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30253910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_姓名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57分)1鼠兔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在青海三江源地区有广泛分布。在鼠兔最为猖獗的时期,鼠害面积占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17。从2005年开始,该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人鼠战”,虽然消灭了很多鼠兔,但由此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生物链的断裂。而今,我们对鼠兔不再“赶尽杀绝”,而是有了科学的控制,以保证三江源地区生物链的完整性。这表明( B )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 B. C. D.【解析】

2、试题分析: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错误的,适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适合题意;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是正确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2014年第16号台风“凤凰”(强热带风暴级)来袭,中央气象台9月20日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这说明人能够(B)A.征服自然,支配自然 B.认识和利用规律C.自由选

3、择事物间的联系 D.改变规律的客观性试题分析: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就是利用规律的表现,B适合题意;A、C、D都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3气象台报道台风“凤凰”将在温州登陆,最终却在宁波象山登陆。有时,气象预报也会出现失误,这是由于( C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人们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A. B. C. D.试题分析: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认识主体受到主客

4、观条件的限制及客观事物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有时,气象预报也会出现失误也是由于上述原因,故适合题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的反复性4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尽是不动没有,尽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 C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解析】试题分析: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尽是不动没有,尽是动也没有”体现了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

5、相对静止的统一,所以C正确;A只强调绝对运动,B强调相对静止,不符合题意;D体现的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与题中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不符。考点: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5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C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 B. C. D.【解析】试题分析:宇宙并非上帝所造,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正确。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

6、的根本属性,说法不对。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6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C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撇开万事万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从中探究万事万物中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A自然界中、B社会事物中,都是说某一方面的,不选。C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符合题意。D万事万物的总和说法不对,不是简单的相加。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

7、查物质概念。7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D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解析】试题分析: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它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永恒的,是不生不灭的,甲的观点正确,排除选项B.C。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说明任何事物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乙的观

8、点也正确,排除选项A。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8约翰奥基夫教授发现了大脑中能“画地图”的“位置细胞”。每一个位置细胞对应着空间中的一个位置区域。当我们处在空间某个位置时,这个位置的细胞神经元就会告诉我们:“我在这里”和“我是否来过这里”。“位置细胞”的发现( C )证明了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否定了人脑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否定了实践在意识形成中的作用证实了实践在意识形成中的作用A. B. C. D.【解析】试题分析:“位置细胞”的发现并没有否认人脑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实践在意识形成中的作用,相反强调了人脑、实践在意识形成的作用,故排除题肢,故本题答案选C。考

9、点:意识的本质。9我国沙漠的表面土壤普遍含有两种成分:砒砂岩和沙子,它们一个保水,一个漏水,一个板结一个透气。据此,我国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和田间实验研究基础上发明了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砒砂岩与沙组合配方,将沙漠改造出大片良田。沙漠变良田的成功佐证了( D )人能够依据自身的需要创造事物之间本来不存在的联系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可通过实践让世界满足自身需要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出本不存在的客观事物A. B. C. D.【解析】试题分析:题肢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故排除;题肢违背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故排除;沙漠变良田的成功说明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

10、和规律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人可通过实践让世界满足自身需要,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10“股神”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 C )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B.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巴菲特的这句名言说明他具备透过现象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能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做出预见和选择性,即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C适合题意。A也是意识能动性的特点,但材料

11、没有体现。B、D是意识的能动性作用,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意识的能动性特点11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D )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意识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A. B. C. D.【解析】试题分析: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说明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正确。中直接改造了的说法不对。中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说法不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本题正确答案选D。12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

12、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说明( A )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 B. C. D.试题分析:“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揭示了意识对人们行动的影响,体现了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所以正确。强调的是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与题中对外部世界的改造不符。所以答案为A。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132014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发现了大脑中的定位系统细胞这种人体中的GPS细胞让人们能在空间中定位,并成为更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该研究成果证明( D )

13、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B.认识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D.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解析】试题分析:A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而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认识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不符合题意;C“正确反映”表述错误,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材料重点强调了“发现了大脑中的定位系统细胞”,这体现了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因此答案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14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也是重要方法,必须有“素颜”照镜子的勇气和照好镜子的决心。从唯物论角度看

14、,“素颜”照镜子体现了( A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析】试题分析:“素颜”照镜子是说要真实的一面,体现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不是弄虚作假,因此选项A正确;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故B表述错误;选项C、D虽然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15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率先在浙江和上海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国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C )A.客观与主观

15、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只有在试点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才可能是真理C.只有正确认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才能正确利用规律D.实践的目的全在于获取真理性认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我们要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A是错误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是错误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是错误的;国家先试点再推广是首先正确的认识规律,然后利用规律造福人类,C适合题意。考点:实践与认识、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6考古学家之前在北极圈发现了Saqqaq文化、Dorset文化和Thules文化等不同的文化,认为它们来自不同的人群。最近,丹麦生物学家对来自北极圈不

16、同历史时期的古人遗骸及当代因纽特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定、对比,发现他们同属于古爱斯基摩人。这告诉我们( B )前人的认识是不可靠的,现在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不是一次能完成的A. B. C. D.【解析】试题分析:题肢说法错误,因为认识的正确与否要经过实践检验,前人的认识和现在的认识都有可靠和不可靠之分,故排除;题肢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科学家破解北极圈神秘人类史,体现了题肢,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7“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下列与此蕴含

17、哲理相同的是( D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秀,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A. B. C. D.【解析】试题分析:“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意思是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故题肢正确;题肢体现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与题意不符;题肢体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排除;故答案选D。考点:实践是是认识的基础18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

18、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B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 B. C. 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说针对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革,而这一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正确。中不断克服谬误与题干无关。中的直接现实性说法不对。题干中党和政府为解决农村问题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的作用,说明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19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说道:

19、“从前,时间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瘟疫一样避开他它。但是现在,在严肃的科学期刊,可以看到优秀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可行性的分析文章。”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B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人文科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科学的使命在于把不可能变为可能A. B. C. 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从前与现在,科学家对“时间旅行”的不同认识,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符合题意。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而不是人文科学,说法不对。本身说法不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本题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二、主观题20在

20、一次大型科普展览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应该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这一巧妙的设计的哲学理由。(14分)(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4分)(2)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由于人们违背客观规律,所以饱受环境恶化之苦,启迪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4分)(3)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环境,改造客观世界。(6分)【解析】试题分析:运用规律

21、的知识解答此题,首先点明规律的含义;然后结合材料“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回答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接着结合材料分析“保护环境的应该是谁”,说明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人的主观能动性。21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该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益。结合当

22、地实际,该市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了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生、文化“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改变了干部实绩考评方法,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富民“五类指标”取代了原先GDP指标在发展中的核心导向地位。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该市市委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14分)(1)该市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4分)。(2)该市市委正确认识资源、环境也

23、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五个一体化”和“五个互动”等,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做到了正确认识规律,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利用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6分)。(3)该市市委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转变发展思路,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做出决策等做法,做到了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自觉总结经验,不断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4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获取和解读材料中该市市委的做法,然后回扣教材知识点,把材料与原理一一对应即可。材料中市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结合当地实际所采取的

24、一系列措施,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材料中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五个一体化”和“五个互动” 的转型路径,说明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促发展;材料中市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转变发展思路,说明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自觉总结经验。考点:本题考查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22(15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以来,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某校高二某班同学开展了相关探究活动。情境:同学们通过新闻了解到:2008年,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注定要在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

25、笔。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这一年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从“防过热、防通胀”转向“保增长、控物价”,再进一步转向“保增长、扩内需”。特别是11月份以后,扩大内需的政策不断出台,从财政货币政策转向到4万亿元投资安排,从解决企业困难到部署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到调整部分产品关税,从增值税转型改革到燃油税费改革,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密度之高,历史罕见。问题: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一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调整的原因?(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年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从“防过热、防通胀”转向“保增长、控物价”,再进一步转向“保增长、扩内需”,这

26、是我国就进发展过热逐渐向下行,甚至可能出现通缩这一现实决定的。(5分)(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就进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这就促进宏观调控政策也要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4分)(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一样,应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变化。(6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宏观调控政策为背景来考查学生对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做好此题首先要把握知识范围唯物论和认识论,然后认真分析材料、问题,最后对接相关理论。题中宏观政策经历了从“防过热、防通胀”转向“保增长、控物价”,再进一步转向“保增长、扩内需”的转变,这种转变是随着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政策的转变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这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不同的政策符合不同的历史条件,所以体现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组织答案时一定注意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