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桃花源记》说课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29559211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6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桃花源记》说课(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背景分析:(一)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课标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桃花源记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上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桃花源记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上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美丽静谧,和平安宁。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美丽静谧,和平安宁

2、。诗人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构筑了中华民诗人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构筑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梦想的伊甸园。这与他个人的经历很有关系。陶渊明厌恶族千百年来梦想的伊甸园。这与他个人的经历很有关系。陶渊明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官场腐败,他生活的东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统治阶级的腐朽,官场腐败,他生活的东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从小怀有从小怀有“大济苍生大济苍生”理想的他,时仕时隐,苦苦追寻着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他,时仕时隐,苦苦追寻着自己的政治理想,终因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彻底归隐田园。桃花源哗理想,终因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彻底归隐田园。桃花源哗哗

3、的小桥流水,让人彻彻底底摆脱了肉体和灵魂的束缚,心完全凌驾哗的小桥流水,让人彻彻底底摆脱了肉体和灵魂的束缚,心完全凌驾于社会、历史的消烟之上,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因此,桃花源记于社会、历史的消烟之上,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三)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功底,具有初步发现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而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老师也要发挥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完成教

4、学目标。学生在这个阶段里,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学生应补充知识积累,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 熟读成诵,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品析语言美。熟读成诵,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品析语言美。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初读、诵读、赏读,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通过初读、诵读、赏读,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教学重点:通过美读,感受美境,理解

5、作者的向往。教学重点:通过美读,感受美境,理解作者的向往。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教学重点设计: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自主阅读浅易文言文,教师对学生教学重点设计: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自主阅读浅易文言文,教师对学生有疑之处加以指导。指导着重在重点实词和虚词上。而诵读则是感知文意,感有疑之处加以指导。指导着重在重点实词和虚词上。而诵读则是感知文意,感受文辞的最好途径。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搜受文辞的最好途径。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搜集和整理重要信息的能力,积累了语感。集和整理重要信

6、息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教学难点设计:学生因为知识基础的局限,往往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评价作者教学难点设计:学生因为知识基础的局限,往往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教师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从而知人论世,走进作者内心。的理想。教师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从而知人论世,走进作者内心。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法:教法:赏读法。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静谧祥和美好赏读法。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静谧祥和美好的社会,和平安宁,怡然自乐。因美而入,因美而的社会,和平安宁,怡然自乐。因美而入,因美而醉,因美而思。因此,我设计以醉,因美而思。因此,我设计以”美美”为突破口,为突破口

7、,开展教学,突出重点。开展教学,突出重点。讨论探究法。新课标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讨论探究法。新课标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分组讨论环节,帮助学生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分组讨论环节,帮助学生疏通文意,提炼关键信息,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主旨。疏通文意,提炼关键信息,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学法:学法:诵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学生想象桃源诵读法。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学生想象桃源之美,理解桃源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之美,理解桃源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才能。进而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才能。四、教学流程四、教学流程 学生是学

8、习的主体,而教师以启发者和鼓励者的身份,引领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摄取知识,培养能力。本节课以读为主,“乐以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发现美景,体会美意,享受美情。教学流程具体如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约2分钟)投影桃花盛开的各种图片,在轻柔的音乐当中,教师娓娓道来桃花源的故事,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当中,紧紧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2、语感训练,读出韵味。(约8分钟) 这一部分的设计是针对九年级学生提出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文言语感,通过选择一些段落去掉标点符号,让学生自己断句加标点,大声读出来,很快走进文本,并初通文意。 a.在此过程中,通过反

9、复诵读,借助注释,扫清字词障碍,积累感性材料。b.学生互读,读后与教材相对照,看看自己断句是否准确。c学生自由读,或抽取几生单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读的长短、高低、快慢、轻重不同,理解语义也就不同。举“林尽水源(矣),便得一山(也)”的例子。d.教师指导后,学生再练读并且点评。这样学生对文章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3、反复诵读,品出意味。(约14分钟)这次的读,要上升一个高度。就是说要从读中品出文章词语的一些意味来。a.学生读之后,教师范读,让学生评价老师的诵读,并从中悟出一些词句的意味来。比如,第二段中,老师“豁然”“俨然”“怡然”三个词的“然”字都读得字音比较长,让学生品出其中的意味。b.老

10、师总结出在上一段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读书方法: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想像和生活体验;仔细揣摩词语中包蕴的丰富情感和内涵。c.在得到读书方法后,学生自己根据理解,设计诵读的样式。在诵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比如整散结合的句式,凝练生动的词语对景物的概括描述,比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在内容上,引领学生展开想像,感受桃花源自然环境之优美,生活环境之安宁,人文环境之淳朴。学生的描述和感悟,入情入境,绘声绘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仔细揣摩语言的能力,欣赏桃花源的意境美。4、美读文章,悟出情味。(约16分钟)学到此处,学生对文章可以说已经很熟,要求学生选择喜欢的段

11、落当堂有感情地背会,展示。为下一步写片段备下素材。组织学生以“大美桃花源”开头,写一排比句,可用上文中的词句,展示心中桃源美,并可以让学习的触角伸向文章的主题。(有的可能写到桃源的风物美、风俗美、风情美;也有的可能会写到桃源没有战乱、没有饥荒、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还有的可能会写到桃源人人安居乐业、家家丰衣足食)用一个问题统起对主题的理解,对陶渊明这种社会理想 的理解。为什么陶渊明要创设这样一个美好的人间天堂呢?(联系陶渊明的个人经历,当时的社会背景谈。少有大志的陶渊明,因门阀制度的限制,只做个几任小官,且是时仕时隐。他反反复复、坎坎坷坷,一直没有忘记对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的追求。然

12、而现实是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战乱不绝,百姓苦不堪言。读书人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他不能大济苍生,但他可

13、以独善其身;他不能创造一个这样的世界,但他可以用笔想像一个这样天下大同的世界,以完成自己的心愿和理想。) 评读总结正确理解评价陶渊明的理想。这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启发思考和学生自己讨论来突破。通过上一个问题的解决,学生会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想像引导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也由一个问题的引出: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如果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虚构呢?(学生可再读四、五段,分析思考)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5、当堂检测(约5分钟)a.写出几个古今异义词的古今意义。交通、妻子、无论、不足、绝境b.作者是桃花源记中寄托了自己怎样的社会理想?6、作业:小练笔:

14、以渔人的身份,邀约共游桃花源 (300字左右)意图:学后巩固,感受积累。7、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风景 优美 虚幻境地 生活 安宁 寄托理想 人性 淳朴 此板书直观简洁,体现了文章主要脉络,学生观板书而知文章全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林尽水源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便得一山 。矣矣也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