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381500 上传时间:2021-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一次教研经历(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无助到豁然开朗 从懈怠到热情我的一次教研经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中小学教育科研要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充满思想的行动,是教师进行反思的方式。”的确,教师真正的成长不仅仅在于岗前培训,也不仅仅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脱产培训,更不能把眼光总盯在外出学习,而应当积极提倡校本教研。实践证明,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鉴于以上这些认识,我们学校每学期坚持以“人人上一堂自己满意的课”为龙头开展扎实而富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每一位教师向本教研组教师展示自己

2、一堂较精美的课,之后,教师们都聚集在一起,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畅所欲言,形成了浓郁的教师文化。下面就本人07学年第一学期的一次经历畅谈粗浅的认识。任务所“逼”,略有突破,不得懈怠。按照惯例,开学不久,教研组就要求我们每人申报上课的内容。我已经在教师的岗位上工作了十多年了,早已错过了评什么新秀的机会,也没有了先前那股争强好胜的劲,在老学校时就跟很多教师一样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一种懈怠症。但是任务既然布置下来,我还是得无条件执行啊。带着被逼无奈的心情我粗略地翻看了手中的小语六上教材,上传统课文吧,如詹天佑、穷人、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经常出现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上,老师们不但熟悉教材,甚至聆听过

3、特级教师的课堂展示,我能想出什么新招;上科普性的说明文吧,上学期刚尝试过新型玻璃;最后我选中了第七组中的第三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因为它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的一篇新课文,而且初读以后感觉不错。我想:这样在内容上首先让人耳目一新,避免听课老师的厌倦。“逼”是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虽说只是课题的选择,但不难看出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给自己确定了这次上课的目标略有突破,上出一点新意。一个“逼”字,唤起了我久违的斗志,因为要达成这个目标容不得我再懈怠,相信这个“逼”字曾经使多少老师的生活更加充实;使多少老师水平越来越高;使多少学生在学校里生活越来越幸福无助所促,钻研文本,确定目标。随着时间的逼近,我开始备课

4、了。我读了两三遍课文,浏览了教师教学用书后,知道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可是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如何设计才可以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呢?我的头脑里什么思路也没有,于是便用一贯的现代化求救手段在网上进行大搜索,希望能在互联网中能

5、找到更多金点子。出乎意料的是,点击了一个又一个相关的网页,都令人大失所望,要不只有跟教师教学用书一样的教材综述,要不就跟教案集里面的A案、B案一模一样,再也找不到其他有用的资料。也许是怕同事们知道了我机械地搬用教案被笑话;也许我还真是眼高手低,对教案集里面的A案、B案,我几乎没什么留恋。可花了几天也没能找到设计本课教案的半点灵感,怎么办呢?眼看上课的时间越来越近,多么希望出现“仙人指路”般的奇迹啊!可是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坐以待毙总不是办法。在无助的情况下,我再次打开教材,反复地读文本,相信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时。通过对文本反复咀嚼,发现课文虽然篇幅很长,但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

6、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联系本组的学习提示,要求“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看看课后的思考第3题“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看到这里,我想:这节课

7、我的教学目标是否应该定位在通过品位这些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语言来感受最后一头战象的怀旧情感,感悟人与动物的情感呢?因为教学目标的不同,是教师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学生发展定位的不同而引起的。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就势必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有不一样的侧重,不同的教学活动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就可能影响学生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经过思考,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接着我便围绕目标开

8、始着手教学设计。试教质疑,合作研讨,豁然开朗。在初步定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试教,我恳请年级组内的同事来听课,帮我发现问题,更主要的是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信息帮我整理、修改教案。首先,我从“战象”引出话题:什么是战象?你能用课内外的资料来介绍吗?揭示课题最后一头战象后,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课文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接着,检查自学情况:(1)课件显示下列词语:先自由认读,后指名认读浑身是血 斑斑血迹 浴血搏杀 剥落 似的 类似 系纱巾 中弹 排山倒海 朝阳 (2)讨论:课文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哪些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帮助以小标题形式概括为帮助理清层次板书: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9、最后把最感动你的话读一读与大家分享吗?教师随机出示有关语段,通过抓住语段中描写嘎羧的动作、神态的词句进行品读指导。A、镜头一:重披战甲 课件出示:“没想到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1)在第7段中找到“安静”的反义词,为什么要写嗄羧对待玉米的态度?(2)读第6、7两段,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它的迫切心情?理解“亢奋”(3)再读这句话,感受嗄羧见到象鞍时的安静。(4)回读这句话,战象的动作,神态说明了什么?过渡:然而这位英雄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嗄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为它送行。(5)课件打出“许多人泣不成声绕着寨子走了三圈。”a、读了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b、嗄羧绕着寨子走了一圈

10、又一圈,它似乎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c、朗读这句话,体会人们与嗄羧依依惜别之情。B、镜头二:凭吊战场(课件显示)“它站在江滩卵石上,吼叫。”(1)读这句,嗄羧在这里做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逐一将“久久凝望”,“亲了又亲”,“震耳欲耳的吼叫”(2)想象说话,它凝望着江滩想起了什么?(3)透过嗄羧这些动作、神态,我们似乎看到了它此时的情感,你知道吗?听完课后,3位老师都写下了听课意见,我们围坐在一起,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畅谈听课感受,针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教师的提问、教学的语言等深入分析、质疑。A老师: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先让学生带着“课文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哪些事?”这一问题初读课文,

11、学生交流的同时,老师由扶到放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具体事例,既解决了长文短教的困难,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落。然后以交流感人的语段作为主线展开教学,学生能比较集中地找到几个关键句,但“品”得比较肤浅。如何能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进战象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它的高尚情怀呢?B老师: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你根据课文特点强调多音字的读音很好,可是除了“告诉”还有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吗?还有文本中出现的其他字词的问题需不需要点到呢?C老师:“品读”需要情境,“感受”一头战象的内心世界更需要有阶梯,光凭几个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让学生去“想象”,拉近人与动物的距离真有点难度,可是还有什么更好的

12、办法呢?整堂课下来,自我感觉好像也看不出有什么亮点,在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也没有什么独到的设计,更不用说能带给学生什么新的收获了。我知道一节好课需要不断地“研磨”,“研磨”的效果是决定课的质量的关键,我们教师就是在这样的“磨砺”中才能得到成长。带着老师们抛给我的种种疑问和宝贵的建议,我又陷入了沉思。几个大“?”时时萦绕着我,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马卡连柯说:“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享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的单独行动的优秀教师要好得多。”的确,试教后的一星期里,我一有新的想法就与老师们交流,每一次他们都耐心地听我分析

13、,跟我一起质疑解惑。也许交流合作真的很神奇,它让我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断地打开我的教学思路,慢慢地,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如“海市蜃楼”般在我眼前逐渐清晰起来。在那“海市蜃楼”里,我看到了人们把唯一的幸存者从不堪入目的战场上救下来,像对待一位战功赫赫的老战士般把它供养着;我还看到了那历经沧桑的战象临终前深情抚摸象鞍、回忆战场奋勇杀敌的情景文本描述的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清晰地在我脑海里浮现。我突然明白了,如果通过我的教学也能使学生看到这些画面,他们不就能感受到战象的内心世界,不就能感悟人与动物的情感了吗?于是,我再次翻开文本细细阅读,希望能找到帮助学生想象的语言;我再次打开互联网,寻找有关战象

14、的图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不但在文本中找到了学生得以想象的语言凭借,而且搜索到了战象奋勇杀敌等图片作辅助。于是,我一气呵成,将教案作了如下改进:激情导入部分:1、观看西双版纳象兵骑象打日寇的录像(课件)。录像结束,师:战斗结束,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畔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在搬运战象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2、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最后一头战象(课件显示课题,有庄严的战象塑像为背景)。点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利用课文的内容,借生动的录像辅助,向学生讲述了战象的故事

15、,把学生引入大象浴血奋战的场面中。之后,引出课题,让学生在未学课文之前就产生了一种对大象的崇敬之情。检查生字新词部分:课件显示下列词语:浑身是血 斑斑血迹 浴血搏杀似的 类似 系纱巾中弹 排山倒海 朝阳剥落 日寇 扑喇喇先自由认读,后指名认读多音字强调:第一二行: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读音。小组开火车说说“系、中、倒、朝、剥”另一个读音所组成的词。字形重点:知道为什么把“寇”写成红色吗?区别“寇”与“冠”。ABB音变:扑喇喇读“l”点评:针对六年级学生特点进行有效字词教学。特别是读准多音字是本课的目标之一,教师在设计中多次强调学生注意,并让学生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加以分辨,看到一种读音想到另一

16、种读音,以此来巩固基础知识。研读感悟部分:1、镜头一:重披战甲课件出示:“没想到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背景为:一头面部表情略带沉思、忧郁的大象)品读第6、7自然段,抓住嘎唆动作、神态,体会它的安静时,引领学生联系第9段说话练习,课件显示(背景:战象穿梭于如雨般的箭林中)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多么熟悉的象鞍啊:( )嗄羧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象鞍虽然已经破旧了,但仍( ),回想当年( )。嗄羧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远别重逢的老朋友。过渡:然而这位英雄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嗄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为它送行。再课件打出“许多人泣不成

17、声绕着寨子走了三圈。”(以课文插图为背景)在“嗄羧绕着寨子走了一圈又一圈,它似乎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环节上提示:联系第3段说一说。2、镜头二:凭吊战场(课件显示)“它站在江滩卵石上,吼叫。”(背景:夕阳下,大象面对大海高昂着头)(1)想象说话时,课件显示战场图,先在老师的提示语帮助下说话:它凝望着江滩想起了什么?它亲了又亲这块礁石,因为这里它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又在呼唤什么,诉说着什么呢?(2)然后让学生看着课件连贯说说: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地凝望着,想起了二十六年前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场面:( )它昂起头,面对,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似乎在呼唤( ),诉说着( ),又好像在告诉 (

18、 )。点评:引领学生抓住文中的几处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加上图片的辅助,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入情入境地朗读和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有效地帮助体会嘎羧的怀旧、英勇、善良育忠诚等,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化解了学生阅读的难点。总结延伸部分:1、今天,我们通过品味描写嗄羧的动作、神态的语段,领略了一头战象的灵性,这是揣摩人与动作,动物与动物之间感情的有效方法,大家在课外阅读动物类小说时不妨试用。点评:简洁精悍地总结,再次强调了文章的表达方式及阅读方法,为学生课外阅读动物小说提供方便。2、推荐:本文作者是沈石溪,他擅长写动物小说,写的动物主要是云南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建议大家借阅。展示成功

19、,回顾反思,热情洋溢。“丁零零”,下课铃声唤醒了我和我的学生,也同时唤醒了所有在场的每一个老师,我们几乎忘了刚才我们是在上课,忘了我们是在进行一堂严肃而紧张的公开展示课。我们只记得,我们跟着最后一头战象追忆了那辉煌的过去,陪伴它安祥地走完最后一段生活,目睹了威风凛凛的战象奋勇杀敌的壮举,领略了人与动物之间那份纯真深厚的感情。议课时,老师们对我这堂课的肯定使我深切感受到付出的价值。用老师们的话说,纵观这节课,我努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字词句章中穿行,触摸文本跳动的脉搏和美好的情感;又带着学生走出文本,巧妙延拓,奏响了一曲人与动物的和谐赞歌。驰骋想象,放飞和谐。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

20、一个天才想象家。”在他们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充满了灵气。教学中,我就为学生创设了思维的空间,引领他们驰骋想象,学生凭借自己的阅读感受,对课文进行了补白。课堂上,学生经历了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了“言”,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得了“意”, 怀旧、英勇、善良与忠诚所创造出的美好境界定格在他们心中!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可是,在我看来,这节课即便是失败,我也付出得无怨无悔,毕竟这是一堂完全没有掺水份的自行设计的课,是我和我的年级组老师共同交流合作的结晶。经历这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教师专业成长,需要自身不断地学习、进取。教

21、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这次活动的最大收获是让我懂得永远有新的知识等待你去学习、有新的观念在冲击着你的大脑。这使我再也不会对工作感到厌倦,反而增加了一份热情,一种责任感。同时,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和帮助。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试想我上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如果没有年级组老师无私的帮助和智慧引领,光凭自己的摸索闯荡,那不知会碰多少壁。作为学校教学主管人,我更坚信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有合适的平台。我们学校的“人人一堂自己满意的课”教研活动,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风采的舞台,通过扎扎实实的练兵,教师互动评课,更清楚地发现了自己的课堂中的不足,有利于自己教学技能的提高。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