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唐华清宫园林建筑布局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643382 上传时间:2021-10-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doc】 唐华清宫园林建筑布局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oc】 唐华清宫园林建筑布局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oc】 唐华清宫园林建筑布局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doc】 唐华清宫园林建筑布局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 唐华清宫园林建筑布局研究(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唐华清宫园林建筑布局研究2005年11月第21卷第6期唐都学刊TangduJournalNov.2005Vd.21No.6唐华清宫园林建筑布局研究朱悦战(陕西华清池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600)摘要:华清官是唐初唐与盛唐时期的帝王行宫,在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华清宫的园林及宫廷建筑布局,宫内建筑的使用功能,目前学界尚言之不详.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有助于对唐华清宫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关键词:唐代;华清官;总体布局;使用功能中图分类号:K242;TU-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300(2005)06001504唐代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在秦汉的基础上唐代大规模修建宫苑,初名为”

2、汤泉宫”后又改为”温泉宫”.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启用能工巧匠”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华清宫”,而华清宫内的温泉汤池亦名”华清池”.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温泉行中即有”蒙恩每浴华清水”之句,自居易长恨歌中亦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佳句.虽然华清宫从唐代即已毁于兵乱,再也没有恢复到原有的规模,但华清宫内的温泉水却历经数千年而常流不息,”华清池”也就成了当年”华清宫”的别名而一直沿用至今.“华清宫”作为我国古代封建帝王的皇家园林和行宫别苑,对于它的宫廷园林建筑布局结构尚未有专题考证结果,宋代人游师雄曾作骊山图记,并绘制有示意性的唐骊山宫图,这可以算是对唐

3、”华清宫”建筑布局的一件较具体,较完整的图案资料.本文试根据唐骊山宫图,对唐华清宫整体结构的描绘,以唐代诗人郑禺所作”七言”百句长诗”津阳门诗并序”为基本线索,参照在唐华清官遗址考古发掘中的文物资料及有关唐华清宫遗址分析论证工作中历史学家,考古工作者,建筑规划专家等权威人士的观点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唐华清宫的园林及宫廷建筑布局结构,宫内建筑的使用功能作一点分析探讨,以求对唐华清官遗址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一点依据.唐天宝六载(747),李隆基在”温泉宫”的基础上,不惜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大兴土木,广修宫殿,山上山下布满宫殿别馆,建筑规模之宏伟,达到了历史的空前水平,随改“温泉宫”

4、为”华清官”.当时”华清官”的建筑规模占地约1300亩,规模宏大,唐以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在其大量的诗赋中对盛唐时”华清宫”的宏伟建筑从不同角度都作了描述,诸如自居易所作骊宫高中”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之述;杜牧过华清官绝句四首中即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之句.而郑禺的津阳门诗并序这首长达百余句的七言叙事诗,可以说是对”唐华清宫”规划图作了一个详细的解说.史料记载,从开元元年到天宝十四载(755)李隆基对华清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和修葺,使华清宫成了真正的皇家温泉度假别墅和行宫别苑,特别是天宝后几年里,唐玄宗每年十月以后,便带着妃子杨玉环和杨氏一家及百官随从由长安迁来”华清宫”避

5、寒,在这里观梨园弟子演歌舞,沐浴温泉,尽情地游宴享乐,甚至在华清官接待来使,处理朝政,将华清宫当成”第二个长安”,在这里过着极其豪华奢侈的生活,一住就是半年之久,第二年春天才回长安.宋代人游世雄曾绘制华清宫图现依据该图对华清宫鸟瞰全貌的描绘,参考近年来华清宫园内建设中”华清宫遗址”的考古发现及有关资料,对唐华清宫宫廷园林建筑布局和建筑群的功能加以分析,评述.华清宫规划布局的基本特点:一是宫墙内外都有建筑群,山上山下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层次清楚,是按照统一的规划建筑的,建筑风格完全一致.二是从规划布局上可以看出皇宫内部明显的等级观念,宫廷本身由罗城围住,罗城内又用内墙按等级制分成若干个院落,院落内

6、又按帝王宫妃,宫女,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等亲属等级设置了大小不同的浴殿.宫内建筑群既分隔又相连,罗城东,北,西三面都留有夹道,按地形迂回曲折沿缭绕墙修筑,从昭阳门(南门)有直接上山的辇道,供帝王及百官上山专用.三是从总体布局上看,历次帝王修建宫殿都按中轴线对收稿日期:20050226作者简介:朱悦战(1948一),男,陕西临潼人,陕西华清池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15?称.两旁建筑物样式相同,数量相等的布局设计,但对称中又不完全对称,总体对称,局部不对称,不是绝对的对称建筑,尤其是从布局图上看,从北正门(津阳门)进入宫内并不是按中轴线一条直道直通前殿,中殿,后殿,像北京故宫那样的布局,而是

7、采用了从北城门进入宫内后即有内宫墙挡住,不能直接进入宫内中心建筑.整个华清宫的布局从南面看宫内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这种布局既照顾了从北进El入宫的中轴线,又兼顾了南出El的中轴线,这种设计是非常巧妙的构思,也反映了唐华清宫园林规划设计的独到特点.四是在规划布局和宫内建筑的功能分区方面,也非常明确地适应了唐玄宗在宫内游宴享乐的需要.整个罗城以内区域里,主要是按照封建等级制来设置各种类型的大小浴殿和处理朝政的场所,用于祭祀的道观及药堂等建筑,在罗城和外缭墙的中间地带空地上,西面布置了为唐玄宗观赏树木花卉的”御花园”,东面布置了亭台楼阁为唐玄宗登高遥望欣赏景色歌舞的花园,缭墙外东北面布置了观看马球等

8、体育表演的场地.在骊山诸峰上也都修筑了为唐玄宗游山的活动场所,如在东南面修了供其登山后休息活动的场所,在西南西半山坡地上布置了百官休息的百缭厅,在南西则利用涧水布置了空中花园,作为唐玄宗及其公御将相们游乐的场所,这些区域和建筑规划设计均是因山就势,因地制宜,精心设置的.五是华清官的建筑都是围绕骊山温泉水而进行规划设置的,精心筹划了温泉水的供给排水和使用系统,使其迂回流入宫内的各个浴殿,大大提高了温泉水的利用率,这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较早地创造了利用温泉水进行沐浴,疗疾的沐浴文化,另一方面说明了从唐时起人们已经有了对温泉资源的保护利用观念.以上分析了唐华清官整体规划设

9、计方面的一些基本特点,现根据华清官图所描绘的宫内外建筑群情况及近年对“华清官”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对唐华清官建筑群的设计建筑风格及各建筑的使用功能作一分析考证.唐华清官的范围: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大抵可知,南至骊山西绣岭第一峰(烽火台),北到今县城北什字,东至石瓮谷(寺沟),西至今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宫城(即罗城),南至山根,北到临潼区南什字,东至东窑村,西到游泳池.”华清池”罗城墙在其东,南,西,北各设置了宫门,东宫门日”开阳门”,北宫门日”津阳门”,南宫门日”昭阳门”,从宫门的命名看,东,南,北三官门都是以太阳光的照射度而命名的,唯独西官门则以西望京城”长安”而题名.日”望京门”.从唐

10、华清官整体鸟瞰图的历史资料分析,可以看出东,西,北三个官门的建筑形式,下部都是以巨大的唐砖砌成单拱圆形城门洞.门洞两侧墙呈”八”字倾斜,门洞上都设置重檐琉璃瓦歇山屋面,四周以舒廊木栏杆围绕的城门楼为守卫兵士站岗陈望用.而南官门”昭阳门”则另有特点,”昭阳门”和凹进去的雍城墙相连,出”昭阳门”,在雍城院内面向山坡另有一上山门,此门内设斜道,是唐玄宗登山辇道的起点.“华清官”罗城外缭墙是根据骊山北城地势高低起伏的实际因势而建的,因此轮廓不是很规正,而是因坡就势曲折延伸.缭墙包围着东,北,西罗城的三面并向西延长与文武百官由长安来”华清官”议事的复道相连接.缭墙是上有屋盖封顶的回廊式建筑,廊边有隔墙,

11、内部畅通,宫内人员可通?16?过内廊直接上山,外廊用木花栅装饰,外人不能进入,因此这种缭墙实际上是一种阁道或者叫夹道.这是唐玄宗为自己和宫内人员修建的专用交通道路.华清官在门外左右两边分别列座”讲武殿”,从图形和所处位置分析推断这是两座竖立在石台阶上的木结构建筑,斗拱立柱飞檐挑角,琉璃瓦歇山屋面.这两座建筑主要是警卫的兵士使用,或者叫门卫,警卫室北正门内”津阳门”外左右各有一座”朝堂”,应是文武百官候朝的场所,其建形式是与“讲武殿”相类似.”朝堂”近侧又各有一座建筑”弘文馆”成东西分列,是文书收文的地方,近似于传达室.”弘文馆”的建筑形式较”朝堂”简单一些.“津阳门”内院正中有内宫墙挡住向左走

12、到北靠罗城边的”瑶光楼”.这是一座二层楼建筑,形式如同宫城门楼.唐代诗人郑禺有”津阳门”诗并序中有”瑶光楼南皆紫禁”之句,可以证明瑶光楼是紫禁宫内苑的北门楼.通过”瑶光楼”才进入内苑,”瑶光楼”的下部建筑结构与城门楼又有所不同,不是拱洞门的形式,而是开敞式的柱廊.楼上的舒廊用木斗拱挑出,廊上有木栏杆.”瑶光楼”南西偏东有一座浴殿名日“小汤”紧西相连”梨园”,是当时梨园弟子们居住,演练歌舞的地方,这一小汤池是专供梨园弟子们洗澡的汤池.”梨园”的部分遗址及小汤遗址1996年被发现并进行了保护性发掘,梨园遗址的发现和保护为唐华清官遗址和有关建筑布局又一次提供了详实的文物资料.通过”瑶光楼”正中轴线向

13、南就是宫内最大的建筑“飞霜殿”.这是一座气势雄伟,富丽堂皇的大屋顶单层建筑.四周以珠红柱廊围绕,柱廊上有双层斗拱飞檐挑角琉璃瓦屋面.纹花格木门,内装以金玉珠矶帘子,花砖铺地,平顶彩画.整个建筑坐落在白色大石台基上,由”飞霜殿”北门进入从南面出门进入内苑.这一小院落里即有”莲花汤”,”芙蓉汤”,”尚食汤”等汤池及”温泉总源”,”玉女殿”等现已发掘出的建筑遗址.”飞霜殿”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寝殿,”飞霜殿”的得名是由于当时冬季寒冷,温泉水的热气与室外冷空气相遇后结成雾霜在殿前随风飘拂,形成了殿前飞霜这一景观,此殿也由此而得名.殿的东西面有外墙与内宫墙相接,两侧墙上各有一圆形门洞,可进入内苑.从”华清

14、宫图”所描绘的内苑结构看,由飞霜殿南门进入内苑有一组五个浴殿组成的建筑群:其中有宫内最大的浴殿“九龙汤”,也称”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洗澡的地方,也称“御汤”.对靠近温泉水源附近的这一组建筑群,1982年华清池管理处在基建中意外发现了它们的遗址,经过长达8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清理面积4600余平方米,在离现地表面两米多的土层下,发现陶质管道200多延长米,石墙32.4米,浴殿遗址5处,偏殿基址一处,以及大量唐代建筑材料.经清理出的汤池和建筑遗址的方位,形体,关系位置与史书记载的有关史料完全吻合,也为研究唐华清官的整体建筑布局提供了详实依据,揭开了谜底.从已被发现的四个”浴殿”遗址的关系位置和结

15、构看:“星辰汤”紧靠温泉总源西面,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8.2米,南北宽约5米,残深80厘米,面积为91平方米.“太子汤”位于”星辰汤”北边约14米处,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5米,南北宽2.77米,残深1,2米,使用面积为13,85平方米.“海棠汤”位于”星辰汤”正北45米处,浴池东西宽,南北窄,平面近似椭圆形,用16块券石组成”海棠花”形.池子上下分为二层台式,从上向下,第一层台深72厘米,东西长3.6米,南宽2.1米.池底正中有一直径10厘米的圆形进水口,在进水口周围残留着直径为30厘米的砌凿装饰线.出水口在池底西北角,整个浴池全部用青石砌成.这一汤池就是长恨歌中提到的杨贵妃沐浴的池子,也叫

16、芙蓉汤,是唐玄宗专为杨贵妃修建的浴殿.“莲花汤”也称”御汤”,位于”星辰汤”东北方向30米处,浴池从上向下,分为雨层台式,第一层深80厘米,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四壁由6组券石砌成相互对立,布局和谐,并且具有写实色彩的”莲花”形状.第二层台深70厘米,平面呈规整的八边形,池有双进水口留有原装有”莲花”喷头的印迹,在池的西北留有双出水口.汤池周围发掘出排列有序的”柱础”和墙基,从这些”柱础”的直径分析,这是一座非常雄伟的建筑,从考古现场和残留实物也证实了明皇杂录所记载的:元宗幸游华清宫,新汤池制作宏丽,安禄山于范阳以白玉石为鱼龙凫雁,石梁石莲花以献,雕镌巧妙,殆非人工.上大悦,命陈于汤中

17、,乃以石梁横亘其池上,而莲花才出水,上因幸.解衣将入,而鱼龙凫雁皆若奋鳞举翼,状欲飞去.上甚怒,遽命搬去,而石莲花至今犹存焉.由”莲花汤”朝南的中轴线临南罗墙边有”玉女殿”,这是一座殿阁相结合的建筑物,殿是单层单檐形式构造,风格与“莲花汤”相似,”玉女殿”正中南向前有一座两层”楼阁”,”楼阁”下即是温泉水源,就是今华清池温泉总源.秦始皇面山“砌石起宇”,修”骊山汤”,就是在这个地方.”楼阁”的上部是一个四面开敞的舒廊.登上阁楼可眺望北山麓风景.阁楼建筑为飞檐挑角留歇山屋面上盖琉璃瓦.玉女殿和楼阁之间可能有飞廊相连.从”御汤”所在的这个院落向西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内宫墙,宫墙中间有一座单檐圆拱门,名

18、”日华门”.由”日华门”进入华清宫核心内宫院落.这一院落在”宫”的中轴线上,有朝南设置的一组纵向建筑群,这些宏伟的建筑从南向北排列为:南大门昭阳门,然后是前殿,后殿北与华清宫北大门津阳门相对应.从关系位置分析,”前殿”是唐玄宗在深宫内苑处理朝政的地方和登山前后的休息殿,后殿则是随从的文武百官和宫妃休息的地方,前殿的体量规模最大,后殿次之.这些建筑物的共同特点是:全部竖立在白石台阶上,朱红柱子回廊,内有木宽门,刻有唐纹花格,上挂金玉珠矶帘子,当时还没有玻璃,宽门全部用纸糊,木梁枋斗拱飞檐挑角.歇山屋面上盖琉璃瓦.前殿东侧紧靠南罗城边设置有”太子汤”,”少阳汤”,顾名思义,这两个浴殿是为宫内皇太子

19、及百官公卿子弟洗澡用的.前殿西侧紧靠南罗城边,设置有”尚食汤”,”宜春汤”,是供宫内公主,妃子,少女洗澡用的.这四个浴殿的形式风格和”御汤”相同,但建筑用料,装饰结构不如”御汤”那样富丽堂皇.由”前殿”这个院落向西又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内宫墙,通过内宫墙的”日华门”,进入西内苑.在这个院落中最南有一座建筑物”笋殿”,殿内设置有”温泉堂碑”,这通碑即现在华清池保存的北魏无苌所撰的”温泉颂碑”,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之一.由”笋殿”中轴线向北有”长汤十六所”,这是宫内最大的一组浴殿群,据史料记载这是唐玄宗专为宫嫔宫妃们修建并赐与的一组汤浴池,这组”汤池”专供嫔妃们沐浴并在水中嬉戏,唐玄宗常来这里,有

20、时还泛小舟在池子里游荡看宫女们洗澡以取乐.这一组建筑群是由十六组浴殿组成,又是一独自封闭的小院落,因为唐玄宗常来此地,所以这些浴殿在形式,风格构造,用料上与”御汤”比较相近,殿内池中亦有汉白玉喷水莲花,传说为了使殿内空气有香味,还用檀香木堆成假山竖立在池中.由”长汤十六所”朝北有横向内宫墙挡住,因此,进入宫墙北面的院落必须从”津阳门”进入并向内院西方可进入”功德院”这个院落.这一院落的建筑群中主要建筑有”功德院”,”瑶坛”,”羽帐”,”果老药堂”和”七圣殿”等.唐玄宗信奉道教,这个小院落可能是专为唐玄宗做功德而修建的,建筑的形式比较简单朴素,史料记载南有功德院,其间”瑶坛”,“羽帐”在焉.这也

21、说明在功德院内设有”道士像”(可能是道教祖师老子的像).同时证明唐玄宗是信道教的.”果老药堂”是内宫为唐玄宗配制炼丹和长生不老药的场所.“功德院”向北有”七圣殿”,也叫”七星殿”.长安志有记载,津阳门诗注有说明.这是唐玄宗为了纪念祖先而设置的祭祀殿.这座殿四周有围廊,竖立在石台基上,珠红柱子,屋顶盖玻璃瓦,殿内塑有七位身穿长衣的女神像,贵妃杨玉环亦常来此殿祭祀,传说”此殿四周围的石榴树是当年杨玉环亲手所植,石榴多籽,杨玉环被立为贵妃以后常来此祭祀,可能亦有以求”赐子”的意图.以上综述了”唐华清官”罗城内富的规划布局和建筑群的情况,是结合历来的相关史料和唐代文人墨客题咏”华清官”诗词中关于描述华

22、清宫的内容及被发掘的遗址资料为依据加以分析考证的结果,是否完全符合当时宫内的真实情况,有待进一步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探讨.由”华清宫”内宫罗城西出”望京门”是宫内西部”芙蓉园”,这是唐玄宗偕妃子游乐的一处花园,园内种植了成片“芙蓉”,此园也由此得名.园的南面有”粉梅坛”置于梅园其中,这是一座朱柱画梁,琉璃瓦重檐的圆形亭子.这一处以种植梅花为特色,园子里栽植了大量白色梅花,”粉梅坛,竖立在石台基上,这是唐玄宗偕妃观赏梅花的地方09966芙蓉园”北面有”西瓜园”,推测是因杨玉环身体肥胖,特别怕热,爱吃西瓜以消暑解渴.杨玉环每年来华清池都在十月间,此时西瓜已过期,因此在宫内开辟西瓜园,利用温泉水栽种西

23、瓜,可延长西瓜生长期,第二年春季西瓜仍可生长以供奉宫妃享用.唐代王建华清宫诗中有”内园分得温泉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之说.西瓜等盛夏季节的瓜果能在秋春季节生长结果,可能与利用温泉地热有很大关系.这个西瓜园中还修建了一些建筑,是管护瓜园的官员居住的.在园的四周有一座“看花台”,这是一处四季开花的花卉园,种植了四季开放的名贵珍花异草,在园子中央修有一座二层楼阁,下层为开敞式,上层四周有舒廊珠柱雕梁单檐挑角琉璃瓦歇山屋面的建筑物,这座”看花台”是唐玄宗偕妃子登台观赏花卉和休息的地方.由”看花台”再向西侧就到了西缭墙的夹道内,由此夹道朝南登上此山坡,绕到骊山南面到达半山峰的”望京楼”.由“华清官”的东罗

24、城出”开阳门”到东缭墙,这一地段上布置了为唐玄宗游乐的”御花园”,园内设置了各类观看歌舞游乐的建筑物.紧靠东罗城南面有一重檐开敞圆形的亭子,名日“宜春亭”.从名字上看,这个亭子是供宫妃宫女们休息用?17?的.亭子的东北面有一组建筑群,南面是”四圣殿”,这个”四圣殿”由何而得名,”四圣”指的哪”四圣”,也无史料记载,但推测可能是唐玄宗供奉他前几朝的”祖先”.殿的建筑风格也应是重檐琉璃瓦屋面,四周廊珠柱雕梁,坐落在白玉基座上,在”四圣殿”中轴线的前北面有”重明阁”.这两个建筑由围墙组成一个小院,自成一体,院内种植柏树.雍录里有对”四圣殿”的描写,”殿东有怪柏”,位置在重明阁南.“重明阁”这座建筑物

25、从形式,风格,构造上看,在当时宫内建筑物群中是独树一格,具有自身特点;阁楼为二层,;下层用唐砖砌墙,南北有圆洞门,形如宫城门,下层阁中有方形石砌的种植有莲花的池子,池子以东阁下方还有一眼冷水井.由阁的下层沿楼梯上达上层,上层阁是琉璃瓦重檐歇山屋面的阁楼,四周有舒廊,珠红柱,雕梁斗拱,挑角是宫内较高的一座建筑物.在”四圣殿”,”重明阁”的中轴线东南面有一座”斗鸡殿”,这是一座重檐琉璃瓦屋面,朱柱雕梁斗拱挑角的建筑物,是唐玄宗观看斗鸡表演的地方,”斗鸡”这个动物争斗表演项目在唐代曾盛极一时,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一个”斗鸡迷”,按唐代民间习俗,斗鸡多在清明节,唐玄宗观斗鸡很上瘾,他不仅在华清宫中修有斗鸡

26、殿,还特意在长安两宫间设立鸡坊,成为四时皆斗的常戏.在”斗鸡殿”的偏东南靠近东缭墙有一座东西坐落的建筑”按歌台”,这也是一座开敞式的重檐琉璃瓦屋面,珠红柱子雕梁的建筑物,竖立在一高大的玉石台基上,沿石台阶踏步直上上面的建筑物,这一大石台基平台向西面敞开,唐玄宗和他的梨园弟子们在这个台子上按歌拍由梨园弟子歌舞,因此这是一个歌舞娱乐的场所.在”重明阁”的偏北靠近北缭墙处有”观风楼”,这是一座较高的二层建筑物,下层是有四周环廊的休息殿,朱红柱雕梁,有斗拱托出楼上面四周的木栏杆,楼的上层建筑为一重檐琉璃瓦歇山屋面朱红柱环廊,上雕梁画栋,斗拱形式,唐玄宗常登楼遥望北面渭河和北缭墙外的风景.由”重明阁”的

27、中轴线出此缭墙的北缭门外是宫内的休息活动场所.这个”北缭门”也是”华清官”的一个边门,由此门可进入东御花园.在这一片也修建了一些体积较小的建筑物;临北缭门外偏东有”逍遥殿”,是一座重檐的殿,风格和形式结构与其它殿基本相同,推测应是唐玄宗出北缭门外来观赏球赛的休息起居殿,在”逍遥殿”北左右分列了二个大小球场,小球场有一重檐的方亭竖立在石台基础上,大球场中有单檐的圆形亭子竖立在石台基上.大小球场上修的二个亭子都是为唐玄宗观看球赛准备的看台,这两个亭子和中间的”逍遥殿”,组合成一组建筑群,当时的球赛有宫女们足踢的”悬空球”和”马球”等,也是唐代常见的一种体育项目.“大球场”东南近处有”舞马台”,这是

28、唐玄宗观看群马起舞的地方.随着缭墙的东西斜角外有”东瓜园”,与西部的芙蓉园内的西瓜园相对应,也是一处种植瓜果的园子,园子内建有一阁名”东瓜园”.这一阁楼下为唐砖砌圆洞拱门,上有单檐歇山瓦屋面,木构造,与一般阁相同.再往南有大量种植的”椒园”,唐代人在深宫内院种植”椒树”,估计有两个意义:一是椒树长刺以辟邪;二是椒果可散发香味.在椒园内有一”摘椒亭”,这是一座圆形开敞式黑筒子瓦屋面的亭子,置于石基座子上,是供宫女们摘椒时休息的地方.由”按歌台”沿东缭墙夹道往南上北坡一山峰,名玉蕊峰,峰下有”王母祠”,这一建筑有说法,是天宝元年所造,较扩建”华清官”早.沿缭墙继续上山有”东绣岭”,岭上修有各种不同

29、的建筑物,其中有一金沙洞,来历不明,唐郑禺的”津阳门”诗中就有”金沙洞口长生殿,玉蕊峰头王母祠”的记载,说明了这几个建筑物的所在位置及互相关系.“东绣岭”西坡下面有”石鱼崖”,上有”飞泉”,实际上是一个瀑布,瀑布下面有”石翁谷”.”石翁谷”半山坡上有”石翁寺”,这是开元年间建造华清宫时用剩余材料所修缮的佛殿.佛殿旁有”飞楼”,在”寺”的左有”斯飞亭”,上面还有”绿阁”,阁的东西对东绣岭西岩上有”红楼”.这个楼下临绝壁,楼中有唐玄宗的题词和王维山水画.这段情景津阳门诗中有”烟中壁碎摩诘画,云间字失明皇诗”的记载.楼是一座二层建筑,下层有朱红柱围廊,内殿斗拱挑出上层四周木栏杆,上层是四周回廊,红柱

30、雕梁斗拱琉璃瓦飞檐挑角屋面,这一区域也是华清宫规划中风景最美的一处,绿山环抱,瀑布悬空,亭台楼阁构成了一组绝妙美景.唐时在骊山东西绣岭上依山势修有很多亭台楼阁殿,其中规模最大的可数”长生殿”.长生殿又日集灵台,建于天宝元年(742),是一祀天神的”斋宫”,唐玄宗与杨玉环每年来华清官避暑都要到这里.责任编辑朱伟东StudiesontheOverallArrangementofGardensandBuildingsinHuaqingPalaceZHUYuezhan(Shaana:iHuaqingPool丁Co.L,an710600,Shaanxi)Abstract:Asatemporarydwel

31、lingplaceofearlyandprosperousTangemperorswhenawayfromthecapital,HuaqingPalacehasbeenafamousplaceofhistoricalinterestal1overtheworld.However.therehaventbeenanydetailedstudiesontheoveral1arrangementofgardensandbuildingsinHuaqingPalaceaswel1asfunctionsofthebuildings.AsystematicanddetailedstudyondistributionofgardensandbuildingsinHuaqingPalaceisofgreatsignificancetoprotectionanddevelopmentofTangHuaqingPalacesite.KeyWords:TangDynasty;HuaqingPalace;theoveral1arrangement;function?l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