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工程平面交叉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367069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道路工程平面交叉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工程平面交叉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工程平面交叉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工程平面交叉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工程平面交叉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设计内容:确定交叉口类型、进行交通组织设计、视距保证、缘石半径、拓宽设计、环形交叉口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一、平面交叉口的形式1、按交叉口形式分类十字形、X字形、T字形、Y字形、错位交叉、复合交叉等。2、按渠化交通的程度分类简单交叉口、拓宽路口式交叉口、渠化交叉口。3、按交通控制分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有信号控制交叉口(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定周期和不定周期、手工控制和自动控制)。4、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C类:环形交叉口二、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1、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交错点的种类: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 冲突点数量多,影响大,

2、主要与左转车流有关,与车道条数成正比。 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冲突点,如采用设置信号灯、合理组织左转车、实行单向交通等方法。2、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行道的交通组织1、设置专用车道2、合理组织左转车(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不准左转(3)变左转为右转(4)环形交通3、渠化交通组织4、调整交通组织交通语言包括道路语言和一切关于行的标记、符号、文字指示牌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道路语言。道路语言是指道路上的交通标线、标示、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还包括以物理形式出现的交通岛、分离岛和栅栏等物理渠化设施(一种特殊的“道路语言”)。有路必须有道路语言,道路语言是道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二)行人的

3、交通组织1、交叉口人行道的宽度及行人的组织2、人行横道的设置(位置、形式、宽度、通行能力)3、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三、简单交叉口设计1、交叉口的车道宽度 一般采用3.03.5米,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最小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2.8m。转角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用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大小设置车道加宽。2、平面交叉口计算行车速度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倍-0.7倍。3、交叉口的视距概念:交叉口转角处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形成为视距三角形。作用:为保证安全,应清除视距三角形范围内的一切障碍

4、物。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出路面1.2m的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要求的停车视距应符合下表规定: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要求的停车视距交叉口直行车设计速度(km/h)60504540353025201510安全停车视距Ss(m)75605040353025201510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的绘制方法和步骤:(1)根据交叉口计算行车速度计算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2)根据交叉口车道数和交通组织划分进出口各车道;(3)绘制直行车与左转车的行驶轨迹线,找出最不利点;(4)从最不利点沿行车轨迹线向后分别量取停车视距,并联成三角形。4、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平面交叉口转角处路缘石宜为

5、圆曲线或复曲线,其转弯半径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可按路缘石转弯半径表选定。当平面交叉口为非机动车专用交叉口时,路缘石转弯半径可取5m-10m。路缘石转弯半径右转弯设计车速(km/h)30252015无非机动车道路缘石推荐半径(m)25201510注:有非机动车道时,推荐转弯半径可减去非机动车道及机非分隔带的宽度。5、交叉口拓宽设计1)进口进口道长度由展宽渐变段长度(Lt)与展宽段(Ld)组成。渐变段长度按车辆以70%路段设计车速行驶3s横移一条车道时来计算确定。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少于:支路20m,次干路25m,主干路3035m。展宽段最小长度应保证左转或右转车不受相邻侯驶车辆排队长度

6、影响。侯驶车辆排队长度(Ls)可由下式确定:Ls=9N式中:N-高峰15min内每信号周期的左转或右转车的排队车辆数。 当需设两条转弯专用车道时,展宽段长度可取一条专用车道长度的60%。无交通量资料时,展宽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支路3040m,次干路5070m,主干路7090m,与支路相交取下限,与主干路相交取上限。2)出口 出口车道数应与上游个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条件受限的改建交叉口,流入最大进口车道数可减少一条。相邻进口道设有右转专用车道时,出口到应该展宽一条右转专用出口车道。出口道每条车道宽度不应小于路段车道宽度,宜为3.5m,条件受限制的改建交叉口出口道每条车道

7、宽度不宜小于3.25m。出口道长度由出口道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组成。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该小于3060m,交通量大主干路的取上限,其他可取下限;当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应再加上站台长度。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20m。灯控路口进出口展宽图示四、 环形交叉口设计特点:在交叉口中央设置环岛,用环道组织交通,车辆都绕岛单向逆行。设计内容:中心岛形状与尺寸、环道宽度、通行能力验算、环道外缘石及进出口设计、竖向设计。1、中心岛的形状与尺寸 形状:圆形、椭圆形、卵形、方角圆形、菱角圆形等。 尺寸:中心岛半径按下式计算1) 满足环道设计速度中心岛最小半径可由下式确定:式中:车辆绕道设计速度(km/h);环道设计速度应

8、按照相交道路中最大设计速度的50%70%计取,车速较大的,宜取较小的系数值。横向力系数,取值0.140.18;环道横坡度(),取值1.52.0;b内侧车道道宽(含车道加宽),可取值5.5米(大型车)。中心岛最小半径与相应的环岛设计速度应符合下表规定环道设计车速与中心岛最小半径环道设计车速(km/h)2025303540中心岛最小半径(m)20253550652) 最小交织长度不应小于以环岛设计速度行驶4s的距离,行驶铰接车时,最小交织长度应不小于30m。最小交织长度应符合下表规定:最短交织段长度环道计算车速(km/h)2025303540最短交织段长度(m)2530354045满足相邻两条道路

9、交角间的交织段长度及其对应的中心岛该段的圆弧半径由下式确定: 式中:相邻两条相交道路间的交角(度);最短交织段长度(m)。2、环道的宽度1)环道车道数环道车道数以2-3条。对现有大型环形交叉的改建或具有特殊要求的可放宽要求。2)环道宽度环道上每条车道的宽度为正常的车道宽度加上弯道上车道加宽宽度。环道上车道加宽值列于表:环道上车道加宽值(m)中心岛半径(m)10rc1515rc2020rc3030rc4040rc5050rc60车型小型车0.800.700.600.500.400.40大型车3.002.401.801.301.000.90环道外侧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与该段环道相邻的相交道路路段上

10、的人行道宽度。3)环道横断面环道横断面须布设成以环道中线为路拱脊线的两面坡断面。环道横断面设计成两面坡的断面时,沿中心岛四周最低点须布设排水进水口。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交汇道路中的最大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也不宜大于6m。4、环道进出口的转弯半径及外缘石半径大小取决于车速。各进口处半径应相近,并与中心岛半径接近。出口处半径可略大些。环道外缘石宜采用直线圆角型。5、环形交叉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优点:车辆进入交叉口后可连续通行,节约时间;交通组织方便;行车安全;可美化城市面貌。缺点:占地较大;左转车行车距离较长;通行能力不大。适用条件:主要适用于多路交汇或转弯交通量较大的路口;相临道路夹角大致相等的路口

11、;远期规划立交的路口。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路口、自行车和行人多的路口、及处于斜坡地形上的路口不宜采用。五、 交叉口竖向设计1、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平面交叉进口道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2.5%,困难情况选不宜大于3%。山区城市等特殊情况,在保证行车安全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加。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畅通、与周围建筑物标高协调等因素,合理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宜以相交道路中线交点的标高作为控制标高。相交道路中主要道路的纵坡度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度服从主要道路;若有需要,在不影响主要道路行车舒适度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主要道路纵坡,兼顾次要道路的行车舒适性。2、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步骤

12、与方法竖向设计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点和缺点,方格网法的优点是便于施工放线;设计等高线法的优点是能更清晰地反映出交叉口的设计地形,但各点的标高位置不宜放样;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则取长补短,被普遍应用于主要交叉口和广场的竖向设计。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立面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如下:(一)搜集资料:测量资料、交通资料、排水资料、道路资料(二)绘出交叉口平面图(三)确定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四)确定竖向设计的图式(五)确定路段上的设计标高(六)确定交叉口的设计标高 1、首先选定交叉口范围内合适的路脊线和控制标高 2、确定标高计算线网并计算标高计算线上的设计标高(七)勾画交叉口上的设计等高线(八)调整标高(九)计算施工高度交叉口设计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