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活动有序提高课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406643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活动有序提高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活动有序提高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活动有序提高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活动有序提高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活动有序提高课题研究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品生(品社)教学中活动有序提高课题研究报告前言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程标准中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活动型综合课程”的定位和课程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的要求,明确了该课程的活动性,体现了在该课程中活动的重要性。 同时,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提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的,活动贯穿于整个品生、品社课的课前、课中甚至课后,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感受、体验、领悟生活,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充满好奇和欢乐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从对这一学科活动的重要性的的认识

2、中我发现目前实际教学中表面看来热闹,实际游离目标之外,走过场的教学活动仍随处可见,教师真正能够在一节课中设计出几个能够相互衔接而又逐步提高的活动的情况并不是很多,很多课堂上的活动要么华而不实,没有实效性,要么凌乱无序,没有层次性,要么重复啰嗦,没有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有序提高。根本无法有效地实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一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总目标。为了更充分地实现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总目标及各个阶段应完成的每个分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会学习、生活、

3、做人,充分发挥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真正帮助他们学会生活,学习做人,小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生活)课上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建立他们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良好的态度与情感,培养、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使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活动开展的更加有效,使每个活动的效用都能够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我们提出“小学品生、品社教学活动的有序提高研究”这一课题。课题研究的详细操作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题抓住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课程改革的大趋势,探索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有序组织活动”的内容与方法。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活动要清

4、晰,活动要有层次性,落脚点很明确。教师通过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在设计教案时,注意每个活动之间的过度要自然,并且对达成教学目标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教师更要注重设计的活动要有层次性,每一个活动都要比前面的活动有一定的提升,其社会拓展性有所提高,让学生的道德认识及道德行为不断地提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落实以下几点:1.品生品社教学设计中活动目标有序提高的研究。每个活动都有自己要完成的清晰的主目标,当然情感渗透贯穿所有活动中。每一个主题要完成的活动目标一般不仅仅只有一个,我们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通过对本主题的活动目标的层次性的厘清,努力探索根据活动有序提高而确立的的各层次目标的针对性、实效性。

5、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并不是死板地每个活动就只能体现一个活动目标,而是这一活动有一个要完成的主目标。2.围绕着认知情感螺旋上升而进行各个层次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是杂乱无序的,而是下一个活动都要比上一个活动有所提升,上一个活动都能够为下一个活动的开展做铺垫。我们借致力于思考如何进行各层次教学目标指导下的活动设计内容与形式。在我们研究的活动的有序提高这一课题中,其中的活动有序提高中的活动,是包括课前体验活动及课后践行活动的,而且我们非常注重课前体验活动及课后践行活动的作用。3.活动之间的有效衔接的研究。在教师设计活动时,活动与活动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要能够巧妙而又恰当的衔接起

6、来,我们将积极探索如何进行活动之间有效的衔接,从而更清晰的体现出活动的层次性,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相互衔接的活动中不断提升,情感体验不断加深。我们将认真分析各层次活动设计过渡时的语言组织方式、教学设计方式等,让活动衔接更加有效。此课题能充分体现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努力探索增强品德教育实效性的方法能促进教师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三、思考与探索在不断地思考与实践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逐渐总结出如下几点有关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活动有序提高的方法:(一)设计活动目标要有层次性,每个活动都有自己要完成的清晰的

7、主目标,当然情感渗透贯穿所有活动中。每一个主题要完成的活动目标一般不仅仅只有一个,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对本主题的活动目标的层次性有清晰的认识,根据活动目标的层次设计能够体现不同目标的教学活动,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并不是死板地每个活动就只能体现一个活动目标,而是这一活动有一个要完成的主目标。在实践这一方法时,我们课题组成员以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我们的老师真好这一主题为例,在设计这一主题的活动目标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本主题的活动目标的层次做了如下整理:1.让学生认识老师,熟悉老师。2.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亲切的,就像大朋友一样,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畏惧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

8、离,体会老师的爱。3.培养学生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同时根据本主题的活动目标设计了如下几个不断提高的有层次的教学活动:一、课前体验活动:课前采访老师,了解老师。这是为完成活动目标的第一项而准备的,同时也是为课中感悟的活动一做铺垫的。二、课中感悟:活动一、认识老师。这一活动主要通过汇报课前对老师的采访资料来完成活动目标中的第一项。活动二、感受老师对我们的爱。这个活动主要通过让孩子回忆与老师相处过程中的趣事及感人的点点滴滴来完成活动目标的第二项。活动三:表达对老师的爱。这个活动是在前两个活动的铺垫推进下自然而然进入的,既然老师这样爱我们,我们该如何表达对老师的爱呢?这是为完成活动目标的第三项而设

9、计的。课后践行活动,我们设计的是一张爱心卡片,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每感受一次老师的爱就在卡片中画一颗心,每表达一次对老师的爱就在卡片中画一颗五角星鼓励自己,这是对整个课堂活动的延伸及本课的所有活动目标落到实处的体现。总之,活动目标有了清晰的层次,活动的设计也有所依据,不断提升。 (二) 注重活动之间的螺旋上升及有效衔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是杂乱无序的,而是下一个活动都要比上一个活动有所提升,上一个活动都能够为下一个活动的开展做铺垫。例如我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设计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交通带来的问题这一主题时,从课前体验活动到课后践行活动都在遵循这一原则,我们设计的课前体验活动是:课前调查学校

10、附近道路的交通情况及近几年国内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初步感悟身边的交通问题及交通问题带来的重大危害。这一活动是为课中感悟的活动二做铺垫的。而在课中感悟这一环节,我们主要设计了如下四个活动:活动一:简要回顾交通工具带来的方便。活动二:交通在社会发展中带来的问题活动三: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活动四:老师、学生展示新型交通工具 这四个活动之间呈螺旋上升的状态,活动一简要回顾交通工具带来的方便是从离学生生活较近的角度出发引出交通工具这一话题为引出活动二交通带来的问题这一主要活动做铺垫的,而活动三是对活动二的有效提升,既然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肯定要解决,自然而然的便有了活动三,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活动四是

11、在活动三的基础上的一个拓展补充活动,是对活动三的深化,是品德与社会中社会拓展性的体现。而课后践行活动: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更是课堂活动的践行与延伸,紧紧与课堂活动相互衔接,并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付诸实践。我们设计的交通带来的问题一课,参加市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选获得了一等奖。(三)关注课前体验活动的铺垫作用及课后践行活动的导行作用。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更加关注的是课上的四十分钟,所以会在课中感悟环节下很大的功夫,而忽视了课前体验及课后践行的的重大作用。在我们研究的活动的有序提高这一课改理念中,其中的活动有序提高中的活动,是包括课前体验活动及课后践行活动的,而且我们非常注重课前体验活动及课后践行活

12、动的作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课前调查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我们要将课前体验活动作为我们整堂课的第一个活动来对待,他是为下一个活动做有效的铺垫的。如交通带来的问题这一主题如果没有学生课前深入细致的调查活动,整节课几乎无法有效的开展,课中感悟的主要活动“交通在社会发展中带来的问题”根本没法开展,可见课前体验活动的重要性,他的铺垫作用是非常强大的。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师虽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了生活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道德行为

13、准则,但是事过境迁,学生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课堂外的学校、家庭、社会中,共同形成德育合力,共同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以此来加强行为实践的力度和效度。课后践行活动,不需要设计的华丽花哨,关键是学生是否能真的去实践,有条件去实践,并乐意积极主动地去做。课后践行活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最高提升,是整堂课最终需要学生做到什么的归结点,所以需要老师认真对待。而我们课题组的每个成员也都在积极实践着这一理念。 (三)相关教学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徐勇,龚孝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丛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4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5安廉、杨茹主编美丽的德育在课堂,安徽教育出版社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