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的思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964313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3312.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312.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312.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3312.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12.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的思考【摘 要】 课堂教学是以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为核心展开的,基于“问题解决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追问作为提问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能被预设的,只有在课堂中教师抓住时机适时提出,善追问、巧追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追问。【关键字】信息技术 追问 有效教学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

2、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如果没有最后这一追问,这个小朋友留给别人的岂不永远是遗憾?其实,如果课堂上我们也有这样的追问,那将会闪现多少精彩?课堂教学是以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为核心展开的,基于“问题解决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提问作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而追问作为特

3、殊的提问形式,对有效的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追问作为前次提问的补充和深化,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折射出教学的艺术,呈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结合笔者从教以来的一些案例,谈谈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设计有效追问,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探因来追问,学生明确前因后果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然而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教师定势于提出问题学生作答且正确后,一个教学回合即告完成。此时如果我们细想一下,学生对提问作出正确反应是否等于其真正理解了问题呢?这正确的背后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懂得并且正确理解;二是一知半解或侥幸答

4、对。因此,当学生已经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紧接着追问一个“为什么?”,激发学生探究其原因,把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答“其所以然”,才能真正了解其对问题内容理解的把握程度。再换一个角度看,该学生确实已牢固掌握了这一知识,这时对其他学生来说教师的讲解没有该同学的理解亲切、易懂、切合实际,于是对该生的追问事实上也是对全班同学的追问。随着问题的产生,在场学生往往都会作出相应的积极思考反应,随着该生答问的进行,在场学生也更易“渐入佳境”。案例1:教材:浙教版信息技术七下第2课选择编辑器背景:学生初识Word,教师结合课后阅读材料将Word与Wps进行对比。问题:Wps起步早、技术好,为什么用的人那么少?我们

5、国家的软件既然那么好,为什么还要学习Word?设计意图:这是与学生一起比较两者时产生的两个追问。第一个追问是学生从阅读材料当中了解了Wps的起步与发展,教师的第一个追问,当然这个问题也是疑惑很多学生的,为什么这么好的软件市场占有率却不高呢?教师在此处的追问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展开讨论,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第二个问题又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追问。教师在这里通过两个递进式的追问使学生明白学习软件的意义及原因,解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Word的疑惑,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的常规,而是创造性地进行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的延伸,把学生领入丰富的IT文化背景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使得学生知其所以然。二、一

6、题多问,学生多角度思考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富含哲理的诗告诉人们,对同一个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情形,会有不同的认识,我们的课堂追问就是当课堂停滞不前的时候让学生领悟横看成岭侧成峰。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常表现出孤立、肤浅的思维特征,不能进一步地深层次思考问题,停留在表面现象,而不能发现本质。为此教师要善问、巧问,从一题多问、问题串等不同形式出发,强调思维的发散,增强思维的灵活性,顺其自然地激活课堂。此时而进行的“追问”主要是教师及时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拓广思考的视角,从多个角度发散,在广阔的空间搜寻,并在更高层次

7、上继续思考,从而得到新的发现。案例2:教材:浙教版信息技术七上第3课个人小档案背景:学生学习用记事本保存文件时,在学会了新文档的首次保存,教师提问是否学会保存时学生自我认为已掌握了保存操作。问题:如果以后再给已保存过的文档增加新内容,要不要保存、如何保存、会不会再次弹出如首次保存时的“另存为”对话框?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名称保存,怎么做?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保存位置又怎么做?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中的内容进行了删除操作,不保存而退出应用程序,再次打开该文件会不会看到被删除的内容?设计意图:当教师想巩固保存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不耐烦地认为如此简单的问题都已经学会,不需再讲,此

8、时教师针对这一情况作了问题串的追问。这些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不仅使学生对“保存”操作的认识变得更为全面、深刻,而且通过这个例子,也让学生得到启发,遇到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考虑、认识,而是应该有意识地去多想想问题的其它方面。这样一题多问,既帮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沟通起来,形成了联系的知识网络,又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三、调控来追问,学生摸着过河的石头通用公司的至理名言是:结局很美妙的事,开头并非如此。反过来说,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时有开头很美妙的事,结局并非如此。停留在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上,终究是教师一厢情愿的产物,任何一个熟悉了解学生

9、的优秀教师都不可能将各个问题设计得切合学生。在很多时候,教师因为对学生的不了解,预设的问题偏离学生的实际甚至产生脱节现象,往往教师自认为设计得非常绝妙的问题在课堂中一提出,学生启而不发,问而无答。怎么办?此时而进行的追问可以通过追加问题或者降低难度或变换角度,退而求其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调整为目标的“追问”,一是可以从设问所包容的前提问题入手,通过分解问题来降低难度,使学生顺着梯子登堂入室;二是并不是设问本身难度大,而是问题提出的角度使学生觉得难以把握或难以解答,这时进行追问主要是调整变换问题的表述角度,提高可操控性的程度。案例3:教材:浙教版信息技术八上第6课电子邮件背景:这是一堂

10、参加学科带头人评比的生态课,由于课前没有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不了解学生实际学情基础的情况下上的课,上课伊始状况连连,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问三不知,教室里鸦雀无声。问题:你们平时写过信吗?如果我想与大家成为笔友要写信给大家,这封信从寄出到收到经过哪几个过程?设计意图:本课教师的初衷是想以探究学习方式了解电子邮件的原理、体会电子邮件的特点、电子邮件地址格式及意义。上课前,教师利用半个小时按照对自己学生的了解进行了简单的教学设计。当教师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开始教学的时候,教师发现学生根本不了解E-mail,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听过。情急之下,教师转换了提问的方式,降低了难度,同时也是降低了整课教学的难度

11、,让学生从熟知的发一封信引出电子邮件。教师从与学生做一个笔友入手,让学生梳理发一封普通信件的过程,课堂教学气氛顿时开始活跃,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还与教师握手交朋友最后,教师顺利让班上学生申请了电子信箱,并通过E-mail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课后很多学生还通过E-mail与教师联系,探讨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从原有教学目标或者说从教材上看,这是一节失败的课,但是笔者认为虽完不成既定教学目标但也有另一番收获。四、错误点追问,学生自识庐山真面目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最殷切得到的是从教师那里获得的明确而及时的评价。学生的回答无非对与错,对于前者而言,即时评价与鼓励自不必说;而对于后者来说,特别是对由于缺少

12、知识或理解不深、不透、不细造成的失误,教师既不应给予草率评价,也不应忙着明确指出其错误,更不能责怪学生。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采取提供线索、放大错误等方式进行“追问”,以便让学生自己发现疏漏、谬误,并自识其漏,自纠其错,巧妙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案例4:教材:浙教版信息技术七上第3课个人小档案背景:学生认识键盘后,教师给出了一段练习文字,主要目的是巩固英文输入法,其中包含大小写。在输入的过程中,突然一个学生提出:“老师,我觉得字母锁定键存在的完全没有意义,Shift键完全可以代替

13、了啊!”(该学生还一边阐述他的理由。)此时,班上很多同学按照该同学说的去试了一遍,都很赞同该同学的说法。问题:那你认为Caps Lock这个键能不能从键盘中消失呢?如果键盘中真的没有了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设计意图: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熟悉键盘。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得出Shift键也可以实现大小写的转换,于是认为Caps Lock键存在的无意义。在听到这样的提问后,教师首先感到很诧异,这是一个没有预设的问题。此时,教师进行追问:那你认为Caps Lock这个键能不能从键盘中消失呢?如果键盘中真的没有了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两次追问,学生便开始思考起来。接着,教师让

14、学生根据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随机分组做了一个试验:让学生输入26个大写字母,其中认为可以被代替的同学不能用Caps Lock键,比一比速度。结果,还是刚才提出问题的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苦恼,一是老是按着这个键,手很酸,二是按住Shift键造成只能一只手打字,大大影响了速度。学生从讨论、实践中意识到Shift键是不能代替Caps Lock键的。追问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各个环节,教师不仅要预设问题,更要关注每一个细节,恰当地生成追问。在巧妙处追问,不断生成鲜活、有效的课堂,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的是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课堂。【参考文献】1赵文莲.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提问初探.中国数学教育,2007(9)2虞继文.例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3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