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石镇红光村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209461 上传时间:2021-10-01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3.1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版石镇红光村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版石镇红光村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版石镇红光村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资源描述:

《版石镇红光村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石镇红光村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9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 县版石镇红光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3第二章第二章 工程背景与设计依据工程背景与设计依据 .52.1 工程背景.52.2 设计依据.62.3 建设任务与目标.6第三章第三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73.1 项目区概况.73.2 供水现状.73.3 工程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8第四章第四章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 .94.1 工程设计标准.94.2 工程设计规模.94.3 水源选择.114.4 工程总体布置.12第五章第五章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 .145.1 防洪和抗震.145.2 取水工程设计.1

2、45.3 输水工程设计.155.4 水厂工程设计.185.5 配水工程设计.215.6 建筑设计.225.7 结构设计.235.8 供配电设计.235.9 自动控制设计.245.1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255.11 机械设备选型与金属结构设计.255.12 节能节水措施.255.13 防火与安全及劳动保护.26第六章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286.1 施工条件和方法.286.2 施工总体布置.286.3 施工工艺方法.296.4 施工进度.37第七章第七章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 .387.1建设管理.387.2运营管理.397.3 应急管理.43第八章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防

3、治措施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58.1 不利影响.458.2 影响对策.45第九章第九章 概算与资金筹措概算与资金筹措 .489.1 概算.489.2 资金筹措与管理.83第十章第十章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8410.1 评价依据及参数.8410.2 国民经济评价.8510.3 供水成本及水价测算.88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结论及建议结论及建议 .111.1 结论.111.2 建议.1XX 县版石镇红光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2第一章第一章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版石镇位于 XX 县北部,项目区版石、周屋、松岗、河西、湘洲、岭东、竹高村是版石镇较大的 7 个行政村,毗邻版

4、石圩镇,距县城 42 公里。项目受益人口 2805 人,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 2805 人。项目建成后,将解决项目区内的红光村、竹高村等行政村的用水。集中供水规模 400 吨/日。水源位于版石镇红光村碗寮下,山溪水;水厂位于红光村,距离拦水陂处约有 1200 米。供水工程全部重力流供水。本项目是符合 XX 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的要求的。水厂占地面积为 3.95 亩,约合 2638 平方米。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取水工程:新建 3 座拦水陂取水。(2)输水管工程:输水能力 400m/d,管材为管径 90mmPE100 塑料管,管长共 2050 米。(3)反应沉淀池:一座,设计规模为 40

5、0m/d。(4)重力式无阀滤池:一座、设计规模为 400m/d。(5)清水池:一座,容积为 100m。(6)加药间:建筑面积 72.0。(7)管理房:建筑面积 88,远期建设。(8)配水管工程:管材为给水用 PE100 塑料管,压力等级 0.6MPa1.0Mpa,管径为 63110mm,管道总长度为 5850m。(9)入户管工程:管材为给水用 PE100 塑料管,压力等级 1.0Mpa,管径为3250mm,管道总长度为 3150m。工程静态总投资为 168.45 万元,资金筹措初步计划:中央专项资金 140.25 万元(计算方法:2805 人500 元/人=140.25 万元) ,建设单位自筹

6、 28.2 万元。通过经济分析与评价,经济内部收益率 EIRR 为 13.3%,高于社会折现率(8%) ,经济效益费用比 EBCR 大于 1.0,经济净现值 ENPV 为 193.43 万元,大于 0,因此经济评价可行。XX 县版石镇红光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3表 1-1 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值备注一工程技术经济指标1设计水平年年20202供水规模m3/d4003年供水量万 m311.234供水受益行政村数个25供水受益人口(2012 年)人28056核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人28057学校人口人8居民用水标准(最高日居民用水定额)L/d130/80没有向集镇发

7、展的农村取值80L/(capd) ,现状人口数为 2805 人;有向集镇发展的农村取值为130L/(capd) ,9最小服务水头m17.35310时变化系数 K时2.011日变化系数 K日1.312设计概算投资万元168.4513人均投资元/人600概算投资/水平年受益人口=1684500/2805=60014人均管网长度m/人2配水管长度/现状水平年供水受益人口=5850/2805=2二主要工程及设备1取水工程新建 3 座拦水陂(三个水源、互为备用)2输水管工程管道共长 2050 米管道,管径 90mm, PE塑料管,在沿线设置镇墩。3净水工程穿孔旋流反应斜管沉淀池一座,重力式无阀滤池一座,

8、清水池一座、100 吨,加药间,长宽:126 米;管理房一座(远期建设) 。4供水管网工程全长 5850 米管道,管径 63110mm PE100 管,压力等级为 0.61.0MPa。5入户管工程全长 3050 米管道,管径 3250mm PE100 管,压力等级为 1.0MPa。三工程投资1建筑工程费万元66.492设备及安装工程费万元74.253临时工程万元3.994独立费用万元9.295工程占地及拆迁费用万元5.106水土保持费万元1.377环境保护费万元3.358预备费万元4.629总投资万元168.45其中:中央投资万元140.25 建设单位自筹万元28.2四水价元/吨1.30五管理

9、机制1管理主体XX 县水利局XX 县版石镇红光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4第二章第二章 工程背景与设计依据工程背景与设计依据2.12.1 工程背景工程背景2.1.1 工程建设背景工程建设背景项目区内现状无水处理设施,项目区内乡村都是分散式供水,基本是采用机井取水或者直接引山溪水作为生活用水。项目区供水情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项目区内都是分散式供水,居民各自引水,没有统一的规划取水,容易造成居民争水的问题,造成纠纷。2)水源水未经实质性的处理工艺,水源水水质得不到保证,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3)随着项目区内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电用水需要有压水才能启动,而项

10、目区内无自来水,居民的生活水平未能得到提高。4)项目区内居民每天都需要花时间取水,严重影响了居民用水的方便度。项目区内广大农村群众存在吃水难,吃水不安全的难题。饮水的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促进项目区的经济发展,完善地区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2.1.2 项目区供水情况相关规划项目区供水情况相关规划XX 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这两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XX 县水利局对全县的集中供水工程做了统一的规划。在规划的论述中,版石镇红光村、竹高村将实行集中供水,供水规模约为 400 吨/日。2.22.2 设

11、计依据设计依据2.2.1 主要规范与法规主要规范与法规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 (SL599-2011)3) 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101-2004)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5) 镇(乡)给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3-2008)6)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8)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50191-93)9) 水工砼结构设计规范 (SL/T191-96)10)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

12、310-2004)2.2.2 基础资料基础资料1)水厂处 1:10000 地形图2)输配水管道沿线 1:10000 地形图3)水质检测报告4)其他相关资料2.32.3 建设任务与目标建设任务与目标2.3.1 建设任务建设任务经过对项目区内需水量的计算,以及结合规划成果,供水规模为 400 吨/日。2.3.2 供水范围与设计年限供水范围与设计年限集中供水工程供水范围为版石镇红光村、竹高村等 2 个行政村,以及项目区内已有企业和学校等事业单位。XX 县版石镇红光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5工程基准年为 2010 年,设计年限取 10 年,即到 2020 年为设计水平年。2.

13、3.3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项目区现状人口为 2805 人,其中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为 2805 人。2020 年设计水平年人口为 2805 人。本集中供水工程一次性解决项目区内不安全饮水人口。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6第三章第三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13.1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3.1.1 自然自然概况概况1、自然地理XX 县位于江西省 AA 市东南部,地处赣江水系贡水上游和珠江流域东江发源地,介于东经 11591121153713,北纬 245218253652之间。为闽、粤、赣三省交汇地,东与寻乌县接壤,西连信丰县,南与定南县接址,北与会昌县、于都县、赣

14、县毗邻。东南宽约 48.8 公里,南北长约 84.6 公里,国土总面积 2375 平方公里,县城驻地欣山镇距省会南昌 597 公里,离 AA 市 170 公里。2、水文、水资源概况XX 县地处赣江水系贡水上游和珠江流域东江发源地。境内大小河流 393 条,大小河流总长度 1665 公里,平均河流密度 0.71 公里/平方公里。全县河流水面积18295.7 亩。按流域面积大小划分,流域面积大于 100 平方公里的河流有 10 条。流域面积在 10100 平方公里的河流有 70 条。县内主要水系是濂江河与镇江河,分别构成南北两大水系。地下水:县内多年枯水期年均地下水为 2.9 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

15、模数为12.23 万立方米/平方公里。3、区域地质XX 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东南部边缘,南岭东西构造带与武夷山新华夏系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出露地层震旦系、寒武系的变质岩。燕山晚期花岗岩基体呈东北向侵入侏罗系火山岩呈东西向展布,以九龙嶂为界把全县分割成南北两个区域,形成中部高南北低的地形特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相应为度,工程设计时应考虑地震的影响。3.1.2 社会发展概况社会发展概况XX 县始终坚持“产业富民、工业兴县、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的发展目标。2010 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166539 万元

16、,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6.4%。其中,种植业产值 105486 万元,增长 8.8%;林业产值 15180 万元,增长 23.2%;牧业产值 38584 万元,增长 4.1%,渔业产值 5389 万元,增长 9.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1900 万元,增长 21.4%.3.23.2 供水现状供水现状3.2.1 供水现状供水现状项目区内现状无水处理设施,项目区内乡村都是分散式供水,基本是采用机井取水或者直接引山溪水作为生活用水。3.2.2 主要存在问题与供水现状评估主要存在问题与供水现状评估项目区供水情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项目区内都是分散式供水,居民各自引水,没有统一的规划取水,容易造

17、成居民争水的问题,造成纠纷。2)水源水未经实质性的处理工艺,水源水水质得不到保证,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3)随着项目区内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电用水需要有压水才能启动,而项目区内无自来水,居民的生活水平未能得到提高。4)项目区内居民每天都需要花时间取水,严重影响了居民用水的方便度。根据以上分析,项目区内广大农村群众存在吃水难,吃水不安全的难题。饮水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7的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促进项目区的经济发展,完善地区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3.33.3 工程建设必

18、要性与可行性工程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3.3.1 工程建设必要性工程建设必要性近几年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镇经济迅速发展,村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村镇需水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水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与饮用水水质。因此,净水厂的缺乏以及管网没有系统规划与建设给村镇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次集中供水工程作为基础设施重要内容之一的供水工程,必须健全完善。3.3.2 工程建设可行性工程建设可行性1、本工程紧密衔接了拟展开的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十分重视,为贯彻落实“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

19、施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际,决定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农村自来水工程专项规划工作,本工程确实落实了 XX 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工作的内容。2、本工程积极响应了群众要求改善饮水现状的呼声长期以来,村民采用浅层地下水、地表水和池塘水为饮用水源,但是水源水质得不到保证,农民群众要求改善饮水现状的呼声越来越高。3、农村经济的增长为工程建设创造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卫生意识逐年转变,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饮用水水量的要求,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喝上洁净无污染饮用水的呼声越来越高。农村对供水水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此时,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

20、资金筹措上,有较好的资金基础。4、通过 XX 县镇村供水管网工程的建设实施和近年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年来,XX 县相继实施了多项镇村供水管网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因此在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资金筹措、运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实施本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可资借鉴的经验。通过以上分析论证,项目建设在水源、社会、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已具备所需条件,项目的实施是完全可行的。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8第四章第四章 总体设计总体设计4.14.1 工程设计标准工程设计标准1、供水规模集中供水工程设计规模为 400 吨/日。2、供水水质生活饮用水水

21、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水质标准要求。3、供水水压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规定,集中供水工程最不利点处供水水压不低于 0.15MPa;消防用水处供水水压不低于 0.10MPa。4、 用水量的构成集中供水工程用水量范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工业用水、畜牧饲养用水、管网漏损水和未预见用水、消防用水等。5、 用水量的定额(1)居民生活用水量:若该供水区域没有向集镇发展的可能,则取 80L/(人d)90 L/(人d) 。若该供水区域有向集镇发展的可能,则需考虑远期发展需要,人均用水定额取 120-150L/(人d) ;具体取值时,应根据后面所列的原则确定。(2)公共建筑

22、用水量:取用居民生活用水的 70%。(3)畜禽饲养用水量: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最高日用水量,应根据畜禽饲养方式、种类、数量、用水现状和近期发展计划确定。(4)企业用水量:有企业的村庄,企业用水量应根据企业类型、规模、生产工艺、用水现状、近期发展计划和当地的生产用水定额标准确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定额取值为 80 m3/万元。对耗水量大、水质要求低或远离居民区的企业,是否将其列入供水范围应根据水源充沛程度、经济比较和水资源管理要求等确定。(5)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和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39)的有关规定确定。允许短时间间断供水的村镇,当上述用水量之

23、和高于消防用水量时,确定供水规模时,可不计此项。(6)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经济条件好或规模较大的镇可根据需要适当考虑,其余镇、村可不计此项。(7)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之和: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之和,宜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 10%25%取值,规模较小的供水区域取较低值、规模较大且有向集镇发展可能的供水区域取较高值。(8)水厂自用水量:水厂自用水量应根据原水水质、净水工艺和净水构筑物(设备)类型确定。采用常规净水工艺的水厂,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5%10%计算;只进行消毒处理的水厂,可不计此项。6、 用水量方便度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居民用水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小于 2 公里,或者垂直高差小

24、于 100 米,取水往返时间小于 20 分钟,即为安全供水。工程建设完成后,配水主管敷设至各个村民小组,居民可就近用水。符合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7、 供水水源保证率根据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3-2008)规定,对取水地表水,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不低于 95%。4.24.2 工程设计规模工程设计规模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94.2.1 设计人口设计人口1、设计区域如有向集镇发展的可能性,则人口自然增长率:按 10计。设计人口按下式计算:P=P0(1+Y)n +P1W-居民生活用水量,m3/s;P-设计用水居民人数,人;P0-供水范围的现状常住人口数,包括无当地户籍的常住

25、人口; Y-设计年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按 9计;n-工程设计年限,年;P1-设计上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总数,根据各村镇的人口设计以及近年来流动人口和户籍迁移人口的变化情况,按平均增长法确定,增长率取 2%,人;据村镇的人口设计以及近年来流动人口和户籍迁移人口的变化情况。在这里只计算学校人口数。2、没有向城镇发展的可能性,设计用水居民的设计水平年的人口数为现状人口数。3、确定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若该供水区域没有向集镇发展的可能,则取 80L/(capd) 。若该供水区域有向集镇发展的可能,则须考虑远期发展需要,人均用水定额取 130 L/(capd) 。4、设计水平年人口的确定在本次工程中,

26、设计年限为 10 年;没有向集镇发展的农村现状人口数为 2805人,设计水平年人口 2805 人。设计到 2020 年左右用水人口达 2805 人。4.2.2 居民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按下式计算:1000/PQW W居民生活用水量,m3;P设计用水居民人数,人。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10-2004) 、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3-2008)规定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考虑了远期的发展,该供水区域有城镇根农村,在本次工程中,没有向集镇发展的农村现状人口数为 2805 人,有向集镇发展的农村居民用水定额为 130L/(capd) ,没有向集镇发展的农村

27、居民用水定额为 80L/(capd) ,则有服务区内的具名生活用水量见表 4-2。4.2.3 公共建筑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由公共建筑用水量考虑中小学校与企业单位的用水,其标准按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的 70计,即 1300.7=91 L/(cap)d。需水量计算结果见表 4-2。4.2.4 饲养畜禽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各畜禽用水量之和。经调查,在本次工程的服务区域内,根据相关的规程与编制提纲的要求,畜禽用水量应为集中养殖的用水量,在本次项目区内没有集中养殖,故此次不计算畜禽用水量。4.2.5 企业(乡镇工业)用水量企业(乡镇工业)用水量根据项目区企业的情况,以及版石镇领导的介绍,

28、以及 XX 县统计部门的统计,工业用水量约为 70 吨/日。4.2.6 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量依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和村镇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BGJ39-90) ,消防给水暂不单列。即当需消防用水时,该部分用水量从居民和工业用水部分调取,对相应范围内居民和工业用水暂停,待火灾扑灭后再恢复正常供水。4.2.7 管网漏失水量与其它未预见水量管网漏失水量与其它未预见水量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0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按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在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25取值,版石镇属于规模较小的镇区, 按 20考虑,需水量详见表 4-2。4.2.8 供水规模供水规模用水量的计算依据村镇供水工程技

29、术规范 (SL310-2004) 、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 (GB50015-2003)和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39)并结合供水区域实际情况加以综合平衡。根据以上分析,本次农村饮水安全的设计供水规模详见下表:表 4-2 设计用水量计算表 行政单位名称现状人口数(人)设计年内人口数(人)生活用水量(m3/d)公共建筑用水量(m3/d)企业用水量(m3/d)管网漏失与未预见水量量(m3/d)合计(m3/d)红光村14351435 129.15 4033.83 202.98 竹高村13701370 123.30 3030.66 183.96 合计28052805252.4507064.4

30、9386.94综合以上分析,有以下结果:(1)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 386.94m3/d,净水厂设计规模取 400m3/d。(2)净水厂按日运行 24 小时,供水工程日变化系数为 K 日=1.3,时变化系数K 时=2.0。(3)人均综合用水量=供水规模/设计水平年人口,人均综合用水量=40000028051.3=109.69L/d。4.34.3 水源水源选择选择4.3.1 水源水的选择原则水源水的选择原则 1、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水源保护。地下水源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的要求;地表水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或符合生活饮用水水

31、源水质标准 (GB5749-2006)的要求。 2、当有多个水源可选时,应从水质、水量、投资、运行成本、施工和管理条件、卫生防护条件进行综合比较,择优选取。3、当选用山泉水时,尽可能使之重力自流,以节省造价。4、可使取水、输水、净化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5、具有施工条件。6、符合当地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的要求。7、水源选择还应进行水源水量保证率分析,干旱年枯水期可供水量为 90%以上,设计取水量保证率为 95%。4.3.2 水源分析水源分析 根据项目区内的地形特点和水源条件等,工程项目取水口选在碗寮下,现就该项目可供水量进行分析论证。1、红光村大部山地都有稀土矿开采造成水土流失,水源受污染。唯

32、有碗寮下地方未开发稀土矿,水环境较优越,山泉水浊度低,细菌含量少,水质良好。但碗寮下地势较低,不能满足供水重力自流的条件。碗寮下上游有 3 条山涧溪流,在三条溪流中间分别选在海拔高程 285 米处,做三个拦水陂坝作为取水口。在万分之一航测图中量得左支流控制集水面积 0.6km,中支流控制水面积 0.7km,右支流控制集水面积 0.35 km,合计控制集水面积 1.62 km。2.设计径流来水量分析:工程控制流域内无水文气象观测资料,本次选择邻县信丰桃江一级支流高陂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 1.55 km)与本工程控制流域面积相接近,且自然地理与下垫面条件相类似,以其径流资料作为本工程径流分析依据

33、,缺陷是该站仅有19822000 年 19 年系列实测资料,按规范需进行径流系列补插延长,借用枫坑口水文站(距高坡坑 1.6km)有 19711982 年径流资料,对高陂坑站的年、月径流进行相关补插延长,延展后得高陂坑站 19712000 年 30 年系列径流资料。按面积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1比一次方换算到本工程取水口,得多年平均流量为 0.046m/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45 万 m。3.径流特性,本工程控制流域年际径流变化大。径流系列中最大年平均流量0.073m/s(1983 年)为多年平均流量的 1.59 倍。最小年平均流量0.015m/s(1991)为多年平均流量的 0.3

34、26 倍,丰、枯水年平均流量相差 5 倍。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4-7 月占全年总量 55%,10 月至次年 2 月占全年总量的17.8%。4.可供水量根据取水口断面径流系列和枯水期径流系列,用频率法分析计算。径流统计参数,采用皮尔逊型曲线法确定。多年平均流量 0.046m3/s,Cv=0.23,Cs=2Cv,计算得多年平均径流水量 145 万 m3,多年平均径流深 879.2mm。设计径流成果见表。取水口断面设计年平均流量计算成果表各频率设计值 Qp(m3/s)时段均值CvCs/CvP=10%P=25%P=50%P=85%P=95%P=95%日历年0.0460.232.00.0600.0530

35、.0450.0350.0330.030枯水期0.0200.502.50.0330.0250.0180.0110.0090.0085.设计保证率可供水量计算:根据径流系列年平均流量的大小,选择较接近的实际年份为典型年,本次选定典型年份、丰水年 P=10%为 1982 年,平水年 P=50%为 1989 年,枯水年 P=90%为1986 年,特枯水年 P=95%为 1999 年。根据取水口断面丰、平、枯三个代表年各月的日平均流量进行排频计算,算得取水口设计保证年 P=95%的日平均流量为0.008m/s。取水口不同保证率日平均流量统计表 单位 m3/sP(%)10509095Q(m3/s)0.03

36、30.0250.0090.008从上表可知,设计保证率 P=95 的日平均流量为 0.008m/s,P=95%的枯水径流模数为 4.85L/s/km。日平均径流来水总量 691m。保证率 P=95%的日来水量能满足版石镇红光村集中供水工程远期供水规模 400 吨/日的供水需求。4.3.3 水源选择水源选择从供水工程水量平衡分析可知,碗寮下山溪水的水量均满足用水要求。从水质检验报告分析,集雨面积内污染源少,山溪水水质更有保证。从饮用水安全保证上考虑,选择该溪水作为本工程的取水水源较为合理。4.44.4 工程总体布置工程总体布置4.4.1 总体布置原则总体布置原则 1、充分利用水位高差,结合沿线条

37、件优先考虑重力输水2、工程总体便于施工3、尽量减少占地、拆迁工程量4.4.2 总体布置总体布置 本供水工程主要由取水工程、输水工程、净水工程和配水管网工程等四部分组成。经过对方案的比选,选出了各较优的方案,便形成了工程总体布置。一、取水工程在红光村碗寮下三条山溪水作为水源,共新建 3 座拦水陂取水。二、输水工程从拦水陂到水厂,管长共为 2050 米,管径为 DN90mm,PE100 塑料管。三、净水工程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2净水厂区位于离拦水陂大约 1200 米的地方,厂区面积约 3.95 亩,高程在270m 左右。四、配水管网工程采用树枝状管网布置。从水厂设置一根配水主管至红光村

38、。然后从红光村敷设至竹高村以及红光村各个村小组,管道沿线向沿线的居民供水。管道共为 5850 米,管径范围为 DN63-DN110。入户管道管道共长为 3050 米,管径范围为 DN32-DN50。4.4.3 总体布置设计总体布置设计1、工艺流程设计供水工程净水厂净水工艺流程为: 山溪水输水管反应沉淀池重力式无阀滤池清水池配水管网用户净水厂水源来自山溪水,经过原水管道进入厂区后,进入反应池。然后按照重力流,依次进入各生产构筑物。本工程处理工艺较多,流程较长,水头损失较大,能耗较高。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水头损失,降低能耗。2、净水厂总平面布置水厂平面布置基本原则是:流程合理、管理方

39、便、节约用地、环境优美,并能与今后的发展合理结合。水厂总平面布置不仅需考虑扩建工程及现状构(建)筑物的要求,还需要结合工艺、建筑、结构、电气、环境等进行综合考虑。经综合比选,将新建的净水构筑物布置在控制用地上,由东向西依次布置反应沉淀池、重力式无阀滤池、清水池,管理房设计在清水池的南面。3、厂区竖向布置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水厂构筑物设置高程在 270 米左右。4、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净水处理厂生产区的构建物主要包括反应池、斜管沉淀池、重力式无阀滤池、清水池、加药间、办公楼(远期建设)等。详细布置见净水厂平面布置图。厂区主干道宽度为 4.0 米,人行道路为 2.0 米。用地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40、项目单位数据备注1红线占地面积26382建、构筑物占地面积221.543建筑系数8.34道路面积4395绿化面积791.46绿化率307围墙长度m205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3第五章 工程设计5.15.1 防洪和抗震防洪和抗震5.1.1 防洪标准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 (GB50201)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 (SL252)的有关规定,本供水工程取水、净水建(构)筑物应按 20 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50 年一遇洪水进行校核。净水厂位于山坡上,场址地面标高为 270.00 米,满足防洪要求。5.5.2 抗震标准抗震标准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的界定,工

41、程区为 6 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因工程全部建筑物为低矮建筑物,按抗震规范(GB50011-2001)规定,工程设计时,抗震设防按照 7 度考虑。5.25.2 取水取水工程设计工程设计5.2.1 取水方式选型取水方式选型根据远景规划,对集中供水工程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工程水源地经比较分析,确定为红光村碗寮下山溪水,拟定在碗寮下设置 3 座拦水陂取水。5.2.2 取水工程设计取水工程设计在碗寮下的三处支流处各设置一座拦水陂,拦水陂尺寸差不多一样,拦水陂长宽=103 米(底宽) ,高度为 3 米,混凝土结构,管道入口设置拦污方池,外面设计拦污栅,出水管管径为 DN90,出水标高

42、为 286.10 米。5.2.3 拦水陂稳定应力计算拦水陂稳定应力计算根据拦水陂布置特点和各剖面设计,选择了 1 个典型剖面进行坝基面稳定和应力分析,即溢流坝段(单位宽度) 。混凝土重力坝稳定和应力计算采用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SL3192005)规定的公式计算。 计算公式坝体抗滑稳定按抗剪断强度公式计算。K=PACWf式中:K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C滑动面的抗剪断摩擦系数及粘结力(KPa) ;A坝基面截面积(m2) ;W作用在坝体上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法向分值(KN) ;P作用在坝体上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切向分值(KN) 。坝基法向应力按下列材料公式计算。JMxAW式中

43、:坝基法向应力(KPa) ;W作用于坝段上全部荷载在坝基截面上法向分力的总和(KN) ;M作用于坝段上全部荷载对坝基面截面形心轴的力矩总和(KNm) ;A坝段的坝基面截面积(m2) ;J坝段的坝基面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m4) ;坝基面截面上计算点到形心轴的距离(m) ;x 荷载组合荷载组合分别计算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基本组合: 正常蓄水位情况,荷载组合如下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4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 设计洪水位情况,荷载组合如下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动水压力特殊组合:校核洪水位情况,荷载组合如下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动水压

44、力特殊组合:地震情况,本工程不考虑此工况。 计算结果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弱风化层 f取 0.6,C取 250 Kpa。水陂抗滑稳定和应力计算成果表见下表。大坝稳定应力计算成果表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坝基法向应力 (KPa)荷载组合计算值规范值计算值(坝趾/坝踵)允许值基本组合3.413.095.04/115.5201500基本组合3.153.091.79/125.6801500溢流坝特殊组合3.082.581.16/110.0901500基本组合3.343.072.08/126.2101500基本组合3.093.098.16/129.8601500非溢流坝特殊组合3.022.579.55/102.98

45、01500计算成果表明,溢流坝和非溢流坝稳定和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5.2.4 下游消能防冲计算下游消能防冲计算 挑距计算溢流坝采用挑流消能方式。消能防冲洪水标准为 10 年一遇。挑流水舌外缘挑距按下式计算:L=21221121cos2sincoscossin1hhgVVVg式中:L自挑流鼻坎末端算起至下游冲坑最深点的挑流水舌外缘挑距,m; 挑流水舌水面出射角,近似取用鼻坎挑角,=20; h1挑流鼻坎末端法向水深,m; h2鼻坎坎顶至下游冲坑最深点高程差,m; V1鼻坎坎顶水面流速,m/s,取鼻坎处平均流速 V 的 1.1 倍计。坝下游河床大部分为基岩裸露,岩性主要为弱风化及薄层的强风化花岗二

46、长岩,节理裂隙较发育,抗冲刷能力一般,水陂泄流对建筑物及岸坡稳定影响较小。挑距计算成果表明,10 年一遇洪水挑射时仍落在原山垇冲沟内,无安全隐患。 冲刷坑最大深度计算冲刷坑最大深度按下式计算:t=Kq0.5Z0.25-ht式中:t冲刷坑深度,m; K综合冲刷系数,根据河床地质条件取为 1.2; q单宽流量,m3/(sm),q=6.86m3/(sm); Z 上、下游水位差, m; ht下游水位, m; 经计算,t=0.8m。 冲刷坑上游坡度计算冲刷坑上游坡度按下式计算:i=t/L式中:i冲刷坑上游坡度。10 年一遇洪水泄流时,i=0.8/7.63=1:9.5。冲刷坑许可的最大后坡 iK=1/2.

47、51/5。由于 iik,冲坑不影响溢洪道建筑物安全。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55.35.3 输水工程设计输水工程设计5.3.1 浑水输水方式的选型浑水输水方式的选型浑水输水干管管径、总的输水能力按 440m/d 的设计配置,敷设管道直径为DN90mmPE100 塑料管。分别从左支流、中支流、右支流引向净水厂,三座拦水陂出水标高一样,均为 286.10 米,净水厂反应池进水标高为 274.10 米,高差 12 米,依靠重力流的方式直接至净水厂。5.3.2 浑水输水管敷设方法浑水输水管敷设方法与原则与原则1、尽量缩短输水距离;2、尽可能避开障碍物和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区;3、减少占地和拆迁,

48、少占农田,尽可能不占良田;4、便于施工、运行、维护;5、在管道凸起点,应设自动进(排)气阀;长距离无凸起点的管段,每隔一定距离亦应设自动进(排)气阀;6、在管道低凹处,应设排空阀;7、重力流输水管道,地形高差超过 50m 并有富余水头时,应在适当位置设减压设施;5.3.3 浑水输水管材与附件的选型浑水输水管材与附件的选型一、管材的选型浑水输水管材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管道承受的水压、外部荷载、地质及施工条件、供水可靠性要求、使用年限、价格及市场供应情况等。按照供水工程设计和运行的要求,输水管道应具有良好的耐压性和封闭性,管道材料应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管路通畅、水管接口应施工简便,使管道运行可靠、

49、安全,节省输水能量。因此,浑水输水工程人员必须掌握水管材料的种类、性能、规格、供应情况等,才能做到合理选用管材,保证浑水输水管安全供水。目前常用的浑水输水管道材料主要有铸铁管、钢管、塑料管等,我国国内普遍采用的几种管材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及接口方式见下表。浑水输水管材的优缺点及其接口形式管材优点缺点适用条件接口连接配件方式球墨铸铁管1、较灰口铸铁管强度高;2、管壁较薄,质量较轻,同样管径比灰口铸铁管省材 30%-40%;3、耐压,抗腐蚀性能远高于钢管;4、使用寿命长;5、很少发生爆管、漏水和渗水现象。价格较高不受地质、地形条件限制,但在500DN800经济性最好。T 形滑入式接口或法兰接口可直接

50、连接标准铸铁配件钢管1、耐高压、耐振动;2、重量较轻;单管长度较大;3、接口方便。1、承受外荷载的稳定性差;2、耐腐蚀性能差;3、管壁内外均需有防腐措施;4、造价高。通常在管径大和水压高处,以及因地质、地形条件限制时使用。焊接法兰接口可直接连接标准铸铁配件,或钢板卷焊。塑料管1、强度高、耐腐蚀;2、表面光滑、不易结垢,水头损失小;3、质量轻;4、加工和接口方便;5、密封性和抗震性能好。1、强度较低;2、线胀系数较大。1、PVC-U 管广泛用于市政给水,DN400 经济性最好。2、PPR 不宜裸露安装;3、UPVC 管生产过程复杂,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但造价低,目前一般不采用。1、PVC-U管电

51、热熔、热熔对接焊和热熔承插连接;2、PPR 管热熔连接3、UPVC 管承插式连接或胶粘粘结。(1)采用镀锌焊接管(白铁)配件;(2)采用特制圆锥形管螺纹塑料配件。以上 3 种管材都有各自的优势,通过比较后,在本次工程的浑水输水管建设中,从安全供水的方面,同时结合输水的经济性考虑,采用塑料管。二、管道附件与配件的选择输水管道工程除了管道以外,还应设置各种必要的附件,以保证输水管的正常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6运行。输水管网的附件主要有调节流量用的阀门,其他还有控制水流方向的单向阀、安装在管线高处的排气阀和安全阀等。5.3.4 浑水输水管布置路线的选择浑水输水管布置路线的选择根据建设单位介

52、绍以及我院设计人员现场查看结果,浑水管线敷设路线选择为沿着拦水陂至净水厂的山路。5.3.5 浑水输水管设计浑水输水管设计1、管线平面布置输水管为拦水陂至净水厂网格反应池的管道,先是从左支流与中支流河流,然后与右支流河流。从左支流至水厂管道共长 600+600=1200 米,从中支流至水厂管道共长约为 600+600=1200 米,从右支流至水厂管道共长 850+600=1450 米。沿道路敷设至净水厂。具体可参照实施方案附图中的管线平面布置示意图。2、管道水力计算因本工程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管道承受的水压较高,因此,必须对输水管道的管材及管径做出正确选择,正确选择管材和管径也就是经济技术比较问题

53、。本次农村饮水工程中,浑水管选用 PE100 塑料管,管径 DN9,公称压力1.0MPa,拦水陂出水标高一样,均为 286.10 米,管道水力计算时,选用浑水管道最长的计算,其长度为 1450m,总输水能力按 440m3/d(加净水厂自用水 10%)净水厂配套规模设计,一次建成,覆土厚度0.70m。(1)管径计算与选择设计流量=4402436001000=5.09/S,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一册)712 页,当管径为DN90 时,流速为 0.90m/s,1000i 为 3.84 米。故该项目采用DN90PE100 塑料管。(2)水头损失计算h=h1+h2式中:h水头损失(m) ; h1沿程

54、水头损失(m) ; h2局部水头损失(m) ;按规范取沿程水头损失的 10%估算。h1=iL式中:L计算管段长度(m) ; i单位管长水头损失(m/m) ;沿程水头损失 h1;h1=iL=3.841.45=5.56m浑水输水管局部水头损失取值:hj=0.1hi=0.105.56=0.55mh水损=hi+hj=5.56+0.5=6.06m集水井至净水厂网格絮凝反应斜管沉淀池的高差为 12 米,满足要求。3、管基及覆土管道铺设采用地埋式,一般可以敷设在原状土上,管道槽开挖底宽 0.6m,开挖深度最低要大于 0.7 m,最高深度不超过 1.2m。4、管道及钢制配件防腐 (1)采用 IPN8710 系

55、列防腐,钢制管配件涂前处理: 内外壁在防腐涂料涂刷前应彻底清除被涂表面的浮锈、污杂物、焊渣,达到 St3 级,保持干燥,无水迹。 (2)内防腐:采用二底二面工艺,其结构为底漆-底漆-面漆-面漆,其中底漆、面漆均为 IPN8710-2B 饮水容器涂料.层与层之间的涂刷间隔以表干为宜,厚度在200(10)。 (3)外防腐(用于埋地钢管):采用二布四涂工艺,其结构为底漆-绕玻纤布-面漆-绕玻纤布-二道面漆。其中底漆、面漆均为 IPN8710-3 厚浆型涂料,布为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71010 以上中碱无蜡脱脂纤维布,防腐层总厚度大于 500。 (4)外防腐(用于架空管):采用一底三面工艺

56、,其中底漆一道喷涂,采用IPN8710-1;面漆采用 IPN8710-2C 耐侯保色涂料三道喷涂,面色为绿色,总厚度大于 200m。 (5)外防腐检验:厚度检查:大于 500;针孔检查用直流电火花检漏仪,埋地钢管:按 5000v 电压检测防腐涂层的完整性,以不打电火花为合格。5、管道附属设施及附属构筑物检修阀:输水管网应根据管道连接情况设置分区检修阀门,并且能满足事故管段切断的需要。宜 500m 设置一个检修阀。DN300 的阀门均采用地面操作式暗杆闸阀。检修阀规格及数量待待施工图时进行设计。排气阀:输水管道在管道敷设凸起点应设自动排气阀;当坡度小于 0.1%时,每隔 0.51.0km 应设自

57、动排气阀,排气阀口径宜为管道直径的 1/121/8。排气阀规格及数量待待施工图时进行设计。排泥阀:在管道敷设的低凹处应设泄水阀,泄水阀口径宜为管道直径的 1/51/3。排泥阀规格及数量待待施工图时进行设计。阀门井:阀门井采用砖砌圆形井,DN200 的闸阀井内径为1.2m,200DN300 闸阀井内径 1.4m,深度不小于 1.2m,井壁采用 M7.5 水泥砂浆砌筑 MU10 烧结实心砖,厚度为 240mm。做法详见国标 07MS101。6、支墩压力管在管道水平和纵向转弯处及三通和四通处应设支墩。水平支墩后背应为原状土,以保证支墩与土体的紧密接触,如有空隙,需用支墩相同材料填充。支墩根据各种不同

58、形式的弯管,参照 03SS505 图集进行施工。5.45.4 水厂工程设计水厂工程设计5.4.1 净水厂厂址的选择原则净水厂厂址的选择原则1.厂址占用土地尽量为山地,没有居民居住,没有居民的拆迁的问题。2.尽量靠近水源地。3.能尽量的利用水源水的水头。4.交通良好,供电方便。5.4.2 净水厂厂址的选择净水厂厂址的选择净水厂厂址选在红光村,离拦水陂 1.45 公里左右的一个山头上,地面标高在黄海高程 270m 左右,这里交通与供电方便,地势较高,能充分的利用水源水的水头。征地为山地,征地较为容易,所以在本次工程中推荐此地作为净水厂的厂址。5.4.3 净水构筑物的选择原则净水构筑物的选择原则净水

59、工艺方案的拟定应针对水库水源水质特点,以最低的基建投资和经常运行费用达到要求的出水水质。应充分考虑下列主要因素:原水水质的历史资料:对原水的水质应作长期的观察,如有条件应对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表层与深层的水质都要加以分析比较。污染物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对产生污染物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污染源,对潜在的污染影响和今后发展的趋势也应作出分析和判断。出水水质的要求:除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水质标准外,还应结合今后水质可能的提高作出相应考虑。相同或类似水源净水处理的实践:XX 县各个乡镇水厂的运行实践对 XX 县红光集中供水工程净水厂工程的工艺及参数选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管理水平:要使工

60、艺过程能达到预期的处理目标,操作管理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处理设备由于操作人员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工艺选择时,应尽量选择符合当地习惯和 XX 县各个乡镇已建水厂使用要求的净水工艺。场地的建设条件:不同处理工艺对于占地或地基承载力等会有不同的要求,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8因此在工艺选择时还应结合建设场地可能提供的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有些处理工艺与气温关系密切,在选用时还应充分注意当地的气候条件。今后可能的发展:随着水质要求的提高,或者原水水质的变化,可能会对今后净水工艺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选择的工艺要求对今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适应性。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工艺选择中的一个十

61、分重要的因素,有些工艺虽然对提高水质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投资较大或运行费用较高而难以被接受。因此工艺选择时还应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进行考虑。5.4.4 净水厂构筑物的比较与选择净水厂构筑物的比较与选择一、混合混合是整个絮凝过程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使投入水中的混凝剂能迅速而均匀的扩散水体,使水中的胶体脱稳,提高凝聚效果。目前在各个类型水厂中主要以管式混合、机械混合为主。管式混合工艺的选择应遵循快速、充分的原则,G 值适当增大,可使混合形成的絮体有较大密度,反之则絮体密度降低,对沉淀池排泥及过滤均不利。为适应原水水量、水质的变化,给予操作、管理上一定的灵活性,本工程推荐采用混合效果好的管式混合器

62、。二、絮凝反应池常用絮凝池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为依靠水流紊动促使微絮凝体相互碰撞聚集成絮凝体,如各种类型的隔板反应、折板反应、机械搅拌反应、漩流反应和涡流反应器;第二类为依靠悬浮层接触絮凝,即主要依靠上向水流使成熟絮凝体处于悬浮状态,而微絮凝体通过悬浮层时产生接触碰撞絮凝,如各种类型悬浮澄清池;第三类为利用多孔固体介质接触絮凝,如各种接触滤池。我国近年来大量研究取得生产经验的高效率絮凝池形式,已证明是可行的。隔板絮凝池有 3 种形式:将呈直线的隔板改为呈折线的隔板,即折板絮凝池;在隔板间沿水流方向增加产生紊动的装置,如波纹板絮凝池;在隔板间的垂直水流方向上增加产生紊动的装置,如穿孔旋流絮凝池。

63、经验表明,各种水力絮凝形式中,网格絮凝效果较好,具有絮凝时间短、药耗低、管理方便、排泥简单、洗池容易、絮凝过程一目了然等优点。综上所述,本工程建议采用高效的穿孔旋流絮凝反应池。达到降低能耗,缩短絮凝时间,降低造价的功效,对原水浊度较低的水质处理适应性较强。目前该池已被全国很多水厂广泛采用,经实际运行证明其效果好、絮凝时间短、水头损失小,是一种成熟可靠高效的先进工艺。三、沉淀沉淀或气浮的目的是去除水中悬浮物,使出水达到待滤水的水质要求。(1)平流沉淀池目前沉淀池国内应用较多的主要有斜管沉淀池和平流沉淀池。沉淀池的池型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规模密切相关。平流沉淀池是全国大中型水厂最推荐的池型,构造简

64、单,处理效果好,矾耗低,对水量和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好,运行管理方便。对大型工程而言,平流沉淀池的综合造价较斜管沉淀池低,其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2)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池体小,占地少,宜用于各种规模水厂。但其对原水浊度适应性较平流池差,由于使用塑料管,存在老化问题,使用 810 年后须更换;此外,因斜管沉淀池停留时间短,要求配套的絮凝池亦具有良好的效果。(3)池型选择工程规模为 400 吨/日,按一组建设,拟采用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停留时间短。综上所述,因斜管沉淀池构造简单,处理效果好,矾耗低,对水量和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好,运行管理方便,本工程推荐采用。AA 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65、19四、过滤给水处理中的过滤一般是指通过过滤介质的表面或滤层截留水体中悬浮固体和其他杂质的过程。对于大多数地面水处理来说,过滤是消毒工艺前的关键性处理手段,对保证出水水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常规水处理过程中,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滤池有多种形式,其中普通快滤池使用历史最久。但在小型的水厂中,采用最多的重力式无阀滤池。各种滤池优、缺点比较表项目重力式无阀滤池普通快滤池优点1、运行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方便2、适用于小型水厂3、不需设置阀门4、可以成套定型制作5、施工时简单方便1、有成熟的运转经验,运行稳妥可靠。2、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做

66、得较大;池深较浅。缺点1、单池面积小2、运行过程看不到滤层的情况1、阀门多。2、必须设有全套冲洗设备。在本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滤池采用的是重力式无阀滤池。综上所述,集中供水工程取水库水为水源,水源水质较好,其供水工艺流程为:原水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管网用户在本次工程中,山溪水经过以上的工艺流程处理后,完全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出水水质标准。5.4.5 净水厂设计净水厂设计1、混合器混合采用混合效果好、水头损失小、成本低的管式混合器。混合器安装在进入配水井前的原水管上,加药点设在混合器进口处,水与药液在混合器内能得到快速、充分、均匀的混合,从而能达到较好的凝到处效果。设二级静态管式混合器一台,规格为 DN100mm,管内流速为 0.73m/s,水头损失为 0.690.85m。2、絮凝反应池采用高效网格反应池。网格平面尺寸 3.42.4m,池高 4.8m,有效水 3.5m,共设有 6 个竖井,反应部分每格底部均设有排泥管,管径为 DN200mm,出口端设液动快开排泥阀。3、斜管沉淀池本工程采用斜管沉淀池,与絮凝池合建。一组,池深 4.50m。斜管沉淀池采用条形孔进水,出水采用锯齿三角堰,溢流率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