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647904 上传时间:2021-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改革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改革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改革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改革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改革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The Changes,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Produce Wholesale Marketplaces摘 要:作为WTO正式成员,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将更多地来自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不断加强。这就要求作为流动枢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能在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促进作用。在考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变迁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对策。关键词:农产品批发市场;变迁;现状;对策 Abstract: As an offi

2、cial member country of WTO, the challenges that Chinas agriculture has to face will increasingly come from produce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 industries. The guidance and restraint on agriculture from the market will progressively strengthen. It is required that the produce wholesale marketplaces p

3、lay a critically accelerating role as the distributive pivot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industrilization of agricultur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fter the probe into the changes and status quo of the produce wholesale marketplaces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produce who

4、lesale marketplaces; changes; status quo;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作为加工业和工业的基础的农业的再生产,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农产品流通也不同于一般商品流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时代,传统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供过于求,以至出现了卖难现象。我国成为WTO正式成员后,面临国外农产品进口的冲击。因此,加快农产品流通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批发市场,如何变革和发展,以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促

5、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值得思考。1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历史演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交易制度创新的产物,是随着农业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应运而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由1986年的892家、成交额28.35亿元,发展到1999年的4249家、成交额2715.01亿元,其发展经历了民间自发形成到政府部门的引导和规范的过程在批发市场发展的基础上,还有选择性地试办了部分期货市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见表1)。1.1自发萌芽阶段(19781984)改革初期,政府在构建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同时,主要农产品虽仍由政府统购统销,但调整并提高了购销价格,并适当地削减购销的品种和数量,逐步放开农产品

6、集贸市场。政策的实施刺激了农产品集贸市场的恢复。数量有限的专业户和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异,诱发了农产品贩运和流通,从而诞生了首批非主要农产品的批发市场。从全国整体考察,由于国家政策限制,无论就市场数目和交易的品种、数量、金额以及价格的放开程度而言,均处于萌芽状态。这一时期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虽未触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但为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初步基础。1.2较快发展阶段(19851991)从年开始,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全面启动。年国家宣布废止业已实施余年的农产品统派购政策。统购统销的种类和规模进一步下降,统购统销方式被合同订购和议价销售所取代,市场调节的种类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

7、了农产品流通的”双轨制”。自由产销的新兴批发市场取代国营、合作社商业批发网络而成为主要流通渠道。无论就市场数目和交易的品种、数量、金额以及价格的放开程度而论,除极少数个别产品(如粮食、棉花)外,发展速度都较快,初步形成批发市场的雏形。“双轨制”在相当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从而拉开了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并为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奠定了更进一步基础。1.3快速过热发展阶段(19921995)1992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农产品流动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全面启动。改革的核心是“并轨”。除粮食、棉花等极少数农产品外,其他农产品的购销都基本实现了由市场调节的

8、新体制。在这一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逐步从购销方式的改革转向市场体系的构造。针对1988年以来我国出现的连续几年的通货膨胀,国家提倡“菜篮子”工程,很多地方政府出台“谁投资谁受益”政策,批发市场尤其是销售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出现盲目发展的局面。1.4规范化发展阶段(1996现在)1996年前后,一些长期供应紧张的少数传统农产品由供不应求逐渐变为供求基本平衡、进而供过于求。随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过剩的品种日益增多,最终形成传统农产品全面性的供过于求。由于流通体制未理顺和渠道不畅,农产品过剩激发了地方保护主义蔓延。人为的市场封锁和分割,严重阻碍了批发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

9、施对批发市场进行规范化和整顿,以促进批发市场规范化发展。表1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情况1年 份市场数目比上年增长率%平均增长率%成交额亿元比上年增长率%平均增长率%平均每市成交额万元比上年增长率%平均增长率%累计平均阶段平均累计平均阶段平均累计平均阶段平均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8921095122413131340150918582081247135173844403842434249-22.811.87.32.112.623.112.018.742.39.35.05.10.1-22.817.113.8

10、10.711.113.012.913.616.515.714.713.912.811.123.64.828.3550.3470.5995.28115.79153.09223.57347.32682.091422.411906.042333.402869.332715.01-77.640.234.921.632.246.055.496.4108.534.022.423.0-5.4-77.657.849.842.240.141.143.048.854.552.349.346.942.040.174.617.5317.8459.7576.7725.3864.11014.51203.31669.027

11、60.44044.44958.45778.66762.56389.8-44.725.525.819.117.418.638.765.446.522.616.517.0-5.5-44.734.731.728.426.124.826.731.032.731.630.229.025.626.141.312.11资料来源:中国工商管理年鉴历年各卷;1993年以前数据引自徐柏园、李蓉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第14页,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表中各增长率指标由笔者计算。平均增长率指标中的“累计平均”增长率的计算以1986年的数据为基期。2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交易规模过小,批

12、零兼营,流通效率低,规模不经济造成平均每市成交额过小的原因有三:一是地区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滞后;二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局部利益导致市场分割而盲目无序扩建、新建批发市场,造成过度竞争;三是农户生产经营规模过小。由于农产品加工增值转换率低,批零差价没有适当拉开,批零兼营,缺乏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作规范和高效性。2.2经营设施简陋,交易手段落后,不符合国际惯例绝大多数批发市场的经营设施简陋且不配套,尤其缺乏储藏、保鲜设施。交易方式以即期现货交易为主,大多采用一对一的对手交易。拍卖成交甚少,远期合约交易更少。仓单交易仅限于期货市场且非常有限。由于有关期货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风险事故频出

13、,国家于1994年和1998年两次进行治理整顿,期货品种大为减少,农产品期货市场日益萎缩。因此,必须探索规范且符合国际惯例的交易方式。2.3经营管理理念滞后,服务功能单一批发市场管理者的“管理就是服务”经营理念淡薄,缺乏品牌观念。规范化的现代批发市场应具有物质集散、价格生成、信息发布、标准化建设、服务引导、产品促销、产业带动等七大功能。我国目前的服务功能仍停留在大集贸市场的初级阶段。即使引进诸如运输、银行、保险等服务机构,但并不具备较为完善的配套功能。根本原因还是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程度低,不能形成达到规模经济要求的有效需求。2.4地区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论证和统一规划主要表现在东部与西部、产地

14、批发市场与销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布局差异上。2.5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滞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由于信息网络隶属于不同的地区和部门,资源不能共享,远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信息网络的农业部信息网存在的明显缺陷有二:一是信息的采集面不广,大量的信息收集不上来;二是信息的传播渠道不畅。2.6经营服务价值链和产业链有待加长由于经营观念滞后,大部分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未将经营服务的链条向批发市场的两头延伸,未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导致农产品的加工转换增值率低,经营效益低。3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3.1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特别是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律体系建设借鉴成

15、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的历史经验(如日本),并结合我国批发市场发展现状和特点,尽快制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向国际惯例过度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对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开办、规模、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软硬件设施、交易者限制条件、交易规则、批发市场的公益性等作出明确规定,将市场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根据市场发展的日臻成熟,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法规。批发市场实行企业化运作。将销地批发市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根据可能的辐射范围、物流量大小与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科学论证、合理布局;对产地批发市场,必须采取与销地批发市场有所区别的政策,应由地方政府直接主持建设,并将其作为农业的主要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从政策上

16、予以扶持。加强对交易主体交易行为的管理,使市场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3.2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原则,对批发市场进行股份制改造,从而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产权组织。只有明晰的产权,才能实现产权的保障,激励和促成交易的功能。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创建的“布吉模式”即运作“企业办市场”进行组织创新;推行“企业管市场”进行管理创新;推进“市场企业化”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值得借鉴并加以完善。3.3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构建农产品经纪人制度,提高农户入市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和

17、塑造成熟的市场主体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键。首先,要使农户尽快成长为成熟的市场主体,使其生产经营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其次,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高农户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重点发展属于农民自己的能真正代表和保护农民的利益并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的流通组织(如农产品联合销售社、农民协会等)参与市场竞争。同时,构建农产品经纪人制度。政府要在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扶持、资金上优惠,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再次,进一步深化与“三农”有密切联系的农村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加快其产权制度的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的企业实体,增强其与农民利益的联系程度,使其在农产品流通中真

18、正成为代表农民进入市场的代理人,发挥其为“三农”服务的中介、桥梁作用,并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只有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才能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和实力,从根本上克服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从而保护农民利益并降低交易成本。3.4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和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完善市场配套设施,改善市场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推进农产品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是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和营运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加快市场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应该在市场内建立农产品的化肥农药残留检验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同时,在软件设施方面,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信息化的交易系

19、统,采用先进的电脑系统进行管理和运作,实现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的互联互通以及各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形成高度集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发展网上农产品在线拍卖、订货和其他交易服务。要注意采取措施,确保信息的客观、准确、权威,并且不断完善农产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检验、结算服务、委托购销、代理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等配套服务功能。3.5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参照国际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有利于WTO框架下农业和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国家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首段,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组织现代化农业生产规范以及规范市场的技术标准。农

20、业标准化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政府制定食品安全、工作条件、动植物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政策法规;二是行业组织或独立机构制定大部分技术、生产、加工、质量等标准;三是农产品质量分级、包装等标准大多由拍卖市场、出口商或批发商根据产品特性及消费者需求制定。只有建立在标准化体系基础之上的市场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客观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可以采取两步走的方法:先制定过度性标准试行。待时机成熟,再制定和实施符合WTO规则的农业标准化体系。3.6创新交易方式,实行拍卖交易,大力发展远期远程合约交易拍卖是指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拍卖能形成公开、公平、公

21、正的价格,提高经营效率,节约交易成本和体现社会供求关系。远期合约和期货交易都具有发现未来价格、回避价格风险的独特功能。鉴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合作经济组织不发达、利用期货交易回避风险较困难的现实,发展远期远程合约交易尤为重要,鲜货农产品和具有特殊需要的农产品更应普遍采用。稳步发展期货交易对于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远期远程合约交易方式的发展、推进国有粮食及棉花等企业的更为深入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关键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完善有关期货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农业部的农产品信息网和国际互联网开展电子拍卖、网上在线交易等方式的电子商务服务。3.7试行会员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一是

22、对申请入市交易的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贩运大户、中介组织、经纪人等,由批发市场的管理机构(如交易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认定,发展成为批发市场会员。会员按市场管理的有关规定入市登记,才能进行交易(非会员一律不准入市交易);二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对入市的农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对信誉好的会员,可以发放免检证;对销售严重不合格产品的会员,提出黄牌警告并给予销毁产品和一定罚金处罚;对多次销售不合格产品的会员,取消会员资格,并且将检测实施结果在市场公告栏定期张榜公告。3.8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与指导,建立和完善政府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社会效益高、企业效益低,具有社会公

23、益事业性质和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因为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活动的风险性特别高,农产品的产与销、供与求之间往往不一致,由此引起一系列价格波动和市场风险。政府应在新时期的公共财政制度下建立和完善政府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并在运用该基金时,通过规范和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增强和提升制度约束力,使政府农场品风险基金制度发挥其调节市场波动、促进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发展农产品市场特别是批发市场应有的作用。3.9延伸批发市场企业经营服务价值链和产业链,拓展批发市场内涵和外延不断加强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不仅提供集散场所,而且开展

24、农产品包装、储藏、运输以及信息传递、代理结算等功能的配套服务,并进一步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开办连锁经营网点,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面对作为WTO成员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批发市场应不失时机地全方位拓展自身的业务:一是向农村延伸,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经营。通过与农民联合兴办商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稳定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货源。也可通过土地流转途径,以租赁方式经营农场或者成片土地发展种植与养殖实业,以实现其经营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二是在开发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与大型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等现代商业业态实行联合,为其配送商品;或者批发市场企业组

25、织自己发展连锁超市,以扩大商品流通规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三是积极发展仓储和加工业,实现产品的保鲜和加工增值;四是积极开拓进取,利用中国作为WTO成员的契机,通过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接轨的“平台”,有效实现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有机结合,拓展农产品国际贸易,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农产品流通问题。这样可促进我国具有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并吸引国外土地集约化程度高的价廉质优的农产品进入中国,从而实现农场品批发市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3.10以资本运作方式实现低成本的规模扩张,塑造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企业品牌根据WTO规则,作为成员国的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逐步全面开放,对外国公司实行国民待遇。我

26、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应该在健全管理制度、营造竞争有序的公平交易环境、提升管理层次、运作手段全面现代化的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购并产业关联性强、资产状况优良的批发企业,以较少的存量资本与外部资本进行整合,从而形成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乃至建立全国性的巨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企业集团,塑造农产品批发市场企业的品牌,实现超常规发展,从而为迎接外国农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和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抢夺农产品的市场份额的新挑战作好充分准备。参考文献:1李泽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2002,(6):36-422毕家美.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37-413周 颖,井 森.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1,(10):38-394陈少群,江华.“布吉模式”应对入世挑战创新探析J.南方农村,2002,(2):18-205温思美,罗必良.论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制度创新J.学术研究,2001,(1):42-466王秀杰.我国农产品交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J.中国农村观察,2001,(5):14-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