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课时1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

上传人:qian****xian 文档编号:31393707 上传时间:2021-10-1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1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课时1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课时1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课时1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课时1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 课时1 氨课件 新人教必修1(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学业业分分层层测测评评 知知识识点点一一 知知识识点点二二 第四节第四节 氨氨 硝酸硝酸 硫酸硫酸 课时课时 1 1 氨氨 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重点) 2理解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 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重点) 4了解铵盐的性质及 NH4的检验方法。(重点) 氨和铵盐氨和铵盐 基础 初探 教材整理 1 氨的性质与应用 1氮的固定 (1)定义:使_转化为_的过程。 (2)方法:雷电固氮_ 人工固氮:_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 N2形成含氮化合物。 游离态的氮 氮的化合物 N2O2=放电2NO 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2氨气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

2、味 密度 溶解性 沸点 _ _ 0.771 g/L,小于空气的密度 _溶于水, 1 体积水能溶解_体积 NH3 33.5 (易液化) 无 有刺激性气味 极易 700 (2)化学性质 产生白烟 NH3H2ONH3H2O NH3HCl =NH4Cl 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还原性 NH3H2ONH4+ OH- 变蓝 NH3H2O = NH3H2O NH3H2OHCl = NH4Cl H2O (3)用途 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_、铵盐和_的原料。 氨易液化,可用作_。 【特别提醒】 氨水中存在 NH3、NH3 H2O、H2O、NH4、OH、H,但通常认为氨水中的溶质是 NH3。

3、 硝酸 纯碱 制冷剂 教材整理 2 铵盐的性质与应用 1物理性质 常温下,铵盐都是无色晶体,_溶于水,属于离子化合物。 易 2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 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2)铵盐与碱反应 NaOH 与 NH4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NaOHNH4NO3=NaNO3H2ONH3 3NH4的检验 向含 NH4的浓溶液中滴加_,产生_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若为含 NH4的稀溶液,除滴加 NaOH 溶液外,还需要

4、_,否则不能产生NH3。 NaOH溶液 刺激性 蓝 NH4OH=NH3H2O 加热 思考探究 氨气与水反应的实验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氨_溶于水, 水溶液呈_性 探究 升华 极易 碱 (1)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因氨气迅速溶解在从胶头滴管挤压出的少量水中,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与外界大气形成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形成喷泉。 (2)某同学做该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后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入烧瓶内,可并未产生喷泉,试分析实验失

5、败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装置气密性不好; 收集的 NH3纯度较低; 烧瓶不干燥等。 (3)若将 NH3换为 NO2,能否形成喷泉?若能形成,则实验后液体能否充满烧瓶? 【提示】 能形成喷泉,但不能充满烧瓶。NO2易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 有 NO 气体产生, 故用 NO2与 H2O 做喷泉实验时,液体只能充满烧瓶容积的23。 认知升华 喷泉实验的原理与操作类型 (1)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种方法 方法 减小内压法 增大外压法 装置

6、 原理 减小烧瓶内压强,形成压强差,产生喷泉现象 增大锥形瓶内压强,形成压强差,产生喷泉现象 (3)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气体 NH3 HCl SO2、CO2 NO2与 O2 吸收剂 水或盐酸 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水 题组 冲关 题组 1 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及其应用 1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或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95432078】 A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一试管氨气倒扣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充分吸收后试管中还有少量气体,该同学认为该剩余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 B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白烟体现了氨气的还原性 C在氨水中,氨主要以 NH3 H2O 的形式存在,故

7、25%的氨水是指 100 g氨水中含 NH3 H2O 25 g D实验室中加热氨水可以制得氨气,说明 NH3 H2O 受热易分解 【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含氨气,A 项错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说明了氨气具有碱性, B 项错误; 虽然氨在其水溶液中主要以一水合氨的形式存在,但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是氨气,C 项错误;NH3 H2O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D 项正确。 【答案】 D 2下列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催化氧化可直接生成 NO2 B氨水呈碱性 C氨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色烟雾 D在反应 NH3H=NH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 【解析】 A 项,NH3催

8、化氧化生成 NO;C 项,氨与 H2SO4等难挥发性酸相遇不产生白雾;D 项,N 无变价,氨不被氧化。 【答案】 B 3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 C加入 NaOH 浓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D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解析】 铵盐受热分解,产物很复杂,A 错误;铵盐水溶液可能呈酸性或中性,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不合理,B 错误;加入强碱后溶液已经显碱性,无法鉴别,D 错误。 【答案】 C 【题后归纳】 铵盐(NH4)的检验思路 题组

9、 2 喷泉实验分析 4 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95432079】 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 【解析】 A 项,NH3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B 项,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C 项,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D 项,Cl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 【答案】 D 5制

10、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A B (1)用图中 A 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 _, 该实验的原理是_。 (2)如果只提供如图 B 所示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 _。 【解析】 (1)打开弹簧夹,从胶头滴管中挤入少量水后,因 NH3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中气压降低,形成喷泉。 (2)B 装置与 A 装置相比,B 装置没有胶头滴管,引发该喷泉可用热毛巾捂热圆底烧瓶,赶出导管内的氨气,使 NH3与水接触,从而形成喷泉。 【答案】 (1)打开弹簧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

11、2)打开弹簧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氨气,氨气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 氨的实验室制法氨的实验室制法 基础 初探 氨的实验室制法 2NH4ClCa(OH) 2=CaCl2 2NH32H2O 碱石灰 向下排空气法 红 蓝 白烟 【特别提醒】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注意事项 不能加热 NH4Cl 或 NH4Cl 与 NaOH 混合物制 NH3。 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 棉花团上蘸有稀硫酸,可防止空气对流又可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 吸收尾气(NH3)时防止倒吸。 (2)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的试剂与装置 (3)

12、氨气的干燥装置 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题组 冲关 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解析】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有:铵盐与碱加热制取氨气,常用 NH4Cl与 Ca(OH)2反应, 固体与固体反应, 因为有水生成, 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错误;在浓氨水中加入 CaO,CaO 与水反应使溶液中 c(OH)增大,消耗了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使 NH3 H2O 分解放出氨气;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气挥发。是错误的,因为氯化铵分解生成的 NH3与 HCl 冷却后又生成 NH4Cl,不能得到 NH3。 【答案】 A 2实验

13、室里可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 R,多余的气体 R 可用水吸收,则气体 R 是( ) 【导学号:95432080】 AHCl BCl2 CCO DNH3 【解析】 从储气瓶导管长短,可看出 R 应是一种比空气密度小,易溶于水的气体,故 D 选项正确。 【答案】 D 3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2)用装置 B 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_(填“a”或“b”),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是_ _。 (3)打开装置 B 中的止水夹 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 _。 (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填序号)。 【解析】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氨气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要伸入烧瓶底部。 (3)能形成喷泉,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变红,说明水溶液显碱性。 (4)不利于氨气的吸收,、能防止倒吸,会发生倒吸。 【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a 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3)氨气极易溶于水 水溶液显碱性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