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技术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964074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铃薯种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马铃薯种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马铃薯种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马铃薯种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种植技术(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这是由于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平均气温510地区。块茎播种后,地下10厘米土层的温度达78时幼芽即可 .&马铃薯栽培技术惠东县科学技术局二00四年六月马铃薯种植技术种苗生产 茎尖脱毒 为了获得没有病毒的马铃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了茎尖脱毒技术。即把感染了病毒、出现退化症状的植株,在无菌操作下,将植株或分枝或块茎上芽的顶部生长点剥离,进行组织培养。经过4个月左右的培养,茎尖即可长成小苗。这些小苗长到4-5片叶时即可切段繁殖。繁殖的茎尖苗首先要作病毒检测,经过ELISA或指示植物接种等方法检测,淘汰仍带有病毒的茎尖苗,保留确实无病毒的茎尖苗。这个过程

2、就是茎尖脱毒。 应当指出,剥取、培养的茎尖有几十个或几百个,经过检测最后留下无病毒的茎尖苗只有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淘汰的带毒苗是大量的,因此,培养成活的茎尖苗在未经检测前不能认为是脱毒苗,不宜繁殖推广。只有经过检测而无病毒的茎尖苗才是真正的脱毒苗,才能用于种薯生产。利用脱毒苗生产的各级种薯为脱毒种薯。种马铃薯一定要用脱毒种薯 马铃薯又叫土豆、洋芋,667平方米产量1000-3000公斤,每公斤10元左右;因其植株矮小,适于间作套种,经济效益较高,深受农民的欢迎,在河南省发展很快。 引起马铃薯退化的内因是病毒。马铃薯感染病毒后,表现有花叶类型、卷叶类型和束顶类型,有的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有

3、的表现为叶片卷曲坏死,有的表现为植株顶部叶片变色、卷缩,块茎变小、龟裂、变尖,内部网状坏死,严重者失去发芽能力,不能作种,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80以上,病情逐年加重,最后失去种用价值。马铃薯是性喜冷凉的作物,河南、安徽及山东等省一般夏季酷热、冬天寒冷,在马铃薯生态区划上属于中原春、秋二作区,是历史上马铃薯退化最严重和就地留种最困难的地区。 马铃薯脱毒去除了主要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性,达到了复壮的目的;同时在脱毒过程中也将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细菌病原物一并脱除,脱毒微型薯没有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害,其生活力特别旺盛。马铃薯经脱毒后比普通马铃薯产量增加3050,加工率高,口感好。未脱毒马铃薯大

4、田留种,种植以后表现极差,产量极低。因此,种植马铃薯一定要选择脱毒种薯。 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生物技术研究室已经成功地在河南省首家研究出“高效马铃薯茎尖脱毒、快繁及微型薯诱导繁育技术体系”,年生产马铃薯脱毒网室微型薯50万粒以上。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微型薯)重量一般在00014- 01578克,外观与绿豆或黄豆一样大小,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周年繁殖,与脱毒试管苗相比,更易于运输和栽插成活。脱毒小薯是采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或试管薯在防虫网隔离条件下直接生产的种薯,种薯重量为2-20克之间,马铃薯脱毒微型薯良种繁育体系如下图所示: 脱毒苗、试管薯(微型薯)原原种(脱毒小薯)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良种二级良种

5、农民用种 微型薯良种繁育体系减少了种薯繁殖周期和有关环节,能够有效保证质量,显著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加快脱毒薯在生产上的应用推广,减少用种量,显著地降低种薯调用成本。目前美国、荷兰等许多国家都在利用微型种薯繁育体系,马铃薯网室脱毒微型薯可以用于生产马铃薯脱毒原种和大田生产,解决了马铃薯切块及切块引起青枯病、环腐病等流行、发生的问题。田间杂草防除 马铃薯田间杂草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导致马铃薯减产。杂草防除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和药剂防治三种方式。 机械除草主要利用翻、耙、耢等整地方式,消灭耕层杂草。 人工除草应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苗前铲地可以将表层已萌发的杂草嫩芽根系切断,使嫩芽暴露于地面晒

6、死,除草效果好,另外可提高地温有利于出苗。苗出齐后,即团棵期,结合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铲第二遍地,将杂草连根铲出晒一两天后进行培土。发棵期株型已定型,此期为促使植株形成粗壮叶茂的丰产型植株,应铲第三遍地,清除田间杂草,进行第二遍培土。 药剂防除杂草应主要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因马铃薯叶片对除草剂敏感,所以用药要慎重。一般用50乙草胺乳油1-12升兑水380公斤喷于垄表,然后覆盖地膜,除草效果可达90。另外,可用赛克津每公顷使用药15公斤加水40公斤喷洒,可杀死多种杂草。 农田杂草的防除,应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即播前以机械方式消灭一部分杂草、播种后出苗前用药剂防除一部分杂草,团棵及发棵期

7、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人工除草,这样利用综合措施可基本消除田间杂草,增产效果一般在10以上。马铃薯田间管理要点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作物。要取得其高产高效必须在田间管理上做到以下几点: 一、中耕除草 幼苗前期,应以促根、促匍匐茎为主。出苗后至现 7片8 片真叶前,幼苗生长缓慢,温度低,需水量少,应多中耕,少灌水或不灌水,以利增地温,促使扎根好,匍匐茎伸长快。干旱时可在出苗后浇一水,但浇后及时中耕,保持土壤疏松,利于促发壮苗。幼苗后期匍匐茎开始形成后, 地上部生长加速,为促进茎叶生长,形成较大叶面积,应适当浇水,并依据幼苗生长情况追施速效N、P、K肥,继续中耕并培土,逐渐加厚培层。 二、肥水管理 马

8、铃薯显蕾前,适当控制浇水,显蕾时应灌大水一次,进行蹲苗,以控制地上部徒长,促使块茎肥大。蹲苗结合中耕,继续进行培土。蹲苗后保持土壤湿润,增施P、K肥,并配合N肥,充分满足块茎膨大对肥水的大量需求。 三、摘除花曹,节约养分当马铃薯显蕾时,应及时摘除,集中养分供给块茎生长。 四、配合喷施叶面肥 在马铃薯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降低,满足不了植株生长的需要。为此,可配合使用叶面肥来弥补不足。具体做法是:在收获前15天左右,喷0.5的尿素、0.3的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增产效果显著。 五、应用化控技术 生长期为防止地上部徒长,可喷 100ppm 的多效唑或50ppm100ppm的壮丰安,每亩需50公斤水溶

9、液。 六、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为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马铃薯鳃金龟、马铃薯块茎蛾、马铃薯瓢虫等。 防治措施:病毒病可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 早疫病和晚疫病在发病期可喷洒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每7天10天喷一次,连喷2次3次,效果比较明显。马铃薯鳃金龟幼虫在发生期用40 的甲基异柳磷乳油8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进行灌杀;马铃薯块茎蛾、马铃薯瓢虫发生时可用10菊马乳油1500倍液进行防治。马铃薯生长特性幼苗期(第二段生长) 从出苗到第六叶(早熟品种)或第八叶(中晚熟品种)展平,即完成了第一个叶序

10、的生长,叫团棵,是主茎的第二段生长。是马铃薯的幼苗期。此期的生长中心仍为茎叶和根,但生长量不大。叶片展开的速度很快,约二天发生一片叶。此期间,第三段的茎叶 已分化完成,顶端孕育着花蕾,侧生枝叶开始发生。出苗710天发生匍匐茎,团棵前匍匐茎顶端开始膨大。幼苗期1518天,但此期对最终产量影响较大,开始进入“块茎”过程,因此,栽培上应以促根、壮棵为中心,保证根系、茎叶和块茎的协调分化与生长。马铃薯生长特性休眠期 马铃薯从种薯播种、土壤耕作、施肥灌溉、中耕培土直到一系列的生理活动。栽培马铃薯的目的是要获得块茎的优质高产。这就需要按照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活动的特性联系外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农艺

11、措施,才能对产量形成过程进行合理调控。 马铃薯生长过程一般分为五个时期、三段生长的规律性变化。 马铃薯块茎收获后,放到适于发芽的条件里,也长时间不发芽。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的自然休眠,是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块茎的贮藏性、播后能否及时发芽。这个问题在二季作区尤为重要。二季作区夏收秋种,应选择休眠期短的品种。 块茎的休眠期长短受贮藏温度影响比较大,温度04块茎休眠期大大延长,而在25左右的温度下,因品种不同休眠期从1个月到3个月不等。马铃薯块茎芽休眠的原因,据研究认为,由于块茎内部产生一些抑制生长锥的细胞进行分裂和生长的多元酚类抑制物质,如脱落酸,抑制淀粉酶蛋白酶和核糖核酸酶的

12、活性。这个抑制作用与赤霉素的作用正好相反。又如很早发现的叶绿原酸存在于块茎皮内,由鸡钠酸和咖啡酸脱水合并而成。在块茎成熟过程中咖啡酸不断积累,从而抑制生长过程。在发芽时,咖啡酸完全消失,叶绿原酸增加,从而刺激生长过程。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受酶的活动方向所决定,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马铃薯生长特性结薯期(块茎的形成) 第三段生长完成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此期茎叶发展日益减少,基部叶片开始转黄枯落,地上部分的养分向块茎输送,块茎迅速膨大,尤其开花期的十多天膨大最快,50左右的产量在这段形成。结薯期的长短受气候条件、病害和品种的熟期性影响,一般3050天。此期重点为保秧攻蛋延长结薯期。马铃薯生长特

13、性发芽期(第一段生长) 马铃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从芽萌生至出苗是发芽期,此期进行主茎第一段的生长。 随着休眠解除,芽的生长锥细胞分裂和相继地增大随之加强起来。于是,发生芽的伸长生长和叶原基的增多,生长锥变成半圆球状,最后形成一个明显的幼芽出土时,主茎上的叶原基已分化完成。这一期进行主轴第一段生长。第一段基部贴近芽眼的几个茎节,发生主要吸收根系。位于地下的这一段主茎,一般有8个茎节,每节发生或分化匍匐茎,是结薯部位。匍匐茎侧下方发生35条匍匐根,为块茎提供养分和水分,特别对磷的吸收能力强。同时此期还进行着主茎轴第二、第三段的茎轴与叶片的分化生长,以及主茎轴顶端花芽及下方两侧枝的分化。这

14、一阶段是马铃薯建立根系、发苗、结薯和第二段和第三段进一步生长的基础。此段生长的中心是芽的伸长、发根和形成匍匐茎,营养和水分主要靠种薯,按茎叶和根的顺序供给。生长速度和好坏,受制于种薯和发芽需要的环境条件是否具备。解决好第一段的生长是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基础。马铃薯生长特性发棵期(第三段生长) 从团棵(第68叶展平)到第12或第16叶展平,早熟品种以第一花序开花,晚熟品种第二花序开花为第三段生长结束的标志,为期30天左右,称为马铃薯的发棵期。此期间,马铃薯的主茎开始急剧拔高,主茎叶已全部建成,并有分枝及分枝叶的扩展。根系继续扩大,块茎膨大到鸽蛋大小,块茎的干物重已超过此期植株总干物重的50%以上,说

15、明生长中心已由同化系统的建立转向块茎生长。 所以,第三段生长是以发棵为中心,建立强大同化系统(茎叶)的重要阶段。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整地 马铃薯种植遍及全国各省,按生态类型分主要有四大区域,包括北方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二季作区和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各区所需品种,栽培措施都有所不同,但根据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欲获得高产,在栽培技术中仍有共同之处。 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为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马铃薯块茎播种后产生的根系为须根系,穿透能

16、力较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强大的根系,可以增强吸收土壤中水分、养分的能力,源源不断输入地上部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光合能力增强,光合产物增多,为高产提供物质基础。因此,深耕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据黑龙江、山西、甘肃研究报道,耕深15-18厘米时,松土层可达30厘米,较浅耕的增产10。耕深达到36厘米的,比耕深18厘米的可增产631。可见整好地是马铃薯高产的前提。田间管理技术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先进的、综合的农业技术,为马铃薯幼苗创造良好的生育条件,是促早熟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应从“早”字出发,总的要求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晚衰。促进幼苗长成健壮植株,充分发挥植

17、株的内在增产潜力,保持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为早结薯、多结薯、结大薯、结高质量薯创造良好的条件。开花前争取早追肥、早培土,开花后6天,看地、看苗浇水,促棵攻薯,以薯控棵,保持薯棵平衡生长,防止疯长和早衰。 田间管理的时期包括播种后至收获前这段时期,分为出苗前、查田补苗、生育期间田间管理(包括幼苗阶段、发棵阶段、结薯阶段等)。 一、除草 杂草与马铃薯争水、争肥、争阳光、争空间,对产量影响很大。而且杂草还是很多害虫的寄主,向马铃薯传播病虫害。除草要坚持除早、除小、除净的原则。 人工除草的优点在于既除草又松土,对提高地温、保墒有利。缺点是费工、费时。人工除草分为苗前铲地、苗后铲地。苗前铲地对早春

18、性杂草和宿根性杂草的铲除效果好,还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出苗。苗后铲地一般待马铃薯出全苗后除草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以达到根深叶茂。视田间草情,于发棵期铲二遍,促进植株长成丰产株型。一般铲完地后,结合中耕培土,对杀灭杂草,促植株健壮有利。 药剂除草的优点是省工。结合地膜覆盖,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一般采用播前混土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较好。如用50乙草胺乳油,每公顷用112升加水380公斤,播种后喷雾,然后覆盖地膜,可比不喷药覆盖地膜增产10以上。 二、培土 马铃薯每个叶腋在黑暗条件下都可萌发匍匐茎,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因此,培土可以增加地下茎节数,有利于多发匍匐茎、多结薯。同时,培土还可

19、以防止块茎外露形成青头、绿肩,影响商品性。培土与中耕是一致的,中耕为根系和块茎的生长创造疏松的土壤环境,增温保墒。中耕培土一般23次,头遍要深耕少培土,以后要浅一些,同时多培土。 三、追肥 迫肥在团棵期追肥较适宜,发棵中期后一般不再追肥,特别是氮肥。团棵期追肥以氮肥为主,作用大,速效,对营养器官建造有利。一般每公顷追施3745公斤纯氮为宜。过多易引起徒长,影响结薯。追肥后,中耕培土,使肥料全部进入土层内。无旱时,追肥后要立即浇水。叶面追肥用量少、效果快、成本低,更易于被农民所接受。马铃薯叶片大,叶面上有茸毛,对喷洒溶液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根外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浓度要控制在1520以下。 四

20、、灌溉 马铃薯块茎中含大量水分,平均含水量近80,茎叶繁茂,蒸腾量大。所以在整个生育期间,特别是进入结薯期后,需大量吸收水分,土壤水分不足难以丰产。一般认为每形成1公斤干物质,需消耗300600公斤水。没有充足的水分也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水分和养分提供的水平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记。 马铃薯生育期间的需水规律是指导灌溉的标准。播种前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不需灌水,如严重春旱,应先灌水,待水分被土壤吸收后,再播种,切忌播后灌水。出苗后一段时间,需水不多,只要不旱也不必浇水。团株以后到开花期,地上部分植株旺盛生长,气温也逐渐升高,茎叶生长旺盛,根系也迅速扩大伸长,此期需水量较大。约需全发育期总需

21、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一阶段如缺水,植株发育迟缓,发棵不旺,难于丰产。另外,此期匍匐茎顶端已开始膨大,缺水会影响膨大速度与结薯数量。这一阶段要根据天气及土壤水分含量情况,灌12次水,使土壤见干见湿。马铃薯现蕾期是由发棵阶段向结薯阶段过渡的转折期,体内养分的分配也从茎叶生长中心转向供应块茎的迅速膨大,茎叶生长变缓,甚至停顿,此期不需过多的水分和养分,否则易引起徒长。此期约1015天,原则上不灌水。 结薯期是块茎形成和迅速膨大时期,结薯盛期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一半以上,要保持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即提起成团,离地一米落地散开为宜。 结薯后期,即收获前一周至10天,要停止灌

22、溉,利于收获。 五、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生育期间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如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块茎品质。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时期,危害程度各地均有不同,了解和掌握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经验很重要。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旱易发生虫灾,涝易发生病害。根据当地天气长期预报及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早防治,预防为主,可大大减少投入。 六、收获技术 收获技术是田间管理的最后环节,关系到提高商品质量问题,所以必须引起重视。马铃薯成熟时,地上秧棵尚未枯萎,地下块茎的皮相当嫩,稍不注意就会破皮。块茎破皮后,极易感染病菌,同时破皮处变褐,影响商品性。收获前一周至十天,应先将秧棵割掉,使

23、块茎在土中后熟,表皮木栓化,收获时不易破皮。另外,收获时,人工捡拾堆放小堆,田间晾晒。人工捡拾时,随时进行分级,把破损薯、病薯单放。晾晒12天后,运回贮藏地点,贮藏地要干燥、通风、遮荫。有的地方收获后用土埋假贮,防止块茎见光变绿。总之,收获时要尽量减少破皮和破损块茎数量,晾晒一下是为了使块茎蒸发一部分水分,减少贮藏时的损失。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施肥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尤喜有机肥。因为有机肥既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又可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另外,马铃薯生育期短,种植地区又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条件差。因此,马铃薯的施肥最好播种前一次施足底肥,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肥在播种前施入效果更好。因为磷钾肥与有

24、机肥混施,有利于提高磷、钾肥的肥效,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以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后土壤能不断提供植株所需的养分。氮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不可盲目施用。在土壤肥力水平高的情况下,为避免植株徒长,可将全部氮肥的三分之二作为基肥施入,留三分之一做追肥用。 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不同的生育阶段需要的养分种类和数量都不同。幼苗期吸肥很少,发棵期陡然上升,到结薯初期达到吸肥量顶峰,然后又急剧下降。按氮、磷、钾三要素占总吸肥量的百分比计算,从发芽期到出苗氮磷钾分别占6、8和9;发棵期分别为33、34和36;结薯期分别为56、58和55。 根据马铃薯需肥特点,农户可根据土地状况,包括土壤肥力、投入肥料的资金能力、

25、灌溉条件,来确定使用肥料的种类、施入数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本着经济有效、促早熟高产的目的,应确定以农家肥、底肥为主,化肥、追肥为辅的原则。化肥使用须氮、磷、钾配合。前期追肥一般不宜单追尿素,特别是结薯之后不应盲目追氮,易造成浪费和相反效果。增施磷肥促早熟高产,缺钾地区施钾肥增产相当明显。 有机肥要经过充分腐熟。肥料的用量应根据肥料种类、成分、土壤肥力、气候条件、马铃薯对三要素的需求量及当地施肥经验来确定。根据试验结果,每生产500公斤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5公斤、磷1公斤、钾5.5公斤。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如果每亩可生产500公斤块茎,而计划亩产1500公斤块茎,则需补充施纯氮5公斤、磷

26、2公斤、钾11公斤。如果用含氮量为0.56的猪粪肥,则需要893公斤猪粪肥作为基肥施入,其余不足的磷、钾肥以化肥补足。 施肥量计算公式如下: 肥料用量(公斤单位面积)100肥料含纯养分百分率需施纯养分重量(公斤单位面积) 其中需施纯养分重量根据计划产量和土壤具备的基础供肥量确定。试验土壤肥量可采取在田间抽几平方米不施肥来计算产量确定土壤基础肥力。有条件的可请土肥站对土壤养分进行化验确定。 以上仅为理论数据,实际上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类生物体,含有大量微生物,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养分的释放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土壤矿物组成对养分的释放和固定也不同;有机肥施入土壤中当年的利用率一般为30左右;有机肥中的养分

27、和化肥中的养分有一部分会随降雨或灌溉流失等等,因此实际施肥量应高于理论数。根据生产经验,有机肥每亩施用量在12吨之间,其中23作底肥,13作种肥施入。为充分经济有效利用有机肥,无论底肥、种肥,都沟施,集中肥效。底肥深施于种薯下层,利于发根后吸收利用。化肥每亩以l0公斤尿素、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硫酸钾混合作种肥沟施较为经济。 在化肥施用上要注意以下几点:做种肥时,不要接触种薯切块;撒施后先拌土然后再摆薯块;追肥时应尽可能靠近根系周围,最好开沟、拌土、覆土5厘米,千万不要撤在根际周围地表上,一来挥发损失,二来即使中耕培土或是灌溉渗入,由于肥在表层,容易诱发马铃薯的匍匐茎变成地上茎,或增加块茎

28、裸露的数量,变成绿皮薯或绿肩薯,影响商品品质。马铃薯贮藏技术 马铃薯贮藏的目的主要是保证食用、加工和种用品质。食用商品薯的贮藏,应尽量减少水分损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避免见光使薯皮变绿,食味变劣,使块茎始终保持新鲜状态。加工用薯的贮藏,应防止淀粉转化为糖。种用马铃薯可见散射光,保持良好的出芽繁殖能力是贮藏的主要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才能避免块茎腐烂、发芽和病害蔓延,保持其商品和种用品质,降低贮藏期间的自然损耗。 马铃薯贮藏期间要经过后熟期、休眠期和萌发期三个生理阶段。 后熟期: 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还未充分成熟,生理年龄不完全相同,大约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称为后熟期。这一

29、阶段块茎的呼吸强度由强逐渐变弱,表皮也木柱化,块茎内的含水量在这一期间下降迅速(大约下降5),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刚收获的马铃薯要在背荫通风处摊开晾晒15天左右,使运输时破皮、挤伤、表皮擦伤的块茎进行伤口愈合,形成木栓层和伤口周皮并度过后熟阶段,然后再装袋入库或窖。 休眠期: 后熟阶段完成后。块茎芽眼中幼芽处于稳定不萌发状态。块茎内的生理生化活动极微弱,有利于贮藏。0.52可显著延长贮藏期。 萌发期: 马铃薯通过休眠期后,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幼芽开始萌动生长,块茎重量明显减轻。作为食用和加工的块茎要采取措施防止发芽,如喷抑芽剂等。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前后期要注意防热,中间要注意防冻。 马铃薯

30、在贮藏期间块茎重量的自然损耗是不大的,伤热、受冻、腐烂所造成的损失是最主要的。因此要了解和掌握马铃薯贮藏过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贮藏期间的损失。 首先,仓库或窖要清理、消毒,通风换气,使库(窖)内湿气排除、温度下降。对要入库(窖)的马铃薯,先晾晒,使其在库(窖)外渡过后熟期,然后装袋码垛,垛不要高,一般码五袋高,两列并排为一行,行与行之间要留半米左右的通风道,行的长度视库(窖)的大小来定。包装袋最好选用网眼袋,利于通气散热。要用木杠将袋子与地面隔开,利于地热及土地湿气的散失。马铃薯贮藏期间的温度调节最为关键。因为贮藏温度是块茎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之

31、一。环境温度过低,块茎会受冻;环境温度过高会使薯堆伤热,导致烂薯。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温度在-1-3时,9个小时块茎就冻硬;-5时2个小时块茎就受冻。长期在0左右环境中贮藏块茎,芽的生长和萌发受到抑制,生命力减弱。高温下贮藏,块茎打破休眠的时间较短,也易引起烂薯。最适宜的贮存温度是,商品薯45,种薯13,加工用的块茎以78为宜。 环境湿度是影响马铃薯贮藏的又一重要因素。保持贮藏环境内的适宜湿度,有利于减少块茎失水损耗;但是库(窖)内过于潮湿,块茎上会凝结小水滴,也叫“出汗”现象。一方面会促使块茎在贮藏中后期发芽并长出须根,另一方面由于湿度大,还会为一些病原菌和腐生茵的侵染创造条件,导致发病和腐烂

32、。相反,如果贮藏环境过于干燥,虽可减少腐烂,但极易导致薯块失水皱缩,同样降低块茎的商品性和种用性。 马铃薯无论商品薯还是种薯,最适宜的贮藏湿度应为空气相对湿度的85一90。 商品薯贮藏应避免见光,光可使薯皮变绿,龙葵素含量增加,降低食用品质。种薯在贮藏期间见光,可抑制幼芽的生长,防止出现徒长芽。此外,种薯变绿后有抑制病菌侵染的作用,避免烂薯。另外,贮藏期间要注意适量通风,保证块茎有足够氧气进行呼吸,同时排除多余二氧化碳。 影响马铃薯块茎贮藏的内部因素有两个,一是品种的耐贮性,二是块茎的成熟度。在同样的贮藏条件下,有的品种耐贮性强,有的品种耐贮性差。因此应选择适于当地贮藏条件的品种。另外成熟度好

33、的块茎,表皮木栓化程度高,收获和运输过程中不易擦伤,贮藏期间失水少,不易皱缩。此外,成熟度好的块茎,其内部淀粉等干物质积累充足,大大增强了耐贮性。末成熟的块茎,由于表皮幼嫩,未形成木柱层,收获和运输过程中易受擦伤,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由于幼嫩块茎含水量高,干物质积累少,缺乏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因此贮藏过程中易失水皱缩和发生腐烂。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播种工作 马铃薯促早熟高产工作在整好地、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关键性措施之一就是播种工作。马铃薯用种量大,要求精细播种。播种工作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选择优良品种、确定适播期、种薯催芽、选择播种方式。 (一)选择优良品种 良种是高产的关键。高产要求植株健壮

34、、块茎膨胀快、养分积累多,具有良好的抗病和抗逆能力,马铃薯由于病毒性退化是影响高产的重要因素,因此生产上应选用优良品种的脱毒种薯。品种熟期选择上,一季作区与二季作区不同。一季作区只种一季,应选择耐旱、休眠期长的中晚熟品种或晚熟品种。二季作区应选用结薯早、块茎前期膨大速度快、休眠期短、易于催芽秋播早熟品种或中早熟品种。以生产出口产品为目的的应选择椭圆或长椭圆形、表皮光滑、红皮或黄皮黄肉、芽眼极浅的极早熟品种。以生产加工原料薯(炸片、炸条)为目的的,应选择淀粉含量14以上、还原糖低于03、芽眼极浅、薯块顶部和脐部不凹陷品种。以加工淀粉为目的的,需选用淀粉含量高的品种等等。根据不同的生产目的选择合适

35、的优良品种。 (二)播种期 适期播种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是促早熟的关键。确定播种期有如下几点原则。首先,马铃薯春播出苗时要避免霜冻,因此,根据当地终霜日前推20-30天为适播期(催芽、覆膜出苗快,要适当晚播)。其次,应把块茎形成期安排在适于块茎形成、膨大的季节。这个时期平均气温不超过23,日照时数不超过14小时,有适量降雨。 (三)种薯催芽 早春温度低,马铃薯播种后需35天左右才会出苗。为了解决早播早出苗,增加马铃薯在田间的生长日数,提高产量,一般采取播种前催芽的方法。为使马铃薯提早上市,搞早熟栽培,常用早熟品种催大芽。催芽方法有室内、室外两种。 1室内催芽。 室内催芽温度易

36、于控制掌握。块茎切块后,按1:1比例与湿沙(或湿土)混合均匀,然后摊成宽1米、厚30厘米左右,长度视种薯量及场所面积而定。上面及四周用湿沙(或湿土)覆盖78厘米。另一方法是,将湿沙(或湿土)摊成1米宽、7厘米厚、长度不限的催芽床,然后摊放一层马铃薯切块,覆一层湿沙(或湿土),厚度以看不见切块为准,依次一层切块一层沙(土),可摊放34层,然后在上面及四周盖土78厘米。温度保持在1518,最高不超过20,以免温度过高引起切块腐烂和幼芽过细。待芽长到2厘米左有时,将切块扒出。在散射光或日光下(保持15低温)晒种,使芽变绿粗壮后播种。2室外催芽 选择背风向阳处进行室外催芽效果也很好。挖宽1米、深50厘

37、米、长度视种薯量而定的催芽沟,按室内催芽的方法,将切块摆在沟内催芽,沟上搭小拱棚,覆盖塑料膜以提高温度,下午5点盖上草苫保温,上午8点揭去草苫提高温度。出芽后,经见光绿化后,芽粗壮,播后扎根好,出苗快,早熟、抗病、产量高。 3药剂处理打破休眠期。 收获后贮藏达不到4个月,没有萌芽又准备播种的种薯应在适播期前半个月进行打破休眠的处理。用药剂处理种薯是主要的方法。使用的药剂主要有赤霉素(920)、硫脲。现将两种药剂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赤霉素浸种催芽方法。 采用切块催芽,赤霉素浓度应选用百万分之五一百万分之十(即510PPM)浸泡15分钟;如整薯催芽,赤霉素溶液浓度应在百万分之十一百万分之二十

38、(即10-20PPM)浸泡2030分钟。脱毒微型薯应选用赤霉素百万分之二十(即20PPM),浸泡30分钟。浸泡捞出后,应堆积在阴凉避雨处,薯堆以30一40公斤为一堆,上覆湿沙(或湿土),覆盖草苫保墒。7一l0天后检查薯堆,芽长2厘米挑出见散射光绿化炼苗,芽长不足1厘米的,继续堆积,56天后再将芽长2厘米以上薯块挑出炼苗,直至催完芽。炼苗的目的是让芽绿化、粗壮,同时,根从芽基部进一步分化,可提早播种后出苗的时间。 (2)硫脲催芽方法。 把块茎放入到1硫脲溶液中浸种1小时,取出后放入湿沙中催芽。硫脲催芽法对切块种薯效果更好,可提高发芽率10一20。 浸种催芽前应对种薯进行挑选,把带有青枯病、环腐病

39、、晚疫病的种薯挑出去,否则,浸种液即成为病害的接种液。用喷雾法可减少交叉感染,但出芽整齐性不如浸种。 总之,无论是采用药剂打破休眠或自然通过休眠的种薯,在播种前都应进行催壮芽的处理,这样播种后出苗快、出苗整齐、健壮,利于保全苗,促早期高产。自然通过休眠或药剂打破休眠的种薯,芽白而细,催壮芽就是通过散射或直射光晒芽,控制白芽过长,使其变绿、变粗。具体做法是,当芽长到1厘米左右时,将种薯平铺于光亮的室内,或通风透光的遮荫棚里,使之均匀见光,并经常翻动,使白芽变成浓绿的壮芽。催壮芽可比不催芽增产10左右。 在催壮芽的过程中,对感病块茎进一步挑选,淘汰病薯,可大大减轻田间发病率,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40、(四)播种方式 马铃薯是中耕作物,块茎是在地下膨大形成,所以适于垄作栽培方式。对干旱沙土地区,为春季保墒,可采用平播方式。垄作可以提高地温,防涝,便于锄草和中耕培土,利于土壤中气体交换,为块茎膨大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垄作栽培的播种技术各地各有特点,综合起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垄上播种。 播前起垄或利用前茬原垄,垄上开沟播种,称为垄上播。垄上播的特点是垄体高,种薯在上,覆地薄,土温高,能促早出苗、苗齐、苗壮。但因覆土薄,垄体大,不抗旱,如春旱严重易缺苗断垄。另外不易施入基肥,应多施化肥做种肥。由于覆土浅,不易加厚培土,易形成块茎绿肩。解决培土问题,可加大垄距以6570厘米垄距为宜。在涝害出现频

41、率高的地区,因此法薯位高,可防止结薯期因涝而烂薯的问题。此外,北方春旱与寒冷地区,此法利于保墒、提温,利于出苗。垄上播应秋整地、秋施基肥、秋起垄,为第二年春播创造良好播种条件。 2垄下播种。 利用原垄,在垄沟播种、施肥,然后用犁破原垄合成新垄。此法的优点是保墒好,利于幼苗发育,土层深厚利于结薯,易于施入基肥。缺点是覆土易过厚,土温较低,影响出苗速度。播后应镇压,出苗前耪一遍,耪去一部分覆土,利于提高地温、防止憋苗,并可除草。 有条件的地区,播前先深松垄沟,为种薯创造疏松的生长环境。3平播后起垄。 有随播随起垄和出苗起垄两种方式。随播随起垄的播种沟可浅些,起垄覆土不要厚。出苗后起垄的,播种沟一般

42、深1015厘米,出苗后结合第一次中耕起垄。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是世界上栽培比较广泛的粮菜兼用型作物,可鲜食,还可以加工成多种食品。中国加入WTO后,虽然很多农作物的种植受到严重冲击,但我国的马铃薯却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近两年,国外独资、合资企业纷纷在中国建厂,生产马铃薯薯片、薯条、薯全粉等加工产品。这就为马铃薯的生产开辟了广阔市场,种植马铃薯还是农民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 首选的一条致富之路,而且,马铃薯收获后,还可以复种各种蔬菜、早熟大豆、向日葵等作物。然而,当前生产上存在着品种退化严重和栽培技术落后、效益不高的问题。近几年,我 们大力推广脱毒种薯来解决马铃薯的品种退化问题;在栽培技术方

43、面,我们经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经全省多点试验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例如:新民县前当堡镇章京堡村种植0.67hm2马铃薯。产鲜薯4万多kg;康平县胜利乡文华村种植0.113hm2马铃薯,产值4300多元。1 选地、整地 马铃薯适应性较强,但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应选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土质疏松,壤土或砂壤土,且涝能排,旱能浇,不重茬的地块上种植。整地最好在秋天进行,深翻2225cm,随翻随耙压。 2 选择适宜的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极早熟品种(出苗至收获60d)如东农303、早大白、超白等。对这些品种采取晒种、催大芽、覆膜等措施,4月初播种,6月上、中旬收获,收鲜薯30

44、000kg/hm2左右,收益1.5万元以上;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种性退化较快,连续种植二年产量明显下降,块茎变小,商品率低。用生物技术脱毒的马铃薯种薯,去除了影响其正常生长的病毒,种性恢复到该品种刚育成时的最佳状态,表现为植株生长健壮,块茎产量高(一般比未脱毒薯增产50%100)。因此要想获得高效必须种植脱毒种薯。 3 种薯处理 31 困种、晒种和切芽 播种前3040d出窖,将种薯放在1015有散射光的条件下困种1015d,芽眼萌动见小白芽时(有条件的放在阳光下晒35d)就可切芽,切芽时要挑出病、烂、杂薯,并做好切刀消毒(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刀)切到病薯一定要把病薯扔掉,消毒后再切下一块,切

45、芽时尽量将顶芽多分几块,每个芽块重2530g(有条件的可增加到4050g)为宜。 32 催大芽 一般在播种前2530d时进行,可采用湿沙层积法,在温床或火炕等地方,把切好的芽块与湿沙分层堆积(5cm湿沙一层芽块),一般可堆56层,堆温15左右, 芽长23cm,出现幼根时就可播种了;第二种方法是经过困种已见白芽的薯块不切,直接放在阳光充足的室内、温室或大棚内,23层,经常翻动,芽长11.5cm,芽短、粗、紫色,基部有根点时,切芽播种;第三种是当种薯量较小时可把萌动后切芽的芽块放在木箱或纸箱中,放在15的室内,后期使其见光,使芽长2cm,呈紫色时播种。以上3种催大芽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33

46、小整薯(2050g)催芽方法和以上相同,据试验测定,小整薯直播比切芽增产20左右。 4 合理施肥 马铃薯生长所需氮、磷、钾的比例是5211,在施肥上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农家肥以45 000kg/hm2为宜。在化肥施用上,除施用农肥外,一般地块应施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氯化钾(或硫酸钾)375kg/hm2,硫酸锌30kg/hm2,播前撒施或播种时施到沟内。 5 适时播种 由于马铃薯块茎形成所需适温是15左右,20左右就会延迟形成块茎;块茎膨大适温是20左右,超过25就会停止生长。所以在温度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早播,使马铃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生长,在高温来临时已完

47、成生长,当10cm土温达到45时就可播种。播种时小行距40cm,大行距80cm,先趟两个播种沟,深1315cm,下部施入化肥的13及杀虫药(30呋喃丹颗粒剂22.530kg/hm2,防治地下害虫),覆土3cm后摆芽块,芽苗朝上,株距2225cm,距第一、二沟外35cm处趟第三、四犁,使土封住播种沟,再在两播种沟之间趟第五犁(深67cm)施入剩余的化肥(23)最后用耙子搂平使床面平、细、净。除草剂用90的乙草胺15001950ml/hm2;或48的氟乐灵15002250ml/hm2对水450600L喷于床面和床沟。喷完除草剂后及时盖膜,选90100cm宽,0.0050.008mm厚的薄膜,用量6

48、075kg/hm2,膜要拉紧压严,掌握“严、紧、平、宽”的原则。床面隔一段压一小土埂防风揭膜。 6 田间管理 及时放风,引苗,由于催大芽播种出苗较早,终霜未结束,因此出苗后不能马上引苗,使苗继续在膜内生长,但应适时放风,放风方法:用一木棍、铁丝或烟头在苗旁边使膜破一小孔,待终霜过后及时引苗封埯。 及时灌水,马铃薯现蕾开花期是需水关键期,这时遇天旱要及时浇水,过此期再浇水,将严重减产并增加畸形薯的比例。方法是现蕾时浇头遍水,一是增墒,二是降温,有利于薯块形成、膨大,隔10d浇二遍,一般浇三遍就可以了。 在马铃薯开花前57d喷马铃薯膨大素,用膨大素150g/hm2对水300450L均匀喷在秧子上,

49、一般可增产10左右。如果遇多雨年份造成茎叶徒长,可在花期喷多效唑控上促下,用15粉剂360480g/hm2对水40L均匀喷在秧上,尽量不要喷在地上。 7 适时收获 当单株薯重达到500g左右时看市场行情及时收获上市。马铃薯的良种繁育茎尖脱毒组培的理论依据及技术要点 脱毒马铃薯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应使其尽快应用于生产。马铃薯是以块茎作为繁殖器官进行无性繁殖,在育种上是采用有性杂交、无性繁殖的程序。首先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性状符合要求的亲本,进行杂交授粉。采得实生种子后,播种育苗,从杂种实生苗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单独收获,再用其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在无性系里经比较、鉴定并继续选择

50、,直至选择出适合在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由于马铃薯经杂交后均采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不再经过有性世代,所以目前生产中推广的优良品种均为杂种一代。 由于马铃薯在其无性繁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病毒随着无性世代在块茎中积累,导致马铃薯病毒性退化,失去原有种薯的技术研究,此项技术已在国内进行了推广。脱毒种薯在国内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但在无性繁种过程中,还会受到病毒的再侵染,因此要在繁种过程中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下面将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技术及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介绍给读者,以供参考。 寄生在马铃薯块茎中的病毒,随着块茎芽眼萌发长成植株的生长过程,也在马铃薯植株体内进行病毒粒子的复制繁殖,但病毒在马铃薯植株内的

51、分布是不均匀的。据研究,在代谢活跃的茎尖分生组织中没有病毒。可能是由于茎尖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速度很快。超过病毒粒子的复制速度,使病毒粒子在复制过程中得不到营养而受到抑制。也可能是由于分生组织中某些高浓度的激素抑制了病毒。以上原因的机理尚未搞清,但通过对茎尖(带有l一2个叶原基,小于02毫米)组培苗进行病毒检训末发现带有病毒,而大于02毫米的茎尖却常能检测出病毒。这点便成为茎尖脱毒组培繁殖无病毒株的重要依据。 马铃屠脱毒技术就是利用茎尖部分没有病毒的特性、通过连续切茎尖,在无菌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培育出无毒试管苗,然后利用试管苗在防虫温室或网室内繁殖微型薯原原种。在人工隔离或天然

52、隔离条件下,利用原原种繁殖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二级原种在天然隔离条件(高纬度或高海拔冷凉地区、风速大的海岛等地)繁殖一级良种供生产中使用。 由于我国侵染马铃薯的病毒多达七种,加上纺锤块茎类病毒,使种薯在开放条件下的繁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要受优良种性,产量大幅下降,同时降低了其商品价值。 自七十年代中后期我国进行了马铃薯茎尖脱毒生产无病到病毒的再侵染,因此,脱毒种薯存在使用寿命年限。在北方地区,一般为四至五年。而在南方地区寿命仅为二至三年。由于目前微型薯原原种的成本较高,还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必须经三年以上繁殖才用于生产,加之繁种过程中需对病虫害加以防治,以保证种薯的质量,所以生产中需年年更换种

53、薯,确保生产田年年保持高的产量。 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首先要在推广优良品种中选择健壮并具有本品种典型性状的单株,利用其所结的块茎,经渡过休眠后进行室内催芽,待芽长至45厘米还未充分展叶时,将芽剪下。先将外面几层叶片剥除,然后将其放入烧杯,用纱布封口,在自来水下冲洗半个小时,取出放到无菌室进行消毒。一般先在95酒精中迅速沾一下,然后在5漂白粉液中浸泡5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45次。将消过毒的芽放在40倍解剖镜下,用消过毒的刀剥取带有12个叶原基的茎尖,长度约02毫米,接种到有培养基的试管中。放在培养室中培养试管苗。培养室的温度要保持在25,光照为2000一3000勒克斯,每天16小时光照。约

54、经30一40天,茎尖可明显伸长,4个月左右发育成34片叶的小苗。此时可将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单节切段,并种于带有培养基的三角瓶中,继续培养。25天左右又可进行单节切段扩繁。成苗后,应取两瓶苗进行病毒检测。方法是将试管苗移栽到防虫温(网)室内的盆中,培育成植株,多次取样检测有无病毒。当确认无病毒后,还需鉴定其是否具有该品种的典型性状,以防止在剥离茎尖培养过程中发生无性变异。当确认试管苗符合品种特性并不带病毒后,即可继续扩繁试管苗,待到一定数量时,移栽到防虫温(网)室内繁殖微型薯原原种。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 目前由于组织培养所需的设备、药品及设施价格昂贵,利用试管苗剪顶扦插在基质中快繁微型薯原原种,虽

55、可降低一些成本,但直接用于生产农民仍觉承受不起。此外,由于生产需用的种薯数量大,必须用微型薯原原种在防止病毒和其它病原菌再侵染的条件下,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为生产提供健康种薯。 (一)选择原种繁殖基地的原则 马铃薯种薯级别的划分可分为两种,即基础种薯和生产种薯。基础种薯包括原原种、一级原种和二级原种,生产种薯包括一级良种和二级良种。从原原种到生产所需的良种,一般需要三至四年的时间。因此原种繁育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几代扩繁的种薯质量。原种繁殖基地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高纬度、高海拔、风速大、气侯凉。这几个条件必须具备,才能避免病毒的再侵染。传播马铃薯病毒的主要介体是桃蚜,桃蚜约最远取食浮

56、动气温为2325,也是传播pvy效率最高的温度,15以下的气温桃蚜起飞困难。因此,冷凉气候不适于蚜虫的繁殖和取食活动。但冷凉气候极适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地势高、风速大的空旷地,能阻碍蚜虫的降落聚集。原种繁殖基地方圆10公里的范围不能有马铃薯生产田或其他马铃薯病毒的寄主植物,如茄科作物。此外原种繁殖基地应严格实行轮作,一般轮作周期应三年以上。原种繁殖基地土壤肥力应较高,最好有灌溉条件,确保较高的繁殖系数。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实施防止病毒和其它病原菌再侵染的技术措施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二)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技术措施 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技术措施包括种薯催壮芽播种、地膜覆盖早播促早熟、合理施肥等促进植

57、株成龄抗性形成的早熟栽培技术。此外要进行田检,及时拔除病株。包括清除地上部植株和地下部的母薯及新生块茎,小心装入密闭的袋中拿到远离田外的地方深埋。操作人员应有专用工作服和鞋袜,手要及时用肥皂水消毒后再触摸植株。 由于病毒从侵染植株地上部开始到传输至块茎需一段时间,因此采取早收留种也是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技术措施。这是因为带毒蚜虫取食健康植株叶片,将病毒传至叶肉中,病毒粒子复制及转运,需一个细胞一个细胞传递才能传至块茎,这个过程大约需710天。因此,在有翅蚜虫迁飞盛期到来之后的10天内,应对种薯田的植株采取灭秧措施,一方面有利于生产健康种薯,另一方面有利于种薯在土壤里表皮木栓化,收获时不易破皮。由于

58、早收留种产量会受到影响,可以来取早熟栽培措施,或者密植增加群体来提高种薯产量。 在中原二季作地区,利用大棚或阳畦将播种期提早到1月下旬或2月上旬,种薯提早1个月催大芽,密度每亩1万株以上,大约4月底5月初收获。此时蚜虫尚未进入迁飞盛期,马铃薯植株基本没有受到蚜虫的侵袭,免受了病毒的感染。另外,马铃薯结薯期处于早春冷凉气候段,有利于种薯的生长,产量也高于正常春播。秋繁种薯的播期则往后推迟,使马铃薯出苗时蚜虫已基本没有了。马铃薯结薯期气温较低,有利于薯块膨大。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在霜到来之前马铃薯生育时问较短,繁殖的种薯基本上在生理年龄上属于壮龄薯,种性好,生长势强。虽然秋繁种薯因生育时间短而产量低

59、,但由于晚播晚收种性好,所以在二季作区仍是一个重要的良种繁育环节。可通过加大密度及生育前期利用秋季较高温度促秧早生快长,争取在结薯期前建立较强大的同化系统,可提高秋繁产量。 (三)防止病害侵染种薯的技术措施 马铃薯各级种薯在繁殖过程中除了要防止病毒的再侵染之外,防止病原菌的侵染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由于调运的种薯带病,给种植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以往人们对马铃薯病毒病引起的种性退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利用生物技术搞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基本上解决了脱毒种薯在生产中大面积利用的问题,但是,由干繁种基地的相对集中,病害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各级种薯的质量。其中尤以晚疫病、环腐病等影响最大。近几年,随

60、着繁种单位盲目引进新种源,把青枯病也从南方高发地区传到了北方个别繁种地,使病害种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从利用试管苗繁殖微型薯原原种开始,就应注意防止病原菌的侵染,在大面积繁殖各级原种和良种时,在防蚜虫的同时,进行病害的防治,以确保种薯的质量。 马铃薯是个多病的作物,从种薯切块、催芽到收获、运输、贮藏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多种真菌和细菌的浸染。有导致块茎腐烂或降低块茎发芽力的病害,如晚疫病、环腐病、干腐病等。有导致叶片局部病斑,减少光合面积,甚至造成茎叶早枯,降低产量的病害,如早疫病和晚疫病。有为害输导组织引起植株萎蔫的病害,如青枯病、环腐病等。这些病害都直接影响着种薯的质量。在各级种薯繁育过程中

61、,对病害的防治应综合采用如下措施。 1种薯。 无论是原原种、原种还是良种,均应在无病区或无病田进行繁殖,从源头上解决病原菌侵入的问题。引种时要了解当地马铃薯病害的发生情况,严格防止从疫区引种。特别是细菌性病害,目前尚无药剂进行防治。如青枯病、环腐病等。真菌性病害虽无特效药治,但还可用药剂提前预防。如晚疫病等。所以在种薯繁殖过程中,首先应把住第一关,即种源应是无病种薯。 2轮作。 侵染马铃薯的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期间,如无合适的寄主存在,其病原菌群落会逐渐缩小,经过几年后便可消亡。因此,采取三至四年以上轮作马铃薯,也是防治病害的一项有效措施。种薯繁殖田必须与非茄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轮作体系中

62、不能有茄科作物,因为很多病害都是共患的。因此繁种田都在农区,菜区很难达到轮作条件。 3空间隔离。 马铃薯种薯繁殖田应与马铃薯生产田远离,距离应在10公里以上。这样可以避免病原菌侵入繁种田。同时灌溉要使用不同的渠系,以免病原菌通过灌溉水侵入繁种田。4时间隔离。 时间隔离的原则是在马铃薯生长季节,避开高温多雨季节。因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因此北方一季作区繁种,应适当提早播种,采取促早熟栽培方法,在病害高发期之前收获。 5避免种薯受伤。 在收获、运输及贮藏过程中,避免块茎受到机械损伤,因病原菌很易从伤口侵入块茎内部。运输工具和仓库应在使用前彻底进行消毒。可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良种繁育体系 马铃薯良种繁育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机械混杂,保证品种纯度,还要防止病毒的再侵染和病原菌的侵染,以保证为生产提供优质种薯。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要根据品种用途和种植区域进行合理规划,有计划地安排各级原种及良种的生产。严格禁止超代薯进入种薯市场。对繁殖的各级种薯都要进行检验,质量合格方可进入生产。我国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是从1976年开始建立和完善的。按区域划分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