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雕塑艺术特点浅谈[权威资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888692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唐代雕塑艺术特点浅谈[权威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代雕塑艺术特点浅谈[权威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代雕塑艺术特点浅谈[权威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唐代雕塑艺术特点浅谈[权威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雕塑艺术特点浅谈[权威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唐代雕塑艺术特点浅谈 【摘要】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到唐代已进入鼎盛时期。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传统和融汇西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唐代雕塑艺术注入了新的时代因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本土化与中国化,世俗化与大众化。最终形成了光耀千古的大唐雕塑文化。 【关键词】雕塑艺术;本土化;中国化;世俗化;大众化 雕塑是三维空间造型的艺术,与绘画艺术相比较,它更富有立体感、真实感,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魅力,人们把它喻为“立体的诗,动态的书,有形的音乐”。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到唐代已进入鼎盛时期。唐代统治者为了神化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统治,追认李聃为远祖,唐高宗还特封道教祖师李聃为“太上玄元皇帝”,敕令全国各地建造楼

2、观,供奉老君造像。武则天在位时期,依附佛教控制百姓思想,与佛教形成了长期的凝固的同盟关系,建寺造佛之风颇为盛行。唐玄宗时,曾指令名匠在京城太上老君像前雕刻皇帝本人的玉石雕像,同时在全国各地还塑造了儒、道、佛三教的各种偶像,并广建寺庙楼观以供祭拜,因而有力地推动了雕塑业的蓬勃发展,使唐代雕塑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雕塑技艺都达到了中国雕塑史上的顶峰,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占有精彩的篇章和重要的地位,也形成了鲜明的唐代雕塑艺术的风格特点。本文仅就唐代雕塑艺术的本土化与中国化,世俗化与大众化的风格特点浅谈如下: 1 唐代雕塑艺术的本土化与中国化特点 初唐时期的雕塑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传统风格和融汇西域艺术风格

3、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时代因素,创新了更趋本土化、民族化的雕塑艺术风格,创造了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雕塑作品,具有明显的中国化特点。如初唐时期献陵的石雕,整体造型简洁明快,细节刻画又注重修饰;石窟塑像造型丰腴饱满,线条舒缓自然,这些都有着明显的中国写意的风格,反映了初唐石雕艺术的风格特点。盛唐时期,经济日益发达,政治长期稳定,文化繁荣昌盛,思想自由活跃,社会的深刻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各民族、各地区、各国之间的文化艺术频繁交流,相互融合,特别是伴随着丝绸之路传来的佛教文化和西域文化,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巨大的影响,也极大地促进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整体发展。盛

4、唐时期的雕塑充分接纳外来文化和创造求新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融入自己的雕塑中,在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艺术风格的基础之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外来艺术的风格,创新和发展本民族的雕塑风格,使外来雕塑艺术本土化、中国化。如中国的佛像雕塑,唐代以前大都是以印度人的形象出现的,几乎没有中国本土的佛教造像,雕塑风格多取自印度笈多造像的薄衣贴体风格。唐代雕塑在借鉴外来佛教造像技法等艺术风格的前提下,将印度人的形象改造成中国人的样子,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中的技法与审美观融入到佛像雕塑中,大量使用传统的镂雕与圆雕手法,使用凹陷的阴刻线和凸突的阳刻线表现装饰衣纹、阴阳凹凸面,使得佛像雕塑造型各异,形神各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5、。从而中国人形象的佛像雕塑代替了印度人形象的佛像雕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雕塑风格,并且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唐代佛像雕塑种类繁多,主要有石窟造像,包括石雕与泥塑像;石窟之外,单独成件的各种石雕佛像,有单体佛像、造像碑、造像塔、造像幢以及金铜造像等。与唐代之前佛教雕塑艺术的肃穆与出世相比,唐代的佛教造像很好的把理想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既有内涵博大凝重的一面,又有风格典雅鲜活的一面;既有神情威武有力的一面,也有体态温婉柔美的一面。人物雕塑很注意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在处理群雕的人物关系时,很好的把握了人物之间的内在情感交流,能从各自表露出的不同神态中,看出人物各自不同的心情,达到了形神兼

6、具、声情并茂的效果。总之,唐代雕塑中,各类雕刻构图新颖,技法娴熟,既能注重整体设计上的造型准确,又能把握细部刻划上的工艺精巧;既能在大气中突显精神,又能于精细中见出灵气;既形象丰满,神情毕肖,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构想奇特,造型夸张,富有浪漫的时代特征,形成了唐代雕塑风格本土化与中国化的特点。 2 唐代雕塑艺术的世俗化与大众化特点 唐代雕塑艺术的世俗化、大众化是指唐代雕塑所表现的宗教性、神秘性的成分淡化减弱,而艺术性、群众性的东西不断强化,雕塑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贴近社会现实、社会需求和社会生活,贴近不同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年龄的人群,更符合老百姓的心理需要。唐代雕塑不仅官府设有专门的机构,集中

7、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建造石窟、庙堂、陵墓等大型工程,如昭陵石雕,敦煌石窟等,而且全国各地开设了民间作坊,雕塑各式神灵菩萨、随葬俑类等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的造像,雕塑成为了当时兴盛的一种社会行业。例如,唐代用俑随葬的习俗逐渐普遍化、社会化,在唐代礼仪制度中明确规定了用俑随葬的等级差别,以显尊贵卑贱,并且普通老百姓的丧葬用品只能私自准备俑类,只有官员的丧葬用品由官府配备供给俑类,如果供给的俑类满足不了需要时也可从店铺中购买。然而购买的俑类大量的来自民间作坊,由此可见丧葬用品的民作与官作同样兴盛。这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观念和现实生活,而且充分体现了唐佣雕塑的兴盛繁荣和普及程度以及唐代雕塑艺术明

8、显的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的特点。此外,唐代的佛教雕塑,在人们把佛教人物作为可以解除自己的痛苦、拯救自己的命运的神灵之后,发现神灵的形象过于离奇怪异,荒诞不经,离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太遥远了,可欲而不可求,虽求而不可信。为了拉近佛教人物与普通人的距离,使大家觉得菩萨神灵就在自己身边,并使佛教人物的形象更加的亲切可信,于是将菩萨神灵的形象拟人化、世俗化、生活化,这样创作出来的雕塑形象本身与现实生活似曾相识,使人们更加容易接受佛教的教诲,更加容易接受佛教的观念,更加相信佛教的善意。因此,在佛教雕塑中或通过对神灵天堂的奇特幻想寄托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理想与美好愿望,或通过对石窟群雕的精心创设艺术地反

9、映当时的人们生活与社会现实,或通过对女性神像的塑造有机地渗透时代社会的审美趣味与审美风尚总之,不论从表现技法、形象塑造等方面还是从题材选取、内容表达等方面都更加重视现实生活,更加突显现实因素,更加注重易于接受,从而形成了唐代佛教造像写实的制作方法与艺术风格。如以女性形象出现的佛像雕塑中,对于衣饰的刻画与描绘符合现实生活中女性身体修长,裙带飘逸的身姿样式,造像具有丰满健壮、圆润端丽、形态匀称和谐、表情生动细腻、雍容华贵的特点,充分表露出整个姿体的形象美,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摆脱了宗教神秘的色彩和“非人”的特征,融进了更多的普通人的形象特征,富有更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富有更多的时代和生活的气息,明显地呈现世俗化、大众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唐代雕塑艺术不仅有极大的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而且有着惊人的创造力,它能够以自己的面貌与主观精神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改造,形成本土化、中国化的特点,同时也能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淡化宗教灵界的神秘色彩,增添现实生活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满足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形成世俗化、大众化的特点,最终形成了光耀千古的大唐雕塑文化。 文档资料:唐代雕塑艺术特点浅谈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