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936877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DOC 页数:130 大小:5.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版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新版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新版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资源描述:

《新版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 性质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0分钟)自学课本例题以上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如何从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剪出一个菱形来?菱形平行四边形 的四边形叫做菱形,生活中的菱形有 。按探究步骤剪下一个四边形。所得四边形为什么一定是菱形?菱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有 对称轴。 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图中相等的角有: 你能从菱形的轴对称性中得到菱形所具有的特有的性质吗?自己完成证明。性质:证明:二、合作解疑(20分钟)菱形性质的应用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2.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cm,ABC=60沿菱

2、形的两条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1CBA3.如图是边长为16cm的活动菱形衣帽架,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6cm,则1= .FEDCAB4.如右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求证:ABEADF;AEF=AFE.综合应用拓展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且DEAB,AB4求:(1)ABC的度数;(2)菱形ABCD的面积三、限时检测(10分钟)1_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按图示的虚线折纸,然后连接ABCD可得菱形,由此可以得到_的四边形是菱形 3木工做菱形窗棂时总要保持四条边框一样长,道理是_ 第3题图4菱形

3、的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_,面积是_ 5下面性质中,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A对角线相等B是中心对称图形C是轴对称图形D对角线互相平分6菱形的周长为20 cm,两邻角的比为1:2,则较短对角线的长是_;一组对边的距离是_7以菱形ABCD的钝角顶点A引BC边的垂线,恰好平分BC,则此菱形各角是_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 判定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0分钟)1复习(1)菱形的定义: (2)菱形的性质1 性质2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

4、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容易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二、合作解疑(20分钟)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2).一条对角线垂直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

5、、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3.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的部分ABCD是菱形吗?求证:(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 过A作AEBC于E点, 过A作AFCD于F.用等积法说明BC=CD.(3)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综合应用拓展ABNPQMDC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M,N,P,Q分别是AD,BC,BD,AC的中点求证:MN与PQ互相垂直平分三、限时检测(10分钟)1填空:(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 ;(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 ;(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 的四边形是菱形2

6、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是 ( )(A)两条对角线相等 (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 性质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0分钟)(1)请用四根木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形状唯一吗?(2)试着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你能拼出面积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吗?这时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内角是多少度?(3)观察图形特征,得出概念. 叫做矩形.矩形的性质:矩形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除了具有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7、所有的性质,还有:矩形的四个角_;矩形的对角线_;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二、合作解疑(15分钟)问题一 如图,矩形ABCD,对角线相交于O,观察对角线所分成的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问题二 将目光锁定在RtABC中,你能发现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吗? OBCDA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 求证: 证明:四、例题学习例: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AC=2AB。 求证:AOB是等边三角形。(注意表达格式完整性与逻辑性)拓展与延伸:本题若将“AC=2AB”改为“BOC=120”,你能获得有关这个矩形的哪些结论?OBCDA综合应用拓展在矩形ABCD

8、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O,ACD=30,AB=4.(1)判断AOD的形状;(2)求对角线AC、BD的长. 三、限时检测(10分钟)1(填空)(1)矩形的定义中有两个条件:一是 ,二是 (2)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为30,则矩形两条对角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 、 (3)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120,则矩形的边长分别为 cm, cm, cm, cm2(选择)(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矩形的对角线把

9、矩形分成的三角形中全等三角形一共有( )(A)2对 (B)4对 (C)6对 (D)8对3已知:如图,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AE平分BAD,AOD=120,求AEO的度数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 判定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0分钟)1.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条对称轴2.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对角线AC=10cm,边BC=8cm,则ABO的周长为_ 3.想一想:矩形有哪些性质?在这些性质中那些是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列表进行比较.平行四边形矩形边角对角线二、学习新知:自学教材1、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怎样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呢?请说出最基本的方法:

10、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思考: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得到矩形的一个判定) 2.做一做:按照画“边 直角、边直角、边直角、边”这样四步画出一个四边形.判断它是一个矩形吗?说明理由. (探索得到矩形的另一个判定) 总结:矩形的判定方法矩形判定方法1:_ 矩形判定方法2:_(指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知道三个角是直角,条件就够了因为由四边形内角和可知,这时第四个角一定是直角)二、合作解疑(10分钟)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有一个

11、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6)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8)一组邻边垂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三、例题学习(10分钟)例1.: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4 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例2 已知:如图,ABCD的四个内角

12、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练习二:(5分钟)(选择)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B)有一组邻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D)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满足下列条件( )的四边形是矩形。A有三个角相等 B.有一个角是直角 C.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D.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综合应用拓展如图,M、N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边AD、BC的中点,且AD=2AB,求证:四边形PMQN是矩形。三、限时检测(10分钟)1、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判断一个四边形门框是否为矩形,下面是某合作学习

13、小组的4位同学拟定的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A测量对角线是否相互平分 B测量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C测量一组对角是否都为直角 D测量其中三角形是否都为直角2、能判断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是( )A、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B、两条对角线相等C、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3、如图,EB=EC,EA=ED,AD=BC, AEB=DEC,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4、已知四边形ABCD中ACBD,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学习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正方形与

14、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学习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学习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0分钟)温故知新 填表:性质判定方法矩形边:角:对角线:对称性:1.2.3.菱形边:角对角线:对称性:1.2.3.二.学习新知自学教材58-59页,落实:性质判定方法正方形边:角对角线:对称性:二、合作解疑(20分钟)1.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AF平分DAE,求证:BE+DF=AE.2. 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DF=CF,DC+CE =AE,求证:AF平分DAE.3.如图,BF平

15、行于正方形ADCD的对角线AC,点E在BF上,且AE=AC,CFAE,求BCF.综合应用拓展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交点为O,E是OB上的一点,DGAE于G,DG交OA于F求证:OE=OF变形:三、限时检测(10分钟)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_并且有一个角是_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因此正方形既是一个特殊的有一组邻边相等的_,又是一个特殊的有一个角是直角的_2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的四个角都_;四条边都_且_;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_,并且互相_,每条对角线平分_对角它有_条对称轴3正方形的判定:(1)_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2)

16、_的矩形是正方形;(3)_的菱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_的四边形是正方形4如图6,已知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点,连结AE,过点D作DGAE,垂足为G,延长DG交AB于点F. 求证:BF=CE. 特殊平行四边形测试卷(1)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24分)1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D对角线互相垂直2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 A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B三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如图,顺次连结矩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菱形EFGH,这个由矩形和菱形所

17、组成的图形( ) A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第4题第3题 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D没有对称性 4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AC,AE交CD于点F。那么,AFC( ) A112.5 B120 C 135 D1505菱形相邻两角的比为12,那么菱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比为( )A123 B121 C12D11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4,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点E、O,连接CE,则CE的长为( )A. 3 B.3.5 C.2.5 D.2.8 7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18、,如果ABC的周长比AOB的周长长10厘米,则矩形边AD的长是( )A5厘米 B10厘米 C7.5厘米 D不能确定第8题第7题第6题ABCDEO 8如图,E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点,EFAB,EGBC,F、G是垂足,若正方形ABCD周长为a,则EFEG等于( )ABCaD2a二、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21分)9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将矩形ABCD沿直线AF对折,使B点落在CD边上的E点处,则CFE_。1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对角线AC上一点,AEAB,则EBC_。12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是方程x28x15

19、0的两个根,则该菱形的面积等于_。第10题 第11题 第13题 13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_。14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和是_cm2。第15题15、如图,P是矩形ABCD内的任意一点,连接PA、PB、PC、PD,得到PAB、PBC、PCD、PDA,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1、S2、S3、S4,给出如下结论: S1+S2=S3+S4 S2+S4= S1+ S3 若S3=2 S1,则S4=2 S2 若S1= S2,则P点在矩形的对角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_(把所有正

20、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三、耐心做一做(本题有8小题,共55分)16.(6分)矩形ABCD对角线相交与O,DE/AC,CE/BD.第16题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17(7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M、N分别是AD、BC的中点,P、Q分别是BM、DN的中点. (1)求证:MBANDC;ADCBMNPQ (2)四边形MPNQ是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请说明理由.18.(7分)如图,把正方形AB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正方形ABCD(此时,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点A落在CD的延长线上),AB交AD于点E,连结AA、CE.求证:(1)ADA CDE;(2)直线CE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

21、19(7分)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延长AB至点E,使BE=AB,连结CE.(1)求证:BD=EC; (2)若E=50 ,求BAO的大小. 20.(7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等边三角形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和CD上DABCEF第20题.(1)求证:CE=CF;(2)若等边三角形AEF的边长为2,求正方形ABCD的周长. 21.(7分)如图,在矩形中,对角线的垂直平分线与相交于点,与相较于点,与相较于,连接。 (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2) 若求MD的长。22.(7分)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F为边BC的中点,DF与对角线AC交于点M,过M作MECD于点E

22、,1=2。(1) 若CE=1,求BC的长;(2)求证AM=DF+ME。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测试(2)A级基础题1(2013年四川宜宾)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2(2013年四川巴中)如图4335,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若AC6,BD4,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A24 B16 C4 D2 图43353(2013年海南)如图4336,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CE,连接AD,下列条件中能够判定四边形ACED为菱形的是()AABBC BACBC CB60 DACB60 图4336 图4337 图4338图43

23、394(2013年内蒙古赤峰)如图4337,44的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则S四边形ABDC与S四边形ECDF的大小关系是()AS四边形ABDCS四边形ECDF BS四边形ABDC S四边形ECDFCS四边形ABDCS四边形ECDF1 DS四边形ABDCS四边形ECDF25(2013年四川凉山州)如图4338,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A14 B15 C16 D176(2013年湖南邵阳)如图4339,将ABC绕AC的中点O按顺时针旋转180得到CDA,添加一个条件_,使四边形ABCD为矩形7(2013年宁夏)如图4340,在矩形ABCD

24、中,点E是BC上一点,AEAD,DFAE,垂足为F.求证:DFDC. 图43408如图4341,在ABC中,B90,AB6 cm,BC8 cm.将ABC沿射线BC方向平移10 cm,得到DEF,A,B,C的对应点分别是D,E,F,连接AD.求证:四边形ACFD是菱形 图43419(2013年辽宁铁岭)如图4342,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O为AB的中点,连接DO并延长到点E,使OEOD,连接AE,BE.(1)求证:四边形AEBD是矩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矩形AEBD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图4342B级中等题10(2013年四川南充)如图4343,把矩形ABC

25、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 B. 24 C. 12 D. 16 图4343图4344图434511(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如图4344,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 ACBD,垂足为O,点E,F,G,H分别为边AD,AB,BC,CD的中点若AC8,BD6,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_12(2013年福建莆田)如图4345,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P在DC边上,且DP1,点Q是 AC上一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为_13(2013年山东青岛)已知:如图4346,在矩形ABCD中,M,N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E,F

26、分别是线段BM,CM的中点(1)求证:ABMDCM;(2)判断四边形MEN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当ADAB_时,四边形MENF是正方形(只写结论,不需证明) 图4346C级拔尖题ABPDCQ14(2013年内蒙古赤峰)P、Q二人沿直角梯形ABCD道路晨练,如图,ADBC,B=90,AD=240m,BC=270m,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 m/s的速度行走,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点B以3 m/s的速度跑步。P、Q二人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多少时间时,四边形PQCD(P、Q二人所在的位置为P、Q点)是平行四边形?(6分)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27、知识技能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教学思考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 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3、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

28、流的意识.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难点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2、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活动2 启发探究获得新知活动3 运用新知体验成功活动4 归纳小结拓展提高活动5 布置作业分层落实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有关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知。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让学生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巩固训练,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的理解。回顾梳理本节内容,拓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层次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29、设计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问题1: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许多大学生都希望为奥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组委会决定对高校奥运志愿者进行分批培训,由已合格人员培训第一轮人员,再由前面所有合格人员培训第二轮人员,以此类推来完成此次培训任务。某高校学生李红已受训合格,成为一名志愿者,并由她负责培训本校志愿者。若每轮培训中每个志愿者平均培训x人。(1)已知经过第一轮培训后该校共有11人合格, 请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2)若两轮培训后该校共有121人合格,你能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吗?问题2: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

30、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问题3:我校为丰富校园文化氛围,要设计一座2米高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全部高度的乘积,等于下部(腰以下)高度的平方,求雕像下部的高度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引入情境,提出问题.在第(1)问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在第(2)问中,遵循刚才解决问题的思路,由学生思考,列出方程.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可举例,由特殊到一般,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引导学会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文字转化为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由学生独立思考,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

31、.此题是与实际问题结合的题目,通过演示高度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为后面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内容做好铺垫.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可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转化实际问题,从而得到方程,为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准备.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2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眼疾口快:请抢答下列各式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2、 2、一

32、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3、 由以上问题得到3个方程,由学生观察归纳这3个方程的特征,给出名称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出的3个方程的特点;(2) 让学生类比前面复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定义.(3) 强调定义中体现的3个特征:整式;一元;2次.由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此题,并让学生找出错误理由.其中(1)(6)题较为简单,学生可非常容易给出答案;而(7),(8)两题有一定难度,(7)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此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作出点评和归纳.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总结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

33、形式及项、系数的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3个特征的理解.(7),(8)两个题目的设置,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掌握,尤其结合字母系数,加大题目难度,提高学生对变式的理解能力.此环节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和项,系数的概念,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并掌握的目的.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试一试:下面给出了某个方程的几个特点:(1)它的一般形式为 (2)它的二次项系数为5;(3)常数项是一次项

34、系数的倒数的相反数。活动3例1.天津四中为树立学生的团结、拼搏精神,组织了一次篮球比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依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请问全校有多少个队参赛?(列方程并整理成一般形式)先由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问题,由学生经过思考,给出符合条件的答案,全体学生进行判断是否正确.在此环节可设置一个小游戏,让答对学生给出类似条件,找其他同学回答给出的新问题,让大家进行判断给出的方程是否正确.此环节中,教师应注意板书学生给出的方程要,并且及时引导学生不要给出类似的条件.此题为与实际问题结合的题目,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满足题意的方程.以此题为例,教师板

35、书整理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整理任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准确找到各项系数.教师在此活动中应重点关注:(1)由一个学生列出方程,并解释解题方法,教师进行引导,点评,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认同.(2)教师在归纳点评过程中,应注意把两队只打一场比赛解释清楚,以便学生理解题意.(3)整理一般形式后,教师应强调整理过程中应用到的等式变形方法,如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去分母等.(4)让学生指出各项系数时,教师强调系数须带符合.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采取游戏的形式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可鼓励学生课下继续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整理一元二次

36、方程的一般形式为本节课的重点,由实际问题出发列方程为本节的难点,所以在此设置此题,加强巩固练习.由篮球比赛引入题目,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关注. 此题有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意义,通过此题让学生理解比赛赛制安排原则.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小试牛刀:你能否把下列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例2、当m取何值时,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考考你:判断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为有理数);活动41问题:本节课你又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2思维拓展: 若方程x2m+n +xm-n +3=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m,n的值。巩固练习学生整理一般形式的方法,并准确找出各项系数.此环节可找学生口答结

37、果.此题是字母系数问题,由学生思考解题过程,让学生讲解此题,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大屏幕显示解题过程.此题由学生思考,讨论,并由学生给出结果并进行解释.此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此题目在上一题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难度,第(1)题须强调先进行整理,再考虑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第(2)题须先求出m值,再代入二次项系数中,验证是否为0,得到结果.(2)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整理的一般形式书写在黑板上,以便全体学生理解.学生反思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小结时,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能抓住本节课的重点;(2)学生是否掌握一些基本方法。此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让学生进行讲解,教

38、师作适当归纳,可留疑,让学生课下思考。让学生再思考,若题目让学生落实将刚才教师板书的整理一般形式的过程,再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此题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常见题型,通过此题让学生加深对定义和一般形式的理解,为其他字母系数问题做好准备。此题仍涉及字母系数问题,难度加大,以达到让学生掌握本节课重难点的目的.通过此题让学生掌握解此类字母系数题目的方法,以及整理一般形式对于解一元二次方程题目的重要性小结反思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体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数学活动中获得活动经验的机会。此题需进行分类讨论,开拓学生思维,体现数学的严谨性。活动5课后作业:(A)教科书

39、第98页习题17.1第1、2、5、6、7题. (B)请根据所给方程:(16-2x)(10-2x)=112,联系实际,编写一道应用题(要求题目完整,题意清楚,不要求解方程)。中“+”变成“-”时,如何解决,留作课下思考。(A)组题目为巩固型作业,即必做题。(B)组题目为思维拓展型作业,即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 分层次布置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2.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

40、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解题步骤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难点与关键: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 (1)3x2-1=5 (2)4(x-1)2-9=0 (3)4x2+16x+16=9 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 x=或mx+n=(p0) 如:4x2+16x+16=(2x+4)2 二、探索新知 列出下面二个问题的方程并回答: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

41、程有什么不同呢? (2)能否直接用上面三个方程的解法呢? 问题1:印度古算中有这样一首诗:一群猴子分两队,高高兴兴在游戏,八分之一再平方,蹦蹦跳跳树林里;其余十二叽喳喳,伶俐活泼又调皮,告我总数共多少,两队猴子在一起 大意是说:一群猴子分成两队,一队猴子数是猴子总数的的平方,另一队猴子数是12,那么猴子总数是多少?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问题2:如图,在宽为20m,长为32m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平行且与另一条相互垂直的道路,余下的六个相同的部分作为耕地,要使得耕地的面积为5000m2,道路的宽为多少? 老师点评:问题1:设总共有x只猴子,根据题意,得: x=(x)2+12 整理得:x2

42、-64x+768=0 问题2:设道路的宽为x,则可列方程:(20-x)(32-2x)=500 整理,得:x2-36x+70=0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 (2)不能 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 x2-64x+768=0 移项 x=2-64x=-768 两边加()2使左边配成x2+2bx+b2的形式 x2-64x+322=-768+1024 左边写成平方形式 (x-32)2=256 降次x-32=16 即 x-32=16或x-32=-16

43、 解一次方程x1=48,x2=16 可以验证:x1=48,x2=16都是方程的根,所以共有16只或48只猴子 学生活动: 例1按以上的方程完成x2-36x+70=0的解题 老师点评:x2-36x=-70,x2-36x+182=-70+324,(x-18)2=254,x-18=,x-18=或x-18=-,x134,x22 可以验证x134,x22都是原方程的根,但x34不合题意,所以道路的宽应为2 例2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 (1)x2+2x-35=0 (2)2x2-4x-1=0 分析:(1)显然方程的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因此,要按前面的方法化为完全平方式;(2)同上 解:(1)x2-2x=35

44、 x2-2x+12=35+1 (x-1)2=36 x-1=6 x-1=6,x-1=-6 x1=7,x2=-5 可以,验证x1=7,x2=-5都是x2+2x-35=0的两根 (2)x2-2x-=0 x2-2x= x2-2x+12=+1 (x-1)2= x-1=即x-1=,x-1=- x1=1+,x2=1- 可以验证:x1=1+,x2=1-都是方程的根 (第二课时)三、巩固练习 教材P38 讨论改为课堂练习,并说明理由 教材P39 练习1 2(1)、(2) 四、应用拓展 例3如图,在RtACB中,C=90,AC=8m,CB=6m,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它们

45、的速度都是1m/s,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分析:设x秒后PCQ的面积为RtABC面积的一半,PCQ也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已知列出等式 解:设x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根据题意,得:(8-x)(6-x)=86 整理,得:x2-14x+24=0 (x-7)2=25即x1=12,x2=2 x1=12,x2=2都是原方程的根,但x1=12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2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左边是非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 六、布置作业 1教

46、材P45 复习巩固2 2选用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将二次三项式x2-4x+1配方后得( ) A(x-2)2+3 B(x-2)2-3 C(x+2)2+3 D(x+2)2-3 2已知x2-8x+15=0,左边化成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其中正确的是( ) Ax2-8x+(-4)2=31 Bx2-8x+(-4)2=1 Cx2+8x+42=1 Dx2-4x+4=-11 3如果mx2+2(3-2m)x+3m-2=0(m0)的左边是一个关于x的完全平方式,则m等于( ) A1 B-1 C1或9 D-1或9 二、填空题 1方程x2+4x-5=0的解是_ 2代数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_ 3已知(x+y)(x+

47、y+2)-8=0,求x+y的值,若设x+y=z,则原方程可变为_,所以求出z的值即为x+y的值,所以x+y的值为_ 三、综合提高题 1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2和4,第三边是方程x2-4x+3=0的解,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如果x2-4x+y2+6y+13=0,求(xy)z的值 3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市场调研表明: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 答案: 一、1B 2B 3C 二、1x1=1,x2=-5 22 3z2+2z-8=0,2,

48、-4 三、1(x-3)(x-1)=0,x1=3,x2=1, 三角形周长为9(x2=1,不能构成三角形) 2(x-2)2+(y+3)2+=0, x=2,y=-3,z=-2,(xy)z=(-6)-2= 3设每台定价为x,则:(x-2500)(8+4)=5000, x2-5500x+7506250=0,解得x=2750 22.2.2 配方法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了解配方法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解题方法,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讲清配方法的解题步骤 2难点与关

49、键: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后,两边加上的常数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x2-8x+7=0 (2)x2+4x+1=0 老师点评:我们前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解左边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不可以直接开方降次解方程的转化问题,那么这两道题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解题 解:(1)x2-8x+(-4)2+7-(-4)2=0 (x-4)2=9 x-4=3即x1=7,x2=1 (2)x2+4x=-1 x2+4x+22=-1+22 (x+2)2=3即x+2= x1=-2,x2=-2 二、探索新知 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