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五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873596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8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PLC的五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基于PLC的五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基于PLC的五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基于PLC的五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LC的五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3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PLC的五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系部: 信息技术系 专业: 电气自动化10-1班 学号: 100310108 学生姓名: 方守辉 导师姓名: 定明芳 导师职称: 讲师 二一 三 年 一月2013毕业设计论文目录内容摘要及关键词1第1章绪论21.1可编程控制器的概念及特点21.2PLC的应用和发展21.2.3PLC的应用领域21.2.4PLC的发展前景31.3PLC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1.3.1PLC的结构31.3.2PLC的工作原理5第2章电梯的分类72.1电梯PLC控制系统的特点与优点82.1.1可靠性82.1.2易操作性82.1.3灵活性9第3章系统

2、软件的设计103.1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103.2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113.2.1电梯内部功能113.2.2电梯运行状态的分析113.2.3电梯的控制要求123.3系统信号的确定以及软元件的选取133.3.1I/O分配表133.3.2I/O硬件连接图153.4梯形图的系统设计163.4.1开门环节163.4.2关门环节173.4.3楼层指示173.4.4内呼信号登记与消除环节183.4.5外呼信号的登记与消除环节193.4.6定向环节213.4.7电梯上升和下降环节243.4.8制动环节24总结26致谢27参考文献28附录1 梯形图29完40内容摘要及关键词【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

3、城市中的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电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而电梯性能的好坏,将影响人们生命安全与日常一系列的活动【1】,即提高电梯的性能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课题,以往人们研究的将是进行硬件的研究是在软件控制系统还未出现之前,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逐步出现了一些软件控制系统,即除了了解电机等硬件以外,电梯控制系统是其一个核心因素。其中是可编程控制器PLC。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因其简单易用、可靠性高、维修养护方便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电梯控制领域应用极为广泛。本文将以三菱FX2N系列的PLC为例,以五层电梯为设计研究对象,分别从电梯控制系统的

4、构成及工作原理,系统PLC配置方案,PLC软件设计及梯形图,PLC软件的调试和电梯硬件选取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PLC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形成了以PLC为控制系统核心的完整式电梯模型,使电梯在更精确、更可靠、更快速的控制平台上运行【2】。【关键词】:PLC; 电梯控制; 梯形图 第1章 绪论1.1 可编程控制器的概念及特点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它经历了可编程序矩阵控制器PMC、可编程序顺序控制器PSC、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C几个不同时期。为

5、与个人计算机(PC)相区别,现在仍然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个老名字。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3】。1.2 PLC的应用和发展1.2.3 PLC的应用领域在发达的工业国家,PLC已经广泛应用于所有的工业部门,随着其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PLC主要用于以下方面【4】。开关量逻辑控制

6、PLC用“与”、“或”、“非”等逻辑指令来实现触点和电路的串、并联,代替继电器进行组合逻辑控制、定时控制与顺序逻辑控制。开关量逻辑控制可以用于单台设备,也可以用于自动生产线,其应用领域已遍及各行各业,甚至深入到家庭中。运动控制PLC使用专用的指令或运动控制模块,对直线运动或圆周运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进行控制,使运动控制与顺序控制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有的可以实现单轴、双轴、3轴和多轴位置控制。PLC的运动控制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例如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械、装配机械、机器人、电梯等场合。闭环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的闭环控制。PLC通过模拟量I/O模块,实现模拟量

7、(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与D/A转换,并对模拟量实行闭环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现代的PLC一般都有PID闭环控制功能,这一功能可以用PID子程序或专用的PID模块来实现。其PID闭环控制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塑料挤压成形机、加热炉、热处理炉、锅炉等设备,以及轻工、化工、机械、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现代的PLC具有数学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矩阵运算、函数运算、字逻辑运算、求反、循环、移位和浮点数运算等)和数据传送、转换、排序和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储存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也可以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者将

8、它们打印制表。PLC的通信包括主机与远程I/O之间的通信、多台PLC之间的通信、PLC与其他智能控制设备(例如计算机、变频器、数控装置)之间的通信。PLC与其他智能控制设备一起,可以组成“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分布式控制系统。1.2.4 PLC的发展前景PLC技术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由一位机发展到8位机,直到现在,PLC产品已经使用了32位高性能微处理器,而且实现了多通道处理。PLC在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从技术上看,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会更多地应用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上,会有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智能更强的品种出现;从产品规模上看,会进一步向超小型及超大型方向发展;

9、从产品的配套性上看,产品的品种会更丰富、规格更齐全,完美的人机界面、完备的通信设备会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业控制场合的需求;从市场上看,各国各自生产多品种产品的情况会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而打破,会出现少数几个品牌垄断国际市场的局面,会出现国际通用的编程语言;从网络的发展情况来看,可编程控制器和其它工业控制计算机组网构成大型的控制系统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发展方向。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作为自动化控制网络和国际通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工业及工业以外的众多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5。1.3 PLC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3.1 PLC的结构PLC的内部结构如图 11所示:图 11内部结构1.3.

10、1.1 中央处理单元CPUCPU是PLC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主要用于: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检查编程过程是否出错;进行系统诊断;解释并执行用户程序;完成通信及外设的某些功能6。1.3.1.2 存储器包括系统程序存储器、用户程序存储器和工作数据存储器。1.3.1.3 I/O模块I/O接口是PLC 与外界连接的接口。输入接口用来接收和采集输入信号,输出接口用来连接被控对象中各种执行元件,如接触器、电磁阀、指示灯、调节阀(模拟量)、调速装置(模拟量)等。1.3.1.4 电源模块用来将外部供电电源转变成供PLC内部的CPU、存储器和I/O接口等电路工作所需要的直流电源。1.3

11、.1.5 编程器编程器是PLC最重要的外围设备,是PLC不可缺少的部分。编程器的作用是输入和编辑用户程序、调试程序和监控程序的执行过程。1.3.2 PLC的工作原理早期的PLC主要用于代替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但这两者的运行方式是不相同的。继电器控制装置采用硬逻辑并行运行的方式,即如果这个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或断电,该继电器所有的触点无论在继电器控制线路的哪个位置上都会立即同时动作。而PLC的CPU则采用顺序逻辑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方式,即如果一个输出线圈或逻辑线圈被接通或断开,该线圈的所有触点不会立即动作,必须等扫描到该触点时才会动作。为了消除二者之间由于运行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考虑到

12、继电器控制装置各类触点的动作时间一般在100ms以上,而PLC扫描用户程序的时间一般均小于100ms,因此,PLC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对于I/O响应要求不高的场合,PLC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处理结果就没有什么区别了【7】。1.3.2.1 工作方式图 12 PLC的扫描过程PLC有两种工作状态,即运行(RUN)状态和停止(STOP)状态。在运行状态,PLC通过执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实现控制功能。为了使PLC的输出及时地响应随时可能变化的输入信号,用户程序不是只执行一次,而是反复不断地重复执行,直到PLC停机或切换到STOP工作状态。除了执行用户程序外,每次循

13、环过程中,PLC不还要完成内部处理、通信处理等工作,一次循环可分为5个阶段,如图 12所示。PLC的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方式称为扫描工作方式。在工作状态下,执行一次上图所示的扫描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其典型值为1-100ms。1.3.2.2 PLC的扫描周期。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1. 输入采样阶段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存储器中的相应单元(通常称作I/O映象区)内。输

14、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2. 用户程序执行阶段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在扫描每一条程序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线圈在I/O映象区或系统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也就是说,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

15、状态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以及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梯形图的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3. 输出刷新阶段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线圈,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部设备,即真正意义上的PLC输出。上述三个过程构成了PLC工作的一个工作周期,PLC按工作周期方式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完成对被控对象的控制作用。第2章 电梯

16、的分类目前,电梯行业及社会上对电梯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2】。按用途分: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客货电梯、病床电梯、住宅电梯、杂物电梯、观光电梯、其他专用电梯。按额定速度分:低速梯,常指低于1.00m/s速度的电梯;中速梯,常指速度1.002.00m/s的电梯。高速梯,常指速度大于2.00m/s的电梯。超高速梯,速度超过5.00m/s的电梯。按拖动方式分:交流电梯、直流电梯、液压电梯、齿轮齿条式电梯、螺旋式电梯【11】。按控制方式分:手柄操纵控制电梯、按钮控制电梯、信号控制电梯、集选控制电梯、向下集选控制电梯、并联控制电梯、群控电梯、智能控制电梯。【3】其他分类方式还有:按电梯有无司机分类等。2.

17、1 电梯PLC控制系统的特点与优点目前广泛使用的电梯控制方法有PLC控制,继电器控制,单片机控制等。其中PLC电梯控制系统应用最为广泛。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2.1.1 可靠性 PLC不需要大量的活动元件和连线电子元件。它的连线大大减少,与此同时,系统的维修简单。维修时间短。 PLC采用了一系列可靠性设计的方法进行设计,例如:冗余 设计,断电保护,故障诊断和信息保护及恢复。 PLC有较高的易操作性,它具有编程简单,操作方便,维修容易等特点,一般不容易发生操作的错误。 PLC是为工业生产过程控制而专门设计的控制装置,它具有比通用计算机控制更简单的编程语言和更可靠的硬件。采用了精简化的编程语言。编程

18、出错率大大降低【6】。2.1.2 易操作性 对PLC的操作包括程序输入和程序更改的操作。程序的输入直接可以显示,更改程序的操作也可以直接根据所需要的地址编号或接点号进行搜索或顺序寻找,然后进行更改。 PLC有多种程序设计语言可供使用。由于梯形图与电气原理图较为接近。容易掌握和理解。 PLC具有的自诊断功能对维修人员维修技能的要求降低。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硬件和软件的自诊断。维修人员可以很快找到故障的部位。2.1.3 灵活性PLC采用的编程语言有梯形图、布尔助记符、功能表图、功能模块和语句描述编程语言。编程方法的多样性使编程简单、应用面拓展。【4】 操作十分灵活方便,监视和控制变的十分容易【4

19、】。第3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3.1 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根据电梯的工作流程可以将电梯的工作过程画成如下的流程【11】:图 31电梯流程图3.2 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3.2.1 电梯内部功能在电梯内部,应该有5个楼层(15层)按钮、开门和关门按钮以及楼层显示器。上升和下降显示器。当乘客进入电梯后,电梯内应有能让乘客按下的代表其要去的目的地的楼层按钮,称为内呼按钮。电梯停下时,应具有开门、关门的功能,即电梯门可以自动打开,经过一定延时后,又可自动关闭。而且,在电梯内部也应有控制电梯开门、关门的按钮,使乘客可以在电梯停下时随时地控制电梯的开门与关门。电梯内部还应配有显示屏,用来显示电梯现在所在的状态,即电

20、梯是上升还是下降以及电梯处在楼层的第几层,这样可以使乘客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离自己要到的楼层还有远,电梯是上升还是下降等。电梯的外部共分5层,每层都应该有呼叫按钮、呼叫指示灯、上升和下降指示灯。呼叫按钮是乘客用来发出呼叫的工具,呼叫指示灯在完成相应的呼叫请求之前应一直保持亮,它和上升指示灯,下降指示灯一样,都是用来显示电梯所处的状态的。5层楼中,1层只有上呼叫按钮,5层只有下呼叫按钮,其余3层都具有上呼叫和下呼叫按钮。而上升、下降指示灯以及楼层指示灯,5层电梯均应该相同【12】。3.2.2 电梯运行状态的分析电梯的运行状态可分为初始状态、运行中状态和运行后状态【13】。3.2.2.1 电

21、梯的初始状态。此时电梯位于1层待命,电梯照明灯亮,各显示屏都被初始化,电梯处于以下状态:1)各层呼叫灯均不亮。2)电梯内部以及外部各显示屏均为“1”。3)电梯内部及外部各层电梯门均关闭。3.2.2.2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电梯处于以下状态【9】:1)按下某层呼叫按钮(15层)后,该层呼叫灯亮,电梯响应该层呼叫。2)电梯上行时,若呼叫层处于电梯当前运行之上目标运行层之下,则电梯在完成前一指令之前先上行至该层,完成该层呼叫后再由近及远的完成其他各个呼叫动作。若呼叫层处于电梯当前层之下,则电梯在完成前一指令之前不响应该指令,直至电梯重新处于待命状态为止。电梯上行时,若有多个下行呼叫且均位于当前楼层之上,

22、则电梯到达最高的下行呼叫层,然后依次从高到低响应其它下行呼叫层。3)电梯下行时,若呼叫层处于电梯当前运行之下目标运行层之上,则电梯在完成前一指令之前先下行至该层,完成改层呼叫后再由近及远的完成其他各个呼叫动作。若呼叫层处于电梯当前层之上,则电梯在完成前一指令之前不响应该指令,直至电梯重新处于待命状态为止。电梯下行时,若有多个上行呼叫且均位于当前楼层之下,则电梯到达最低的下行呼叫层,然后依次从低到高响应其它上行呼叫层。4)各楼层显示随电梯移动而改变,各层指示灯也随之而变。5)运行中电梯门始终关闭,到达指定层时,门才打开。6)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支持其它呼叫。3.2.2.3 电梯运行后状态。在到达指定

23、楼层后,电梯会继续待命,直到新的命令给出。1)电梯在到达指定楼层后,电梯门会自动打开,经一段延时自动关闭,在此过程中,支持手动开门或关门。2)各楼层指示灯为该层所在位置,且上行下行指示灯均灭10。3.2.3 电梯的控制要求1)接受每个按钮(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呼叫)的呼叫命令,并做出相应的响应。2)电梯停在某一层(如4层)时,此时按动该层(4层)的呼叫按钮(上呼叫或下呼叫),则相当于发出打开电梯门命令,进行开门的动作过程;若此时电梯的轿厢不在该层(在其余4层),则等到电梯关门后,按照不换向原则控制电梯向上或向下运行。3)电梯运行的不换向原则是指优先响应不改变现在电梯运行方向的呼叫,直到这些命令全部

24、响应完毕后才响应使电梯反向运行的呼叫。例如现在电梯位置在2层和3层之间上行,此时出现了2层上呼叫、3层下呼叫和4层上呼叫,则电梯首先响应4层上呼叫,然后再依次响应3层下呼叫和2层上呼叫。4)电梯在每层设置上、下平层感应(1楼只有下平层、5楼只有上平层),当到达平层点且该层有呼叫信号时,电梯开始平层停车,否则继续通过该层。5)当按动某个呼叫按钮后,响应的指示等亮并保持,直到电梯完成该呼叫为止。6)当电梯停在某层时,在电梯内部按动开门按钮,则电梯门打开,按动电梯内部的关门按钮,则电梯门关闭。但在电梯行进期间电梯门是不能被打开的。7)当电梯运行到某层后,相应的指示灯亮,直到电梯运行到前方一层时楼层指

25、示灯改变【11】。3.3 系统信号的确定以及软元件的选取3.3.1 I/O分配表经过对控制要求的分析,选取控制系统的软元件,软元件包括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和定时器,其编号分配表如表 31表 32所示【12。13】。表 31输入信号地址分配表名称PLC输入点名称PLC输入点第一层请求上X0第五层到达信号X14第二层请求上X1第一层内部请求信号X15第二层请求下X2第二层内部请求信号X16第三层请求上X3第三层内部请求信号X17第三层请求下X4第四层内部请求信号X20第四层请求上X5第五层内部请求信号X21第四层请求下X6开门请求信号X22第五层请求下X7关门请求信号X23第一层到达

26、信号X10开门到位X24第二层到达信号X11关门到位X25第三层到达信号X12第四层到达信号X13PLC的输入点的功能分配是与控制要求来分的,应PLC的型号有关功能局限于此。表 32输出信号地址分配表名称PLC输出点名称PLC输出点第一层到达指示灯Y0第三层请求下指示灯Y14第二层到达指示灯Y1第四层请求上指示灯Y15第三层到达指示灯Y2第四层请求下指示灯Y16第四层到达指示灯Y3第五层请求下指示灯Y17第五层到达指示灯Y4第一层内部请求指示灯Y20电梯开门Y5第二层内部请求指示灯Y21电梯上升指示灯Y6第三层内部请求指示灯Y22电梯下降指示灯Y7第四层内部请求指示灯Y23第一层请求上指示灯Y

27、10第五层内部请求指示灯Y24第二层请求上指示灯Y11电梯关门Y25第二层请求下指示灯Y12电梯上升Y26第三层请求上指示灯Y13电梯下降Y27而PLC的输出点的分配也是跟控制要求有关的,PLC的输出端功能的实现更加能体现出设计者,对课题的深入考虑,更大的局限与PLC的型号。3.3.2 I/O硬件连接图图 32 I/O硬件连接图3.4 梯形图的系统设计根据电梯运行流程,把电梯控制系统分为如下几块:开门环节、关门环节、楼层指示、内呼信号登记与消除环节、外呼信号登记与消除环节、电梯上升和下降环节、定向环节、制动环节。分块设计如下【15】:3.4.1 开门环节开门环节应该满足如下几点要求:1. 按下

28、轿厢内的手动开门按钮,开门输出; 2. 电梯到所选楼层(外呼和内呼),平层自动开门;3. 电梯在某层停用,本层外呼,开门输出。开门环节的梯形图图 33所示。 图 33开门环节梯形图为满足以上要求,设计中添加了中间继电器M5(开门辅助继电器1)和M6(开门辅助继电器2),此中间继电器的另外一个功能是避免了双线圈。Y5开门输出断开的条件是开门到位,当门完全打开,开门到位触点接通,利用开门到位信号,把开门输出断开,开关门电机停转。3.4.2 关门环节关门环节应该满足的要求:1、轿厢内按下手动关门按钮,关门输出;2、开门到位15s后自动关门。此环节的梯形图图 34所示。图 34关门环节梯形图3.4.3

29、 楼层指示楼层指示的要求是:1.电梯到达呼叫后所到达的层时;2.电梯所停留的层.楼层指示的梯形图如图 35所示。图 35楼层指示梯形图3.4.4 内呼信号登记与消除环节内呼信号由轿厢内的选层按钮产生,内呼信号被登记后,要由程序完成保持,直至电梯到达内选确定的楼层后信号才被消除。内呼信号被保持的阶段,内呼信号输出要一直导通,即内呼显示灯要一直亮。内呼信号的登记与消除环节梯形图如图 36所示。图 36内呼信号登记与消除环节梯形图内呼信号的消除条件是:电梯到达所选楼层,且电梯牵引电机停转。由此条件可知,若乘客进入轿厢内呼当前楼层,内呼信号是不会被登记的。3.4.5 外呼信号的登记与消除环节外呼信号的

30、消除条件亦是:电梯到达所选楼层,且电梯牵引电机抱闸停转。同样电梯在某层停转,乘客外呼本层,外呼信号不会被登记。但是若电梯在某层停用,即不运转,也没有内外呼,此时虽然外呼信号不能被登记,但是轿厢的门会自动打开,这是由开门环节决定的。外呼信号的登记与消除环节的梯形图如图 37所示。图 37外呼信号的登记与消除环节梯形图3.4.6 定向环节定向环节分为两个部分,即定上行和定下行。由于定上行和定下行的情况基本类似,故只以定上行为例介绍定向环节的原理。上行要满足的条件:1、电梯在一楼,楼上只要有外呼,或有内呼,电梯就上行;2、轿厢在二楼及以上楼层时,上级楼层有外呼,且外呼满足此时运行方向条件,则上行。3

31、、定向时,内呼信号的优先级要高于外呼信号。定下行部分的梯形图如图 38所示。图 38定下行部分梯形图为了确定内呼信号的优先级高于外呼信号,设置了中间继电器M26,通过对M26的置位和复位以确保内呼信号的高优先级。上下行显示由轿厢内和门厅外的上下行显示灯显示。同定下行一样,定上行部分的梯形图如图 39所示。图 39 定上行部分梯形图当上行和下行条件同时满足时,定向环节会由惯性原则确定方向,即当同时满足上行和下行条件时,由此时电梯的运行状况决定;若此时电机上行,则定向为上行;若此时为下行,则定向为下行;若此时电机停转,则由定向信号被登记的时间先后决定。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定向程序的执行只是在电梯停层

32、阶段,也就是说,电梯只要在楼层停层都会定向一次,当电梯运行中间,定向程序是不会被执行的。定向输出信号的消除条件是:电梯到达某个楼层停层后关门输出。比如电梯在二楼登记上行信号,要求在三楼停层,此时电梯上行,在二楼登记的上行信号保持到电梯在三楼停层再关门。此时在二楼登记的上行信号被消除,定向程序重新执行,重新判断电梯的运行方向。3.4.7 电梯上升和下降环节电梯的定向输出控制轿厢牵引电机的正反转来实现上下行,即上行时Y26输出信号牵引电机正转,下行时Y27输出信号牵引电机反转。梯形图如图 310所示。图 310电梯上升和下降环节3.4.8 制动环节电梯在停车制动之前,应首先确定其停层信号,即确实要

33、停靠的楼层,应根据电梯的运行方向与外呼信号的位置和轿厢内选层信号比较后得出。梯形图中各层的停车触发信号在下行下呼,上行上呼及内选层信号存在时产生,这些都是符合前边所谈到的停车原则的。当存在触发信号电梯又运行到当层时产生停车信号,制动环节的梯形图如图 311所示。图 311制动环节梯形制动环节的制动条件需要满足:当呼叫的层与所到达的平层吻合是,辅助继电器M140工作,电梯实现虚拟停车。总结毕业设计是在大学学习阶段中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机会,可通过这次的电梯PLC控制程序设计,我可以加深对单纯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与实际设计相结合,锻炼了我在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4、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的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通过PLC控制电梯的运行,实现电梯的运行速度、反映时间和停层的准确度达到一定的标准,而对电梯的速度、运行状态、安全、可靠等进行合理的设计。综合考虑电梯PLC控制系统,能够达到“稳、准、快”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必须严密、可靠。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提高了我的意志力和品质力,提升了自己的忍耐力,懂得了怎样缓解压力,学会了独立思考、逻辑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正是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虽然毕业设计内容繁多,过程繁琐,但我的收获却更加丰富。通过定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了解

35、到了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电梯的基本运行模式,相关设备的选用标准,以及各种容易忽略的细节,我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虽然提高是有限的,但这次提高也是全面的,正是这一次设计让我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使我的头脑更好的被知识武装了起来,也必然会让我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理解能力,更强的沟通能力和更快的应变能力。最终按质按量完成本次设计,我的收获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与帮助!由于学生的设计水平有限以及设计时间有限,在设计中不免出现错误之处,诚请指导老师和评审老师批评指正。致谢电梯控制技术是一项专业技术,它涉及到机电专业的诸多课程。通过此次设计我对自己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

36、能进行了综合的检验。培养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次毕业设计不仅使我了解了很多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检索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到了很大的提高,这跟老师们给我的指导也是分不开的。在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正直坦荡的为人风范是我受益匪浅。谨此向导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课题选题和研究过程中,还得到了其他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此,对其他给予帮助的老师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对给予帮助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激和谢意。参考文献1 石天. 电梯史话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8.1:46-472 孙立新,王彦涛. 对电梯分类的探讨J.China Elevator, 2004.1

37、2,15(23):38 3 芮静康. 电梯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54 李华. 可编程控制器(PLC)在电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与经济,2006.3:1705 许诺,陈鹏. 电梯历史回眸与发展展望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1:226 黄桂梅,刘永立. PLC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07,04:81-82,90.7陈家盛. 电梯实用技术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8 黄金花. 应用PLC进行电梯控制J.电子学报,2002.3:219-221,2259 崔广泉. 可编程控制器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03(7):50-5210林海波. PLC在电梯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3,4(1):61-6311王秀英,郑海英. PLC技术在电梯运行中的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28(2):88-9012 廖映华等.PLC在电梯模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14-11613叶安丽. 电梯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4刘霞. PLC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8,27(4):49-5115刘美俊. PLC在交流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床电器,2001(1):27-28,37附录1 梯形图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