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儿童发展观的演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30150934 上传时间:2021-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方儿童发展观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方儿童发展观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方儿童发展观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西方儿童发展观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儿童发展观的演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l 朱 婷(初教系 08小教专转本2班 学号:0821610167)摘 要 西方儿童观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典时期的小大人说、中世纪的原罪说、现代儿童观以卢梭(J.J Rousseau,17121778)、杜威(J.Dewey,18591952)等为代表及当代的儿童宗教观以蒙台梭利(M Montessori,18701952)、皮亚杰等为代表演变过程。进一步说,这次历史演变真正的从一个忽视儿童到发现、重视儿童的过程,儿童以及儿童的世界被成人所关注和尊重,同时社会给予儿童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爱护。儿童观的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以及儿童自身的发展。作为教育者更应该正确的运用儿童观指导教育实践,以促进儿童真正的

2、发展。关键词 西方;儿童观;发展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1即我们怎样看待和认识儿童。由于不同时期人们经历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对儿童的看法以及在处理成人与儿童关系上都有所不同。而教师的儿童观又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决定着我们的一线的教育者将用怎样的方式影响和引导下一代,决定着初等教育的方向和质量,更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5 -一、古代的儿童观 追溯儿童观的发展,在古代社会, 人们尚未发现儿童与成人有什么不同的本质, 也就没有明确的儿童观念,儿童只是作为成人的影子存在。“在口语的世界里, 成人的概念并不存在, 因此, 儿童的概念就更不用提了。” 2 在原始社会里,

3、 儿童参与成人的各种采集和狩猎等活动, 他们没有被当成儿童来看待,被当成社会的未来成员,一旦他们能独立行动时, 他们就能摆脱家长和保姆的控制。古罗马的儿童一书中就较全面地呈现了古罗马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的城市、家庭、宗教、学校等也直接或间接地与儿童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儿童被看成是小大人,没有认识到儿童区别于成人的独特性,更不可能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应该说那时儿童生活是和儿童教育直接同一的, 儿童教育还没有从生活中分离出来。儿童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学习知识和生活的技能, 这些技能和知识即教育的内容都是从儿童生活中选择出来的。教育本身成为儿童生活的一种方式及儿童生活的自然展开。古代的儿童观

4、蒙昧而落后,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人类的文明也只是刚开始萌发,在教育上完全谈不上认识儿童和教育儿童。二、中世纪的儿童观从5世纪末到14世纪上半叶为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又被称为中世纪。中世纪是基督教的统治时代,教育同样也被宗教所控制。3基督教的“原罪说”是西方中世纪教育史上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它视儿童为生而“有罪”的人,赎罪就是人生的目的,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尽快赎罪的手段。“原罪说”扼杀了儿童活泼的天性、灿烂的童年。在中世纪基督教学校中,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被忽视了,学生被要求严格地按学校内刻板的作息方法进行学习,完全没有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们被迫重复着枯燥的读书、劳动、

5、唱赞美诗等活动,若有违规行为,还要受到体罚。 4 教会认为人生而有罪,需要洗礼才能获得新生。自然而然地, 儿童除了是小大人外, 还具有原罪, 被视为邪恶和固执的化身, 认为只有对儿童进行“畏神”的教育才能救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父母的养育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和教会联合起来, 引导儿童走向“光明”和“新生”, 以至于在学校机构出现之后, 也加入了对儿童灵魂进行拯救的队伍的行列。儿童有一点不良的行为, 就要遭到体罚和教训。在此阶段, 儿童教育已开始渐渐从儿童生活中分离出来。以此来禁锢人们的思想,实现自己的统治。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14-16世纪时欧洲得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新的财产

6、形式、新的阶级,新的社会关系带来了社会生活得改变;与此同时,新的意识形态也逐渐产生,而新的意识形态的核心就是否定和贫农盘中世纪精神权威和旧的价值观念,以此建构新时代反映人的价值的思想化。 此时价值观的核心在于对人自身的关注,而不在是对神的关注。注重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则是人为主义教育的特点之一。5认为儿童应该是自由的,应该具有不同发展的可能性。教育应该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让儿童按照其本性自由发展。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很快地影响了人们的儿童观。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这是因为他认为当时不存在完善的学校, 儿童在学校里受到压制, 学校教育要得以顺利地开展和进行就必须遵循自然的原则。他认为人

7、只有经过教育才成其为人。之后还有伊拉斯谟等人也对儿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尽管人们开始普遍关注儿童的自由和兴趣, 但并未认识到儿童具有独特的价值, 儿童仍然从属于成人, 中世纪的“原罪说”还是占主流地位, 体罚儿童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 这时期儿童的生活已经引起教育家们的关注, 但教育中还是存在脱离儿童生活的现象, 即教育的内容或者形式等没有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儿童生活和教育尽管倍受关注, 但两者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四 启蒙时代的儿童观 17 世纪之后, 理性主义开始抬头, 宗教的势力渐渐减弱, 人们开始关注儿童, 儿童观也发生转变, 认为儿童生来是天真无瑕的存在, 没有原罪,反对体罚儿童。这时父母开

8、始从教会的手里夺回拯救儿童的权利, 并引导儿童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教育万能”,他在教育漫话中指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是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无用,感到幸福还是痛苦,主要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6 他批判学校的体罚,那只会让儿童产生恐惧心理, 主张儿童自由, 聘请专门教师对儿童进行个别指导, 以让他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法国教育家卢梭(J. J. Rousseau)在批判传统的封建教育和旧的儿童观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 在爱弥儿这本著作中,卢梭曾向世人大声疾呼:“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

9、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的儿童观,首先强调应尊重儿童的特点,其思想基础乃在于他的性善论。其次,以儿童为中心,使儿童成为教育中的主人,促进儿童主动发展。7他主张对儿童进行自然的教育, 否则“我们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 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会腐烂, 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8 在他看来,儿童的天性具有语言的能力,感觉的能力,模仿的能力。 9他认为儿童有他们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感情, 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这时期的儿童

10、教育开始慢慢地受到教育家们的关注, 主张按照自然的规律进行教育, 而免受世俗陋习的干扰,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天性进行, 选择适合儿童天性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等, 儿童的教育开始与生活相联系, 并关注儿童在生活中形成的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 让儿童获得充分的身心的成长。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誉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他的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引起了后世西方儿童观的巨大变革。五 儿童的世纪 瑞典诗人和作家爱伦凯(Ellen Key)甚至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那些有耐心翻阅历史文献的人们,可以在意大利挂网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Victor Emmanuel)的第一次演说中找到类似的说法。他提到

11、,从本世纪起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并称之为“儿童的世纪”。这个演说发表于1900年,恰好是20世纪的元年。10美国教育家杜威(J. Dewey)作为西方现代教育派理论的主要代表,对现代儿童观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无疑奠定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理论基础。早在我的教育信条)这本纲领性著作中,杜威就明确地指出:“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在 10 杜威看来, 儿童身上潜藏四种本能,即“语言和社交的本能”、“制作的本能”、“研究和探索的本能”、“艺术的本能”。11他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论”, 认为儿童是教

12、育活动的中心。他把儿童比作太阳, 并要求教育活动要围绕儿童的大纲来进行, 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 主张儿童在“做中学”。从此, 儿童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儿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20世纪初的进步教育家,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夫人认为:“世界上每个地方都存在着强者压迫弱者的现象。儿童也是被压迫和误解的对象”,在童年的秘密一书“导论”中,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成人只能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儿童年成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他是成人的开始,后来他成为了成人。”12蒙台梭利认为: “教育的首要条件就是向儿童提供环境, 以保证大自然赋予他们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

13、育应该遵循自然的法则进行, 激发儿童的潜能。她指出, 儿童是重建文明和国家的重要力量, 儿童能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获得文化, 形成自己的心理和个性。所以成人需要向他们提供环境, 满足他们的需要, 激发他们向周围学习的兴趣。成人应向儿童学习, 以让自己在儿童的世界中接受洗礼, 抛弃世俗中的罪恶和丑陋。这一时期的儿童教育比较重视儿童的兴趣、经验, 通过创设环境, 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儿童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基础和源泉, 教育就是生活的展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激发儿童的潜能, 实现教育对儿童生活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她说:“人的心理具有创造性的功能儿童的这种活跃而有力的创造性是人类的宝贵财

14、富。但是,几千年来,人们不承认儿童内心世界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因而常常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压制儿童的本性。使儿童成为被成人经常控制的奴隶”。为此她呼吁:“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以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表现出更好的,更和谐的个性。结语 综上所述,在了解儿童发展观的演变过程,我们应该明白:儿童是人,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13 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儿童有他们的尊严、秘密,有他们感知世界、思索世界的方式,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情感。儿童有许多与生俱来的天性特点,一切外界与教育应与之协调,符合他们的发展倾向。儿童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未完成性,一方面,对儿童

15、的关注和教育更多是需要理解、需要发现,而不是简单地强加或命令,不是成人、教育者的一意孤行的塑造。另一方面,教育也不是放任自流,要自始至终扶正儿童的向上发展。成人应该尊重儿童的本性和兴趣,让其依据兴趣自由发展,但是又要给予儿童以适合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以及儿童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正确观念和良好习惯。“儿童的一切都是成长中的、生成中的,是面向未来的。对儿童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建构的过程。”14这需要我们树立合理的儿童观,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特性和完整性,将儿童的天性与教养、成熟与学习多种因素结合起来,维护和引发儿童内在的先天素质与自然的发展,并提供适宜的环境,使其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 参见:

16、王昕雄.从西方儿童观的演变看当代教育问题 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4) 转引自:虞永平.论儿童观J.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第5页。2 尼尔波兹曼. 童年的消逝.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9357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6 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师范司教育中心组编,2006:28(法)让雅克卢梭.爱弥尔.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51012 意 玛利亚蒙台梭利 著 单中惠 译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9 911 单中惠.西方现代儿童观发展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8月,第17页。13

17、 参见:王昕雄.从西方儿童观的演变看当代教育问题 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4) 转引自:王志明.关于儿童观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4年第1期,第10页。14 参见:王昕雄.从西方儿童观的演变看当代教育问题 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4) 转引自:姚伟.以人的方式理解儿童儿童观的方法论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第5页。说明 在两周前接到这个作业,觉得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最起码是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之外的。可,通过中国期刊数据库搜索只能找到几篇相关的论文.最终,还得跑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在阅览室察看各种去期刊中论文的写作格式,尤其是参考文献的写作方法。 虽然,一部分的内容是来自或是参考别人的文献,但在这次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我认为自己的收获是不小的,一切都是从知之甚少甚至不知到知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