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皮革产业提升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742572 上传时间:2021-10-1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2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海宁市皮革产业提升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海宁市皮革产业提升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海宁市皮革产业提升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海宁市皮革产业提升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宁市皮革产业提升规划()(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1海宁市皮革产业提升规划(2012-2014年)前言皮革产业是海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海宁重要的区域特色产业。经历了产业萌芽、发展、提升三个发展阶段后,目前海宁已经形成以制革、皮装和沙发为主导,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皮革产业集群。2008年,海宁皮革产业集群进入转型提升阶段以来,海宁皮革不再追求简单的规模扩展,不再局限于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希望通过不断挖掘集群整体效应,实现区域、企业的联动发展。为实现成功转型,海宁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海宁皮革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成就显著:2009年“海宁皮革”被授予浙江区域名牌,2011年海宁皮革被列为省级工业设计示范

2、基地,同一年又被列为浙江省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产业。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海宁产业集群仍然存在区域创新相对薄弱、国际高端品牌缺乏、人才制约日趋明显等诸多困难,特别是受国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海宁皮革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面临着种种挑战。因此,重新审视海宁皮革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寻找海宁皮革产业集群不断提升的主要载体,制定未来三年皮革产业集群提升对策,对推动皮革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浙江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产业集群示范区区域国际

3、品牌试点管理办法(试行)、海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海宁市“十二五”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和海宁市工业强市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6年)等政策文件要求,系统梳理了海宁皮革产业发展历程、剖析了目前产业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未来三年海宁皮革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定位、重点领域、主要战略举措、重点项目等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促使方案实施的诸多保障措施,为海宁皮革产业集群未来三年的发展提供指导。本规划以2011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12年-2014年。一、发展现状(一)取得的成效。海宁皮革产业集群在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上一个三年(2

4、009-2011)规划目标,在产业规模、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区域品牌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2008年的经济危机后,2011年海宁皮革产业完成工业产值213.50亿元,超额规划目标(200亿元)6.8%,实现利税18.30亿元。2008-2011年,皮革产业企业家数、从业人员、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年均增长5.7%、2.2%、6.3%、5.8%和18.1%。其中,规上企业77家,比2008年减少42.5%(统计口径调整),完成工业产值146.1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1亿元、创利税7.41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9.9%、24.8%和40.3%。市场拓展方面,已完成

5、4家异地海宁皮革城市场建设,基本完成2009年规划要求的在中西部地区建设3-5家大型市场群建设目标。技术创新方面,2011年底海宁皮革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工程中心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工程中心18个,三年内显著提升。在基础平台建设工作中,加强了国内外高等院校、设计科研机构的对接,特别是海宁皮革产业升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为海宁皮革企业的研发设计提供了新型的产业服务平台。区域品牌建设方面,继2009年,“海宁皮革”被认定为浙江区域名牌之后,2012年,海宁又荣获了“中国皮革皮草服装名城”,海宁皮革产业集群示范区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区域国际品牌试点,201

6、2年“中国海宁皮革指数”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发布,更进一步提升海宁皮革产业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产业现状。1.制造规模优势明显。海宁是中国最著名的皮革及制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在产业规模、工艺技术、主要经济指标和知名品牌数量均居国内前列。截止2011年,全市拥有皮革工业企业1962家,从业人员7.05万人,皮革产业实现工业产值(现价)213.5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03%,实现利税18.30亿元,占全市利税总额的18.40%。年产皮革服装3180万件(套),鞣制革皮(折牛皮)813万张,皮革沙发771万套。2.市场交易国内领先。海宁不仅是中国皮革生产基地,更是皮革交易中心。

7、创立于1994年的海宁皮革城,现有经营面积77万平方米,经营户达到3000多家,2011年市场客流量511万人次,市场交易量突破100亿元。近年来,皮革城按照“内涵式发展、处延式扩张”并举的发展战略,相继在辽宁、江苏、河南、四川等地成立了海宁皮革城,初步构建了跨区域的营销网络,进一步巩固了海宁皮革城在全国专业市场中的龙头地位,也进一步提升了海宁皮革产业的整体优势。2009年皮革城被评为浙商行业龙头市场,同年入选央视“60年60品牌”。2010年1月26日,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同年,海宁中国皮革城的“市场管理”被认定为浙江服务名牌。3.服务平台日趋完善。随着海宁皮革产业的

8、成长和壮大,其服务平台也日趋完善,目前已经具有完备的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在国内首屈一指,优势突出。特别是海宁皮革产业省级特省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经过精心打造后,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示范基地在集聚高端设计资源、推进官产学研合作、加强国内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2年1月,中国海宁皮革指数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发布,这标志着皮革产业指数时代的到来,中国海宁皮革指数不仅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科学的风向标,更为推广海宁皮革区域品牌提供了有力的平台。4.品牌效应逐渐凸显。近年来,在市政府的引导下,企业创牌、强牌、护牌的自觉性越来越高,海宁皮革产业集群的品牌效

9、应逐渐凸显,海宁已成为全国皮革行业品牌最集中的县市之一。至2011年底,全市皮革产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浙江区域名牌1个,浙江名牌产品7个,浙江省著名商标7个,“雪豹”、“蒙努”、“三星”、“圣尼”四家为“中国真皮衣王”企业。表1:海宁皮革(皮衣)品牌荣誉与全国比较海宁国内其他中国驰名商标雪豹、蒙努、卡森、白领氏凯撒、应大中国名牌产品蒙努、雪豹DongMing、凯撒、束兰、依鹿奇、怡嘉琦、应大中国真皮衣王雪豹、蒙努、三星高照、圣尼、应大、庄子、凯撒、和泰、兽王、DongMing中国裘皮名装WARMTHIA雪雄、肃昂、赛格鸥中国真皮名装凯阳、圣盾、玛龙宝、奥王、Dupless

10、is雷事达、湫斯迪、奥豹、东方神(三)问题与劣势。1.创新能力不强。海宁皮革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一方面,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研发和设计人员难度较大,技术创新不够, 较多依赖技术模仿和装备更新。另一方面,创新合作机制不健全,普遍以单个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技术合作为主,单打独斗的较多,缺乏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和知识交流,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带动效应不明显。2.高端品牌缺乏。从国内品牌建设来看,海宁皮革已经得到国内同行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获得了“中国皮革之都”、“浙江省区域名牌”等诸多荣誉,特别是海宁的皮装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品牌影响力上都首屈一指。但从国际分工来看,海宁皮革产业仍然缺乏

11、国际高端品牌引领。无论是皮装还是沙发,多以贴牌、代工生产为主,处于国际垂直分工底端,研发设计、营销能力较弱,在国际市场上并未真正形成有影响力的高端品牌。3.人才制约明显。从人才类型上来说,海宁皮革还需重点引进或培育一大批高端设计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品牌营销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而当前海宁皮革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高端人才“招不到、用不好、育不成、留不住”的问题,由此造成的人才制约直接影响了海宁皮革产业未来发展的步伐。二、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领域(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新驱动、国际合作、联动融合、抱团发展的原则,以“坚持市场引领,培育龙头企业、创建国际品牌、强化工

12、业设计、推进两化融合、强化产业互动”为抓手,引导皮革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全面提升海宁皮革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海宁皮革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二)战略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科学的政策指引和合理的产业布局,海宁皮革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链条整合完备,产品结构调整合理,制革水平和皮革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力争到2014年,使海宁皮革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显著、产品档次较高、创新能力强劲、专业分工完善、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集群,将海宁皮革打造成为“中国皮革设计制造中心、中国皮革展示交易中心、中国皮衣皮具时尚发布中心、中国皮革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2.具体目标。规模和结构目标。力

13、争到2014年,海宁皮革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80亿,年均增长率超过1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长12%;力争培育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30家,5亿元以上企业10家;引进3-5家国际知名皮革企业在海宁投资;新增皮革项目的亩均投入、亩均销售和亩均税收分别达到350万元、400万元和15万元以上。表2:规模和结构目标 年份 类别 数量单位2011年2014年销售收入亿146200超1亿的企业家2230超5亿的企业家610超10亿的企业家46超50亿的企业家01品牌建设目标。争取通过三年努力,到2014年,全市皮革企业,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出口名牌5个,浙江省区域名牌1

14、个,浙江名牌产品10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0个,集体商标1个,国外注册品牌数38个。表3:品牌建设目标 年份 类别 数量2011年2014年国外注册品牌数2838中国驰名商标46出口名牌35区域名牌11集体商标11浙江名牌610浙江著名商标710技术创新目标。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到2014年,海宁皮革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工程中心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工程中心20个;技术改造投入达到5亿元,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1.5%,新产品产值达到86亿元。表4:科技创新目标年份类别 数量单位2011年2014年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工程中心个

15、2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个45省级企业技术/研发/工程中心个1820技术改造投入亿元4.415新产品产值亿元63.1786(三)提升路径。1鼓励企业分工合作,促成海宁皮革集群式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利用龙头企业的品牌影响、公共平台和广阔市场为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提供有效“庇护”、良好支撑和学习榜样,充当产业升级的核心主导力量。另一方面,要引导中小微企业为龙头企业承接外包生产和外包服务,通过专精化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辅助力量。2.推动区域国际品牌,引领海宁皮革高端化发展。一方面政府要集中资源,鼓励企业去国际上创品牌,进而提升海宁皮革产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知名度与影响力。

16、另一方面,吸引国际上一线、二线品牌来海宁设立分部,通过这些国际品牌的成功运作经验带动海宁皮革产业的整体研发、设计和品牌推广能力,打造海宁皮革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实现海宁皮革产业集群向高端化、国际化、精品化发展。3.依托优势产业发展,延伸海宁皮革产业价值链。一方面,发挥皮革产业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的培育、集聚、促进等功能,不断丰富工业设计内涵、规范设计市场、提升工服务水平,通过皮革产业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皮革服装、沙发等优势产业。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在技术、管理、销售和服务方面做精挖深,沿着“微笑曲线”延伸产业链,提高研发设计能力和营销品牌力,增加产业附加值,延伸海宁皮革产业价

17、值链。4.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加速海宁皮革产业信息化。加快信息化与皮革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皮革产业链各环节中的应用,围绕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扩大海宁皮革品牌影响力这一主线,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过程控制、装备信息化改造、能耗和排放监控、生产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销售流通服务和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合和深度应用,通过信息化推进皮革产业链的整体科技水平,全面助力皮革产业升级。(四)重点领域。1制革领域:走绿色环保、循环经济之路。制革产业优化的总体思路:增强减污低碳能力,走绿色制革之路,实现海宁制革产业的生态化、集约化发展。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

18、采用清洁化生产技术,通过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减少污染,通过对生皮制作中产生的废水回收利用,大量减少铵盐、石灰等物质的用量,强化废水监测力度,引导企业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和能力,运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低碳技术、绿色技术来改造提升现有产品。同时,强化皮革创新能力,提高附加值。充分利用海宁皮革工业研究院的公共研究平台,加强与四川大学、温州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合作,推进行业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项目,提高制革行业的集中度,强化污染治理。2服装领域:走自主品牌、国际发展之路。皮装产业优化的总体思路:强化工业设计引领,提升品牌营销管理能力,实现皮装产业的自主品牌、国际发展之路。丰富工业设计内涵、规范设计市场、提升工服务水平

19、,发挥海宁皮革产业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引领作用,推动皮衣产品时装化、休闲化、多样化发展,形成更多国内一流的服装自主品牌。同时,深入国际市场,共享整体优势,学习先进技术、经验,一面收购国外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另一面引入先进人才队伍,提高企业品牌运营管理能力,提升自主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沙发领域:走扩大内销、高端品牌之路。皮革沙发产业优化的总体思路:构建国内营销网络,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实现沙发产业向国际化、高端化发展。在支持企业继续拓展国外市场的同时,引导企业把国内需求作为市场新的增长点,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以巨大的国内需求支撑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升级。打造自主

20、高端品牌,发展沙发品牌专营店,探索高效、低成本的营销模式,扩大海宁沙发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提升研发设计能力,促进沙发功能化、模块化、人性化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帮助龙头企业提升研发能力,探索营销模式,发展高端品牌,通过龙头企业以大带小,推动整个产业升级。4皮具领域:走龙头依托、中小协作之路。皮革箱包产业优化的总体思路:培育龙头企业,通过这些企业打造本地箱包的骨干力量,提升产业影响力。同时,构建本地箱包生产和原辅材料网络,通过这些中小型配套企业的网络集聚,为龙头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配套服务。一方面,大力引入龙头企业,并帮助这些企业扩大生产,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形成箱包产业之主干规模,强化箱包产

21、业之市场中坚。另一方面,建设发展箱包配套市场,通过构建箱包辅料市场,进一步集聚箱包辅料企业,形成网络化优势,为龙头企业提供有力支撑。三、主要举措(一)坚持市场引领,强化产业支撑。1做大做强本部市场。提升本部皮革产业整体设计研发能力,加强本部专业市场建设,加强本部区域品牌建设。以皮革城为中心,以海宁皮革研究院为依托,通过皮革城三期品牌风尚中心建设、裘皮广场和品牌生活馆建设,将皮革城从原有的展示销售、批零贸易延伸到设计研发、原辅料供应、营销推广、品牌运营等企业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打造“集约化运作平台”,做大做强本部市场。2稳步拓展内外市场。加快国内外市场布点,加强国内外营销网络建设,稳步拓展内外市

22、场。通过皮革城连锁化的“产地+销地”方式开拓市场,进一步推进佟二堡、沐阳、新乡、成都和其他国内跨区域市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增强“海宁皮革”对全国皮革产业和皮革市场的影响力;逐步开展皮革城海外市场考察、调研工作,通过建设海外市场,一方面提升“海宁皮革”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使集群内大量中小企业借助皮革城平台走向世界,进而带动海宁皮革产业整体水平的跨越式提升。3着力发展电子商务。以皮革城为依托,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发皮革三维影像软件;鼓励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基于商务平台担保的支付系统,开发基于商务平台担保的质量体系;积极筹备海宁皮革城 “网上交易中心”,利用互联网推出

23、网上“海宁中国皮革城”。(二)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产业发展。1.推进管理现代化。引导龙头企业强化管理创新意识,提升对动态环境的应变能力,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管理人才,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保障公司持续发展。从产业链的角度把握行业管理,加强管理的机制化、规范化、常态化,大力推进皮革产业研发、设计、生产、推广、营销、服务等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益管理。2.实现大企业倍增。在制革、服装、沙发、箱包等各细分领域中重点扶持大企业,鼓励企业以引进战略合作者、并购、控股、上市融资等方式实现资产重组,不断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同时,提升企业争当区域内龙头、行业内

24、龙头的意识,激发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通过外在扶持鼓励和内生图强发展协同作用,加强培育大企业,实现大企业倍增。3实施标准化战略。引导有条件的皮革企业积极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将具有自主知识产要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产业内企业采用统一先进的产品标准和原材料标准组织生产;推行皮革产业联盟标准,提升皮革产业整体质量。(三)创建国际品牌,提升国际影响。1.打响区域国际品牌。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建立各级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等梯度培育体系,完善企业创牌辅导、培育和扶持机制,促使品牌建设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支撑;积极组织皮革企业以“海宁皮革”的整

25、体形象参加中国服饰博览会、香港亚太皮革展、意大利米兰皮革展等国内外知名展会,举办流行趋势发布,提升海宁皮革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以专题研讨会和媒体报道等方式,加强宣传,使区域内企业深刻认识区域国际品牌对区域及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引导区域内企业主动、积极参与到区域国际品牌创建工作中。2.做强企业自创品牌。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形式,收购(兼并)国际知名品牌,快速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由市政府组织,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企业考察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际一线、二线、三线品牌企业,列出详细的企业状况调查名单,为企业收购(兼并)提供智力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到海外注册商标,建设经销网络,逐步从贴

26、牌生产向自主品牌发展,力争在规划期内培育1-2家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3.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由市政府统一组织“产业联盟”内企业与国际知名品牌企业进行谈判,争取其将“皮装”设计、研发、生产等重要环节放在海宁,并给予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用地优惠、资金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将海宁提升为国际“皮装”流行发布基地、品牌设计基地,进而提升“海宁皮城”区域国际品牌形象。(四)强化工业设计,夯实发展动力。1集聚高端设计资源。推进特色工业设计基地的规划建设,引导企业加大设计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建立企业设计中心。积极发挥皮革产业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的技术集成与传播辐射优势,不断整合工业设计企业与皮革制

27、造企业、皮革专业市场的高层次资源,实现工业设计从单项精深向综合集成的根本性转变,共同塑造一批皮革业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海宁皮革产业整体发展水平。2.推进官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政府、企业、高校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在研发、制造、投资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做到四者之间的协作与互动,合理界定官产学研在示范基地建设中的功能定位。探索有利于工业设计人才成长的培训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更多适应工业设计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构筑特色工业设计基地服务平台体系,形成市场化运营的特色工业设计基地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起工业设计数据标准查询平台、快速成型技术平台、工业设计投融资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网络技术

28、交易平台等服务外包的平台体系,为设计企业和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集成服务。3.加强国内国际交流。积极构建国内外工业设计网络,充分利用与国内外相关设计机构的合作交流机会,不断提高工业设计能力和水平。以建设开放创新等理论指导示范基地为契机,加大工业设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力度,从横向上积极拓展工业设计领域和内涵,在纵向上不断拓深工业设计思路和视野。4.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牢牢把握“海宁皮革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建设”机遇,加强对皮革产业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品牌宣传舆论工作,通过不断塑造示范基地良好形象,逐步形成示范基地品牌效应。进一步引导设计服务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开展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技术协作和技

29、术共享,激发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监管现场监督与后台监控的联动,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尊重创新的法制和市场环境。(五)推进两化融合,深化信息应用。1.提升产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水循环的监测;加强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在革制品的设计、制版、裁剪、缝纫及辅助加工等方面的应用;选择2-3家有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联成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应用。2.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对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和财务、营销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根本性变革,提高企业管理集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3.培育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根据关于加

30、快推进皮革产业“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海政办发2011159号),培育10家以上皮革产业信息化示范企业、20家以上皮革产业信息化试点企业,示范企业中信息化技术覆盖企业主要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通过示范、试点企业的带动,推进皮革产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六)强化产业互动,促进协同发展。1.提炼皮革产业文化。依托海宁历史文化传统,结合海宁地方风情特色,挖掘“名人文化”和“潮文化”等文化要素,升华创业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勇于拼搏的商业精神,提炼海宁皮革产业文化的核心精神,并通过各种标识、艺术作品、期刊杂志等手段宣传皮革产业文化,将海宁皮革产业文化注入旅游产业

31、,成为海宁旅游产业的一个亮点,也通过旅游产业带动皮革产业发展。2.强化旅游产业融合。依托皮革城旅游接待中心,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南北湖、盐官景区等传统景点的合作,开发皮革城(购物旅游)和景点旅游一体化方案。依托皮革城交易、展示平台,定期举办皮装、沙发和箱包展,以产业会展带来“海宁皮革”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促进旅游娱乐产业与皮革产业的融合。精心设计游览路线,通过举办“旅游商品展”和“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等专项活动,大力开发注入海宁皮革元素的旅游纪念品和特色商品,促进旅游购物产业与皮革产业的融合。3.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充分挖掘海宁文化资源,积极利用“灯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助力皮革

32、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做足做好文化资源开发文章,全力推进皮革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策划和发展专项活动,把皮革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起来,同时全力提升皮博会的内涵和影响力,使海宁皮革、海宁文化、海宁城市精神和海宁城市形象协调发展。四、保障措施(一)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成立海宁皮革产业集群提升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战略规划发展小组,全面负责落实海宁皮革产业集群三年提升的重点工作、重点发展项目、重要配套政策等建议。根据总体目标和规划进行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建立协调指挥机制,开通合作交流渠道,确保三年提升规划稳步、有序、高效推进。(二)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着力引进一

33、批国内外皮革服装、箱包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做好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指导和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有市场、有潜力、有品牌、有核心技术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三)加大要素保障力度。资金方面:做好政策资金的配套落实工作,严格依据省级示范基地创建要求和海宁市工业设计创新专项申报条件和工业设计扶持政策和项目资助执行标准,切实加强省级示范基地绩效评价和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确保用上资金、用对资金、用好资金。健全企业投融资机制,协调银行、风险投资资金、贷款担保基金等多种融资渠道,支持皮革产业重点项目的贷款、投资及担保,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土地方面:加大对低效用地的清理整顿

34、,提高企业集约节约用地的意识,鼓励企业“零土地”技改。同时,创造条件加大对海宁皮革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优势企业的土地资源供给,确保未来三年皮革产业进一步提升对土地的实际需求。22海宁市皮革产业升级发展项目实施责任分解表序号工作内容任务说明责任单位1做好皮革产业年度行动计划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在年初的时候制定海宁皮革产业年度行动计划,做好动员工作。年中,做好年度计划检查及表彰奖励工作。经信局、行业协会、重点企业2开展提升区域国际品牌影响力的活动举办海宁皮革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研讨会、海宁皮革产业人才引进专场交流会,深化与央视、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等媒体的合作,加大对海宁皮革产

35、业文化的宣传,提升海宁皮革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经信局、皮革城3组织专业培训组织三期面向皮革企业管理人员的品牌国际化等方面的专门培训,提升皮革企业高端管理人才的国际化视野。经信局4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组织相关企业和专业人士到法国、意大利、土耳其等皮革发达国家参观,学习国际皮革最时尚的设计、最先进的工艺,寻求与一流皮革企业合作与人才交流。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商务局、质监局、行业协会5提供相关扶持政策帮助皮革企业(制革、服装、沙发、箱包)申报各级各类政府扶持项目,协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经信局、科技局、质监局6提升皮革企业高端管理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两期面向皮革企业管理人员的品牌国际化、两化融合等方

36、面的专门培训经信局7加强专业化人才培训组织三期面向企业设计研发人员和操作工作关于工业设计、品牌运作、两化融合等方面的培训人社局8加强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在制革、服装、沙发、箱包等各细分领域中各选择13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的企业,作为试点龙头企业。并要求这些在皮革产业转型升级中承担重大任务的企业,着手企业发展的三年规划。经信局9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智力输送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大高端设计、研发、管理人才的投入力度,提升企业品牌高端化发展能力重点企业10加快以战略合作、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加快与国际一流品牌的合作通过品牌收购、销售网络的收购等手段,提升海宁皮革自主品牌在国

37、际上的影响力经信局、商务局11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皮革城海外拓展赴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考察、选点,推进皮革城海外市场拓展项目的开展。皮革城、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商务局、质监局、行业协会12扩建、新建各类商业综合体,争创国家级5A旅游景区适时扩建、新建皮革城原辅料市场、总部商务与品牌风尚中心、国际品牌城、生产加工区乃至总部商业综合体,争取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市场。皮革城13丰富皮革城品牌俱乐部内涵通过扩展会员人数,完善品牌塑造、广告宣传、媒体策划、市场推介、品牌维护、价值评估与交易、软件开发等中介服务功能,提升品牌生活馆的品牌孵化作用,推动有条件

38、的企业打造百年名品、经典品牌。皮革城14建立完善皮革产业企业基础数据库建立完善皮革产业企业基础数据库(企业基本信息库、专家信息库、技术信息库、标准信息库、项目及产品信息库),扩大信息共享范围、缩短信息共享时延,全面提高信息共享的水平和质量。行业协会15组织设计师参加各类会展参加香港亚太皮革展、上海中国国际皮革展以及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的展会,让更多的海宁企业走出去,提高海宁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行业协会16进一步扩大海宁皮革浙江区域名牌的授权使用单位 做好对区域名牌企业的年度考核、年检、产品抽查等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扩大区域名牌的影响力。通过区域名牌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行业的文化内涵,提

39、升行业内的管理意识和水平,促进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协会17继续推广实施联盟标准在已有42家企业的基础上,让更多的皮革服装企业将皮革服装和皮革服装生产企业兼直营店质量诚信联盟标准转化为企业标准,进一步推动企业诚信生产、诚信销售,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行业协会18继续完善“中国海宁皮革指数”编制和发布工作做好指数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发布,丰富指数内涵,挖掘指数使用价值,为政府的政策制定和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行业协会海宁市皮革产业重点项目与关键技术表序号实施单位项目内容投资额(万元)1海宁皮革研究院、温州大学制革专用湿整饰绿色化学品推广技术2海宁皮革研究院、温州大学皮革湿加

40、工生产的清洁化技术3海宁皮革研究院裘革湿加工生产的清洁化与高质化技术4海宁皮革研究院皮革制品的准柔性生产技术5海宁中国皮革城、银邦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海宁皮革城项目50086蒙努集团蒙努总部大楼及企业生产厂房建设项目400007蒙努集团“蒙努”沙发生产线建设项目400008海宁皮革研究院高吸收铬鞣与铬鞣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8089浙江海宁中诚皮业有限公司年产高档皮箱150万只、包80万只、鞋帽25万双(打)项目2432010海宁上元皮革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搬迁技改项目500011海宁奥王服饰有限公司扩建技改项目700012海宁玛龙宝服饰有限公司扩建技改项目700013海宁上格服饰有限公

41、司扩建技改项目700014海宁都彭服饰有限公司扩建技改项目700015海宁丰宇服饰有限公司扩建技改项目700016海宁耐特利尔服饰有限公司扩建技改项目7000合计157136附件2海宁市经编产业提升规划(2012-2014)前言经编产业作为海宁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推进创新创业、富民强市,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海宁市经编产业提升规划(2009-2011)提出的要求,我市经编产业坚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行业规模稳定发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十二五”时期,海宁经编产业发展

42、既面临着内需扩大、消费升级、科技进步等带来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资源环境、要素制约等严峻挑战。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宁经编产业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培育和集聚创新要素、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再造创新发展新优势,实现在更高层次上的持续成长,为我国建设纺织强国发挥更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世界经编产业的提升发展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海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海宁市“十二五”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等要求,提出了我市经编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提升目标、提升方向、提升途径和保

43、障措施,突出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品牌建设、龙头引领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是未来三年经编产业提升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以2011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12年-2014年。一、时代背景与现实基础(一)时代背景。从国际看,国际市场将从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纺织品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消费将更加趋于理性。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仍将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同时新兴经济体的需求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有利于我国纺织工业开拓多元化市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为纺织工业开创新的消费领域和新的市场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发达国家具有优势的先进技术、

44、高端纺织机械装备制造、研发设计能力等呈现向新兴经济体加速转移的趋势。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国内消费者对纺织品消费需求将不断升级,国内市场对纺织工业的发展将提出更高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高技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纺织技术装备制造、部分产业用纺织品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将得到较快发展。从我市看,经编产业经过多年的调整升级,在产业规模、技术设备、区域品牌和机制政策等方面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完善,价值链不断提升,有条件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为抢占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创造了条件和机

45、遇。(二)现实基础。近年来,海宁经编产业正从“快速增长”过渡到“稳中求进”时期。经编企业已具备生产2000多种产品的能力,产品涉及产业用、装饰用和服装用三大领域。目前,我市经编产业规模全球第一;双轴向经编机拥有量全球第一;灯箱广告布、土工布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创建全国规模第一的经编产品数据库;经编产品新产品开发数量全国排名第一;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亩土地产出率全国第一。1.规模效益平稳增长。2011年,海宁共有经编企业589家,从业人员77700人,完成工业产值2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4亿元,创利税12.87亿元。 2008年到2011年,企业家数、从业人员、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年均

46、增长3.65%、5.76%、21.47%、20.1%和25.44%。其中,规上企业148家,比2008年减少31.48%(统计口径调整),完成工业产值154.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创利税7.66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47.62%、46.6%和30.94%。 2011年,海宁经编产品销售总量达78.1万吨,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提高到25%。2.装备技术全国领先。目前,我市经编企业在先进高速经编机、双(多)轴向经编机的拥有量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数量上均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市经编企业先后开发出具有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篷盖类柔性复合材料、经编土工格栅、多轴向经编增强材料、汽车

47、装饰面料、新型经编绒类产品等,先后获得国家级新产品、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称号多项。3.产业集聚特色明显。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是我市经编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园区现有经编企业200多家,形成了以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锦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为龙头以及众多中小企业为基础的经编企业群体。园区85%以上的企业从事经编及相关产业,经济总量约占海宁市经编产业总量的80%,占全国经编产业总量的20%;园区主要产品灯箱广告布、蓬盖布约占国内市场的80%,土工材料约占国内市场的40%,形成了“原料织造后整理加工深加工产品”特色经编产业链。4

48、.区域影响显现。品牌建设已在全行业形成共识,品牌建设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品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全市经编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浙江名牌产品9个,上市公司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马桥经编”被认定为“浙江区域名牌”。海宁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分别命名为“中国经编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县(市)”。省级经编特色产业园区所在地马桥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经编名镇”。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5.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海宁经编产业构建了现代物流贸易、技术研发服务、技术咨询服务、网络信息服务、产品检测服务、现代会展和专业市场服务、人才招聘会计税

49、务服务、金融担保服务、资本服务、文化服务等10大服务平台。海宁马桥经编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日益显现。建成了“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经编专业市场”和“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标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我市经编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面临的问题。1.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海宁经编行业虽然技术装备精良,但对先进设备消化吸收能力薄弱,除了重点龙头骨干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和技术提升能力不足,资源利用率和产品先进性落后于发达国家。只有三分之一的经编企业有新产品开发费用的投入;不到三分之一的经编企业安排了专职的研发人员,研发投入的不足制约了经编产品进入高端应用市场。2.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海

50、宁经编产业一直存在着“中间大、二头小”的不合理结构,产品主要集中在织造领域,而原料、印染、后整理领域的技术和产量明显不够。研发设计不足,产品总体处于一种低端产品、低加工程度和低增值环节的结构特征,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3.品牌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大部分企业没有自主品牌和注册商标,只有不到20%的经编企业注册了国内外商标,大部分企业仍无法用自己的品牌参与市场竞争,产品附加值不高。在营销中主要以自产自销和贴牌生产为主,产品以间接出口为主,销售渠道相对狭小,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定价权”。4.企业人才队伍有待提升。目前,全市经编企业中具有各级职称技术人员的比例相对较少,占职工总人数不到

51、5%,中高级职称的更少。无论是设计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还是高级技工都无法与先进设备的规模、档次相匹配。不少企业经营者创新意识不强,不能较好的适应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拓宽、管理层次不断提高的要求。5.资源环境约束有待突破。目前,全市经编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绿色企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不多。中水回用比率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与行业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二、指导思想与提升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海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海宁市“十二五”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两

52、化融合为重要支撑,以延伸产业链、完善价值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着力点,发展技术先进、绿色环保、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经编产业体系,把海宁打造成“世界经编之都”。(二)基本原则。1.坚持质量效益优先原则。正确处理好经编产业规模增长与质量、效益、结构、生态和安全等方面的关系,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坚持“资源占用绩效论英雄”,优先把土地、财政性资金、电量、排放容量等指标用于绩效优良、成长性好的企业和项目,全面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改善和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加快推动发展模式由产值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坚持自主创新驱动原则。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五型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

53、的主体。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增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编产业发展由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3.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原则。积极推进信息化工程,努力使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到经编产业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原料采购、库存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环节,实现二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经编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4.坚持集群集约发展原则。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积极培育涵盖协作体系、创新体系以及服务

54、体系的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集群。坚持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土地、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经编产业集约发展。(三)提升目标。1.质量效益目标。至2014年,经编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0亿元,年均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长10%;新增经编项目的亩均投入、亩均销售和亩均税收分别达到350万元、400万元和15万元以上。2.结构调整目标。到2014年,争取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销售规模超过50 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1家;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达到60以上;新产品开发能

55、力进一步增强,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内销比重逐步提高,满足高中低不同消费层次需求。3.技术创新目标。到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1.5%;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拥有国家级企业(行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发明专利质量数量和技术标准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高新技术纤维开发应用,产业主流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品牌建设目标。到2014年,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品牌建设能力明显增强;积极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浙江名牌产品11个。在出口产品中培育一批企业自主品牌。5.节能减排目标。到2014年,GDP能源消

56、耗比2011 年降低15%,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提升方向与提升途径(一)提升方向。1经编原料。着力开发新型经编纺织纤维材料,加快发展差别化纤维、高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技术及产业化。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装备和生产自动化控制水平,扩大产品的差别化比重,实现常规化纤产品的优质化。(1)大力发展涤纶长短纤仿棉技术,积极推广纤维纺丝液着色技术,并发展多元化聚酯产品。(2)鼓励发展碳纤维(PAN 基)、芳纶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玄武岩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促进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扩大应用领域。(

57、3)着力发展生物质纤维,实现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聚乳酸纤维、生化法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生物法多元醇的产业化,积极开展应用领域的产品开发。2.经编后整理。应用压延、涂刮等柔性复合材料先进后整理技术,特别是阔幅压延、涂刮后整理技术,生产高质量柔性复合材料。(1)突破生物酶精练、棉织物低温漂白技术,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技术,新型纤维、多组分纤维面料以及高仿真面料的染整和特殊功能整理技术。(2)推进环境友好型染化料助剂的开发应用。(3)推广生物酶退浆、涂料连续轧染、气流染色、数码印花等少水及无水印染加工技术。(4)推广染液助剂自动配送系统、自动调浆系统及全流程在线监测技术。(5)染整设备

58、的引进优先考虑以经济性和生态性最佳化为目标,注重节能、低耗、低污染、高效等。3.经编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步伐,以产业用纺织品为主导,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复合材料、高档时尚面料、功能性面料的开发应用,努力提升现有产品技术水平,瞄准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方向,积极开拓新领域、开发新产品。(1)大力发展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充分发挥双轴向经编机的特色和优势,巩固我市经编在广告灯箱材料和经编土工材料领域的优势地位,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拓展新能源、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积极向航空航天材料、风力发电叶片、电网传输用骨架材料、高

59、速列车、高级游艇、赛车壳体、高端医用防护纺织品和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等方面发展。(2)稳步发展功能性服用类经编产品。充分利用各种天然纤维(以棉为主,包括毛、麻、丝)、改性天然纤维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型化纤,特别是差别化纤维原料开发具有舒适、功能性等特性的服用类经编产品。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电脑控制自动吊挂系统(FMS)、智能仓储配送系统、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普及率,推广大规模定制技术,提高服用类企业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及快速反应能力和水平。(3)适当增加装饰类经编产品。开发生产具有良好抗压、透气、抗震、隔音等性能的汽车高档内饰材料;开发功能性、特色

60、化、环保型的高档经编面料和窗帘布、沙发布、床上用品、家居布艺、厨卫用品等家纺产品。(二)提升途径。1.以延伸产业链、培育大企业为重点,着力发展现代产业集群。有效整合市场要素。进一步整合“马桥经编”的区域品牌和市场资源,发挥中国经编总部商城的龙头作用和窗口展示作用。加大中国经编总部商城的宣传与招商力度,探索商贸市场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提升专业市场的经营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品牌形象。积极发挥商贸市场的展示功能、信息功能、贸易功能和招商功能,积极引进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原料供应商、经编产品制造商、产品贸易商、物流和经编设备生产商,形成国内最大、品种最全、规格最高的经编

61、商贸市场和世界经编面料集散地。延伸经编产业链。在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下功夫,形成需求导向、创新驱动的产业链。高起点、高标准和高层次地引进和培育经编产业链的补链项目,解决制约经编产业向深度和高端发展的瓶颈。引进和培育上游原材料产品,引导产业用类经编产品向后整理及其终端产品发展,服用类经编产品向功能化、差别化方向发展。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支持有实力的经编企业实施产业链上下游的兼并重组,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和品牌连锁等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境内外合作的兼并重组。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本创新,发展壮大一批具有知识产权、品牌和资源整合能力强的经编大企业、大集团。鼓励有实力的经编企业向上游延

62、伸,并积极利用海外资源,整合发展自用原料,通过兼并重组和自身发展,形成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同时,培育中小微企业,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与大企业协作、利用产业集群平台等方式,发展一批专业化分工明显、特色化经营的经编产业“小巨人”企业。2以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创牌力量为重点,着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加强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国际一流的经编研究院所、著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高端经编技术。支持龙头企业与“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内外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等合作,组建“产业用纺织品信息、研发和产品设计中心”,形成从信息搜集、小样试验到大样仿制、销售接单一条龙的开发模式,实现技术开发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支持企业与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江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研发合作关系,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开发和利用。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共建实验室。组建国家级产业用纺织品测试中心,加强经编产品安全、环保、有害物质检测。加强各类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能力建设,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的有偿共享和交易机制。实施企业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