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综述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359870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4.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综述 姓 名: 王 伟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旅游62班 学 号: 2226203 指导教师: 王建喜 职称: 讲师 2009 年 6月 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王伟指导教师 王建喜摘要: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的“招牌”和“名片”,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是城市旅游吸引力强弱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已进入旅游消费的快速发展时期,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只有那些具有鲜明旅游形象的城市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而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探索领域。本文通过

2、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内涵、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的研究综述,来了解和分析当前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进展情况,从而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关键词: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综述Research Summary of Domestic City Tourism Image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Wang Wei Tutor Wang Jian XiAbstract:As the citys “symbol” and “card”, City Tourism Image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for the ci

3、ty tourisms development, when it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city attraction strong or weak. Now, Our country has coming the fast period of tourism consumption ,The Competition of different cities are more seriously, only those who have vivid tourism images can become successful ,so the research of Cit

4、y Tourism Image turn into the hot exploring field. This paper summarized aspects of research about the content of City Tourism Image, foundation theory, application theory, to know and analysis current develop status of city tourism image research, providing a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

5、esearch.Key words: Domestic; City Tourism Image; summarize在城市旅游日益发展的今天,各个城市的竞争已不仅仅是资源、区位方面的竞争,而更多的转为城市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品牌的竞争。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无形资产,对内能够激发城市居民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城市两个文明的发展,对外可以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保持和拓展客源市场。一、概念及内涵城市旅游形象(City Tourism Image)又称旅游目的地形象,来源于“形象”(Image)。关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目前界内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下面是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的描述

6、:程金龙(2009)提出城市旅游形象指城市的内外部公众对城市旅游外在景观特征和内在历史文化底蕴体验所形成的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与评价, 是对城市旅游地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其实质是整个城市作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综合质量等级, 是城市旅游的历史和现实发展实践与多方面功能所形成的、表现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是城市旅游综合素质的反映。1陈丽娜(2000)指出所谓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游览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2李雅静(2005)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人们对该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

7、等的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3林飞龙(2004)定义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一个城市内部和外部的公众心中对该城市有形旅游资源和无形城市文化, 在实现水平、发展程度、风格个性及前景诸方面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4彭聪(2007)指出城市旅游形象是一座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综合形成的、大众认同的、独特的、使之区别于其它城市旅游的较稳定持久的总体印象和评价。5朱新鹏(2008)在定义城市旅游形象的基础上指出城市旅游形象的内涵为是城市各种内在资源挖掘、提炼、组合与具体工程策划、设计、实施相结合的“形神合一”。它是城市旅游吸引物、城市景观风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

8、素在旅游产品生产中对旅游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城市综合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反映。6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关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和内涵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也存在很多共性:旅游形象的感知主体都是城市本地居民和城市的旅游者;感知的对象是一个城市的所有硬件设施和无形服务;感知的结果是对一个城市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但这种印象或评价是不同的。二、基础理论研究当前关于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已经不少了,但是由于大多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因此基础理论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发展,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陈丽娜(2000)分析了影响城市旅游形象的因素为硬件(资源形象、服务设施城市景观)和软件(市民素质、社会形势、服务态度)

9、,并提出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原则,如主体性原则、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2赵伟兵(2001)重点分析了城市和一般旅游目的地在形象定位方面的联系和区别,指出作为旅游功能的集中体现地,城市所蕴含的旅游内容远比一般旅游目的地要多,旅游产品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城市旅游定位比较困难,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因素、形象定位的指导原则、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7程金龙(2007)深入探讨了城市旅游形象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 ,并试探性地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城市旅游形象策划流程 ,认为完整的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 ,一般应包括如下7个步骤:形象调查分析与诊断、形象定位模式与竞争分析、主题形象策

10、划、微观形象策划、形象要素空间配置与协调、形象塑造推广与传播、形象评价与管理。8刘建,张焕波(2007)从旅游者的角度入手,对城市旅游形象推广的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按照推广进程将城市旅游形象推广划分为调查诊断、宣传推广和功能推广阶段,具体分析了各阶段的实施内容、特点并且建立了各阶段的运作流程及模式图。9李雅静(2005)提出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含义和层次,并把城市营销和城市旅游形象结合起来,分析了如何设计城市旅游形象及开展城市营销,将城市经营到底。提出了以下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整体营销观念、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3周艳玲,李祝舜(2007)在旅游与美学的相互结合的基础上, 对

11、美学、旅游美学及城市旅游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设计、宣传等。10袁霄梅,李光(2005)在论述城市旅游形象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从游客认知的角度 ,结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 ,分析了如何从形象硬件和形象软件两方面塑造个性化城市旅游形象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形象塑造和形象营销的关系。11汪克会(2007)在肯定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各个城市塑造其城市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把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简单化为城市旅游形象视觉景建设;片面夸大城市旅游形象的经济作用;忽略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12朱新鹏(2008)在阐述城市旅游形象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城

12、市的规划设计角度提出了塑造个性魅力城市旅游形象的途径与方法。6李蕾蕾(2008)指出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已不能单纯依赖孤立的旅游景点(区) ,而必须推出城市整体的旅游形象,通过旅游形象的定位、主题口号的提出、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推广等基本形象战略来全面发展城市旅游。13乌铁红(2007)在回溯城市旅游形象研究设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国内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区域形象替代城市旅游形象、区域背景资源争用、旅游形象口号指代不明、忽视了旅游形象感知主体的多元性、旅游形象设计时横向比较研究少。进而提出了设计城市旅游形象的对策: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时需注意合理定位城市职能,兼顾旅游导向性;基于城市的特

13、色,把握城市的“可读性”和“可意象性”;延续历史剖面,寻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亮点;凸显民族文化截面,展示形象符号;突出以人为本,倡导天人合一。14梁海燕(2005)指出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是城市旅游的生命力所在 ,是促发人们前来旅游的动力 ,也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战略制胜点。在分析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借助于多样化的手段,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传播网络,使城市旅游保持长久的吸引力。15韩顺法,陶卓民(2005)提出由于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和形成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城市的旅游形象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正。因此根据现阶段旅游城市形象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旅游城市的发展阶段、替代性、受众分析、城

14、市发展战略、事件的发生和营销理念的创新等六个方面系统的整合形象,以确立准确、合理而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使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16白永琦(2008)、熊礼明(2007)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了城市旅游形象战略的实施。城市旅游形象战略实施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同时也需要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配合,只有切实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有益于良好城市旅游形象的建立,更有益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提高城市的旅游竞争力。1718程金龙(2006)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评价主体(旅游者)与城市旅游形象赋予主体(如城市旅游服务机构、 城市管理机构和市民)对城市旅游形象诸多层面上认知的差距,及对城市旅游形象策划设计

15、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旅游形象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并从常态管理、战略管理、危机管理和优化管理4个层面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作为城市旅游形象的管理者,应从城市旅游形象认知调查的过程入手,积极发现现实形象中的各类问题,并找出关键问题所在,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有效措施,以提高旅游者的综合满意度,让旅游者体验受让价值最大化。19程金龙(2009)从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与内涵、制约及影响因素、结构层次、构成要素、关系模式、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等方面了揭示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在机理,丰富了城市旅游形象的理论研究。1三、应用性研究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关于城

16、市旅游形象的个案或应用性研究比较突出,基于城市旅游规划、开发等目的,多选取具体的城市,从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设计、宣传营销等方面入手,把一些理论运用其中,形成了一批实证性研究。李小波,袁霜凌(2004)运用城市学、旅游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成都市案例,提出了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必须以可识别性为中心,形成主体、客体及其感知为支撑的三元结构。20顾韬,李胜利(2007)以延安市为例,提出了形象定位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概念、定位的因素,并提出了城市旅游形象的推广策略。21徐菲菲,GU Kai,刘沛林(2005)基于旅游景区、景点的形象现状调查,运用结构法和非结构法相结合的形象测量方法,研究南京目前的城市旅游

17、形象,选择合适的形象口号,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旅游形象建设的对策和建议。22彭聪(2007)根据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实施策略 ,对武汉的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定位。5马晓龙(2006)在分析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内涵和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对西安市相关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理念进行了解读 ,认为现有形象定位理念在指导城市旅游开发和影响旅游者消费决策方面的作用不明显。23陈顺(2004)通过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理论引入城市旅游识别系统(CTIS)的开发和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中,阐释了城市旅游识别系统所具有的内涵、特征、分析了旅游城市建设城市旅游识别系统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意义。24吕鹏

18、(2007)、李晓玲(2008)分别以沈阳和泸州为例,将企业的CI理论导入了城市形象设计中,分别从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三方面对城市进行整体旅游形象塑造,指出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只有实施整体旅游形象战略,培育城市精神,建立城市旅游识别系统才能赢得市场。2526林飞龙(2004)从城市形象的地缘、人文和政策三大识别系统出发 , 对广州的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分析,肯定了“花都、商都、岭南文化名城”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合理性。4刘海燕(2005)尝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内涵、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旅游形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进行分析,最后分析泰安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实例。27张林玲

19、(2006)从色彩地理学的角度入手,探讨了目前塑造城市旅游形象时存在的三大色彩问题,并且并且在城市形象识别系统 CIS原理基础上, 从人地感知和人人感知视觉识别系统的角度入手, 提出了城市色彩形象战略, 以促进城市旅游形象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28熊礼明(2008)从旅游者角度入手,以长沙为例,采取向本地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来了解旅游者对城市旅游形象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建议。29杨春芳、马国强(2008)基于对“阴影区”的成因分析,提出了“阴影区”的旅游形象定位思路, 并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通过对其旅游形象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提炼主要定位元素,给出“花都水城,浪漫武进

20、”的总体形象定位。30结语综述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论文已具有相当数量,特别是从应用方面提出了城市旅游形象策划推广的一般操作模式:形象诊断形象定位形象营销宣传形象评价与管理。有关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宣传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研究城市旅游形象在使用过程中的监控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另外对不同城市旅游形象的横向比较研究也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对旅游热点景区周边的“阴影区”进行的研究,丰富了城市旅游形象研究。参考文献:1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在机理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23(2):93-97.2 陈丽娜.城市旅游形象浅析J.

21、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55-57.3 李雅静.论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营销J.特区经济,2005(12):143-144.4 林飞龙.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旅游形象-以广州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4,18(3):159-161.5 彭聪.武汉市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分析J.时代周刊,2007(11):138-144.6 朱新鹏.试论城市旅游形象的规划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228.7 赵伟兵.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 9-12.8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策划的操作模式研究J.旅游科学,2007,21(5)

22、:25-31.9 刘建,张焕波.城市旅游形象推广的运作模式研究J.山东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23(2): 82-84.10 周艳玲,李祝舜.美学意义下的城市旅游形象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4(2): 58-59.11 李光.浅析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J.山西建筑,2005,31(2):121-122.12 汪克会.浅析当前国内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的几个误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5):35- 38.13 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J.旅游时代,2008(11):18-19.14 乌铁红.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新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3、版),2007,36(3): 130-134.15 梁海燕.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J.福建地理,2005,20(4):40-42.16 韩顺法,陶卓民.城市旅游形象问题及系统修正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5(7):58-61.17 白永琦.城市旅游形象战略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6):57-58.18 熊礼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城市旅游形象战略探讨J.商业时代,2007(22):101-104.19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的监控与管理研究J.旅游科学,2006,20(5):13-19.20 李小波,袁霜凌.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三元论以成都市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4、版),2004,31(2):65-68.21 顾韬,李胜利.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4):101-104.22 徐菲菲,GU Kai,刘沛林.南京城市旅游形象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3):93-96.23 马晓龙.西安城市旅游形象再定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1):47-52.24 叶顺.城市旅游识别系统与城市旅游形象建设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33-36.25 吕鹏.基于CI战略的沈阳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20

25、6-207.26 李晓玲.基于CIS的泸州城市旅游形象塑造J.硅谷,2008(2):105-106.27 刘海燕.城市旅游形象规划设计初探D.天津:天津大学,2006.28 张林玲.通过城市色彩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以重庆市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06(9):160.29 熊礼明.旅游者对长沙城市旅游形象认知的问卷调查J.商场现代化,2008(8):180-181.30 杨春芳,马国强.“阴影区”城市旅游形象分析与定位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J.河南科学,2008(4).31 Martina G. G allarza, I rene Gil Saura, Hayd e Calder n G arca .Destination Image: T 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 (1):56-78.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姓名王伟题目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综述指导教师意见(包括选题是否恰当、文字表达水平、论文的难度和创新性、参考文献质量、格式是否规范等方面,请使用钢笔书写或打印):论文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