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创新:基于供应链体系下的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890601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59.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流管理创新:基于供应链体系下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物流管理创新:基于供应链体系下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物流管理创新:基于供应链体系下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创新:基于供应链体系下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创新:基于供应链体系下的研究(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流管理创新:基于供应链体系下的研究 摘要:物流是为实现商品价值,使物质实体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活动。通过对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指出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的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特征,表现出集约化优势。并进一步带来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创造更大收益成为可能。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体系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说:“如果一个企业在物流供应链运作上不具有竞争力,就干脆不要去竞争了”1.物流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和传统的物流管理的方法和意义不同,这些不同反映了供应链管理的

2、思想要求和企业竞争的新策略。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尽管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如果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不加强物流网络的规划能力建设,不提高物流作业流程的快速重组能力,就会使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的同步化、并行化、快速适应市场的能力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就是物流网络的延伸,是产品与信息从原材料产地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增值服务。在这一认识条件下,必须强调供应链与物流网络的整合,并在供应链管理这个大环境下进行物流创新,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从而更加敏捷的应对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做到柔性化的经营。这不仅会推动物流在企业中的发展,使企业获得市场

3、存在的依据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还会推动物流客户服务战略以及供应链管理战略本身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特征 物流的概念是随着交易对象和环境变化而发展的,由最初的主要侧重商品物质移动的各项机能,到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介性手段,在到强调顾客需求和物流活动的效率性,以及相对较为成熟的重视顾客满意度、物流活动的效率化和一体化,物流的概念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现代物流概念的发展是将物流活动从被动、从属的职能活动上升到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物流本身的概念已经从对活动的概述和总结上升到管理学的层次。这表明企业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与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包括整个供应链(从供应商开始,一直到

4、客户)的物流成本、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投资收益的权衡取舍。与传统的物流概念相比,现代物流在范围与边界、系统概念、性质地位、目标理念、服务对象、功能定位等方面表现出如下特征: (一)现代物流管理是系统整合下的协作物流,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从商品供应体系的角度来看,现代物流不是单个生产、销售部门或企业的事,而是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有关联企业在内的整个统一体的共同活动,从而使物流管理成为一种供应链管理2.从供应链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现代物流管理指挥着跨企业组织的物流作业,通过强化流通过程中所有企业的关系,以实现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价值和经营行为的最适化。 (二)现代企业物流是客户服务的物流,客

5、户服务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原动力 传统物流认为物流是“内部事物”,只对组织体内部产生影响,其服务对象是组织内部的生产或销售部门;现代物流认为物流是“外部事物”,其服务对象是组织体外的顾客。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以从产品制造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企业的物流活动也以客户服务为价 值取向,同时向生产过程的上下游延伸。通过提供顾客所期望的服务,在积极追求自身交易扩大的同时,强调实现与竞争者顾客服务的差别化。 (三)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依靠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来实现企业各自的经营目标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化 信息已成为物流管理的核心,现代物流活动必须及时了解和反映市场的需求,并将

6、之反馈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是企业等组织体的“先锋”,是决定生产与销售的价值创造事业。其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来带动销售收入增长的同时实现从原材料供应到商品生产以及最终顾客的让渡整个过程的物流成本的降低3.因此,如何组织物流不仅是节约成本的“手段”与“策略”,更是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战略”。 二、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据统计,2004年我国的社会物流总额超过了38万亿

7、元,同比增长近30%.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运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状况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服务信息为主要

8、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布局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横向联合薄弱、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组织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

9、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4.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必然会导致物流成本责任主体不清,物流管理效益难以凸现。 (二)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 随着经济的发展,顾客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物流服务已成为企业销售差别化战略的重要一环。可是我国的许多企业在制定物流服务要素和服务水准时,将有限的物流服务资源平均分给所有的顾客和所有的产品,往 往影响到具体的物流服务绩效以及由此带来的顾客满意度。另外,物流服务管理仅由物流部门单独进行以及对物流服务的实施情况没有定时进行检查等都影响了物流服务的价值实现。 (三)企业

10、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首先,我国企业物流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旧有仓储设施,功能单一,设备陈旧,作业效率较低,作业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产业运营的需要。其次,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低,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致使物品在运输、装卸、仓储环节中难以实现一体化、全过程的流动。再有,目前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企业间没有信息接口,难以实现物流企业与用户间的联网和供应链管理等。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扫描等先进信

11、息技术的应用,物流作业自动化水平低。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送货耗时,渠道不畅是网上物流最大问题”的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1999年7月至2001年7月的四次调查数据分别是6%、9.2%、10%和9.86%),这说明物流技术水平和物流管理的滞后、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与物流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并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四)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信息本身也被分割在不同环节和不同职能部门之中。信息分散、信息处理能力低,其结果是上下游企业之间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优化和物流功能整合无法开展,造成物流活动的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应对市场

12、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难以形成等,这不仅影响每一个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增加物流开资和资源占用,而且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五)企业物流人才匮乏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世界制造中心逐步形成,全球采购与全球销售形成庞大的国际物流系统,企业需要的是精通进出口贸易、海关业务、电子商务、采购系统、供应链管理、国际法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但是与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以及地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其发展速度相比,我国的物流教育和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不仅数量不够,而且结构单一,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特别是综合性物流人才奇缺,已对我国物流业现代化建设形成制约。 三、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创新研究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

13、的物流管理不再是传统的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而是通过有效完成物流网络活动,为改善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保证供应链企业之间同步化、并行化运作,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提高企业自我竞争的优势和提供基础性保障5.因此,物流过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物流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目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还没有打破地域的界限和部门的垄断,还停留在将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简单的转型过程中,还没有真正以全球视角来看待物流管理。与跨国公司的全球物流管理战略和趋势相比,中国企业的物流管理尤其缺乏的是管理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动力。作为物流业主体的企业,应通过创新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其途径主要如下:

14、 (一)物流服务理念的创新 树立新的物流服务理念,就是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这就要求企业改变过去以规模效益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思想, 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甚至实现客户化定制的新的物流服务。 1.导入先进的物流服务理念。物流作为连接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国外对物流业的界定是归属于服务业。因此,物流的核心观念是服务理念。要学习先进的物流运作方法,首先必须要掌握先进的物流理念,即客户服务(cs)的理念或客户价值(cv)的理念。通过与顾客面谈、顾客需求调查,第三方调查等,以寻求顾客最强烈的需求愿望是决定物流水平的基本方法。其次,以全面提升客户价值作为物流服务的目标

15、。通过分析在供应链中是否为顾客创造了价值,是否提高了顾客的经济效益,是否实现相对于竞争企业顾客服务的差别化,以及用较少的成本扩大附加价值。 2.物流服务内容的创新。由于顾客在服务、价值等方面的期望越来越高,物流管理必须以顾客为导向,重新定义和设计物流顾客化服务的内容,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性服务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为顾客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 第一,由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现代物流服务应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发展综合服务、套餐服务,包括流通加工、个性包装、产品回收等业务,在此基础上强化增值服务,以个性化服务内容表现出与市场竞争者的差异性。以客户增值体验为服务宗旨,以服务质量创效益

16、。 第二,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物流服务不是在客户的管理下完成多个物流功能,而是通过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将各个物流功能有机的衔接起来,实现高效的物流系统运作。因此,企业在开发物流服务项目时,要在物流管理层面的服务内容上做文章,包括客户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流程再造、订单管理、供应商协调、客户服务等,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 第三,由实物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物流管理的基础是信息,是用信息流来控制实物流,因而物流服务必须在提供实物服务的同时提供信息流服务。企业是物流功能承担者,而不是物流管理者。企业要与客户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就得参与客户的供应

17、链管理,实现产品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协同运作6.如:为客户提供代收货款、垫付货款等资金流服务。 3.物流服务方式的创新。企业要自始至终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运作,通过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变传统的与客户“一单一结”的拣选交易方式为与客户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的现代服务方式。当前不少物流企业建立与客户双方物流人员联合办公制度,或成立由双方物流人员组成的运作团队,及时处理日常运作中的问题,就体现了与客户协同工作的特点。 (二)企业物流组织创新 由于物流活动地理位置分散的性质,以及通常跨越一个行业运作的事实,可以说没有绝对的对或错的组织结构存在,加之企业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企业自身特点的迥异,并不存在一种

18、适合任何企业的物流组织设计方法。因此,管理者在组织方式的开发决策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创新。但是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开发物流组织创新存在一些一般的准则和模式。 1.物流组织由智能化向一体化转变。一体化的物流组织打破了以劳动分工和职能专业化为基础的物流管理方式,将采购、储运、配送和物料管理等物流活动组合成一个一体化的组织单元,形成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组织框架。 2.建立以流程为导向的水平组织结构。针对传统企业物流活动固有的效率损失,现代企业物流组织必须由过去的职能型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的流程 导向型,并把组织内部非增值活动压缩到最少,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方面的改善。同时,要压缩企

19、业组织的中间管理层,缩短信息沟通渠道,消除机构臃肿、反应迟钝的现象,实现物流组织由垂直化向扁平化的转变7. 3.物流组织虚拟化。虚拟组织就是把已有的任务导向性企业和资源导向性企业网络组织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其具有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组织灵活性强,易于分散物流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借助自身物流运作的核心能力通过电子网络连接、整合上下游供应链成员来共同完成物流活动。因而,跨组织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便是虚拟组织能否顺利运转的关键。 4.缔结物流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也改变了产业间的关系和结构,产生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组织。物流

20、战略联盟也是为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通过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 (三)物流管理技术创新 物流作为企业新的利润源泉,其管理创新应以网络和电子商务为依托,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管理,实现厂商的零库存和少库存,减少产品运转周期,以适应企业物流管理的需要。物流管理技术创新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高科技物流设施、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我国企业要抓住入世的机遇,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改造我们的物流设施、设备,包

21、括定货、采购、维修、服务、交易、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这将有助于破除企业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2.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创新应以网络和电子商务为依托,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管理,改造传统物流业务流程,利用erp、btb、btc和crm、web技术将上下游企业组成一个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供应链网络。实现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部协商和外购、制造、分销、储运和客户服务每一个过程最合理的增值8. 3.以物流管理信息化带动物流管理现代化。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化的开发

22、与应用上。为此,企业应加大投入,建立计算机支持的物流信息系统。此外,多媒体技术也在物流活动中大显身手,实现可视化的货品排库功能,还为客户提供物品运送的实时查询。 (四)物流管理体制创新 必须建立、健全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并辅之以合理的运行机制,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职能始终贯穿于物流服务的建设、计划、组织、协调等各个方面。如成立物流领导小组、设立物流处等专司物流管理部门,行使产前、产中、产后的物流管理职能,并对供应链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也可以建立“物流协调会议”制度,由核心企业牵头,一月一次或不定期召开。也可邀请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列席,研究企业物流发展,推动重大项目,实施物流政策等

23、。 (五)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物流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还要靠具有综合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发展物流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为此,企业必须大力培育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加强与管理咨询公司的通力合作,积极参加咨询公司组织举办的高水平物流培训班,培养一批高级物流技术人才;建立物流操作示范区,培养技术骨干,并努力在物流方向建立人员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加强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广泛交流,加强对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先进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进入21世纪,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时代。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创新来建立新

24、的物流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3-84. 2詹姆士斯托克,莉萨埃拉姆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78. 3丁常彦,白云川,李砜。供应链上管理方兴未艾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s1)。 4陈兵兵,陈军军。供应链的价值与实现途径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4)66-67. 5褚方

25、鸿。供应链上的库存优化与管理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12)34-35. 6侯洪凤。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4)。 7王岩。存货的第四次变革供应链管理j.物流科技,2004(8)。 8常志平,蒋馥。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层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2)。第一部分物流中心的规划、筹建与运营不同类型的物流设施,其规划与筹建主体不同,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物流中心的运行。不同类型的物流设施,其规划与筹建主体不同,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物流中心的运行。物流中心布局选址所涉及一些关键因素,需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或采用综合集成的方法进行选址

26、工作。不同类型的物流设施,其规划与筹建主体不同,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物流中心的运行。1物流中心的规划物流中心是服务于区域或社会物流的,而社会物流过程又与资源分布、经济地理、工业布局、运输网络等密切相关。由于中国地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政府及主管部门、第三方物流经营者必须根据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特点,确定物流中心建设与完善的规划方案,和实现一定范围物流系统化的途径与方式。(1)物流中心规划的主体物流中心是物流网络中的节点,更多地体现为道路运输系统的基础结构,也是不同运输方式的选择决策的抉择点和协作、协调的结合部。在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圈或区域经济圈的体系中,物流中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7、在物流中心的规划、筹建、运营方面直接影响到的不仅是道路运输基础设施运用效率,很多情况下,还与城市规划、经济圈的经济运行有极密切的关系;从区域经济圈形成与运行的角度分析,完整意义上的物流中心已是多学科研究的交叉区和结合部。所以,中国大范围的物流设施规划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指导、组织制定的。物流网络、物流中心及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筹资、融资、建设与运行密切相关。投资主体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民营企业也将成为投资主体之一,此外,还涉及外国资本投人物流基础建设的运作方式如BOT。投资与运营体制反过来也会影响物流设施规划。还应注意到,不同部门之间在物流中心规划、建设、运营及管理等过程中的观念、认识不协调也会产

28、生许多问题,如物流中心选址建设取得土地使用权难度很大、土地费用很高;物流中心的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有很多困难;各行业的企业在物流据点选址上无秩序,在住宅区有大量大型货车通过;物流中心周边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增加、环境恶化等等问题。不仅在发达国家中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中也直接影响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2)物流中心规划涉及的因素多层次、多类型理解物流中心的涵义,并以此指导物流中心的设立是合乎中国国情的。而一下子将物流中心概念的层次拔得很高,就会使许多在社会物流系统化中地位很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尚存在一些缺陷的物流据点,遗憾地被排斥于物流中心、区域物流系统之外,这样做会使人感到物流

29、中心可望而不可及,影响人们进行开发研究区域或社会物流网络体系的积极性及区域物流网络的形成进程,这样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服务水准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进行物流系统规划需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背景资料。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工业、农业、商业、住宅布局规划;交通运输网及物流设施现状。交通运输干线、多式联运小转站、货运站、港口、机场布局现状;城市规划。城市人口增长率,产业结构与布局。一些城市的物流中心选择不合适,往往会在主干线通道上造成交通阻塞、运距过长造成能源浪费、车辆空载率增高、调度困难等问题;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据东京大学的越正毅教授对交通阻塞的间接经济损失的推断,仅东

30、京圈由于交通阻塞的经济损失一年就达一兆日元。不同类型的物流设施,其规划与筹建主体不同,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物流中心的运行。(3)物流据点的数目与规模 物流据点的数目与服务水准。物流据点的数目少,物流功能比较集中,物流成本一般较低。物流据点多,服务网点分散,集散迅速,物流服各水准一般较高,但物流成本一般也较高。 物流据点数目与规模,物流据点少,物流功能集中,物流据点的规模绞大方能满足物流要求。反之,物流据点数目多,平均物流据点的规模应小一些,节约投入资本。 物流据点规模与土地占用。商者关系密切,土地面积占用大,征地及建设费用高,需要削减企业物流成本的装配制造业、流通业,相应企业业务所涉及的物流据

31、点布局要合适。日本是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在日本物流设施的平均规模以物流中心类型不同,区域物流中心约15000平方米,在首都圈、近畿圈、中部圈三大都市圈最大的可达至100000平方米,配送中心一般约7000平方米,最大的可达50000平方米,三大都市圈以外的地区其物流设施规模都要小一些。(4)物流据点布局与选址的方法物流据点布局与选址的常用数学模型主要有,考虑一个或多个物流据点的布局选址模型,考虑运输费用及多个物流据点的布局选址模型等,物流设施选址的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只具有理论或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法律、法规、规划、土地使用权、物流业务种类、物流设施、筹资能力、交通环境因素、自然条件因素等很

32、难在一个已具规模的中心城市、区域经济圈模型中都体现出来。因此,物流中心布局选址所涉及一些关键因素,需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或采用综合集成的方法进行选址工作。2物流中心的筹建(1)多方筹资组建物流系统集约化可以大幅度提高物流网络效率,从完整的物流中心职能分析,物流中心经营者应当重视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集约化运营。而物流中心具有相当规模的,往往需要较大资金量投入,各国采用不同的筹资组建物流中心的方式可供我们参考。例如,在法国巴黎最大的中心市场中的Semmaris物流中心筹资建设中,国家出资占最大份额53.21,巴黎市出资占2,Val de Marne州出资6.87,银

33、行出资5.50,SAGAMRIS州出资3.7,物流企业及其他方面出资占1420。中国应当取长避短,充分发掘和利用已有的、利用效率尚不高的物流资源,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区域物流系统以外的资本投入。由于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效益更多地体现为社会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所以对于汽车空驶的减少、道路运用效率的提高、物流费用的降低、货物时间效能的增加等等,中国各级政府应予以特别的重视,在筹资、选址及运营中也应给以必要的支持。(2)逐步完善物流中心的功能从物流系统的结构可知,社会物流系统化是可以分层次形成的对相应的物流中心的功能也可以分层次逐步完善的。不同层次功能的物流中心、所需的相应硬件与软件,资金与技术投入也是不同

34、的,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快形成规模,一次性的投入资金较大,政府、有关部门及物流企业可以先从局部的、专项的物流系统化逐步延伸到区域的、全国的、综合的物流系统化,乃至国际物流系统化。物流中心也可以在物流集散中心的功能层上,逐步向三中心合为一体的高级功能层发展。(3)政府主管部门要注重宏观规划与监督尽管提出研究物流系统化报告标志着一项物流软科学研究任务的完成,但物流软科学专家还应注意向有关方面宣传物流系统化研究成果,关心其研究成果的实施情况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实践成果。物流中心的布局、建设直接关系到其效率、效益的发挥,因此,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站在部门、行业协作的高度,一方面应

35、当做好社会物流中心的宏观规划工作。如交通部提出的全国45个城市建立公路运输主枢纽的规划,规划中的货运枢纽经过功能扩展之后,基本上能够履行货物集散中心、物流信息中心、物流控制中心的综合职能;另一方面的法规、政策等方面为社会物流系统化开绿灯,鼓励多元主体投资筹建、完善各种类型物流中心。对业已存在的物流中心,应促进其功能完善、向经济规模方向发展,对于过度分散的、功能单一的物流据点,可以考虑应用市场机制进行物流所需资源的社会配置,使物流中心在社会物流网络中起到应起的地位和作用。3物流中心的运营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中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仍在继续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势只能是更为适应现代物流系统形成与完善的需要

36、。对于涉及到多行业业务,正在发生体制变化的物流企业在组建、经营物流中心中怎样按物流链管理需要组建、运营,是物流中心成功运营的关键问题。第二部分第一部分 国外物流中心的发展 一、物流中心的基本含义 凡从事大规模、多功能物流活动的场所即可称为物流中心。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大规模集结、吞吐货物,因此必须具备运输、储存、保管、分拣、装卸、搬运、配载、包装、加工、单证处理、信息传递、结算等主要功能,以及贸易、展示、货运代理、报关检验、物流方案设计等一系列延伸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术语标准给物流中心下的定义是: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具备符合下列要求:a、主要面向社会服务;b、物流功能健全;c、完

37、善的信息网络;d、辐射范围大;e、少品种、大批量;f、存储、吞吐能力强;g、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这虽然勾画出了物流中心的基本轮廓,但也有模糊之处,如主要面向社会服务一条,不能将众多的生产加工企业自备的物流中心包括在内,而众多的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中心,其物流业务恰恰是由多家物流公司进行管理。给物流中心确定一个模糊的但包容性较强的基本含义比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更为现实。 二、物流中心的形成原因 物流中心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而产生的,这主要基于以下条件: 1、货运量迅速增加。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规模在迅速扩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各国经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

38、原料、材料、产品在世界范围的大量流动。货流量的增加,促进了运输业的增长,也促进了作为物流结点的仓库功能的变化:从原来的单一保管功能发展到收货、分货、装卸、加工、配送等多种功能。中国货物周转量从1985年的18365亿吨公里增长到2000年的44452亿吨公里,增长了1.42倍,沿海主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从1985年的31154万吨增长到2000年的125603万吨,增长了3倍。亿吨以上吞吐大港有上海、广州、宁波、天津、秦皇岛、青岛。 2、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输工具的发展。单一的运输工具可能不需要货物在运输工具之间的转换,但当飞机、火车、铁路、汽车、轮船等多种运输工具和多种运输方式等因素融合在一起

39、的时候,货物在运输工具之间的转换使物流业务变得异常复杂。货物需要在物流结点装卸、换载,理货、配载工作量大大增加,使得物流结点必须拥有足够的场地、泊位、铁路专用线、站台,仓库才能完成这些工作,这些因素要求物流节点发展成为物流中心。 3、道路交通发展的因素。据统计,我国2001年高速公路已达19437公里,据世界第三位,等级公路里程133.6万公里。美国在上个世纪用30年时间建起了全国高速公路网,从而改变了物流结点或物流中心布局的变化和规模的扩大,众多的小仓库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分布在交通枢纽、城市边缘的设备先进、周转速度快的物流中心。 4、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需要较大的物流场

40、所与之适应,那种较小的单一功能的仓库也就被规模较大的多功能的物流中心所取代;城市中心仓库由于地价昂贵、交通不畅、装卸不便、车辆尾气、噪音污染等原因不得不迁往郊区,在迁建或新建过程中,更新增添了设备,扩大了规模,形成了物流中心。 5、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自动识别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传递技术、卫星定位技术以及货物递送、分栋、装卸、运输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型物流中心有了先进的技术支持。 6、贸易形式变化的因素。在零售行业,随着激烈的商业竞争,超市、仓储超市、连锁商业、专卖店等新的贸易形式大量出现,贴近顾客、低价格销售的营销方式使配送中心应运而生。 三、物流中心的类型 物流中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各

41、种物流结点的总称。物流基地、物流团地、集散中心、配送中心等称谓除了规模、货物流向,送达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有所不同之处,在大规模、多功能的共同点上,它们都可称为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大致可以归为以下类别: 1、生产企业自办的物流中心。这类物流中心一般由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出资兴建,其目的是为本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实体分配。在发达国家这类物流中心数量比较多。 2、商业企业自办物流中心。有的专家又将这种物流中心细分为批发商的物流中心和零售商的物流中心,其实完全可以归为商业企业物流中心。这类物流中心有的从事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流转,有的从事大型超市、连锁店的产品配送。 3、仓储、运输企业设立的物流中心。

42、仓储企业天然可以成为物流中心,因为它是物流的结点,拥有土地、库房、站点和装卸设备,功能的扩展使它演变成物流中心。运输企业设立物流中心,是因为它需要物流结点以整理、配载、换载货物,达到扩大功能、节约物流成本的目的。 4、社会公众物流中心。这种物流中心往往为中小工商企业服务或为物流公司服务。此类物流中心或由政府出资,或由众多企业集资建成。该类物流中心拥有公共使用的装卸货平台、设备、设施,拥有可以分割产权或分割成单元的库房。 四、物流中心的功能 1、集货发货功能:即将分散的、小批量的货物集中起来,便于集中处理的功能。 2、储存功能。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及时性和不确定性,不论何类物流中心,均需具备储存功

43、能。任何时候,储存功能的蓄水池作用都是存在的。 3、分拣功能。根据库户对多种货物的需求和运输配载的需求,将所需货物从储存货物中挑选出来,以便集中配货。 4、加工包装功能。物流中心根据客户需要,将材料进行简单加工,方便客户的运输和精加工。这种加工在金属材料的剪切,弯折等项目上较为普遍。包装功能是将散货改为有包装货物,以及大改小,小并大等项工作。 5、配送功能。物流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将货物按时按量送至用户。配送的核心是配,即有配货的含义也有配载的含义。可以为同一用户配送多品种多规格的货物,也可以是一台车次为不同用户配送一种或多种货物。有的学者根据不同的配送方式将配送分为专业配送、综合配送、共同配送

44、、经销配送、供应配送等。 6、商品展示与贸易功能。在日本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物流中心里,还具备商品展示和贸易功能,东京和平岛物流中心就专门设立了商品展示和贸易大楼。这也是物流中心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货物只有卖出去才能有价格。 7、信息功能。由于多种功能齐聚在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必然会成为信息中心,货物到达、分发、装卸、搬运、储存保管、销售、客户、价格、运输工具及运行时间等各种信息者在这里交汇、收集、整理和发布。 五、政府在物流中心建设和运营中的作用 物流中心的产生和演变最重要的关联因素是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政府在物流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可以归纳于: 1、总体规划和协

45、调的作用。由于土地属于国有,城市的规划、交通、污染又涉及民众,物流中心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的规划,否则便会造成新的混乱。 2、政策支持的作用。物流企业是投资大、利润低的企业,投资回报期较长,必须得到政府土地批租、税收政策的支持才能维持运营。 3、制定和执行标准。实现物流设备的标准化、通用化、国际化,便于货物的换载和装卸保管工具的使用,使单证及数据的交换和计算机语言相统一。 4、研究、制定物流中心和物流产业的发展战略。 六、各国物流中心异同分析 发达国家的物流中心建设和运作,一方面体现了时代特点,另一方面也融入了各自的社会文化特点。 1、 共同点: 物流中心的规模较大,超出了原有的仓库概念。 物流

46、中心功能齐全,附属设施较为齐全。 物流中心尤其是大的物流中心都分布在城市郊区、交通运输枢纽如车站、码头、机场、公路交汇处等。 物流中心均采用了高科技的管理手段,主要是采用了计算机管理。 2、 不同点: 美国的物流中心分布比较分散,日本的物流中心分布集中,欧洲大力发展公共型物流中心,有众多物流企业聚集。 美国的物流中心单体建筑规模大,一般都在2万平方米以上,而欧洲的单体建筑只有5000平方米上下,很少见到一栋仓库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 日本的仓库多为楼库,而欧美物流中心建筑为平库,呈矩形。第三部分 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流程 2008-7-30 10:07:00 网络文曹锋在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

47、下,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的合理确定,对于企业、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物流中心规划的主体物流中心是物流网络中的节点,更多地体现为道路运输系统的基础结构,也是不同运输方式选择决策的抉择点和协作、协调的结合部。在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圈或区域经济圈的体系中,物流中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中国大范围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指导、组织制定的。物流网络、物流中心及基础设施的规划与筹资、融资、建设与运行密切相关。投资主体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民营企业也将成为主体之一,此外,还涉及外国资本投入物流基础建设的运作方式。二、物流中心布局与选址物流中心布局与选址是很复杂的问

48、题,涉及到法律、法规、规划、土地使用权、物流业务种类、物流设施、筹资能力、交通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等因素。因此,物流中心布局选址所涉及的一些关键因素,需要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或采用综合集成的方法进行选址工作。在选址与布局过程中,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解析技术:这是一种物流地理重心方法,它根据距离、重量或两者的结合,通过在坐标上显示,以物流结点位置为变量,用代数方法来求解物流结点的坐标。线性规划:这是一种最优化技巧,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战略和战术物流计划与设计工具,它一般是在一些特定的约束条件下,从许多可用的选择中挑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仿真技术:它通过模拟仿真(如电脑的三维显示技术)在选扯

49、与设计中的实际条件,来确定物流中心的选址与设计。目前仿真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静态仿真;一是动态仿真。三、物流中心的规模设计根据市场总容量、发展趋势以及领域竞争对手的状况,决定物流中心的规模。规模设定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要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测,预测范围包含中、长期内容。第二是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状况,如:生产能力、市场占有份额、经营特点、发展规划等。因为市场总容量是相对固定的,不能正确地分析竞争形势就不能正确地估计出自身能占有的市场份额。如果预测发生大的偏差,将导致设计规模过大或过小。估计偏低,将失去市场机遇或不能产生规模效益;估计偏高,将造成多余

50、投资,从而使企业效率低下,运营困难。物流中心的数目少,物流功能比较集中,物流成本一般较低,物流中心规模较大方能满足物流要求。反之,物流中心的数目多,物流服务网点分散,集散迅速,物流服务水准一般较高,平均物流据点的规模应小一些,节约投入资本,但物流成本一般也较高。日本是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其物流中心的平均规模因物流中心类型不同而不同,区域物流中心约15000m2,在首都圈、近圈、中部圈三大都市圈最大的可达100000m2,物流中心一般约7000m2,最大的可达50000m2,三大都市圈以外的地区其物流设施规模都要小一些。四、物流中心的设施规划与设计在预定的区域内合理地布置好各功能块相对位置的目的

51、是: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简化作业流程;缩短生产周期;力求投资最低;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设施规划与设计应根据系统的概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设施规划的始终;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在时间上缩短作业周期,空间上少占有面积,物料上减少停留、搬运和库存,才能保证投入的资金最少、生产成本最低;作业地点的设计,实际是人一机一环境的综合设计,要考虑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物流中心的主要活动是物资的集散和进出,在进行设施规划设计时,环境条件非常重要。相邻的道路交通、站点设置、港口和机场

52、的位置等因素,如何与中心内的道路、物流路线相衔接,形成内外一体、圆滑通畅的物流通道,这一点至关重要。物流设施与道路过近可能影响道路利用率,过远则可能造成运距过长、网络成本增高,此外,物流设施与道路的距离还与物流中心的类型有关。从物流总费用节约的角度分析,区域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布局要重视接近于距高速公路、干线道路的理想距离。五、软硬件设备系统的规则与设计一般来说,软硬件设备系统的水平常常被看成是物流中心先进性的标志,因而为了追求先进性就要配备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设备,在投资方面带来很大的负担。但是,欧洲物流界认为“先进性”就是合理配备,能以较简单的设备、较少的投资,实现预定的功能。也就是强调先进

53、的思想、先进的方法。从功能方面来看,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是衡量先进性的最主要因素。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对于物流中心的建设,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贯彻软件先行、硬件适度的原则。也就是说,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软件的开发,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而机械设备等硬件设施则要根据我国资金不足、人工费用便宜、空间利用要求不严格等特点,在满足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更多选用一般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装备。例如仓库机械化,可以使用叉车或者与货架相配合的高位叉车;在作业面积受到限制,一般仓库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建设高架自动仓库。六、物流中心的结构规划设计物流中心虽然是在一般中转仓库基础上演化和发展起来

54、的,但物流中心内部结构和布局与一般仓库有较大的不同。一般物流中心的内部工作区域结构配置包括:接货区;储存区;理货、备货区;分放、配装区;外运发货区;加工区;管理指挥区(办公区)等。七、物流中心的组织设计由于物流中心涉及的功能多,业务复杂,物流中心的组织结构可以采用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以便统一物流中心的物流功能和运作。这种组织结构层次的趋势十分清晰,将实际上该操作的许多物流计划和运作功能归类于一个权利和责任之下,对所有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运输、存储等实行战略管理,为指导从原材料采购到客户发送等财务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应用提供了一个条理分明的体制结构。这种一体化组织涵义主要体现为:第一,物流的每一个领域被组

55、合构建成一个独立的直线运作单元;第二,制造支持被定位为运作服务,确定了其共同的服务方向,可在物资配送、包装和采购运作之间进行直接的沟通;第三,物流信息包括了计划和协调运作管理信息的全部潜力;第四,信息和督导在组织的最高层次上,督导功能关注的是对物流系统质量改进和重组负责,物流信息功能的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和客户服务绩效的测量上,并为管理决策制定提供信息。总之,物流中心的建设规划是非常复杂、非常庞大的工程,涉及的专业领域也很广泛,必须有众多专家参与和先进理论作指导。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决定了物流中心各功能模块的合理布局,对物流中心的运营效益和效率等都带来先天性、长远性的影响,因此,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必

56、须实行科学性、先进性、严密性地分析和设计,才能保证布局的基本合理,才能保证物流中心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其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第四部分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及其有关问题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由物资生产水平所决定的,物资的流通和集散点同时也是人类的居住集中点,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就形成了城市。随着历史的发展,城市各自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但除个别特例以外,所有城市都一定是某个范围内的经济中心。作为经济中心的城市,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全国财政收人的主要支柱,现在仍然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又如深圳,由于特

57、殊的时代背景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得到了奇迹般的发展速度,形成了新兴的经济中心城市,与此同时它也对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物质生活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组织好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的集散与流通,必然是经济中心城市的最重要功能之一。可以说,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巨大的物流中心。当然,城市应该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而物流中心的功能只能集中在某些局部地区来实施,这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叫做物流中心的经济实体。物资是经济的基础,对社会物资进行动态地分析。管理和控制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物流中心的布点位置、功能规划、规模设施、管理体制的合理确定,对于城市的发展

58、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于经济中心城市来说,这些问题的处理正确与否,也将深刻影响所涉及地区经济的发展。深圳是处于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由于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示范城市,又紧邻香港,是我国物资进出口最重要的日岸之一,因此,深圳地区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是具有全国性的影响的。以下就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简要论述。一、物流中心的类型物流中心是社会物流网络中处于主要位置的结点,但不是所有物流结点都能称为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必须是具有较大规模的物资集散或转运地点。属于物资集散类型的如大型物资仓库,它主要在物流系统中起调节和缓冲作用,解决供需节奏或批量不平衡的矛盾。又如商业连锁系统的配送中心,主要是为了

59、降低物流系统的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物资输送末端系统效率等。属于转运类型如港口码头、空港等,其作用是实现运输方式的转换(海一陆。空一陆)。又如,铁道货车编组站和汽车货运终端站,其作用是将货物重新组合,进人下一阶段的输送。也有一种大规模的仓库群,形成以存储功能为主的物流中心。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是一个大规模的物流基地,是综合性的物流中心。应该兼有转运和集散功能,也可以扩展至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因此在规划与设计方面难度更高。二、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这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任何一个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外界环境对系统输人原材料、资金、人力、能源和其他社会化因素等;系统又向外输出其产

60、品、劳务、服务和废弃物等。因此,生产或服务系统必然不断地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调整自身的活动,同时系统的输出结果也不断改变其周围环境。这就说明,生产或服务系统所在的地区条件对系统的运营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物流中心这样服务性的系统,它的存在几乎完全决定于外界环境。对于平湖物流基地的选点,已有正确的决策。从外围环境条件看,深圳平湖地区完全具备建设一个大型综合物流基地的条件。三、物流中心的功能设定物流中心应该具备的功能要和建设物流中心的决策思想相符合,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也可以说取决于外围环境的条件。以平湖地区为例,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深圳及周边地区的制造业的需求,它们的原材料供应物流和

61、产品销售物流的合理组织,形成生产资料的供应和配送基地;(2)深圳及周边地区的商业系统的需求,它们的供应物流的合理组织,形成商业系统共同的货品储存基地和综合配送中心;(3)加强国际物流的需要。深圳紧邻香港,有皇岗、文锦渡等众多口岸,是我国国际物流主要通道之一。平湖地区可否成为出境物资集货基地、进口物资的转运基地,并可考虑和海关合作,组织好出、人境物流以减轻海关负担;(4)物资转运的需要。深圳有盐田港。蛇口港等大型港日,有京九、广深等铁路线,有深惠高速、深汕高速等公路干线,海一陆。公路一铁路之间的转运量巨大;(5)由于是综合性、地区性物流中心,为了增强服务性,是否需要流通加工能力,如包装器材的生产

62、、重新包装、钢板剪切等功能;(6)为了增强商业对物流的导引功能,物流中心可以而且应该具有一定的商业活动,但是这些活动要服从于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根据物流中心外部环境的具体条件来设定。还可以列举出其他一些功能,但它们之间不是并列的,应该有主次之分。功能设定就是市场定位问题。可以说市场定位准确,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就有了一半。四、物流中心的规模设计对于以上的功能进行分析,根据市场总容量、发展趋势以及该领域竞争对手的状况,确定目标份额,而决定该部分的局部规模。规模设定中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要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测,国际贸易特别是和深圳地区有关的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因为我们所讨论的项目不是短期行为,预测范围必须包含中、长期内容。第二是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状况,它们目前的生产能力、占有市场份额、经营特点、发展规划等。因为市场总容量是相对固定的,不能正确地分析竞争形势就不能正确地估计出自身能占有的市场份额。以上预测如果发生大的偏差,将导致设计规模过大或过小。当然,我们不希望由于估计偏低,发生失去市场机遇或是不能产生规模效益的问题;也不应由于估计偏高而造成多余投资,从而使企业效率低下,运营困难。在对各功能项进行逐个分析的基础上,再突出重点。统一协调,对物流中心的总体规模进行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