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绪论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9945338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4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诊断学-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中医诊断学-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中医诊断学-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绪论(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中国古代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整体观念指导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哲学思想脏腑精气血津液核心理论辨证论治诊治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理法方药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下篇绪论上篇中篇闻诊舌诊望诊问诊脉诊按诊八纲辨证病性辨证其他脏腑辨证病历书写与要求 诊断思路与方法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发展简史发展简史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司外揣内司外揣内诊法诊法 诊病诊病 辨证辨证 病案病案基本原理基本原理见微知著见微知著以常衡变以常衡变-整体审察整体审察四诊合参四诊合参病证结合病证结合基本原则基本原则绪 论诊断的概念:诊断就是通过多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合病变的

2、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行判断。 诊察了解 治 疗 诊 分析判断望、闻、问、切、检测 辨证 辨病 断 绪论发展简史四诊望诊-视觉观察-闻诊-听觉和嗅觉-问诊-语言交流-声音和气味的变化疾病的发生过程、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切诊-脉象和身体局部的变-触觉病人全身及局部神色形态和排泄物的形色质量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一)(一)诊法诊法望望 诊诊n是通过对病人的神、是通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及色、形、态、舌象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病情,的观察,以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测知脏腑病变。闻闻 诊诊n是从病人语言、是从病人语言、

3、呼吸等声音及病呼吸等声音及病人体内发出的异人体内发出的异常气味来辨别病常气味来辨别病情。情。问问 诊诊n是询问病人或其是询问病人或其家属,了解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平时的健康状况、平时的健康状况、自觉症状及疾病自觉症状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的发生、发展和诊疗情况等诊疗情况等。切切 诊诊n是诊察患者的脉候是诊察患者的脉候和触按身体有关部和触按身体有关部位,掌握病体的变位,掌握病体的变化情况。化情况。n症状症状n体征体征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症状:指病人主观感觉到的痛苦和不适(问诊)体征:指客观能够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闻诊、望诊、切诊)症状(病状(病形病候(二)诊病:病病名名 疟疾、痢疾、肺痈、痫病、消渴滑胎

4、、痛经,麻疹、夏季热红丝疔、乳疬、脓疱疮、牛皮癣内痔、股骨骨折、白喉、聚星障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判断疾病病种,作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辨病v疾病疾病是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条件下,机是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条件下,机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相应的证候。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相应的证候。(三)辨证证证中医学的一个特有的概念,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病因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致病因素、机体反应的综合包括证名、证型、证候

5、如下痰热壅肺证痰热壅肺证瘀阻脑络证瘀阻脑络证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卫分证卫分证常见、典型常见、典型规范的证规范的证证证 名名 证候证候证型证型据候据候辨证辨证证表现的证表现的症状、体症状、体征征将疾病当前阶段本质概将疾病当前阶段本质概括成的诊断名称括成的诊断名称运用中医理论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四诊收集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等)判断判断病因病位病性病势辨别证候,确定证名辨证: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神理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神理论经络学说、体质学说以论经络学说、体质学说以及发病、病机的理论等及发病、病机的理论等常用的中医辨证方法常用的中医辨证方法八纲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六

6、经辨证经络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三焦辨证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病历、诊籍病情治治疗疗诊诊断断病病史史 + + + + + +(四)病历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司法的重要资料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人是有机整体;相互作用;因果联系;局部与整体病理相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一)司外揣内 黑黑 箱箱外外推测推测内部内部人人症状体征症状体征病理本质病理本质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二)见微知著面部分候 教材P 面部脏腑分属图独取寸口 教材表寸口与脏腑相应耳诊 耳廓脏腑反应点P图舌诊 教材P 图 舌面脏腑部位分

7、属图目诊 教材P0 图眼的五轮分属微小微小局部局部明显、整体明显、整体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 “生物全息”(三)以常衡变(三)以常衡变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 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望面色 健康面色失神面色 察舌正常舌象红舌黄苔变变常常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一)整体审察1.认识论上注意整体观念、相互联系局部病变影响全身;精神刺激气机及形体变化 脏腑病变气血阴阳失常、精神活动改变任何疾病都有整体性变化2.病情资料收集全面: 起因,病史,痛苦不适,各种病理改变 精神、饮食、睡眠、二便习惯

8、体质、家庭、环境、时令、气候3.分析全面,综合判断:真假 本质现象 因果 主要次要 局部整体 身体环境 人之病病之人(二)四诊合参 四诊参合,难分先后:问闻,望问、闻,按望、问诊察排出物望色、形,闻气,问感 觉。腹诊望色泽、形状;叩诊听声音;按诊知冷热、软硬;问喜恶。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检查发现病情视觉望听觉闻嗅觉闻言语问触觉切不能代替(三)病证结合 现阶段主要矛盾 证 病 全过程本质 先辨病再辨证 先辨证再辨病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能只辨证而忽 视辨病 临床诊断,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注意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的锻炼和修养。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神、象等概念抽象,真正理解需要临床实际观察、体会。病情千变万化,需要临床锻炼积累经验。 诊病方法和辨证思维,涉及阴阳五行、精神气化、等 基 本 理 论 。 要 理 解 、 掌 握 本 门 课 程 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中医诊断学学习方法(一)掌握理论(二)不断实践(三)辩证思维四方面内容:诊法;辨证;诊病;病案四种诊法: 眼望神色形态,诊舌 耳、鼻闻听声音,嗅气味 口问问病史,问病情 手切脉诊,按诊三个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三个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三个方法:熟悉理论;临床实践;辩证思维中医诊断学概括为 4 4 3 3 3小 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