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295911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站深基坑监测方案(总包版)(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轨道交通2号线铁路南站车站基坑监控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宁波站基坑及地铁二号线铁路南站站监控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1.1基坑工程概况宁波南站站房改造工程位于宁波站既有站场内。里程范围为K146+904K147+028;站房共设3层,地下1层,地上两层。地铁2号线车站位于国铁车站下方为地下二层,与车站走向一致呈南北走向,属宁波火车站的地下交通配套工程,与国铁车站一体化共建。如图1-1所示,拟建场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现火车南站,北侧为现火车站南站北广场,北广场北侧为南站西路;场地南侧隔永达路为宁波市盆景园,东西侧均为现有铁路轨道。2号线车站位于火车站(地下一层)南北联系通廊的地下,呈南北走向。2号线有

2、效站台位于国铁站场中心,2号线站台中心线轨面相对标高为-21.25m。图1 铁路南站站位置图2号线铁路南站设置在铁路南站下方,为33.3米宽岛式站台地下二层车站(车站上方为国铁出站厅,即地下一层),局部设夹层,标准段为四柱五跨砼框架式结构,地铁车站结构外包宽度为43.7m,站中心底板埋设为21.16m,车站净长为249m。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深度约18.924m。二号线宁波南站共设置出入口4座,风亭8座。并与规划中的地铁四号线换乘。1.2地质状况1.2.1工程地质1层:填土(meQ)杂色,以灰黄色为主,松散稍密,成分杂,主要由碎块石、粘性土等组成,局部混少量建筑垃圾,碎块石大小混杂,均一性差。碎块

3、石径一般约515cm,大者大于30cm,一般上部碎石含量高,下部粘性土含量高。表部局部地段以混凝土为主。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土质不均,厚度为1.32.4m,局部厚度可能较大,一般在暗塘地段。2层:粘土、粉质粘土(m)灰黄色,可塑,下部渐变成软塑,厚层状构造,含有铁锰质斑点,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粘土为主,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该层场地局部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俗称“硬壳层”,具有 中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401.87m,厚度较小,为0.60.9m左右。1层:淤泥质粘土(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含少量植物碎屑,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

4、局部地段相变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粘土。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较稳定,高压缩性,顶板高标-0.251.70m,厚度为2.44.3m。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灰色,流塑,薄层状构造,单层厚210m,层间夹粉土薄膜,粘塑性较好,局部岩性为淤泥质粘土,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 ,无摇震反应。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60-1.59m,层厚3.04.8m。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夹不规则粉砂薄膜或薄层,粘塑性较高,局部岩性为粘土或淤泥质粘土,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 ,无摇震反应。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6.85-5

5、.80m,层厚3.06.0m。1层:粉砂、含粘性土粉砂(al-m)灰色,稍密,饱和,厚层状,混杂粘性土团块,粘性土含量经占1015%。韧性低,干强度低,摇震反应明显。该层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场地的东南侧及西北侧,本次场地内未揭露,顶板标高-9.699.60m,层厚2.53.5m。2层:粉质粘土(al-m)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中等,性质不均匀,夹粉土团块较多,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实测标贯平均击数为3击左右。该层为1层粘质粉土的相变层,零星分布,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2.19-9.43m,层厚2.94.7m。1层:粘土、淤泥质粘土(m)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含粉团块,土质不均,局部

6、岩性为淤泥质粘土。韧性很硬,干强度很高,具油脂光泽,无摇震反应。该层大范围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5.09-10.35m,层厚2.04.7m。2层:粘土(m)灰色,流塑软塑,细鳞片状构造,土质较均一,韧性硬,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含少量半碳化物,粘塑性较好,岩性总体以粘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该层大范围分布,层埋深较浅处缺失,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5.10-14.09m,层厚4.67.3m。1层:粉质粘土(al-l)灰绿色、灰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少数呈软塑状,厚层状构造,含铁锰质结核,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该层场

7、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顶板标高-20.40-14.70m,层厚2.37.1m。2层:粉质粘土(al-l)灰绿色、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一般上段厚层状,下段薄层状构造,薄层厚26m,层间夹粉土薄膜,含铁锰质结核,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顶板标高-26.60-20.99m,层厚1.69.5m。1层:粉质粘土(m)灰色,软塑,局部流塑,薄层状构造,层厚26m,局部层面附粉土,部份地段下部为厚层状,粘塑性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局部粉粒含量较高。该层场区均

8、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具中偏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0.53-26.69m,层厚4.09.1m。2层:砂质粘土(m)灰色,软塑,局部流塑,薄层状构造,层厚26m,局部层面附粉土,部份地段下部为厚层状,粘塑性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局部粉粒含量较高,相变为含粘性土粉砂。该层场区仅零星分布,层位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37.30-34.49m,层厚2.54.1m。3层:粉质粘土(m)灰色,软塑,局部可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较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局部相变为粘土。该层场区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具中偏高压缩性,顶板标

9、高-38.83-34.80m,层厚2.29.4m。层:粉质粘土(al-l)灰黑色、灰黄色、灰绿色,可硬塑,厚层状为主,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43.90-41.03m,层厚一般6.112.4m。1层:粉砂(al)浅灰色,中密,饱和,厚层状构造,局部地段上部夹粘性土薄层,砂土颗粒一般上细下粗,一般以粉、细砂为主。该层全场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顶板标高-51.70-48.09m,层厚1.03.7m。2层:细砂、中砂(al)浅灰色,中密,饱和,厚层状构造,砂土颗粒一般上细下粗,上部以粉、细

10、砂为主,下部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砾石。该层全场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好,顶板标高-53.43-51.35m,层厚3.76.1m。1层:粉质粘土(al-l)灰绿色、灰兰色、灰黄色,可塑硬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较好,韧性中等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好,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58.80-56.65m,层厚6.114.3m。2层:粘土(al-l)灰色,可塑,厚层状构造,韧性中等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顶板标高-70.00-64.13m,层厚4.010.0m。层:圆硕(al)灰黄色、浅灰色,饱和,密实,厚层状,砾石径0.2

11、2.0cm为主,部分大于2cm,含量5060%,余者细砂及少量粘性土,局部粘性土含量较高,相变为含粘性土圆砾。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好,顶板标高-75.85-73.99m,层厚10.012.2m。层:中风化凝灰质砂岩(K3)浅灰绿色,凝灰质结构,层状构造,岩石风化中等,岩质较硬,一般锤击不易碎,岩芯呈短柱状。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好,顶板标高-86.50-84.79m,本次最大揭露厚度5.5m。1.2.2水文地质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91.2m,受气候影响,水位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根据附近场地水质分析成果,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

12、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孔隙承压水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孔隙潜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根据地下水含水层介质、水动力特征及其赋存条件,场地范围内与工程有关的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类。孔隙潜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场区表部填土和粘土、淤泥质土层中。表部填土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好,水量较大;浅层粘土和淤泥质土富水性、透水性差,渗透系数为1.010-64.0710-7cm/s之间,水量贫乏,单井出水量小于5m3/d。场地内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竖向渗补给和地表水的侧向入渗补给,多以蒸发方式排泄。水位受季节及气候条件等影响,但动态变化不大,潜水位变幅一般在0.5

13、1.0m之间。本次勘察测得潜水位埋深一般为0.91.2m,标高为2.10m左右。孔隙承压水根据本区钻探资料及附近水文地质孔资料,拟建场地埋藏分布有三层孔隙承压含水层,主要为浅部1层含粘性土粉砂及2层粘质粉土微承压水,深部承压含水层可划分为第含水组(Q3)和第含水组(Q2)。(a)孔隙微承压水浅层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1层含粘性土粉砂及2层粘质粉土中,含水层厚一般为13m,局部夹较多粘性土薄层,透水性一般,水量相对较小,单井出水量在610 m3/d,砂质较纯、厚度较大的地段出水量相对较大,水位埋深在1.82.5m左右,渗透系数在4.210-63.7910-5cm/s,水温在19左右,水质为微咸水,地

14、下水基本不动。(b)层孔隙承压水第层孔隙承压水赋存于层粉砂、细砂层中,透水性好,平均渗透系数约30.5m/d,水量丰富,单井开采量5001000 m3/d,含水层顶板埋深一般为48.055.0m左右,含水层厚度1018m,层位稳定,水位埋深4.55.5m,动态变化不明显,基本不流动。透水性较好,水温为19.520.2 ,水质为微咸水,水化学类型以CLS04-NaCa型为主。(c)层孔隙承压水第层孔隙承压水赋存于层圆硕层中,透水性较好,水量较大,单井开采量一般为10001500 m3/d,是市区主要淡水开采层之一,水温为20.521.0,原始水位略高于第含水层,水位埋深3.55.0m。目前宁波市

15、地下水的开采已得到严格控制,2008年年底市区开采井全部关掉。2、组织机构及监测目的与范围2.1测试目的宁波铁路枢纽工程是上海铁路局及当地政府的重点项目,其施工能否快速、安全地进行,对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基坑施工期间对结构工程及施工沿线周围重要的地下、地面建(构)筑物、重要管线、地面道路的变形实施监测,能够为相关人员和部门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本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地铁施工期间进行适时监测意义重大。为了满足深基坑基坑监测工作的需要,我项目邀请石家庄铁道学院孙铁成博士任现场技术顾问,协助孙铁成完

16、成本项目的各项任务。为本项目设置两个组,即内业组和外业组,各负其责,在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管理下分别开展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及报告编写工作;同时邀请隧道及岩土工程界铁道部专家冯卫星教授、朱永全教授将作为顾问参加监测工作。2.2监测的范围宁波站深基坑及宁波地铁二号线铁路南站站1-1区。2.3监测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K/T8-2007;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6、工程测量规范GB500

17、26-2007;7、城市测量规范CJJ13-87;8、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0、国家或行业其它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1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5002693);12、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13、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14、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15、本工程相关勘察资料及设计图纸。3、车站基坑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3.1监测项目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的量测项目有:1、围护结构测斜监测(测斜管);2、围护结构顶部水

18、平位移和沉降监测;3、横支撑轴力监测;4、坑内外潜水及承压水水位监测;5、坑周地表沉降监测;6、建筑物沉降及倾斜监测;7、铁路便桥沉降及位移监测8、立柱沉隆监测;9、坑底土体回弹监测;10、车站基坑周围邻近的地下管线位移监测;11、围护结构裂缝及渗水情况监测。3.2监测频率基坑测点,自施工围护结构到基坑开挖前,每三天测一次;开挖阶段所有测点每天至少测一次,底板浇筑完毕后每两天一次,特殊阶段增加测试次数。具体测试频率见表1。表1 基坑开挖及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监测频率监 测 频 率工况 监测项目周边环境监测围护结构监测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使用阶段结构监测围护结构施工阶段1次/3天土方开挖至底板完成至

19、少1次/天至少1次/天至少1次/天浇好垫层浇好底板1次/2天1次/2天1次/2天浇好底板后7天内1次/3天1次/3天1次/3天浇好底板7天后30天1次/周1次/周1次/周浇好底板后30d180d内1次/15天1次/15天1次/15天拆撑时至少1次/天注:1、监测频率可根据数据变化情况作调整;2、当测量数据报警或有突变时应加密测试频率;3、延续观测的持续时间根据监测数据情况并召开由业主、设计、测监中心、监理、总包及监测单位等各方参与的联系会议最终确定。3.3警戒值警戒值应根据现场具体地质及周边情况确定,表2为量测项目警戒值参考值,供施工初期参考,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予以修正。表2 宁波南站站

20、监测项目警戒值监测项目报警值围护墙测斜孔国铁南北通道基坑侧累计25mm,每日3mm国铁南北通道内的地铁车站基坑累计40mm,每日4mm地铁车站基坑南北端累计45mm,每日5mm围护墙顶沉隆与位移测点国铁南北通道基坑侧累计15mm,每日2mm国铁南北通道内的地铁车站基坑累计25mm,每日3mm地铁车站基坑南北端累计30mm,每日4mm地表沉降测点国铁南北通道基坑侧累计15mm,每日2mm国铁南北通道内的地铁车站基坑累计25mm,每日3mm地铁车站基坑南北端累计30mm,每日4mm砼支撑轴力测点第一道第四道支撑报警值分别为4000(5000)、9000、9000、10000kN/根坑外地下水位测孔

21、累计750mm,每日200mm地下连续墙与立柱之差异累计10mm,每日2mm立柱桩绝对隆沉测点累计20mm,每日5mm相邻立柱桩差异隆沉测点累计10mm,每日2mm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累计10mm,每日2mm3.4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3.4.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监测控制网分两种:平面控制网用于水平位移监测;水准控制网用于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施工前埋设,并经观测确定其稳定后,方可投入使用;2、在施工场地影响范围外设置3、监测期间,应定期联测,检验其稳定性。1、车站基坑周围平面控制点布设平面控制点计划布设8个,编号为P1P8,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

22、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测外方向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点位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有条件可采用固定观测墩;通常在地面埋设钢钉点,顶上刻划“+”字。2、车站基坑周围水准控制点布设水准控制点计划布设8个,建立闭合环,编号为BM1BM8。在较安全的地方沿基坑四周布设,埋设按浅埋点要求进行设置。控制点具体布设情况将在进场后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布设。3.4.2车站基坑根据相关规范、条文及本工程的各项技术文件之要求,结合车站实际情况,监测测点的具体布置详见附图1附图2(附图中仅为基坑-1区见测点布置图,如若今后-2、-3、-4、-5区也属于本工程项目,则我们会再进行补充设计,增加补充方案),现将各项测试内

23、容的测点布置原则及设置方法分述如下。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测孔(测斜管)图1 测斜管埋设位置示意地下连续墙或围护桩地下连续墙咬合桩迎土面迎坑面测斜管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随着基坑内部土体的开挖,产生应力释放,同时连续墙体在外侧土压力的作用下,必然向坑内发生变形。为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有必要对连续墙体沿纵深方向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控量测,并及时反馈,以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基坑、周围建(构)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的安全。该项监测内容要深入围护结构内部,在围护结构施工时埋入测斜管,使用测斜仪自上而下测试围护结构在整个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水平变形情况。测斜管埋设位置示意见图1。围护结构形式为地下连续墙,测斜管布设在

24、墙体中。在埋设测斜管时,测斜管的一对槽口必须与所在的连续墙墙身垂直。测斜管应与桩的钢筋笼等深,固定在钢筋笼上,与其一起埋入槽壁内。(1) 监测目的了解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作中围护结构在不同深度处的水平位移情况。(2) 监测仪器SINCO水平测斜仪,测斜管。(3) 监测实施测点埋设预先将测斜管连接好,管口密封,并绑扎在将放入连续墙内的钢筋笼内,随其吊入连续墙内,灌注混凝土即可。量测与计算测斜管应在正式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完成初始数据的采集工作,一般在正式开始测量之前35天内重复测量3次以上,当测斜稳定之后,才能将所测数据作为开始正式测量工作的初始数据。测试时沿预先埋好的测斜管沿垂直于基坑长边方向(A

25、向)导槽(自下而上每隔一米(或0.5m)测读一次,直至孔口,得各测点位置上读数Ai(+)、Ai(-)。其中“+”向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180位置。然后以同样方法测平行基坑长边方向的位移。使用的活动式测斜仪采用带导轮的测斜探头,将测斜管分成n个测段,测试原理见图4-2。图2 测斜原理图每个测段的长度,在某一深度位置上所测得的两对导轮之间的倾角,通过计算可得到这一区段的变位,计算公式为:某一深度的水平变位值可通过区段变位的累计得出,即: 设初次测量的变位结果为,则在进行第j次测量时,所得的某一深度上相对前一次测量时的位移值即为:相对初次测量时总的位移值为:数据处理与分析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位移

26、历时曲线,孔深-位移曲线。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一种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灌注桩中测斜管布置注意事项测斜管固定在钢筋笼上,下放钢筋笼时,保证测斜管的一对槽垂直于维护结构。测斜管布置及保护注意事项由于维护结构上部一段为素混凝土,需要凿掉,安装测斜管时,首先要测斜管固定在维护结构的钢筋笼上,并且测斜管的上下两端必须密封;其次,测斜管上部端头应位于冠梁钢筋内部,并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与混凝土隔开,待维护结构凿掉后,将冠梁内部的测斜管接出到冠梁顶部以上,以便于进行测量。2、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点

27、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和沉降是围护结构变形直观的体现,是深基坑监测中一个重要的项目。测点与围护结构墙身水平位移测试孔(测斜管)相对应,测点为光滑的凸球面的钢制测钉,在围护结构顶的冠梁施工完成后布设。3、横支撑轴力监测支撑轴力监测就是在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对支撑轴力的大小和变化情况进行观测,结合围护结构的位移情况对支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做出评价。主基坑保证每50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对于混凝土支撑,在各断面每道支撑的受力主筋上设置4个钢筋计。 (1)监测目的了解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作中,支撑的轴力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对围护结构是否安全进行判断。(2)监测仪器钢弦式轴力计和钢筋计,用VW-

28、1型频率接收仪、综合测试采集仪等设备对数据进行采集。(3)监测实施测点埋设对于混凝土支撑,在埋设钢筋计之前,先将钢筋计焊接在支撑受力主筋上,然后再浇筑混凝土。量测计算据每次所测得的各测点电信号频率,可依据各传感器的轴力-频率标定曲线来直接换算出相应的轴力值。数据处理与分析绘制支撑轴力随基坑施工工况的变化曲线。图3 水位孔埋设示意回填泥球透水段PVC管回填黄砂4、坑周水位监测(1)监测目的主要监测地下水水位变化,了解施工对周边地下水位影响情况和检验基坑施工中降水效果。(2)监测仪器电测水位计、PVC塑料管、电缆线。(3)监测实施测点埋设测点用地质钻机钻孔,孔深应根据要求而定(以保证施工期产生的水

29、位降低能够测出)。测管用53mm的PVC塑料管作测管,水位线以下至隔水层间安装相同直径的滤管,滤管外裹滤布,用胶带纸固定在滤管上,孔底布设0.51.0m深的沉淀管,测管的连接用锚枪施作锚钉固定或用PVC专用胶粘结。回填时滤水管段用中粗砂回填,其余处用粘土回填至密实,最上部用配套的塑料盖盖上,以免地表水渗入影响观测。水位孔埋设示意见图4-3。测孔的安装应确保测出施工期间水位的降低。根据现场的情况,对地下水位测量时,应注意潜水和承压水的相互干扰:测量潜水水位时,根据规范控制测孔的深度,避免进入承压水区;测量承压水位时,如果经过潜水层,注意采用不透水材料封闭潜水层与测管间隙,避免潜水层水渗入测管,影

30、响测量结果。量测及计算通过水准测量测出孔口标高H,将探头沿孔套管缓慢放下,当测头接触水面时,蜂鸣器响,读取测尺读数,则地下水位标高。则两次观测地下水位标高之差,即水位的升降数值。另外,每周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监测孔孔口的高程变化以修正水位观测值。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水位变化值绘制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水位随施工工况情况的变化曲线图,以评价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范围及程度。5、坑周地表沉降监测(1)监测目的该项目监测目的是监控基坑围护结构周围土体的位移,了解土体稳定性,同时也可对围护结构的安全状况间接判断。(2)测量仪器苏光DSZ-2型精密水准仪,铟钢尺等。(3)测量实施基点埋设方法基点应埋设

31、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如图4所示。图4 测点埋设方法示意图 测点埋设隆陷测点埋设时,根据地表材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埋设。当地表为坚硬路面时,用冲击钻或小型钻孔机在地表成孔,然后放入长600mm左右,直径2030mm的圆头钢筋,然后在钢筋周围用细砂填筑,以便将钢筋于路面分隔开;当地表为软弱土体时,用铁锹等工具先在地表成孔,然后放入200300mm长、直径2030mm的圆头钢筋,最后在其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量方法图5 地表沉降观测方法示意图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如

32、图4所示) 。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较差不宜超过0.5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如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计算地表监测基点为标准水准点(高程已知),监测时通过测得各测点与水准点(基点)的高程差,可得到各监测点的标准高程,然后与上次测得高程进行比较,差值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即:数据分析与处理首先绘制时间位移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散点图,根据沉降规律判断基坑稳定状态和施工措施的有效性,正确散点图趋势如图4-6所示。图6 时间-位移散点图位移(mm)正常曲线距掌子面距离

33、(m)反常曲线(b)位移(mm)反常曲线正常曲线时间(d)(a)6、建筑物沉降及倾斜基坑工程施工会引起周围建筑物产生沉降,为全面了解施工引起的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情况,在施工期间内对建筑物的沉降、倾斜等进行观测。沉降测点结构图参见图7。图7 建筑物沉降测点结构图(a)(b)(1)监测目的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测点,观测基坑施工过程中地表建筑物下沉及倾斜,据以判定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采用的工程保护措施的可靠性。(2)监测仪器苏光DSZ-2型精密水准仪、铟钢尺、高精度全站仪、GPS(3)监测实施测点埋设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半圆头弯曲

34、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观测方法:地表隆陷观测同。建筑物下沉及倾斜计算方法: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初始高程,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则高差即为建筑物沉降值。在建筑物沉降值后,进行倾斜计算,如图4-8所示:bHfsABBBSH2SH1O图8 建筑物倾斜计算示意图为所求建筑物水平位移为所求建筑物水位移产生的倾斜角数据分析与处理A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B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大沉降量。根据所测建筑物倾斜与下沉值,判断建筑物倾斜是否超过安全控制标准。7、立柱位

35、移监测为了使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柱网整体沉降的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立柱轴线进行沉降监测。在立柱顶部位置焊接钢筋,钢筋上固定有刻度的钢尺(或反射膜片),通过水准测量测试立柱隆沉情况。铁路便桥下所有立柱桩的沉隆均需测量,基坑其它部位采用横断面和纵断面形成交叉网测量立柱沉隆,重点测基坑中央立柱的沉隆情况。8、围护结构裂缝及浸水情况;(1)监测目的当围护结构出现肉眼可见裂缝时,需要布置监测点,以便观测围护体系的稳定情况,为施工提供安全保障。(2)监测仪器智能表面裂缝计及综合采集仪、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有量测孔的金属板。(3)监测实施裂缝监测内容包括裂缝形态、长度、宽度描述。裂缝宽度测量值精度为

36、0.1mm,裂缝长度测量精度为1.0mm。在裂缝的首末端和最宽处各布设一对测点,并且测点的连线垂直于裂缝。9、车站基坑周围邻近的地下管线位移监测。(1)监测目的该项目监测目的是监控基坑围护管线的相对变形情况,以保证管线能够正常运营,同时也可对地表覆土的安全状况做间接判断。(2)监测仪器苏光DSZ-2型精密水准仪、铟钢尺(3)监测实施测点埋设:A、对于硬管:首先利用管线的窨井盖或阀门或出露地表的部分的地方作为直接点利用;第二,对重要的管线利用洛阳铲开挖样洞,采用连接铁杆露出地面并加固作为监测点或将铟瓦水准标尺直接放在管线顶面进行测量;第三,如现场地表没有条件,则直接在地面打入圆头钢筋,并使其牢固

37、作为监测点。对与在围护拦外架空保护的管线,宜待搬迁后的实际情况布设点。B、对于软管:则测量容纳地下软管的共同沟的沉降,在沟的侧壁上打入圆钢筋头布置测点,进行测量。测量方法:本工程范围内有多条市政管线,按照工程惯例,管线在正式施工前会进行适当搬迁或做出具体的施工保护方案。具体监测安排宜待搬迁后对尚处于开挖影响区内的管线制定,监测工作将以管线的沉降监测为主。工作原理:地下管线变形监测一般主要是用高程观测的方法来了解被保护管线的沉降,从而了解其是否发生会引起管线处于危险状态的不均匀沉降。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施测。每次测量均将基地外的基本水准点引进基地内部,做单点引测。10、车站基坑周围既有线路位移监测

38、。基坑工程施工会引起既有铁路路基产生沉降和水平位移,对铁路的正常运营产生影响,为全面了解施工引起的对周围铁路线路的影响情况,在施工期间内对铁路线路的沉降、倾斜、水平位移等进行观测。(1)监测目的在既有铁路周围设置测点,观测基坑施工过程中既有铁路下沉、倾斜和水平位移,据以判定既有铁路的安全性,以及采用的工程保护措施的可靠性。(2)监测仪器苏光DSZ-2型精密水准仪、铟钢尺、高精度全站仪、GPS(3)监测实施测点埋设根据地形情况在路基侧布置观察桩,有条件还可以布置测斜管分析路基和地基内部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测量水平位移、沉降。既有铁路下沉及倾斜计算方法:类似建筑物沉降和倾斜计算

39、;数据分析与处理A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B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大沉降量。根据所测既有铁路倾斜与下沉值,判断既有铁路倾斜是否超过安全控制标准。3.5监测方法及元件保护措施3.5.1车站基坑的主要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测孔(测斜管):在基坑周围预先埋设测斜管,采用倾斜仪进行监测。2、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采用全站仪配合反射膜片进行监测,也可采用经纬仪穿线法进行监测。3、支撑轴力监测:混凝土支撑采用钢筋计作为传感器。4、坑内外水位监测:在基坑内外预先钻孔,采用水位计进行监测。5、坑周地表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进行监测。6、建筑物沉降及

40、倾斜:采用全站仪配合反射膜片进行监测,也可采用经纬仪穿线法进行监测。7、立柱位移监测:采用水准仪进行监测,结合全站仪配合反射膜片进行监测。8、围护结构裂缝及浸水情况:巡视目测,在重点部位利用智能表面裂缝计进行定量测量。9、坑底隆起监测:对于开挖过程中坑底隆起的监测,采用分层沉降管进行监测;对于地板浇注后的坑底隆起监测,在地板布置测点,采用水准仪进行监测。3.5.2周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主要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1、建(构)筑物基础下沉:采用水准仪利用水平测量的方法进行监测。2、建(构)筑物倾斜:采用全站仪配合反射膜片进行监测。3、既有铁路线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利用水平测量的方法进行沉降监测,必要时埋

41、设水平剖面管对铁路路基进行沉降监测,采用桩或测斜管对线路进行水平位移监测。4、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监测:采用水准仪进行监测。上水管道由于距离基坑深度一倍左右,建议观察沉降,根据现场进行布点,采用水准仪利用水平测量的方法进行沉降监测。3.5.3元件保护措施对于测试元件的保护工作,计划将派专人保护,在每次测试时首先检查元件是否破坏或是发生不稳情形,待检查完毕后方可进行测试。另外,本方案在4.2章的1部分中特别针对测斜管的保护进行了阐述,在此不再重复。3.5.4监测的控制标准和预警标准及应急措施(1)根据监测物理量的最大值或回归预测最大值进行控制和预警 表3 监测的控制标准和预警标准序号项 目控制标准预

42、警标准/天累 计 值变化速率1降水效果750mm200mm/d200mm2墙顶水平位移15-30mm(与位置相关)2-4mm/d2mm3围护结构侧斜孔25-45mm(与位置相关)3-5mm/d3mm4立柱桩隆沉20mm5mm/d3mm6混凝土支撑受力设计值设计值7建筑物倾斜当H(建筑物高度)24m时:倾斜量Q0.002H当H(建筑物高度)24mH60m时:倾斜量Q0.003HQ0.0014HQ0.002H8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10mm2mm/d根据变形时态曲线的形态进行控制和预警当变形速率不断下降时(),表明基坑趋于稳定状态;当变形速率保持不变时(),表明基坑不稳定,应考虑加强支护;当变形速率不

43、断上升时(),表示基坑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加强支护。(2)应急监测措施在基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每天均应设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冠梁、支撑、围檩有无裂缝出现;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2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3 基坑周边

44、环境(1)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2)周边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的施工情况。4 监测设施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巡视检查应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并及时增加监测频次,进行全方位多时段的密切监测。此外,我们将会在监测点附近另行布置备用监测点,测试并得到初始数据,以防不时之需,当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监测时,马上启用备用监测点。主要项目的监测精度要求表4 主要项目的监测精度要求序号监测项

45、目仪器监测最小精度1降水效果水位计+5.0mm2桩、坡顶水平位移全站仪+1.0mm3地面沉降及隆陷水准仪0.1mm4支撑轴力应变计+1.0Hz5支撑立柱沉降水准仪0.1mm6地中变位多点位移计或分层沉降仪+1.0mm7地下管线水准仪0.1mm表5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变形测量等级沉降观测位移观测适用范围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特级0.050.3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变形观测一级0.151.0高精度要求的大型建筑物变形观测二级0.503.0中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重要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三级1.5010.0低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一般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备注:1、观测

46、地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几何水准测量测站高差中误差或静水力测量相邻观测点相邻高差中误差;2、观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观测点的坐标中误差、坐标差中误差以及等价的观测点相对基准线的偏差值中的误差、建筑物相对于底部定点的水平位移分量中误差。据规范对一二级变形监测的规定,本监测项目的建筑物变形监测等级为一级和二级。4、监测主要项目测点埋设及观测在进行第三方监测前,应该对所有监测项目制定埋点及观测的正式规程,并要求参加监测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程进行现场测试。以下是第三方监测中几个主要项目的简要测点埋设及观测方法:4.1支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测量观测点支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测量观测点应采用基础标志,控

47、制点的标石、标志,应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规定采用。4.2围护结构变形测斜管采用测斜仪在埋设于围护结构内的测斜管内进行测试。测点宜选在变形大(或危险)的典型位置。斜管底宜与钢筋笼底部持平或略低于钢筋笼底部,管顶高出基准面150200mm,在测斜管管口段用混凝土墩子固定,保证管口段转角的稳定性。测斜管与支护结构的钢筋笼绑扎埋设时,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原则是管子不移动、不松动。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处牢固固定、密封。测斜管绑扎时应调正方向,使管内的一对测槽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封好底部和顶部,保持测斜管干净、通畅和平直。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靠

48、的保护措施。对于已经施工围护结构情况,如需要采用钻孔埋设的方法,参照土体侧向变形测斜管埋设要求实施。4.3支撑轴力混凝土支撑采用钢筋计作为测力传感器,通过各传感器的轴力频率曲线来计算出支撑轴力。对于混凝土支撑,在布置传感器的的断面处,将4个工作状态完好的钢筋计对称地焊于支撑横断面的4个受力主筋上,在焊接时,要保证钢筋计安放在设计的断面位置,并且钢筋计与受力主筋位于同一直线上。当在筑混凝土时,需要有专人负责测试引线的保护工作。4.4需重点保护的建(构)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建筑物沉降变形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可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高级建筑物)等型式。各类标

49、志的立尺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应避开如雨水管、管台线、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规定执行。4.5地表下沉在量测断面附近,设置1个通视较好、测量方便、基础牢固的基准点。在公路路面位置,为了不破坏路面,采用油漆标志确定测点;在其它位置,将测点埋设于水泥桩上。在隧道开挖掌子面距测点前50m处开始量测,在隧道开挖掌子面经过测点50m后并待沉降稳定后停止量测。量测仪器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量测方法采用水准抄平方法。5、监测数据的传输与处理5.1监测数据

50、的传输1、主要采用人工记录、整理原始的监测数据。2、为在宁波地铁各线的车站基坑设计及施工取得可靠科研数据,我们将采用动态远程监控咨询系统(我院自行研制,在苏州地铁监测、遂渝线200km/h提速综合试验中应用情况良好)进行收集和整理原始的监测资料(见测试大纲之二)。图9-1、图9-2为监测数据的采集系统和网络传输系统示意图。5.2监测数据的处理将对监测数据采用我院自行编制的地铁监测数据计算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该软件在我院进行的多项工程的监测工作中应用情况良好。具体操作界面如图9-3所示。业主远程系统专家远程系统InternetIntranetPSTN数据采集仪数据采集仪数据采集仪应力传感器chua

51、ngan位移传感器水压传感器其温度传感器监测中心计算机现场数据总线设计/监理远程系统图9 第三方监测数据的网络传输485终端匹配数据采集仪1采施工进度信息管理集传感器管理仪数据采集仪管理1监测断面管理修改项目信息数据采集仪2数据采集仪n传感器1传感器2传感器n传感器1传感器2传感器n传感器1传感器2传感器nUSB-485转换器485 现 场 总 线监测中心计算机图10 第三方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jijiji集图11 监测数据计算分析软件1、及时整理监测数据并绘制降水效果、地下连续墙墙顶水平位移、地表下沉、横撑受力、钢筋应力、建(构)筑物变形等监测数据的时态曲线等。2、进行监测数据回归分析,选择与

52、监测数据拟合较好的函数进行回归,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3、根据监测结果按以下标准进行安全性综合评判和预警:监测物理量的最大值或回归预测最大值如大于控制标准的2/3时,应进行预警。根据变形时态曲线的形态判别:当变形速率不断下降时(),表明基坑趋于稳定状态;当变形速率保持不变时(),表明基坑不稳定,应考虑加强支护;当变形速率不断上升时(),表示基坑进入危险状态,须立即停止开挖,加强支护。4、根据监测结果按表9-1的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表6 变形管理等级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可正常施工应加强支护应采取特殊措施备注:实测值,最大允许值。5.3监测的报告在监测过程中,实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

53、监测通报、周报的形式送达有关各方。工程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总报告及电子文档。5.3.1监测通报当监测数据异常,超出预警值或时态曲线出现不稳定征兆时,在监测完成24小时内发出监测通报,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5.3.2周报告和月报告在工程监测过程中,实时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按要求每周1周2将前1周的监测结果以周报形式报告监测结果,送达相关部门。周报的主要内容: 监测项目,测点布置; 施工进度; 监测数据和监测数据时态曲线; 根据监测数据和工程状态,做出相应项目的预报分析; 对数据异常超出预警值的测点,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意见。5.3.3监测工作完成后提交第三方监测总报告在监测工程完成后

54、,及时对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在要求时间内将监测总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总报告的主要内容: 工程概况和监测目的; 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 采用仪器设备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 监测资料、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监测数据、变化速率时态曲线、回归分析); 岩土体稳定性和工程安全性评判; 结论和建议(对今后相关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6、质量保证措施在本项目的实施工程中,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技术力量,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好监控工作。1、严格按照我院质量保证体系规定实施过程控制;测试工作中必须遵守国家、交通部的技术规范和规程,同时执行我院的质量手册、程序手册等相关计量认证文件。2、制定切

55、实的监测实施方案,并纳入到施工进度计划中;3、仪器、元件需进行标定、合格方可使用;保证测试所需仪器设备在标定有效期内,在仪器设备使用前进行检查、调试,保证进场测试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证仪器在测试期间有足够的电能。4、人员相对固定;本项目配备具有检测资质的身体好、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要求技术人员对测试规范、测试方法比较熟悉,能够处理现场测试出现的技术问题,使测试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坚持“严肃认真、公正科学、热情诚信、求实创新”的质量方针,坚决抵制影响工作质量和公正性的干扰和压力,为施工单位提供优质服务。5、在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具体如下: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协调仪器

56、设备及材料管理、进行报告审查;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实施方案及报告的复核;测试人员负责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现场使用的仪器设备在检定周期内、熟悉与工程相关的验收规范、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相关的技术规程,负责现场的工作准备及测试工作;记录人员负责记录现场环境情况、使用仪器、参加测试人员、测试的工程及其所在位置、记录测试数据或电子数据存储的位置等;复核人员对原始数据及测试数据逐一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报告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由测试人员编写。6.1成果及时性保证措施1、我们在接到施工单位的中标通知书后,2周内完成监测大纲的编制,并在测试大纲明确监测通报、周报、总报告的提交时间,并提交业主审查。2、

57、我们将在接到施工单位进场通知书后,在合同协议书规定的日期内进场开工,按照工作大纲的监测频率及时进行现场监测,每日监测数据当天进行分析;每次工作后力争最短时间内提交阶段报告,以利于工程处理。3、配备充足的仪器、设备,并保证测试所需仪器设备在标定有效期内,在仪器设备使用前进行检查、调试,保证进场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仪器在测试期间有足够的电能。4、要求监测人员对测试规范、测试方法比较熟悉,能够处理现场测试出现的技术问题,使测试工作能够及时完成。监测人员相对固定,避免因工作交接导致的不及时。5、监测人员每日对监测数据及时输入为电子文档并进行备份,防止因数据丢失造成的报告不及时。6、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

58、责人加强对各监测小组成员的管理协调,每日对现场监测工作进行监督,对监测通报、周报、总报告进行及时审核。发现有不及时的情况,立即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7、在进行第三方监测过程中,认真对待来自业主、施工单位或其他方面的意见,正确处理,积极改进,1周内提出整改措施并予以整改。6.2可提供的服务1、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技术要求及工作大纲进行第三方监测,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度、方式交付中间成果、最终资料。2、我们承诺对第三方监测的质量和数据的准确性负完全责任并承担由此所造成的损失。3、我们将采取措施在第三方中确保行人、车辆的安全,对自身的人员、设施及施工现场的安全负责。4、我们将配合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包括专家的邀请等,进行监测成果的解释、现场实际问题的处理、施工过程的回访等。5、我们将维护知识产权,除非业主和施工单位同意,不向业主和施工单位之外的其他单位提供技术成果数据。6、我们将尽一切努力,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支持和维护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合法利益,并力争使监测工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7、当出现工程事故或其他因素造成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加大,我们承诺根据施工单位的指示免费增加监测次数直至危险或隐患解除为止。7、附图附图1车站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一附图2车站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二3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