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上传人:D*** 文档编号:30086653 上传时间:2021-10-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思考(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思考我市自2018年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综合科技实力为目标,在创新人才、创新政策、产业升级、成果转化、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举措(一)注重营造发展环境,发挥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我市始终坚持“高级人才靠引进,中级人才靠培养,初级人才靠培训”的人才开发之路,紧紧抓住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初步建立了一支科技与经济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是紧扣产业发展,在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以实施“3121”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为抓手,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构

2、建人才支撑体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技术合作、高薪聘请、短期租赁等柔性引才方式,聘请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和科技专家(顾问),参与全市产业发展规划、技术服务和咨询等工作,在今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市政府聘请了省内外6名科技专家。二是强化载体建设,在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上下功夫。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以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抓手,大力推行“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开发模式,组织实施“青年人才基金计划”,每年遴选一定数量的青年学术技术骨干进行重点资助。三是完善政策机制,在优化人才特区建设环境上下功夫。围

3、绕加快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制定出台了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认定、财税金融扶持等9个配套办法,从安家补助、岗位津贴、住房保障等13个方面,进一步落实好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待遇。同时,强化“为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人才服务”的理念,使各类人才享受优惠待遇和个性化便利服务,确保高层次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下、用得上。(二)注重坚持规划引领,不断优化自主创新政策。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若干意见甘肃省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方案和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

4、有效率的创新政策体系。二是用足、用好中央和省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系列政策,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列入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金昌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等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金昌市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金昌市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金昌市节能环保产业专项行动计划、金昌市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金昌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金昌市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经济创新发展。三是深化地企科技合作,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金川集团公司科技研发实力和科技创新平台优势,解决我市中小微企业无科研仪器设备和

5、研发能力弱的问题,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和开放共享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同步提升。积极统筹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资源,建设“金昌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企业创新和创业者提供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科技人才等资源开展开放共享。(三)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建设国家重要的镍钴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示范基地、全省新型化工基地为目标,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改

6、造升级、循环产业链条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三位一体”工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产业逐步向中高端转变、产品逐步向终端化延伸,工业经济逐步实现由增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一是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以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全力支持金川集团公司粉末冶金制品产业园、电池产业园、电镀产业园、电工材料产业园建设,重点实施了金川集团公司铜阳极泥贵金属综合利用、东部贫矿开采、二选扩能降耗技术改造、镍铜矿伴生铂族贵金属高效回收与综合利用、硫酸镍扩能技术改造等项目。二是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着力推进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金川集团公司3万吨P

7、CB专用铜阳极新材料、鑫盛源超细金属及氧化物试验生产线、中圣基3000吨有色金属超微粉体材料部分生产线、兰州金通储能10万吨锂离子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一期等项目试生产。金川集团公司3.5万吨高端电镀用镍盐、3000千米矿物绝缘环保节能电缆新材料(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是整合资源,持续推动化工循环产业链不断延伸。重点实施了恒信高分子3万吨氯化聚乙烯、兰石集团金化千吨级循环硫化床加压煤气化示范、施可丰60万吨新型复合肥等项目,为金昌市化工循环链延伸、工业经济持续回升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是稳步发展新能源产业。全市风光电装机规模达到227.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5360千瓦。县城天然气

8、利用工程开工建设,农网升级改造全部完工。五是积极培育数据信息产业。积极融入全省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推动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供给体系升级。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60个机柜投入运行。金川集团公司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数据仓库系统、信息安全平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四)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开展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建设工作,制定了金昌市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施方案关于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的实施意见。一是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培育省级技术转移转化示范机构1

9、个,重点围绕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提供技术转移、科技咨询、企业诊断、经营发展路线、技术发展路线等全方位、专业化、高水平的“一站式”服务,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二是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承接机制。支持我市国有企业、行业协会和民营企业等从国内外高校院所引入科技成果中试转化和引进先进技术吸收再创新,建立科技成果购买储备库和协同转化机制,建立我市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成果转化体系;发挥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引导作用,通过网上展示、成果推介路演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介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技术成果,实现技术成果精准对接,紧扣“企业需求”,强化政府服务,实行“一企一策”,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0、以及科技与经济结合“最后一公里”;鼓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产学研协同,面向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开发,提供全程技术研发解决方案,促进科研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中小型企业和产业发展亟需的共性技术成果扩散与转化应用。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从激励机制、推进机制、保障机制入手,赋予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更大的成果转化自主权,实施更加灵活的分配激励和税收优惠政策,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可以自主决定采取转让、许可、合作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科技人员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或者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鼓励高校院所担任副科级以上职务的科研人员“双肩挑”转化科技成果;建立高

11、校院所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会商和对接制度,协同推进机制和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考核机制,2018年全市技术交易额达到4.5亿元。(五)注重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结合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在充分发挥已有研发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围绕发展和壮大我市重点产业,支持和鼓励大中型企业独立组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联合承担重大科技任务(金川集团公司已与兰州大学联合创建了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

12、实验室);支持中小企业联合组建研发机构或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发活动;鼓励企业“走出去”,在省、市外设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制定出台了金昌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实施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项计划,对创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给予5万元至10万元的补助,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研发基础条件。二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围绕在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双自”创新型企业。制定出台了金昌市创新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金昌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的评价和认

13、定工作,引导企业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促进社会资源要素向创新型企业转移,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市级各类科技计划对创新型企业予以优先立项和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今年已向省厅推荐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三是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扶持政策,引导担保公司加大对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担保,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使之快速做大做强。加大财政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性投入,对成果落地转化给予转化资金补助。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力度,协助银行系统做好科技项目的考察论证工作,促进金融与科技有效结合。同时,广泛吸引社会和涉外资金,为促进科技成

14、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撑。实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考核制,把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作为评价企业经营者业绩和政府支持的重要依据。(六)注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以创新促转型、创业带就业,重点从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创业主体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强化“双创”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推动双创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一是强化创业创新政策激励。先后研究出台了金昌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金昌市全民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二是积极培育创业就业平台。以创业孵化示范园区基地建设为抓手,

15、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和用人单位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加快创业示范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在全市有典型引领作用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争取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三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积极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平台、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平台和开展全市双创活动周活动,通过加大对创新创业典型和创新创业平台的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提高社会知晓力;始终坚持把培训作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类基地平台对创新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开展培训,创业者创业能力和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二、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市虽然在推进自主创新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

16、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和产业结合还不够紧密。虽然我市专利授权量不少,但紧贴产业转型升级用得上、能转化的较少,许多专利并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其生产的产品较为低端,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较弱。二是技术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市企业创新方面金川集团公司“一枝独大”,其他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是很突出,创新意识不够强,研发投入不足;担负知识和技术传播任务的中介机构门类不全,服务能力弱。三是科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科技投入相对不足,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措施上力度还不够,科技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技术市场还不活跃,从

17、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技术经纪人员几乎没有。四是科技人才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没有大院大所,现仅有一所高职院校,人才数量不多、底子薄;在全市现有科技人员中,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科技人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偏小,尤其是缺乏高精尖制造业、信息产业和新材料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五是科技创新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平台技术扩散能力不强,在产品、企业、产业的服务能力上依旧薄弱;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加速成果转化作用还不明显,依托企业组建的创新平台开放程度不高,对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平台之间相互尚未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缺少有效的公共沟通平台,造成了科技资源重复分散、封闭浪费的现象。三、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18、的对策与思考着眼于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成果,面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市要以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基点,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科技创新为核心、体制创新为动力、环境创新为基础、服务创新为保障,进一步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城市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实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生态环境型、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发展模式转型,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基本思路。经过1-2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

19、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政府扶持相结合的省内同类城市一流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力争建设全省科技进步示范市。(一)加强创新“四项坚持”。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扶持相结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引导科技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积极做好科技发展环境的优化工作。二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三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

20、再创新相结合。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集聚和培育优质科技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着眼于发现、培养、引进和使用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各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科技普及,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和公众科学素养。(二)组织实施“四大行动”。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是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通过目标规划、政策倾斜、企业申请、地方推荐、部门考核、接对服务等形式,每年重点扶持10家,5年重点扶持50家本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进步企业、实施承担省级以上

21、科技计划项目和市级以上行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的企业,使它们成为提升我市产业结构层次,加快发展模式转型的主力军。调动多方资源,扶持、鼓励企业行业的科研生产,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开展专利保护及产业化行动。鼓励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加大对获得国内外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支持保护力度,及时调解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严厉查处盗版软件和专利侵权违法案件,引导企业建立专利侵权纠纷预警反应机制。加快推进专利示范企业创建工作,3年培育和扶持3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企业。三是开展创新平台建设行动。大力开展高等院所精专特新企业共建创新载体,切实抓好企业与院校合作平台

22、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创办国家级工程中心及分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加快集聚国内外先进科技资源。切实抓好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多举措、多途径引进一批能为我市企业提供技术价值评估、信息咨询、科技风险投资、技术市场交易、专利申请等各类科技服务的中介机构。四是开展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行动。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前瞻性、先导性和方向性的软科学研究,在医药卫生、生态保护、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大力开展科技进步工作。通过政府扶持、依托企业,3年建设市级以上行业工程技术中心100家以上;组织企业实施30项以上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发展关联效应大、支撑产业升级作用显著的重大科技攻关项

23、目,努力解决主导和支柱行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技术难题。(三)创新建立“三项机制”。加强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体制催生动力,机制激发活力。一是要建立自主创新协调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解决我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在自主创新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发展环境。二是要建立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机制。市级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集成多方资源,真正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投入机制。三是要建立科技评估机制。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统筹科技资源,加强规划引导、制度建设、政策调控和公共服务,把人力、物力、财力转移到组织重大

24、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推广上来,转移到科技进步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四是要健全创新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制度,把推进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列入乡、镇(街道)考核目标。调整和完善现行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增加科技支撑体系指标,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四)努力建好“三个环境”。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调动各方面力量,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一是营造政策环境。积极实施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杠杆,进一步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科技经费“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二是营造法制环境。认真贯彻科技法律法规,切实依靠法律手段推进科技进步。要建立完备的知识

25、产权保护体系,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行为,规范知识产权交易使用,保护发明者、发明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三是营造社会环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深入推进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积极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勇于竞争、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风尚,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五)助力建立“四大高地”。突出市科技研发资金的使用重点,向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倾斜,主要支持公共技术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等优化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环

26、境的项目,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共性、关键性、公益性研发项目,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间试验与产业化项目,技术标准规范研制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等。60%以上用于支持重点企业的研发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等项目。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需要的支撑条件建设“五大平台”,即建设创新公共基础平台,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资本平台,完善创新资金链条;建设创新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省内外创新资源;建设最佳制度平台,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文化平台,培养强化创新意识。建立“四大高地”。即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建立创新型人才高地;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企业高地;发展战略创新产业,建立创新型产业高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自主知识产权高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