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光伏企业为例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128654 上传时间:2021-10-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光伏企业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光伏企业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光伏企业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光伏企业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光伏企业为例(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光伏企业为例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研究所 1 引言光伏技术是通过半导体材料直接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目前使用半导体的基本材料是多晶硅,其可被制成单晶硅棒,再通过进一步切片加工而制成IC级单晶硅抛光片,来生产电池片和光伏组件。我国太阳能光伏生产已有20多年历史,但是真正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是在21世纪以后,以无锡尚德电力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公司,通过在海内外市场上市,以发达国家作为研发和原料基地,在国内形成规模化生产方式进行制造加工,将产品出口到以欧洲为主的市场。之所以将中国光伏企业为例分析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光伏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永久利用的清

2、洁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但同时存在高风险。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20年世界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2,2040年将占总发电量的20%至28%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的供应中将达到10%以上;204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资料来源:李俊峰、王斯成等著:中国光伏发展报告2007,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0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之一,国际光

3、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光伏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同任何高技术产业一样,光伏产品在技术、制造和市场等方面存在着风险,具体表现在:一是国际上的硅材料和制造装备主要掌握在少数几家国外跨国公司手中,我国企业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大量依赖进口来满足。二是同其他发电原料相比较,光伏发电成本高。据估计,国际上目前光伏发电成本高出其他燃料发电1至2倍,我国要到2030年左右光伏发电才能达到同常规电价相竞争的水平。三是光伏发电进入发电网路系统不仅技术上存在障碍,而且不同发电燃料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第二,从事光伏产品的生产企业以国内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和销售权,通过料件的进口生产太阳能光伏产

4、品,出口到以欧盟和美国等为主要市场的发达国家,这是21世纪以来我国在高技术领域出现的新型投资方式。第三,相对其他行业的高技术加工贸易,我国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已经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2008年,我国已经成为光伏组件最大的生产国,占世界产量的32.9%,而且排名前10家的光伏企业都在国外上市,这同内资企业的技术、资金和市场获得路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1 世界常规能源储备状况能源种类世界中国太阳能无穷大无穷大石油约42年约12年天然气约60年约26年煤约122年约80年铀约71年约50年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09国外对光伏产业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从经济学角度看,它们主要

5、研究光伏产业的市场进入壁垒问题。布朗(Brown)认为作为一种新能源,光伏发电行业存在着市场失灵现象,表现为做出能源使用决策的是消费者的代理者而不是消费者本人,没有反映消费者的最大利益,能源消费产生的负外部性(例如污染)对价格机制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利益的影响Brown, M.A. , November 2001. “Market Failures and Barriers as a Basis for Clean Energy Policies,” Energy Policy (29:14), pp. 11971207.。福克斯恩等人(Foxon et.al.) 认为从实验项目到商业化之间存在着

6、许多障碍,例如规模化之前资金的匮乏,大规模生产和早期商业化下技术人员的短缺,而这些人员同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是完全不同的,以后从早期商业化到完全商业化之间存在着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体制风险Foxon, T.J. Gross, R. Chase, A. Howes, J. Arnall, A. Anderson, D. , November 2005. “UK Innovation Systems for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Drivers, Barriers and Systems Failures,” Energy Policy, 33:

7、16, pp. 21232137.。富克斯(Fuchs)和阿伦森(Arentsen) 从技术标准角度分析了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方面存在的壁垒,认为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与传统发电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消费者消费模式的转变也比较困难,因各家庭群体的消费方式不同,早期的消费者存在着网络外部性Fuchs, D.A. Arentsen, M.J. , May 2002. “Green Electricity in the Market Place: The Policy Challenge,” Energy Policy, 30:6, pp. 525538.。香农格雷厄姆(Shannon Grah

8、am)在描述了光伏商业模式演变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商业模式:一种是最终端用户完全拥有发电设施和系统;第二种是第三方机构或者公共事业部门参与拥有发电设备和相关网络,提供资金渠道和相关服务;第三种是光伏系统和传统发电系统完全“一体化”,各种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实现充分商业化Shannon Graham, Ryan Katofsky, Lisa Frantzis, and Haley Sawyer, 2008. Future of Grid-Tied PV Business Models: What Will Happen When PV Penetration on the D

9、istribution Grid is Significant? http:/www.nrel.gov/docs/fy08osti/42985.pdf.。本文以国内光伏企业为例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问题和可选择的模式。2 光伏发电产业价值链太阳能电池基本上以高纯度硅料作为主要原材料,简称硅基太阳能电池。硅基太阳能电池又分为晶硅太阳能电池与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在这两大产品中,晶硅太阳能电池还是占主要的市场份额,国内大企业主要生产晶硅太阳能电池。所以我们以光伏发电产业价值链为例进行分析。光伏发电产业价值链主要包括:多晶硅原材料的制造,多晶、单晶硅片的生产,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分为硅基太阳能电

10、池、薄膜太阳电池和新型太阳电池三种。其中,晶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较高,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所以,我们这里只讨论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电池组件的封装,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等环节,如图1.1所示。太阳能电池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其他化合物电池90%10%48.2%51.8%46.1%53.9%图1 不同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发布,资料来源:李勇军(2009):光伏产业研究报告,硅矿冶金硅(工业硅)多晶硅/SOG硅西门子法流化床法冶金法其他方法单晶硅棒多晶硅锭单晶硅片多晶硅片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图2 光伏发电产业链根据不同产品的制造技术和商业关系,我们将

11、光伏发电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环节为原料环节,主要是从硅材料的处理,到形成单晶硅棒和多晶硅锭;中游环节是制造和组装环节,主要是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光伏组件的制造,形成光伏方阵;下游为光伏发电系统环节,与最终用户之间的商业关系。上游环节的产品为多晶硅,是生产光伏电池和组件最为关键的原材料。多晶硅生产技术是光伏产业价值链中的核心技术,该产品技术主要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即以氯气和氢气合成氯化氢,氯化氢和金属硅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三氯氢硅,然后对三氯氢硅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三氯氢硅在氢还原炉内进行CVD 反应生产多晶硅除了改良西门子法外,还包括硅烷法硅烷热分解法(美国Asimi和S

12、GS公司采用的技术),流化床法(FBR)(Wacker 和MEMC公司采用的技术)。由于上游环节的技术和资本壁垒很高,因而世界多晶硅市场基本被十大企业垄断,它们中的多数企业既是化工联合企业,也是半导体联合企业。特别是前四家,分别是美国的Hemlock和SGS、德国的Wacker、日本的Tokuyama公司,这四家公司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多晶供应量占全世界的60%左右。尽管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2005年以后,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数量在增加,但是,主要生产能力还是控制在该前十家供应商手中。相比上游多晶硅原材料市场来说,中游制造链节的技术和必要资本壁垒相对低一些,因而竞争更激烈。如前面所述,这一环节主要

13、涉及的是将多晶硅锭或单晶硅棒切割成不同大小和规格的硅片,并对其进行深加工,即通过参杂微量元素、扩散和置入电极生产成电池,后经11大程序进一步加工成电池组件电池片的制造,简单讲就是一个对硅片的深加工过程。首先要在硅片上掺杂和扩散,一般掺杂物为微量的 硼、磷、锑等;扩散是在石英管制成的高温扩散炉中进行。这样就在硅片上形成PN结。然后采用丝网印刷法,将银浆印在硅片上做成栅线,经过烧结,同时制成背电极,并在有栅线的那面涂覆减反射源,以防大量的光子被光滑的硅片表面反射掉。因此,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单体片就制成了。在光伏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生产中,电池片的技术要求相对光伏组件高,生产所需的技术要求较高,初始投资

14、成本也较大。2000年以后,由于发达国家积极推出各种新能源政策,因而生产光伏组件的企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到2008年已经增加到734家。表2 世界光伏发电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数量 单位:家硅料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2005年1030702002008年49177196734资料来源:根据易恩孚咨询公司相关年份数据整理。表3 世界晶体硅企业分布 单位:家区域主要国家欧洲德国(104)意大利(70)西班牙(34)其他欧洲国家(129)亚太中国大陆(755)日本(22)印度(78)其他亚太地区(111)美洲美国(77)加拿大(19)其他美洲国家(8) 其他非洲(8)中东(6)根据易恩孚咨询公

15、司相关年份数据整理。表4 世界薄膜电池企业分布 单位:家类型企业类型企业非晶硅已生产(194)即将投产(4)CIS系列已生产(57)即将投产(10)CdTe碲化镉已生产(11)即将投产(4)CSG已生产(1)即将投产(0)聚光光伏已生产(75)即将投产(10)新型组件设计已生产(92)即将投产(4)第三代技术已生产(15)即将投产(28)根据易恩孚咨询公司相关年份数据整理。光伏应用系统还没有成型,可能的演变趋势见表5。表5 光伏商业模式的演化第0代(光伏系统供应)第1代(第三方所有和运营)第2代(完全一体化)l 商业模式聚焦于生产、供应和光伏系统的安装l 终端用户是所有者l 大部分公共事业部门

16、是被动地提供净计电价方式和标准化/简化的互联,但其他不受影响。l 由发展项目和拥有光伏系统的第三方驱动的商业模式,导致: 对终端用户来说,复杂和困难降低 金融渠道丰富 现有的动机结构改变(特别是商业建筑的应用方面)l 随着光伏市场份额的增长,公共事业部门的角色逐步简化l 商业模式允许PV成为电力供应和配置型基础设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l 商业模式出现不同特征: 产权 运营 控制l 随着PV 成为主要考虑的供应方式,公共事业部门进一步参与其中l PV 产品供应链普及化资料来源:Shannon Graham, Ryan Katofsky, Lisa Frantzis, and Haley Sawye

17、r,2008. Future of Grid-Tied PV Business Models: What Will Happen When PV Penetr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Grid is Significant? http:/www.nrel.gov/docs/fy08osti/42985.pdf。这里的第0代光伏商业模式是:终端用户不但要独立地为光伏系统的购买、安装和日常维护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且要自主负责管理绝大部分的安装过程。这种模式是终端用户完全意义上的拥有PV系统,造成PV系统只能局限于被相对少部分人(即那些致力于光伏的环境、能源安全和自身利益

18、的先驱者)所使用。目前,世界光伏产业正偏离早期的运行方法,已经进入了第1代商业模式,在这种商业模式中,由于第三方机构的出现,金融渠道越来越丰富,同时,公共事业部门提供的服务得到简化,显得更加市场化,使PV系统更具有吸引力并拥有更广大的市场群体,进入了所谓的早期主客户分类时期(early adopter customer category)。而第2代商业模式尚未出现,它强调光伏系统合并到输电网络的“一体化”过程,这不但对配电和智能等技术、国家政策和相关监管制度提出考验,也将出现由PV系统产权、运营和控制等方面权利在不同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终端用户、光伏系统拥有者、公共事业部门、趸售发电

19、业者、监管部门和电力传输公司等。间的不同配置而导致的不同特征,可以确定随着新兴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应用,将使这种“一体化”更加可行和有价值,PV相关产品供应链和服务将更加完善。3 光伏企业融资、投资、贸易我国光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但是为了获得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都是在开曼群岛或者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公司。因此,表现在海关统计上看,这十大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表现为外商独资企业,而实际上是民营高技术企业。3.1 融资渠道我国光伏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成立的时间短,但通过以国外资本市场为主要融资渠道,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在我国前十大光伏企业中,有9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前后的规模相差很大。例如尚德公司2

20、005的资产只有4.82亿美元,但2006年达到10.98亿美元,2004年销售收入只有8 500万美元,到2008年达到19.24亿美元。因此,无论是电池片还是光伏组件,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基本上被10家在欧美上市的公司垄断。表6 我国主要光伏企业上市情况公司名称成立时间上市地点上市时间主营业务(产品)企业性质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2001年美国纽交所2005年12月电池、组件民营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1998年美国纽交所2007年6 月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国企股份公司南京中电光伏有限公司2004年美国纽交所2007年5 月太阳能电池片民营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1997年美国纽交所2006

21、年12 月电池、组件民营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2005年美国纽交所2007年2 月太阳能电池、组件研发、生产、销售民营三资(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2004年美国纽交所2006年12 月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民营CSI阿特斯光伏2001年美国纽交所2006年12 月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民营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2005年美国纽交所英国AIM2006年8 月回收制造太阳能级单晶硅片、多晶硅片民营三资企业江阴浚鑫科技2004年英国AIM2007年8 月电池片和组件民营中国光伏集团东营光伏太阳能公司2006年欧洲创业板2008年8 月以电池组件为主,覆盖全部

22、生产环节民营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美国纽交所2007年6 月多晶硅铸锭及多晶硅片民营合资企业资料来源:根据企业年报和公司网页信息整理而得。融资的资金用途主要用于研发、销售渠道、制造的投资。3.2 对外直接投资我国光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采用了双向投资方式,一是对国内的反向投资方式,主要是制造投资和设计方面的投资,二是在发达国家的研发投资和销售网络的投资。在研发方面,国内大企业将基础研发放在发达国家,在销售方面,它们拥有独立的销售权,并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表7 我国光伏企业的营销网络和研发网络公司名称营销网络研发网络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欧、美、日、西班牙等澳大利亚斯威

23、本科技大学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欧、美、西班牙等荷兰国家能源研究中心南京中电光伏有限公司德国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欧、美有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以合作的形式欧洲澳大利亚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加拿大温哥华CSI阿特斯光伏欧、亚、美为主加拿大、荷兰和中国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一半国外一半国内有美、德、新加坡等占全球12%的硅片市场份额中国光伏集团东营光伏太阳能公司通过分销商和办事处,覆盖欧、美、亚有,与国内大学合作建立研发机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前20电池生产商合作研究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合,美国GTSOLAR和瑞士HCT资料来源:根据企业年报和公司

24、网页信息整理而得。3.3 贸易方式我国光伏企业的加工贸易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进口国外的多晶硅料,将其加工生产成纯度更高的多晶硅锭或者单晶硅棒,将单晶硅棒或多晶硅锭切割生产成不同厚度和大小的硅片,代表企业是我国的江西塞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二是进口国外高标准的硅片,通过加工生产成高转化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代表企业是我国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但不管属于哪种产品的加工贸易,都采用了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这些企业不仅具有中方控制的所有权以及独立的采购权,而且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以及销售权。在全球光伏发电价值链中,我国的光伏企业绝大部分处在制造环节,即集中于硅片(单晶硅片和多晶

25、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的生产环节。根据企业生产环节的不同,我们可将这些企业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一体化”模式,即这类企业的生产环节覆盖全部三个生产环节,一般是和国外的原料供应商签订硅料的进口合同,利用从国外进口的先进设备,自主加工硅料,生产单晶或多晶硅片,进而生产电池片和组件再出口到国外;另外一种是从事相对少的生产环节,即这类企业只从事某个环节的专业生产,从国外进口硅料,并从事硅片的专业生产进而销往国内外下游企业,也可以是从国内外上游企业采购硅片,而本身只进行电池片和组件的生产,进而销售给国外的客户。从总体上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属于后一种模式,且我国光伏行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我国光伏

26、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盟发达国家。这是因为同其他发电方式相比较,光伏发电需要的成本高,国内市场很少使用,而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补贴等手段鼓励光伏发电的发展,因而成为光伏产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目前,我国90%的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二是我国光伏制造企业大都采用进料加工贸易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光伏产品的制造和组装方式符合加工贸易的生产方式。从料件看,作为太阳能光伏制造的源头,多晶硅材料的供应在1998年之前主要来自半导体产业产生的废料,之后,原半导体工业多晶硅供应商才开始将过剩产能转向供应于太阳能电池产业。在这个基础上,主要的8大厂商基本上垄断了全球多晶硅料产业,而国内至今缺乏这方面的核心技术

27、和大规模生产能力,故而生产电池片的主要原料被国外少数企业控制,加工电池片和光伏组件需要的相关料件和设备也都需要进口。2005年以来,随着国内技术能力的提高,我国多晶硅的生产企业和产量在不断增加,光伏企业开始使用国内的料件,因而我国电池和组件的一般贸易比例在逐步增加。到2007年,我国电池和组件采用一般贸易出口的比重上升到26.34%。这说明,由于国内民营企业的销售和采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旦国内具有料件生产能力,这些企业可以灵活改变贸易方式,变加工贸易为一般贸易。从目前我国光伏企业的所有制情况看,电池片生产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占企业总数的61.25%,光伏组件民营企业所占份额相对更高,占76.

28、77%。光伏企业性质并不仅仅表现为企业数量上民营企业占比较高的比重,更表现为我国前10家光伏企业中1家是国有企业,1家是合资企业外,其余8家都是民营企业。2008年,这8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4%。表8 我国电池和组件在各种贸易方式下的出口量及其占比 (单位:万美元,%)年份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小计贸易总计20001085.79(6.10)4627.37(26.00)11673.28(65.58)16300.65(91.57)17800.98(100)2001831.80(4.96)4347.33(25.90)10500.15(62.56)14847.48(88.4

29、6)16784.71(100)20021180.63(5.31)5473.22(24.62)13131.35(59.07)18604.57(83.69)22229.13(100)20032848.74(8.65)5776.69(17.54)21225.39(64.45)27002.07(81.99)32933.94(100)20046880.14(10.69)13472.98(20.92)39137.79(60.78)52610.77(81.71)64388.32(100)200524533.04(19.49)14396.75(11.44)81114.07(64.45)95510.83(75.

30、89)125859.01(100)200657622.96(23.41)19502.45(7.92)160495.44(65.20)179997.89(73.12)246163.71(100)2007138262.19(26.34)27984.01(5.33)345134.89(65.75)373118.90(71.08)524905.92(100)2009359336.89(37.59)37001.12(3.87)519321.08(54.32)556322.20(58.19)955962.49(100)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相关年份的数据。括号内的数据为比重数据。表9 我国主要光伏企业贸易

31、方式公司名称企业性质原料来源贸易方式销售收入(2008年)产能(2008年)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民营美国为主国内供应进料19.23亿美元1000兆瓦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国企股份公司韩国为主进料11.05亿美元600兆瓦南京中电光伏有限公司民营欧洲、日本及国内采购进料3.51亿美元500兆瓦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民营韩国为主国内供应进料8.32亿美元350兆瓦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民营三资(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Hemlock进料7.99亿美元300兆瓦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民营国外进料7.24亿美元200-300兆瓦CSI阿特斯光伏民营欧、北美、亚洲为主国内塞维LDK支持进料7.05

32、亿美元270兆瓦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民营三资企业国外采购也国内外自主生产多晶硅6.70亿美元330兆瓦世界第三硅片生产商江阴浚鑫科技民营150兆瓦中国光伏集团东营光伏太阳能公司民营国外50%国内50%180兆瓦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民营合资企业16.44亿美元1000兆瓦硅料生产商资料来源:根据企业年报和公司网页信息整理而得。4 两家光伏企业的比较分析4.1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2000年10月,澳籍华人施正荣博士掌握了太阳能光伏专利技术,归国到江苏无锡寻求商业发展机会。2001年1月,经无锡市政府风险投资600万美元,施正荣技术加资产入股200万美元后,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33、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太阳能光伏产品,特别是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2005年8月,施正荣剥离了政府资产,在开曼群岛成立尚德电力控股公司(也称尚德电力),2005年12月,尚德电力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NYSE:STP),融资4亿美元,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在国际主流资本市场上市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尚德在中国、日本和美国设有生产基地共达6 个,分别是位于中国的无锡、洛阳、青海和上海,日本的长野,美国的亚利桑那(2010年1月新建)。2009年,尚德电力产能就达到了1GW,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晶硅组件制造商。同时,尚德公司具有独立的产品销售权和销售渠道,在欧

34、洲、美国和亚太销售市场分别设立3个地区总部,在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阿联酋、法国、Benelux、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北美和南美等地设有据点,形成了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系统。由于终端应用市场的商业应用和商业模式变化较快,提供相关服务支持是尚德积极努力发展的方向。为了符合终端应用市场的需要,扩大市场竞争力,尚德电力目前正积极以战略思维整合资源,努力拓展其产品在商业、农场、住宅、电站、离网系统和光伏建筑一体化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程度的太阳能系统解决方案。比如:通过实施和日本MSK公司、美国Open Energy等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率先提出目前最先进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解决方案”;通过收

35、购德国太阳能设备制造商Kuttle公司等战略举措,尚德向全球光伏产业价值链的应用端迈进。在产品研发方面,尚德公司在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设立研发机构,研发新一代光伏产品,在无锡,设计人员超过300名,同时,尚德公司已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等建立联合研发中心,特别是PERL电池技术已应用于所有尚德PlutoTM(冥王星)太阳能电池和HiPerformaTM组件,刷新了晶硅电池在量产中的转换效率世界记录,冥王星技术使单晶电池达到19%和多晶电池达17%的光电转换效率。尚德拥有自己的自主品牌,名称是“Suntech”,产品通过UL、TUV、VDE、ISO等多项国际认证,可以说

36、先进的生产制作工艺、严格的品质管理,良好的光伏产品品质已成为尚德品牌的核心内容。从加工贸易生产控制方式的角度看,同其他一般的加工贸易企业不同,尚德既有独立的销售权和销售渠道,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通过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原因是料件大量需要进口,而光伏产品市场主要集中的发达国家。具体地看,生产光伏产品的上游料件是多晶硅,其基本被国外跨国公司10大企业所垄断,要大规模生产光伏产品,必须首先从这些大公司进口多晶硅。从光伏产品市场看,由于光伏发电的成本目前还大大高于传统燃料的发电成本,我国光伏市场非常有限,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和欧洲在光伏补贴和商业应用上发展较快,尚德产品也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盟市场。尚

37、德的这种商业模式正好与加工贸易的运行方式相同,减少原料采购的资金压力,因而主要采用加工贸易的贸易方式。当然,最近几年,国内多晶硅的产量在不断增加,尚德也通过采购国内料件的方式出口,形成了一般贸易方式。从2003到2008年尚德所采用的贸易方式看,2008年尚德一般贸易上升很快。影响尚德公司生产经营的最主要因素是料件被外方控制以及光伏产品市场的竞争,从多晶硅市场看,由于产品被跨国公司所垄断,因而进口价格相对较高,同时这些企业同时也生产中下游产品,与尚德公司竞争。从出口市场看,由于光伏产品生产的资本和技术壁垒相对比较低,使国内生产厂商迅速增加,对出口产品价格产生很大影响。从其财务数据上所反映出来的

38、结果看,不管是光伏组件还是光伏电池,在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上,每年都呈大幅上升趋势,但是,其光伏产品从2005年至2008年在单位销售利润上都有所下滑,特别是光伏电池下滑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硅料价格占光伏电池成本的50%以上,其价格的上涨,大大压缩了光伏电池的利润率,而通过后续的加工组装,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尚德在光伏组件上提升了附加值。表10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财务指标 单位:百万美元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光伏组件销售收入78170.1471.91331.71785.8销售成本54.9121.2357.91057.61448.2销售量25.949.8121.

39、1358.8459.4销售单价3.013.423.893.723.89单位销售成本2.122.432.962.953.15单位销售利润0.890.990.930.770.74光伏电池销售收入7.354.7124.613.799.3销售成本5.335.490.114.597.5销售量3.617.938.54.535销售价格2.023.053.233.062.84单位销售成本1.471.982.343.222.79单位销售利润0.551.070.89-0.160.05资料来源:尚德电力有限公司2009年年报。综上所诉,从企业性质上看,由于尚德电力在开曼群岛注册,名义上为外商独资企业,但实际上其是民

40、营企业,因而从所有权角度看该公司是归属中方拥有。从采购权看,尚德有独立的采购权,可以采购国内的料件,也可以采购国外的料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尚德拥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经营实体,这一点不同于其他加工贸易企业。但是,虽然尚德这种类型的企业完全是民营独占的加工贸易经营实体,其实也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发展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比如,由于光伏发电产业链下游应用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还不清晰,尚德的加工贸易生产控制方式也将随着其生产技术、原材料的供应和终端应用市场的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持续的变化。 4.2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纽交所代码:YGE),隶属于英

41、利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生产线覆盖了整个产品生产链条,包括多晶硅生产,硅锭铸造,硅片切割,光伏电池生产以及光伏组件的封装,主业主要涉及光伏组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主要销往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法国、韩国、中国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保定,在全球设有十多个分支机构及办事处,员工总数超过6000人,致力于通过光伏发电技术为全球范围内的工厂、家庭和公共事业提供清洁的可再生能源。2009年,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硅锭和硅片、光伏电池和组件三大类总产能共达到1800兆瓦。2002年至2009年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光

42、伏相关产品的产能变化情况,见下表。表11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光伏产品的产能变化(2002-2009) 单位:兆瓦年份(年)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硅锭和硅片67095200400600光伏电池3661060200400600光伏组件3050100100200400600资料来源: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官方主页,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自部队转业6年后,于1998年成立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2007年成功通过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完成了海外上市,通过股权控制的方式,基本覆盖了整个光伏产品制造链,销售网络覆盖了

43、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企业组织结构比较扁平并不复杂,具体参见图4.1。从生产控制方式的角度看,首先,英利绿色能源控股虽然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外资企业,但实际是我国的纯粹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因此从所有权上是属于中方独占的类型;其次,由于通过股权直接控制的方式,在海内外,如德国、美国、意大利和中国等设立了各类销售网络,具有自主品牌“Yingli Solar”和独立的产品销售权,主要通过与客户建立一年期内的销售合约进行市场交易活动,因而也具备独立的销售权;在原材料需求上,英利一般是依赖于现货采购的方式来满足其生产的需要,和当地和国外的一些供应商(其中包括一些世界上知名的多晶硅料

44、件供应商)建立采购合约来获取高纯度的多晶硅或多晶硅废料,通过对原料的加工处理,最终生产出合格高效的光伏产品,向国内外的各类发电系统提供光伏组件,由于我国目前的应用市场很小,市场应用需求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因此,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外。图3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企业组织结构100%100%100%100%60%100%100%74.01%100%100%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开曼群岛)六九硅业有限公司(中国)英利绿色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英属维尔京群岛)保定天威保变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国)英利绿色能源美国控股公司(Detaware)英利绿色能源欧洲控

45、股公司(德国)英利希腊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英利能源意大利英利能源(北京)有限公司(中国)英利新能源资源控股公司(中国)资料来源: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的年报,第65页。从经营收益上看,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主要有三大收益来源,第一是光伏组件的销售,这一部分是其主要的收益来源,占总净收益的98%以上,但是其受到终端市场需求和产能的制约;第二是光伏系统的销售,包括光伏系统的销售和相关安装服务,2009年其占总净收益的比重为0.7%,可见这一业务尚不成熟;三是其他收益,主要是原材料销售收益,具体数值可参见表4.3。因此,从产品的收益结构分析可知,光伏组件的生产销售是英利绿色

46、能源的主要净收益来源,然而其背后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每瓦平均销售价格和光伏组件的销售量。从产品的具体销售市场看,英利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以2009年为例(其他年份数值,可参见下文的表13),公司在欧洲地区的销售额约为65亿,占总收益的比重为89.5%,其次分别是中国、韩国和美国,分别占4.5%,3.0%和2.1%。因此,英利绿色能源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需求,国外终端用户的需求变化和下游光伏应用系统商业模式的微小变动都将极大地影响其整体收益和公司的内部运作。表12 英利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收益和成本结构 单位:千元,%2007年2008年2009年金额占总净收益的比重金额占总净

47、收益的比重金额占总净收益的比重净收益4059323100.07553015100.07254869100.0 光伏组件401578898.9744579098.6715844198.7光伏系统19520.1275840.4501970.7其他收益415831.0796411.0462310.6营业成本 光伏组件297171073.3571360575.6545828475.2 光伏系统14930.0192410.3398510.6 其他成本455161.1529530.7423610.6总营业成本301871974.4578579976.6554049676.4毛利104060425.6176

48、721623.4171437323.6资料来源:英利绿色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年报,第82页。注:净收益是产品销售收入扣除营业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税后而得。表13 英利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销售市场分布结构 单位:千元,%国家/地区2007年2008年2009年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欧洲德国88903621.9311871341.367034063.1西班牙260612564.2%304176740.34315205.9意大利2928367.2952371.24458616.1法国5560.02918143.9999151.4比利时25070.158

49、7160.81630912.3荷兰NA.NA.NA.NA.3487104.8捷克8140.0NA. NA.1744052.4塞浦路斯NA.NA.NA.NA.1620642.2其他30400.1268990.3914021.3欧洲总计379491493.5663314687.8649264389.5中国610981.51864882.53285054.5香港1037942.6NA.NA.568620.8美国361820.91277431.71473832.1日本559491.43094214.118190.0韩国20450.02871933.82181353.0其他国家53470.190240.

50、195220.1总收益4059329100.07553015100.07254869100.0总净收益405932375530157254869资料来源:英利绿色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年报。5结论和进一步需要讨论的问题光伏企业之所以采用加工贸易方式,是因为国内提供的料件相对而言数量少、质量不高,同时,国内光伏产品发电的成本大大高于其他燃料,因而产品主要出口到发达国家。这样光伏企业就形成了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生产方式。但随着国内料件供应能力的上升,在我国出口的光伏产品中加工贸易的比重有所下降。目前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特别是具有影响力的光伏企业,它们通过在国外资本市场融资和设立研发机构,

51、形成了独立的生产经营实体,这些企业不仅具有独立的采购权,而且拥有销售权。我国光伏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是由于成立时间短,基础研发相当薄弱,产品的专利形成能力弱,因而通过发达国家上市融资的风险实际上很高,选择国内还是国际市场融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国光伏企业在生产、经营价值链相当长,从研发到销售网络,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与全球跨国公司全球性外包的组织变动趋势形成鲜明对照。参考文献国金证券行业研究报告:全球视角的多晶硅行业分析之二传统多晶硅大厂分析:扩产、盈利、成本、新技术,2008年。参见.pdf。李俊峰、王斯成等:中国光伏发展报告2007.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

52、40 页。张岩贵、陈晓燕:从日、德、中光伏产业看跨国公司的整合策略J,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5)。郑照宁、刘德顺:中国光伏组件价格变化的学习曲线模型及政策建议J,太阳能学报2005年26(1)。Foxon, T.J.,Gross, R.,Chase, A., Howes, J.,Arnall,A., and Anderson, D., 2005.“UK Innovation Systems for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Drivers, Barriers and Systems Failures, ” Energy Policy,212

53、32137.Gregory F. Nemet,2005. “Technical Change in Photovoltaics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Learning Curve Model, ” Interim Report.McDonald A,,Schrattenholzer L.,2001. “Learning rate for energy technologies,” Energy Policy, 29:254.261.Shannon G.,Ryan K.,Lisa F.,and Haley S.,2008. “Future of Grid-Ti

54、ed PV Business Models: What Will Happen When PV Penetr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Grid is Significant? ”Available at http:/www.nrel.gov/docs/fy08osti/42985.pdf.附表1 全球主要多晶硅企业的多晶硅产量 (单位:吨)厂商2003年2004年2005年2008年总产量其中用于光伏总产量其中用于光伏总产量其中用于光伏总产量其中用于光伏Hemlock6 1002 0007 0002 1007 4002 70014 5007 100Wacker4 20

55、01 6005 0001 8005 0002 4009 0005 500Tokuyama4 8001 0004 8001 2005 2002 0005 400NASGS2 1001 9002 1002 1002 3002 3007 100NAMEMC3 70003 70003 7007006 5003 000Mitsubishi2 8003002 8002002 8005008 0001 400Asimi(REC)2 40002 6001503 0002003 300350全球总量NANA28 00013 50030 00015 580NANA注:NA表示数据不详。资料来源:国金证券行业研究报

56、告:全球视角的多晶硅行业分析之二传统多晶硅大厂分析:扩产、盈利、成本、新技术,2008年,第4页。参见附表2 2005年至2007年全球主要太阳能电池厂商产量及排名 (单位:MWp,%)公司2005年2006年2007年产量占比排名产量占比排名产量占比排名Sharp(日本)42824.3143417.4152511.881Q-cell(德国)1669.4225310.123708.372无锡尚德(中本)824.791586.343638.213Kyocera(日本)1428.131807.232204.984Motech(中国台湾)603.4101104.472044.625Sanyo(日本)1257.141556.251904.306Solar World(德国)975.56863.491503.397First Solar(美国)20.01.1NA602.4131403.178天威英利(中国)NANANA35NA171403.178Misubishi(日本)1005.751114.461353.059Subishi(日本)NANANANANANA1353.059晶澳Solar(中国)NANANA25NA181302.9410BP Solar(英国)885885.73.4101102.4911Sun P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