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同步训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30373758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晋文之事》同步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齐桓晋文之事同步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班级_ 姓名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衅钟(xn)数罟(c ) 忖度(cn du) 彼恶知之()B供养(n) 便嬖(bin b) 赴愬(s) 弃甲曳兵(y)C商贾() 饿莩(pio) 放辟(p) 邪侈(ch)D赡养(zhn) 衣帛(y) 庠序(xin) 孝悌(t)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吾不忍其觳觫:_(2)仰不足以事父母:_ (3)天下之欲疾其君者:_ (4)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_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都是通假字,请写出其本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4分)(1)行旅皆欲出于王之

2、涂:_ (2)盖亦反其本矣:_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_ (4)放辟邪侈,无不为已:_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4分)(1)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_(2)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_ (3)然后从而刑之:_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5揣摩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其各属于什么句式。(4分)(1)莫之能御。_ (2)何以异?_ (3)树之以桑。_ (4)臣未之闻也。_6填空。(6分)(1)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_。它的主要内容是写_劝说_放弃_,采纳“_”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异、善于_的写作特点

3、。(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概括成语为:_。(3)五亩之宅,_,_;鸡、豚、狗、彘之畜,_,_;_,_,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B.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挟太山以超北海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D.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莅中国而抚四夷二、阅读与鉴赏阅读齐桓晋文之事的最后一段,回答811题。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

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译文:_ (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译文:_9文章开头一再提到“恒心”

5、和“恒产”,它们各是什么意思,具体是指什么?(2分)答:_10文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其中“五十者”、“七十者”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这是指人的年龄,也有人说“五十”是指所植桑树的数量,“七十”是指所养的鸡豚狗彘的数量。你认为哪种解释更合理?为什么?(3分)答:_11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3分)答:_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

6、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注】 充虞:孟子弟子。(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夫子若有不豫色然。译文:_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译文:_(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_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

7、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注】 桀:夏桀,暴君。(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 一 朝 居 也(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译文:_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译文:_素材积累一孟子名言:(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告子下)(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8、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告子下)(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公孙丑下)(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滕文公下)(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尽心上)(9)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尽心下)(10)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12)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 公孙丑下)(13)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14)人有

9、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离娄下) (15)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尽心下)(16)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 公孙丑下)(17)仁者无敌。(孟子 梁惠王上)(1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公孙丑下)(19)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滕文公下)(20)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 公孙丑)(2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10、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2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尽心上)(2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梁惠王下)(24)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离娄下) 二写给孟子:(一)颁奖词 1、 你游说执政者,却不忘一个“仁”字;你宣扬治国策略,却不忘一个“民”字。辗转诸国,

11、四处游说,只有仁你看得最重;唇枪舌剑,才思敏捷,要把民放在心中。在你的词典里,第一页是“仁政”;在你的路途中,永不踏上的是霸道。在你的路上,你走得艰难,是因为你背上有仁政,心中有人民。大哉!奔忙于天下,为的就是天下。一串串脚印,留下的是你的智慧,一阵阵风吹不走的,是你的精神。仁者无敌!来 2、 他是一位政治上的旅行者游说列国;他是一位生活上的乐观者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他是一位精神上的佼佼者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他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用睿智和口才耕种出他心里的仁义之花。(二)名家文章悲喜孟子 (江南行)近读孟子,发现他的一生和孔子一样,都为了实现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长期处于颠沛流离中

12、,奔走在诸侯国之间。据说,孟子一生曾先后到过齐、梁、鲁、邹、滕、薛、宋等国,先后长达四十余年。但遗憾的是,他一直未受到重用。他的政治抱负远未实现,他是苦闷的,但他又是幸运的。他生前未能把自己的仁政思想在诸侯国变成现实,但却在他死后的几千年里发扬光大,且居统治地位,他的思想有力地维护了封建统治,他本人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宠,被后人尊为“亚圣”。那么,孟子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我认为,他首先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百折不挠、懂得坚守的人。他的勤奋有目共睹,他的思想境界深远,他能在当时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鹤立鸡群,着实难得。他生活的年代恰是一个学术空前繁荣的时代,各种思想交汇、碰撞、融合,又各自坚守,开

13、创了我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一次“百家争鸣”。正是基于此,孟子从时代的发展中汲取营养,从与各派的论争中不断修订、吸收、完善自己的学说。凭着深厚的儒学素养,他摒弃了儒家早期“尊周室复周礼”的保守思想,发展了儒家学说,与此同时,也确定了他在儒派中的主导地位。孟子又是一个善于变通的人。他在极力维护儒派思想的同时,还在激烈的辩论中,让自己的生活及思想随机应变,最终得以使他的思想学术观点灵活多变。用他的话讲就是“此一时,彼一时”。只要不放弃根本原则,一切皆可随机应变,哪怕破除陈规陋习。他的许多学术思想散发出朴素的辩证色彩。他一生主张“性善说”,他说正如人生有四肢一样,人的善良本性生而有之,人之所以皆善,是因

14、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心”又分别与他所主张的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相应。在生活中,他更强调后天个人的努力与社会环境对完备人性和道德的重要影响。据此,他又提出了具体提高个人修养的措施:首先要“求其放心”,即在后天的实践中把已丧失的仁爱之心不断寻回。其次要高度重视“居移气,气养体”,即不可忽视后天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完备人性和道德之间的必然联系。再次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即重视整个社会的道德教化,使人们的善良本性日臻完美。这对我们当下的生活不无教益,当人们痛感世风日下、道德滑坡、人心不古的时候,我们才愈发发现孟子思想闪烁出夺目的光芒。孟子又是一个孤

15、独高傲的人。他认为“人皆可成尧舜”,他高举起“民贵君轻”的旗帜,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无不闪烁着朴素的民本色彩。只要大家肯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他还把人民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尊重人,把人从神权思想和血统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后世影响深远。当前,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大概也发端于此,可见其思想的超前性。关于人的价值,他强调要在砥砺中成长、成熟,在贫困、忧患中崛起,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善养浩然之气”。在矛盾面前,要懂得选择,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是考验一个人的最

16、佳时刻,孟子主张的“舍生取义”,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至今仍为人所尊崇。孟子又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他反对战争,但并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他将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种,他反对的恰是那种以兼并、掠夺的方式来统一天下的非正义战争。他用“得道”与“失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论述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出一兵一卒,就能威慑敌人,那是何等的魄力与自信,对于现代治国方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用人方面,他主张君主应先听民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这种用人观,不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下,不失为一条良策。若此,干部选拔中的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裙

17、带风”、任人唯亲等皆可杜绝,我们应该深为孟子的远见卓识而叹服。诚然,孟子的学术思想毕竟有其局限性,它是为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服务的,有其不足,也有其糟粕,但其朴素客观的哲学思想在当下仍有许多借鉴意义。重温先贤著作,内心备感受用,希望其思想之精华在现代化建设中能更加大放异彩。译文8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

18、以抵御他。”(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一头牛)。(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

19、缘故)。”(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

20、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想法。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

21、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长辈弯腰作揖,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

22、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做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

23、想要的东西罢了。”(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

24、。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

25、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

26、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

27、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齐桓晋文之事同步训练答案1、答案C 解析A项“恶”读w,B项“便”读pin,D项“赡”读shn。2、答案(1)恐惧发抖的样子。(2)赡养、奉养。(3)憎恨、痛恨。(4)通“网”,活用为动词,张开网捕捉,引申为“陷害”。3、答案(1)“涂”通“途”,道路。(2)“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到。(3)“刑”通“型”,作出榜样。(4)“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4、答案(1)使动用法,使来朝见。(2)名词

28、活用为动词,以王道统一天下。(3)名词活用为动词,施以刑罚。(4)名词活用为动词,穿。5、答案(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介词的代词宾语前置。(3)介词结构后置。(4)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6、答案(1)孟子梁惠王上孟子齐宣王霸道保民而王论辩(2)明察秋毫(3)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7、答案A 解析A项“固”都是副词,相当于“本来”。B项“以”:介词,表方式,相当于“拿”“用”;连词,同“而”。C项“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D项“而”:连词,相当于“却”;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词组。8、答案(1)遇上

29、好年成终身饱暖,即使是凶年饥岁,也不至于饿死。(2)这样就连救自己的生命都还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去讲究礼义呢?9、答案稳定的思想状态和固定的财产。恒心具体指遵守法纪,一心向善的思想;恒产指土地、房屋等。10、答案 应以指年龄更为妥当,因为下文有“老者衣帛食肉”的句子,说明五十者、七十者都是“老者”。11、答案论述了实行仁政的方法,即统治者制民之产,应该让他们具有丰衣足食的生活条件。12、答案(1)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2)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意思对即可)13、答案(1)由今之道/无

30、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2)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去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参考译文】:孟子说:“如今服侍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富有,这等于是去让夏桀富有。又说: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每战一定胜利。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武力强大,这等于是去帮助夏桀。沿如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如今的风俗习气,即使把整个天下给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