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9607240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文地理学》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文地理学》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文地理学》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学》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第1313章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n人口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问题n全球化与本土化n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第第1 1节节 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问题n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问题n可持续发展问题21世纪世界人口世纪世界人口人口爆炸人口爆炸 1804年年 10亿亿1927年年 20亿亿1960年年 30亿亿1974年年 40亿亿1987.7.11 50亿亿1999.10.12 60亿亿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问题 ( (一一) ) 对资源的压力对资源的压力 1. 土地资源退化;土地资源退化; 2.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 3.

2、生物资源破坏严重;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4. 矿产资源消耗剧增矿产资源消耗剧增;(二二) 引起的环境问题引起的环境问题 1. 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 2.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3. 臭氧层遭破坏;臭氧层遭破坏;4. 水体污染加剧;水体污染加剧; (三三) 引起的社会问题引起的社会问题 酸酸 雨雨 顾名思义,酸雨就是雨水呈酸性,顾名思义,酸雨就是雨水呈酸性,pH小于小于5.6的雨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最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为酸雨。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习惯上统

3、称为酸雨。 1、概、概 念念2、形成、形成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遇到水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就会氧化生成硫酸、硝酸和盐酸滴或潮湿空气,就会氧化生成硫酸、硝酸和盐酸液沫,在特定的条件下,随同雨水降落下来便成液沫,在特定的条件下,随同雨水降落下来便成为人们所说的酸雨了。为人们所说的酸雨了。 3、危害、危害(1)引起农作物和森林的大量死亡;)引起农作物和森林的大量死亡;(2)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素,使土壤贫瘠化;(3)使湖泊、河流酸化)使湖泊、河流酸化 ,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引起

4、鱼类的大量死亡;(4)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5)危及人体健康)危及人体健康 ;臭氧空洞臭氧空洞 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破坏和减少的现象。 在地球大气圈离地面在地球大气圈离地面2025公里上空,平流层偏公里上空,平流层偏下方,聚集着一圈薄薄的臭氧层,它是抗击太阳能辐射下方,聚集着一圈薄薄的臭氧层,它是抗击太阳能辐射紫外线、蔽护地球生物圈最有效的紫外线、蔽护地球生物圈最有

5、效的“保护伞保护伞”。 臭氧空洞的成因:一种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臭氧空洞的成因:一种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罪魁罪魁祸首祸首”。另外,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另外,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 该图像发布该图像发布于于2005年年9月月11日。图像日。图像显示臭氧层显示臭氧层空洞覆盖面空洞覆盖面积积2700万平万平方公里,为方公里,为有史以来观有史以来观测到的最大测到的最大值。深蓝色值。深蓝色表明那里的表明那里的臭氧水平低臭氧水平低至可以被认至可以被认为是空洞。为是空洞。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一

6、)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二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三三) 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任务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任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公平性一、公平性 四、协调性四、协调性二、持续性二、持续性 五、需求性五、需求性三、共同性三、共同性 六、主权性六、主权性一、公平性一、公平性 这里的公平性既包括了各国、各地区同代人这里的公平性既包括了各国、各地区同代人之间的之间的横向公平横向公平,即不论国家大小、强弱,即不论国家大小、强弱,不论人的高低贵贱、富贵与否,必须承认、不论人的高低贵贱、富贵与否,必须承认、提倡和保证他们在发展面前是平等的;(贫提倡

7、和保证他们在发展面前是平等的;(贫富差距)富差距) 还包括了代际之间的还包括了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纵向公平,以及有限自,以及有限自然资源分配的公平。然资源分配的公平。二、持续性二、持续性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目前所知的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目前所知的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因而对资源的开发和因而对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必须是有限而适当的;使用必须是有限而适当的; 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承载力也是人类难于超越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承载力也是人类难于超越的,只有考虑到这样一些限制因子,才可能的,只有考虑到这样一些限制因子,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不

8、仅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公平,还要顾及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与和公平,还要顾及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与和谐。谐。三、共同性三、共同性 可持续发展既是全球各国人民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既是全球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同时也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的目标,同时也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四、协调性四、协调性 社会各方面的进步,经济的增长能够与社会各方面的进步,经济的增长能够与人口增长、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各个人口增长、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各个因子实现协调发展和进步将是人们追求因子实现协调发展和进步将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有关发展的各个因子之间的目标。因此有关发展的各个因子之间的的协调

9、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五、需求性五、需求性 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从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到逐步的丰衣足从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到逐步的丰衣足食,使人们的生活得到逐步发展,并向所食,使人们的生活得到逐步发展,并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六、主权性六、主权性 1989年年5月,第月,第15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在事会在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清中,清楚地阐明了这一原则:可持续发展,系指楚地阐明了这一原则: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的需求

10、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满足当前的需求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需求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主权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2、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联系,、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联系, 互为因果;互为因果;3、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4、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5、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

11、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 的环境意识。的环境意识。第第2 2节节 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 政治地理新现实 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合与分 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 (一一) 一强多极的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初见端倪一强多极的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初见端倪 (二二) 苏联与东欧巨变中的冲击波苏联与东欧巨变中的冲击波 1. 苏联的变化苏联的变化 2. 南斯拉夫的变化南斯拉夫的变化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争俄罗斯与乌克兰之争 摩尔多瓦内战摩尔多瓦内战 车臣的两次内战车臣的两次内战政治地理新现实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合与分 (一一) 国家间的联合趋势国家间的联合趋势 1. 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 2.

12、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 3. 其他国际性组织其他国际性组织 (二二) 国家内部的分离倾向国家内部的分离倾向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一)(一)理想的民族国家并不多理想的民族国家并不多(二)(二)人与地的焦点所在人与地的焦点所在第第3 3节节 全球化与本土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 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 三、地理环境、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三、地理环境、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二)文化全球化(二)文化全球化(二)文化全球化(二)文化全球化表现形式:表现形

13、式:第一,全球文化的逐步形成第一,全球文化的逐步形成:客观现实。客观现实。 第二,西方文化后殖民扩张第二,西方文化后殖民扩张:主观战略。主观战略。 第三,消费文化盛行的国际趋势第三,消费文化盛行的国际趋势:实际进程。实际进程。形成原因:形成原因:第一第一 资本扩张资本扩张: 原动力。原动力。第二第二 后现代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的新发展。后现代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的新发展。第三第三 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发展: 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能性与现实性。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一)(一)文化本土化文化本土化(二)(二)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一)文化本土化(一)文化本土化1.1.涵

14、义涵义2.2.表现形式表现形式3.3.问题与局限问题与局限一是民族文化面对外来文化介入而实行的或正在一是民族文化面对外来文化介入而实行的或正在追求的一种生存方式追求的一种生存方式二是对外来文化而言,文化本土化是传播主体调二是对外来文化而言,文化本土化是传播主体调整和改变自身来适应当地文化生态环境,以更整和改变自身来适应当地文化生态环境,以更好借助客体文化要素来实现其传播好借助客体文化要素来实现其传播 首先,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内趋性的取向。首先,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内趋性的取向。 其次,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外扬的趋向。其次,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外扬的趋向。 第三,外来文化的包装与适应。第三,外来文化的包装与适

15、应。 首先,某些国家和地区单纯从本地利益出发;首先,某些国家和地区单纯从本地利益出发;其次,本土化运动也可能隐藏着一种狭隘的民族主其次,本土化运动也可能隐藏着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义情绪 ;(二)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二)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1.1.文化全球化的本土化战略文化全球化的本土化战略2.2.本土文化发展的全球观念本土文化发展的全球观念总之,文化全球化意味着多种文化交流、沟通、总之,文化全球化意味着多种文化交流、沟通、互补、融合机会的增多和文化共性的增多,但是,这互补、融合机会的增多和文化共性的增多,但是,这并不排斥民族本土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存在。因为文并不排斥民族本土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存在。因为文化归根到底是人类的实践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反映。化归根到底是人类的实践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反映。 (一)文化与地理环境(一)文化与地理环境(二)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二)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三)全球化时代的区域文化创新(三)全球化时代的区域文化创新经济经济地理地理文化文化三、地理环境、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