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权威资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324873 上传时间:2021-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权威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权威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权威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论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权威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权威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摘 要 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单学科设计视角、线性设计模式、信息技术工具的降格使用等弊端。TPACK框架研究了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及教学方法之间的互促关系,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理念、新视角。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具有广域的设计视野、境脉的复杂性与独特性、螺旋递进式教学设计模式、基于泛技术观的设计思维以及评价的多维性等特征。 关键词 TPACK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 境脉 功能重构 G424 A DOI:10.16400/ki.kjdkx.2015.06.060 On Instructional Desig

2、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PACK Take Enterprise Websit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as an example JIN Xin, SHU Guohui (Anq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qing, Anhui 246008) Abstract There are drawbacks such as single subject design perspective, linear design model, and degradation use of i

3、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and so on in traditional Instructional-design. TPACK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scribes the mutual balance and restriction relations among technology, subject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perspective for Instructional- design. Taking the educati

4、onal though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ers dominating-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s the foundation, Instructional-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PACK has characteristics like the interdisciplinary design view, complexity and uniqueness of context, spiral progressive Instructional-design mode, desi

5、gn thinking based on the universal technology view,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TPACK; instructional desig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ext;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设计在设计理念、方法与模型上的弊端日益显现。其一,传统的教学设计所采用的单学科方法进行的序列性设计,将

6、教学设计的要素和过程人为进行分割,失去了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协同效应,不但效率低下,有时甚至产生错误的设计结果。其二,传统教学设计中要素固定、模式统一,侧重理性,将教学设计过程视作预定过程,过于程式化和机械化。其三,因受传统技术思维的影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把握不准,对于何时使用技术、何处使用技术、为何使用技术成为大多数教师的教学难题,教师对技术工具的降格使用不仅造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的浪费,更是使得教育教学理念的滞后。为深化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创新是目前的重要课题。以TPACK理论框架为指导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从多技术和多方法融合角度揭示了教

7、学设计的内在本质,促进信息化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效果不断改善与提高。 2 TPACK框架概要 TPACK是由密歇根州立大学Matthew J. Koehler 博士和Punya Mishra博士在 Shulman,L.S.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整合教育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的全新概念框架(如图1所示)。TPACK框架研究了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及教学方法之间的互促关系。框架由三个核心元素CK(教学内容)、PK (教学方法)、TK(教育技术)以及由核心元素相互交叠形成的四个复合元素PCK(切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TCK(切合教学内容的教育技术)、TPK(与教学方法匹配的教育技术)和TPACK(将教学内容、

8、教育技术及教学方法融合的理论框架)构成。 图1 TPACK理论框架 2.1 三个核心元素 CK(教学内容),是指教师所教授的学科及与其相关学科的内容知识。PK(教学方法),是指所有和教学过程、实践或方法相关的知识。TK(教育技术),是指为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采用的教育技术知识。TPACK框架不仅关注到这三个核心元素,而且突出了三个核心元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形成了四个复合元素。 2.2 四个复合元素 PCK(切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征,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演绎、类比、归纳等。TCK(切合教学内容的教育技术),是指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运用的教

9、育技术。TPK(与教学方法匹配的教育技术),是指能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支撑的教育技术手段,在当今,主要是指现代信息技术。TPACK(将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及教学方法融合的理论框架),是指在广度和深度上充分运用新技术的前提下,所引发的对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思考和重构,且三者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平衡和制约关系。比如,近几年蓬勃发展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简称慕课)即完全符合TPACK框架的所有特征。 3 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TPACK在学科教学法基础上,加入教育技术元素,并突出教育技术对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和匹配度,强调了

10、三个核心元素之间统一性与制约性,并将元素的变化置于复杂的、动态的境脉之中,使得教学设计活动充满创造性。具体而言,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具有以下新特征: 3.1 广域的设计视野 由TPACK框架中的CK(学科内容知识)元素的内涵可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所教学科结构以及学科间的联系有深刻地理解,即基于跨学科的视角,将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其它学科知识、技术技能或素质要求都纳入设计范围,使设计效果达到最优。 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单学科视角是构建课程体系、理解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开展教学实践的常规思维。比如,在传统的企业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中,在教学目标分析阶段往往只根据网站

11、建设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过程。这种单科式设计忽视了相关学科对课程产生的影响,学生的知识迁移性和综合素质难以拓展和提高。TPACK视阈下,企业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求将经济学、社会学、美学、法学以及心理学等与之相关的学科都纳入设计视野(如图2所示),既考虑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对本课程产生的影响,也将该课程对其他课程产生的作用进行诠释,以求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图2 跨学科教学内容设计 3.2 境脉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TPACK框架中所有的元素是置于一定的境脉之中的。TPACK所处的境脉实际上即为教学情境,它具有复杂性与独特性特征。它包含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期盼(如教学效

12、果、教学效率)、所要学习内容的性质(比如,学习理解性的内容就跟学习技能不一样)、教师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水平、学生基础和心理状态、学生期盼、教学环境等因素。在不同情境下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应是不同的,没有普适性,即境脉不同就会产生对内容、教学法以及技术的不同整合方式。例如,“企业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在真实环境下教学与在虚拟环境下教学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不同的。 由于构成境脉元素的多元性及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因此不同学科的教学设计或同一学科不同情境下的教学设计都具有独特性,这也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即兴创作”留有空间,正是境脉的这种独特性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3.3 螺旋递进式教学设计

13、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是指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步骤。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单向性的,遵循的是“结果导向性”原则(如图3所示)。在这种设计模式中,教学设计的各组成要素是固定的,设计过程按照序列性方式进行,当前活动接受上一项活动的设计结果,逐步形成最终设计方案,这种设计模式忽略了教学活动的时空性和体验性的客观实际。 图3 传统教学设计的单向性 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是螺旋递进式的,遵循“过程导向性”原则(如图4所示)。开始阶段是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些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资源,并进行组合,产生多种教学策略,且这些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和相应的境脉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在决策阶段又考虑

14、到境脉的变化,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进行选择或适当优化,一旦确定了具体教学策略,就要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设计时同样要考虑到境脉的影响,与教学目标相呼应,进行策略优化,以得到最优的教学设计方案。可见, 教学目标分析与教学设计过程的各阶段都密切相关,呈螺旋递进式上升。 图4 TPACK视阈下教学设计的螺旋性 3.4 基于泛技术观的设计思维 所谓泛技术观是指强调技术与教学内容之间、技术与技术之间,以及技术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联和融合,反对技术孤立运用的思想方法。比如,传统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工具和辅助教学的手段,用来改进教与学过程的某个环节,具有功能固着效应。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

15、设计是将技术知识整合到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之中,不仅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更强调创造性的设计信息技术用途,即“技术用途重置”。教师要把握“在何处使用技术”、“使用何种技术”以及“如何使用技术”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1)在何处使用技术。根据McCrory博士的观点,教学中的难点和某些特定主题应该是使用技术的地方。例如,企业网站建设中的需求分析,是网站建设的逻辑起点,需求分析的充分性直接关系到网站建设的成败。如何提高需求分析质量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在进行需求分析部分的教学设计时应使用技术。 (2)使用何种技术。这需要教师对不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选用具有针对性的技术策略

16、。如在“企业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中,为解决需求分析部分的教学难点问题,使用建模软件可以快速勾勒出网站原形,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引导用户阐述需求,进而进行需求的分析和固化。这种技术无疑是最有效的。 (3)如何使用技术。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法、信息技术和学生四个方面进行理解与掌握,才能准确把握如何使用技术。还是以需求分析为例,建模软件本身并不是属于网站建设课程的必备内容,但它对课程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工具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应有广泛的知识拓展,并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在难度和方法上恰如其分地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4 结束语 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技术与课程的

17、深度整合,其具体表现为设计思想的先进性、设计视野的广域性、设计模式的循环递进性、境脉的复杂性与独特性、评价的多维性。TPACK框架应用于教学设计,能有效消除传统教学设计的弊端,有利于教学设计效果及课堂效益最大化,同时也为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TPACK视域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正展现出其全新的设计理念和优秀的设计效果,成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4jyxm533);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20101473)阶段性成果之一; 省级精品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皖教高20099 No:26

18、)阶段性成果之一;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研究项目(2013QNJYXM004)阶段性成果之一 张广兵.论MDO视域下的教学设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张静.面向TPACK发展的设计型教师教育课程-缘起、模式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5). 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2(5)(6). 美查尔斯qM.赖格卢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5). 张宝辉,张静.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新视点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马修凯勒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

19、3(4). 张静.三重视角下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之内涵与特征J.远程教育杂志,2014(1). 李海峰,吴健华.TPACK框架下的教学设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 文档资料:论TPACK视阈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阅读相关文档:“人本主义”理论下的项目教学法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探索 CAI课件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口头报告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监控及评价体系构建 社会主义友善观融入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临床技能考核的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对师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启示 艺术类博士生辅导员工作方法刍议 基于实际需求的航天企业培训体系建设 中职院校骨干教师“关键能力”的培养 广播发射台无人值班有人值守的设计与实现 高职院校电气专业的分层教学与课程改革 基于知识管理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策略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