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交通运输局505省道睢宁段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385750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睢宁县交通运输局505省道睢宁段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睢宁县交通运输局505省道睢宁段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睢宁县交通运输局505省道睢宁段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睢宁县交通运输局505省道睢宁段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睢宁县交通运输局505省道睢宁段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环评证 乙 字第 1918 号505省道睢宁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委托单位:睢宁县交通运输局编制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五年五月505省道睢宁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仅限用于505省道睢宁段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批稿)项目委托单位: 睢宁县交通运输局项目承担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名称: 505省道睢宁段建设工程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姓 名职 称登记证编号签 名侯克锁高级工程师B19180020900项目组成员:姓 名职 称上岗证编号专 题签 名王永平助理工程师B19180047前言、总论、工程概况、规划符合性和合理性分析兰乐助理工程师B

2、19180046工程分析、区域环境概况、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陈作帅工程师B19180025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计划侯克锁高级工程师B19180018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评价结论I505省道睢宁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 录目 录第1章 前言11.1 项目背景11.2 环评工作情况11.3 评价目的21.4 项目概况2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31.6 报告书主要结论3第2章 总论42.1 编制依据42.2 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92.3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142.4 评价等级、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152.5 评价重点172.6 评价

3、方法172.7 评价工作程序172.8 环境保护目标19第3章 工程概况323.1 项目概要323.2 项目地理位置和路线走向323.3 现有道路概况333.4 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343.5 预测交通量363.6 工程设计方案383.7 施工组织493.8 本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汇总533.9 工程投资533.10 建设计划53第4章 规划符合性和合理性分析544.1 项目功能定位544.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544.3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554.4 规划符合性分析564.5 路线方案比选及不可替代性分析774.6 小结82第5章 工程分析835.1 环境影响环节分析835.2 污染源强分析8

4、6第6章 区域环境概况996.1 自然环境概况996.2 社会环境概况102第7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077.1 地表水环境1077.2 地下水环境1127.3 声环境1167.4 环境空气1247.5 生态环境1267.6 现有道路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39第8章 环境影响评价1408.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408.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438.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458.4 声环境影响评价1468.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738.6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788.7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998.8 环境风险评价201第9章 水土保持方案2109.1 水土流失现状2109.2 工程建设水土

5、流失影响分析2109.3 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2159.4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219第10章 公众参与22010.1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22010.2 问卷调查22410.3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23410.4公众意见调查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分析23410.4 公众参与结论236第11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24011.1 “以新代老”环保措施24011.2 设计期环境保护措施24011.3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24211.4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24911.5 环境风险管理措施264第12章 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计划27412.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27412.2 环境监理计划27812.3 环境监测

6、计划281第13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8313.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28313.2 环保投资估算28413.3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87第14章 评价结论29014.1 工程概况29014.2 项目建设必要性29014.3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和区域规划要求29114.4 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29114.5 项目环境影响预测29214.6 环境保护措施29514.7 公众参与30414.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30414.9 总体结论304附图: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二:项目路线走向图附图三: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四:区域水系图附图五:土地利用现状图附件:附件一:项目合同书附件二:立项文

7、件附件三:关于505省道睢宁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认函附件四:关于关于505省道睢宁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认函的复函附件五:监测报告及质保单附件六:505省道睢宁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会会议纪要附件七:专家意见修改清单附件八:专家复核意见附件九:专家复核意见修改清单附件十:建设单位声明附件十一:建设单位对预留交通噪声治理资金并进行实施的承诺书附件十二:505省道睢宁段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主要结论附件十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2505省道睢宁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1.1 项目背景徐淮高速是睢宁境内目前唯一高速公路,在睢宁境内开设三个互通,分别

8、是服务于观音机场的徐州观音机场互通,县城西北侧由S251连接的睢宁西互通以及县城北部的睢宁北互通,前两个互通连接道路均为一级公路的省道,睢宁北互通连接道路是睢浦路(X204+X203),为路面较窄、线型较差的二级公路,为扩大徐淮高速在睢宁东北部地区的服务范围和深度,改善区域发展环境,提出了重新打造睢浦路,以服务于北部梁集和魏集镇及沿线现代农业、工业产业园的发展。此外,为提升苏北旅游圣地骆马湖对外辐射能力,将该连接线进一步向西延伸至宿迁骆马湖景区,构筑睢宁至宿迁骆马湖景区的快速联系通道,以加快骆马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为策应全省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要求。目前,睢宁县主要的港口作业区均位于睢宁东

9、北部徐洪河徐场岸线上。可以预见,随着徐洪河航道技术等级的提升,以徐场作业区为代表的睢宁内河港口将得到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打造港区对外联系的快速通道,满足港口发展集疏运的要求。基于上述因素,徐州公路“十二五”规划、睢宁县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均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尽快打造睢宁县城经睢宁北互通至东北部地区服务徐场作业区和宿迁骆马湖景区发展的一条快速通道。考虑到项目路的区域交通系统中重要性,新一轮省道公路网规划将其纳入到省道网中,编号S505,作为新增新沂至睢宁省道公路中的一段。1.2 环评工作情况2014年10月,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505省道睢宁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

10、年10月,睢宁县交通运输局委托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505省道睢宁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在接受委托后成立了项目组,项目组在进行现场调查、资料调研、环境监测、公众参与等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505省道睢宁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中,项目组得到了睢宁县环境保护局、睢宁县环境监测站、睢宁县交通运输局和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1.3 评价目的(1)完善本项目的决策,确保项目的环境可行性和合理性。(2)确保任何环境影响后果在项目的前期阶段得到确认,使其在项目的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予以考虑和重视。(3)对本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

11、期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与对策,以减少由于工程建设而产生的环境负面影响,达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1.4 项目概况505省道睢宁段建设工程位于徐州市睢宁县,路线总体走向为南北走向,路线全长23.287公里,其中新建路段长11.486公里,改建路段长11.801公里。本项目路线走向为:路线起于睢宁县城北外环路与睢浦路平面交叉处,向北沿睢浦路线位利用现有上跨桥跨过徐淮高速公路,穿过梁集镇区后,继续向北从睢宁现代农业示范区东侧经过,路线折向东至魏集镇镇区,向北利用镇区东侧规划道路绕过魏集镇区后,折向西,利用县道203线位向北布线,上跨魏工分洪道和黄河故道,从

12、魏集镇高效农业区东侧经过后,路线向东于徐场岸线北侧利用张集桥桥位上跨徐洪河,继续向东延伸,沿着小闫河南侧布线,至睢宁宿迁界,接250省道宿迁段止。本项目S612至徐淮高速段采用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基宽度42.5m;徐淮高速北至睢宁界一般路段采用双向两车道标准,路基宽度15m,城镇段采用城镇断面形式,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32.5m。全线设计车速80km/h。本项目计划于2016年1月开工建设,2017年底建设完工,工期约2年。项目总投资43156.3万元。 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拟建项目位于睢宁县东北部,项目的建设将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本项目沿线共有声环境

13、保护目标33处,均为村庄和学校;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共33处,与声环境敏感点相同。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扬尘、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和固体废物等,将会对沿线的大气、水体、土壤及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施工机械噪声和扬尘对沿线敏感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施工期需要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另外,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将会对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建成后,交通噪声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营运期需要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项目路线跨越废黄河(睢宁县)重要湿地、黄墩湖(睢宁县)洪水调蓄区及徐洪河(睢宁县)清水通道维护区等3处生态红线区域,项目建设须加强对上述3处生态红线区域的保护。1.6 报

14、告书主要结论505省道睢宁段建设工程是响应新一轮省道公路网规划的需要;是完善区域路网布局的需要;是推动睢宁县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推动沿线经济资源开发的需要。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前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符合睢宁县总体规划(20042020)、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年)、睢宁县综合交通规划等规划;符合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和水源保护法规的相关要求。该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当地公众的支持,建成后睢宁县交通将得到大幅的改善,并与多条国省干线公路相沟通,为居民出行提供交通便利,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运营对当地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建设单位切实落实

15、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加强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环境管理和监控,可以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生态影响最小,项目建成后沿线的环境质量能够满足环境功能的要求。因此,从环保角度出发,505省道睢宁段建设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505省道睢宁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2章 总论第2章 总论2.1 编制依据2.1.1 法律法规2.1.1.1 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

16、防治法,2000年4月;(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3月;(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2004年8月;(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4年8月;(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10月;(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7、2000年3月;(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88号),2011年1月8日;(1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1988年3月;(20)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1996年8月;(2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2000年12月;(22)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

18、8年9月;(2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环管字1989第201号),1989年7月;(25) 关于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通知(环然1994184号),1994年3月;(26) 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2003年5月;(27) 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2005年12月;(28) 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628号),2006年2月;(29)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0737号),2007年3月;(30) 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19、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3年第5号),2003年4月;(31) 国土资源部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122号),1999年5月;(32) 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公路法2004164号);(33)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2010年1月。(34) 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通部交环发2004314号,2004.6.15;(35) 关于同意将江苏省列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试点省份的函,环保部环办函2011821号,2011.7.11;(36) 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

20、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5号,2012.1.10;(37)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38)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39)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改委令2013第21号;(4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2014年1月1日。(41) 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环办201448号文。2.1.1.2 地方法规、部门规章(1) 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1997年7月31日;(2) 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21、规范,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2年6月;(3) 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管200698号);(4)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苏环管2008270号);(5)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1993年12月29日;(6) 江苏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名录江苏省水利厅,2007.3.1;(7)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江苏省第十届人大委员会,2008年1月19日;(8) 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05年12月1日;(9) 关于修改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第112号公布,2012.1.12;

22、(10) 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2002年1月1日;(11) 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3月1日;(12)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2013.5.10;(13) 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1998年12月29日;(14) 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2000年10月17日;(15) 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4.6.17;(16) 省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40号),2011年3月28日;(17)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苏政办发2005125号)

23、,2005年12月;(18)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93号),2013年12月1日;(19) 省水利厅、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工作的通知(苏水农200220号),2002年12月20日;(20) 省政府关于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苏政复20092号),2009年1月6日;(21) 江苏省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江苏省交通厅,苏交法(2002)7号文,2002年;(22) 关于进一步规范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听证会制度的通知,苏环办2011173号;(23) 关于切实加强

2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苏环规20124号;(24)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25) 关于修改(2012年本)部分条目的通知(苏经信产业2013183号);(26) 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和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27) 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方案(苏环办2011250号);(28)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13113号,2013年8月30日;(29) 徐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徐州市人民政府,2012年2月;(30) 徐州市市区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徐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31)

25、 关于提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工作的意见,徐委发201316号;(32) 市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徐政发201160号),2011年5月1日;(33) 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年);(34) 睢宁县综合交通规划(20082030);(35) 睢宁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2.1.2 技术规范(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5) 环境影

26、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7)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 005-96);(8)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9) 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 2034-2013);(10)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3.116453.6-1996);(1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13)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

27、1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公路(HJ552-2010);(15)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16) 公路工程项目用地指标,交通部、国土资源部等,2011;(17)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18)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902004);(19)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2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2.2 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2.2.1 环境功能区划2.2.1.1 声环境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规定,并向睢宁县环境保护局

28、咨询(见附件三),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情况见表2.2-1。表2.2-1 声环境功能区划表区域范围声环境功能区标准值dB(A)依据标准昼间夜间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为主临街第一排建筑面向道路一侧以内的区域(含第一排建筑物)4a类7055声环境质量标准(G B3096-2008)评价范围内其他区域2类6050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交通干线红线外35m内4a类7055交通干线红线外35m外2类60502.2.1.2 地表水环境本项目跨越的河流水域为废黄河、徐洪河以及一些无名小河。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文)以及向睢宁县环境保护

29、局咨询(见附件三),本项目沿线跨越和临近水域环境功能区划见表2.2-2。表2.2-2 项目沿线河流水环境功能区划表序号河流中心桩号位置关系河宽(m)主要功能水质目标(2020年)备注1傅楼大沟K2+190.5跨越10蓄、排洪农业用水2睢北河K5+761.3跨越25排涝、灌溉3梁集大沟K8+229.0跨越12蓄、排洪农业用水4魏集河K11+735.5跨越14蓄、排洪农业用水5魏工分洪道K12+976.0跨越31蓄、排洪农业用水6废黄河K13+866.5跨越78排涝、灌溉、游览7张铺村河K15+566.5跨越31蓄、排洪农业用水8徐洪河K18+872.0跨越70饮用水源9花庄大沟K21+743.5

30、跨越17农业用水10蔡桥大沟K23+286.0跨越26蓄、排洪农业用水2.2.1.3 环境空气经向睢宁县环境保护局咨询,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功能均为二类区。20 505省道睢宁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2章 总论2.2.2 评价标准经向睢宁县环保局咨询,本次评价采取的评价标准如下:2.2.2.1 地表水环境(1)环境质量标准表2.2-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河流废黄河(黄河故道)、徐洪河睢北河、魏集河及其他无名河流与项目关系跨越跨越标准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评价因子浓度限值(mg/L)浓度限值(mg/L)pH6

31、-96-9高锰酸盐指数610BOD546石油类0.050.5NH3-N1.01.5SS3060注:SS参照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pH单位为无量纲(2)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施工期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回用于农田灌溉。表2.2-4 污水排放标准(摘录)排放去向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农田灌溉依据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6)蔬菜类作物标准污染因子浓度限值(mg/L)pH*5.5-8.5SS100BOD5COD150NH3-N石油类1.0动植物油注:pH单位为无量纲2.2.2.2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

32、848-93)进行分级评价,主要指标见表2.2-5。表2.2-5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摘录) 类别标准值评价因子PH5.5-8.5 总硬度(以CaCO3计)(mg/L)450硫酸盐(mg/L)250氯化物(mg/L)250高锰酸钾指数3NH3-N0.2细菌总数100铁0.3锰0.1铜0.1铬(六价)0.05注: pH单位为无量纲2.2.2.3 声环境声环境质量评价和施工场界执行的标准分别见表2.2-6、2.2-7。(1)环境质量标准表2.2-6 声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区域范围声环境功能区标准值dB(A)依据标准昼间夜间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为主临街第一排建筑面向道路一侧以

33、内的区域(含第一排建筑物)4a类7055声环境质量标准(G B3096-2008)评价范围内其他区域2类6050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交通干线红线外35m内4a类7055交通干线红线外35m外2类6050(2)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2-7 噪声排放执行标准昼间,dB夜间,dB标准依据备注705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大于15dB2.2.2.4 环境空气(1)环境质量标准本次评价采用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见表2.2-8。表2.2-8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标准(摘录)评价因子浓度限值(mg/m3)标准依据小时平均日平均

34、年平均CO4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PM100.150.07NO20.20.080.04(2)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标准;机动车尾气排放执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GB18352.3-2013)、车用压燃式、气体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7691-2005)。标准值见表2.2-9。表2.2-9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依据标准监

35、控点浓度NOx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TSP1.0CO0.12THC1.0非甲烷总烃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沥青烟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机动车尾气排放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GB18352.3-2013)、车用压燃式、气体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7691-2005)2.2.2.5 生态环境项目沿线所在区域为平原地区,允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强度为微

36、度,见表2.2-10。表2.2-10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级别侵蚀模数(t/km2年)标准依据微度200,500,100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轻度(200,500,1000)2500中度25005000强度50008000极强度800015000剧烈150002.3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2.3.1 环境影响识别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对项目建设及运营可能产生的各类环境影响因素按照长期、短期,可逆、不可逆,严重、一般、轻微等进行矩阵列表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3-1。表2.3-1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表施 工 行 为环 境 资 源前期施工期

37、运营期占地拆迁安置取弃土路基路面桥涵材料运输机械作业运输行驶绿化复垦桥涵边沟社会发展就业、劳务经 济n航 运nn公路运输nnnn农 业n水 利nnn土地利用nn生态资源土 质n地表水文n地面水质nnn水土保持nn水生生物nnn陆地植被nnnn陆栖动物nnn生活质量居 住nnnnn声学质量nnn空气质量nnnn注:/:长期/短期影响;涂黑/白:不利/有利影响;空白:无相互影响2.3.2 评价因子根据环境影响识别,本次评价的评价因子见表2.3-2。表2.3-2 本项目评价因子一览表环境因素评价因子现状评价施工期运行期社会环境工农业生产、地区发展规划、社区发展居民生活质量、征迁安置、土地利用、基础设

38、施交通阻隔、交通安全地表水环境pH、SS、高锰酸盐指数、BOD5、NH3-N、石油类、TPpH、SS、高锰酸盐指数、BOD5、NH3-N、石油类pH、SS、高锰酸盐指数、BOD5、NH3-N、石油类地下水环境pH、高锰酸盐指数、NH3-N、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细菌总数、铁、锰、铜、铬(六价)、氟化物pH、高锰酸盐指数、NH3-N、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细菌总数、铁、锰、铜、铬(六价)pH、高锰酸盐指数、NH3-N、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细菌总数、铁、锰、铜、铬(六价)声环境LAeq、Ld、LnLAeq、Ld、LnLAeq、Ld、Ln环境空气CO、HC、NO20、PM10TSP、沥青烟N

39、O2生态环境植被、水土流失植被、水土流失绿化管理、景观环境2.4 评价等级、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2.4.1 评价等级各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见表2.4-1。表2.4-1 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一览表环境因素划分依据评价等级地表水环境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量(6570m3)和运营期路面径流排污量(329331m3/a)相对较少,污染物简单(污染物种类为非持久性污染物共1种,水质参数为pH、COD、NH3-N、TP、SS、石油类,数量小于7),污染物浓度较低,污水排入无饮用养殖功能的水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按三级评价。三级地下水环境拟建项目均有可能

40、造成地下水水质和流场影响,但影响较小。(1)从水质污染方面看,沿线包气带防污性能强、含水层不易污染、地下水不敏感、污水排放量小、水质简单、污染物浓度较低;(2)从流场变化方面看,项目排水规模小、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小、地下水不敏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确定地下水环境按三级评价。三级声环境项目道路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3096-2008规定的4a、2类标准的地区,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明显增加,噪声影响人口为沿线村庄居民,影响人口较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确定声环境

41、按一级评价。一级环境空气拟建公路为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非城市道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确定大气环境按三级评价。三级生态环境本项目路线长度23.287km,小于50km;占地面积0.396 km2,小于2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按三级评价。三级风险评价本项目属非重大风险源,项目跨越重要湿地、洪水调蓄区及清水通道维护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确定环境风险按一级评价。一级2.4.2 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2.4-2。表2.4-2 本项目评价范围一览表评

42、价环境要素评价范围社会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内地区,扩大至睢宁县地表水环境陆地范围内,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范围,跨河桥梁处桥梁中心线两侧1000m以内区域地下水环境工程实际影响范围声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各类施工场界外100米范围内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范围生态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区域及公路沿线动土范围风险事故按事故实际影响范围2.4.3 评价时段施工期: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运营期:运营近期2018年、运营中期2024年、运营远期2032年。2.5 评价重点根据初步工程分析和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本次评价重点为声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

43、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论证。2.6 评价方法本评价采用“以点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评价原则,各环境要素的评价方法见表2.6-1。表2.6-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一览表环境要素现状评价预测评价社会环境资料收集、调查分析地表水环境收集资料、现状监测类比与计算相结合地下水环境 资料收集、现状监测声环境资料收集、现状监测模式计算、类比分析环境空气资料收集、现状监测类比分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收集资料调查与分析2.7 评价工作程序评价工作程序见图2.7-1。图2.7-1 评价技术路线图2.8 环境保护目标2.8.1 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项目组现场调查,本项目共涉及声环境保护目标

44、33处,均为村庄和学校。项目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见表2.8-1。2.8.2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与声环境保护目标相同。2.8.3 水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8-2。表2.8-2 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河流中心桩号位置关系河宽(m)主要功能水质目标(2020年)工程内容1傅楼大沟K2+190.5跨越10蓄、排洪农业用水-2睢北河K5+761.3跨越25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拆除重建3梁集大沟K8+229.0跨越12蓄、排洪农业用水-4魏集河K11+735.5跨越14蓄、排洪农业用水新建5魏工分洪道K12+976.0跨越31蓄、排洪农业用水拆除重建6黄河故道K13+866.5跨越78景观

45、娱乐农业用水拆除重建7张铺村河K15+566.5跨越31蓄、排洪农业用水新建8徐洪河K18+872.0跨越70饮用水源拆除重建9花庄大沟K21+743.5跨越17农业用水新建10蔡桥大沟K23+286.0跨越26蓄、排洪农业用水新建2.8.4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8-3。表2.8-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保护目标概况1农业生态工程永久占地644.05亩2水生生态所跨河流水生生物3植被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造成的农田植被、绿化植被及野生植被破坏4水土保持挖填路段,一般为旱地、水田、山地、河塘和河滩5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废黄河(睢宁县)重要湿地项目 K13+7

46、50K14+960路线跨越废黄河(睢宁县)重要湿地二级管控区,其中,废黄河段以桥梁方式跨越(新建)。黄墩湖(睢宁)洪水调蓄区项目 K17+181K23+287路线跨越黄墩湖(睢宁)洪水调蓄区二级管控区。 徐洪河(睢宁县)清水通道维护区项目 K18+622K19+122路线跨越徐洪河(睢宁县)清水通道维护区二级管控区,其中徐洪河段以桥梁方式跨越(新建)。2.8.5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的社会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8-4。表2.8-4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保护内容保护目标概况1被征地、拆迁居民项目沿线耕地资源以及居民住房工程永久占地644.05亩(其中:交通用地265.49亩、耕地340.7亩,住宅用地11.47亩、水域及其他用地26.39亩);本项目拆迁各类房屋面积共计7650m2(楼房1820m2、砖瓦房5830m2)2基础设施项目沿线的电力、电讯设施以及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迁移的通信设施和电力设施,以及沿线农田水利设施等4城镇规划睢宁县总体规划,本项目与该规划的协调性项目以服务沿线产业带的构建、旅游资源开发和港口集疏运,拓展高速公路服务范围和深度,完善区域路网功能为主,对沿线城镇的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符合镇区的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