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598204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C) A. 历史范畴 B. 经济范畴 C. 物质范畴 D. 阶级范畴2、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 A.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 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 有限和无限的关系3、哲学基本问题中最为根本的方面是 (A )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具有特殊性的问题 D. 思维和存在能否一致的问题4、哲学是 (D ) 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D.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5、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

2、的观点是(B)观点 A. 唯物主义的 B. 主观唯心主义的 C. 唯物主义经验论 D. 客观唯心主义的6、哲学的党性原则,指的是一切哲学都分属于( A.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无产阶级哲学和资产阶级哲学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D ) A. 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 B. 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8、一些地方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

3、草的人们(C) A. 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 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 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9、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 A ) 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 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10、“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指的是( B ) A. 时间的连续性 B. 时间的一维性 C. 时间的顺序性 D. 时间的重复性11、 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河流”的说法( C ) A.

4、都是辩证法观点 B. 都是形而上学观点 C. 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D. 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B )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13、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这是( D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4、心情愉

5、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D ) A. 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 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 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 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15、“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C )A. 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C.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D. 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1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 ) A. 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 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17、近20年来,约有7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

6、、经济特区、电子邮件、多媒体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B ) A.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18、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知识和科技的推动。从哲学上看,知识经济的到来表明:( D ) A. 意识将成为世界的本原 B. 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相互促进 C. 物质来源于知识和科技 D. 意识的能动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19、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B ) 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C. 精神不能

7、转化为物质 D.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 2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B )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21、“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 A. ) A. 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 B. 党的政治路线的立脚点 C. 一切工作的具体方法 D. 党的思想路线的表现22、“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B ) A.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2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 ) A.事物保持一

8、定质的量的限度 B. 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 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D. 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2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D ) A. 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B. 发展的观点与不变的观点的对立 C. 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D.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25、矛盾的精髓是( D ) A.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关系问题 B. 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问题 D.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问题26、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C. ) A. 矛盾双方的等同 B. 矛盾双方的调和C. 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 D. 不包含对立和差别27、矛盾斗争

9、性是指( D ) A. 矛盾双方的激烈的冲突 B. 矛盾双方的对抗 C. 矛盾一方消灭另一方 D.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性质28、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A ) A. 表现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限性部分质变 B. 就是单纯的量变 C. 量变也就是质变,质变也就是量变 D.就是根本质变29、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并且与围湖造田使许多湖泊蓄水能力大大降低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A ) A. 一因多果 B.一果多因 C. 同因异果 D. 同果异因30、“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是一种(

10、A ) A.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 唯心主义宿命论观点31、同质的事物区别的依据是( B ) A. 事物的质 B. 事物的量 C. 事物的度 D. 事物的质量32、“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C ) 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质量互变规律3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马同大马、小马、老马、白马等的关系是( A )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34“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

11、良医得生,遇庸医致死”这说明( D ) A.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B.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 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 D. 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5、我国制定的2010年远景规划是( A ) A. 现实的可能性 B. 好的可能性 C. 抽象的可能性 D. 我国的现实36、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 A. 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B.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37、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质,这是由( B ) A. 矛盾的客观性决定的 B. 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C. 矛盾的普遍

12、性决定的 D. 矛盾的不平衡性决定的38、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C ) A. 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 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39、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 ) A. 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 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C. 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D. 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40、矛盾是指( A ) A. 对立面的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关系 B. 对立面的互相融合 C. 对立面的相

13、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D. 对立面的互相排斥和互相否定41、水的三态变化对物理过程来说是质变,对化学过程来说却是没有发生质变,这说明( D ) A. 质是多方面的 B. 质变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C. 质是多变的 D. 质变与量变的区别是相对的42、“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这是( C ) A.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 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 是形而上学的观点43、实践标准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B ) A. 实践具有客观性 B. 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C. 实践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 D. 实践是人类的自觉活动44、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 A )

14、 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 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45、真理的首要的基本的属性是( B ) A. 真理的相对性 B. 真理的客观性 C. 真理的可变性 D. 真理的具体性46、在真理观上绝对主义的错误是( D ) A.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 B. 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 C. 只讲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不讲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D. 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47、实践是( B ) A. 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B. 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 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 人们适

15、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4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A ) A. 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 B. 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 C. 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D. 认识和理论是否一致49、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 ) 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 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 能否付诸实践 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成果 50、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D ) A. 普遍性 B. 绝对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直接现实性5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 A. 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 真理的标准

16、是多重的 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5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C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53、认识主体是指( C ) A. 有生命有感觉能力的人 B. 从事一定活动的人 C. 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D. 具有主观思想的人54、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B ) A. 熟知即真知 B. 熟知不等于真知 C. 熟知起源于真知 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55、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

17、 C )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诡辩论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怀疑论的观点56、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C ) A.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D. 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57、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B ) A. 把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 B. 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C. 指出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D. 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58、“从群众中来,

18、到群众中去”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C )原理相一致 A.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 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C.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D. 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59、“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 D ) A.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B. 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 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 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 A、B)A. 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 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辨证的C. 是伟大的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

19、的科学D. 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A、C、D ) A. 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 B. 实事求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基础 C.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D.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的3、下列各项,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的是( B、C、D )A. 实事求是 B.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 提纲挈领 D. 牵牛要牵牛鼻子4、矛盾同一性的两方面的含义是( B、C ) A. 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 B. 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C.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 D. 矛盾双方的互相否定5、否定之否定过程的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较( A、B ) A. 具有质的差别 B. 是更

20、高级的发展阶段 C. 重复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 D. 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6、唯物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A、B、C、D )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对旧事物的“扬弃”7、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D ) A. 反映论 B. 能动的反映论 C. 先验论 D. 可知论8、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包括( A、B、C ) A. 实践关系 B. 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 毫无关系9、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A、B、C、D ) A. 经验主义 B. 唯理论 C. 经验论 D. 教条主义10、在认识事物及其关系时,形而上学的态度是(

21、A、B、C、D ) A. 同一就是不包含差别的同一 B. 对立就是绝对的对立 C. 有同一就不能有对立 D. 有对立就不能有同一11、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 A、B、C、D ) A. 所处历史条件的制约 B. 实践水平的制约 C. 社会地位、阶级地位的制约 D. 自身的经验、知识水平的制约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A、B、C、D ) A. 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3、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是由于它( A、B、C、D ) A. 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B. 给回答

22、新问题提供必要的经验材料 C. 给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观察和研究的手段 D. 推动着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 14、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表现在( A、B、C ) A. 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是绝对真理 C. 相对真理在发展中日益接近绝对真理 D. 绝对真理在相对真理外存在15、人们必须重视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这是因为( B、C、D ) A.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B. 认识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C. 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 D. 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也是从实践中来16、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C、D ) A. 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 真

23、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17、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B、C ) A. 真理中都包含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 真理是对世界某些方面事物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 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D. 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1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一观点( C、D ) A. 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 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C. 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 肯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C、D )

24、 A. 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 B. 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C. 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D.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0、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意义是( A、B、C、D ) A. 提供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提供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C. 提供了正确理解哲学史的基本线索 D. 提供了解决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2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 A、B、C ) A. 不懂得实践的伟大作用 B. 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C. 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D. 不能坚持物质第一性三、判断题 1、哲学就是世界观。 ( )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双重属性。 ( )3、没有感觉就不能认识客观事物,但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 )4、物质存在于它的具体中。 ( )5、幻觉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 )6、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说斗争性不需要任何条件。 ( )7、新生事物是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所以它的存在是永恒的。 ( )8、度是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统一。 ( ) 9、意识的产生是一个纯自然的过程。 (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