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安全疏散管理对策的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711724 上传时间:2021-10-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群安全疏散管理对策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群安全疏散管理对策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群安全疏散管理对策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人群安全疏散管理对策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群安全疏散管理对策的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群安全疏散管理对策的研究2007年第2期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3人群安全疏散管理对策的研究田玉敏,王辉(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2.廊坊市消防支队,河北廊坊065000)摘要:在国内外该研究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合理人群管理对策的制定,人群管理的基本技术措施,人群应急疏散的管理对策,应急救援与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为人群管理,应急安全疏散管理,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等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这无疑将对有效地消除事故隐患和减少事故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安全疏散;管理对策;应急救援;兀sT系统模式1引言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惨痛的事故经验表明:人群聚集场

2、所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不合理的人群疏散管理都是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我国幅员辽阔,人群聚集场所很多,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很大.另外,我国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在2010年举办世博会,届时,将有数以千万计的人群聚集.因此,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提高突发事件时人群的紧急疏散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国外可供借鉴的成果国外这方面有许多可供我们借鉴的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FIST系统分析模式.FIST系统分析模式认为:在每个人群环境中有四种相互作用的因素,即:时间(time),空间(space),信息(information),作用力(force).其中各个因素的具体含义是,时间:人

3、群发生的时间,包括人群的聚集时间,高峰人流时间等;空间:周围环境的面积,几何形状等;信息:人群的观察力,或者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与人们采取相应的行动直接相关;作用力:由于人群聚集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伤亡.大量人群意外事故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事件中,这些因素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时间时间对人群的影响是很大的.许多灾难后果表明:在短时间内当人群的临界容量急剧加大时,人流设施受到的压力也会急剧增加.这时,人群不停向前挤压,在出口处很容易形成瓶颈现象,出口处形成的堵塞很容易发生意外.(2)空间在分析空间效应时,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这个因素,一个是人群中临界密度即每个人所占空间平均面积的大小;另

4、一个是特定建筑的形状或人流设施对于人群的影响.当人群的平均密度达到了人体的平均面积,即0.51.5ft2/人时,人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诸如恐惧波这样的现象就可能沿人群传播,并释放损灭性的力量.另外,一些建筑的特征可能把人员限制在不合适的空间内或建筑的设计未充分考虑人群的压力或有效的人群运动.这包括走廊和楼梯的宽度不足,门或出口的数量不足,自动护梯或者楼梯护栏的高度太低或者根本没有设置等.有些设计方面的缺陷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的问题,但在人群拥挤的状态下,可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机械传递特性会造成人群的挤压(pileup).多数人群事件都显示了同样的原因.(3)信息这是指可能会引起人们采取相

5、应的行动的观察力或者获取信息的能力.人群中的人不会有很宽的视野,除非有来自可靠信息源的信息,因此,人们可能按周围其他人的推断来行动.如果有危险的信息,人们的逃跑反应会引起突然的行动并释放人群的能量,相反方向的惊逃也会产生疯狂或互相争着逃跑.(4)作用力当人群达到临界密度时,产生的作用力是必然的,在不可控制的人群中,被挤掉鞋子和衣服是很普通的现象.在人群中的人会感到呼吸困难,窒息,恐惧加剧等.随着人群压力的增加,钢护栏可能被挤压失效,这个在许多灾难中都有所体现.3合理人群管理对策的制定3.1根据人群类型制定管理对策l4田玉敏等:人群安全疏散管理对策的研究2007年第2期由于不同类型人群的特点不同

6、,因此,所采取的人群管理对策也应该是有差异的.(1)物理性人群物理性人群几乎没有组织性,没有统一的目的,其成员随时来或离开,因此,并不表现出重要的群体行为.例如:购物中心和节日性聚会等情况下的人群.所以,这种人群是临时性的,相对来说可能引起的风险性是比较小的.(2)心理性人群心理性人群是具有共同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或者人们对同样的刺激具有同样情绪上的反应.例如:球赛,政治讲演,祈祷等.心理性人群的类型有:游客人群;表达性人群,如社区集会或政治游行的人群等.因此,相对来说这种人群可能引起的风险性是比较大的.其它特殊人群类型如下:逃跑性暴民;挑衅性的暴民;获取性暴民;表达性暴民等.研究人群种类的

7、重要性在于对人群类型之间异同的正确评价可以帮助研究人群的行为;安全疏散预案的制定应与人群类型相对应,即对不同类型人群所采用的管理程序和人群控制技术是不同的.3.2基于人群动力学的人群管理对策人群动力学是研究人群聚集场所人群的形成,移动行为规律以及人群管理等内容(研究范围一般是指当人群密度大于1人/In2,即临界人群密度时)的学科,近年来吸引了建筑,城市规划,以及管理等学科的广泛关注.人群移动行为的动力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群内在的动力,即心理动力;二是外部的动力,如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力,人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力等.FIST系统分析模式可以帮助解释人群动力学,并可为人群与疏散设施的管理,公共场所的设计等提

8、供理论基础.管理者可利用时间一空间一信息一能量模型的系统方法来制定管理对策.(1)基于时间的对策这种对策的思想是防止短时间内大量人群同时聚集,这要求疏散设施和管理人员能合理的调整人流分布.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到达出口的人流速度不应超过门口的正常通行速度.(2)基于空间的对策研究表明:在人群区域,20in/人的间距可使人自由移动;10in/人,人们可以相互有些干扰;5in/人,人几乎不能自由移动,这种情况在多数正常等候的情况下都可看到.在大约3in/人时,人员之间会发生不自觉地接触和相互挤压,在多数公共场合里,这是一个应当避免的心理学的临界值,因为这时可能会发生潜在危险的人群压力和心理学压力

9、.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公共场所的出口应当分散布置而不应太过集中,人流路线应清晰,应当避免迂回的及狭窄的路线,无照明的门厅和楼梯,易产生混乱的走道等.(3)基于信息的对策信息对模型中时间一空间一能量等几个元素起着调节的作用,这不仅包括各种传媒的使用,还包括在管理者,服务员,客人,警察局及紧急服务机构之间建立的人群控制和紧急程序的清晰责任链.这要求有指定的部门开启或者关闭人流设施,进行事故广播,或者启动紧急服务.必须在当地警察局,消防,医疗服务及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络,有明确的组织,责任体系,并制定人群管理计划,人流疏散预案等.另外,还应保证通讯设备的完好,公共电源线路应与紧急照明电路或其他备用电路

10、相连,以防没有电时仍可以保证通讯联系,没有电也是许多灾难事件的原因,并确保当地紧急服务设备的完好.通讯联系方法应纳入紧急情况管理和人群管理及人员训练计划之中.良好的人群计划和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人群聚集事件的发生,这个对管理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4)基于能量的对策在大量人群相互拥挤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大的挤压力,这个压力有时可以将墙体推翻,将钢护栏挤压失效,这个在许多灾难中都体现出来了.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应使疏散设施例如:扶手,护栏等坚固耐用,以保证人员的疏散安全.4人群管理的基本技术措施4.1人群监控技术人群监控技术是人群管理的有效工具,主要包括人群密度估计和人数统计.通过估计人群密度,可以粗略

11、地知道人群整体所处的状态,从而对人群的行为做出判断,以便更安全,更有效地对人群进行管理,如对运动场,娱乐场地,会议中心,购物中心等易发生短期,高密度人群的管理;通过统计人群人数,可得到精确人群流量结果.在人群监控系统中,对流量的测量最为关键.在数字图像处理过程中,必须提取出能够表征人群流量的图像特征,首先提取整个人群的密度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类以得到人群密度,提取个人特征并对人和背景加以区分,以得到人群具体数量_3J.在对人群图像进行密度特征提取或个人特征提取2007年第2期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5之后,必须对这些特征进行分类,每类的范围与公共场所的种类以及服务等级有关.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不同公

12、共场所人群密度的规定.4.2设置专门的人群管理人员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中应配置专门的人群管理人员,尤其是在人流密集,交通流量大的车站,大型商场,超高层建筑以及综合建筑物中,并对他们进行人群疏导和分流的技术培训,使之具有较高的组织疏导和分流人群的能力.在遇到突发恐慌人流和人群拥挤事故时,能迅速确定人群性质,尽快疏导和分流人群将人群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4.3建立人群管理中心在很大的人群集合空间里,获取人群的真实可靠的信息是很重要的.因此,应该设立人群管理中心.人群管理中心应当能够提供最大范围的人群聚集场所的情景,并通过摄像提供对死角,压力点和人群主要移动路径的情况信息.该中心还应该与当地警察部门,火

13、灾和医疗服务中心,电台或电视保持良好的信息交流,相关的电话号码,交流信息的方式应使所有员工充分了解.4.4对人群运动过程进行管理应当在人群聚集和活动的地方对人群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例如商场的顾客从进入到离开的全过程等.可以在楼梯门,自动扶梯等容易瓶颈之处采用测速仪,计数器等,对不同事件,不同人员类型的行进速度进行测试,以便在发生意外之前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4.5制定人群管理计划人群管理计划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很多人群的问题.人群管理计划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估计建筑空间,走道,自动扶梯,电梯的容量,可以计算整体人群容量;总结以前人群事故中的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建立应急计划:如果紧急

14、情况出现时要根据应急计划处理拥挤人群,及时疏散人群.4.6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在人群管理中对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培训可以使工作人员熟练地进行监控,控制和与人群进行交流,并且具有较高的应急能力.5人群应急疏散的管理对策5.1城市典型公共场所安全疏散水平的评价人群疏散的安全水平是衡量城市公共场所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人群疏散安全性的大小主要从公共场所安全疏散设施,疏散路线,引导系统以及安全疏散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疏散评估,城市典型公共场所疏散安全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见图1所示.匝夔塑堑晒图1城市典型公共场所疏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5.2疏散预案的制定与疏散演习的开展虽然建筑内疏散路线的设计是合理

15、的,人群的管理技术是很先进的,但是仅有这些还不能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因此,制定合理的安全疏散预案以及开展疏散演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人员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有序的和有效的疏散.疏散演习在学校,康复中心,医院,以及具有高度危险的工业建筑中都是必要的.疏散演习中应确保任何时间,地点都不发生混乱,因此,应指派专人对可能的出口进行检查,找寻走失者,在演习区域之外计数出来的人数,控制重返建筑的人数.事故预防和控制的管理人员应当对疏散演习计划负责,该计划应当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如果没有事故预防和控制部门的经理,那么可以将这个职责指派给某个管理人员.在疏散演习结束后,应当开会总结成功的经验

16、并解决出现的问题,以便对制定的疏散预案及时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5.3人群疏散的应急方法当公共场所发生紧急情况时(比如发生火灾,爆炸,拥挤等),该场所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立即组织人群疏散,同时向消防队或相关部门报警.(1)正确通报,防止混乱当人们还不知道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在人员多,疏散条件差的情况下,应首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区域内的人员,将他们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诉其他区域的人员疏散.防止不分先后,一拥而上,这会影响疏散的安全性.在发生火灾并且火势猛烈的情况下,如果疏散条件较好,可同时公开通报,让全部人员同时疏散.(2)口头疏散引导由于人们急于逃生的心理作用,可能会一起拥向

17、旷一+网厂同-亭鳓一理一一安全疏散演习一一管一一散一一一琉一厂一安全疏散预案一16田玉敏等:人群安全疏散管理对策的研究2007年第2期有明显标志的出口,造成拥挤混乱.此时,工作人员要设法引导疏散,为人们指明各种疏散通道,同时要用镇定的语气呼喊,使人们消除临险时的恐慌心理,这样才能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按指定路线有条不紊的安全疏散.(3)广播引导疏散广播引导人员疏散在疏散行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事故广播小组应将以下内容进行广播:发生火灾的部位,目前蔓延的范围,燃烧程度等;需疏散人员的区域,指明比较安全区域的方位和标志,以便使被困者确认自己是否到达安全区域;指示疏散的路线和方向,说明利用哪条疏散通道和出

18、口,安全指示标志的高低位置及颜色;对已经被烟火围困的人员,要告知他们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使其树立起自救逃生的信心.(4)强行疏导疏散如果火势较大,可能直接威胁人员的安全时,工作人员和到达火场的消防队员,可利用各种灭火器材及水枪全力堵截火势,掩护被困人员疏散.由于惊慌混乱而造成疏散通路和出入口堵塞时,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制疏导.(5)现场救护外部疏散的组织者还应发动群众,协助将疏散出来的危重伤员迅速交给救护小组.救护小组将疏散出来的危重伤员,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后,要拦截过路车辆,送往就近医院抢救.若医疗救护人员已到现场,应迅速将危重伤员交给医生救治,并搞好配合.6应急救援与安

19、全疏散当紧急事件发生的时候,由于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恐慌心理,单靠人群本身的能力有时很难达到安全疏散的目的,因此,应急救援对于确保人群的安全疏散也发挥着重要作用.6.1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价当事故发生的时候,应急过程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典型公共场所应急救援的能力可采用图2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综合评价J.总之,应用事故应急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不同典型公共场所发生意外事故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通过这个分析评价的过程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应急能力.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结果,应急能力还可以划分为相应的等级.圆圈圃回厂-1厂-1厂十T_广十l事

20、ll灾ll规ll机ll培ll应ll预ll应lI交ll疏ll通ll指lI清l善ll总lI蓉fI囊fIfI篓fIfI蓁fI萋fI垂fIJIfIfIfIJIfI莩f图2城市典型公共场所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6.2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事故控制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及时控制事故,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灾害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特别是对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公共场所重大事故,应尽快组织消防人员,工程抢险队与技术人员一起及时堵源,控制事故继续扩展.(2)抢救伤员抢救伤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

21、关键.(3)撤离与疏散由于城市公共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4)恢复与善后安抚受害人员及其家属,稳定局面,及时做好对事故或受灾现场的清理,清除工作.尽快使系统功能恢复或者部分恢复,开展救灾活动,并且在事故灾害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估算出事故灾害原因及危害,波及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6.3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1)报警任何人发现紧急情况后,首先就要拨打相关的电话,如110或119等,在

22、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单位.对于公共场所发生的火灾,如果可能,需要按下火灾报警按钮,通知场所内的公众和消防人员.(2)具体应急行动相关单位接到警报后,要通知领导者,同时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出发.应急领导者和现场指挥者,应急队员(如消防队员,公安人员等)需要到达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战术方针,控制灾情蔓延,抢救受伤人员.2007年第2期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7报告厅火灾时人员安茔疏散昀研究叶聪,宋文华(1.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天津300191;2.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30)摘要:结合报告厅的实例,设置了三处不同的着火点,分别计算所需安全疏散时间(RequiredSa

23、fetyEgressTime,RSET)并借助火灾模拟分析软件FDS模拟有效安全疏散时间(AvailableSafetyEgressTime,ASET),研究了人员疏散的安全性及不同火灾场景对安全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报告厅能满足人员逃生的需要,火灾场景A对人员的疏散影响最大,可作为火灾的最不利点.关键词:报告厅火灾;安全疏散;性能化;火灾模拟1前言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的目标是在火灾烟气未达到危害人员生命状态之前,将所有人员安全疏散到安全区域.建筑物发生火灾后,其中的人员是否能够安全疏散主要取决于两个特征时间:一是火灾发展到对人员构成危险所需的时间,或称ASET;另一个是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所需的

24、时间,或称RSET.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是楼内所有人员疏散完毕所需的时间必须小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既RSET<ASET.安全疏散也是性能化设计的基本目标与核心内容.(3)疏散与避难程序一旦灾害发生,需要对受到影响的人员进行疏散和避难.这就需要与交通,公安等部门相互合作,迅速有效的把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要注意好当时的气象条件(风向,天气状况等)和疏散秩序,以防造成拥挤等次生伤害.(4)医疗与救治医疗与救治是对受伤人员所采取的特别行动.受到伤害的人员,如果伤势较轻,可以在现场附近进行处理;如果伤势严重,就需要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如果事故很严重,发生建筑物倒塌的事件,搜寻计划还

25、应指出挖掘的注意事项.(5)警戒在紧急情况中警戒人员的作用和任务是:警报和通知;保护事故现场;保护人员安全.(6)媒体发生了紧急事故后,一定要及时与新闻媒体接触,召开新闻发布会,准备新闻媒体所提出的典型问题和这些信息的背景资料,充分阐述事件的发展和后果,通过媒体来解除公众的忧虑,稳定公众的情绪.7结束语人群安全疏散管理对策的制定应当建立在人群理论,人群动力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FIST系统分析模式的人群管理对策更加科学合理,因而也更加有效.当紧急事件发生的时候,单靠建筑内常规的疏散设施和人群本身的能力是很难安全疏散的,因此,应急救援也是很有必要的.参考文献:1JohnJ.FruinCrow

26、dDynamicsandAuditoriumManagement.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AuditoriumManagers1984.5.2AndrewFel1.AStudyofModelingCrowdDynamics,CarletonUniversityFinalYearProjectinComputerScience.SCSDecember19th,2003.3衣淑凤,黄祥林,沈兰荪.智能化人群监控技术研究.测控技术,2003,(5).4邢娟娟.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技术.中国安全科学,2004(01).5铁永波,唐川.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城市问题,2005,(06).6桑轶菲,沈国强.城市灾害应急与联动.中国科技信息,2005,(16).7徐德诗.努力增强城市灾害应急能力.城市与减灾,2005,(1).收稿日期:2006.08.04:修回日期:2007.O1.08第一作者地址:河北省廊坊市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电话:(03l6)206883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