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350064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前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要求,为加强工业节水管理,提升工业用水效率,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组织编制了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在总结分析我国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梳理火电、钢铁、纺织、造纸、

2、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用水行业共4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工序)的用水现状,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行业现状,选取单位产品取水量先进值、平均值、限定值和准入值,作为衡量和评价工业企业用水效率水平、指导工业企业开展节水对标达标的核心指标,并提出了提升工业行业用水效率的技术措施。需要说明的是,随着近年节水技术进步,部分行业用水准入值已明显落后于平均值。一、工业用水效率概况“十一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高用水工业行业为重点,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加快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建设节水试点示范工程,强化标准约束,加强监督管理,工业节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工业用水现状和特点我国工业取水量占全社会总取水量的

3、四分之一左右,其中火电(含直流冷却发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用水行业取水量占工业取水量的50%左右,我国工业用水呈现如下特点: 2010年,我国工业取水量为1447亿立方米,较2006年增长7.66%。“十一五”期间在工业增加值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工业取水量占全国总取水量的比例基本稳定在24%左右(见表1)。年份总取水量(亿m3)工业取水量(亿m3)占比(%)2006 5795 1344 23.2 2007 5819 1404 24.1 2008 5910 1397 23.7 2009 5965 1391 23.3 2010 6022 1447 24.0 数据来源:国家

4、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1)、水利部水资源公报(2006-2010)、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公报(2006-2010)。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90立方米,比2006年降低了39%(按可比价);201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7%,较2006年提高5个百分点(见表2)。年份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m3/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率(%)重复利用率(%) 2006 178 7 80.6 2007 131 8 82.0 2008 108 9 83.8 2009 103 8 85.0 2010 90 7 85.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1)

5、、水利部水资源公报(2006-2010)、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公报(2006-2010)。注: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率为可比价。1 中水、海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再生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以每年近70%的速度增长,全国已达日产能力60万立方米,其中近1/3用于工业领域。2 2010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立方米,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与2006年的240.2亿立方米、占比44.7%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95.3%,比2006年提高3.2个百分点(见表3)。年份废水排放总量(亿m3)工业废水排放量(亿m3)占比(%) 达标排

6、放率(%)2006 536.8 240.2 44.7 92.1 2007 556.8 246.6 44.3 91.7 2008 571.7 241.7 42.3 92.4 2009 589.7 234.5 39.8 94.2 2010 617.3 237.5 38.5 95.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1)、水利部水资源公报(2006-2010)、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公报(2006-2010)。(二)提升工业用水效率的主要举措“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印发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环资2007?23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

7、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国家相继出台了30余项工业节水标准,涉及术语、水平衡测试、计量统计、管理、评价、取水定额、产品水效等方面,省级工业用水定额指标体系也基本建立。工业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深入实施,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工业节水的机制初步形成。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和标准制度的完善,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升工业用水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1 工业节水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火电机组空气冷却技术、钢铁行业烟(煤)气干法除尘技术、纺织行业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造纸行业连续蒸煮技术、食品和发酵行业有机废水膜处理回用技术等一批节水新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工业园区积极推行循环用水和

8、串联用水系统,推进园区废污水“零排放”。2 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活动,企业节水意识、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国家相关部委大力推进节水试点示范,水利部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试点示范工作的稳步推进带动了节水型工业体系的建设。二、火电行业火电企业的用水主要包括循环冷却水、除灰(渣)用水、锅炉补给水和化学自用水等。(一)用水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国火电行业年取水量(不含直流冷却)由85.5亿立方米下降到83.7亿立方米(见表4);单位发电量取水量由3.00立方米每兆瓦时下降到2.45立方米每兆瓦时,降低18.3%;废水年排放量由24

9、.2亿立方米下降到10.9亿立方米,降低55%。年份取水量(亿m3)单位发电量取水量(m3/MWh)2006 85.5 3.00 2007 78.9 2.90 2008 78.5 2.80 2009 81.3 2.70 2010 83.7 2.45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二)用水效率火电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见表5。分类单位发电量取水量(m3/MWh)单位装机容量取水量(m3/sGW)先进值平均值限定值准入值循环冷却单机容量300MW 2.20 2.70 3.20 0.88 单机容量300MW 级2.03 2.39 2.75 0.77 单机容量600MW 级及以上1.94 2.13 2

10、.40 0.77 直流冷却单机容量300MW 0.60 0.90 0.79 0.19 单机容量300MW 级0.38 0.42 0.54 0.13 单机容量600MW 级及以上0.33 0.43 0.46 0.11 空气冷却单机容量300MW 0.50 0.65 0.95 0.23 单机容量300MW 级0.38 0.41 0.63 0.15 单机容量600MW 级及以上0.35 0.44 0.53 0.13 数据来源及说明:1)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2)限定值和准入值取自取水定额第1部分:火电(GB/T18916.1-2012)国家标准,准入值为单位装机容量取水量指标;3) 单机容

11、量300MW级包括:300MW单机容量500MW的机组,单机容量600MW级及以上包括:单机容量500MW 的机组;4)热电联产发电企业取水量应增加对外供汽、供热不能回收而增加的取水量(含自用水量); 5)配备湿法脱硫系统且采用直流冷却或空气冷却的发电企业,当脱硫系统采用新水为工艺水时,可按实际用水量增加脱硫系统所需的水量;6)当采用再生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及水质较差的常规水资源时,取水量可根据实际水质情况适当增加。三、钢铁行业钢铁企业的用水主要包括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各工序的生产工艺用水和设备冷却用水等。(一)用水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取水量由30.7亿立方

12、米下降到27.9亿立方米;吨钢取水量由7.3立方米下降到4.1立方米,降低43.8%左右;重复利用率由95.4%提高到97.3%,提高1.9个百分点(见表6)。年份取水量(亿m3)吨钢取水量(m3/t)重复利用率(%)2006 30.7 7.3 95.4 2007 29.5 6.0 96.3 2008 27.2 5.4 96.6 2009 28.0 4.9 97.0 2010 27.9 4.1 97.3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年鉴(二)用水效率钢铁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见表7。分类吨钢取水量(m3/t)先进值平均值限定值准入值普通钢厂3.6 4.3 4.9 4.5 特殊钢厂 7.0 4.5 数

13、据来源及说明:1)先进值、平均值取自国内典型钢铁联合企业的行业调研数据;2)限定值和准入值取自取水定额第2部分:钢铁联合企业(GB/T18916.2-2012)国家标准。四、纺织行业纺织企业的用水主要包括各类织物前处理、染色、印花溶液的配制和漂洗用水,以及织物经整理后的漂洗用水等。(一)用水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取水量由31.25亿立方米增加到36.22亿立方米,增长15.9;用水量由85.5亿立方米增加到94.6亿立方米,增长10.6;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389.9立方米下降到213.1立方米,降低45.3(见表8)。年份取水量(亿m3)用水量(亿m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14、m3/万元)2006 31.25 85.5 389.9 2007 33.82 94.3 371.6 2008 34.59 92.7 264.3 2009 34.82 92.4 232.3 2010 36.22 94.6 213.1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二)用水效率纺织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见表9。分类单位先进值平均值限定值准入值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m3/100m2.0 2.7 3.0 2.0 棉、麻、化纤及混纺针织物及纱线m3/t100 140 150 100 真丝绸机织物(含练白)m3/100m2.7 3.5 4.5 3.0 化纤长丝织物m3/100m1.3 2.5 喷水织机长

15、丝织物m3/100m0.6 1.1 苎麻精干麻m3/t350 520 亚麻、汉麻纱m3/t300 500 精梳毛织物m3/100m16 19 22 18 粗梳毛织物m3/100m21 23 数据来源及说明:1)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棉、麻、化纤及混纺针织物及纱线,真丝绸机织物(含练白),精梳毛织物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限定值和准入值取自取水定额第4部分:纺织染整产品(GB/T18916.4-2012)国家标准;2)化纤长丝织物、喷水织机长丝织物、苎麻精干麻、亚麻及汉麻纱、粗梳毛织物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五、造纸行业造纸企业的用水主要包括制浆用水、纸及纸板生产过程用水等。

16、(一)用水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国造纸行业取水量由44.01亿立方米增加到46.15亿立方米;用水量由89.24亿立方米增加到123.39亿立方米,增长38.3%;重复利用率由50.68%提高到62.60%;万元产值取水量由152.5立方米下降到89.6立方米,降低41.2%(见表10)。年份取水量(亿m3)用水量(亿m3)重复利用率(%)万元产值取水量(m3/万元)2006 44.01 89.24 50.68 152.5 2007 48.82 100.37 51.36 124.1 2008 48.84 108.96 55.18 94.0 2009 46.59 108.44 57.04 1

17、07.8 2010 46.15 123.39 62.60 89.6 数据来源:中国造纸工业协会(二)用水效率造纸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见表11。分类单位产品取水量(m3/t)先进值平均值限定值准入值纸浆漂白化学木浆25 54 90 70 漂白化学竹浆60 70 90 70 本色化学木浆50 65 60 50 漂白化学麦草浆80 85 130 100 漂白化学苇浆60 75 130 100 漂白化学蔗渣浆80 83 130 100 脱墨废纸浆24 28 30 25 未脱墨废纸浆10 15 20 20 化学机械木浆17 23 35 30 纸新闻纸11 17 20 16 未涂布印刷书写纸15 25

18、35 30 涂布印刷书写纸20 30 35 30 生活用纸12 32 30 30 包装用纸20 27 25 20 纸板白纸板14 24 30 30 箱纸板10 16 25 22 瓦楞原纸10 22 25 20 数据来源及说明:1)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其中,漂白化学木浆、漂白化学苇浆、脱墨废纸浆、未脱墨废纸浆、化学机械木浆、新闻纸、未涂布印刷书写纸、涂布印刷书写纸、白纸板、箱纸板、瓦楞原纸的平均值为调研企业中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平均数据;漂白化学麦草浆的平均值为调研企业中年产量9万吨以上的平均数据;漂白化学竹浆、漂白化学蔗渣浆、包装用纸的平均值为调研企业中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平均数据;

19、本色化学木浆的平均值为调研企业中年产量4万吨以上的平均数据;生活用纸的平均值为调研企业中年产量2万吨以上的平均数据);2)限定值和准入值取自取水定额第5部分:造纸产品(GB/T18916.5-2012)国家标准。六、石化和化工行业石化和化工企业的用水主要包括冷却用水、热力和工艺用水以及洗涤用水等。(一)用水基本情况2010年,石化和化工取水量为72.75亿立方米,其中石油炼制、合成氨、硫酸等行业取水量占比较大(见图1)。“十一五”期间,合成氨、甲醇、尿素等单位产品取水量分别累计降低15.6%、22.2%和6.6%,硫酸、烧碱、聚氯乙烯、纯碱等单位产品取水量降低2024%。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

20、学工业联合会(二)用水效率石化和化工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见表12。分类单位产品取水量(m3/t)先进值平均值限定值准入值石油炼制石油炼制0.50 0.70 0.75 0.60 合成氨天然气12 15 13 煤12 23 27 硫酸硫铁矿制酸4.2 4.6 4.5 硫磺制酸3.2 3.5 3.3 烧碱离子膜法(30%)6.0 7.5 20.0 隔膜法(42%)8.0 9.0 38.0 聚氯乙烯电石法9.0 12.0 16.5 乙烯法7.5 10.0 14.5 尿素气提法3.0 3.5 3.3 水溶液全循环法3.5 3.8 3.6 纯碱氨碱法12.0 16.0 15.0 联碱法3.0 10.0

21、22.0 乙烯乙烯生产(不含煤制烯烃)8 12 15 12 数据来源及说明:1)石油炼制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限定值和准入值取自取水定额第3部分:石油炼制(GB/T18916.3-2012)国家标准;2)合成氨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限定值取自取水定额第8部分:合成氨(GB/T18916.8-2006)国家标准;3)硫酸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限定值参照硫酸取水定额(HG/T4186-2011)行业标准;4)烧碱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限定值参照烧碱取水定额(HG/T4000-2008)行业标准(其中离子膜法取自30%离子膜型液碱、隔膜法取自42%隔膜型液碱)

22、,各项指标不包含去离子水;5)聚氯乙烯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限定值参照聚氯乙烯取水定额(HG/T4189-2011)行业标准,各项指标不包含去离子水;6)尿素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限定值参照尿素取水定额(HG/T4187-2011)行业标准;7)纯碱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限定值参照纯碱取水定额(HG/T3998-2008)行业标准;8)乙烯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限定值和准入值取自取水定额第13部分:乙烯生产(GB/T18916.13-2012)国家标准。七、食品和发酵行业食品和发酵企业的用水主要包括原料的浸泡、拌料和稀释等用水,中间产品处理用水,工艺冷却

23、用水,设备洗涤用水等。(一)用水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国食品和发酵行业取水量由81.2亿立方米增加到86.8亿立方米,其中白酒、啤酒、酒精等行业取水量占比较大(见图2);重复利用率由10%提高到15%;万元产值取水量由33.0立方米下降到13.7立方米,降低58.5%;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99.0立方米下降到41.3立方米,降低58.3%(见表13)。数据来源: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年份取水量(亿m3)重复利用率(%) 万元产值取水量(m3/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m3/万元)2006 81.2 10 33.0 99.0 2007 81.9 10 29.2 8

24、8.0 2008 85.4 15 20.3 61.0 2009 79.8 15 16.9 49.8 2010 86.8 15 13.7 41.3 数据来源: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二)用水效率食品和发酵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见表14。分类单位先进值平均值限定值准入值白酒(65,VV)m3/kL15 45 啤酒m3/kL5 10 6 5.5 酒精(96,VV)m3/kL10 30 味精m3/t30 60 淀粉糖m3/t5 8 柠檬酸m3/t23 40 酵母m3/t70 90 酶制剂m3/t15 40 碳酸饮料m3/t2.0 2.8 3.6 2.8 纯净水矿物质水m3/t2

25、.0 2.5 3.4 2.5 矿泉水m3/t1.6 1.8 2.0 1.8 果蔬汁m3/t2.5 3.0 4.5 3.0 茶饮料m3/t2.5 3.5 5.0 3.5 果蔬汁饮料特殊用途饮料/风味饮料m3/t2.5 3.0 5.0 3.0 植物蛋白饮料复合蛋白饮料m3/t6.0 8.0 9.0 8.0 含乳饮料m3/t5.0 6.0 8.0 6.0 咖啡饮料植物饮料奶茶饮料m3/t5.0 6.0 8.5 6.0 浓缩果蔬汁果蔬原浆m3/t8.0 10.0 15.0 10.0 数据来源及说明:1)啤酒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限定值和准入值取自取水定额第6部分:啤酒制造(GB/T18916

26、.6-2012)国家标准;2)白酒(65,VV)、酒精(96,VV)、味精、淀粉糖、柠檬酸、酵母、酶制剂先进值和平均值取自行业调研数据;3)碳酸饮料、纯净水矿物质水等饮料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参照饮料制造取水定额(QB/T2931-2008)行业标准。八、提升工业用水效率的技术措施一、主要共性技术工业节水技术主要包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冷却节水技术;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技术;洗涤节水技术;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节水技术;非常规水源利用技术;工业输用水管网设备防漏和快速堵漏修复技术;工业用水计量管理技术等。二、分行业适用技术空气冷却技术;干式除灰、除渣技术;循环冷却水排水、工业废水等回用技术;循环冷却

27、水系统节水技术;城市再生水、海水、雨水利用技术;锅炉水膜法处理技术等。干法除尘技术;干熄焦技术;清污分流、循环串级供水技术;水系统集成优化技术;轧钢加热炉汽化冷却技术;连铸二冷水气雾喷淋技术;干式高炉炉顶余压发电技术;高炉渣粒化技术;空气冷却技术;高氨氮、高化学需氧量、高盐废水处理回用技术及含油(泥)、酸洗液废水回收利用技术、全厂总排水回收处理回用技术等。逆流漂洗技术;冷轧堆一步法工艺;冷凝水回收技术;小浴比节水技术;转移印花工艺;数码喷墨印花工艺;纳米微悬浮体染色新技术;印染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等。制浆多段逆流洗涤封闭筛选技术;中高浓制浆技术;纸机用水封闭循环利用技术及白水回用技术;碱回收及蒸发

28、站污冷凝水的分级及回用技术。1石油炼制:“干式”蒸馏技术;加氢精制技术;含硫废水汽提净化回用技术。2乙烯:乙烯裂解炉优化和改造;凝液回收技术。2 合成氨:全低变工艺及脱硫、脱碳工艺;醇烃化精制及低压低能耗氨合成系统技术。4尿素:二氧化碳(CO2)和氨(NH3)汽提工艺;废尿液深度水解解吸工艺。2 甲醇:低压合成工艺。2 烧碱:离子膜制取工艺;三效逆流蒸发工艺。2 聚氯乙烯:干法乙炔工艺;聚合母液处理及回用技术。3 纯碱:真空蒸馏技术;干法加灰工艺;真空滤碱机洗水添加剂技术;9硫酸:酸洗废水净化工艺。湿法制备取水闭环生产工艺;发酵生产中低温蒸煮糊化技术、啤酒、酒精等行业高浓糖化醪高温发酵工艺;味

29、精等行业高浓度母液提取工艺;发酵废母液、废糟液综合利用技术;发酵成熟醪差压蒸馏工艺等。附录(一)指标说明工业用水节水术语(GB/T21534-2008)中对用水效率的定义是:在特定的范围内,水资源有效投入和初始总的水资源投入量之比。在工业生产中,可用来体现用水效率的指标有很多,如单位产品取水量、单位产品用水量、单位产值取水量、单位增加值用水量、重复利用率、用水综合漏失率等。由于节水统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各行业统计口径也不尽相同,本指南选取既能体现水资源利用效率、又便于统计的“单位产品取水量”作为表征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的最主要指标。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18820-2011)对

30、单位产品取水量的定义是:企业生产单位产品需要从各种常规水资源提取的水量。工业生产(包括主要生产、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的取水量,包括取自地表水(以净水厂供水计量)、地下水、城镇供水工程,以及企业从市场购得的其他水或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18820-2011)对单位产品用水量的定义是:企业生产单位产品的总用水量,其总用水量为单位产品取水量、单位产品非常规水源取水量和重复利用水量之和。(二)用水效率指标相关标准本指南用水效率指标中“先进值”和“平均值”来自行业调研数据,“限定值”和“准入值”的取值参照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取水定额行业标准(主要标准见表

31、15)。行业调研发现,由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部分行业用水效率平均水平有显著提高,已明显低于国家标准限定值,相关标准需适时进行修订。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 GB/T 18916.1-2012 取水定额第1部分:火电2 GB/T 18916.2-2012 取水定额第2 部分:钢铁联合企业3 GB/T 18916.3-2012 取水定额第3 部分:石油炼制4 GB/T 18916.4-2012 取水定额第4 部分:纺织染整产品5 GB/T 18916.5-2012 取水定额第5 部分:造纸产品6 GB/T 18916.6-2012 取水定额第6 部分:啤酒制造7 GB/T 18916.8-2006 取水定额第8 部分:合成氨8 GB/T 18916.13-2012 取水定额第13 部分:乙烯生产9 QB/T 2931-2008 饮料制造取水定额10 HG/T 3998-2008 纯碱取水定额11 HG/T 4000-2008 烧碱取水定额12 HG/T 4186-2011 硫酸取水定额13 HG/T 4187-2011 尿素取水定额14 HG/T 4189-2011 聚氯乙烯取水定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