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思考-2013-12-22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31379846 上传时间:2021-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思考-2013-12-2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思考-2013-12-2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思考-2013-12-2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思考-2013-12-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思考-2013-12-2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思考摘要:本文从认识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开始,提出了面向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并提出与教学模式相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电工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必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达到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需要从教学的方式上进行创新,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使教

2、学走出一切只为考试的怪圈,走上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道路。模式就是规律性,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具体做法。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目的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衡量指标。这里,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思考。一、教学模式如何教的问题,是任何课程教学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教师、学生通过教和学建立起了一种电工知识的互动,互动中传递的不仅是电工知识,还包括思想、方法、认知、经验。电工基础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还要注重实验和实用。教学方法与模式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学生从内心喜欢这门课程,

3、只有喜欢了,才能激发内心的动力,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兴趣培养首先应用前景开始,从目标上进行吸引,大到卫星探月、电厂电站、工厂企业的电力、电路,小到一座大楼、家庭的供电照明、家用电气、电脑工作等等。相应的工作中会是电力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电工、仪表工等职位。每个人不仅要定位自己、不断的努力有一份满意的工作,而且要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兴趣还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培养,包括多媒体、实验和实习等教学方式,通过动画,3D的方式演示电工的概念和电工过程。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主感受和兴趣,增强动手能力。最后就是课内讨论、课后兴趣小组的方式培养兴趣和能力。改变现有老师单方面讲授的方式

4、,课堂可以从小组讨论开始,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组织内容,讲述自己对具体内容的理解。老师更不能照本宣科,一定要结合实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知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2. 注重基础知识概念的同时,要培养学习掌握电工学科的思维方法。第一点,知识是有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组成的,课本上的章、节是知识的第一层划分,每节又从概念开始,不断的形成公式,定理。概念之间有相应的联系,定理也是基于概念而建立的。第二点,电工概念、定理都是通过数学的方式进行描述。比如直流电流中的电流概念I=qt,而正弦交流电流i=Imsint+i。所以要注重学生们对相应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第三点,知识递进的规律,电工基础基本理论有:1、直

5、流电路基本原理;2、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原理;3、三相交流电路基本原理。基本元件的认识:电阻电路、电感、电容电路到RLC串联电路以及描述这种这些知识的基本特征电流、电压、功率等基本概念。但也有不同的特性特征。电工学科思维方式是一个典型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模型,掌握这门课程是要将知识分类模型化,传递给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型。要通过不断重复的方式使得学生掌握概念和学科思维方式,同时要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的习惯。第四点,要注重对重点难点公式、定理的学习和理解。直流电路中基尔霍夫第一定理、基尔霍夫第二定理,前者研究的是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性,后者研究的是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性。戴维宁定理是处理复杂电

6、路网络时一种局部等效的方法,使问题简单化。RLC电路是交流电路里最基本的连接问题。相应的直流和交流电路中这些电路的特性同样需要深刻的理解。三相交流电路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电路形式,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衡量指标,如周期、频率振幅等相关的基本计算。3. 注重实验、注重实用。实验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但实验如何达到好的效果,如何能让人人都能积极的参加到实验中,尤其值得关注。实验课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设计能力、研究能力,以及规范化操作、安全意识等。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步骤、归纳实验报告。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有利于发展他们理论和实

7、际相结合,当然在他们做实验的过程中监控是必要的,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他们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比如学生在验证自己设计的混联电路时,从表面看,电路没有问题,但就是接在电路里的电压表没有没有示数,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顺着电路检查,教给学生检测和调试方法,真正达到实验的目的。实用是一个开发式的话题,要求学生要不满足学校、课本、课内的学习,还要积极的走向社会,珍视各种有条件的锻炼机会。比如鼓励学生在家对家庭照明电路进行安装等等。当然这些就需要我们对评价体系进行改变,学生们不再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实用型的学习才能不断发展。不仅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工作实践,通过有效的将这些课外学习纳入到教

8、学评价中,对教学工作的转变也会有重要的作用。二、评价体系依据前面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阐述,主要考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学习、实验教学、课外教学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形成定性定量考核指标,从而形成评价体系,具体评价体系如下:1. 整体上采用学分制的方式。课程总成绩采用5级制。采用学分制的目的是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转变为能力培养。这是基本的出发点。但相应的需要建立起能力培养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否则的话就只是简单的缓解同学课程学习的压力,导致教学工作的失败。2. 整体的学分从课程学习、实验、实习、兴趣活动几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同样采用100分制。其中课程学习占50%,实验占20%,实习20%,兴趣活动

9、10%。课程采用100制考评,实验、实习、兴趣活动均按5级制考评,5级制的考评通过级制到分制映射表换算到100制,之后将整体100制的得分,按照分制到级制映射表映射到5级。表1,级制到分制映射表级54321分10080605040表2,分制到级制映射表分90100809070806070060级ABCDE3. 课程学习的得分分为平时测验、期末、作业几方面进行考评。作业以5级制考评并通过级制到分制映射表映射到100制得分。课程总分=平时测验*30%+期末*30%+作业得分*40%。4. 实验每次按照5级制评分,实验综合评定也采用5级制。但实验的考评要考虑学生在实验中参与和主动性和自我评定。鼓励学

10、生进行自我管理意识。5. 评价体系本着从能力培养的目的,但也要防止留于形式。在解放学生们考试压力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学生自身管理和约束能力的培养,对于所有的教学任务要增加多一些观察点,从降低教师劳动强度的角度出发,观察点可随机抽取,保持教师对学生的威慑力。三、具体实行。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在具体教学中采纳时,必须有一个从范围使用、试验,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考评点以及考评点所占的比重,需要根据实施的效果进行调整。在征得老师和学生的意见,有助于达到教学目的后,方可进行推广。从应试教育转换到能力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的摸索、实践。也需要全社会给予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学校教学评价体系要不断的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合格人才。参考文献:1 电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978-7-04-018715-1. 作者,刘志平,苏永昌.2 电工基础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7040197995. 作者,周绍敏,2007.3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4 关于中专电工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探究;5 电工基础实验指导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