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考试小抄)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146165 上传时间:2021-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9.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市政学(考试小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市政学(考试小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市政学(考试小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市政学(考试小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学(考试小抄)(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 研究当代中国的市政,应考虑的重要因素:(1)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从政治体制上说,中国不搞“三权分立”,而实行权力统一原则(3)当代中国正在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当代中国的“市”,比较复杂,具有很大的差别和特殊性(5)当代中国的“市”,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政府2 市政的特征:(1)政治性(2)历史性(3)整体性(4)综合性(5)动态性3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3)市政管理规律4 市政学的研究范围:(1)专门分析城市(2)重点分析市政主体及其运行(3)对市政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基础设

2、施建设与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管理5 市政学的研究方法:(1)系统的研究方法(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6 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2)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的迫切需要(3)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2004年4月考题)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1 城市的特点:(1)人口与物质的高聚集性(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3)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4)文化构成的

3、异属性2 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经济基础:(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历史条件:(1)战争性质的变化(2)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3)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3 城市发展的阶段:(1)古代城市阶段(2)中世纪城市阶段(3)近代城市阶段(4)现代城市阶段4 现代城市发展的特征:(1) 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网的基本结点(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5 城市化的特点:(1)增长迅速而持续(2)城市化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

4、向大城市迅速集中(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2005年4月考题)6 城市化的动力:(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7 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2)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3)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4)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5)农业发展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8 工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

5、业的大发展9 市场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3)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10城市化的类型:(1)按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来考察,分为积极型的城市化和消极型的城市化(2)按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发向来考察,分为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11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分期:(1)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阶级(19491957年)(2)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581960年)(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年)(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年)(5)城

6、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12中国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5)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005年4月考题)13中国的政府主导型城市的内容:(1)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控制,形成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行政中心三位一体的城市体系(2)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受政府控制(3)城市化初始阶段的资金积累以政府政策为保障(4)城市化速度受政府调控14中国城市化的方针:(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

7、展的龙头(2)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2003年4月考题)15大城市的优势:(1)大城市能够节约成本,带来较高的经济效应(2)大城市的发展能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大城市发展可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4)少数特大城市向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全球竞争中获得区域优势16中等城市的优势:(1)有利于“发展中间促两头”,推动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2)有利于加强城乡联系(3)有利于城市化两种方式的协调17小城市对我国农村城市化的积极作用:(1)便于农业剩余劳动人口的转移(2)利于农村社会转型(3)利于地方性

8、城市网络系统的形成第三章 城市功能和结构1 城市功能的特征:(1)整体性(2)结构性(3)层次性(4)开放性2 城市功能的类型:(1)共同功能(2)主导功能(3)特殊功能(4)综合功能3 影响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2)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其主导产业(3)行政区划4 城市功能的历史演进过程:(1)在前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功能已经出现叠加性发展的趋势(2)在工业社会时期,经济功能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3)在后工业社会时期,第三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5 城市功能的具体发展规律:(1)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2)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3)功能升级增量规律6 城市功能结构合理化的基本途径:(1)

9、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2)因势利导地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3)增强城市外部功能,完善城市内部功能7 城市结构的主要内容:(1)经济结构(2)社会结构(3)空间结构8 城市经济结构的内容:(1)城市的产业结构(2)城市的企业结构(3)城市的所有制结构(4)城市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9 城市社会结构的内容:(1)城市的政治结构(2)城市的文化结构(3)城市人口的自然结构(4)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10当代中国城市的政治结构主要包括:(1)各种城市政治组织的构成、相互关系以及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2)城市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政治关系11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1)城市密度(

10、2)城市布局(3)城市形态12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化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3)有利于提高市政管理水平(2004年4月考题)1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1)经济发展(2)企业行为(3)居民行为14选择和建立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必须坚持的原则:(1)依据城市性质选择合理的城市总体形态(2)端正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3)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城市空间结构15实现城市总体结构的合理化应遵循的要求:(1)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基本环节的平衡(2)实现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平衡(3)实现社会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4)实

11、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5)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6)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功能和多种功能16城市体系的特点:(1)整体性(2)动态性(3)开放性(4)层次性(5)重叠性17城市空间作用能否发生的条件:(1互补性(2)中介性(3)可输性18城市空间分布必须遵循的原则:(1)市场原则(2)交通原则(3)行政原则19城市体系的类型:(1)金字塔型(2)多核型(3)网络型(4)带状型20城市与区域密切联系的作用:(1)它是城市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2)它能促进城市内部的新陈代谢(3)它是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前提(4)它是形成地区市场和全国市场的

12、先决条件(5)它是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的基础21经济区的基本结构的内容:(1)经济中心(2)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畅通的流通渠道(3)一定面积的地域范围(4)业已形成的经济网络22经济区的运行必须坚持的原则:(1)经济开放、横向联合的原则(2)平等竞争、利益共享的原则(3)依托中心、统一规划的原则(4)生态独立、突出特色的原则(5)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原则(2005年4月考题)23中心城市的含义:(1)中心城市不是一般的中小城市,而是在地区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2)中心城市具有综合性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3)中心城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4)中心城市与经济

13、中心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24中心城市可分为:(1)全国性中心城市(2)地区性中心城市(3)省区中心城市25中心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中心城市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分工深化的产物(2)中心城市是国内外市场形成和扩大的结果(3)中心城市是城市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产物(4)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是中心城市形成的基础26中心城市的作用:(1)中心城市是组织和发展专业化协作的枢纽(2)中心城市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先导(3)中心城市是调节国民经济活动的枢纽27影响中心城市作用强度的因素:(1)中心城市规模的大小和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2)城市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3)第

14、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第四章 城市性质、规模和类型1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城市性质是标明城市类属的概念,城市职能是标明城市功用的概念(2)在多职能的城市,并非所有的城市职能都能概括城市的性质(3)城市性质是相对稳定的,城市职能是多变的。联系(1)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并寓于城市主要职能之中(2)在单一主要职能的城市,城市性质与城市主要职能是一致的。而在多种主要职能的城市,城市性质是城市多种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2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1)能为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能为确定城市的合理规模提供科学依据(3)能明确城市部门结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4)能

15、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3 确定城市性质的原则:(1)全局与局部相结合(2)区域内各城市合理分工(3)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4)详尽地占有和分析资料4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远景规划和区域规划(2)区域自然、资源、能源、国防及历史条件(3)城市发展现状(4)城市发展远景(5)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5 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1)定性分析法(2)定量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综合分析法6 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意义:(1)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2)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的经济、资源优势(3)有利于确定和保持城市的合理发展规模(4)有利于促进大

16、、中、小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7 城市规模分布的规律:(1)规模位序分布规律(2)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规律(3)规模中心地分布规律8 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1)自然资源和能源(2)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3)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4)城市的性质和结构9 城市规模效益的特点:(1)规模性(2)空间性(3)外在性10从城市厂商看,与城市规模相关的效益主要有:(1)厂商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市场需求的扩大11城市规模成本主要包括:(1)外部成本(2)“门槛”成本(3)疏解成本12城市分类的意义:(1)有利于我们分析研究城市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城市共性与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2)有助于我们掌握各

17、种类型城市的发展规律,正确地分类管理和指导城市的发展13城市分类必须遵循的原则:(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2)经济分类的要求与行政分类的现状相结合的原则(3)城市体系对城市功能的要求与城市功能现状相结合的原则(4)功能、规模、隶属和地域分类相结合的原则14国外城市分类的方法:(1)奥罗索分类法(2)哈里斯分类法(3)纳尔逊分类法(4)莫塞和斯科特分类法(5)马克斯韦尔分类法15按照城市性质或功能的不同,中国的城市可以分为:(1)综合性城市(2)工业城市(3)矿业城市(4)交通港口城市(5)商业金融城市(6)风景旅游城市(7)科学文化城市16按照城市行政地位不同,中国的城市可以分为:

18、(1)直辖市(2)副省级市(3)地级市(4)县级市17按照城市人口规模的不同,中国的城市可以分为:(1)特大城市(2)大城市(3)中等城市(4)小城市(5)镇18按照城市地理位置的不同,中国的城市可以分为:(1)沿海城市(2)内地城市(3)边境城市19按照城市结构的不同,城市可以分为:(1)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2)封闭式城市和敞开式城市(3)集中式城市和分散式城市第五章 市政体制1 市政体制的含义: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2 市政体制的内容:(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2)城市的国家机构与

19、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3 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1)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因此,国家政体的内容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内容,市政体制的形式必然与国家政体的形式相统一(2)市政体制一方面与国家政体具有统一性,另一方面与国家政体相比较,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4)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政体的具体化4 市政体制的作用:(1)市政体制通过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增强统治阶级的团结,调动统治阶级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2)市政体制通过协调城市的政党组织、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20、,不断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3)市政体制通过改革和完善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巩固统治阶级在城市的统治地位(4)市政体制通过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结构,适应城市政权行使统治和管理职能的需要(5)市政体制通过促进城市政权有效地行使统治和管理的职能,适应城市经济体制和生产力的发展5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特点:(1)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形式多样化(2)政党在城市的组织通过竞选,在市议会拥有多数议席,主导城市的议决权;当选市长,主导城市的行政权(3)西方国家的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一般分别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各自对选民负责,并且相互制衡(4)城市一般不辖区和县,市和县、乡、镇的政府是独立平等的地方政府,都直接受省

21、、州政府的领导(5)西方国家城市的利益集团比较活跃,既直接向城市的国家机构表达利益,又通过动员选民投票,制约着政党组织对城市的国家机构的影响力6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1)市议会制(2)议会市长制(3)市长议会制(4)市委员会制(5)市经理制7 西方国家改革大都市地区管理体制的途径有:(1)极少数大城市市辖区、市、区的政府分工协作,管理城市公共事务(2)大城市兼并周围的中小城镇,即大城市在行政区域上包含县乡镇,导致大城市政府与县乡镇政府具有不同程度的上下级关系(3)大都市地区多数县乡镇的居民不愿意所在地区被并入大城市的行政区域,而是支持县乡镇政府在适宜由大城市政府统一管理和提供服务的领域,

22、与大城市政府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8 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1)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比较统一(2)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3)市政府、市法院和市检察院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4)中共市委和市级国家机构全面地领导中共区、县委和区县级国家机构的工作(5)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005年4月考题)9 我国各地城市的市政体制比较统一的原因:(1)统一的市政体制为统一的国体服务(2)我国的市政体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在城市的延伸(3)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规定市政体制是中央政府的权力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市街体制进行的改革:(1)适当合并市辖区和街道,

23、从而扩大它们的范围(2)市政府向区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向街道办事处适当下放权力(3)使市政府、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职权划分法制化、制度化11市领导县的类型:(1)地市合并型(2)划县入市型(3)升市领县型第六章 市政管理机关1 市级组织机构的组成:(1)市党代表大会(2)市委员会(3)市委常委(4)市纪律检查委员会2 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政治领导(2)思想领导(3)组织领导3 城市民主党派组织在城市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发展城市社会主义民主(2)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出力(3)协助城市有关部门开展统战工作4 根据工作需要,市人大常委会可以设立以下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

24、1)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2)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3)工作委员会(4)综合性办事机构(5)研究机构5 按管理的领域与性质,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可以分为:(1)综合经济管理机构(2)专业经济管理机构(3)监督管理机构(4)社会管理机构(5)安全司法机构(6)内务管理机构6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置,必须遵循的原则是:(1)需要原则(2)精干原则(3)法制原则(4)效能原则7 现有城市政府职能和机构存在的弊端:(1)政企不分(2)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事务(3)现有城市政府机构重叠庞大、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8 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目标:(1)转变城市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2)调整城

25、市政府组织机构(3)深城市人事制度改革(4)调整城市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责权限(5)加强城市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9 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2)既要考虑城市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社会的承受能力(3)弱化微观管理,强化宏观调控,做到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搞活(4)加强服务,提高效率10市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活动应坚持的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3)检察独立原则(4)法制原则(5)双重领导原则(6)互相配合原则(2004年4月考题)第七章 市民与市民参政1 作为市民应具备的条件:(1)从身份上看,城

26、市居民的首要条件是持有效的城市户籍(2)从地域上看,市民是指居住和生活在市辖区或城区范围内的居民(3)从职业上看,市民是指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职业群体2 从社会学角度看,城乡之间的区别主要是:(1)在职业上,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城市则以非农业生产为主(2)在环境方面,乡村以自然环境为主,城市则以人造环境为主(3)在人口密度和规模上,乡村规模小,人口密度低,而城市则相反(4)在居民构成上,乡村具有同质性和稳定性特点,而城市则以异质性和变动性为特点(5)在社会关系方面,农民的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人均社会关系数也少于市民3 市民在人格构成上的主要和特征:(1)理性重于情感(2)时尚重于传统(3)个人

27、主义倾向(4)消费主义倾向(5)较强的心理调试与平衡能力4 影响市民素质的主要因素:(1)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对城市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2)市民素质状况取决于市民的语言、地理、历史和传统的情感与意志特征(3)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的文化、价值、知识和能力素质状况(4)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的道德水平和城市精神的塑造5 市民素质的特点:(1)市民素质具有整合性特点(2)市民素质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特点(3)市民素质在其发展中具有可塑性特点(2004年4月考题)6 市民参政与市民素质提高的关系:(1)市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市民参政的培养和提高(2)市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市民参与城市公共事务和公益活动的

28、频度和程度7 市民的基本权利:(1)市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2)市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方面的权利和义务(3)市民享有人身自由方面的权利和义务(4)市民享有劳动、休息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权利和义务(5)市民享有文化教育的权利和义务(6)市民的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2005年4月考题)8 国家怎样保障市民的政治与自由权利:(1)保障公民的选举权(2)保障公民的罢免权(3)在市民与政府的关系中,市民可以通过一些行政法规,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4)市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也有法律和制度保障9 市民经济与劳动权利保障如何实现:(1)市民经济活动权利的保护,主要涉及民法通则和经济合同法中的有关规定(2)在

29、市民劳动权利的保护方面,宪法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是劳动立法的根本依据;而劳动权利的保护,又是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内容之一(3)市民的知识产权也有相关法律和法规的保护10市民怎样实现权利的自我保护:(1)市民要知道到哪里去起诉(2)市民起诉时须明确自己提供的基本材料(3)市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向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4)市民要注意利用公证机构的公证服务,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1市民参政的意义:(1)市民参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2)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市民参政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12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有:(1)个人联系渠道(2

30、)代理人或代表渠道(3)集团参与渠道(4)市民监督渠道第八章 市政职能1 市政职能的含义:一般说来,市政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城市公共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是城市政府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2 确理解和把握市政职能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1)不同国家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市政职能(2)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政府有着不同的市政职能(3)市政职能的主体是城市人民政府(4)市政职能的客体是城市公共事务(5)实现市政职能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公共管理3 市政职能的特征:(1)广泛性(2)服务性(3)规范性(4)自主性(5)多样性4 市政职能的意义:(1)市政职能反映了城市政府行为的

31、基本目的和宗旨(2)市政职能决定着城市政府管理范围和组织规模(3)市政职能是中央、省和城市政府权责分工和事务分割的重要依据(4)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实施“三定方案”的重要依据(5)市政职能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管理的绩效和成败,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和未来5 市政职能的分类:(1)根据历史的线索分析市政职能,以各种职能产生的先后顺序为标准,可以把市政职能划分为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2)根据市政职能的性质和实现方式,可以把市政职能划分为防御职能和建设职能(3)根据现代事务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我国城市政府管理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市政职能划分为一般职能和专门职能(4)根据市政职能的发展和消长趋势,可以把市政

32、职能划分为成长职能和衰退职能6 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范围:(1)规划职能,以土地规划和区域综合开发计划为主(2)公共服务职能是西方发达国家市政职能的主要内容,从文化教育、交通运输、产业振兴、人力资源、福利保障、环境卫生、治安消防到市民生活,涉及市政管理的方方面面7 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1)制定法规、政策和指导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2)直接经营和控制某些公益事业(3)依法规定各种审批、许认可程序,对和市民息息相关的事务进行巡视检查和实时监督(4)通过政府投资和支持开发新技术、引导、刺激经济发展(5)委托私人企业从事公益事业,提供公共服务8 我国市政职能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

33、变政府职能,重点是政府经济与社会职能的转变。具体要求是:(1)撤销部分职能(2)转移 部分职能(3)增加部分职能(4)强化部分职能9 我国市政职能的转变:(1)调整城市政府行使职能的外在环境,为转变职能提供前提(2)调整城市政府内部系统的经济行政职能,为转变职能提供保证(3)转变城市政府的经济行政职能,为确立科学的政府职能开路(4)在市政职能实现方式上,转变调节手段10市政绩效的内涵:(1)市政绩效是对市政职能实现程度和结果的客观评价(2)市政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城市政府的工作业绩和社会效能(3)市政绩效是市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也被称之为绩效管理11市政绩效的特点:(1)市政职能的层

34、次性决定了市政绩效的层次性(2)市政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市政绩效管理的公共性(3)市政绩效管理和评价都具有理论实践相结合并且注重操作技术的特点12市政绩效管理的主要原则:(1)市政绩效管理应融入日常的市政管理活动之中(2)市政绩效管理的前提是城市发展战略和价值导向的明确化(3)市政绩效管理是以公务员的认同和共识为基础的契约式管理(4)市政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市政管理的全面、迅速和持续地发展(2003年4月考题)13市政绩效管理的基本程序:(1)制定市政绩效协议和绩效计划(2)监控绩效管理的过程(3)进行市政绩效评价第九章 城市规划管理1 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2)权威性(3)特殊性(

35、4)动态性(5)科学性2 城市规划的基本依据:(1)国家生产力的布局规划(2)城市在一定的城市体系中的地位(3)城市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的地理条件(4)城市的发展战略(5)城市的经济计划3 城市规划的作用:(1)城市规划是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的结合体,它从城市建设上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2)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它指明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3)城市规划是用地和建筑的规范,它促进个别和城市整体的土地和建筑的效益(4)城市规划是市民生活质量的卫士,并通过指导产业设施、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4 城市规划的原则:(1)城市规划与国家、地区的经济和建设等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36、2)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原则(3)用科学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水平的原则(4)以人为本的原则(5)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原则(6)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原则(7)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原则(8)统筹兼顾、综合部署的原则(9)城市建设与国家、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2003年4月考题)5 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级进行。第一阶段,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又分为:(1)第一步,勘察、搜集和分析城市的基础资料(2)第二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3)第三步,起草城市总体规划(4)第四步,上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市民评议城市总体规划草案(5)第

37、五步,城市政府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后,由市政府向市人大提交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议案,提请市人大审议和通过城市总体规划(6)第六步,上级政府审查、批准城市总体规划(7)第七步,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第二阶段,编制城市详细规划。6 我国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内容:(1)对规划区内土地的城市规划管理(2)对规划区内建筑的城市规划管理(3)对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的检查和奖惩7 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中的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内容:(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2)制订分期实施的开发计划(3)基础设施、事业设施与生产设施、生活设施配套建设(4)综合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5)保护有纪念意

38、义的建筑(2005年4月考题)第十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1 城市基础设施的种类:(1)能源设施(2)供、排水设施(3)交通设施(4)邮电设施(5)环保设施(6)防灾设施2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1)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生产性,决定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必须有偿使用(2)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决定了它的部门和企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兼顾经济效益(3)城市基础设施具有承载性,决定了它必须与城市的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相适应(4)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垄断性,决定了它必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保持必要的竞争(5)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超前性,决定了在建设的时间和空间上,必须处理好它与生产设施、生活设施的关系(6

39、)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系统性,决定了必须保持它的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3 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1)城市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2)城市基础设施是市民生活的基本条件(3)城市基础设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一个减少污染的环境(4)城市基础设施避免和减轻各种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危害(5)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是相反(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有赖于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4)按照城市经济建设的计划,分步骤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

40、(5)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作为城市经济建设周期的调节手段5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1)国家和城市的财政支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2)依靠科学管理降低成本,增加基础设施的运营收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向社会集资,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充资金(4)银行贷款6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机构:(1)综合机构(2)专业机构(3)协调机构(4)临时机构7 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1)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根本保证(2)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以及区、县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分工协作,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

41、管理体制的组织保障(3)改革和依靠基础设施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关键(4)吸收多种所有制经济投资和经营基础设施,是搞活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新途径(5)人民城市人民建,是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源泉(2002年4月考题)8 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管理的特点:(1)根据城市基础设施部门和单位在性同市场化程度上的区别,实行不同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2)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实行不同的定价制度(3)无论实行哪一种经营管理的模式,城市基础设施的部门和单位都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9 城市灾害管理的作用:(1)城市的灾害管理,预防和救护各种灾害对城市生产设施的破坏

42、,保卫着城市和国家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城市的灾害管理,预防和救护各种灾害对城市生活设施的破坏,保卫着市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3)城市的灾害管理,预防和救护各种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保卫着城市的安全和国家的物质财富10城市灾害管理的内容:(1)城市政府强有力的、高效的领导体制,是搞好灾害管理的前提条件(2)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是搞好灾害管理的中坚力量(3)储备必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搞好灾害管理的物资保障(4)普及防灾救灾知识,发动群众参与防灾工作,组织市民开展救灾演习,是搞好灾害管理的基础(5)实现防灾救灾工作法制化,是城市灾害管理的制度保证第十一章 城市环境管理1 城市环境的基

43、本特征:(1)人工环境的扩大和自然环境的后退(2)自然环境的各种因素被打上人类活动的烙印,使它们的物理和化学的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3)自然环境对城市居民的积极作用有所削弱,而消极作用正在扩大2 城市环境管理的作用:(1)城市环境管理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2)城市环境管理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城市环境管理有助于保护市民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水平(4)城市环境管理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5)城市环境管理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3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1)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原则(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5)谁污染

44、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6)依靠群众、大家动手的原则(7)环境管理法制化的原则(2004年4月考题)4 城市环境污染的特征:(1)污染的内容全面性(2)污染的范围广泛性(3)污染的时间长期性(4)污染的危害严重性5 城市环境污染的种类:(1)空气污染(2)水域污染(3)固体废物污染(4)噪声污染(5)土壤污染6 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1)首先体现在领导体制的综合性(2)其次体现在运用手段的综合性(3)再次体现在依靠力量的综合性(4)最后体现在防治内容的综合性7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1)排污管理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三同时”制度(4)限期治理污染源制度(5)污染集中控制

45、制度(6)污染赔偿制度(7)环境监测制度(8)环境质量标准制度(9)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1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8 绿化植物对城市的环境保护的作用:(1)净化空气(2)减弱噪声(3)净化污水(4)调节小气候(5)防止火灾(6)监测环境污染(7)保持水土9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内容:(1)园林绿化的规划管理(2)园林绿化的建设管理(3)园林绿化的产权管理(4)园林绿化的监督管理(5)城市公园的管理(6)城市古树名木的管理10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作用:(1)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保护着市民的身体健康(2)城市环境陌生管理保障着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3)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着城市的整洁面貌,有利于城

46、市的对外交往和发展旅游业(4)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陶冶和展示着一个城市市民的高尚情操11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内容:(1)环境卫生管理规划的制订和实施(2)环境卫生事业的资金管理(3)环境卫生作业单位管理(4)环境卫生设施管理(5)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第十二章 城市经济管理1 城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1)城市经济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3)城市经济管理是发挥城市经济中心作用的重要保证(4)城市经济管理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2 城市经济管理的特点:(1)城市经济管理的区域性(2)城市经济管理的综合性(3)城市经济管理的

47、双重性3 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计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4 城市经济管理的原则:(1)取得最佳城市经济效益的原则(2)政企分开的原则(3)兼顾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4)条块结合的原则5 城市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6 城市财政的作用:(1)促进城市建设和维护,实现城市规划(2)支援国家经济建设(3)促进城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4)保障和提高城市居民

48、的生活水平7 在分税制下,城市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有:(1)地方性固定收入(2)与中央分亨收入(3)中央财政对城市财政的转移支付8 城市税收征收管理的作用:(1)保证税收及时足额入库(2)强化政府对经济的调控(3)为政府决策提供经济信息9 城市税收征收管理的原则:(1)依法征税原则(2)简便高效原则(3)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原则(4)群众协税护税和有关部门配合原则(2005年7月考题)10城市市场管理的意义:(1)搞好城市市场管理有利于维护城市经济秩序(2)搞好城市市场管理有利于城市企业生产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3)搞好城市市场管理有利于保障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1城市市场管理的内容

49、:(1)对商品经营者及其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2)对商品的监督管理(3)对市场交易场所的管理12城市市场管理的原则:(1)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2)依法管理市场的原则(3)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4)专门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13城市土地管理的必要性:(1)城市土地本身的特点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2)城市土地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3)中国城市土地的国有制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14城市土地管理的内容:(1)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2)城市土地的行政、经济、法制管理15城市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方式:(1)协议出让(2)招标出让(3)拍卖出让16城市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方式

50、:(1)出售或买卖(2)交换或互易(3)赠与17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原则:(1)“认地不让人”原则(2)房、地产一致原则(3)效益不可损原则18城市住房管理的内容:(1)城市住房规划管理(2)城市住宅建设管理(3)城市住宅流通管理19科学良好的城市住宅发展规划必须坚持的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符合居民的生活活动规律(3)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4)充分考虑城市的地方特色(5)搞好城市住宅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6)为城市住宅生产和施工工业化以及建筑群体多样化创造条件第十三章 城市社会管理1 城市人口运动的趋势:(1)城市人口总量增长的趋势(2)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3)

51、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4)城市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2 城市人口管理的地位:(1)城市人口管理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2)加强城市人口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3)加强城市人口管理是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有力保障(4)加强城市人口管理是维护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必要条件3 城市人口管理的任务:(1)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2)控制城市人口的机械变动(3)实现对城市流动人口全面统一的管理4 城市常住人口户口管理的内容:(1)户口登记(2)人口卡片(3)居民身份证管理(4)人口统计5 城市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1)限制流入量与居住时间(2)完善法制,贪污管理流动人口(3)区别对待,分类分

52、片归口管理(4)制定规划,把流动人口纳入规划管理的轨道6 我国原有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弊端:(1)造成了实际上的不平等(2)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3)延缓了人口城市化进程(4)城市人口管理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7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意义:(1)城市治安管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2)城市治安管理是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3)城市治安管理是维护我国声誉和搞好对外开放的重要条件(2002年4月考题)8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的职责:(1)执行和实施国家有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研究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政策和法规草案(3)研究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

53、规划及其实施措施(4)组织和开展城市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9 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主体方面的综合治理:(1)制定正确的预防犯罪的总的和具体的方针、政策、作为各方面工作的准则(2)统一部署全市范围内对重大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与预防(3)协助各单位、各部门关系,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治安工作态势。措施方面的综合治理:(1)加强思想教育(2)采取经济与社会的措施(3)采取治安与司法措施(4)采取法制措施10城市社会保障的构成:(1)城市社会保险(2)城市社会救助(3)城市社会优抚11城市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1)“国家福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2)“社会共济型”的社会保障模式(

54、3)“个人储蓄型”的社会保障模式12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目标:(1)贯彻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实现社会保障法制化(2)坚持公平与效益相统一,实现保障的社会化(3)坚持资金筹集与保值相结合,实现保障资金运行的良性化(4)规范管理行为,实现社会保障事务管理的有序化13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的作用:(1)有利于城市社会稳定(2)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3)有利于落实城市计划生育(4)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14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3)实现社会稳定和公平的必然要求15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1)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

55、原则(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3)社会保障社会化的原则(4)社会保障基金化的原则(5)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的原则16城市社区的类型:(1)法定社区(2)自然社区(3)功能社区17社区管理的内涵:(1)管理属性的多重性(2)管理主体的多元性(3)管理内容的复杂性(4)管理实践的参与性(5)管理过程的系统性18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1)行政性组织(2)企事业组织(3)社团性组织(4)社区成员19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3)社区卫生保健(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20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1)有利于通过社区规范来调解和整合社区中的矛盾冲突和利益纠葛(2

56、)有利于培育社区成员民主自治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提高社区管理水平(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发展(4)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推进第十四章 城市公共事业管理1 城市教育的特点:(1)集聚性(2)综合性(3)先进性2 城市教育的意义:(1)教育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2)教育为城市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着充足的人才保障(3)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3 城市教育基本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2)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和成人教育制度(4)学业证书和学位制度(5)教育管理制度4 城市教育管理的内容:(1)教育预测(2)教育决策(3)教育计划(4)教育组织(5)教育评价5 城市科技的作用:(

57、1)科学技术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2)科学技术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城市整体实力的动力(3)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支柱6 城市科技管理的基本内容:(1)确定城市科技发展规划(2)制定并实施科技发展计划(3)科技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4)科技活动的调控和评估7 城市科技管理的条件与保障:(1)完善科技立法,保护知识产权(2)增加科技投入,拓宽科技资金融资渠道(3)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4)加强城市党政领导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管理能力8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1)继续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2)继续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

58、,大力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3)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支持发展多种动工的民营科技企业(5)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中介机构9 城市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10城市文化管理的基本内容:(1)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制定(2)城市各项文化基础工作的管理(3)城市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控11城市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1)经济体制的转变(2)政治生活的转变(3)文化模式的转变(4)国际条件的转变(2005年7月考题)12城市卫生的内容:(1)环境卫生(2)劳动卫生(3)生活卫生13城市卫生的意义:(1)促进经济增长(2)体现基本人权(3)维护社会稳定14城市陌生管理的组织机构:(1)卫生行政机构(2)卫生业务机构(3)政府协调性组织与群众卫生组织15城市卫生管理的工作方针:(1)面向人民群众(2)预防为主(3)团结中西医(4)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16城市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2)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3)积极推进配套制度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