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充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083311 上传时间:2021-10-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气瓶充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气瓶充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气瓶充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气瓶充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瓶充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气瓶充装事故应急救援预 案黄液2008 01号编 制:冯延飞审 核:签 发:彭运平单 位:延长县石油液化气储备有限公司发布日期: 2012 年 1 月 1日实施日期: 2012年1月 1 日预 案 目 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适用范围1.3 事故救援的基本原则1.4 编制依据1.5 气站现状2 预案的内容2.1 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2.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负责人的岗位职责2.3 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内部机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职责(分为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事故分析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2.4 应急救援办公室和值守人员职责2.5 现场总指挥主要职责2.

2、6 警戒保卫组主要职责2.7 抢险救灾组主要职责2.8 医疗救护组主要职责2.9 通讯联络组主要职责2.10 事故分析调查组主要职责2.11 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2.12 善后工作组主要职责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4 危险源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5 预警机制6 应急响应7 应急技术8 现场保护9 事故调查程序10 情况调查11 资料调查12 现场调查13 现场恢复14 保障措施15 预案的管理与更新16 附件17 结束语延长县石油液化气储备有限公司气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预防气瓶事故,提高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

3、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应急的协调、有序、快速和高效进行,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液化气站有关液化气运输、存储、使用中突发的各类突发事故。1.3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1.3.1 统一指挥原则:在全站范围内,按照安全工作属地化管理原则,所有参与事故应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1.3.2 快速反应原则:事故就是命令,各相关部门、小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按照本预案要求,迅速投入到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1.3.3 主动配合原则:在事故救援工作中,各相关部门不仅要独立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加强相互配合,提高抢险救灾的整体功效。1

4、.3.4 平战结合原则: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警钟长鸣,提高全体人员的预防生产事故的意识和防范能力,加强安全信息的搜集整理,开展预警演练,提高整体的救援能力。1.4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事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B70012004)重大危险源辩治(TSGB82182000)气瓶监察规定气瓶监察规程气瓶(罐车)充装许可规则1.5 气站现状我站建于200

5、1年10月,座落于延长县麻地湾老水站水塔西侧的山根下,占地1800平方米,储存能力40立方,现有20立方贮罐1个,10立方贮罐2个。于2002年元月经省、地、县三级各有关部门和专业职能部门验收合格后开始运行。运行六年来,安全情况良好,工作性能稳定,管理较为完善,曾获2003年度延长县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和表彰奖励。2 预案的内容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2.1.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图(见图表一)2.1.2 成立延长县石油液化气储备有限公司气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本站法人代表担任,下设应急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气站主管安全技术负责人担任,成员为全体职工,外协部门有:县城市管

6、理局、公安局、公安消防大队、运管站、技术监督局、环保局、卫生局、财政局。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液化气站。2.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负责人的岗位职责2.2.1 组织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2.2 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和应急队伍的调动;2.2.3 确定现场指挥人员;2.2.4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2.2.5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2.3 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内部机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可分为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事故分析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2.3.1 气瓶信息的上报工作;2.3.2 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2.3.3 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2.3.

7、4 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4 应急救援办公室须有专人负责和24小时值守,其主要职责:2.4.1 负责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2.4.2 监督和检查各应急救援组的资源配备和装备状态;2.4.3 做好事故报告记录2.4.4 在事故状态下接受现场总指挥长的指令。2.5 现场总指挥主要职责:2.5.1 全面负责事故现场工作2.5.2 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抢险救灾和救援行动;2.5.3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如外联单位的引入、协动和配合;2.5.4 及时向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和事故现场周围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2.5.5 保护好事故现场;2

8、.6 警戒保卫组主要职责;2.6.1 根据应急救援预案有关设立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保卫;2.6.2 疏散警戒区内无关人员;2.6.3 维持治安、交通秩序;2.6.4 协助医疗救护组转移中毒、烧伤等受伤人员。2.7 抢险救灾组主要职责为:2.7.1 及时判断事故的性质、影响范围及可能继续造成的后果;2.7.2 负责现场抢险救灾和环境动态检测;2.7.3 根据事故情况,制定堵漏、灭火、导液等抢险技术方案;2.7.4 实施经现场总指挥长批准的抢险技术方案,以排除险情;2.7.5 实施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救援和物资转移。2.8 医疗救护组主要职责:2.8.1 制定气体中毒、烧伤的医疗

9、救治方案;2.8.2 负责现场中毒、烧伤等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2.8.3 负责将重危病人及时送有条件的医院救治。2.9 通讯联络组主要职责:2.9.1 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危险区域内提供防爆型通讯器材,禁止使用手机等非防爆型通讯器材;2.9.2 保障救援通讯联络和对外通讯联络的畅通;2.10 事故分析调查组主要职责:2.10.1 调查事故气瓶充装和管理的状况;2.10.2 查明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现场破坏以及经济损失情况(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2.10.3 分析事故原因(必要时应当进行技术鉴定);2.10.4 查明事故的性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2.10.5 提出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

10、2.10.6 提出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2.10.7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2.11 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2.11.1 提供如隔离式防毒面具和正压式呼吸器、消防器材、防化服、堵漏用专用工具等抢险救援用物资及装备;2.11.2 应急救援用车辆;2.11.3 应急救援用资金;2.11.4 应急救援用物质来源明细表和联系人、联系方式。2.12 善后工作组主要职责:2.12.1 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抚恤和理赔等工作;2.12.2 储罐、设备、厂房损坏后保险处理以及周围建筑物损失等赔偿处理等。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3.1 单位的自然概况3.1.1 本站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于2002

11、年,属私营企业,管辖单位为县城市管理局。座落在延长县城西北4公里农业区域,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周边500米内无人居住,东侧离101省道300米,周边均为农田;3.1.2 气站有20立方贮罐1台,10立方贮罐2台,贮存量为40立方。全站3人,有一名安全技术人员,全部员工持证上岗,用烃泵装瓶、卸气、抽残。3.1.3 周围在气站正南有一个小型预置板加工厂,距离600米,在西侧有一农科所,现已废弃。距离600米,在西南角有县宾仪馆,距离1000米。3.1.4 充装站所在的气象、环境资料。气站所处位置长年有东北风,处于大风口地带,属丘陵环境,因延长山林业资源丰茂,长年多雨水,冬季气温较低,全年气温约

12、在2040之间。春秋季多风。3.2 充装站平面图(图表十、十一)3.3 应急救援资源3.3.1 本单位应急救援的人力、装备、资金和物资情况:由于本站是个小站,全体职工只有3人,应急救援的人力,在2006年县人民政府安排全县应急救援预案时,已确定如有紧急情况,可及时向县救援指挥部报告,由县公安局应急分队和延长山林业局消防大队民警配合。装备由我站自备,现有消防器材:干粉灭火器8公斤6台,35公斤2台,消防水池60立方一座,消防水龙一套,消防沙13立方。联系电话为:8617300。资金由我站在县信用合作社风险抵押金专户中支出。3.3.2 本站现有资源基本可以满足应急救援所需,如有需要,县消防大队和延

13、长山林业消防大队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补给,我站已由县政府牵头,形成了救灾资源整合的意见。4 危险源辩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本充装站属单一的液化石油气经营单位;4.2 压力容器安全状况:共有三台贮罐,两台10立方贮罐起用于2002年元月,一台20立方贮罐起用于2007年11月,均于2007年11月由延安市特监所定监,安全状况良好;4.2.1 压力容器的检验结论为:合格,可以使用;4.2.2 压力容器及安全符件均在检验合格期内,安全状况良好;4.2.3 该3台压力容器从投用以来未出现过不安全因素;4.3 危险源的分析和灾害后果预测;4.3.1 根据压力容器的特点,其危险因素是因为储存和充装的介质是

14、易燃易爆性质,要保证安全就是要控制气体的外泄、着火和爆炸。其危险源有:贮罐区、卸气口、充装间、瓶库区。4.3.1.1 压力容器自身缺陷如壳体砂眼、焊缝缺陷引起的泄漏;4.3.1.2 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的损坏和密封圈泄漏;4.3.1.3 外部因素如静电或遭雷击等引发的压力容器和安全附件损坏及密封泄漏;4.3.1.4 人为操作不当等因素引发的压力容器和安全附件及密封垫的泄漏;4.3.2 如没有防护,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气体蒸气,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也就是当空气中含有1%时,使人呕吐、头痛、10%时二分钟使人麻醉,时期

15、稍长即可死亡;4.3.3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4.3.4 爆炸危害气体从压力容器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气体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置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4.3.5 爆炸威力压力容器发生爆炸,破坏性很大,其主要危害因素为火球、冲击波、抛射物三种。压力容器泄漏、破裂时,喷出的气体绝大部分以雾状液滴形式迅速与周围的空气混合而着火燃烧,火球的高温热辐射危害和持续时间与其大小有关。4.4 危险因子的确定易燃易爆气体外泄,对人的健康和环境均有一定的危害,但只要不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就不会出现灾难性后果。从燃

16、烧和爆炸角度来说,氧为助燃物,存在于空气中是无法控制的,因此要控制燃烧物和火源。对储存可燃气体的压力容器,其危险因子为可燃气体和火源。在轻微泄漏阶段,其主要危险因子为可燃气体。此时抢险救援工作主要是堵漏,并控制周围的火源。一旦出现泄漏无法控制,其主要危险因子就转为火源。此时抢险救援工作主要为控制火源,并设法堵漏或控制可燃气体的扩散。5 预警5.1 预警机制根据压力容器及气瓶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可控制性,其预警等级分为以下3个等级:5.1.1 一级预警:压力容器的管路、阀门、安全附件等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可燃气体轻微和少量的泄漏,并且采取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的,定为一级预警。5.1.2

17、 二级预警:因各种原因,导致罐体、管路、阀门等安全附件等设备的破损或失灵,引发可燃气体大量泄漏或燃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后能得到控制的,定为二级预警。5.1.3 三级预警:因各种原因,导致压力容器、管路等安全附件破损或失效,引发可燃气体大量大面积泄漏,现场人员无法处置,对周围人群极易造成重大伤害的事故或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定为三级预警。5.2 预防机制5.2.1 压力容器及气瓶充装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5.2.2 专门机构或者设专(兼)职人员;5.2.3 定期分析压力容器和气瓶充装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5.2.4 压力容器和气瓶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5.2.5 企业日常检查

18、制度;5.2.6 消除事故隐患制度,尤其要注重隐患的发现、消除、监督;5.2.7 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5.2.8 事件突发时与其相关的措施;5.2.9 如何确定启动预案,由谁确定进入预警程序。注意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时的处理程序;6 应急响应6.1 事故发生后的内容报告程序:发现事故人应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的位置、规模,事故确认后,立即按照事故的大小程度确定预警级别,并立即通知全体人员进入警备状态,并采相应的急救措施,根据情况确定是否要向上一级部门报告,请求支援。6.2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技术要求;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

19、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确定应急迅速启动的程序。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事故确认后,在自身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110、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及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6.4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的各岗位责任人员的工作程序。6.4.1 现场总指挥立即安排各个小组的具体任务,开展救援。6.4.2 警戒保卫组立即封闭气站周围1600米以外所有通道,并设立警戒线。6.4.3 抢险救援组立即投入现场救援。6.4.4 通讯联络组根据总指挥长的具体命令,随时向上一级组织报告,并联系有关的协作部

20、门。6.4.5 后勤保障组准备好需用的资源,并根据现场物资使用的情况及时进行补充。6.4.6 医疗救护组应及时赶赴现场,对随时发生的人员伤害进行救护。6.5 事故监控措施6.5.1 现场监控事故的发展和救援情况,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并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6.5.2 现场监控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的趁势。6.6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启动条件,人员应向事故现场上风向转移,如有伤病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救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条件下,开展救援活动。6.7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疏散以及

21、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6.7.1 压力容器一旦出现泄漏,首先以压力容器为中心方圆1600米内为危险区域。其中100米内为重危害区;100米至800米内属危害区;800米至1600米内属过渡区;1600米外属安全区。需要封锁相关交通路口;设立相关警示标志。6.7.2 救援抢险组到达后,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压力容器内的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以及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对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迅速标出事故现场危险区和安全区,并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故发展趋势,随时扩大警戒区域。6.7.3 现场总指挥长下达设立警戒指令后,由警戒保

22、卫组设置警戒范围和实施交通管制。危险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并有毒、爆炸等警示标志等。警戒区内必须消除一切引起火灾的隐患。6.7.4 警戒保卫人员应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和接近警戒区,应急救援行动人员,应有标明其身份的明显标志。6.7.5 救援指挥部应设置在上风处,救援物资尽可能靠近事故现场。6.7.6 当事故完全消除,事故现场勘查完毕,由现场总指挥长下达取消警戒区的指令后,方可取消警戒区。6.8 应急救援中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6.8.1 当事故现场有中毒、冻伤等受伤人员,救援人员首先应将受伤人员移至上风处的安全区内,由医护等专业人员进行救治。6.8.2 受伤人员经现场医护等专业人员救护后,应尽快转

23、入医院进行治疗。6.8.3 当发现有呼吸困难、休克及中毒者,救援抢险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后进入现场,迅速将其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安全区静卧,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6.8.3.1 当发现有呼吸困难、休克及中毒者,将受伤者的衣扣及裤带松开,保持其呼吸通畅;6.8.3.2 呼吸停止者,实施人工呼吸;6.8.3.3 对冻伤者,首先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冻伤部位,至少15分钟以上,且在24小时内在患处涂上药膏,然后用医用纱布包扎。6.9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6.9.1 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当应急救援启动后,相关的救援人员要及时各就各位展开工作;应急事故处置完毕后,各相关救援小组

24、要查好人员数,在应急状态解除后有序离开现场,事故现场仍需留有相应的监察人员。6.9.2 现场人员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自救和互救,原则是生命第一,在保证人员生命的条件下开展救援活动。6.10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6.10.1 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布程序和原则:应急救援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布必须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中的第二章第十七条第六款第五章第七十条: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十六条: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的第十四条之规定,及时向上一级部门如实报告,由上一级政府及时向媒体发布,上报和发布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谎报、不隐瞒,公开、公正的原则

25、。6.10.2 请求有关部门或救援队伍帮助程序。6.10.2.1 如突发事故超出本单位救援能力,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请求援助。6.10.2.2 帮助援助的部门有:延长县人民政府紧急事故救援指挥部 电话:0911-8616873延长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电话:0911-8613079延长县安全生产监督局 电话:0911-8615973延长县公安消防大队 电话:0911-8617300延长县林业局森林消防大队 电话:0911-8612439 7 应急技术7.1 装备和器材7.1.1 灭火剂选择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发泡剂等。7.1.2 防护器材空气呼吸器、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冻衬纱、橡胶手

26、套。7.1.3 设备物资储备干粉、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电筒、适用介质的密封胶若干。7.1.4 通讯设备应采用无线电通讯设备。危险区内须使用防爆型通讯器材,禁止使用移动电话等非防爆型通讯工具。7.1.5 常用救护药品:烧伤膏、冻疮膏、医用酒精、碘酒药棉、医用胶布等。7.2 处置的一般要求7.2.1 压力容器发生泄漏,应立即切断或关闭可燃气体来源的各相关阀门;7.2.2 切断事故现场电源(防爆电器除外),关闭常用通讯工具(灾区电话除外),消除所有火种;7.2.3 使用防爆抢险工具,穿戴专用救援服装,防止撞击、摩

27、擦、静电起火;7.2.4 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焰;7.2.5 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应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7.2.6 通常含氧量10%是人体不出现永久性损伤的最低限。因此,警告大家不要进入可燃气体蒸气中。7.2.7 设定区域和疏散建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根据站区储量、泄露程度、地形、气象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距离泄漏点至少半径800米范围内实行全面警戒,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疏散无关人员,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周边人员向上风向迅速撤离,对以上区域内的幼儿园

28、、学校、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应重点组织有序疏散。实施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着火隔离至少16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1600米的隔离区)。7.2.8 消除火种立即在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7.2.9 控制蒸汽云,如有可能用蒸汽带对准泄漏点送气,或开启消防喷淋系统以喷雾形式或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对准泄漏处喷射并形成水幕,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可燃气体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汽飘逸的方向,使

29、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7.3 堵漏应急技术7.3.1 器具堵漏7.3.1.1 当泄漏处为圆形小孔,可采用木楔堵漏法;7.3.1.2 当管道壁发生泄漏,且不能关闭阀门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或采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可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晢时封堵;7.3.1.3 当压力容器焊缝微量泄漏,可采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进行堵漏;7.3.1.4 当压力容器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7.3.1.5 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像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7.3.2 当压力容器开裂尺寸较大而又无法

30、止漏时;7.3.2.1 如有可能,应尽快倒罐,如无法倒罐可通过导管用槽车倒罐;7.3.2.2 用导管引出气体至500米以外点燃,直至燃烧完全为至;7.3.2.3 如以上两个方法都无法抢救,根据当地资源和贮罐气体量的多少,做好防火池的围堵,同时用大量水源喷洒防火墙周围,增加空气湿度,防止爆燃。由于我站气体贮量少,待其自然挥发后采取相应的维修方法。7.3.3 安全附件损坏及密封泄漏处置;7.3.3.1 安全附件或密封垫损坏发生泄漏,可采用不同型号的夹具和密封胶实施封堵,封堵成功后立即倒空泄漏的贮罐。7.3.4 附件损坏及密封泄漏处置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采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

31、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采用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封堵。7.4 安全防护7.4.1 个体防护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在处理泄漏时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禁止使用非防爆型电气和工具。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有消防水幕作掩护。7.4.2 伤员处置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及时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7.4.3 现场检测用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随时监视检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7.4.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迅速果断地撤出现场所有人员至安全地带,并重新评估,确

32、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7.4.4.1 当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检测浓度超标时。7.4.4.2 在火焰体积因气体的扩大而加速增大,火势(尤其是燃烧的储罐或设施)的噪音不断增大,燃烧火焰由红到白,光芒耀眼,从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哨声,罐体抖动,罐体变色,安全阀发出声响时(这些是储罐爆炸前的征兆)。7.4.5 对危险区域进出人员实行登记,做好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统计工作;8 现场保护8.1 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强调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

33、交通等原因,需要移运现场物件的,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8.2 事故相关的证据收集与保全。8.2.1 现场证据包括事故现场照片、相关证人的谈话笔录、当事人的谈话笔录和见证人的谈话笔录、证言、证物;8.2.2 现场获取的照片、证人证言、证物等证据需交由事故调查小组进行收集保全。9 事故调查程序9.1 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9.2 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9.3 确定事故调查内容。9.4 组织实施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9.5 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

34、责任。9.6 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9.7 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9.8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10 情况调查10.1 有关人员基本情况;10.2 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超装、超压、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失效等异常情况;10.3 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10.4 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10.5 其他情况。11 资料调查,重点查阅以下资料11.1 压力容器的生产档案资料。压力容器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罐体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对储罐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11.2 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

35、置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11.3 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订和执行情况;压力容器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者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的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11.4 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12 现场调查事故现场的调查应当收集较完整的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12.1 事故现场检查的一般要求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罐体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围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等情况。12.2 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包括:事故造成的伤亡、受伤(重伤、轻伤可按GB6441企业

36、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界定)人数及所处位置、伤亡人员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等。12.3 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设备损坏的状况,设备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如属爆炸事故,应当寻找爆炸源,收集设备爆炸碎片及其残余介质。12.4 压力容器本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检查。主要包括:部位、形状、尺寸。12.4.1 注意保护好严重损伤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破口),仔细检查断裂或者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12.4.2 应当测量断裂或者失效部件的位置、方向、尺寸,绘出设备损坏位置简图;12.4.

37、3 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的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碎片形状图;12.4.4 对无碎片的设备,应当测量开裂位置、方向、尺寸。12.5 安全附件、附属设备(施)损坏情况的调查。12.6 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急措施与应急救援的情况调查。12.7 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13 现场恢复13.1 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结束程序;现场救援结束后,要对现场进行清理消毒,确认无危险后应该向社会宣布应急状态结束,撤离救援人员。13.2 在应急状态宣布结束后,方可重新进入现场开展后续的清理工作。13.3 现场清理和设施基本恢复要求。13.3.1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消除报废物资和现场丢弃物以及报废的设施设备。

38、13.3.2 对现场遭受的损失进行评估、登记,并以最快速度定制,采购需重新补充的设施和设备及必须的消防设备器材。13.3.3 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尽快将工作现场恢复至原来状态,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13.4 对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13.4.1 对事故所波及的邻近区域水质、土壤要进行检测、检验,并根据检测、检验结果确定相应的对策。13.4.2 检测、检验时间应针对受污染严重的强度进行确定。14 保障措施14.1 通讯与信息保障措施。保障报警、通讯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14.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14.2.1 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与物资列表(见图表五)14.2.2 设备物资(

39、经费)支持工作程序14.2.2.1 设备物资的经费开支,如遇到一般性事故,由液化气站从正常经费中列支,如遇特大事故,从液化气站提取的风险抵押金中列支,如不够,按照“延长县液化气站紧急事故救援预案”中之规定,由县财政和民政部门在救灾储备金中解决。14.3 应急救援培训14.3.1 应急救援培训应制定培训计划,每年度不少于两次,如有条件,每个季度培训一次,培训应有记录、资料,通过考试,考试卷和成绩要记录在案。14.3.2 应急人员经过培训后,要能够熟练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包括设施、设备的使用,伤病员的抢救常识和避险意识,并有判断和采取果断措施施救的能力。14.3.3 应有计划划分批次对全体职工

40、进行培训,培训教员应有这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以达到培训的实际目的。14.4 演习(演练)14.4.1 应急预案的演练应编制演练计划,每年一至两次,实际演练过程中要邀请县有关部门如安监、技监、公安消防等人员前来参与和观摩,并对演练情况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14.4.2 演练的情况要进行记录,有条件还可做录相资料,要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善始善终。14.4.3 通过应急演练,要对应急预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在经过一到三次演练后,应请专家对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及存在的缺陷进行评估,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补救。改进后的应急预案应有较好的操作性和本站实际情况的相符性。14.5 本应急预案所执行

41、的法律规范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2004)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等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14.6 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名单和联络方式:延长县紧急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42、电话:0911-8616873延长县安监局电话:0911-8615973延长县技术监督局电话:0911-8613079延长县公安消防大队电话:0911-8617300延长县公安局防爆大队电话:0911-8612077延长山林业局森林消防大队电话:0911-8612439延长县人民医院电话:0911-8615548延长县交通运输管理站 电话:0911-8612072延长县交通警察大队电话:0911-861590915 预案的管理与更新15.1 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查、批准、发布、修改、验证、更新程序15.1.1 编制和审查预案的编制由液化气站主管安全的安全技术人员承担,编制的依据是国家有关危险化学

43、品储存经营和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法规文件,以及省技术监督局下发的“石油液化气站紧急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预案的审查程序,先由液化气站站委会审查,定稿后邀请延长县紧急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县安监局、县技监局、县消防大队等有关人员和专家参加评审,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定稿后并报延安市安监局、市技术监督局特监科备案。15.1.2 预案的批准和发布预案审查通过后,由液化气站站委会批准和发布,批准要有批准文本,发布要有发布的文件,预案从发布之日起实施,发布人必须是企业法人或主要负责人。15.1.3 预案的修改、验证和更新预案的修改由气站紧急事故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一般是通过实际演练后找出不足,发现缺陷,

44、提出对策和修改意见,并在下次演练中进行验证。在企业设备发生变化或工艺条件改变后,必须相应修改预案的有关内容。更新后的预案仍然要请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并重新执行批准和发布的程序。15.2 预案演练和持续改进要求15.2.1 预案演练的时限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同时做好演练的现场记录,参与演练的部门负责人和现场观摩的来宾须在演练记录上签字。15.2.2 根据对演练效果的评估结果和意见,对预案提出改进的办法和提出具体的措施,每次的演练资料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都要妥善保存并入档。16 附件16.1 名词术语16.1.1 事故:是指生产或者生活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突发性事件的总称,通常会使正常生产或

45、生活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16.1.2 事故隐患:是指可导致事故发生的设备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16.1.3 应急救援:是指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16.1.4 预案:是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险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资、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16.1.5 预案评估:请有关专家对救援预案进行考评,评估其可行性、完善性和可操作性,并找出缺陷进行修改,使其更加完善。16.1.6 预案演练:为了在危险发生时最有效的进行防范和救

46、援,将危害和损失降至最小,在平时要进行不同内容的现场模拟演练,取得经验,以便在有危险发生时能指导应急救援行动。16.2 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应急预案操作规程)16.3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本预案从发布之日起实施,生效时间为 年 月 日。16.4 相关的图表:16.4.1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相关人员岗位组织图(图表一)16.4.2 特种设备登记列表和分布图(图表二)16.4.3 重大事故灾害影响范围预测图(图表三)16.4.4 应急机构、人员通讯联络图(图表四)16.4.5 应急装备、设备、物资表(图表五)16.4.6 疏散线路图和安置场所分布图(图表六)16.5 外部机构通讯联络表16.5.

47、1 应急物资供应企业名录及联络方式(图表七)16.5.2 经协议可求助的救援单位及联络方式(图表八)16.5.3 应急主管部门和医院、公安交通、消防部门及联络方式(图表九)16.5.4 充装站平面图(图表十)16.5.5 压力容气参数和定检情况图(图表十一,共六页)17 结束语为了加强对液化石油气的贮、运、分、销各项经营过程的管理,防范可能会出现的危险事故,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发生后的损失,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各种事故,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编写了这份应急救援预案,其中共17个部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预案中的缺点错误难免,恳请各界人士批评指正,在今后的演练修改中不断完善。应急机构、人员通讯联络网

48、(图表四)气站应急指挥部0911-8622959气站应急指挥部0911-8622959延长县安监局0911-8615973延长县技术监督局0911-8613079延长县公安消防大队0911-8617300延长林业局森林消防车大队队队0911-8612439延长县人民医院0911-8614730延长县交通运输管理站0911-8612072应急主管部门和医院、公安交通、消防部门及联络方式(图表九)单 位电 话延长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0911-8615973延长县技术监督局0911-8613079延长县城市管理局应急中心0911-8617834延长县应急救援指挥部0911-8617873延长县人民医院0911-8615548延长县公交通警察大队0911-8615909延长县公安消防大队0911-86173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