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起动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329763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0.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汽车起动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汽车起动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汽车起动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汽车起动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起动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汽车起动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王文林(浙江大学 机械设计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7)摘要 :汽车起动机正朝着小型轻量化 、设计制造信息化和性能检测自动化方向发展 。文章介绍了起动机的发展方向和减速型起动机的基本原理 ;阐述了国 、内外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对汽车 起动机进行研究与开发领域的最新进展 ;最后结合我国企业现状 ,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汽车起动机 ;减速型起动机 ;CAD/ CAE/ CAT ;参数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U464 . 337 + . 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1 - 4551 (2004) 06 - 0055 - 05Overvie w of

2、the State of the Ar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 or Automobile StartersWANG Wen2lin( Machine Design Institute ,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27 , China)Abstract : That smart and light , Numerical designing and machining , automation in performance test etc . represents the de2 velopment orie

3、ntation for automobile starters. In this paper , Principle is introduced for the starter with gear speed reducer which leads the majority in starter products nowadays.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automobile starters by Com2 puter - aide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s overviewed

4、, New research topics are brought forth at last from the realities overview of our enterprises.Key words : automobile starter ; starter with gear speed reducer ; CAD/ CAE/ CAT ;parameterized analysis少 ,故其产品质量优化周期较长 ; (3) 在起动机性能检测方面 ,集成度 、通用性 、自动化程度不高 ,有的还 相当落后 ,处于手工或半自动检测的水平 。因此 ,目前很有必要对国 、内外起动机及相关技

5、术的发展研究概况进行总结 ,并针对我国汽车起动机行业的现 状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课题 。1 引言汽车起动机是汽车起动系统的关键部件 。它通过将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克服发动机阻力 矩 ,将静止状态的发动机发动起来 ,使汽车能够进入正常运行 。因此 ,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汽车整 车的起动和使用性能 。汽车起动机同时又是一个有 一定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部件 ,其内部一般包括串激式直流电动机 、传动机构和控制装置等 。由于起动机的功能重要而工作条件较差 ,故对其设计 、加 工 、装配工艺及性能检测均有较高的要求 。虽然我国汽车起动机的年产量巨大 ,行业规模 也在不断扩大 ,但其整体产品质量和市场

6、竞争力却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 。事实上 ,我国绝大多数汽 车起动机制造厂家的现状是 :(1) 在产品设计方面 ,没有完全自主的设计能 力 ,对影响其产品性能的各种参数没有充分了解 ;(2) 在材料 、制造工艺水平 、质量提高方面依靠 经验和实际试验较多 ,借助现代计算机辅助技术较2 产品型式发展随着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汽车起动 机正朝着小型轻量化1 、2 和装配自动化方向发展 。 现在汽车上广泛采用体积小 、转速高 、转矩大的起动 机 ,这类起动机包括刚性啮合式起动机 、永磁起动机 和减速型起动机等 。其中 ,前两者主要用在安装空 间较小的车辆上 ,用量不大 ,而减速型起动机3 则应

7、 用最广 、发展最快 ,代表着现在汽车起动机发展的主 流 。图 1 为减速型起动机系统的一般原理简图 。当 按下启动开关 2 ,启动继电器线圈 3 和触点 4 吸合 , 吸引线圈 9 和保持线圈 10 的电路接通 。其电路为 :蓄电池 1 正极 启动继电器 3 、4 电磁开关接线柱5 ,然后分两路 。一路为保持线圈 10 搭铁 蓄电 池负极 ;另一路为吸引线圈 9 起动机磁场绕组 20搭铁 蓄电池负极 。动机可以被设计得精致而紧凑 ,同时还能使蓄电池的负担减轻 。一般减速型起动机的传动比在 34左右 ,总 质 量 比 同 等 功 率 非 减 速 型 起 动 机 减 少 约35 % ,总长度能减

8、少约 29 %左右 。目前 ,我国减速型起动机的发展非常迅速 ,其产 量已经达到汽车起动机年总产量的 60 %以上3 ,并且还在逐年递增 。但其质量水平难以显著提高 ,因 为这与起动机相关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3 相关技术发展3. 1 起动机性能参数化分析目前 ,与品质优化关于汽车起动机设计 、制造等方面的国外文献 报道很少 。国内在汽车起动机性能参数分析与品质 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汽车起动机的性能参 数化分析 、电磁系统优化设计 、元件设计探讨 、质量 问题与故障分析 、材料与制造工艺研究等内容 。3 . 1 . 1 起动机性能参数化分析Chen Chaoying 等人在 1999 年

9、建立了某起动机 直流电磁系统的数学模型 ,并研究出了一种称为R2K2T新的数值方法用于对该起动机的性能进行动态仿真4 。Ferraris L . 等人则针对多磁极感应汽车起 动机 ,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其铁损进行了参数化模拟和分析5 。在国内 ,1994 年于明进通过对起动机试验过程 进行理论建模 ,给出了对起动机空载性能试验和全 制动性能试验进行数据分析的理论依据 ,并对各种 测量结果及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 ,为正确评价起动 机的技术状况及不解体检验起动机提供了依据6 。 沐淮北也运用理论建模的方式 ,论述了影响起动机 在冬季不容易启动的参数 ,提出使用硅整流器作为 起动机的辅助电源 ,通过降低内

10、阻 、提高电动势来改 变起动机的固有特性的方法 ,文中还给出了相关的 注意事项7 。1997 年 ,马祥宏对影响起动机电磁功 率及电磁转矩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 ,阐述了两者 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并给出了调整起动机电 磁功率和电磁转矩的具体措施8 。王秀和等人在1997 年对永磁起动机的电磁场进行了参数化建模 和分析9 ,并开发了用于对永磁起动机进行电磁场 分析的应用软件 ; 1999 年 , 利用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法分析了永磁起动机电枢齿槽运动和换向过程对气 隙磁通的影响10 ,讨论了电机有关参数对不同磁极 结构起动机气隙磁通波动的影响 。11 蓄电池 ;21 启动开关 ; 31 启动继

11、电器线圈 ; 41 启动继电器触点 ;51 电磁开关接线柱 ; 61 起动机主接线柱 ; 71 主触点 ; 81 接触 盘 ;91 吸引线圈 ;101 保持线圈 ;111 活动铁芯 ;121 拨叉 ;131 复位 弹簧 ;141 单向离合器 ; 151 负载飞轮 ; 161 螺旋花键轴 ; 171 内啮 合式减速齿轮 ;181 主动齿轮 ;191 电枢 ;201 磁场绕组图 1 减速型起动机系统原理简图活动铁芯 11 在两个线圈吸力的共同作用下 ,克 服复位弹簧 13 的弹力而向左移动 ,带动拨叉 12 将 单向离合器 14 推出与负载飞轮 15 啮合 。由于此时 吸引线圈的电流流经磁场绕组和

12、电枢绕组 19 ,能产 生一定的电磁转矩 。所以单向离合器的小齿轮是在 缓慢旋转的过程中与负载飞轮啮合的 。在齿轮啮合 好的同时 ,由于活动铁芯的继续向左运动 ,使得接触 盘 8 与主触点 7 接通 ,于是蓄电池的大电流流经起 动机的电枢和磁场绕组 ,产生较大的转矩 ,起动机正 常启动 ,带动发动机旋转启动发动机 。与此同时 ,吸 引线圈被短路 ,齿轮的啮合位置由保持线圈的吸力 来保持 。当发动机被启动 、松开启动开关的瞬间 ,保持线 圈中的电流只能经吸引线圈构成回路 。由于这两个 线圈的绕向 、匝数相同 ,此时它们所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 ,于是活动铁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至原位 ,单

13、向离合器小齿轮退出啮合 ,接触盘脱 离与主触点的接触 ,切断主回路 ,起动机停止运转 。由上可见 ,减速型起动机通过在电枢轴与传动轴之间增设一级减速机构 ,使得电机在同等输出功 率的情况下可以将电枢转速提高 ,将转矩减小 。这样 ,电机的尺寸 、材料消耗就可以大大减小 ,整个起3 . 1 . 2起动机优化设计国内王秀和 、王欣利等人先后于 1997 年 、2000 年 ,分别运用 TUB E 算法11 和遗传算法12 对永磁起 动机的磁极进行优化设计与计算 。贾宏新等人于2000 年运用一种全局优化算法于带辅助极永磁起 动机的设计13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浙江大学叶云岳等人在 1998 年也

14、出版了有关计算机辅助电机优 化设计与制造的专著14 。对起动机的电磁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和分析 。但起动机的性能是与其整个 机 、电 、磁系统结构密切相关的 ,关于对起动机整个机电系统进行多目标 、全性能优化建模与设计方面 的研究几乎没有文献报道 。3 . 1 . 3起动机 CAE 技术Nehl T. W. 等人于 1988 年就开发了一个通用的 有限元软件15 用于电机的辅助设计和电磁场分析 。 美国大型通用 CAE 软件 ANSYS 也开发集成了专门 针对电磁场分析的模块软件 。浙江大学电机系也于 近几年相继开发了用于电机辅助设计的 2D 、3D 电 磁场分析软件 MagSmart 。但国内

15、、外在运用 CAE 软 件对起动机整个机电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的研究报 道不多 。譬如如何运用 CAE 软件对起动机内部机 械传动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 ,如何辅助对从电磁开 关 、拨叉机构 、离合器单元到驱动端盖进行最合理的 优化设计 ,以达到与发动机的合理匹配 、防止端盖断 裂 、离合器失效 、电磁开关发生故障等方面的研究极 少 。3 . 1 . 4其它方面在起动机的元件设计 、整体设计方面 ,我国目前 尚没有正规系统化的设计理论 , 只是结合模仿 、试 验 、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经验进行了一些探讨16 20 。 国内在起动机质量问题与故障分析方面21 24 、在 起动机的材料与制造工艺25 27

16、研究方面 , 均有大 量短文发表 ,但大多是一些经验性的交流 ,无法上升 到能运用一定高度的理论 、软件模拟分析方法或实 验方法进行研究来提出如何优化产品质量的水准 。3. 2起动机性能自动检测技术由于 CAT 技术的发展 ,国 、内外从 90 年代初就开始针对汽车起动机性能自动检测技术及设备进行研究 开发 ,其技术水平在不断进步 。3 . 2 . 1 第一代设备邹日升等人在 1991 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 汽 车 起 动 机 性 能 CAT 系 统 设 备30 。该 设 备 运 用APPL E - 型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 , 能连续检测不同负载点的电压 、电流 、转矩和转速 ,并自动

17、进行功率计算 、修正和描绘出特性曲线 。该系统还 采用了能由计算机控制的整流电源作为“蓄电池”,该“蓄电池”的放电特性可以根据所检测起动机的功 率进行自动调整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试验电源与 起动机功率不匹配的问题 。这套系统具有一定的代 表性 。徐新邦在 1997 年研制了一种汽车起动机性能CAT 设备31 。该 设 备 采 用 BCM - A 型 计 算 机 、 MS1211 接口板作为主体控制部件 ,运用磁粉制动器 由计算机控制进行连续加载 ,从而连续检测起动机 的负载性能 。但该设备采用充电机 、常规蓄电池作 为电源 ,缺乏与不同型号起动机的匹配合理性 ,并且费时 。王贡献等人在 19

18、98 年运用 8098 单片机研制 的起动机特性检测系统32 与该系统差不多 。3 . 2 . 2 第二代设备Wilfried Benning 在 1997 年研制了一套综合 CAT设备用于对生产线和车间的电动机 (含起动机) 性能 进行自动检测33 。该设备初步运用了集成化思想 ,将负载性能试验与型式试验进行集成 ,采用磁粉制动器进行试验加载 ,并且采用 PID 控制算法对加载 转矩进行跟踪和闭环控制 。在国内 ,阳春华 、王雅琳等人在 19981999 年 ,在起动机性能 CAT 系统研究不断进步的前提下 ,开 始运用先进控制算法如智能 PID 控制34 、35 对起动 机试验过程进行闭环

19、控制 ,提高了检测精度和设备 运行平稳性 。李勇刚等人于 1999 年还研究采用了 自校正 PID 控制算法36 于起动机电磁开关的性能 测试 。这些试验台虽然比早期的试验台有很大进步 , 但在试验项目的集成度 、试验台通用性方面的进展 还是不快 ,关于试验过程的控制算法 、模拟负载的研 究水平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9228我国汽车行业标准 QC/ T 29064 -对汽车起动机的特性试验方法和各种型式试验方法均作了相关的规定 ,专业标准 ZB T11 001 - 8629 则规定了 测取起动机在不同负载转矩下的转速 、电压 、电流等参数 ,以确定起动机的额定功率及获得起动机特性曲线的具体方

20、法 。这些方法均出台在计算机辅助测4研究展望综上所述 汽车起动机正朝着小型轻量化 、设计()制造信息化和性能检测自动化方向发展 。由于计算机辅助技术 ( CAD/ CAE/ CAT) 能大幅提高产品开发 与优化周期 ,减少盲目性 ,并显著降低产品的试制 、 试验与检测成本 ,因此充分 、大面积运用计算机辅助 技术来提高我国起动机产品的质量是一个正确 、必然的发展方向 。针对我国汽车起动机行业现状 ,通过对国 、内外 起动机的发展研究概况进行总结 ,提出以下新的研 究课题 :(1) 多目标 、全性能优化技术研究 起动机是一个机 、电 、磁一体化系统 ,其产品性能与各方面的参数均有关联 。如果能够

21、对起动机从 元件到系统设计 ,从材料特性到加工 ,从装配工艺参 数 ,从成本控制等各方面建立多目标的综合模型 ,结 合电磁 、机械系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 ,运用全性能优化技术37 对起动机产品进行优化设计与制造管理 , 那么起动机产品质量将会步入规范化稳步提高的轨 道 。(2) 研究开发高集成度 、通用性的性能检测平 台现有的性能检测 CAT 平台 ,无法将模拟顶齿试 验 、空载试验 、负载试验 、制动试验 、电磁开关动态特 性试验 、断电试验 、运转试验 、超速试验等进行集成 , 而是分工由许多专用试验台单独进行 ;缺乏通用性 , 不能对不同型号的起动机作性能试验 。因此 ,研究开发一套集成度

22、高 、通用性强的计算机辅助测试设 备 ,不论对完善企业的检测手段 ,提高产品检测效率 和自动化程度 ,还是对新产品的开发研究 ,均是大有 益处的 。(3) 研究开发汽车起动机专用设计软件 如果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 ,研究开发一套汽车起动机专用设计软件 ,那么这个软件就会成为我国 起动机行业知识 、经验的结晶 。此软件可以结合现代三维设计技术 ,结合全性 能优化计算软件 、有限元分析软件 ,将各种零部件 、 材料做成标准库 ,不但能进行元件设计 、系统设计 ,还能对所设计的起动机性能进行动态仿真 ,获得各 种性能指标和曲线 。最好还能进行制造工艺设计与 管理等 。总之 ,我国的汽车行业方兴未艾 ,

23、起动机生产具 有广阔的国内 、外市场前景 。因此应该不断总结经验 ,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并加大产品质量优化力度 ,这样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 、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才会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邹群 . Bosch 公 司 起 动 机 的 结 构 及 特 点 J . 汽 车 电器 ,2000 , (3) :39 - 40.Cho C. P. Johnston R. H. Electric motors in vehicle applica2 tionsA . Vehicle Electronics Conference ,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

24、1999 , (1) : 193 - 198.彭志宏 . 减速起动机的开发创新 J . 机械开发 , 2000 ,(3) :30 - 31.Chen Chaoying , P. Di Barba , A Savini . An innovative digi2 tal method for the dynamic simulation of DC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J .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 1999 , (30) : 21 - 30.Ferraris L . , Griva G. , Lazzari M. ,

25、 Profumo F. , Tenconi A. Iron losses analysis with different supply techniques in high poles number induction motors for automotive applica2 tionsA .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1999 , (2) :651 - 655.于明进 . 汽车起动机的性能试验 J . 汽车技术 ,1994 ,(12) :48 - 52.沐淮北 .

26、 起动机的辅助电源 J . 汽车运输 ,1994 , ( 4) :22 - 23.马 祥 宏 . 起 动 机 电 磁 功 率 和 电 磁 转 矩 的 计 算 与 调 整J . 重型汽车 ,1997 , (5) :13 - 15.王 秀 和 , 张 玲 玲 , 唐 任 远 . 永 磁 起 动 机 的 电 磁 场 分 析J . 中小型电机 ,1997 ,24 (6) :19 - 22.王秀和 ,李清泉 ,王玉山 . 电枢齿槽运动和换向电流对 永磁起动 机 气 隙 磁 通 的 影 响 J . 电 机 与 控 制 学 报 ,1999 ,3 (1) :4 - 7.王秀和 ,张玲玲 ,李国同等. TABU

27、 算法在永磁起动机 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J . 电工电能新技术 ,1997 , ( 4) :24 - 27.王欣利 ,魏永田. 遗传算法在汽车永磁起动机磁极优 化中的应用 J .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00 , 4 ( 4) : 202 -204.贾宏新 ,王秀和 ,陈永校 . 一种新型全局优化算法在电 机设计中的应用 J . 微电机 ,2000 ,33 (3) :36.叶 云 岳 , 林 友 仰 . 计 算 机 辅 助 电 机 优 化 设 计 与 制 造M .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8.Nehl T. W. , Pawlak A. M. , Boules N. M. A general pu

28、r2 pose finite element package for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devices J . IEEE Trans. On Mag. , 1988 ,24 (1) :358 - 361.段自力 ,罗一新. 机械式起动机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外环的实验 应 力 分 析 研 究 J . 实 验 力 学 , 1991 , 6 ( 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翟良贵 . 起 动 机 单 向 啮 合 器 的 改 进 设 计 J . 汽 车 技术 ,1993 , (5) :1

29、0 - 12.282930QC/ T 29064 - 92. 汽车用起动机技术条件 S. 1992.ZB T11 001 - 86. 起动机特性试验方法 S.邹日升 ,张秀珍. WQ - 1 型微机控制汽车用起动机测 试系统 J . 汽车电器 ,1991 , (8) :34 - 36.徐新邦. 起动机性能微机检测系统 J . 矿 冶 , 1997 , 6 (3) :77 - 82.王贡献 ,刘翼青 ,吴利谦等 . 起动机特性检测系统 J .汽车电器 ,1998 , (3) :44 - 47.Wilfried Benning. Computer2aided Testing of Electric

30、 Motors in Production or in the Workshop A . The 1997 23nd Elec 2 trical Electronics Insulation conference & Electrical Manu2 facturing & Coil WindingC , 1997. 167 - 172.王雅琳 , 阳 春 华 , 桂 卫 华 . 起 动 机 性 能 微 机 测 试 系 统J . 工业控制计算机 ,1998 , (4) :24 - 25.YANG C. H , GUI W. H , WANG Y. L . A Starter Testing S

31、ystem Based on Fuzzy2PID Control J .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 1999 , 16 (6) : 907 - 909.李勇刚 ,阳春华 . 电磁开关性能测试系统及自校正 PID控制 J . 电子技术应用 ,1999 , (11) :42 - 44.Feng Peien , Qiu Qingying , Pan Shuangxia . Research on generalized optimization process for mechanical product J .Science in China ( Seri

32、es E) , 1999 , 42 (4) : 407 - 417.18韩洪涛 ,李德允. 起动机单向器的基本设计 J .大学学报 ,1995 , (2) :56 - 61.开封19彭志宏. 康明斯起动机单向器的设计 J .2001 , (1) :11 - 13.汽车电器 ,3120温舜 ,邹瑞发. 汽车起动机电磁开关设计 J .程技术 ,2001 , (7) :24 - 27.于新明 . 汽车起动机故障的原因与排除 J .运输 ,1994 , (1) :34 - 36.机电工3221东北汽车33赵喜海 . 起动机单向离合器的故障与修复 J .输 ,1996 , (4) :26 - 27.汽车

33、运2223闵跃进. 起动机电磁开关不断电分析 J .2000 , (6) :33 - 34.汽车电器 ,34章义林 ,汪茂平 ,吴瑛. 车用起动机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探讨 J . 中小型电机 ,2000 ,27 (4) :59 - 60. 李运达 . 起 动 机 转 子 焊 接 工 艺 分 析 J . 开 封 大 学 学 报 , 1995 , (4) :54 - 61.24352536孙启政. 静触头焊接的研究 J .1997 ,33 (6) :32 - 35.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263727姚 飞. 汽车起动机定 子 线 圈 整 体 绝 缘 处 理 新 工 艺J . 涂料工艺 ,1997

34、, (2) :27 - 28.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公司以诚信构筑发展基石2003 年 12 月 30 日 ,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 (简称杭叉) 销售公司开出了第 12509 台叉车销售 发票 ,超额完成了去年叉车产销量 12500 台的经营目标 , 同比增长 66 . 8 %实现利税预计可达 9000 万元 ,同比增长 59 . 64 % ,分别为整体改制前 1999 年的5 . 9 倍和 9 . 1 倍 。在人员没有增加反而减少约四分 之一的情况下 ,现在只需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改制前一年的任务 。这一组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数据 ,是杭叉跳跃式发展的直观描述 。 杭叉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对

35、社会的责任感相统一的思路出发 ,从我做起 ,从企业做起 ,着力打 造诚信杭叉 。首先是教育为先杭叉把诚信教育寄寓于生产经营活动之中 , 使每年员工心中铭刻“诚信为本”、 “诚信树企”的核心理念 。通过每周质量例会 、每年8 月份质量月 “、920”公民道德宣传日 、“124”法制 宣传日活动等 , 反复宣传“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以人为本 、以诚取信”“、守信光荣 、失信可耻”等 口号 ,并制作成精美镜框或巨大横幅设置在显眼之处 ,以营造诚信氛围 ,潜移默化造就员工诚信意识 。其次是制度保证诚信理念要变为诚实守信的行为 ,要有制度保证 。在杭叉管理的“老大”不是董事长 ,也不是总经理 ,

36、而是制度 。杭叉先后修订 、制 定 50 余项规章制度 ,实行“依法治企”。如岗位责任制 ,规范了在各种不同岗位上的员工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 ;程序性的管理办法 ,规范了生产经营工作中 每一个环节对上对下的行为规范 :对采购 、营销及其资金的进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既使供应商和用户感到与杭叉打交道的一种安全感 ,又防范了企业经 营的风险 ,等等 。第三是机制推动建设诚信杭叉要有诚信受益 、失信受损的机制推动 。由杭叉股份的产权制度而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是推动诚信杭叉建设的制 度基础 ,在此基础上 ,对各种类型人员分别制定了一整套不同的考核和奖励办法 ,塑造了诚信者受益的激励机制和失信者受损的惩罚机制 。第四是文化融合诚信是构成杭叉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杭叉十分注重创造“平等 、和谐 、能动 、合 作”的积极氛围和“杭叉是我家 ,家要造大家 ,家要容大家 ,家要为大家”的大家庭式文化 。在杭叉特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和熏陶下 ,造就杭叉每个员工诚实守 信的人品 ,并汇集成诚信杭叉的形象 。file:/D|/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txtdf机及ov及ojxlkvjlkxcmvkmxclkjlk;jsdfljklem,.xmv/.,mzxlkjvolfdjiojvkldffile:/D|/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txt2012/8/2 16:09:5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