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大县调研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723627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设文化大县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设文化大县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设文化大县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建设文化大县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文化大县调研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设文化大县调研报告经济是一个地方的硬实力,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是软实力,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综合竞争力。而文化更能代表地方的形象,体现经济的品位,提升发展的层次,形成持久的影响。建设“文化大县”,已越来越成为许多地方县级政府追求绿色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选项。对此,笔者在调研*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几点思考。一、近年我县文化建设的成就(一)能做到充分认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县近年来,充分认识到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特别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县近年来大力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以此带动旅游发展战略,坚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打造*旅游经

2、济强县为目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动了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紧抓*委员长视察*、全国人大提出“三个集中”帮扶*以及省委、省政府作出“抓*、促全省”扶贫工作的重大机遇,以打造“红色旅游名城,绿色旅游名县”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战略目标,倾力打造“红、绿、蓝、美好乡村和山地”为文化内涵的五大旅游项目,努力实现全县“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走上富裕路”的宏伟目标。在认识上,一是做到了由死守“贫困”思想向“创新”思想的转变。由于历史等多重原因,过去几十年里,我县都是以“贫困”形象出现的,享受了许多扶持政策,奉行的是“贫困”文化,现在大家普遍认识到这顶

3、帽子不可能永远戴下去,应该转变形象,推行“创新”文化。二是做到了由“红色”向“多彩”转变。大家普遍认识到不仅需要有战争年代的牺牲奉献精神,也需要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元文化;不仅需要开国将军、英雄烈士那样的革命巨人,也需要有文学艺术等方面造诣深厚的名人大师,由单一的“红色”文化向“多彩”文化转变。三是做到了由“落后”向“文明”转变。近年来,我县通过争创省级和国家级文明县城,争创省级卫生和园林城市、省级科学发展县,以及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全县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显著提高。(二)努力传承我县传统文化。如*县人民非常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红色文化精神,能够坚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

4、色社会主义,听党话,爱国家,具有良好形象。具有良好的道德思想和品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文化兴县的基础。我县人民从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经形成的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团结拼搏、创先争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县人民千方百计加快发展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进取精神,能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是最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都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提。*县人民认识到只有发扬战争年代那种“拼”命的精神和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能力才能彻底改变*面貌。*县人民还特别注重发扬励学重教的优良传统。如老区*人民对于子女上学最为重视,即使是女孩子,只要她自己念得进去,家长倾其所有,

5、哪怕再艰苦也会大力支持。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建立了*小学和*中学。1990年,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就建立在*南溪镇。希望工程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近亿元的投资,援建了110所希望学校。(三)充分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我县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县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形成并经久不衰的红色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县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调。近年来,我县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相继编写、出版了*红军史等书籍,维修了数十处革命旧址,已经修建“*县革命博物馆”、“*县革命烈士陵园”、“红军广场”等多处纪念场馆,开辟了多条“红色旅游”线路,用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军精神”,建立了

6、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有立夏节起义旧址;*大军前方指挥部等红色纪念场馆;革命烈士馆和烈士纪念塔;有红军纪念堂;有*土地革命时期红色革命遗址群、槐树湾抗日民主活动中心、斑竹园解放战争时期*大军挺进*后方基地; 这些都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战争年代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革命纪念地30多处。这在我县是得天独厚的,无人能比。我县近年来在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坚持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以打造*旅游经济强县为目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动了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坚持高品位规划建设。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帮助编制了红色旅游发展总

7、体规划、*红军纪念园建设规划和重点革命遗址整修保护规划等20多个方案,设计重点纪念场馆布展方案8个,以规划引领建设。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5亿多元,对县内20多处省保、国保级革命旧址实施了维修加固、重新布展;规划建设占地1.5平方公里的*红军纪念园,原貌复制国保级遗址,集中展示红色文化;并在*国家地质公园主园区*异地复制了*大军千里跃进*前方指挥部;将原革命烈士陵园改造扩建成集红军广场、红军纪念碑、烈士纪念塔、革命博物馆、红军烈士墓园、红军村为一体的国家4a级红色经典景区。*县政府还将红色旅游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政府预算逐年增加,并建立了100万元的红色旅游发展基金。充分利用

8、红色资源 精心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努力传承红色精神,同时将红色文化融入绿色旅游范筹,以红色文化带动旅游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红”和“绿”的结合作用。使学员或游人充分感受到红色氛围,绿色氧吧的享受,既受到精神鼓舞,又起到养生的作用。*县博物馆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青年官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烈士 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建馆以来接待参观者近400万人次。目前,在*县委党校建立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就有:国防大学*教学基地、西安政治学院*教学基地

9、、安徽省军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安徽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等,*的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江淮情”大型文艺演出走进*,高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组织送戏、送书、送电影;开展了唱响红歌给党听文艺演出、市三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韩国江源道文化交流、省群星奖获奖作品巡回演出、山水文化旅游节、*民歌会、天贶民俗文化节、六安茶谷节等多种文化活动。二、文化发展滞后是建设文化大县的现实之痛(一)文化氛围明显淡薄。在发展定位上,还没有把文化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位置上,基层乡镇更是不感兴趣。在管理体制上,作为“事业单位”的文化机构,文化活动完全依靠财政支持,“政府办文化”

10、现象突出,难以有很大作为。在发展观念上,文化市场意识和大文化观念不强,对发展地域文化、打造文化品牌缺乏宏观规划、系统研究和开发利用,对利用文化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研究十分薄弱,即使相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也还没有形成经济优势。(二)文化产业相对滞后。一是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效益差,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低,对文化氛围的形成影响力有限。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旅游产业也是景点建设粗放,缺少文化内涵,吸引力、影响力不强。二是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三是尽管文化事业投入在不断加大,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不适应形势需要,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文化人才严重

11、短缺。由于体制原因,加之文化发展现状,造成文化单位人才流动困难。一方面是出口宽松,人员老化、人才流失,专业人员出现断层;另一方面是进口收窄,文化事业急需人才缺少来源, “瓶颈”制约现象十分严重,文化发展后劲不足。(四)激励机制仍显乏力。两年前,我县就已经出台了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相关政策,但文化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尚未纳入其中,培养和集聚文化人才的激励机制也不够健全,特别是对有成就的各类文学艺术人才的激励机制缺少足够的吸引力,文化人才投入创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远远没有得到必要的发挥。(五)阵地效用十分薄弱。政府对文化活动阵地等硬件设施建设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乡镇建有文化站、图书馆,村居建有

12、阅览室、农民文化乐园、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但利用效率极低,有场所、无资料,有资料、无活动,有活动、无内容,有的甚至成为“花瓶”、“摆设”,常年不开展任何活动。三、加快改革创新是建设文化大县的上上之策(一)凝炼崇高的文化灵魂。*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高低,取决于全县人民的整体素质。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建设文化大县,凝炼新时期*精神,大幅度提高全县人民的综合素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形成了立夏节起义精神(20XX年5月6日王金山在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坚持真理、坚定信念的求实精神,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英勇善战、无坚不摧的英雄精神,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13、,艰苦奋斗、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依靠群众、生死相依的团结精神)、*红军精神,今天应该在继续传承的同时,大力弘扬“忠贞勇毅,奉献不息”这一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教育,使其真正成为全县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二)建设完善的文化设施。一是要整合现有资源。该向公众开放的要开放到位,能够开发利用的要用当其时,力避资源浪费。二是要加大文化投入。切实防止城镇建设中的功利化倾向,规划建设一批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构筑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完善城市社区现有文化、体育设施功能,充分展示全县历史文化与时代风貌。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吸引社会资金,建设一批体现*特色

14、、彰显*形象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如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基地、文化主题公园等,使之成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对外开放的主窗口。(三)发展强盛的文化产业。一是规划引领。要从文化产品生产、文艺作品创作、文化展演活动、文化市场建设、文化市场流通服务等方面,对文化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产业发展的各种业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规划设计,引领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政策支持。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文化产业,在准入、用地、税收、金融等方面享受与工业项目同等政策待遇。三是深化改革。探索文化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吸引外资、集体、民营经济投资入股,发展股份制文化企业。四是招商引资。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积极盘活

15、民间文化、文博、艺术团体等文化资源,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四)铸造大量的文化精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建立健全包括组织协调机制、创作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在内的文化精品生产保障体系,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持续不断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围绕我县特有的红色历史资源、民间艺术资源,推动乡土文学、诗词歌赋、戏剧曲艺、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艺术摄影、工艺制作、舞龙舞狮等艺术门类的创新与发展,加快构建以文艺创作、文艺演出、文化展览、图书出版、旅游养生等业态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力争形成既有时代特征又有*特色、既有文艺创作团队

16、又有展演展览群体、既有雅俗共赏的普通读物又有影响广泛的精品力作的文化产业格局,努力创作一大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文艺作品,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五)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切实把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等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通过节会、竞赛、体验等多种载体形式,开展文艺调演、农民文化节、学生艺术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机关文化等基层文化活动创新,丰富基层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文化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的文化消费和文化品鉴观念,增强全县人民的文化

17、和文明素质。(六)打造优秀的文化团队。建设文化大县,人才问题至关重要。一是要组建文化机构。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履行具体运作职能。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都要引导专业人员牵头,群众自发参与,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二是要形成专业团队。开展任何文化活动,既需要有专业的创作人员,又需要有专业的演职人员,也需要专业的组织营销人员。因此,必须结合县情实际、专业实际,引导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创作、演出、营销团队,这是建设文化大县的基础工作、重中之重。三是要培育文化名人。领导关注激发热情,生活体验催生作品,实践锻炼增强能力,重点推荐提升地位,着力培养造就一批

18、文化领域领军人物、专业人才,甚至大师巨匠、名流精英,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人才济济、文化繁荣、产业发达、事业兴盛的良好局面。(七)鼓励新颖的文化创意。一是要深度开发现有文化资源。在对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有生命力的内容深入研究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以新的形式、新的载体继承下来、表现出来,力争在3-5年内打造出3个以上至少在全省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二是要着力推出文化创意产品。要围绕红色文化、历史故事、人文掌故、民间传说等基础资源进行文学艺术创作,以全新的视野演绎文化作品;借助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借鉴具有较强实力文化公司的创意思维,以全新的形式表现文化作品。(八)提升文化的战略定位。建设文化大县,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的历史过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战略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推进措施,建立重大问题和重要项目研究的协调机制,才能推动文化建设健康、有序、跨越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