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209775 上传时间:2021-10-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40.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单片机正弦波信号发生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于单片机正弦波信号发生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于单片机正弦波信号发生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单片机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正弦波信号发生器(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专用纸 No15 目录目录1一、设计要求2二、设计方案与论证2三、设计原理及电路图(设计原理及流程图)3四、元器件清单6五、元器件识别与检测6六、硬件制作与调试(软件编程与调试 10七、设计心得 14八、参考文献 15一、 设计要求本文介绍一种由直接数字频率合成芯片AD9835设计的正弦信号发生器,该芯片支持高达50MHZ的时钟频率,可以产生最高达25MHZ 的正弦波形。通过单片机控制完全可以满足设计所要求的正弦波信号的生成。本次设计的基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设计就是一个单片机控制系统,对信号发生芯片进行的控制。通过单片机对信号发生芯片经行精密控制,实现对波形的频率和幅度的

2、控制。这些控制可以通过键盘设定,这就要求对选择的信号发生芯片,选用的单片机有初步的了解,并对整个系统的结构有个合理的分配。二、 设计方案与论证方案一:直接利用单单片机编程产生正弦波优点:简化了产生正弦波的硬件和软件,电路结构简单。缺点:编程复杂,波形失真较大,不能达到要求输出的高频信号。方案二:利用单片机控制直接数字频率合成芯片DDS产生的正弦波,通过单片机,键盘LED数码显示管显示实现波形的数字控制。优点:控制简单,波形效果好,频率带宽。缺点:硬件电路复杂。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取得较好的效果,显然方案二更为合理。三、 设计原理及电路图3.1 DDS的基本原理 DDS的基本原理是:在高速存储器中

3、放入正弦函数相位数据表格,经过查表操作将读出的数据送到高速DAC产生正弦波。可编程DDS系统原理如图所示:图1 DDS的基本原理图图2 总体设计原理图3.2 AD9835芯片主要技术指标如下:频率范围: 0.1HZ-10MHZ频率分辨率:0.1HZ频率稳定度:1*107输出幅度:0-10v可调AD9835的相位累加器为32位,取其高十二位为读取余弦波形存储器的地址。每一次,时钟使相位累加器的输出也即余弦ROM寻址地址递增频率设定数据K,对应的波形相位变化为P=2n *K/232因此,改变相位累加器设定值K,就可以改变相位值P,从而改变合成信号频率f。计算公式:f=K*fmc/232。式中fmc

4、=50MHZ,用高稳定度晶体振荡器获得。1K231。最低频率为fmin= fmc/232,根据采样定律,重建信号频率最高可达fmc/2,饭通常取最高频率为fmax= fmc/3。AD9835封装图如下: 图33.3信号发生电路图43.4 显示电路显示电路选用LED数码管作为显示器件,且采用动态显示方式。 图5 LED显示电路四、 元器件清单 元件序号型号主要参数数量备注R118W碳膜电阻3601R218W碳膜电阻3.9K1C1、C2电容器100uF2C3、C4电容器0.1 uF2C5、C6电容器0.01uF2AD9835芯片1CRYSTAL晶振25MHZ1AT89LS51芯片1五、 元器件识别

5、与检测路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难免要对一些电子器件进行识别及检测。尤其是电阻、电容、电感及二极管和三极管在电子电路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对这些元器件进行细致的识别和检测具有重大意义!1、 电阻器 普通电阻一般用四色环来表示电阻器的阻值和误差,靠近电阻器端头的为第一条色环,其余依次为第二、第三、第四条色环。第一条色环表示第一位数,第二条色环表示第二条数。先熟记第一、二环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数。可这样记忆: 棕=1 ,红=2, 橙=3, 黄=4, 绿=5, 蓝=6, 紫=7, 灰=8, 白=9, 黑=0。第三条色环表示倍乘,即表式有效数字后应加0的个数。 棕=1 ,红=2, 橙=3, 黄=4, 绿=5, 蓝=6

6、, 紫=7, 灰=8, 白=9, 黑=0,金表示有效数字后乘以0.1,银表示有效数字后乘以0.01。第四条色环表示误差范围。金:5%、银:10%、无色:20%精密电阻器一般用五条色环表示,器前三色环表示有效数字,第四色环表示倍乘,最后一色环表示误差,表示误差的色环除金、银、无色之外还有棕(1%)、红(2%)、绿(0.5)、蓝(0.25%)、紫(0.1%)。对于电阻值的大小可以通过电压表的欧姆当进行测量。由上便可分辨并检测我们常见的色环电阻。2、 电容器 在各种电子设备中,调谐、耦合、滤波、去耦、隔断直流电、旁路交流电等,都需要用到电容器。电容容量的基本单位是“法拉”( F ),1法拉的 1/1

7、000000 (百万分之一)是1微法( F ),1微法的 1/1000000 是 1pF ( 1微微法,或1皮法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百万(或称 10 的 6 次方)进位关系。我们常用的电容有: 电介电容:多数在 1 F 以上,直接用数字表示。如: 4.7 F 、 100 F 、 220 F 等等。这种电容的两极有正负之分,长脚是正极。 瓷片电容:多数在 1 F 以下,直接用数字表示。如: 10 、 22 、 0.047 、 0.1 等等,这里要注意的是单位。凡用整数表示的,单位默认 pF ;凡用小数表示的,单位默认 F 。如以上例子中,分别是 10P 、 22P 、 0.047 F 、 22

8、0 F 等。电容的标志方法:(1) 直标法:用字母和数字把型号、规格直接标在外壳上。(2) 文字符号法:用数字、文字符号有规律的组合来表示容量。文字符号表示其电容量的单位:P、N、u、m、F等。和电阻的表示方法相同。标称允许偏差也和电阻的表示方法相同。小于10pF的电容,其允许偏差用字母代替:B0.1pF,C0.2pF,D0.5pF,F1pF。(3) 色标法:和电阻的表示方法相同,单位一般为pF。小型电解电容器的耐压也有用色标法的,位置靠近正极引出线的根部,所表示的意义如下表所示:颜色 黑 棕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灰耐压 4V 6.3V 10V 16V 25V 32V 40V 50V 63

9、V 在对电容器的测量中可以通过电压表的测电容当对其量值进行测量。3、电感器电感器的种类:电感器的种类很多,而且分类方法也不一样。通常按电感器的形式分有固定电感器、可变电感器、微调电感器。按磁体的性质分,有空心线圈、磁芯线圈。按结构特点分有单层线圈、多层线圈、蜂房线圈等。各种电感线圈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但它们都是用漆包线、纱包线、镀银裸铜线,绕在绝缘骨架上、铁芯或磁芯上构成,而且每圈与每圈之间要彼此绝缘。为适应各种用途的需要,电感线圈做成各式各样的形状。电感器的主要参数:(1)电感量,电感量的单位为亨利,简称亨,用H表示,毫亨用mH表示;微亨用H表示。(1H=103mH=106H)电感量的大

10、小与线圈的圈数、线圈的直径、线圈内部是否有铁芯或磁芯、线圈的绕制方式有关系,圈数越多,电感量越大;线圈内有铁芯、磁芯的要比同样的空心线圈的电感量大得多。(2)品质因数(Q值),品质因数是电感线圈的一个主要参数,它反映了线圈质量的高低。通常也称为Q值。Q值与构成线圈的导线粗细、绕法、单股线还是多股线有关。如果线圈的损耗小,Q值就高。反之,损耗大,则Q值就小。(3)分布电容,由于线圈每两圈(或每两层)导线可以看成是电容器的两块金属片,导线之间的绝缘材料相当于绝缘介质,即相当于一个很小的电容,这一电容称为线圈的分布电容。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将使线圈的品质因数Q值下降,为此将导线用多股线或线圈绕成蜂房

11、式。对天线线圈则采用间绕法,以减少分布电容。在电感线圈的测量中,用万用表的欧姆档R10或R1档,测量电感器的阻值,若为无穷大,表明电感器断路;若电阻很小,表明电感器正常。4、二极管根据二极管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的特点可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关键是搞清所用万用表两表笔对应的电池电压极性是什么。若使用的是指针式万用表,则黑表笔(插入表上的“”孔中)接的是表内电池的正极,红表笔(插入“”孔中)是负极。若使用的是数字万用表则相反,红表笔(插入V.孔)是正极,黑表笔(插入C0M孔)是负极。但其数字万用表的电阻档不能用来测量二极管,而要用二极管档。(1) 用指针式万用表测试二极管的方法有:普通二极管的测试。

12、用万用表的红表笔接二极管的阴极,黑表笔接二极管的阳极,测得是正向电阻,将红黑表笔对调,测得是反向电阻。对于锗小功率二极管,正向电阻一般在1001000之间;对于硅管,一般在几百到几千之间。反向电阻,无论是硅管还是锗管,一般都在几百千欧姆以上,且硅管比锗管大。由于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用不同倍率的欧姆档或不同灵敏度的万用表测量时,所得到的数据是不同的,但正、反向电阻相差几百倍的规律不变。测量时,要根据二极管的功率大小和种类,选择不同倍率的欧姆档。小功率二极管一般用R100或R1k档,中、大功率二极管一般用R1或R10档。发光二极管的测试。发光二极管可用万用表R10k档测量其正、反向电阻,当正向电阻

13、小于50k,反向电阻大于200k时均为正常,如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说明此管已损坏。普通二极管的极性判别。用万用表的电阻档,R1k或R100档测二极管的电阻值。如果阻值较小,表明为正向电阻,此时黑表笔所接触的一端为二极管的阳极,红表笔所接触的为二极管的阴极。如所测的阻值很大,表明为反向电阻值,此时黑表笔所接触的一端为二极管的阴极,红表笔所接触的为二极管的阳极。(2) 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二极管有:极性判别。将数字万用表置于二极管档红表笔插入“V.”插孔,黑表笔插入“COM”插孔,这时红表笔接内电源正极,黑表笔接内电源负极。将两支表笔分别接触二极管的两个电极,如果显示溢出符号“1”,说明二极管处

14、于截止状态;如果显示在1V以下,说明二极管处于正向导通状态,此时红表笔所接的是管子的正极,黑表笔所接的是管子的负极。好坏的判别。将数字万用表置于二极管档,红表笔插入“V.”插孔,黑表笔插入“COM”插孔。当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时,显示值在1V以下;当红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黑表笔接二极管的时正极,显示溢出符号“1”说明被测二极管正常。若两次测量均显示溢出,表明二极管内部断路。若两次测量均显示“000”,表明二极管已击穿短路。5、三极管晶体三极管是应用最广的电子器件之一,由于它有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所以又称为双极型三极管。它有两个PN结,按PN结的不同构成,可分为NPN和PN

15、P两大类型。如按结构划分,有点接触型和面接触型;按材料分有硅管和锗管;按工作频率分有高频管和低频管;按功率分有大功率管、中功率管、小功率管。由于三极管种类多,参数特性不一,因此在使用时务必分清,不能马虎。三级管的判别与检测。(1)型号及外观的一般识别:国产三极管型号命名通常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3”,代表三极管,第二部分通常是A、B、C、D等字母,表示材料和特性,由此便可知此管是硅管还是锗管,是PNP型还是NPN型,从外形上看,金属圆形封装的管子,其管帽较长的几乎都是锗管,在锗管中,又几乎是PNP管居多;其管帽较短的几乎都是硅管,且NPN管居多。(2)用万用表检测出三极管的型号和管脚。双极型

16、三极管的测试及性能判断时,要准确地了解三极管的参数,需用专门的测量仪器进行测试,如JT-1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当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时,用万用表也可以粗略判断晶体管性能的好坏。判别三极管的管脚位置,可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其阻值加以判别。在三极管极间电阻的测量中,通过测量三极管极间电阻的大小,可判断管子质量的好坏,也可看出三极管内部是否有短路、断路等损坏情况。在测量三极管极间电阻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否则将产生误判或损坏三极管。测小功率管时,应当用R1k或R100k档,不能用R1或R10k档,因为前者电流较大,后者电压较高,都可能造成三极管的损坏。但在测量大功率锗管时,则要用R1或R10档。因它的正、反

17、向电阻较小,用其它档位容易发生误判。对于质量良好的中、小功率三极管,基极与集电极、基极与发射极正向电阻一般为几百欧姆到几千欧姆,其余的极间电阻都很高,约为几百千欧姆。硅材料的三极管要比锗材料的三极管的极间电阻高。当测得正向电阻近似于无穷大时,表明管子内部断路。测得反向电阻很小或为零时,说明管子已击穿或短路。 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对于PNP管,红笔接集电极,黑表笔接发射极,用R1k档测得阻值应在50以上。此值越大,说明管子的穿透电流越小,管子的性能优良,若阻值小于25K,说明管子的穿透电流大,工作不稳定并有很大噪声,不宜选用。对于NPN管,应将表笔对调测试其电阻值,阻值应比PNP管大很多,一般

18、应在几百千欧姆左右。由此,我们便可对三极管的主要参数进行测量了。六、 硬件制作与调试(软件编程与调试)软件调试的主要任务是排查错误,错误主要包括逻辑和功能错误,这些错误有些是显性的,而有些是隐形的,可以通过仿真开发系统发现逐步改正。Proteus软件可以对基于微控制器的设计连同所有的周围电子器件一起仿真,用户甚至可以实时采用诸如LED/LCD、键盘、RS232终端等动态外设模型来对设计进行交互仿真。Proteus支持的微处理芯片包括8051系列、AVR系列、PIC系列、HC11系列及Z80等等。Proteus可以完成单片机系统原理图电路绘制、PCB设计,更为显著点的特点是可以与u Vision

19、s3 IDE工具软件结合进行编程仿真调试。本系统的调试主要以软件为主,其中,系统电路图的绘制和仿真我采用的是Proteus软件,而程序方面,采用的是C语言,用Keil软件将程序写入单片机函数如下:七设计心得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使用性强、结构简单、成本低、外接元件少。在实际应用工作应能好,测量电压准确,精度高。系统功能、指标达到了课题的预期要求、系统在硬件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可扩展性,经过一定的改造,可以增加功能。本文设计主要实现了简易数字电压表测量一路电压的功能,详细说明了从原理图的设计、电路图的仿真再到软件的调试。通过本次设计,我对单片机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在硬件连接方面还是在软件编

20、程方面。本次设计采用了AT89C51单片机芯片,与以往的单片机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以前在学单片机课程时只是对其理论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通过这次设计,对它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对电路的调试以及对程序的调试,熟悉了单片机。八参考文献1胡健.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2王毓银.数字电路逻辑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3于殿泓、王新年.单片机原理与程序设计实验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4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实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5李广弟.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