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385843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路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公路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公路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公路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设计说明书(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总说明书一、 概述(一) 任务依据XX市县道X357线以及县道X357线上一座桥梁改建(恢复),设计项目为XX峡水库库区淹没后恢复工程之一,受XX市XX峡水利枢纽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办公室委托(委托书附后),并于2008年12月1日与我院签订了XX市XX峡水利枢纽库区恢复公路及桥梁设计工程设计合同,合同编号为LXBS200811001PS。根据设计合同及委托书的要求,我院于2009年4月5日起开始进行XX市县道X357线公路技术设计。主要设计依据如下:1、XX市XX峡水利枢纽库区恢复公路及桥梁设计工程设计合同(合同编号:LXBS200811001PS);2、XX市XX峡水利枢纽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办公

2、室设计委托书;3、XX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地形图;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8、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0、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1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 006-1998);1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

3、00);14、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二)设计标准1、县道X357线及桥梁县道X357线现有路面宽度6m,路肩宽度约0.5m,路基宽度78m,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但路面损坏较严重。根据现有公路等级及公路交通量,县道X357线该恢复段公路以附近乡镇及厂矿交通为主,为集散公路,交通量相对不大,以2008年为设计起始年,设计交通量按15年预测,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取7%,估算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不超过6000辆,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路公路等级可按三级公路设计,设计时速取30km/h。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根据公路桥涵通用规

4、范(JTG D60-2004),县道X357线跨梅花水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桥梁总跨径30mL100m,单孔跨径20mLk350m时,只设置圆曲线。回旋线参数A依据地形条件及线形要求确定,并与圆曲线半径协调。当圆曲线半径R100m时,A宜大于或等于R;当R接近100m时,A宜等于R;当R较大时,A宜等于R/3。路线控制交点12个(JD),其中JD0JD5为第一段,长度611.98m;JD5JD10为第二段,长度629.3m。各交点坐标如下表3-2:表3-2 X357线公路平面交点控制坐标表交点号交点坐标交点号交点坐标xyxyJD02795502.59038405930.166JD5279

5、6386.13138406251.891JD12795539.06338405916.001JD62796558.82038406274.853JD22795690.73038405987.125JD72796700.43138406168.342JD32795812.11238406050.801JD82796758.97838406023.471JD42795984.97738406082.731JD92796749.57338405953.534JD52796078.22538406048.953JD102796782.32638405900.917县道X357线公路路面宽度按三级公路标

6、准设计,设计路面宽6.5m,公路两侧路肩宽度0.5m,路基宽度最小为7.5m。路基根据地形采用砌石路基和全回填路基两种,在公路两侧布置路基挡土墙1100m。四 路基、路面及排水(一)路基1路基结构及断面型式本公路为填方路基,路基结构包括路面、路床及路堤三部分。路基断面型式以填方路基为主,个别改线路段为半填半挖路基。2 路基断面尺寸路基宽度: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结合公路实际运用情况及现有路面宽度,该公路路基宽度分别为:1、该段公路设计路面宽6.5m,公路两侧路肩宽度0.5m,路基宽度最小为7.5m。2、设置护栏路段的路基宽度,采用柱式护栏时不另加宽路基,采用墙式护栏

7、时,路基加宽0.5m。3、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横坡为2%,土路肩横坡为3%。3 路基标高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标高,应高出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度和0.5m的安全高度。该段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由1.1.3节计算成果,路面标高应由库区水库回水高程+0.53m确定。根据XX峡水库回水计算成果(附后),该段公路路基标高如下:X357线路基标高按沿线回水位加超高确定,路基标高为158.198161.35m。4 路堤边坡路堤的边坡坡度,根据填料的物理边学性质、气候条件及边坡高度等进行确定。改建的该段公路以填方路基为

8、主,极少挖方,路堤填料均需从料场开采。根据现场勘察,各路段填料以石方或石碴为主,或为土石混合料。同时考虑各段公路实际建设条件,该段公路路堤边坡拟定如下:1、X357线公路路基填料以石方和石碴为主,填方路基内外边坡拟采用1:1.5;2、挡土墙顶宽一律采用0.8m,基底面以1:5向内倾斜,挡土墙高度一般1.55m,墙内坡坡度采用1:0.2,外坡坡度1:0.5。受洪水影响,路基挡土墙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临空面采用M10水泥砂浆勾凸缝,砌石应采用不易风化的片、块石,石料的抗压强度不低于25MPa,应采用较大的石料砌筑,内侧填石。挡土墙每隔10m设沉陷缝(伸缩缝)一道,缝宽2-3cm,采用沥青木

9、板填塞,挡土墙的墙顶采用M7.5水泥砂浆抹平,厚2cm。墙高2m以下的挡土墙,沿地面以上0.5m布置一排泄水孔,排水孔水平间距1.5m;墙高2m以上时,墙面泄水孔按梅花形布置,水平 间距1.5m,最底一排孔距地面0.20.5m。泄水孔采用直径为50mm的PVC管,孔口向外倾斜,坡度5%。挡土墙高度是地形变化情况分段,高度骤变处应设置沉陷缝。仰斜式挡土墙基础埋深不小于0.8m,背斜式不小于0.5m。5 填土选择及填筑方式1填料选择1)一般原则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路床加固应根据土质、降水量、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深度、加固材料来源等,经必选采

10、用就地碾压、换土或土质改良、加强地下排水、设置土工合成材料等加固措施。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泥炭、淤泥、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浸水路堤应选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当采用细砂、粉砂作为填料时,应考虑振动液化的影响。路堤应跟曾铺筑,均匀压实,压实度路面底层一下深度0.8-1.5m内94%,1.5m以下92%。桥涵台背和挡土墙背应优先选用渗水性良好的填料。在渗水材料缺乏的地区,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宜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

11、合料进行处治。2)填料要求本设计路段均为填方路基且土表层为原公路路面,路基填料分别于料场采集加工后运输至路段回填。为保证填筑后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满足路基填料强度和压实度标准及路基施工要求,采用细粒土作填料时,土的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当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过高时,应采取晾晒或掺入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材料进行处治,并通过试验确定其配合比,其CBR值必须满足表41中数值:表4-1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及粒径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00.30810下路床0.300.80510上路堤0.801.50415下路堤1.50以下315注:当路基

12、填料的CBR值达不到表列要求时,可掺石灰或其他稳定材料处理。通过掺加石灰从而有效的改善土质含水量,便于路基的压实,保证路基的强度和施工过程中的工期要求。(2)填筑方式1)一般路基填筑一般路基为X357线上除掉桥涵处路基的其他路基,其路基均采用分层摊铺分层碾压,有利于压实,保证强度均匀。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标准规定后方可再填上一层。每层最大松铺厚度小于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大于8cm。松铺厚度与地基条件、土质、松铺土层干密度有关。用不同材料填筑路基时,须遵守下列规则: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层铺筑,不得混杂乱填(但可掺配后使用),以免形成水囊或滑动面。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0

13、.5m。不同填料的层位安排,应考虑路基工作条件。凡不因潮湿或冻融影响而变更其体积的优质土应填在上层;路堤的浸水或受水位涨落影响的部分,宜尽可能选用透水性好而不易被水冲蚀的材料,如漂(卵)石、砂砾、片(碎)石等;当路堤稳定受到地下水或地表长期积水影响时,路堤底部也应填以水稳性好、不易风化的砾石材料或采用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土。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堤下层时,其顶面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以保证上层透水土有排水出路。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冲刷,可采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包边,但包边部分的土应与中间部分一起分层压实,并设置盲沟,以利排水。当路堤两部分填料的颗粒尺寸相差较大时,应在其间加设反滤层,以防止两部分填料相互混入

14、,而引起路堤下沉。2)桥涵处路基填筑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和涵洞两侧路基填筑需进行特殊处理。桥涵台后路基处理范围对桥梁、涵洞的台后路基处理范围见表4-2表4-2桥涵构造物台后路基处理范围构造物类型底部长度(m)上部长度(m)备注桥梁3-43+2H含台前溜坡及锥坡且需超常0.3m压实,H为台后路堤高度涵洞2-32+2H桥台后路基填料要求桥台后路基范围内的路基填料要求采用石灰土(石灰含量5%8%)填筑,其材料的CBR除路床顶面以下30cm大于8%以外,其余均要求大于5%,该范围内的压实度96%。当路桥的施工顺序要求采用先填筑路基后

15、施工桥台时,其压实机具要求同一般路基;当施工顺序采用先施工构造无后填筑路基时,对于大型机具难以压实的地方,应采用小型的手扶振动夯实或手扶振动压路机薄层碾压。对涵顶50cm以内填土应尽量采用轻型静载压路机压实,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标准。3)、料场布置根据公路实际情况,拟定料场如下:X357线公路填料开采料场拟布置于梅花水上游5km左右;6 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现行规范规定,土质路基的压实度应不低于表4-3所列的数值:表4-3 路基压实度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上路床00.3096下路床0.300.8096上路堤0.801.5094下路堤1.50以下93注:表列压实度系按公路土工试

16、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二) 路面1 路面类型及结构层组合本次设计公路路面基本与原公路相同,各段公路路面类型及结构层组合如下:(1)X357线为普通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组合包括面层、基层和垫层三部分。1)面层: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采用220mm。纵向接缝的间距为3.25m,横向接缝取46m,面层表面做拉毛处理。水泥混凝土的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碎石)或19.0mm(卵石)。砂的细度模数宜不小于2.5。2)基层:根据坪石镇附近实际情况,坪石镇为交通重镇、也是火电重镇,粉煤灰材料丰富,因此基层采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厚度20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

17、石的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26.5mm。石灰与粉煤灰的配比为1:3,碎石集料与石灰-粉煤灰的配比为80:20。3)垫层:垫层采用碎砾石材料全宽铺设,厚度20cm。2 基层组成设计(1)材料要求基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考虑到本地材料供应及尽可能减少基层伸缩裂缝,基层选择二灰碎石材料,以碎石构成骨架,石灰粉煤灰作为填土材料的嵌挤型结构。(2)配合比采用二灰级配集料做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可以用1:21:4,石灰粉煤灰与集料的比应是20:8015:85。本设计配合比采用:石灰:粉煤灰:碎石=8:17:75,抗压模量E=13001700Mpa,劈裂强度=0.50.8 Mpa。(3)强度指标高速公

18、路和一级公路要求压实度98%,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的7d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4-4的规定:表4-4 二灰混和料的抗压强度指标公路等级层位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MPa)0.60.8底基层(MPa)0.5(三) 排水 排水采用梯形断面排水沟和矩形断面排水沟两种型式。排水沟采用C20混凝土现浇,并进行原浆抹光,每隔4m设伸缩缝一道,伸缩缝采用柏油杉板分隔,梯形断面排水沟纵坡依据现场地形布置,但纵坡不得小于5。矩形断面纵坡设计纵坡为3。具体情况见图X3573。五 桥梁(一)基本情况X357线上跨梅花水需桥梁,该桥位于武江河一条支流梅花水的河口,距武江河约115m。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

19、0-2004)的规定,本公路桥涵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据现场勘察,本公路桥跨径应不低于原有公路桥跨径32m,桥梁总跨径30mL100m,单孔跨径20 Lk40m根据规范分类规定,属中桥,桥梁设计安全等级属二级。据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的规定,桥涵设计洪水频率为1/50。(二)桥位根据公路加高改建要求,该段公路改建但路线并无实际变化的具体情况,桥梁平面位置由公路路线条件确定,因此本公路桥为原址改建。考虑原公路桥拆除后重建工程量大,建桥期间会中断交通等不利因素,确定本次公路桥改建项目不拆除原桥,新桥桥位位于原桥址上游约10m处。桥中线与河流水流方向约呈7123交角。

20、桥梁控制点坐标如下表:桥梁控制点坐标坐标 控制点XYA38405.9262422795.560890B38405.9472772795.605391(三)桥梁纵横断面1、桥梁纵断面设计 孔径确定考虑桥位地形条件,县道X357线与省道S249线平面上的衔接布置要求,并尽量减少对桥下河流行洪的影响。本次设计桥梁孔径以不小于原有桥梁孔径(32m),同时应能满足桥下行洪要求为准。经图测,S249和X357线交叉处除近的梅花水集雨面积F=147km2,汇流长度L=23km,河床平均坡降J=10.9,采用XX省综合单位线法程序SUHM-IP进行,水文参数采用2003年XX省水文局编制的XX省暴雨参数等值线

21、图及XX省暴雨径流查算表使用手册查得,以电算50年一遇洪峰流量QP=2%=683.96m3/s。考虑本公路桥以上为水库库尾,虽然上游大部分为峡谷河道,但河槽(为库区)仍具有一定的滞蓄能力,桥孔实际通过洪峰流量应小于上述洪峰流量。考虑水库洪水顶托影响,按水库为最高洪水位时,梅花水遭遇50年一遇洪水的最不利情况考虑,桥孔设计洪峰流量仍按683.96 m3/s计算。根据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本公路桥所在河段河槽狭窄、弯曲,无边滩,考虑水库蓄水后两岸低洼地区均变成河滩或库区,经计算,桥孔最小净长度Lj=33.94m。 桥梁分孔从桥址河道情况来看,由于桥位上游河槽中建筑物

22、较多,特别是存在一些碍航建筑物,既使水库建成发电后,河槽水位抬高具备了通航的水位条件,梅花水仍不能通航。故桥梁设计中不考虑河道通航要求。梅花水为常年不断流小型山区河流,桥址河床狭窄,河槽底宽约12m,左岸为一化工厂,右岸为XX省省道S249线,枯期常年河槽水位146.5m左右,河槽桥台施工导流比较困难。由于本项目工程量小,采用大型施工设备进场施工相对来说是不经济的,且采用大跨径梁、拱桥对设计、施工均存在较多不利因素,因此,桥梁分孔及跨径采用三孔,单孔跨径14m。 桥梁标高的确定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对于三级公路上的中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50,桥下净空应高于计算

23、水位(设计洪水位计入雍水、浪高等)加安全高度确定。根据水库回水计算成果,桥址5%频率时水位为157.77m。经计算,桥址处风浪高度2h=0.0242m。根据规范规定,桥址处水面宽度仅0.05km,小于0.2km;计算波浪高度在0.15m以下,可不考虑波浪侵袭高度。2、 桥梁横断面根据规范规定,公路桥设计速度与X357线公路设计时速一致,为30km/s,车道宽度3.25m,双车道。考虑S249线已直达坪石镇,本公路桥以公路沿线厂矿企业及居民通行为主,人行车辆通行较少,人行道宽度取0.75m,桥梁总宽度8.0m。由于本公路桥为水库库区路道恢复项目,新建公路桥宽度同时应满足不小于原公路桥桥面宽度要求

24、,据现场测量,原公路桥桥面净宽8.0m,包括护栏宽度为8.5m,故取桥面设计面宽为8.5m。六 路线交叉(一)路线交叉基本情况本次公路设计各段公路无路线立体交叉情况,路线平面交叉主要为X357线进口与省道S249线平面交叉。(二)设计原则1、平面交叉位置以公路现状为主,X357线与省道S249线公路平面交叉位置按改线后公路路线上移。2、平面交叉范围内主要公路的设计时速,宜与路段设计时速相同,次要公路的设计时速,因交角等改线原因或受条件限制采用较低的线型指标时,可适当降低设计速度。3、平面交叉的交角宜为直角,斜交时,其锐角不宜小于70,受地形条件或其它因素限制时,应不小于60。4、两平面交叉公路

25、的交角小于60时,次要公路平面上与主要公路做并线设计。(三)平面交叉公路线形1 平面线形平面线型为直线或大半径圆曲线,受地形条件限制时,才采用设置超高的圆曲线。2 纵面线形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应在0.15%3%的范围内,次要公路紧接交叉的引道部分应以0.5%2%的坡道通往交叉。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圆曲线设置超高时,次要公路的纵坡应服从主要公路的横坡。(四)转弯设计左转弯曲线的行驶速度采用515km/h(白沙河左岸公路与502化工厂进厂公路采用5km/h,X357线采用10km/h)。行迹设计采用载重汽车(总长12m)以设计行驶速度的行迹进行设计。白沙河左岸公路右转弯行驶速度与左转弯行驶

26、速度相同,采用5km/h。X357线与502化工厂进厂公路受地形条件限制,不设置右转弯车道。X357线沿线存在电信光缆与公路并行情况,路线设计时应注意避让,尽量不掩埋现有地埋设施。七 环境保护(一)设计依据、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1 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89年国务院第253号);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的基本标准,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0951996)的一级标准;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环境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GB1252390)。2指导思想

27、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指导思想,把环保水保作为工程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3设计原则坚持 “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的设计原则。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保护措施并重的设计原则。工作重点:噪音与振动控制,节约用地及临时用地恢复,水土流失控制,施工废弃物的管理等。(二)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及对策1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现状公路项目区处于人口比较稀少的粤北广大山丘农村地区,区内人口密度较小,环境现状比较单一。公路临近坪石镇,沿线厂矿企业不多,险个别穿越资源性厂矿企业路段外,公路沿线环境基本为轻微污染。公路沿线以山区地貌单元为主,岗

28、峦起伏,地面落差较大。区域大部分土壤为壤土,公路沿线岩石裸露,上覆盖层薄,地面植被条件较差,林木稀少,保水能力低。白沙河公路沿线部分路段崩塌,滑坡情况严重,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情况。2环境影响分析与环境保护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少量的生产、生活污水、废气、废油及废弃物,对公路沿线的周边环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根据相关标准、规范与文件中有关环境保护要求,针对施工期间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设计(1)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施工期平均有施工人员40人左右,高峰期可达到70人,单一项目施工期短,施工队伍比较分散。在施工队伍长期驻扎地点设无害化厕所(即二级化粪池),化粪池水污染物排放后要

29、经过进一步处理后才能向河流排放。对短期临时驻地,采取将生活垃圾掩埋处理。根据工地人员情况计算,施工人员人均日产生活污水0.25m3,按80%的排放率,每天人均排放量0.20m3,平均每天产生污水总量约8m3。考虑到污水的特性及施工期间的生产与管理的条件,选择较易操作控制的以生物接触氧化为主体的处理工艺,在工程施工期相对比较集中且保留时间较长的生活区设立污水处理系统。(2)施工期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主要是控制扬尘和运输车辆的废气排放,因此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下列措施:1)由于公路施工期交通不能中断(施工期作好车辆分流规划),通行车辆较多,同时临时施工道路也以现有公路为主,

30、施工中干扰较大。本工程施工器材运输较多,为减少土石方开挖、运输中及器材运输过程中的过量扬尘污染,在晴天或气候干燥时,采用洒水车适当向工作场地和路面洒水;2)规划好施工车辆的运行路线,尽量避开生活区或人流密集的交通要道,注意车辆维修保养,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3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1)施工时尽量采用噪声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在居民点比较集中的小集镇进公路施工时,合理进行施工场地布置和施工时间安排,减少噪声对附近居民点和生活区的影响;2)施工场地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的有关要求,达不到标准的要采取防护措施。(4) 固体废弃物处理施工场地和生活区应建立垃圾场以堆放生活

31、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施工单位应定期清除。生活垃圾应根据其是否可回收等性质尽可能分类堆放,可回收的应作废品回收,其余做填埋或焚浇处理,再用清洁土覆盖。(5) 卫生防疫施工期须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工地要订立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条例,确保环境卫生工作有序、顺利进行。(三)工程设计中已考虑的环境保护措施1、公路设计时对砌石路基上下边坡根据需要进行了挡土墙支护与阻脚处理。能有效减少高边坡的水土流失情况,减少公路内外坡滑坡产生的水土流失;2、公路路线设计以现有公路路线为主,尽量不进行变线设计,路基设计是以砌石路基为主,尽量不新占耕地,有利于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3、各路段施工设计时,筑路材料采取集中开采,对公

32、路沿线尽量少扰动、少破坏。X357线材料开采地点位于梅花水大桥以南5km处。(四)结论与建议X357线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对公路沿线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造成负面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等。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建议设计与施工中以生物保护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重。在施工场地及临时工程布置时,对公路沿线应尽量少扰动、少破坏。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建议施工设计中合理布置,减少干扰,措施到位。施工中加强管理,责任到人。八 筑路材料本次设计的x357线公路为XX峡水库的环库公路,洪水期间为浸水路基,因此,筑路材料应采用透水性材料。公路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主要包括路基

33、填料(透水性材料)及路面材料水泥、砂、碎(砾)石、石灰、粉煤灰等。X357线公路路基填料开采场地位于梅花水公路桥以南,省道S249线以西5km处。为项目所在地区附近经营性砂石加工厂,资源丰富,块石、砂砾石材料质量好。九 施工方案(一) 施工条件1 水文气象及地质条件公路所在地位于武江河上游,属山丘区,区内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植被较好。改建公路段为山区,地面起伏不定,公路两侧山形陡峭,设计路段原有路面高程在155170m左右,公路沿线房屋密集,道路沟渠纵横。2 施工交通条件施工交通均以公路运输为主,以现有公路为主,结合路线设计要求进行布置,施工中需加强交通调度与管理,布置好错车台位置。部分路段施

34、工场地过于狭窄,大型车辆无法进入,需利于机动翻斗车转运。工程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的运输基本有保障。3 建筑材料供应条件钢材、木材可由坪石镇购买,水泥可从附近水泥厂(X357线附近)直接采购。工程建设所需当地建筑材料分布情况为:路基填筑及石碴、块石可从沿线布置料场获得;碎(卵)石、河砂料场可从武水X357沿岸砂石场外购,或自采石场自行加工获得,各处料场储量丰富,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粉煤灰可从坪石电厂获得,其它当地材料可从坪石相关生产厂矿购买。4 风、水、电施工条件工程施工用电主要考虑由附近电网系统供电,就近架线至各设计路段,并备用小功率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施工用水考虑从各项目附近的河流、小溪、山塘直接

35、取水。施工用风采用小功率移动式空压机供风。(二) 施工组织机构1 机构设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遵循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的工程建设制度。根据水利部1996673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文件精神,由工程业主作为建设项目法人。组织实施工程的招投标与施工管理。2 施工管理严格按水利工程建设程序进行,实行全过程的管理、监督、服务。积极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工程质量。(三)主体工程施工1 土石方开挖一般土方开挖主要包括道路内外挡土墙基础挖槽及边坡削坡土方,主要以人工开挖,人工挑运、胶轮车运输为主,平均运距4050m;在开挖土方较集中的地段,可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

36、修整。一般石方开挖采用手持式风钻钻孔,人工装火或电雷管浅孔爆破,人工清碴胶轮车运渣。白沙河左岸公路利用石方平均运距1500m左右,石碴一般运距1500m以内。高边坡石方开挖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方式,风钻钻孔,人工装药松动爆破,人工解小并弃渣。2 砼浇筑施工路面工程砼浇筑根据工程大小,分别采用一台或两台12搅拌楼集中拌制砼,机动翻斗车或水泥罐车水平运输至浇筑路段。建筑物施工时垂直运输采用泻槽或溜筒。钢筋及模板工程采用人工绑扎、安装及拆模。浇筑砼前,路基应洒水浸润,石路基应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水泥砂浆找平。砼振捣采用1.5kw平板式振捣器,边角部位须用钢钎人工捣固,现场浇筑砼完毕,应及时收面、抹光。

37、建筑物重建项目砼施工均采用常规施工方法,0.4m3拌和机拌制砼,人工挑运或双胶轮车运输,人工现浇,插入式振捣器振捣。3 浆砌石砌筑浆砌石砌筑采用0.25m3砂浆搅拌机拌制砂浆,人工砌筑;砌石砂浆应随拌随用,自出料至用完不应超过1.5h; 施工前,应洒水润湿路基,在路基上铺筑一层25cm厚低标号混合砂浆。浆砌块石应花砌,大面朝外、错缝。较大、较规整的块石砌在挡土墙下部;先砌面石,再砌腹石,面石与腹石交错;块石应干摆试放分层砌筑,座浆饱和,每层浆厚35cm。砂浆初凝前应自上而下勾缝,并压实,抹光。4 土石方填筑路基填筑用土石方尽量利用各工程项目开挖料,路基土方填筑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及进料,人工铺料,

38、压路机分层压实,回填夯实层厚为2030cm,夯实土方干容重需达到设计干容重。(四) 施工布置工程项目的特点是工程项目多,线长面广工期短。施工布置本着不占或少占耕地,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基本原则,并针对公路工程施工特点,采取集中布置为主的方式。由于公路路线短,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较少,不需设置大型修配厂、机修厂等辅助企业。钢筋加工及木材加工与模板制作,在工地搭建临时工棚进行。工地临时仓库尽量借用沿线民房和搭建工简易工棚堆放,各施工点设少量材料仓库。鉴于工程线长面广,单个工程项目工程量小,工期短的特点,施工临时人员就近招聘,施工项目管理及临时住宿房屋尽量借用当地民房。(五)实施计划及施工总进度根据XX峡水库蓄水发电时间要求,公路工程计划工期按0.5年考虑,即2009年10月2010年3月,总施工期6个月。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2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