 (1)判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让学生读一读练习二第4题中的数据,再说一说哪些是准确数,那些是近似数。 (2)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练习二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检查。(3)了解浩瀚的宇宙,练习二第7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准确数 1105100019202000近似数小于5大于5例6:1275610000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心得反思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课型 新 授授课时间年

28、日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备课教师 刘春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 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2) 认识亿级的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3) 掌握数位的顺序和数级的概念,能根据数位或数级的顷序,初步认识一个具体的数中各个数位,以及数的组成。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了解,体会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数的产生和认识十进制计数法,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难点:读千亿以内的数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法:讲解法学法: 阅读思考法教学准备及手段计数器 、数位顺序表、卡片、投影仪教 学

29、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和数打交道,这些数是从一有人类就存在吗?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呢?大家想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吗?(板书课题)2、 探究体验 1.教学数的产生(1) 投影出示第19页中古代人的计数方法观察图片,看一看古时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大家想想看,这样方便吗?会出现什么问题?(2) 投影出示第19页的计数符号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一些计数符号,这里都是各国人民发明的数字。(3) 重点讲阿拉伯数字。对应罗马数字在投影片上抽出阿拉伯数1-92. 认识自然熟 阅读第20页上面的文字。然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3. 认识十进制计数法(1) 复习 A.说

30、出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按数位顺序板书出来) B.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百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3) 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投影出示第20页图 A.在计数器上拨一亿。师生一起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 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 板书:十亿 B.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百亿”、“千亿” C.完成数位顺序表(填出万级以上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并给它们分级。 D.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这种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板书) E.设疑:刚才投影中的我国人口数量1295330000人,你能对照数位顺序表读出来吗? 学生尝试读,集体订正3、 实践应用1. 填空:(1) 一百

31、亿有( )个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2) 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3) 和亿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4) 4250070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它表示( ),7在( )位上,表示( )2. 读出下面每组数,你有什么启发?(1) 65 650000 6500000000(2)4075 40750000 407500000000(3)3500 35000000 3500000000004、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互相说一说。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自然数1、2、3、4、5、6 0 千 百 十 千 百 十 亿 万 千 百 十 个

32、亿 亿 亿 万 万 万心得反思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月 日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教师刘春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根据数级读写千亿以内的数,会把千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过程与方法:经历亿以内数的读写以及改写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读、会写千亿以内的数,会改写千亿以内的数。难点:运用分级很快地读写千亿以内的数。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法:讲解引导学法:独立思考、迁移类推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复习引入1.写出下列各数。(1)教师课件出示

33、空的数位顺序表,与学生一起回顾:它有几级,每级有哪些数位,计数单位各是多少。(2)说一说,怎样读写亿以内的数?怎样改写亿以内的数?(3)在日常生活中,有比亿更大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亿以上的数。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投影出示例1,试着读一读。(2)指名读,集体订正,师板书。(3)小组讨论:这些数的读法和亿以内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学生汇报,师引导明确:每级的读法相同,只是所带的单位不同。(4) 完成教材21页做一做,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 教学例2:(1) 教师用投影出示,学生独立写数。(2) 指名汇报,师板书正确写法。(3)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怎样

34、写千亿以内的数?学生汇报,师引导总结:千亿以内的数的写法同亿以内数的写法相同。(4) 完成22页做一做的第1题,集体订正。2.教学例3:(1) 投影出示例3,找学生读数。(2) 小组合作讨论:整亿的数怎样改写?不是整亿的数又怎样改写呢?(3) 学生汇报,并说一说改写呢?(4) 学生独立完成22页做一做第2题,指名汇报,集体订正。3、 巩固应用读下列各数,并将它们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30200000000 12749000000 75074800004、 小结:学习完本节课,你有什么体会?五、作业设置:收集生活中的大数,并把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板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 1004000

35、2000 读作:一百亿四千万二千 400305000000 读作: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三十亿才千万 写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700300200000 心得反思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月 日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教师刘春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时期人类发明的计算工具,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各键的名称符号与功能;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认识各种计算工具,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

36、方法。难点:发现例题中的计算规律。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法:演示讲解。学法: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计算器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一、认识几种计算工具(15)1.算盘 课件出示教科书23页主题图,教师讲解: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至今仍在使用。 提问:你见过算盘吗?谁知道算盘上都有些什么?学生汇报,师用课件出示算盘讲解它的构成及如何运用算盘进行计算。2.电子计算器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它。 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各键的名称及使用方法,然后讲解运用计算器计算要按题目的计算顺序来按键计算。 阅

37、读教材25页的有关资料,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二、用计算器计算1.教学例1.1)投影出示例1,师演示用计算器计算。2)师再出两道题:5604+897 360-42 学生中有一半笔算,另一半用计算器计算,集体订正。2.教学例2(1) 用计算器计算。(2) 学生汇报,师板书。(3) 观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999,两头分别是1,8(92),2,7(93)(4) 不用计算器,根据规律,写出另外几个式子的结果,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8)27页做一做。30页11题,13题;32页19题。四、小结:你认为计算器有什么好处?(2)五、作业设置:收集家庭生活各

38、项支出,再用计算器计算全年的消费情况板书设计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999921999899993299979999439996999954999599997699939999989991心得反思第(二)单 元 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射线、直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2. 认识角,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3. 掌握角的分类。过程与方法:1. 经历射线、直线、线段以及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和方法。2. 经历量角、画角和角的分类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39、,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角,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掌握角的分类。难点:读角的度数和正确画角。课时比例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角的度量 1课时角的分类 1课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射线、直线、线段和角,通过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从而激发测量角的意识,认识测量角的工具,动手操作掌握测量角的方法,掌握画角的方法。课题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月 日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教师刘春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直线、射线和角;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经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

40、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射线和角。难点:建立角的正确概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法:演示讲解。学法:观察思考,小组合作。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一、认识直线和射线(15)1.教师用课件出示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手电筒的光从灯泡一直射向很远很远。然后教师讲解: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的看成是射线,(板书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板书。2. 课件出示两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观察后思考:直线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后师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两条直线(板书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板书。3

41、.让学生独立在纸上画线段,并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师根据汇报板书。4.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学生汇报,师引导总结归纳成表。名称区别联系直线射线线段 5.动手分别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二、认识角(15)1.课件出示几个角,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一个点,两条射线。师讲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角的边,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2.讲解角的表示符号“”,强调它与小于号的区别。3.独立画角,写上各部分的名称,标上字母,用角的符号表示出角并读一读。三、巩固练习(9)36页做一做。1题画射线

42、2题画直线四、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五、作业设置:1.动手分别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2. 画一个角。板书设计直线、射线和角名称区别联系直线射线线段 边边顶点1记作:1读作:角1 心得反思课题角的度量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月 日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教师刘春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过程与方法:经历量角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法:演示讲解。学法:练

43、习操作,小组讨论教学准备及手段投影、课件。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1.学生分别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观察:谁的角大,谁的角小?预设:A:可以直接比较大小B:不能直接比较大小2. 师:对于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两个角,我们可以尝试用量角器测量出各自的度数,下面请同学们试着量一下。二、探究新知(25)1.让学生汇报测量出的度数预设:A:学生会测量这时,教师让会测量的学生讲一下测量的方法,引导纠正,再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量角器的构成,最后再强调测量的方法和步骤。B:学生不会测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成,然后再讲测量角的方法和步骤,最后让学生动

44、手操作。(边讲解边课件演示。2.动手测量37页下面的两个角,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看刻度。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与量角器零刻度重合的边向右,就认里圈的刻度线;相反就认外圈的刻度线。3.教学例1:(1)投影出示例1第一排的两个角,观察这两个角,哪个角的边画得长一些?(2)猜想一下哪一个角大一些?(3)打开书动手量一量,验证一下猜想,你能发现什么?(4)自己在纸上画一个60的角,然后延长角的两条边,看看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5)测量第二排的三个角,观察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三、巩固应用(8|)38页1

45、题:观察几个角的大小,注意刻度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2题:测量度数,集体订正。 3题: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四、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五、作业设置:1.39页2题。2.39页4题。板书设计角的度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心得反思课题角的分类、画角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月 日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教师刘春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定义,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分类;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画指定度数的角。过程与方法:经历分类与画角的过程,体验数学中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与态度:通过动手分和画,激发学生的

46、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各种角的意义;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法:演示讲解。学法: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复习引入(5)1.量出下列每个角的度数(小组合作)2.问: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3.师:角有大有小,为了将它们加以区别,我们将角进行分类,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20)1.观察测量完的那些角,想一想:如果让你给它们分类,你想怎样分?学生试着分类,然后汇报。2.如出现分的正确的,则教师顺势引出。如没有,师:大家分的都很好,可是我有自己的分法,同学们看一下哪个更好。

47、引出新课。3.用课件演示:(1)认识直角:90的角叫做直角,说说身边哪些角是直角。(2)认识锐角和钝角:师讲解,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钝角;提问:谁能说一说,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预设: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3)认识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平角是180。提问:平角民直角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出:1平角=2直角(4)认识周角:出示周角的图片,问,这是角吗?为什么?(是,它具备角的特点,一个顶点,两条边,只不过是两条边重合在一起了)它与平角、直角是什么关系?(1周角=2平角=4直角)4.想一想:我们一共把角分成了几类?每类都有什么特点?学生

48、汇报,教师用课件演示。三、巩固练习(12)1.试着画一个65的角,师巡视,引导正确的画法。2.学生汇报画角的步骤,其他学生补充。总结出正确的画法,课件出示,生齐读。3.42页做一做(1)判断角 (2)画角四、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五、作业设置:43页2题板书设计角的分类、画角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心得反思第(三)单 元 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总结归纳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法则正确的进行计算;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解决实际问

49、题,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乘法估算。过程与方法:经历乘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总结、归纳、比较、抽象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结果应如何对位,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进行计算课时比例口算乘法 1课时笔算乘法 1课时行程问题应用题 1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1课时乘法的估算 1课时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形成认知结构。 另外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

50、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口算乘法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月 日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教师程志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过程与方法:经历口算过程,体验观察、推理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难点:掌握计算中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学准备及手段投影、课件。教 学 流 程动态修改部分一、复习引入(4)1. 口算复习题:(投影出示)105 142 1007 1302203 342 2004 21032.说说142和1302的口算过程。二、探究新知(20)1.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是多少?2.投影出示主题图,了解千米/小时的读法及意义,理解图片内容。3.教学例1:(1)投影出示例题,指名读题,找出题目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