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从省音乐优质课看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351298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707.从省音乐优质课看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07.从省音乐优质课看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07.从省音乐优质课看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707.从省音乐优质课看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07.从省音乐优质课看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注”(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省音乐优质课看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关注”【摘要】每两年的浙江省优质课比赛是全省的一次音乐盛会,来自全省各个县市的音乐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课改的成果。观摩优质课的比赛盛况,对全省的音乐老师来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见证了全省音乐课改的进程。在学习之余,对课改中课堂教学的几个“关注”点即“关注教材,关注音乐,关注课堂,关注学生”谈点自己的看法。【关键词】音乐 优质课 课堂教学 几个 关注音乐课改的脚步在浙江省实施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台州是第二批实验区,音乐课改也经历着新的考验。在这场改革浪潮中一线的音乐教师们,也经历着从“乱花渐欲迷人眼”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课改进程。我有幸观摩了近两届的省优质

2、课评比,实在是幸运的。优质课,从字面上理解是质量优秀的课,它不仅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课,而是体现当代基础音乐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的,且又富于教育探索和教育创新精神的音乐课。优质课高于常态课,但却是常态课的精华。纵观两次的音乐教学盛会,许多课中折射出的问题,反映出了平时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问题的缩影。其中课堂教学的几个“关注”点问题,是本次优质课比赛全体音乐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一、关注教材内容的整合,让音乐在教师手中传递我们都知道,教材本身具有经典性,代表性和文化感,教材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他凝聚了许多专家学者多年的心血与智慧。我们现在用的教材是全省统一的人音版教材。从教材的编排量上看,已经

3、足够我们一星期两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无需课外另外找教学内容。老师要做的是首先要尊重教材用好教材,从教材中挖掘更深内容,用开放的教学思路找到与教材相联系的内容,来补充、拓宽我们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适度地做一些整合是必要的。但要防止远离音乐本体进行过度地发挥。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左右逢源,必须吃透文本(教材),再有创意的进行拓展、综合,这也正是课改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的要求。从浙江省优质课比赛中,我们发现唱歌课和综合课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比较多。浙江省一等奖获得者高荣老师上得啊,苏珊娜,就是运用了开放的教学形式,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整合。高老师并未囿于课

4、本中所提供的教材歌曲的简单学唱,而是精心挑选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啊,苏珊娜歌曲音像和音响资料,通过感知,让学生体验特定情境。之后,又分别选用了吉他弹唱、黑鸭子合唱组合的录音、录像,并运用吉他、牛仔帽与美国乡村周末晚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要想课堂上学生学得有兴趣学习材料的来源必须丰富多样化,音乐课中的整合尽量用音乐性的材料来补充,而并非用太多非音乐性的材料进行拓展。比赛中还有很多课:如唱歌课踩山和大鹿都是把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度的整合和深度的挖掘。2008年的优质课评比中,十二节课中有六节唱歌课,五节欣赏课,一节综合课(欣赏和唱歌组合),教学内容全部出自人音版的教材内容。看着熟悉的教学内容,我

5、们都感到有一种回归课堂的感觉。从两届的比赛来看,让我们感到音乐老师们开始在教材内容上给予更深的关注,用好手中的教材,以教材为基点,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如何更好更实实在在地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二、关注音乐,突出音乐学科性质关注音乐是吴斌老师在课改实施四年之后提出的,当时是由于在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影响音乐教育质量,无法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根本价值而提出的, 即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作为十大理念之首,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曾几何时,我们的很多音乐课更多关注的是一种形式、一种方法、一种课堂的整体结构,而在体现音乐艺术的特点、音乐的本质特征等方面重视不

6、够。许多的音乐课成了语文课、地理课等其它学科,真正的音乐课哪去了?我们的音乐教师困惑了?2006年的优质课评比中,我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些课就显得不出彩,学生反应不积极。从课的呈现情况看,大部分老师已有了回归意识,即有了音乐课要关注音乐本身的教学意识,但课堂效果一般,我个人分析,原因在于:(1)老师虽然有了回归意识,但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把握能力不够,如对音乐形象的把握能力、对音乐特征的捕捉能力欠缺。就象上踩雨一课的老师,把轻快、天真、童趣、烂漫的音乐形象变成了喧哗、有力,当音乐形象把握不当后,教学手段和方法就全偏离了。还有些老师,想让学生关注音乐本身,但从作品中拿不出东西来让学生关注

7、,结果听了这首听那首,成了音乐大拼盘。(2)很多老师对音乐学科特征理解不到位。音乐是极其灵动、极富情感的,而有些老师却用电脑midi出来的很僵的旋律让学生感受,更不妥的是让学生感受音色,而midi出来的音色小号不象小号,单簧管不象单簧管,这样的课容易对学生的听觉产生误导。2008年与2006年相比,我们的老师对音乐的关注度加强了,如何让音乐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浅显的音乐形象,悄悄地走进学生的心中?很多堂课让我们惊喜:如宁波选送的魔法师的子弟这一课,很好的利用了学生好奇、爱幻想的特点,把音乐的要素变化和体裁都归纳在故事的理解中,让学生轻松地走进了交响音乐的殿堂。还有一节课,给我们全体听课老师留

8、下很深印象的是湖州的张雁南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欣赏课梦幻曲。张老师对音乐的把握非常准确,乐曲那种美好的意境被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张老师在执教本课时,她非常巧妙地借用了用手托“泡泡”来感受旋律这一手段,不仅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梦幻曲所表现的那种轻盈飘渺的梦幻色彩,而且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了解了四个乐句的旋律走向及整首乐曲的曲式结构。课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在音乐中的体验,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听辨感知能力,培养听觉思维。其实四个乐句的旋律非常相似,让学生辨别有一定难度,但是教师会在每一乐句的长音处,让学生把泡泡托住,记住泡泡停留的位置,感受长音的具体音高。而且,课中的旋律线也很特别,因为我们平时都是按乐句横向画

9、的,但张老师抓住梦幻曲乐句开始音相同这个规律(除第四乐句外),用纵向的旋律线来表现四乐句旋律的不同。更让人感动的是在乐句的连接处,教师通过用泡泡从一只手轻柔地转移到另一只手来培养学生的乐句感知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轻柔缥缈的意境。虽然我们平时也会通过画旋律线来让学生感知乐句的走向,但是往往会忽视乐句间的连接,而把音乐割裂开来。我觉得这是最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之处。同时也使我们反思:今后,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要深入地分析音乐,找到与音乐形象最吻合的表现手段来让学生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绪与意境。整堂课下来,一个字:美。如何让音乐渗入学生的心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张老师们给我们做了榜样。三、关注音乐课堂,让

10、教学更加有效我们都知道,以前的音乐课堂关注的是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上课,也就是怎样教的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高兴了,课堂气氛好了,以为这就是我们的音乐课。这是错误的?我们大部分的音乐课都在关注怎样教,太注重形式上的东西而忽视了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去选择方法和形式。应该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服务。旧的教材太注重音乐基本知识、技能的单纯传授,不太关注音乐情感的体现,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的方法与过程。新课程把情感的丰富和学习的过程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我们渐渐发现,我们的教学又进入了另一个极端,一堂课下来,闭口不谈基本知识,看似热热闹闹的背后学生又学到多少知识。新教

11、材对音乐双基的落实,很具有隐性,它要求基本知识、技能的落实必须与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要想音乐课堂中教学的顺利进行,如何落实双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2006年的优质课中,很少老师触及音乐的基本知识,如唱歌课不识谱等。2008年的优质课评比中,很多堂课都触及到乐理知识的教学,如歌曲踩山中十六分音符及节奏型的教学xxxx x|xxxx x|xx xx|xxx|老师不是单独拿出十六分节奏X让学生进行打击和识记,而是通过“看蘑菇,找特点”“采蘑菇、拍击蘑菇舞蹈节奏”这样一个音乐活动,学生轻松愉悦地认识了十六分节奏X并复习了骨干四分节奏X和八分节奏X,融学习知识与情感内涵音乐审美体验为一体。大海

12、中歌曲的识谱和附点四分节奏的教学,我是少年阿凡提中认识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大鹿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掌握,音乐速度的感受,反复记号的复习巩固。这些基本乐理知识教学的出现,让我们感到这样的课堂很实在。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赛的课堂,每时每刻都在展示着授课教师的风采。但我们的授课老师宁愿停下匆匆的脚步,还课堂一个真实的面目,我们首先敬佩他们。音乐课首先应是一种教育,绝对不是仅仅让学生获得感官上的点点愉悦,还应该传授更多具有内涵的、有效的知识,我们的教学有没有效率是看课堂上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中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率的唯一指标。比赛的课堂更应该如此。四、关注学生,以人为本学生

13、是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可以说,音乐教学中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应当遵循“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关注学生,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法。教师不单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心里需求等角度进行设计。其次,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感觉和反应,即学生的真实感受。善于读懂学生,这是我们每次教学的起点。教师如果缺乏对学生课堂反应的捕捉,缺乏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反应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的教学,一定是很难走进学生心中的!教学的

14、价值是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实现的,经过你的引导,学生进去了再进去了、投入了再投入了、提高了再提高了、感受了再感受了、享受了再享受了,那么你的教学就成功了!两届优质课中好课的共同特征就是:老师在关注音乐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中,学生兴趣的提高,音乐思维的活跃,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教学过程精彩纷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站在观摩分析的角度学习,从中得到的启发就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带着关注的目光去上课,希望我的同行们在新一轮音乐课改的脚步中走得更实在,更精彩,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增减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出版社2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第8、12期3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11期、2009年第1期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