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于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专题党课发言材料

上传人:Wea****66 文档编号:30107797 上传时间:2021-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年关于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专题党课发言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关于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专题党课发言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年关于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专题党课发言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21年关于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专题党课发言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关于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专题党课发言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年关于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专题党课发言材料塞罕坝精神植根于塞罕坝140万亩的土地,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的奉献奋斗,成长于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之上,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来到尚海纪念林,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塞罕坝精神出现背景塞罕坝位于河北承德市围场县北部。早年,这里曾是清王朝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被砍伐殆尽。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过去的原始森林

2、已变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百年间,塞罕坝由“美丽高岭”退变为茫茫荒原。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1961年,林业部决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机械林场,并选址塞罕坝。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当地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一支369人的创业队伍,拉开了塞罕坝造林绿化的历史帷幕。“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一代代塞罕坝人薪火相传,用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传承,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从茫茫荒原到百万亩人工林海,建造起一道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塞罕坝精神时代要求20

3、10年6月5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到塞罕坝林场调研;7月11日,全国林业厅局长座谈会在塞罕坝林场成功召开,贾治邦局长对塞罕坝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塞罕坝精神” 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伟大的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林业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全国林业行业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广大务林人不断进取的旗帜,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对于确保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双增”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于构建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具有巨大的推动意义,对于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凭借塞罕坝精神,我们已经

4、把塞外荒原变成万顷林海,我们更加相信,依靠和创新塞罕坝精神,一定有能力把山川秀美的塞罕坝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国有林场。2017年8月,习近平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

5、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42021年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纪念林位于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起源地。习近平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塞罕坝精神精神内涵原塞罕坝精神:“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是在塞罕坝

6、建场三十年之际,由熟知塞罕坝建设发展历程的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刘琨帮助总结提炼的。新塞罕坝精神:“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是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于2010年6月在塞罕坝调研后,在原塞罕坝精神基础上凝练提升而成。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她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塞罕坝精神精神根源塞罕坝溯源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它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

7、,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塞罕坝之殇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解放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塞罕坝肇建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1962年2月,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确立了四项建场任务: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产中、小径级用材;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研究积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的经验;研究积累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塞罕

8、坝涅槃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刚刚建场的塞罕坝,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

9、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塞罕坝效益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塞罕坝效益包括塞罕坝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经济效益:建场以来,累计向塞罕坝林场投入3.49.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5亿元,林场自筹0.99亿元。截至2009年底,林场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林木总蓄积1012万m3,林木价值40多亿元,林木每年生长增加蓄积80万 m3,增值3亿元,多年来累计上缴利税近亿元,现林场固定资产3亿多元,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资源总价值为152.9亿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44。生态效益:首先是阻沙源、保水源,维护京津生

10、态安全。中国林科院2007年核算评估,塞罕坝每年可产生120亿元的生态服务效益。社会效益:一是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二是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取得重大社会影响,在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与示范、生态与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传播了生态文化,弘扬了生态文明。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塞罕坝精神是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回顾塞罕坝林场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如同打开一本至真至诚的爱党誓言书。从第一代塞罕坝人服从组织安排上坝开始,一代代塞罕坝人奋斗不息、接力不止,他们最鲜明的特质就

11、是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党的号召,集中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弘扬塞罕坝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更加坚定自觉地履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责任。塞罕坝精神是推进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生态优先,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当年,面对荒山秃岭,塞罕坝人坚信“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坚持向绿色要发展、向绿色要未来,实现了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人工林海的历史跨越

12、。塞罕坝每棵树的年轮里都记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阐释着绿色发展的理念。我们要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坚定不移地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我们要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整体修复,与京津及周边省区深入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美丽河北形象的发力点。塞罕坝精神是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勇于直面困难,矢志艰苦奋斗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塞罕坝林场曾多次陷入困境,但塞罕坝人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

13、新攻克难关,在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方面取得一个个新突破,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经营生产体系和培育作业流程。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和闯劲。要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开展生态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环境改善,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塞罕坝精神是久久为功的执着信念,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在高寒的塞罕坝上栽种落叶松,达到成熟状态需要几十年,造林者很难享受到自己辛劳的成果。塞罕坝林场之所以成功,塞罕坝精神之所以伟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急一时之功、不计一己之利,为了长远发展默默付出、无怨无悔。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遵循生态建设规律,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治理环境污染、推进生态修复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干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事情。坚定不移、持续发力,握牢“交接棒”、跑好“接力赛”,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