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 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30400461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 课-新文化运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 课-新文化运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 课-新文化运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 课-新文化运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 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一个一个18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今科必中!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1915年年9 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月,

2、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正是这。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本杂志高举起“科学科学”与与“民主民主”的大旗,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的创办“新世纪的曙光新世纪的曙光”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第第12课课目标: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目标: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

3、代思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一、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的创办 1.背景背景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以孔子之道为修子之道为修身大本身大本”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突一、一、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的创办陈独秀陈独秀鲁鲁 迅迅胡胡 适适李大钊李大钊一、一、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的创办2020世纪初叶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世纪初叶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进行不屈不挠民主革命的必然产物,进行不屈不挠民主革命的必然产物,也是反封建

4、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一、一、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的创办时时 间间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阵地旗旗 帜、帜、口号口号 2. 运动的时间、运动的时间、 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运动兴起的标志运动兴起的标志一、一、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的创办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科学: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 神。神。也包从西方传入的社会科也包从西方传入的社会科 学理论。学理论。两大旗帜(口号)两大旗帜(口号)一、一、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的创办主要阵地、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运动兴起的标志

5、、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一、一、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的创办陈独秀,字仲甫,安徽陈独秀,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领怀宁人,新文化运动领导者。早年留学日本,导者。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创建创建新青年新青年杂志,杂志,后改名后改名青年杂志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阵地。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一、一、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的创办3.内内 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民 主迷信盲从新道德旧文学专制独裁专制独裁科科 学学旧道德旧道德新文学新文学 一、一、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的创办

6、3.内内 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一、一、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的创办李大钊李大钊 发表发表青春青春一文,一文,号召青年要改造社会;又号召青年要改造社会;又发表发表孔子与宪法孔子与宪法指出指出反封建必须反孔教反封建必须反孔教“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一、一、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的创办新文学就是白话文;新文学就是白话文;旧文学就是文言文、八股文。旧文学就是文言文、八股文。 鲁鲁 迅迅胡胡 适适一、一、新青年新青年的创办的创办鲁迅画像狂人日记封面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二、二、“新世纪的曙光新世纪的曙光”1917年

7、,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新世纪的曙光”。二、二、“新世纪的曙光新世纪的曙光”1.马克思主义的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二、二、“新世纪的曙光新世纪的曙光”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历史意义历史意义三、小三、小 结结前期前期后期后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兴起兴起传播马克思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主义思想(十月革命以后)(十月革命以后)1915年陈独秀年陈独

8、秀在上海创办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三、小三、小 结结新新文文化化运运动动兴起标志兴起标志新青年新青年杂志创刊杂志创刊 19151915年年旗帜(口号)旗帜(口号)“民主民主”(德先生)(德先生)“科学科学”(赛先生)(赛先生)主要阵地主要阵地新青年新青年杂志杂志代表人物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内容内容前期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后期

9、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庶民的胜利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每周评论 意义意义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课课 堂堂 练练 习习一、 选择题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C、鲁迅 D、胡适

10、 D DC C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毛泽东A、 B、C、 D、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C、民报 D、申报C CA A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C、列宁主义 D、民主和科学6、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 ( )A、陈独秀 B、鲁迅C、李大钊 D、胡适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B BC CA A活动与探究 阅读分析 P42 有

11、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且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请阅读下面胡适的两段文字,在小组里,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从两段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胡适所主张从两段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首先强调文体形式的革命:的文学革命首先强调文体形式的革命:“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同时。同时也注意到文学内容的革命:也注意到文学内容的革命:“新文学必须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做里子要有新思想做里子”,第二段文字材料即,第二段文字材料即为明证。只是胡适对于解决种种社会问题为明证。只是胡适对于解决种种社会问题的态度是改良的,而不是革命的的态度是改良的,而不是革命的 。完成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关于第关于第10课所有内容课所有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