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537447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课程标准对本届内容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第五个一级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具体内容标准活 动 建 议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观察血涂片。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二、本节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为第四章第一节作为开篇要帮助学生理顺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

2、内物质的运输。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本节主要介绍血液,对其他内容应适当处理。 本节策略:血液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到有关血液的信息。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总之,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一些恐惧。因此,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液化验单(教材或者教师

3、准备),让学生回忆和讨论血液化验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当然,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很全面,不很系统。这时,教师不要忙着补充,而是要及时评价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继续积极补充,再进行归纳,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演示装置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讨论资料分析中的3个问题。 关于血浆,只需作简要的介绍。需要指出的是,水占了整个血浆的绝大部分,这可以为后面介绍无偿献血做铺垫。关于三种血细胞让学生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以及数量多少,然后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学习,在这一部分内容的

4、教学中,教师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时,应该特别注意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相联系,如血液的颜色、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三、教学设计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 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提出血液的组成。通过血液化验单大致推理血液成分,通过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组织学生讨论区别红、白细胞,以血液凝固和血液化验单等认知

5、血小板。达到本节知识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为输血和义务献血树立科学的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形成正确的血液观。教学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相关挂图 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 3、收集整理血液常规化验单。 学生准备 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2、预习本节内容。 3、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人类对血液的认识过程、血液循环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课件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认识物质运输

6、的重要性 由宏观到微观,在人体内是不是也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有没有需要运输的物质呢?引入课题板书:(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问题导入,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人体内物质(我们吸入的氧气,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运输,通过什么“搭载”呢?提问再我们身体里哪个系统担当了这样的工作?主要的组成是什么?是不是血液担当的这样的角色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它 血液!板书(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观看、思考认识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思考分析;第2章、第3章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吸入的氧气都需要运输。得出结论。思考:哪个系统适合运输?得出循环系统或者血液的答案。 分

7、析循环系统;思考血液构成?是不是血液运输?(二)、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怎样来了解血液呢?其实有个很简单的方法:我们有时生病到医院,医生经常让我们做个血常规,就是验血,其实通过这张化验单我们就应该了解血液中有什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另外我们的书上P59页也有,大家看看血液中主要包含什么呢?板书(一、看懂化验单)那么血液是不是就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的呢?(可以加问三者数量上的多少)出示放入抗凝剂和无放入抗凝剂的血液。 提问或指出放入抗凝剂更接近我们身体内的血液,无放入抗凝剂的血液中上半部分为淡黄色的较为透明的液体,是血浆。重一些的沉在下面,颜色鲜红,是红细胞,其中

8、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和红细胞分层的部位,含量较少。板书(二、血液的组成(一)血浆 )那么血浆有什么用,我们还是要先来了解他的成分。P60提问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这些物质是不是人体所需要的,在血浆的流动中,这些物质是不是也跟着流动,而被运输。那么血浆运输了这些营养物质的同时还运输了什么?板书(运输物质营养物质和废物。 运输血细胞 )刚才我们说人体需要运输的不但是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还有氧气,那么血浆运输了这些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那么氧气是这样运输的,由谁来负责呢? 要了解血细胞起什么作用我们还是要理解他,首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细胞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板书(二)血细胞 ) 首先我们

9、了解一下视野中最多的那种细胞 红细胞形态特点 数量 有无细胞核?在红细胞上有种特殊的蛋白叫血红蛋白它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那大家想想氧气的运输与什么有关那?我们需要的氧气很多因此?(红细胞的数目多)贫血的人为什么经常头晕呢?缺少的是什么?(那种血细胞?)板书(1红细胞 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我们再来看看白细胞形态特点 数量 有无细胞核作用是吞噬侵入身体的各种病菌。有时候我们身体破了,发生了炎症这时候往往是那种血细胞在和侵入体内的病菌进行战斗呀?板书(白细胞 吞噬病菌)有没有血小板呢?原因P62电镜下的血小板作用 止血加速凝血板书(血小板止血加速凝

10、血)观看化验单,得出自己的结论结论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部分可能得出血红蛋白,提醒学生注意单位,其他都是以个数为单位,血红蛋白是质量为单位。) 思考,不是因为血液是液态,这三个应该是固体,还应该有其他的。 理解血液主要由 血浆和 血细胞构成。 看书P60 回答血浆的主要成分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大量的营养物质。 思考,分析。明确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在血浆中被运输的。思考,得出同时还运输有害的废物和血细胞思考 提出由血细胞(红细胞)完成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识别各种血细胞找到红细胞 高倍观察。思考分析 与红细胞有关(了解贫血)找到白细胞思考。了解白

11、细胞作用,了解炎症的一般原因没发现。小,我们的 显微镜找不到(三)、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内在不停的进行着物质的运输,既包括我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也有我们人体所产生的各种废物。血液中的成分就负责这些相关的工作,找同学谈谈各自对血液的认识。血液在人体内不仅担负着体内物质运输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吞噬病菌的防御功能以及止血和凝血作用,所以血液对人体的健康和相关生理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 )板书设计参考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一、 看懂化验单 (二)血细胞二、血液的组成 1红细胞 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一)血浆 2 白细胞 吞噬病菌 运

12、输物质营养物质和废物 3血小板 止血加速凝血 运输血细胞 四、教学参考 白细胞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m之间。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mm3范围内,平均为7000/mm3。血涂片中白细胞,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1粒细胞此类白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着色颗粒。颗粒的着色性质不同又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应当指出,这种划分并不表示细胞本身或其吞噬对象的酸性或碱性。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1吞噬作用吞噬作用

13、是生物体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卫机制之一。对于其要消灭的对象无特异性,在免疫学中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嗜酸性粒细胞虽然游走性很强,但吞噬能力较弱。白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它们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一般认为,白细胞能向异物处聚集,并将其吞噬,这是因为白细胞有趋化性。由于细菌体或死亡的细胞所产生的化学刺激,诱发白细胞向该处移动。组织发炎时产生一种活性多肽,也是白细胞游动的诱发物质之一。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5

14、25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死亡的白细胞集团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但其吞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此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的作用。2特异性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也称免疫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所谓特异性免疫,就是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种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应,以杀灭特异性抗原。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分

15、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1)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其免疫作用表现以下三个方面。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B细胞与T细胞起协同作用,互相加强,来杀灭病原微生物。(2)体液免疫 体疫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来实现的。当此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即免疫球蛋白,以针对不同的抗原。B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蛋白质合成旺盛。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抗体能中和、沉淀、凝集或

16、溶解抗原,以消除其对抗体的有害作用。3嗜碱性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停留时间不长,主要在组织中发生作用。(1)嗜碱性粒细胞 这类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嗜碱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和粘膜上皮内时,称肥大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与嗜碱性细胞相似。(2)嗜酸性粒细胞 这类细胞平时只占白细胞总数的3,但在患有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加,如感染裂体吸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可达90。这类细胞吞噬细菌能力较弱,但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

17、此外,这类细胞尚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贫血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胜贫血两种。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少铁元素,使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而造成的一种贫血症。贫血时,患者表现出面色苍白,头晕,精神不振,身体消瘦,肌肉软弱无力,抗病能力差等症状。引起这类贫血有三方面原因:生长快,对铁的需求量猛增。据估计310岁的儿童需铁10毫克日,而到了青春期就高达1518毫克日,比成人需要量高几倍。一旦铁的摄入量不足,就会引起缺铁;因外伤而大量失血,或因钩虫病、肠息肉而慢性失血,以及女孩青春期出现月经初潮等,都会使体内贮铁量下降而缺铁;因缺乏营养知识,膳食中铁的摄入

18、量不足而缺铁。纠正缺铁性贫血除应及时彻底治愈造成失血的疾病以外,还应该增加铁的摄入量。增加铁的摄入量的关键在于饮食。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豆腐、木耳、虾皮、海带等,这些食物都有助于治愈贫血症。营养不良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 和叶酸引起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往往正常,但是红细胞的数量少,红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的大。此病的主要症状是:口唇、指甲等处明显苍白。皮肤蜡黄,颜面浮肿、精神状态差、反应迟钝,患者还常常合并缺铁性贫血。纠正营养不良性贫血的方法是:一旦确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叶酸、维生素C,并且肌肉注射维生素 ,同时改善饮食,多吃牛肉

19、、猪肝、绿叶蔬菜和水果等。还应该配合治疗缺铁性贫血,否则不会取得良好的疗效。血小板是怎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 血液受损伤流血时,发生止血和凝血效应的机制有多种,但大都与血小板的作用有关系,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收缩血管,有助于暂时止血。血小板能释放5-羟色胺,儿茶酚按等血管收缩素,使受损伤血管不同程度地紧闭,同时管内血流量减少,防止血液流失。 2.形成止血栓,堵塞血管破裂口。血小板容易粘附和沉积在受损血管所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 聚集成团,形成止血栓;血栓直接堵塞在血管裂口处,除了起栓堵作用外,还可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 3.释放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在血管破裂处加速形成凝血块.受到损伤的

20、血管或组织产生一些因子,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血凝系统,在血小板所释放的不同因子的综合作用下,数分钟内完成了一系列酶促生化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血浆内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分子量约34万,电镜下观察数条肽链形成螺旋盘曲的四级结构,整体上看呈团状。纤维蛋白则是细长丝状,并相互交织成网,因而把血细胞网罗起来,形成冻胶状的血凝块。 4.释放抗纤溶因子, 抑制纤溶系统的活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的作用下,容易降解。由于血小板含有抗纤溶因子、抑制了纤溶系统的活动, 使形成的血凝块不致于崩溃。 成人血液分析正常参考值项 目英文缩写正常参考值简 要 说 明 白细胞计数WBC4.0

21、10.0109 增多和减少主要由粒细胞改变引起中性粒细胞百分数LY%2040 % 增多见于急性细菌感染,减少见于病毒、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淋巴细胞百分数GR%6080 % 增多见于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LY0.84.0109 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GR2.08.0109 红细胞计数RBC3.55.51012 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儿童贫血标准不同,详情 血红蛋白HBG120160 g/L红细胞压积HCT3548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94 fl 减小见于缺铁性贫血,增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832 pg 减小见于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38 g/

22、L 减小见于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1.016.0 % 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 减少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压积PCT0.100.50 %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6.012.0 fl 血小板体分布宽度PDW10.015.0 % 五 练习题1.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 )A.水、无机盐、血小板B.维生素、葡萄糖、C.氨基酸、二氧化碳、D.氧、尿素、磷脂2贫血是指(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3.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

23、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4.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5血液的组成为 ( )A 血浆和血红蛋白 B 血浆和血细胞C 红细胞和血小板 D 白细胞和红细胞6关于血浆的主要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运输营养物质 B 运输废物C 产生血细胞 D 运输血细胞7 下列关于血红蛋白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氧浓度高的地方,跟氧容易结合B在氧浓度低的地方,跟氧容易分离C在氧浓度高的地方,跟氧容易分离D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结合的能力大200倍8

24、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D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二、填空题三、分析思考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和动物,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的对照组;一些运动队比赛前,往往要到高原地区进行一段时间的集训,比如中国足球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集训地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答案】选择题 1 A 、 2 D 、3 B、 4 C、 5 B 、6 C 、 7 C 、8 B填空题 ( 血浆 ;以水为主还包括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运输物质营养物质和废物,运输血细胞 。 红细胞 与氧结合输送氧气;白细胞 吞噬病菌;血小板 止血加速凝血)分析思考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于平原。生活在高原的人和动物体内红细胞数量较高是一种对高原的适应性反应。同理,如果运动员在高原生活一段时间,也会产生适应性的反应,体内产生较多的红细胞。当回到平原参赛时,大量的红细胞会给运动员提供比平常更充足的氧气供应,有利于运动水平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