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教学.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864474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3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乒乓球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乒乓球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乒乓球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乒乓球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教学.ppt(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体育室内课体育室内课 执教者:杨敬堂 走进乒乓王国走进乒乓王国乒乓球的起源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而最为流行的说法是: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是由网球运动派生而来的。 据说,在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遇到少有的闷热天气。两个英国上流社会贵族青年看过温布尔顿网球赛后,到一家上等饭馆的单间去吃饭。先是用雪茄烟的木盒盖当扇子,继而讨论网球技战术,捡起香槟酒的软木酒瓶塞当球,以大餐桌当球台,中间拉一细绳为网,用烟盒盖当作球拍打球。侍者在一旁喝彩,闻声赶来的女店主见此情景,不禁脱口喊出“TABLETENNIS”,这一声将乒乓球命名为“桌上网球”。乒乓球运动的发展1900年左右,由于轻工业

2、的发展,球才改成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球。此后,乒乓球运动便逐步发展起来。第一次大型乒乓球比赛于1900年12月在英国伦敦举行。参加比赛的有三百多人。比赛时,男运动员要穿上浆领子的衬衣和坎肩,女运动员要穿裙子甚至还要戴帽子。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正式成立,并决定举行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26年12月12日在英国伦敦伊沃?蒙塔古的母亲斯韦思林女士的图书馆里,举行了第一次具有历史性的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代表大会。在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国际乒联章程和竞赛规则。第1届世界锦标赛结束了乒乓球作为娱乐的历史阶段,使之成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而发展起来。五十多年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运

3、动员使用的球拍虽形状各异,得都是木制的,击出的球的速度慢。力量小,谈不上什么旋转;打法也单调,只是把球推来推去。第一次大提高1903年,英国人古德发明了胶皮球拍,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国选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圆柱形颗粒的胶皮拍。击球时增加了弹性和磨擦力,可以使球产生一定的旋转,因而出现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这一打法在欧洲流行长久,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时期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其中匈牙利队成绩最突出,在117项次世界冠军中,他们获57、5项次,占欧洲队的一半。五十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日本运动员道德在世界比赛中使用,并一举夺

4、取得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的四项冠军,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由于日本运动员利用这种球拍创造的远台长抽进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发球抢攻威胁大等优点,因而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欧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渐取代,使日本夺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1952年到1959年,在49项次世界冠军中,日本队夺得24次项次,占47%。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第二次大提高 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逐渐形成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关,又

5、战胜了远台长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手,第一次夺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并连续获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届男子团体冠军。中国近台快攻的优点是站位近,速度快,动作灵活,正反手运用自如,比日本远台长抽打法又大大前进了一步。六十年代,中国乒乓球技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运动的优势由日本转移到中国。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第三次大提高 在日本、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欧洲运动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终于取日本弧圈球技术和中国近台快攻打法之长,创造出适合于他们的先进打法,即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的打法。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兰帕尔和约尼尔。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的打法,是

6、以正反手快攻为主要技术,用反手快拨快攻力争主动,以正手拉弧圈球寻找机会扣杀为得分手段。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奥洛夫斯基等。这两种打法的特点是放置较强,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回旋余地较大。乒乓球运动又推进到放置和速度紧密结合的新高度。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新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开展 (1)五十至六十年代开始领先于世界 (2)七十年代技术创新、改革与发展 (3)八十年代培养新人再创辉煌 (4)九十年代为国争光永攀高峰 在44届和45届世乓赛和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队成绩辉煌。为长盛不衰四十年的中国乒乓球在“小球时代”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综观参加世界锦标赛50年的历史,

7、中国乒乓球运动有过领先于世界,有过失去领先的痛楚,但是,值得国人引以自豪的是:长期形成的“乒乓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运动员不懈的奋斗,不屈不饶、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为国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 旧中国的乒乓球运动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我国乒乓球运动是在1916年开展起来的,早期只有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几个大城市的教会,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分会童子部首先开设乒乓球房,有球台九张,但一般市民无缘入内。1918年,上海率先成立全市的乒乓球联合会和其它一些组织,不少球队纷纷建立,并于1923年首次举办了比赛。比赛采取对抗方式人参赛

8、,先胜六盘者为赢。同一年,全国乒乓球联合会在上海诞生,中国乒乓球运动从此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1935年、1948年曾举行过两次全国性的乒乓球比赛,1935年,中华全国乒乓球协会成立。此前此后举行过各种规模的、相当数量的国内、国际乒乓球比赛。乒乓球是体育运动中惟一以声音命名的运动项目,也称为桌上网球,英文名字为“TABLETENNIS”,还有一个说法叫“PINGPANG”,中文乒乓正是它的译音 二、你喜欢的乒乓球国手是 一、你知道“乒乓球王国”是指哪个国家吗? 乒乓球在我国素有“国球”之称,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球类运动。我国乒乓健儿在各种国际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得了上百个世界冠军。长长:2

9、.74米米宽宽:1.525米米高高:76厘米厘米球网球网2.1球台2.1.1 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离地面高76厘米。2.12比赛台面不包括球台台面的侧面。中线中线边线边线球网球网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2.74米的比赛台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面边缘各有一条2 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1.525米的比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厘米宽的白色端线。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厘米宽的白色端线。中线中线3毫米毫米边线边线2厘米厘米端线端线2厘米厘米 球网

10、装置 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球应为圆球体,直径球应为圆球体,直径为为4040毫米。球重毫米。球重2.72.7克。球应用赛璐珞或克。球应用赛璐珞或类似的塑料制成,呈类似的塑料制成,呈白色或橙色,且无光白色或橙色,且无光泽。泽。 球拍球拍 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裁判手势裁判手势 乒乓球运动趣味娱乐性强,器材简单,打法精于

11、技巧,实战技术变化无穷,很容易广泛开展,适合男女老少各种人群运动,特别是中小学生等青少年人群运动。 经常参加乒乓球练习和比赛可以有效地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提高动作速度和身体活动能力,改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增进身心健康,并有助于培养机智果断、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和作风。发球的姿势: 1准备姿势,两脚左右分开。两膝微曲,身体重心稍稍前倾。 2执拍手向右后方引拍,右肩下沉,重心移至右脚。 3执拍手继续向右后方引拍,身体重心逐渐下降,腰、肩要随着身体重心一起转动。 4击球后,在大臂带动前臂向前上方挥拍,身体重心随之逐渐移至左脚,摩擦球的瞬间迅速收缩前臂。 5击球动作完成以后,球拍随势挥至前额处

12、,身体重心转移至左脚,然后迅速还原,准备回击下一板球。乒乓球基本理论乒乓球基本理论 (1)乒乓球握拍法 乒乓球握拍方法分直拍握法和横拍握法两种,不同的握法各有其优点,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打法。 一、 直拍握法 直拍握法的特点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击球,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线球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难于判断。 二、 横拍握拍法 横拍握拍法的特点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时握法变化小,反手攻球容易发力也便于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击球时,需变换击球拍面,攻斜、直线时调节拍形的幅度大,易被对方识破跟我做 乒乓球操分节动作乒乓球操分节动作 第一节第一节 推挡(推挡(4 48 8拍)拍) 第

13、二节第二节 正手攻球(正手攻球(4 48 8拍)拍) 第三节第三节 左推右挡(左推右挡(4 48 8拍)拍) 第四节第四节 推挡侧身攻球(推挡侧身攻球(4 48 8拍)拍) 第五节第五节 搓球起板(搓球起板(4 48 8拍)拍) 第六节第六节 发球抢攻(发球抢攻(4 48 8拍)拍)(1)五十至六十年代开始领先于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50年代,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乒乓球运动,使乒乓球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195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第20届世乒赛,到1959年我国优秀运动员容国团第一次夺得世界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冠军,标志着我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的崛起。1

14、961年我国主办了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这届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力争上游,一举夺取了3项冠军,包括争夺最激烈的男子团体冠军奖杯思韦斯林杯。从此,我国乒乓球运动走到了世界前列,突出的成绩,带动了全国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形成全国乒乓球运动热。1965年男女队共获得5项冠军,我国乒乓球运动水平处于世界前列,震动了世界。七十年代技术创新、改革与发展 由于文化革命的影响,我国乒乓球运动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文化革命的影响,我国乒乓球运动受到了一定影响,19711971年年脱离两届世锦赛的中国运动员重返赛场,参加了第脱离两届世锦赛的中国运动员重返赛场,参加了第3131届世锦赛,届世锦赛,在此次大赛中,

15、中国队夺回了斯韦思林奖杯,同时夺得了女单、在此次大赛中,中国队夺回了斯韦思林奖杯,同时夺得了女单、女双和混双冠军。女双和混双冠军。在此期间,中美两国开展了著名的在此期间,中美两国开展了著名的“乒乓外交乒乓外交”,运动员的互访,运动员的互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在技术上,欧洲选手已吸收了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在技术上,欧洲选手已吸收了中国的快攻和日本的弧圈球技术,创造了横握球拍,速度与旋转中国的快攻和日本的弧圈球技术,创造了横握球拍,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打法。此时中国队在技术指导思想上也有所发展和创新,相结合的打法。此时中国队在技术指导思想上也有所发展和创新,即在原有的即在原有的“

16、快、准、狠、变快、准、狠、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转转”字,字,直板正胶普遍增加了上旋球,随后直板正胶普遍增加了上旋球,随后19731973年年(32(32届届) )至至19791979年(年(3535届)届)中国队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队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破弧圈球方面也有了新技术,挑选了一批队员改打直板反胶,在破弧圈球方面也有了新技术,挑选了一批队员改打直板反胶,形成了新型的直板反胶进攻打法,以及还有横直板两面不同性能形成了新型的直板反胶进攻打法,以及还有横直板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球拍的“倒板倒板”打法。在此期间,中国队认为技术创新是中国队打法。在此期间,中国队认为技术

17、创新是中国队保证常胜的唯一途径,发球的创新,侧身高抛发球,快点,反手保证常胜的唯一途径,发球的创新,侧身高抛发球,快点,反手快带,反手加力推以及侧推,推下旋、推挤,这些技术都是在弧快带,反手加力推以及侧推,推下旋、推挤,这些技术都是在弧圈球的逼迫下探索出来的新技术。这些探索和创新,为圈球的逼迫下探索出来的新技术。这些探索和创新,为8080年代中年代中国队的提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国队的提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3)八十年代培养新人再创辉煌 中国队在第32届、35届、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赛中分别负于瑞典队和匈牙利队。在1981年举行的第36届世乒赛上,我国的乒乓球运动水平达到了

18、一个新的高峰,中国乒乓健儿经过奋勇拼搏,夺得了7项冠军,创造了乒坛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在奥运会中占据了乒乓球项目的优势,中国队在这一阶段取得较好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大胆启用新人,人新球艺新。新的一代运动员成长起来,几乎获得所有乒乓球比赛的金牌。 在80年代的5届世乒赛中,中国运动员获得了金牌总数的80%,中国队取得的优异成绩,同时吸引了各国加强对中国队的研究,中国队的优势受到潜在的威胁。(4)九十年代为国争光永攀高峰 九十年代世界乒坛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国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在第41届世乓赛上男队成绩跌至第七名,女队也在决赛中败给朝鲜南北联队。第40届和41届世乓赛的失利,中国队痛定思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抓管理,树信心,搞技术创新,加快对新人的培养。在第42届世乓赛上,中国队夺得女团、男双、女双和混双四项冠军和男团亚军。队伍终于走出低谷,为中国乒乓球再创辉煌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