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杂技艺术在“文化外交”中的作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517916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杂技艺术在“文化外交”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杂技艺术在“文化外交”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关于杂技艺术在“文化外交”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杂技艺术在“文化外交”中的作用(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关于杂技艺术在“文化外交”中的作用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外交”是指尉绕国家对外关系的工作格局与部署,为达到特定目的,以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或手段,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国家或国际间的公关活动。“文化外交”的突出使命就是在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的作用。文化是交流清感、沟通心灵的最佳手段,有着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丰富表现形式,在满足人们精神上享受的同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文化交流基本可以分为逐步发展和空前活跃两个阶段。最近几年,我国的文化外交非常活跃它同外交、外交一起,构成中国外交的三大支柱,成为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一个重

2、要组成部分。它又与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同步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承的文化大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国开展文化外交的优势。中国自强图新,综合国力大为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世界了解中国的愿望日益强烈。人们不仅希望从经贸角度,还希望从人文角度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中国的文化交流活动也在这个过程中生气勃勃粗具规模。作为一个杂技演员,我曾多次随团参加文化部派遣的各项交流演出,以主要演员的身份参加了多项活动亲身赴蒙古国、土耳其等国进行交流活动,也亲眼见证了我国国力的强大。以下是我对杂技在文化外交的一点思考。一杂技艺术在中国的及现状。迄今为止,杂技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

3、年的历史。杂技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技。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杂技的记载了。史记李斯传记载过秦二世曾经在甘泉宫看角抵戏的情形。当时的角抵戏,像今天的摔跤表演。列子说符还介绍了民间曾有在空中掷投五剑、七剑的表演。汉朝张衡在西京赋里生动地描写了跳剑丸、走绳索、爬高竿的表清情景。隋炀帝设立太常寺,教授杂技技艺,并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在长安端门外天津街举行过百戏演出。杂技到了唐代又有发展当时许多著名诗人的诗中都有反映。自居易的新乐府西凉伎中有描写“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的诗句;元微之的乐府西凉伎中也有“前头百戏竞撩乱,

4、丸剑跳掷霜雪浮”的诗句。到了宋代,杂技艺术已有了40多个节目,那时,有人能表演挑一担水在绳索上行走的绝技。可见,当时的杂技艺术水平之高。新中国成立之后,杂技艺术焕然一新,许多省、市成立了专业剧团,创造了许多新节目,增添了灯光、布景、乐队。许多杂技艺术团先后出国访问,并屡获国际大奖,成为世界杂技大国。二中国杂技目前的几个特点。特别重视腰腿顶功的训练是中国杂技的第一个特点。第二是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显示了冷静、巧妙、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功夫。第三是平中求奇。以出神入化的巧妙手法从无到有,显示人类的创造力量。第四个艺术特色是轻重并举,通灵入化,软硬功夫相辅相成。第五是超人的力量和轻捷灵巧的跟斗技

5、艺相结合。第六是大量运用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富于生活气息。碗、盘、坛、盅、绳、鞭、叉、竿、梯、桌、椅、伞、帽等等。这些平凡东西,在中国杂技艺人手里,变幻万状,显示了中国杂技与劳动生活的紧密关系,有些节目就是劳动技能和民间游戏结合的产物。如绳技、神鞭等,就是牧民套马、赶车和儿童跳绳的艺术化。第七是古朴的工艺和形体技巧的结合。“耍坛子”、“转碟”等节目把中国的瓷绘艺术与杂技交溶在一起。“蹬技”中的花伞和彩单同样给人以传统艺术的美感。第八是中国杂技有极大的适应性,表演形式、场所多样化。广场、剧场、街巷、客房。多至百人大荟萃。小至一人的现场即席献艺。正是这种广泛的适应性使其能干古犹存。第九是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师承传统,又与姊妹艺术关系密切。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内向性,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同时还有地域性,如中国北部的河北省吴桥县就是有名的杂技之乡。杂技艺人尊师重艺,对先辈传下来的技艺,总是千方百计的保存下来,传递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